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環球網軍事報道】據《訊息報報道》,俄羅斯研製的蘇-35S多用途戰鬥機將可裝備R-37M遠端空對空導彈。這種導彈原本是為米格-31高空高速截擊機而研發的專用武器,蘇-35裝備該導彈後將能與米格-31一起執行俄羅斯的國土防空任務。
18
回覆列表
  • 1 # 科技之重

    R37M是一款最大射程高達300千米的空空導彈,在一次的打靶實驗中,準確的命中了在300千米處的靶機,是專門用於攻擊對方預警機超遠端空空導彈。為了能夠裝進蘇57的內建彈艙,R37M縮短了彈體長度,比KS172型超遠端空空導彈要短不少。另外,R37M空空導彈還使用了主動雷達導引頭,該導引頭的天線直徑比較大,估計探測距離可以達到60千米。

    畢竟R37M空空導彈的打擊物件是大型預警機,由於預警機的機動性較差,也就是說R37M空空導彈的過載能力不如主要打擊戰鬥機的空空導彈。一般的中遠端空空導彈的過載在40g左右,而R37M的過載在20g左右就可以了。要達到300千米的最遠射程,R37M應該也走高拋彈道。中低空的空氣密度較大,對於導彈來說飛行阻力也較大,而高空的情況恰好相反,飛行阻力較小。無論是導彈還是戰鬥機,採用高空飛行時的射程或者航程要比中低空的遠。所以說,R37M空空導彈肯定是要走高空彈道的,畢竟其直徑和長度有限,所裝載的燃料質量也是有限的,僅依靠導彈的動力射程,是根本達不到這麼遠射程的,也只能走高拋彈道了。

    蘇35戰鬥機掛載R37M時,其打擊預警機的能力將得到較大得提升。蘇35戰鬥機的機載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為400千米(當然這是採用極窄波束凝視狀態下的效能,一般的探測距離基本上也就是200千米了)。要知道大型預警機的RCS比較大,戰鬥機對其探測距離也比較遠,蘇35戰鬥機探測到預警機的距離估計要超過300千米。為了保證R37M導彈的最大不可逃逸區,是不會在300千米處就發射的,要留給導彈足夠多的能量,以確保其可以牢牢的鎖定預警機。所以說,蘇35戰鬥機在200千米處發射R37M就可以了。

    而預警機是肯定要先於蘇35探測到對方的,所以說在探測到蘇35時,就可以下指令給己方戰機前出攔截,在蘇35發射R37M導彈之前將其擊落。由此可知,蘇35搭載R37M並不是最合適選擇。因為蘇35的RCS較大,極易被預警機探測到。如果說,換成蘇57的話就比較好了。雖說蘇57的隱身效能不如F22等五代機,但是要比蘇35好的多,預警機探測到蘇57的距離也比較近。估計等蘇57被發現時,已經發射了R37M空空導彈,再排軍機攔截也無濟於事了。

  • 2 # 鷹鴿分析

    第一大特點:高超音速遠端空空導彈

    從字面上來看,顧名思義就是第一飛行速度快,達到了高超音速;第二射程遠,否則怎麼好意思叫遠端空空導彈。根據當前披露的資訊顯示,R-37M最大飛行速度超過6馬赫,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當前國際上主流的防空導彈和空射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在4馬赫左右,國際上將速度超過5馬赫的武器,定位為高超音速武器,該型導彈6馬赫的飛行速度的確很快。

    我們都知道國際現役的空空導彈主要以中距彈為主,比如美國的AIM-120C最大射程140公里,俄羅斯的同類產品大致也就是這麼個距離;而最先的R-37M空空導彈的最大射程超過200公里,比美國的AIM-120D還要略遠一些,更有訊息稱該型導彈的最大射程達到300公里,目前沒有確切的資料來證明。

    導彈飛得快、打得遠意味著什麼,打得遠載機可以在更遠的距離上發射導彈,飛的快可以大幅壓縮敵方戰機的反應時間,尤其是雷達告警後的機動規避時間;理論上對於規避這種超高速導彈單憑依靠戰機進行機動是很難的。

    第二大特點:打擊空中預警機

    其實第二個特點是由第一大特點的優勢衍生來的一大作戰特點。我們知道,預警機被稱為戰力倍增器,在近三四十年的區域性戰爭中,預警機在實戰中充分證實了其強大的作戰功能,根據統計,在預警機支援下,可以大幅提升戰機的體系作戰能力。

    打預警機首先要導彈的射程足夠遠、飛行速度足夠快,因為預警機通常還有護航飛機,同時又深居戰線後方,導彈的射程不夠,根本就夠不著預警機。就單純的從R-37M來看,其飛行速度快、射程超過200公里,同時還具備“發射後不管”能力,也就是說只要能夠有效發現目標,蘇-35戰機即可發射R-37M能在遠距離上獵殺敵方預警機,至少理論上可行的。

    當前,俄羅斯還在測試R-37M,蘇-35在年底之前將進行發射試驗,距離服役還有一段路要走;R-37M導彈如願列裝的話,對於提升俄戰機在超視距空戰中的效能會有極大的助益,畢竟美國 AIM-120D距離服役的時間點也越來越近了。

  • 3 # 東斯坦因

    R-37M空空導彈,是R-37空空導彈的最新的改進型。想要了解R-37M,就需要先了解R-37空空導彈。

    R-37空空導彈,北約代號:AA-13 ;由蘇/俄三角旗導彈設計局於80年代開發的一款先進遠端空空導彈。外形與R-33(AA-9)“阿摩司”有些相似,尺寸也差不多,二者之間顯然有一定的繼承關係。

    該型空空導彈,彈長約為4.1米, 彈徑約0.4米;採用常規氣動佈局,彈翼的位置相對於R—33而言比較靠前,其平面形狀為前緣後掠角很大的扁梯形,尾翼為4片呈 X型配置的矩形翼;制導方式:主動雷達制導;射程:300千米以上;主要用於遠端攻擊情報、偵察和監視平臺,以及資訊戰/電子戰平臺。

    R-37M在R-37的基礎上:

    (一),縮小了體積。R-37空空導彈,彈長4.2米,重量超過500公斤,堪稱空空導彈中的“巨無霸”,只能由米格-31重型截擊機攜帶。R-37M在R-37的基礎上適當縮小了體積,蘇-35也可以掛載4枚。

    (二),換裝了更先進的電子裝置。R-37M採用新型數字訊號處理器,擁有大容量/高速儲存器,這意味著導彈的“大腦”思考工作速度快、反應機敏,且具備更強的抗電子干擾能力。

    (三)升級了導彈導引頭。R-37採用的導引頭是瑪瑙設計局的9B-1388主動導引頭,能在40公里外攻擊5平方米大小的目標。

    升級後的R-37M,其制導離軸角超過±60°,可以跟蹤、鎖定以8G過載高機動的戰鬥機目標;並可攻擊速度範圍在50~1200米/秒,RCS雷達反射截面積在0.05平方米以上的目標;而對5平方米RCS的典型目標,導引頭最大鎖定距離超過70千米。

    (四)增加了透過資料鏈與預警機進行資料互換的功能。R-37M可以在預警機的導引下攻擊目標,而蘇-35發射完導彈後就可以調頭返航無需留下繼續指揮導彈攻擊目標。

    (五)更難被規避。R-37M,在發射之後依照慣性導航指引飛行目標,在接近目標之後,彈載主動雷達制導頭開機,而在末端飛行過程中,該導彈將會加速到6馬赫的高超音速,縮小敵機告警、釋放干擾和擺脫的“視窗時間”。

    一個是射程超遠、可以一招制敵;另一個是效能優異,號稱最強四代半戰鬥機。R-37M與蘇-35搭配可以說是強強結合,使俄羅斯空軍的作戰能力得到極大提升。並對美國F-22、F-35等五代機也構成了不小的威脅。

    不過,我們也應當看到。俄羅斯搞出這種所謂的“強強結合”組合的背後,其實也是有著一分無可奈何。如果能研製出真正的五代戰鬥機,俄羅斯又何這樣絞盡腦汁、費盡心機的在一堆“老貨”上折騰來折騰去。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4 # 榮華之武器堂

    R-37M有俄羅斯著名的空空導彈生產商-三角旗設計局研製,源於最初的遠端空空導彈P-33。

    20世紀70年代初,三角旗設計局開始研製P-33遠距導彈,主要是為了對抗美國F-14A戰鬥機及其裝備的AIM-54A“不死鳥”空空導彈。導彈為正常氣動外形,1980年開始裝備米格-31飛機,北約集團編號AA-9 Amos“阿莫斯”。導彈長4.15米,彈徑0.38米,翼展0.9米,最大速度M4.5,戰鬥部重47公斤,最大射程120公里。

    之後,又發展了改進型РВВ-БД(P-37),北約集團編號AA-13 Arrow“箭”。導彈長4.2米,彈徑0.38米,起飛重量600公斤,戰鬥部重60公斤,射程300公里。這型導彈可以摧毀飛行在25-50米到26000-28000米高度,速度在M3.5,與載機高度相差±10000米的目標,可以同時攻擊處在不同高度和距離位置的4個目標。該型導彈1989年裝備部隊,載機有米格-31、蘇-27和蘇-35。

    P-37M的研製工作始於2000年代末。最初,計劃僅裝備米格-31截擊機,之後研製完成後新的導彈可以裝備蘇-30、蘇-35等第四代殲擊機以及第五代殲擊機蘇-57。該型導彈長4.06米,直徑0.38米,翼展0.72米,全重510公斤-戰鬥部60公斤,最大飛行速度M6,最大射程300公里,導彈最大過載8g,使用高度15-25000米。

    該型導彈不僅能攻擊作戰飛機,還能夠攻擊預警機和巡航導彈。它的高超聲速飛行能力使其可在2~3分鐘內命中最大射程內的目標。導彈在大部分飛行段使用基於高精度鐳射陀螺儀的慣性制導系統。如果目標突然改變方向,載機可以透過無線電重新實施瞄準。

    導彈配備了主動雷達和複合接觸引信。在獲得目標座標後,導彈按慣性導航指引飛行目標,因此,該彈在彈載導引頭開機前將“保持沉默”。接近目標時,彈載主動雷達制導頭開機,此時敵機雖然可以探測到彈載雷達的輻射訊號,開啟告警,但敵機飛行員卻只有一秒鐘的時間能用於規避機動,但在這麼短的距離內對高超音速導彈作出反應並規避是非常困難的。在飛行的最後一段,導彈將加速到6馬赫的高超音速。它的導引頭獲得了先進的高科技“大腦”,配備了一個新型微型數字訊號處理器,具有大容量記憶體和更高的運算速度。導引頭不受敵方電子戰干擾的影響。而敵機即使機動也無法擺脫,R-37M可以打擊機動過載高達8 G的目標,也就是說,美國的F-22也無法逃脫。

  • 5 # 裝備空間

    俄羅斯公開資訊更多的是RVV-BD遠端空空導彈,這種導彈也可以看做是俄羅斯自用版R-37M導彈的出口改型。目前來看,R-37M導彈已經可以在米格-31和蘇-57上掛載,蘇-35S也即將具備使用這種導彈的能力,可以說符合俄羅斯戰術導彈集團公司確定的“新型空空導彈可以在任何米格或蘇霍伊戰鬥機上使用”的通用化發展思路。由於R-37M導彈的資訊較少,本文主要以RVV-BD導彈的一些技術指標來敘述。

    ▲RVV-BD空空導彈展示

    ▲俄羅斯早期公佈的PAK-FA戰鬥機配屬武器宣傳圖,此時的空空導彈中還沒有列入R-37M

    R-37M/RVV-BD遠端空空導彈

    2011年,俄羅斯就在莫斯科航展上展示了新一代遠端空空導彈RVV-BD,根據當時的說法這種導彈是俄羅斯為PAK-FA(蘇-57)研製的一些列新型空空導彈中的最後一個型號。以此,RVV-MD、RVV-SD和RVV-BD(俄文代號:РВВ-МД、РВВ-СД、РВВ-БД)將形成替代“R-73、R-77、R-37/33”覆蓋近程、中程、遠端射程範圍的全新空空導彈序列。

    ▲米格-31戰機使用的R-33遠端空空導彈

    實際上,R-37M也好,RVV-BD也罷,總體上看都還是在蘇聯80年代技術的基礎上,以俄羅斯現有的能力進行的現代化開發版本(也可以看做是老專案暫停後的繼續開發)。1981-1982年,R-33遠端空空導彈經過十年左右的規劃、設計、開發和測試終於作為米格-31戰機的機載武器一部分投入現役,而其後繼型號R-37導彈也就提上了日程,1989年R-37原型彈進行首次飛行測試,1992年公開展示,1994年在測試中命中300公里外目標,1998年因俄羅斯開發經費短缺專案被迫中止。R-37M作為R-37的俄羅斯國產化配件改進型導彈,在2000年以後重新投入資金開發,2014年通過了俄軍方的測試評估,一開始只能在米格-31上搭載使用。

    ▲米格-31戰機掛載的R-333遠端導彈尾噴口

    R-37M/RVV-BD遠端導彈的外形基本上延續了R-37的設計,在彈體中部安裝有4個長顯截梢三角形彈翼,尾部安裝4面折疊可控尾舵(掛載時可摺疊起來減少空間佔用)。設計時,R-37導彈計劃使用“瑪瑙”(AGAT)設計局開發的9B-1388半主動/主動符合導引頭,半主動導引頭的目標截獲距離為75公里,導彈飛行中段採用慣性/無線電指令中繼制導。

    ▲R-37遠端空空導彈計劃使用的9B-1388導引頭

    R-37M導彈本身俄羅斯公佈的資訊很少,有推測其採用了MFBU-610MSh 主動導引頭(X/Ku雙波段),該彈射程超過300公里,採用滑翔彈道時可能接近400公里。RVV-BD導彈的說法比較混亂,一方面該彈被認為是R-37M的出口改型,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這是R-37M為適應蘇-57戰鬥機需求進行的現代化改型,但無論如何RVV-BD與R-37M都算是一脈相承,除了射程以外,兩者的技術特徵高度相似。

    ▲RVV-BD空空導彈的引數

    ▲中間一列從上到下(從大到小)分別是RVV-BD、RVV-SD和RVV-MD空空導彈

    根據俄方的公開資料,RVV-BD遠端空空導彈採用了一些列新技術,可在敵方實施電子干擾的情況下全向、全天候摧毀各種空中目標。該彈配備了AGAT設計局的數字式主動雷達導引頭,並且安裝了高精度彈載鐳射陀螺儀,飛行初始階段使用慣性制導+雙向資料鏈修正,末端使用主動雷達尋的,呈十字型佈置的4面尾舵舵展1.02米,上部兩個舵面可透過鉸鏈結構摺疊。

    ▲RVV-BD遠端空空導彈的尾舵

    RVV-BD的動力系統使用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根據該彈的外形尺寸特徵和一些技術資訊推測其主動雷達導引頭使用的是AGAT設計局的9B-1130M-350(X、Ku雙波段),這種圓盤導引頭由發射通道、接收通道、可控天線位標器和彈載計算機組成,能夠實現目標搜尋、跟蹤;接收修正訊號並解碼;實現導彈控制等諸多功能。這種導引頭對RCS=5㎡的目標截獲距離為40公里以上,不帶天線罩質量約13公斤。

    ▲9B-1103M-350主動雷達導引頭外形尺寸特徵

    RVV-BD導彈的最大射程達到200公里,而俄羅斯自用版的R-37M空空導彈的射程超過300公里,但是在現代化超視距空戰的戰爭背景下,導彈射程當然是越遠越好。但是考慮到未來越來越多的五代隱身戰機列裝,這種導彈的真正實用有效性還有待驗證。

    ▲RVV-BD導彈展品及後方展板上R-33與RVV-BD的效能對比

    ▲展會上掛載中的RVV-BD,體形頗為龐大

  • 6 # 雷姐的機械空間

    主要有兩個特點,首先,射程遠。R37M空空導彈是當今世界射程最遠的超視距空對空武器,該導彈的最大射程超過300公里,遠超世界其他各國裝備的超視距遠端空戰武器,相比之下,美國AIM-120D、歐洲的“流星”以及中國的霹靂-15遠端空空導彈,最大射程分別只有180公里、150公里和200公里,俄羅斯的R73M空空導彈攻擊距離遠的特點顯而易見。

    而之所以R37M空空導彈有著近300公里的最大射程,很大程度是因為R37M空空導彈在設計初期,該導彈的攻擊目標是那些處於戰場邊緣的高價值目標,尤其是加油機、電子指揮機、預警機等相關特種飛機,在敵方飛機防禦圈之外,優先發動打擊,一旦命中,這種大膽的價值是非常大的。因此,利於戰機在超視距外發動攻擊的射程指標才成為R37M空空導彈最重視的發展方向。

    其次,難以反制,命中率高。R37M空空導彈最大飛行速度6馬赫,導彈巡航速度2至3馬赫,5秒鐘就可飛行10公里,如此高的速度加上0.1至0.4㎡的雷達RCS值,目標戰機能用雷達觀察到R37M空空導彈的時間理論上只有大概10至15秒左右。

    而且,值得注意,R37M空空導彈在95%以上的高超音速飛行過程中都在以慣性飛行,而空空導彈在慣性飛行的時候,一般是很難觸發現代戰機的空空導彈預警裝置的。也就是說,除非目標戰機上的飛行員時刻觀察雷達螢幕,否則,稍有留神,等R37M空空導彈開啟主動紅外製導末端鎖定戰機時,飛行員可能只剩下1到2秒的反應時間甚至更短。此外,R37M空空導彈還安裝有對導彈抗干擾性能和隱蔽能力有大幅提升新型數字訊號處理器,這亦極大的提升了導彈的命中機率。

    想象一下,當飛行員警戒的看著4周,並將戰機的安全交給空空導彈來襲預警系統,突然戰機警報大作,一枚最大速度6馬赫,過載機動高達幾十G,彈頭裝藥量重達60公斤的空空導彈向飛行員座機飛來,而飛行員的此時反應時間只有幾秒鐘。懵逼?怕不是恐懼和絕望。

  • 7 # 陶式防務評論

    R-37M其實是一種過時的導彈,俄羅斯的宣傳是誇大的。

    R-37M是R-37遠端空空導彈(北約稱為AA-13)的改進型,而R-37又是R-33遠端空空導彈(北約稱為AA-9)的發展型。R-33/37系列導彈都是蘇聯時代研製裝備的,R-37M不過是一種正常的改進版,並沒有本質的差距。

    從R-33到R-37M,最大的缺點就是太笨重。R-33重達500公斤,R-37M作為增程型號更是重達600公斤,基本和反艦導彈相當了。這麼重的導彈,只有米格-31戰鬥機能夠掛的上,近年來蘇-30和蘇-35也能勉強掛上。但是蘇-57這種內建彈艙的五代戰機,是沒辦法將這種大個導彈裝進去的,外掛的話等於破壞了隱身機的價值。

    相比之下,無論是中程的R-77、AIM-120還是遠端的流星、霹靂-15導彈,都只有100多公斤的重量,比R-37M都輕便得多,使用靈活性更強。

    R-33到R-37M,採用的都是固體火箭發動機,R-33是半主動雷達制導,R-37和R-37M則是主動雷達制導。因此,R-37和R-37M都可以算為第四代空空導彈。但是,R-37和R-37M的制導方式未必可靠。

    R-37M號稱射程高達400公里,但這是採用巡航滑行方式,其主動雷達導引頭的探測距離只有40公里,所以有300多公里的飛行距離是採用慣性制導的。目標敵機在R-37M飛行途中,早已經偏離幾十公里以上,所以R-37M最終擊中的目標是什麼,完全靠運氣。

    相比之下,歐洲的“流星”遠端空空導彈採用了雙向資料鏈,能夠遠端修正目標引數,而且可透過預警機或其他戰鬥機來實施這種修正,精確度和靈活性就高得多。所以“流星”才叫做第五代空空導彈。

    總體來說,R-37M就是俄羅斯為推銷米格-31BM和蘇-35的一種宣傳產品。其實,射程超過300公里的R-37導彈,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就已經服役了,R-37M不過是30年前的技術。儘管導引頭和燃料容量經過改進,但是笨重的彈體,以及俄羅斯並不先進的電子技術,決定了R-37M並不是一款先進導彈,比“流星”容易對付得多。

  • 8 # 利刃號

    據俄羅斯訊息報報道稱,俄羅斯蘇-35戰機即將開始裝備R-37M空空導彈。這是一款速度快、射程遠且具備智慧跟蹤系統的導彈,俄羅斯最開始研製它的目的在於打擊對方預警機。蘇-35戰機號稱是四代機中最強大的,在配備R-37M空空導彈情況下就是如虎添翼。

    實際上,現在的R-37M空空導彈是此前R-37遠端空空導彈的改進版,在射程和速度上都提升了不少。從已經公開資料來看,R-37M導彈的最大速度能夠達到6馬赫,而當前防空導彈的平均速度才不過4馬赫左右,不得不說,這又是俄羅斯一款高超音速武器。可怕之處在於,該導彈不僅速度快,而且射程遠,據說有200多公里。另外有說法稱該導彈實際能夠打到300公里,不過這尚未得到證實。速度高同時射程遠,簡直不要太完美。

    預警機在現代空戰中承擔著指揮中樞的任務,對於贏得空中優勢,奪取勝利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如果可以在開戰初級階段打掉對方的預警機,將會大大有利於己方。而且預警機的體格比較笨拙,行動不便,根本無法有效躲避導彈。但是,預警機往往在整個戰鬥編隊的中後位置,它的周圍全部是戰鬥機保護。因此,派遣戰鬥機直接去擊落它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高超音速導彈就派上用場了。

    最後,俄羅斯的R-37M導彈還具備抗電子干擾能力,能夠輕易突破對方防線,直接奔主要目標而去。這對預警機來說,就是魔鬼一般的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聽到身邊有人說害怕面對死亡,我覺得沒必要,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