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可以用自己的家庭或者是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
28
回覆列表
  • 1 # 儒靈童德育好習慣

    我們先講一講什麼是"德"?

    有的老師說,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呀!我沒有學習傳統文化之前也是這麼我講的,現在我不這麼說啦!因為我懂得聖賢幾句話講"德者本也,才者末也,"還有一句"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老祖宗幾千年的文化不會騙我們的!

    深信有益,下面我們分三個部分來學習什麼是"德",

    一,順從五倫之道的法則做人謂之徳:

    人貴為"天地人"三寶之一,必然有其不同於其他動物的區別。人與人之間,無論貧富貴賤,都會自然產生五種關係,所謂五倫關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當我們遵循五倫的正道,自然有德行流露出來。父子有親,親是德;君臣有義,義是德;夫婦有別,別是德;長幼有序,序是德;朋友有信,信是德。

    其實,世間所有的問題,只要人與人處好了,大部分都會化解。當人會尊重人,他內心有恭敬、有仁慈,就會愛惜萬物。所以,世界雖然亂,但是要解決間題並不複雜,只要把五倫做好,把人做好,做好人就是說你的德行很好,大家都尊重你,並向你學習向看齊,問題就解決了,社會道德都會自覺遵守。

    二,慈是父德,孝是子德:

    父子關係是不是屬一個人規定的?不是,它是一種天然序。當孩子出生時、有沒有人規定為入父者要對孩子很是?沒有。當他看到剛出生的孩子,不自主地就會生起無限的喜愛,只想著如何讓孩子能健康成長,這種愛是無私的,是無求的,是自然的愛的表達和流露。

    是孩子的第一個能力

    孩子從小對父母也是非常地依戀,那種愛是天性。很多小孩子,父母處罰他的時候,打他時,他還願意往父母的懷裡鑽,打得越用力,他抱的越緊。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真實不虛,小孩子開口口,都是我說爸爸說、我媽媽說。所以,父慈子孝,父子之間、母子之間的這種親情是自然的,特別是孩子小的時候尤為明顯。

    三,學為人父是德:

    現在的父子關係是不是"父子有親"?為什麼自然的秩序被扭曲?要把原因找出來。一句話就是道德出了問題。為人父,如何慈愛孩子?這很重要,假如愛孩子用錯了方法,就變成溺愛了,溺愛不是愛,溺愛是害!自己還覺得是為孩子好,其實是在害孩子,不知從小培養孩子的德行,最終害的是孩子,也是自己。

    當父母的要不要學習聖賢之教?一定要,德行教育最重要。不是你有了孩子就行啦,是要教育的。不單單是做個好父母,還要做個好老師。做人不只是要學為人師,還要學為人父、學為人母。

    《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教育孩子的方法錯了,也是為人父母的過失。很多母親說是"父之過",與我沒有關係,實際上"父之過"也包含了母親在內。

    夫唱婦隨,家庭和睦的基礎

    所以,德才是孩子從小要做的事,培養孩子的德育不是某一個人的事,而是夫妻二人的終身大事,稍有失誤,將遺憾終生,我們一定要做好教育基本課,為家庭培養一個有道德好孩子,為家族培養一個有道德好後代,為國家培養一個有道德棟樑之才,今生足矣!

  • 2 # 覺商教育魏健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風對一個家族傳承影響深遠。《清華大學校訓》、《曾國潘家書》等說明了德孝的重要性,厚德載物!

  • 3 # 子輝老師談教育

    德是基礎,是一切的根源,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德就像是修建一座大樓的地基,地基沒有打好,樓蓋得越高,倒塌的越快!但現如今孩子們的教育裡最缺少的就是德的教育,每天家裡,學校,補習班都在做知識和分數成績的修煉,而忽視了一個 人最核心,最本質的修煉就是德行培養,德這個底線需要父母早早在家庭生活當中給孩子建立,隨時建立,比如這次疫情的應對,有小部分人瞞報自身的出行和病情,致他人和社會的安全不顧,一個人旅遊,整個小區都有感染的風險,小部分的道德標準在疫情面前被直接體現,而那麼多的白衣天使和鍾南山團隊的醫護人員,冒著感染和死亡的風險逆行而上,為國家和人民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和生命,一個人德行好不好,從突發事件上會反映的淋漓盡致,老祖宗告訴我們,厚德載物,厚德載物,德行好了,人生才會豐富。社會上發生的許多惡性案件,殺師,殺母案,假電纜,假奶粉事件等等就是一個人在早期教育的導向上出現了價值導向的錯位,培養了精緻的利己主義,只顧及到了分數和成績,而忽視了一個人最最重要的德的培育。社會的一切問題,歸根到底都是教育的問題,都是德行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條友們,誰能給我講講《鬼吹燈》的大概故事路線?整部書有哪些有意思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