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附近的馬
-
2 # 文文情感故事
黃帝之前,是不存在任何朝代的,只有部落,
部落一般指原始社會民眾由若干血緣相近的宗族、氏族結合而成的集體。形成於原始社會晚期(即新石器時代的中期和晚期)。有較明確的地域、名稱、方言、宗教信仰和習俗,有以氏族酋長和軍事首領組成的部落議事會,部分部落還設最高首領
部落照片
黃帝的“有熊部落”,炎帝的“神農部落”,蚩尤和少昊的“九黎部落”有名的就這幾個。
因為伏羲的成就,晉·皇甫謐的《帝王知世紀》、《遁甲開山圖》、《通鑑外記》說在太昊伏羲之後有天下的15個部落聯盟,都承繼了伏羲的稱號,他們分別是:女媧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卷鬚氏道(《通鑑外記》有,其他2書無)、慄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易緯·稽覽圖》說由甲寅伏羲氏到無懷氏,一共是57882年。
部落(bù luò),漢語詞語,一般指原始社會民眾由若干血緣相近的宗回族、氏族結合而成的集體。其形成於原始社會晚期答(即舊石器時代的中期和晚期),有較明確的地域、名稱、方言、宗教信仰和習俗,有以氏族酋長和軍事首領組成的部落議事會,部分部落還設最高首領。
有熊部落”,
裴李崗文化(新石器時代早期)裴李崗文化(公元前7000年~前5000年?),是新石器時期中國黃河流域一帶的一箇中原文化,由於最早在河南新鄭的裴李崗村發掘並認定而得名。該文化的分佈範圍,以新鄭為中心,東至河南東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別山,北至太行山。根據考古學家對於在1977年首次挖掘的文明的鑑證,當地文化平均開始於公元前5千年,最早的甚至遠至公元前8千年。從考古挖掘的出土文明來看,當地人已經懂得畜牧和耕種。它們會在田裡種植小米,又會在家裡養豬。而當地文明亦是現時中國已知的最早期陶器文明。
新石器時代早期
仰韶文化(新石器時代中期)仰韶文化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它的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它的分佈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今天在中國已發現上千處仰韶文化的遺址,其中以陝西省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稱來源於其第一個發掘地—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的仰韶村遺址。仰韶文化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文化,其村落或大或小,比較大的村落的房屋有一定的佈局,周圍有一條圍溝,村落外有墓地和窯場。村落內的房屋主要有圓形或方形兩種,早期的房屋以圓形單間為多,後期以方形多間為多。房屋的牆壁是泥做的,有用草混在裡面的,也有用木頭做骨架的。牆的外部多被裹草後點燃燒過,來加強其堅固度和耐水性。對仰韶文化墓地的發掘為對它的認識帶來了許多貢獻。墓地的隨葬品和下葬的方式為當時的生活方式、信仰、生活條件帶來了許多啟發。對於仰韶文化的內部分類、時間上的分類以及各個遺址之間的相互關係在學術界還有爭論。對仰韶文化的社會結構也還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數學者今天認為它主要是一個父系社會,早期的母系社會的論點現在只有比較少的人支援了。仰韶文化向人們展示了中國母系氏族制度繁榮至衰落時期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成就。早期有仰韶文化來自西方的論點。1960年左右在陝7a64e58685e5aeb931333234316662西的考古發掘對這個論點提出疑義。現在一般認為陝西地區的仰韶文化是繼老官臺文化之後發展起來的,按時代順序可以分為半坡型別、廟底型別和半坡晚期型別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龍山文化被看做它的繼承文化。
新石器時代中期
龍山文化(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最早因山東濟南龍山鎮城子崖遺址的發掘,被人們發現。龍山文化處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存在於公元前2,900年至2,100年。這個時期陝西地區的農業和畜牧業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生產工具的數量及種類均大為增長,快輪製陶技術比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占卜等巫術活動亦較為盛行。從社會形態看,當時已經進入了父權制社會,私有財產已經出現,開始跨入階級社會門檻。在龍山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黑陶製品了。黑陶源自於人們的生活用器,而後由於質地易碎,逐漸走出日常生活。如今,黑陶被作為藝術品供人們欣賞。
新石器時代晚期)
-
3 # 萬魁塔下
並沒有其他朝代。
即使是黃帝,也並沒有建立符合我們認知的朝代。
在上古時期,先民們的組織方式是部落以及部落聯盟等形式,一直到禹,才初步建立了國家的概念。
而禹,也是夏朝的建立者,他的兒子啟,是夏朝帝制創立者。
可以看看我寫的關於黃帝的故事。
在前面的諸神時代,女媧、伏羲以及神農氏由於是超級大V且又是中國文明的主力輸出,被我們稱為“三皇”。而告別他們所處的“三皇”時代,我們正式進入了“五帝”的篇章。
在“三皇”時代,古人已經掌握了核心科技---人多力量大!所以每個大V都跟自己的鐵粉構成一個個獨立的聯合體,叫做部落。而大V們,當仁不讓的成為每個部落的首領。黃帝,五帝之首,就是其中一個最為知名的部落的首領。關於黃帝的起源是這樣的:
黃帝他媽有一天跑到河邊去思考人生,突然看見極光(跑的夠遠的啊),然後他媽就懷孕了。難以置信,看來常在河邊走,不僅會溼鞋,還可能失身。二十四個月之後,生下了個神奇小子。有多神奇呢?據傳他出生幾十天之後就會說話,十五歲就無所不能,二十歲就成為部落的首領。
人比人,氣死人吶。
對了,這個部落名字叫“有熊”,不知道跟“熊出沒”有啥關係沒。而他們的首領黃帝,姓公孫,後改為姬姓,號軒轅氏。為什麼要改為姬姓呢?很簡單,這個有熊部落位於黃土高原的“姬”水之畔,應該是為了方便記憶吧。
黃帝:你就瞎扯淡吧。
至於為什麼後來大家不叫他“姬帝”而要叫“黃帝”,主要是因為黃色是黃土高原那片大地的顏色。誰掌握了這片大地,誰就是整個中央之地的主人。
“軒轅”二字可以告訴大家的資訊是,黃帝部落已經有能力造出帶輪子的車子了,即使真的有熊來了也不怕,咱有車。而黃帝,很有可能是史上第一個有車一族,無論走到哪裡,回頭率都是槓槓的。作為一個發明家,黃帝申請的專利還有很多,有傳說黃帝發明了梳子;有傳說黃帝還發明瞭鏡子;還有傳說黃帝發明了筷子……類似的說法數不勝數,在後人眼裡,黃帝簡直就是個萬能博士。
黃帝啊,長點心吧,作為一個男性部落首領,你這天天搗鼓的是啥啊。
雖說天無二日,但在決出那唯一之前,還是可以有二日的。話說在姬水旁邊還有條河叫姜水,對應的,也居住著另外一個大部落,部眾姓姜。這裡也可以進一步證明,在部落時代,以山川(如姬水和姜水)、圖騰為姓是自古以來。
這個部落的首領叫做炎帝。
-
4 # 多維元素z
在黃帝那個時代是不存在朝代之說的,而是所有部落推出有威望的共主。黃帝在“五帝”之列。
在他之前還有“三皇”,現在比較普遍的認識是燧人氏,伏羲,神農這種說法。
一、燧人氏燧皇元年為公元前4464年,而燧人氏在位長達110年,所以據此推斷其在位年限為前4464------前4354年;距今約為6482------6372年前。
他有個很大的貢獻,就是給人們帶來了鑽木取火,從此讓人們結束了茹毛飲血的遠古生活。也因為會使用火,所以很多人跟隨他。他還發明的結繩記事,也算是中國文明的開端。
遠古時候,人類是脆弱的,因為燧人氏的出現,人類力量不斷增強,逐漸開化,出現文明。
二、伏羲傳說為燧人氏之子,中華文明民族人文始祖,也被認為是醫藥始祖。
當時的社會狀態剛剛文明起步,人們存在很多陋習,和原始人的差不多。伏羲創立八卦,教人漁獵,始造文字,變革婚姻由血緣婚為族外婚,任命官員,命名萬物。
伏羲之後開始有了統一社會的意向,人民的生活基本由原始生活開始有所轉變。
三、神農神農也就是常說的第一代炎帝,所處的是新石器時代,嘗百草,將藥草治病發展起來;翻土工具,教人民開墾土地種糧食;領導人民製作鍋碗瓢盆等炊事用具。轉漁獵為農耕,社會生產力得到發展。懵懂混亂的情況越來越少,進入原始社會中晚期。
聯合黃帝打敗蚩尤,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我們便自稱炎黃子孫。
在黃帝之前的三皇,社會仍處於原始社會,人民生活總體質量不高,但每個階段都有所進步,逐漸有了文明的趨勢,即將脫離原始社會。
-
5 # 安向向
夏朝建立之前的歷史時期,統稱為“上古時代”。或稱“遠古時代”、“三皇五帝時代”、“神話時代”。
在中國上古時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時代。在兩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歷史時代。因為上古時代沒有當時直接的文字記載,那個時候發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無法直接考證。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帶有神話色彩。
自公元前3000至前21世紀,是中國文明初起的時代,有三皇五帝之說。三皇的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伏羲,女媧,神農。傳說伏羲氏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致嫁娶,以麗皮為禮,創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而已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文字,就約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確實應該是中華文化最早的代表。女媧是在伏羲氏以後為天下共主,她作笙簧,是音樂的開始,傳說她練石以補天,聚蘆灰以止滔水。神農氏(炎帝)繼女媧後為天下共主,傳說他是農耕和醫藥的發明者,又創造了五絃琴,開始蜡祭和市場。看來,至他開始,中華民族開始進入農耕社會。“五帝”乃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姓姬(或雲公孫),號軒轅氏、有熊氏,原居於西北,後遷徙至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一帶。炎帝傳為神農氏,姜姓,號烈山氏或厲山氏。時南方強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領蚩尤率領之下,和炎帝爭奪黃河下游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竄,向黃帝求救,並結為聯盟。黃帝統帥炎、黃二部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在大將風后,力牧的輔佐下,大敗蚩尤,結果蚩尤被殺。涿鹿之戰後,炎黃兩部落發生戰爭,黃帝擊敗了炎帝。從此,中原各部落鹹尊黃帝為共主,炎、黃等部落在黃帝的領導下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中華民族素自承為『黃帝后裔』,又因炎、黃兩部落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也稱為“炎黃子孫”。
黃帝之後,最著名的共主有唐堯、虞舜、夏禹等人。禹系夏后氏部落之領袖,姒姓,又稱夏禹、大禹。相傳堯的末年,洪水氾濫,禹父奉命治水,花了九年時間而一事無成,而被堯處死。及舜即位,禹奉命繼其父治理洪水。禹用疏導的方法,廣修溝渠,終於根治了水患,從此成了華夏民族的英雄人物,被稱為“大禹”。
大禹之後就是夏朝了。禹死後,啟透過武力征伐伯益,將其擊敗後繼位,成為夏朝的統治者。是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的第一人,自此,宣告原始社會結束,開始了奴隸社會,啟是傳統上被公認的中國第一個帝王。夏朝之前是不是有個更為古老的朝代虞朝?
有些專家學者提出:在古代夏朝以前還有一個更為古老的朝代是虞,虞朝只能是人們的推斷,依據是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化歷史,而從商代到現在,也就是四千年左右,那麼還有一千多年,又是一個什麼朝代呢?
所以,就有人作出了夏朝之前的虞朝的推斷,並將虞朝古都估計在現今的浙江、江蘇、安徽和江西範圍內的300公里範圍內。
也有人說,虞不能算是一個朝代,而只是一個部落聯盟,部落聯盟間選舉一個帶頭的部落首領,這就是最先的禪讓制,到夏啟改制之後才成為家天下,啟是政變結束有虞朝選舉禪讓的制度。
其實,歷史上有沒有存在夏朝都還是一個謎團,因夏朝也沒有可靠的文字記載流傳至今,最遠的可考文字記載只可追溯到商朝。
也有史學家認為,春秋以前的文獻中追述古史最早只到夏禹,周以前的朝代只有夏、殷二代,虞代是墨家為宣傳禪讓說而添加出來的。
因此,夏朝以前到底還有沒有一個朝代虞,此觀點到目前還沒有下定論。
就是這一千多年的歷史,目前仍沒有文字記載,現今的歷史學家、地理學家以及考古學家也沒有證據證明虞朝的存在。虞朝之說的論點如果確立,那麼中國的歷史就要改寫。
回覆列表
沒有了,炎黃是最早的朝代。炎黃:公元前2697年-約前2599年。
在有關大量的神話傳說故事中,本領最大、發明最多的人是黃帝。傳說他發明了車、船、鍋、鏡子,製造了弩。又傳說黃帝讓倉頡創造文字,伶倫製作樂律,大撓制定甲子,岐伯寫了醫書。
據說,黃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陝西。黃帝族最後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最後到達今山東地區。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領。九黎族活動的地區,主要在今山東、河南和安徽一帶。相傳炎帝族和九黎族為了爭奪黃河流域一塊肥沃的土地,發生了一次戰爭。炎帝族戰敗,向黃帝族求援。黃、炎兩族合併。
根據以上的神話傳說,可以看到,黃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個部落,逐步以黃帝族為主,相互融合,黃帝就成了中國多民族國家的共同祖先。後來,各族都認為是黃帝的後代,稱為“炎黃子孫”。
擴充套件資料:
傳說中,炎帝與黃帝都被視為華夏民族的始祖。《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今陝西關中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今陝西關中清姜河)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
因此,他們是起源於陝西省中部渭河流域的兩個血緣關係相近的部落首領。後來,兩個部落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
後來的傳說的幾位古帝王一直到夏商周帝王,都被認為是黃帝的直系子孫,連蠻、夷也被納入這個系統。後世的帝王也聲稱他們是黃帝的後裔。幾乎所有的姓氏都將自己的遠祖追溯到炎帝、黃帝或他們的臣子。而接受了華夏文化的少數民族(如匈奴、鮮卑等等)也聲稱自己是黃帝子孫、炎黃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