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星空9527

    先簡單介紹下李承乾這個人吧!

    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字高明,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宗室太子,唐太宗李世民嫡長子,母為文德皇后。

    太子之所以被廢,主要是做了讓父親李世民生氣的事情,從而導致後期不受寵,其次是李承乾中年摔斷了腿,從此落下瘸腿的毛病,沒有了帝王之相!

    再說說李泰吧。魏王李泰由於才華橫溢,深受太宗寵愛,並允許其設立文學館,招納賢才,使魏王的勢力空前膨脹,李承乾和李泰恩怨已深,互不相容,李承乾做了多年太子,名分早定,即便他做錯了事被廢,後續之君也很難放過他,因為他是前朝太子,尤其是李泰,是絕對不會放過李承乾的。

    所以在廢李承乾的時候,把李泰也給廢了,讓李治繼位,實是一個皇帝兼父親的李世民所能做出的最佳選擇了。

    再說下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母為隋煬帝之女楊妃。因為出身的問題,所以不在太子候選人的名單裡,跟太子被廢沒有太大的關聯。

  • 2 # 酒釀歷史

    太子李承乾被廢,是不是因為李泰和李恪,我覺得他們只佔一部分的原因,其中李泰為主要原因。

    三人是親兄弟,李承乾和李泰是一母同胞,是太宗的嫡子,而李恪是隋帝的女兒楊妃所生。李承乾以太宗嫡長子的身份被立為太子,雖行為多有不端,但是太宗並未有另立儲君的想法。李泰才華橫溢,深得太宗喜愛,古代有立嫡立長的說法,父親對弟弟日益深厚的寵愛讓李承乾深感不安,覺得自己的太子之位受到了威脅,而李泰在太宗的偏愛下也對太子之位有了想法。因此,李承乾派人刺殺李泰,失敗後才最終聯絡了一幫人——逼宮,不成想,還沒有行動就被因齊王謀反被牽連的自己的侍衛紇幹承基告發了,李承乾又失敗了,因此被廢。所以,李承乾的被廢跟李泰有關。而李恪,英勇果敢,也深受太宗喜歡,跟太宗更相像,也更具帝王相。太宗想要立他為太子,但是遭到大臣的反對,而他自己對太子之位自始至終沒有野心,並沒有威脅到李承乾的地位,所以太宗之後登基的是李治。但是,如果李承乾謀反之前沒有敗露,他能逼宮成功嗎?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此時的太宗還尚在,而且當時身體並無異樣,還很康健,依然重權在握,註定他的謀反之路不會順利。而李元昌、侯君集等人與李承乾勾結,並非因為李承乾有太子之德,治世之才,恰恰因為他庸碌無為,這些人擔心會重演李建成的悲劇,所以才一拍即合。不管是否事前敗露,所以他的逼宮都不可能成功。而身處繁榮昌盛,氣焰正盛的唐朝,他的無德無才,根本不具備當一個掌權者,註定他的太子之位不會穩固,早晚會被廢掉。因此,我認為,李承乾被廢,李泰和李恪只佔一部分原因,更多的是他自身缺乏為君者的品行和才能。

  • 3 # 小生奕軒

    有一定的關係,具體的下面來分析。

    李承乾(619年—645年),是李世民的大兒子,為長孫皇后所生,嫡長子,未來皇室第一順位繼承人。因為生於承乾殿,李世民為其取名“承乾”,意思是希望他能承繼王業,掌管乾坤。由此可見李世民最初對這個長子的厚愛。

    李承乾年幼的時候,並沒有讓李世民失望,那時候,他聰明智慧,乖巧聽話,深得李世民喜愛。貞觀九年,李淵去世,李世民需要進行守孝,不能處理政務,李承乾代替父親暫掌朝政,(也是算是李世民對兒子的一個考驗)在這期間李承乾也表現出超過其年齡的成熟和睿智,展現了他獨當一面的能力。據史書記載:他“頗識大體”,“頗能聽斷”。因此,李世民對他非常讚賞,也把大唐帝國的未來寄託在他的身上,對他青睞有加,倍加珍惜,刻意培養。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生有長子李承乾、四子李泰和九字李治。從各方面分析,首先嫡長子是李承乾,而這時也是李世民最喜愛的一個兒子,同時,朝堂上又是長孫無忌的侄子。各方條件都已滿足。而同為李世民喜愛的皇子之一,吳王李恪母親為前朝公主,雖說李世民也說過這個兒子“英果類我”的話,但因血脈不正,這就已決定了他在皇帝眼中只能是一個“好兒子”。而李泰同時也非常招李世民喜愛,一個皇子成年之後就應該去自己的封地,因為李世民的喜愛,李泰就在了皇宮,同時李泰文采也不錯,常得李世民的稱讚,漸漸的,李泰對皇權也起了心思,我想這時的李世民也看出來了,但同時為了考驗與制衡李承乾的一家獨大,所以在朝堂上對李泰頗為照顧,以達到權利的相互約束。

    然而,好景不長,李承乾因“失足”變為了瘸子,這也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因為歷史上殘疾人代表缺乏帝王之相,加之李泰在此多獻殷勤,李世民也漸漸開始對李承乾有些冷淡,自此以後,李承乾性情大變,辦公面對皇帝時表現得乖巧聽話,言必稱家國、行必稱忠孝,而在人後狎戲作樂,毫無拘束,毫無節制。對比,李世民對他更加不滿意。

    後來李世民還發現,李承乾又搞上了斷袖之癖,迷戀上了在東宮唱戲的一個少年男子,兩人朝夕相伴,有了斷袖之情。長時間沉溺其中,導致李承乾荒廢政務,而且面黃肌瘦。李世民得知這一情況後,非常惱怒,下令將其同性戀夥伴處死。“同床好友”被處死後,居然還不知悔改,李承乾如喪考妣,他命人為其夥伴畫像,懸掛高堂之中,白天晚上觀看,對像垂淚。他還命人為其在花園中修建墳墓,樹立紀念碑,聲稱死後也要和他葬在一起。不僅如此,他還對父親實行消極抵抗政策,以生病為由,不問政事,不上朝點卯,甚至長達幾個月不出東宮。給皇帝老子對著幹有啥好處?換來的只能是李世民對他的再一次減分。

    這時的李泰受到了李世民和他舅舅長孫無忌的關注,對此,李承乾更加惱怒,認為“小夥伴”的事就是李泰搞的鬼,李承乾的不滿情緒日重。之後,齊王李佑起兵叛亂,而後被迅速平定,在審問謀逆案件時,又牽連到李承乾的親信紇幹承基。四月初一,紇幹承基在傳訊中供出了李承乾密謀發動政變的方案。太宗大為震駭,立即指定司徒長孫無忌、司空房玄齡、特進蕭瑀、兵部尚書李世績,會同大理寺、中書省、門下省組成專門法庭進行調查審判。這個專門法庭幾乎彙集了當朝所有的高階官員,可見太宗對調查太子是否謀反一事的重視。案子的結果是太子李承乾被廢。

    李承乾被廢后,李泰成了第一順位繼承人,李泰意識到絕佳機會到了,他開始積極佈局籌劃,準備當太子,而李世民也允諾了,這時歷史開了個天大的玩笑,李泰竟向李世民保證,將來李泰死後就殺了自己的兒子傳位給李治,李世民聽後“很感動”。就像後世宋太祖的“金匱之盟”一樣,而且不說這段話存疑,是不是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編造的,假如李泰真的說出這句話,那李泰的動機是什麼?只有一個——取悅李世民。經歷過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一直對殺兄奪位一事耿耿於懷,尤其還是殺死自己的同胞哥哥。李承乾,李泰與李治,都是長孫皇后所生的嫡子,李世民很希望幾個嫡子兄弟之間能夠和睦相處,因此,李泰的這番殺子傳弟的表態,是在證明自己和兄弟李治多麼感情深厚。這不是鬧著玩的嗎?自己兒子都能殺何況是弟弟?李世民聽後還敢傳給你嗎?最後的結果是體弱多病、性格懦弱的晉王李治成為了皇帝,後宮又出來個武則天……

  • 4 # 前可見古人

    唐太子李承乾被廢,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太宗李世民對李泰和李恪的寵愛,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李承乾自己。

    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八歲被立為太子,史書載:“頗識大體”“頗能聽斷”,李世民特別喜歡這個兒子。

    李承乾從小就特別聰慧,仁孝純深,識大體,知禮儀,從十二歲開始,唐太宗就已經在有意識地鍛鍊承乾身為儲君的政治能力了。

    按理說這麼優秀一個人,彷彿註定就是未來的皇帝,為什麼會被廢呢?

    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李承乾不夠自信,對自己沒有信心。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都有氣疾,作為他們的兒子,李承乾完美的繼承了他們基因,從小就體弱多病,更是天生足疾(已不可考,此處為作者臆測),隨著年齡的慢慢增加,對自己的身體越來越不滿意,從而產生了自卑的心理。

    李世民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對兒子的教育只是透過他的老師,甚至從來不關心兒子的心理問題,而且當時李承乾的老師,在李承乾有錯誤的時候只會板著臉臭罵,或者直接像李世民打小報告,造成了李承乾愈加逆反的心理。

    李世民喜歡兒子李泰和李恪。

    魏王李泰主編的《括地誌》完稿,唐太宗非常高興,如獲至寶,不僅將這部著作收藏進了皇家的藏書閣中,還接二連三地大肆賞賜李泰——先是賜“物萬段”,緊接著又每月賞賜大量的財物,數量之多甚至超過了太子的規格。

    對於李恪更是不吝讚美,數次在公共場合發出“恪英果類幾”的說法,說李恪英武果敢像李世民。

    李世民對這兩個兒子的喜愛給了自卑的李承乾極大的不安全感。同時也給了李泰奪嫡的希望。

    在極大的自卑與不安全感的侵襲中,成年的李承乾可謂是荒唐事百出。先是喜好突厥文化,引突厥群豎入宮,被所有人呵斥。又因對太常樂人大加寵幸,被發現後,太宗殺掉了伶人,對李承乾造成了很大的打擊,悲痛之下一連幾個月稱病不上朝,甚至對屢屢勸諫他的張玄素等人意欲痛下殺手。

    即使這樣,李世民也沒有要廢掉太子的打算。那麼是什麼讓李世民廢掉了李承乾呢?

    前邊說到了即使李承乾做了很多荒唐事,李世民也沒有廢太子的打算。但是李承乾不知道啊。

    在皇帝和臣子近乎苛刻的教育下,在李泰等有野心的皇子的威脅下。

    李承乾先是想對張玄素等大臣下殺手,後邊又試圖暗殺深得父親寵愛且懷有謀嫡之心的胞弟李泰。

    在試圖暗殺失敗後,經歷過玄武門事變的李承乾,在老爹的影響下,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結果事情敗露,被李世民拿下,隨即太子被廢。

    可惜李承乾好好的一手牌就這樣楞是被自己打廢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同吃的食物很多,不能同吃的食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