-
1 # 文文情感故事
-
2 # 大餅貓
這個問題問得很刁鑽,但是也不奇怪,都說歷史不能假設,但既然假設,那我們就來大致分析看一看這兩個人的區別,看看關公如何保秦王李世民,秦瓊如是如何耍大刀的。
怎麼先從問題本身看,題疑問的是,將諸葛亮換成韓信,能否完成劉備的遺願?咱們先來看一下不可改變的條件。
1:時間範圍是自陸遜火燒八百里連營之後,劉備白帝城託孤公元223年6月10日開始到公元263年鄧艾破成都蜀漢的滅亡。
2:這個問題的本身應該是探究能力是否匹配三國中後期的戰略,戰爭目標。而不是加上人品和其他太多因素,因為若果加上這些,我可以說基本沒得看,在我的認知裡,韓信必然對劉禪取而代之,劉備也不會託孤給韓信。
這麼看來劉備的遺願是什麼,輔助劉禪光復漢室。那麼韓信可以完成這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麼?
大致看一下諸葛亮與韓信的相同與不同。
1:用兵,這兩人都是用兵如神的主,尤其是韓信,有軍神一般的美譽。諸葛亮計策層出不窮,更有對天下大勢的把握和洞悉。在戰略層面上諸葛亮明顯更高一籌,在戰術層面上我個人認為韓信更加優秀。單純論用兵,韓信勝。韓信著有兵書三篇,可惜皆已失傳。《漢書·藝文志》記載:“漢興,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諸呂用事而盜取之。武帝時軍政楊僕捃摭(拾取之)遺逸,紀奏兵錄,猶未能備。至於孝成,命任宏論次兵書,為四種。”而諸葛亮未見正史記載,野史傳說咱們就不說了,若是那樣,便準備飛起。
2:政治,毋庸置疑的諸葛亮勝,從內政治理到運作整個國家機器,諸葛亮要不行的話幾乎沒有其他人行了,我們中學都曾學習過《出師表》僅僅從這裡面便可以看出諸葛亮對蜀漢治理,發展,戰略等多個方面的佈置安排,可謂是僅僅有條。韓信在這方面記錄甚少,無法和孔明比較。當然政治涵蓋的層面非常多,這裡不做過多的探究。
3:用人,韓信用人所記載不足,更多的都是韓信拜將的傳說,而諸葛亮用人莫不效死,可見得人心。但諸葛亮用人最大問題也能體現出來,我們看韓信,一生並無用人敗筆記錄,大家都知道“韓信用兵,多多益善”這句話,其實就是韓信乃是統將之人,統率力那是極高的。而馬謖失街亭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未免未有不知人善用之嫌疑,要我說,用人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一點,韓信應該略微勝出。
最終我們落到完成劉備遺願上來看的話,個人認為韓信雖然軍事才能上我個人認為更強,內政能力不足,缺乏政治手腕。但戰爭畢竟打的是國力對比和綜合體系的運用,只有韓信不足以完成劉備遺願,若可以,孔明加韓信,必然可以。
-
3 # 侃史聊世
歷史沒有假如,如果真要假如,我覺得把諸葛亮換成韓信,去帶兵打仗,更不可能完成劉備光復漢室的遺願,因為沒有後方的支援,前方是不可能打勝仗的。除非是兩人同時輔佐劉禪,韓信在前方統兵作戰,後方諸葛亮管理國家、儲備糧草、練軍備馬等,還有可能光復漢室,完成劉備的遺願。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淮陰侯。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 ,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是有關於他的典故。“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軍事理論家,聯合張良整理兵書、序次兵法,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他作為統帥,在楚漢戰爭中,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戰功卓著。
前205年8月,韓信以聲東擊西之計,奇襲魏國重鎮安邑,俘虜了魏王豹,平定了魏國。隨後出兵平定代地,活捉代相夏說。公元前204年10月,韓信以三萬軍隊對抗趙國二十萬,派輕騎兩千人迂迴到趙軍大營側翼潛伏,正面以主力萬人背水列陣,等趙軍傾巢而出時,潛伏的兩千騎兵立刻衝入趙軍營壘,兩面夾攻大破趙軍,活捉趙王歇。之後,按甲休兵,鎮趙安民,擺出攻燕的態勢,燕國不伐而降。公元前203年10月,韓信趁齊國戒備鬆懈之際,襲擊齊駐守歷下的軍隊,攻下臨淄。並與楚齊聯軍20餘萬對峙於濰水兩岸。然後率軍半渡攻擊楚軍,假裝敗走。在楚軍渡江進擊時,命人決開壅塞濰河,水淹楚軍,後率軍反擊,大敗楚軍,平定齊地。公元前202年10月,韓信垓下襬下十面埋伏陣,圍殲楚軍,項羽兵敗自刎而死。
他作為統帥,在楚漢戰爭中,也顯示了他的政治水平低下,情商很低。
韓信的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政治水平也很低。因為他的低情商,韓信沒少坑人。酈食其就是其中之一。當時,酈食其奉劉邦的名義作為齊國的使者,已經說服齊王投降劉邦。而韓信卻相信謀士蒯通說他一個大將還不如一個書生強的說法,繼續帶領軍隊進攻齊國。結果,齊王就覺得是酈食其騙了自己,就把酈食其給煮了。鍾離眛是其中之二。生死之交鍾離眛,因劉邦要韓信殺他,最初韓信沒有這麼做,在聽信劉邦說他要謀反後,開始犯糊塗了。鍾離眛看到韓信左右搖擺不定,知道他很難達成大事,自己也難逃一死,只好自殺,韓信最後也沒有得到劉邦的信任。等等。
事實證明韓信,是戰神,也是一個軍事天才,但不是一個政治聖人。在關鍵時刻不斷犯愚蠢的錯誤。常言道:當斷不斷,必有後患。在殘酷的政治鬥爭面前,任何遲疑、軟弱、猶豫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劉備死後,蜀國的形勢並不好,從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可以看出,諸葛亮告誡後主劉禪要親近賢臣,疏遠小人。信任侍中、尚書、長史、參軍等這些忠貞誠實、以死報國的忠臣,漢朝的興隆就指日可待。可是劉禪最後也沒有做到這些,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劉禪幾次信任小人,耽誤了北伐之事。還有當時蜀國的兵將也不夠多,一些有能力的將領也都老了。
所以我覺得,要是讓韓信替代諸葛亮出師北伐,更加不可能得到後方的支援。在軍事才能上,韓信並不見得比諸葛亮強,但是在治理國家上,那韓信就遠遠比不上諸葛亮了。如果讓韓信完全替代諸葛亮,那蜀國會更早的滅亡,更別說完成劉備的遺願,光復漢室了。
除非是韓信、諸葛亮兩人同時輔佐劉禪,韓信在前方統兵作戰,後方由諸葛亮管理國家、儲備糧草、練軍備馬等,還有可能光復漢室,完成劉備的遺願。
-
4 # sunjin6278
不同的歷史環境,不同的敵人,不同的實力,不在同一個歷史時期的兩個人物,是很難有可比性的。韓信是秦末漢初的人物,諸葛亮是東漢末年三國鼎立時期的人物。韓信是劉邦手下的大將,是劉邦建大漢的得力人手,諸葛亮是劉備手下的重臣,是劉備能鼎足天下的關鍵人物。那麼蜀漢北伐,如果換成韓信是統帥會不會成功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諸葛亮和韓信處的歷史環境不同。亂世統一易,穩中取國難。韓信處在秦末大亂的亂世,人心浮動,不知所依。經過多年的秦國大統一,山東六華人民對各自國家的認同感已不強烈,誰來就從誰,誰勢力大就附誰,正如鳥獸奔走,居無定所。在這種形勢下,斬將搴旗,攻城拔寨,渾水摸魚,也是很容易成功的。而諸葛亮呢?正處在三國鼎立時期,曹魏久已一統北方,設郡縣,施屯田,招流民,開荒地,與民休養生息,民心穩定,安居樂業。孫吳呢?在江東已歷三世,國險民附,政權穩固,群英效命,兵精糧足。而蜀漢才剛剛起步,歷經幾次大戰,兵疲民弱,要想一統天下,談何容易?其次所擁有實力不同。劉邦與項羽爭天下,蕭何在其後徵備糧草軍需,張良在出謀劃策,天下紛亂,民不聊生,只要插上招兵旗,不愁兵員聚集。韓信所攻諸侯,盡是剛復國不久,人心不穩,國力疲弱。就是項羽,因其剛愎自用,恃強凌弱,不厚恤諸侯,因此一旦劉邦向他們許下封賞諾言,眾諸侯無不倒戈影從。因此,劉邦的漢兵兵多糧足,雖不及項羽兵強精壯,但實力卻是各諸侯中最大的。而諸葛亮所處的蜀漢,在三國中是最弱小的。天下十三州,曹魏有其九州,人口四百多萬,有兵四十萬至五十萬;孫吳佔三州,人口二百餘萬,有兵二十多萬;蜀漢卻只佔一州之地,人口不足百萬,士兵僅有十萬左右。再次與之對陣的人才不同。秦統一天下,推行愚民政策,焚書坑儒,百姓多不識書,能通兵法要策者,更是鳳毛麟角,秦末大起義,領頭的多是些愚夫莽漢,知道什麼兵法戰策,就是楚霸王項羽,也是粗魯有餘,智謀不足,只是一勇之夫罷了。身邊有個亞父范增,也不能用,早早被他氣走。因此與韓信對陣之將,多是愚魯無謀之人,自然很難匹敵韓信的進攻了。而諸葛亮所處的三國時代就不同了,歷經兩漢文教,智略奇士積澱很多,文武人才豐富。與諸葛亮對陣的曹魏將領,像曹真、郭淮、張郃、費曜、司馬懿等人,不是久經戰陣就是飽學之士,其智謀才略都是人中之豪傑。北宋蘇轍曾說過:“以智遇智,則智者不足畏也;以勇遇勇,則勇者不足畏也。”就是說智者遇上智者,智謀就沒了優勢;勇武的人對上勇武的人,勇武也就不足憑恃了。與諸葛亮對陣的,都是當世人傑,自然與韓信對陣的人不可同日而語了。其四二人所擔使命職責不同。韓信打仗從不考慮兵員糧草及治國理政上的事,後勤有蕭何,籌謀有張良,韓信專職打仗。而諸葛亮就不同了,他不但要籌謀軍事攻伐,還要考慮軍需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的事。
因此說,諸葛亮與韓信是不同歷史時期的兩個人物,沒有可比性。如果把根本不懂政治的韓信弄到三國時期蜀漢諸葛亮的位置,單就組織好六出祁山,就會很讓他頭疼了,更別說能取得北伐的成功了。也許會有人說,諸葛亮為什麼不放權,專職北伐呢?從當時蜀漢內部的朝局看,諸葛亮只有集權才能安心北伐,否則,恐怕早被朝中反對勢力給拿下了,還能會有六出祁山嗎?(謝師友邀請,以前也有此類問題邀答的,我現在把它貼出來,以應邀答,幸見諒吧!)
-
5 # 張越智872
其實回答清楚這一問題,並不複雜。因為諸葛亮在討伐魏國之前,給劉阿斗說出了討伐魏國的六大原因。其中有一點最重要!
諸葛亮說:“當今蜀國即沒有象劉邦這樣的明君,也沒有象張良這樣的謀士。不討伐魏國也要消費掉這些糧草,討伐魏國也同樣消費掉這些糧草,所以必須在我身體健壯之時,早日討伐魏國,儘快完成先帝的遺願。”諸葛亮自己認為,自己的才能不如張良,所以很難戰勝魏國。
由此可見,蜀國缺少的是明君和一流謀士,並不缺少象韓信這樣領兵打仗的將軍。
我認為,諸葛亮說得對!因為韓信當初是在項羽門下當侍衛官,他所提出的建議,項羽根本就不採納。所以韓信才投奔劉邦,被劉邦封為大將軍,為劉邦打下了天下。所以,明君很重要!與大將關係不大!
-
6 # 黃蜂二師兄
只能說韓信帥兵打仗可能比諸葛亮帶兵打仗好一些,但是肯定不能代替諸葛亮!諸葛亮劇照
我們知道諸葛亮是行政加謀略的天才,《三國演義》裡司馬懿也從俘虜嘴裡知道諸葛亮每天批檔案每天只睡三個小時,部隊哪有那麼多檔案呢?原來諸葛亮兼宰相,朝中大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就這一條,韓信就代替不了!韓信劇照
當然如果韓信打仗,可能會聽取魏延建議兵出子午谷打一場勝仗,但是後方由無能的劉禪管著早晚兵敗的比諸葛亮還快還慘!再說韓信和諸葛亮不是同一個境界,韓信打了勝仗就會膨脹,說不定和魏延合夥把劉禪趕下臺也有很大可能!魏延劇照
再說韓信之所以能夠勝仗,一要靠劉邦的放權,韓信多次打仗之前讓劉邦給自己加官進爵,換個別的皇帝韓信這樣囂張早就性命不保了!二是韓信的成功離不開蕭何的後勤物質保障搞的好,古代戰爭傷亡慘重,韓信沒有豐厚的後勤支援恐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難取勝。韓信的貴人蕭何
打仗無非是鼓舞士氣、奇襲和應變、區域性優勢兵力、排兵佈陣這些事務上的事情,而要完成劉備遺願,是錯綜複雜戰略上的事,韓信作為大將,帥兵打仗可以,治理國家,以及處理敵國和盟友的關係方面,是不可能勝任長久的治國安邦的大任的!
-
7 # 瀟灑觀世事
諸葛亮是小說作者加工的人物,智慧的化身卻漏洞百出,神化卻近妖,從漢中伐魏放著自己家鄉附近最好的道路不走,卻去走天水路難行還繞得太遠。伐中原每次都無功而返,戰略上每次都無新意,編造的故事經不住分析。若真有智慧是帶兵打仗的料劉備伐東吳還用得著自己親征。
-
8 # 萍風竹雨123
人常說時勢造英雄,諸葛亮不能夠幫助劉備北定中原,攘除奸兇,不能夠完成劉備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遺願,此乃當時時勢。換成善帶兵的韓信,也不會有所改變。
首先,劉禪不是劉邦。劉備死後,把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但是劉備活著的時候並不曾真正的信任諸葛亮,夷陵之戰,劉備不帶諸葛亮就是明證。夷陵之戰後,諸葛亮也曾說過,如果法正在,定然可以勸住劉備,說明在諸葛亮也是深知劉備對他是有的戒心的。後來,劉禪對諸葛亮也是不太信任。《前出師表》中,諸葛亮曾經有一句"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從這一句可以看出,劉禪其實對諸葛亮也是不太信任,甚至有著逆反,只是二人力量懸殊,劉禪沒有能力能擺脫諸葛亮的控制罷了。
但是劉邦就不一樣了,劉邦雖然沒有多大的才能,但是他有一個優點,就是聽說聽勸識時務。對韓信也是放權放手和放心。也就是說劉邦是做了一個甩手的掌櫃,一切都聽韓信的任意作為。所以當韓信遇到了劉邦,它可以打敗項羽。但如果他遇到的是一個處處想掌控他的想逆反的上級,韓信也是無用武之地,當初他離開項羽就是因為如此。
其次,曹魏不是項羽。諸葛亮的對手是曹丕,曹丕是一個心計頗深的主子,並且能夠聽從部下的建議,當初他勝過曹植,就是因為他有城府,又能從善如流。但是項羽不是。項羽是一個沽名釣譽,有婦人之仁,心無城府之人。也正因為如此,劉邦集團才屢屢尋得機會逃脫。
因為韓信遇到了不懂謀略,只有武勇的憨直項羽,他取得了勝利。但如果他遇到了心計能夠與他抗衡的強大的曹丕集團,韓信的"多多益善"法則也是無用武之地的。
最後,東吳虎視眈眈。三國時代,三國鼎立,諸葛亮能從夾縫中,保護著劉備佔有一席之地,已經勉力為之。諸葛亮面對的對手是兩個人才,無論是曹操還是孫權在歷史上都是在歷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並不是項羽那般僅餘武勇的帥將,他能幫著劉備從東奔西逃慢慢的鼎立一方,韓信未必能夠做到,韓信面對的也只不過是項羽一個對手,還是一個剛愎自用,唯我獨尊,只講信義,不講大局的對手,別說韓信,三國中的許多謀士都可以將之打倒在地的。
如果諸葛亮代替韓信可以打敗項羽。反之,韓信則不可替代諸葛亮。
-
9 # 月光感覺
如果把諸葛亮換成韓信來帶兵打仗,不但不能完成劉備夙願,反而會造成蜀國很早滅國!
孫子兵法雲: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但凡一國用兵,不僅是將軍足智多謀,勇猛善戰,更需要舉國之力,籌集兵員及糧草。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打仗實則是拼的錢糧、裝備、兵員多寡、統帥的高瞻遠矚、謀士的謀略、將軍的能力。簡單說,就是拼的綜合國力!
那麼,劉備死後的三國後期,以魏國的司馬懿、司馬昭、鄧艾、鍾會;吳國的呂蒙、陸遜等等(周瑜死的早)。以蜀國之弱,其盆地閉塞的現實,由於兵員、人才、交通等等弱勢,是難以長久與敵國對峙的。諸葛亮心裡非常清楚。
通曉了這種情況,我們就能明白,他為何多次以老邁之軀,跋山涉水,遠赴魏地勞苦征戰,殫精竭慮,直至死而後已的原因。
而韓信雖足智多謀、運籌帷幄,但充其量只能以戰役來衡量。他缺乏經略謀國的戰略思維,因此他代替諸葛亮,必然失敗。
-
10 # 施州阿峰
很難,因為諸葛亮面對的是已經統一北方多年的曹魏,而且魏主曹睿並不昏庸 只要曹魏內部不亂 蜀漢的實力很難吃下曹魏(除非荊州沒有丟 劉備沒有夷陵大敗) 韓信所面對的雍涼章邯幾乎是沒有後援的 項羽分封的天下諸侯本就是開歷史的倒車 各方諸侯各自為陣給了韓信各個擊破的機會 蜀漢出蜀之前對面的就算不是盟友也好歹不是敵對狀態沒有做好戰爭的充分準備 項羽又正好和齊國開戰無心支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一開始也是嚇到了曹魏 可是畢竟曹魏有很大的戰略縱深 可以很快組織反擊 所以就是韓信如果不能各個擊破 也很難吃掉曹魏
-
11 # 淺評歷史
不能。
一,背景分析
楚漢爭霸時期,除了漢國和楚國之外,還有很多諸侯國,例如雍國,塞國,南韓等17個諸侯國,各諸侯國互不統屬,資源兵力沒能整合在一起,也給了韓信各個擊破的機會。
三國時期,蜀漢面對的是天下三分有其二的集權政權魏國,魏國上下團結一心,並且未發生大的動亂,論綜合國力魏國遠超蜀漢和東吳。
二,人才分析
楚漢時期劉邦手下有漢初三傑,蕭何、韓信、張良相輔相成,陳平出謀劃策,樊噲、周勃、夏侯嬰等猛將層出不窮。
蜀漢在劉備死後,征伐南蠻,趙雲、馬超去世,二代關興張苞也先後死去,導致後來的北伐將才缺失,流出了廖化做先鋒的歇後語。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姜維先後操持,仍不能挽救蜀漢頹勢。
所以把諸葛亮換成韓信,也不能完成劉備遺願,因為從國力、人才等方面遠不及北方的魏國,並且蜀漢沒有像張良、蕭何這樣的人才為韓信操持後方。
-
12 # 白龍赤子
我的答案是不可能。
首先,蜀國和魏國的國力有著很大的差距,從人口上來說,實力懸殊,蜀國當時有90萬人口左右,為三國中實力最弱的國家,魏國有400萬左右,為三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
其次,個人的實力是極其有限的,一個偉大的將領後面有著許許多多的普通戰士,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看,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
再次,韓信固然有獨當一面的作用,但是蜀漢後期也有魏延、姜維這樣優秀的軍事人才,不可忽視;
最後,韓信具有天才的軍事能力,政治方面的能力與諸葛亮不在一個水平之上。韓信固然即便能打,但是用人、治理國家方面遠不及諸葛亮,而戰爭的勝利是綜合方面的,不是軍事一方面的。
所以,我覺得換成韓信只會更糟糕,不會有更大的進步。
-
13 # 無知者亦無畏
應該也是同樣的結局,韓信之所以能打敗項羽,是因為項羽的性格導致的,如果項羽不遷都彭城,也沒有優柔寡斷的仁義性格,韓信絕對輸的體無完膚,在來看當時的魏國皇帝,雖然他沒什麼治國大才還提防司馬懿,但至少不是庸才,但凡遇到自己人打了敗仗必用司馬懿。
當時的西川就像現在的臺灣,韓信要是想攻打魏國,糧草拖至千里,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糧草先行,沒有糧草必敗無疑!何況就算對陣司馬懿,司馬懿是一個守城的不世之才,肯定會讓韓信糧草補給不上,最後只能撤兵。
有人可能會說,如果是韓信肯定會用魏延之計兵分幾路,讓魏延奇襲子午谷,但是這個只是一個我們相傳的故事而已,實際情況根本不是那樣,開啟地圖看一看當時兵力部署以及山川地勢就知道這個計策根本不可行,首先第一個就是這個奇兵不被發現,這個就有點很難,一千年以後不是有人這樣做了嗎?結果呢?幾乎全軍覆沒!退一萬步說,就算魏延成功奇襲,那也要長安沒有什麼兵力把守,這個基本不太可能,在退一萬步,就算長安真的沒多少兵力把守被破城,就魏延那點兵力還沒有糧草根本等不到韓信大軍會師就會被司馬懿幾路大軍攻破。要知道司馬懿可不是庸才,他可是一個超高軍事才能得人,善於守城,只要加強防禦工事拖住韓信,然後讓人圍而不攻魏延,魏延將不攻自破!畢竟蜀國兵馬也不多……
-
14 # 二零四四
漢勝楚不只是韓信,漢初三傑缺一不可。蜀國沒有蕭何,也沒有張良,韓信伐魏不能成功。而且對手不是項羽和魏豹這些人才。有司馬懿、張頜
-
15 # 如此甚郝
個人認為不能,一個合格的統帥固然很重要,但是打仗打的是綜合國力,益州富庶主要是因為前期受到黃巾之亂的影響很小,再加上易守難攻地理環境導致其經濟實力比別處保持要好,正因為如此劉備才因此而三分天下!入蜀難出蜀也不易,諸葛亮北伐之時蜀國已失荊州,所以只有一條出路,攻略關中扼守長安,以圖東進中原!魏國正是看到這一點所以關中方面統帥大部分都採取守勢,就可以把蜀軍困在川隴之地!其實在我看來諸葛亮已經做的很好了,前面說過打仗打的是綜合國力,諸葛亮統兵或許不如韓信但是別的方面韓信不如諸葛亮遠矣!而且魏國統帥從夏侯淵,曹真,司馬懿,到後面的郭淮鄧艾等都不是庸才!我倒是覺得韓信為將諸葛亮為相,倒是有可能北伐成功!若是單純的替換可能敗的更快!
-
16 # 仁者厚德載物
如果把諸葛亮換成韓信,北伐曹魏應該十拿九穩。曹魏大臣無論司馬懿曹真等還是鍾會鄧艾等都遠遠不是韓信的對手。
韓訊號稱兵仙,擅長出奇制勝,比如暗度陳倉背水一戰十面埋伏等等,而諸葛亮雖然足智多謀,政治軍事才能都出類拔萃,但諸葛亮最大的弱點就是性格過於謹慎求穩,比如第一次北伐拒絕魏延率領五千將士兵出子午谷奇襲長安的建議。
其實用不著把諸葛亮換成韓信,即使把諸葛亮換成現成的蜀漢大將魏延,北伐戰爭也會取得很大成功,魏延鎮守漢中讓曹操不敢覬覦,魏延還大破司馬懿、郭淮等曹魏名將,如果蜀漢讓魏延獨當一面北伐曹魏,很可能早已經攻佔長安,攻佔曹魏陝西甘肅青海等西部地區。
-
17 # 可靠火車r4
我個人認為是可以的,劉備求賢若渴,會善待韓信。韓信作戰善於用兵,僅帥七十萬鐵甲,短時間內就為劉邦征戰打下大片國土,並揮師馳騁神速滅了齊國,虎踞齊地稱王。軍中公稱為戰神,韓信又有愚忠於主之性,有貪功之癖,劉備徳寬仁厚,對待人際關係,善於收買人心,攻心戰用的極佳,會駕馭韓信如股掌之間,韓信會更加賣力征戰。兩人會合作得很好。這是我個人見解。
-
18 # 屠狗輩
張良的老師黃石公說:“盛衰取決於路線,勝敗取決取決於實力……‘’諸葛亮忘了初衷,蜀國實力又遠不如魏國,以孫子的說法,戰爭前有做計算就早知道勝負了!
顯然諸葛亮犯了儒將把計謀理解為陰謀詭計,而不是謀劃和計算的認知謬誤。
孫子說:“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可以被打敗取決於敵人的實力。叫韓信來也是徒勞!不如找魯肅取經!
蜀國沒有打敗魏國的實力,六出祁山是諸葛亮的敗筆,這是犯了兵家大忌!這叫做敗兵先求戰而後求勝!
韓信確實在果斷和用兵的速度上有過人之處,但是這不足以打敗司馬懿。秦國已是強弩之末,這是韓信取勝的宏觀原因。
啥是宏觀呢?隆中對的內容就是宏觀。但是劉備死後,諸葛亮掌握蜀國大權後就忘了初衷!連年征戰,勞民傷財,把蜀國的國力都消耗殆盡!
說不征戰也要消耗糧草是無稽之談!孫子兵法說:“遠距離的運輸才是最勞民傷財的”。
不是要貶低羅貫中筆下的智慧之神,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山寨魯肅比他早七年提出來的帝王策!內容一樣只是強調長江天險而已,
在儒生眼中,魯肅是最窩囊的將軍。從來就不敢打仗!魯肅在做啥呢?堅持把荊州借給劉備。雖然劉備屢屢食言,所有人都無法忍受了,魯肅依然堅持保持與蜀國的外交關係!
有孫權和劉備守住襄陽和合肥,魯肅窮一生在陸口練兵。魯肅坐言起行,默默地落實帝王策的宏觀路線。富國強兵,坐觀時局變化。
遺憾的是魯肅短命,魯肅一死,孫權和呂蒙就利用魯肅所建設的軍力,白衣渡江,殺關羽。陸遜也用這軍力打敗劉備,壞了三國鼎立的大局!
孫子說:“善戰者無盛名,無勇功”,說的就是魯肅這樣有宏觀智慧而不熱衷立功立名的將軍。
-
19 # ysdm4321
韓信在前三國在後,三國時整個兵法由於韓信在先,等於科技前進了一步,三國時謀士如雲,諸葛亮自然是頂級,他的對手司馬懿,便是剋星,兩人相生相剋,韓信在世,基本沒有對手,因為項羽是戰神,勇武無人能敵,但不擅長造勢,韓信是戰略家,諸葛亮未出山已經學習韓信分析局勢,得出三分天下的結論!其六出祁山跟司馬懿的堅守不出道理其實一樣,為的就是保蜀國江山而已,姜維,魏延不懂其中道理,一個被殺一個失國,韓信其實在三國有很多,多數謀士效仿學習韓信,甚至超越韓信!只是三國時謀士武將都是漢族巔峰,各方勢力平均,誰也幹不掉誰而已!韓信再世,也難以改變歷史程序!
-
20 # 史海清流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不要說把諸葛亮換成韓信了,即使兩個人一文一武加起來,一個總司令一個政委帶兵打仗,也不能復興漢室。
眾所周知,劉備一生的願望就是復興漢室、還於舊都,但是說話容易辦事難吶,復興漢室的願望不是說北伐打幾場勝仗就可以實現的。
自從曹魏皇帝曹睿同意大臣孫資的建議,對蜀國採取據守要塞,大力恢復魏國實力。諸葛亮已經意識到,如果讓曹魏有時間發展國力,那麼蜀魏兩國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一旦等到曹魏國力強大,蜀國只能坐以待斃。
只有出蜀,佔領雍州、涼州,一來可以獲得秦川駿馬,組織騎兵、二來作戰之時有迂迴空間,發動大規模作戰、三來可以大大削弱曹魏的騎軍部隊實力。
對於蜀國來說,山峻之險無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這有相對性,曹魏攻不進來,但蜀漢也殺不出去。天下大亂,佔據蜀地。可以發展自己的經濟,擴充自己的軍隊,意圖天下,進可攻退可守。
但是天下將要一統,那麼蜀地絕對是一個死牢房,因為你自己打不出去。而且險山峻嶺不適合大規模作戰。不能大規模作戰,別人傷不了你,你也傷不了別人。
兩軍只有僵持,但是你的後方絕對會被活活拖死。最終結局是你無兵源、無財力、無民心只有投降一條路可以走。
蜀國是劉備依靠荊州集團(以諸葛亮為代表,劉備入蜀帶領的文臣武將)在蜀地建立的政權。所以在蜀國第一階級是荊州集團、第二階級是東州集團(以李嚴為代表,劉璋以前帶領的文臣武將)、第三階級才是蜀地集團(以譙周為代表,蜀地本土勢力)。
在蜀國的基本國策是該執政掌權的是荊州集團(蜀漢四相全是荊州人)、受聯合拉攏的是東州集團、被排擠打壓的是蜀地集團。
由於蜀國建國之初,擁有荊州與益州,三方勢力的矛盾並不明顯。但是自從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後。荊州集團在經歷失荊州、敗夷陵,元老死傷慘重(關羽、張飛、黃忠、馬良、麋竺等皆亡),無力繼續壓制強大的蜀地集團,
因此,蜀漢能保持經濟存活下來就是萬幸,還想完成什麼遺願?不過是想想罷了!
回覆列表
能,絕對能,諸葛亮比韓信更厲害一點,在三國演義中,哪個時代人才輩出,每個朝代都有很多謀士,每個謀士幾乎都非常出名,他們在三國鼎立時候,發揮非常厲害,他們的智慧都讓人害怕,同時每個人心中所想,都各有不同,三國時期,所有的謀士各有所長,在這樣人才輩出的世界生存不易,幾乎所有的謀士發揮出的水平,不次於當代人的思想。
諸葛亮
從軍事方面來說,諸葛亮在劉備軍營裡面,主要就是後勤工作,他的後勤幹一些,操練兵馬,招兵買馬,有的時候帶兵打仗。在劉備最強大的時候,諸葛亮就已經不被重用,這期間就是諸葛亮的才華不能展示出來。劉備最強大,劉備不重用諸葛亮之時,諸葛亮只能在後勤工作,來顯示自己是有用的人,是怕自己被人取代。
從軍事方面來說
諸葛亮連發弩 這是諸葛亮出山後發明的第一樣作戰兵器。以往的弩一次只能發一支箭,十分不便。諸葛亮發明的連發弩一次竟能發十支!!! 連發弩比一般的弩稍寬,射箭時平射,殺傷力極高。
八陣圖(又名八卦陣) 這是諸葛亮出山後自己創造的兵陣,他稱之為八卦兵陣。士兵排列為八卦形,八門入,八門出。此陣不易破解,善於迷惑敵人。諸葛亮後來又多次改造此陣,並由兵陣演化為石陣、馬陣。
八陣圖
孔明棋 早在隆中時,諸葛亮就打算髮明一種棋。公元228年,蜀國南方暴亂。諸葛亮作為一國之相,決定親自率兵前往征討。然而,情況並沒那麼好:南方的氣候令士兵難以適應。加之軍中無趣,南王孟獲久久不肯歸服。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發明了孔明棋來活躍士兵煩悶的心。孔明棋規則簡單,是一種智力遊戲。
火獸 諸葛亮平定南方時,曾遭一敗仗:南王孟獲以獸為兵,利用象、虎、野牛、狼等野獸大敗趙雲和魏延的兵馬。諸葛亮靈機一動,他想到了野獸怕火。於是數日後,他發明了一種外型似獸,硃紅色,能噴火的武器來對付孟獲的獸兵。
搭橋槍 諸葛亮平定南方之後,決定揮師北上,完成劉備興復漢室的遺願。通往北方的地形極其艱難,山多河多。爬山還好,關鍵是渡河:士兵們每次都要花很長的時間搭橋。諸葛亮也為此苦惱。一日,他聯想到古人如何造鐮鉤,從而發明出了搭橋槍。搭橋槍的槍桿和紅纓槍一樣長,槍頭程螺狀(有點像現在的螺絲刀)。
搭橋槍
孔明燈 這是諸葛亮北伐被司馬懿困於平陽時所發明的一種用來向救兵傳遞資訊的空飄燈,也是熱氣球的起源。在科技不發達的三國時代,諸葛亮仍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熱氣球空飄這個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實的臥龍!
木牛流馬 這是諸葛亮五出祁山時為了方便運量而發明的一種運量工具。據史料記載,應該是五出祁山用流馬,六出祁山用木牛。木牛流馬善於上坡下坡,收糧等。其構造極其像牛、馬。腿由粗木製成。內有一繩,繩頭接舌,繩尾接腿。每行20裡扭轉舌頭一次,方能再行。
諸葛亮發明四輪車,為現代改裝成許多東西,比如說殘疾人人用輪椅,孩子用寶寶推車,超市用的推菜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