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燦燦也
-
2 # 充滿幸福
是中焦不通,人體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互相聯絡,互相制約,中焦是個分水嶺,承上啟下的作用,上下血液不通,就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
3 # 三知五行
謝謝邀請!同體質有關,基本上分三種體質,一,出生在醜,戌,辰,未年份的人為寒溼血凝體質。二,出生在子,午,卯,酉的年份為燥熱體質,上熱下寒。三,出生在寅,申,巳,亥年份為風火體質,表熱中寒。這是年份,大環境確定什麼體質,還有五行的陰陽小環境確定什麼體質,可以分析出是總體熱或寒,還是哪一臟腑熱或寒,分清後就可對應調理了。
-
4 # 婦科於醫生
上熱下寒,為病證名。
1、寒熱錯雜表現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時期內,上部表現為熱性、下部表現為寒性的證候。如外感誤用攻下,引致大洩不止,津液損傷,使熱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則咯下之者也。”
《靈樞·刺節真邪》:“上熱於寒,視其虛脈而陷之於經絡者取之,氣下乃止,此所謂引而下之者也。”
《傷寒論》說:“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不止。”
病至厥陰,則肝木失調,心包也受邪犯,相火上炎為熱,心火不能下達為寒,所以有上熱下寒。治宜清上溫下,烏梅丸主之。
2、指腎陽虛,陰寒盛於下,火不歸原而虛陽上浮。心在上焦,屬火;腎在下焦,屬水。正常情況下,心中之陽下降至腎,能溫養腎陽,使腎水不寒;腎中之陰上升至心,則能涵養心陰,使心火不亢。心火和腎水就是互相升降,協調、制約,彼此交通,保持動態平衡,以維持正常的活動,即《千金要方》所稱之“水火相濟”。
如果心火既濟失調就會引起心腎不交,上熱下寒,其中包括兩方面:一是腎水不足,不能上濟心火,而心火獨亢;二是心火亢盛於上,不能下溫腎水,致腎水寒於下。
上熱下寒往往是由於現代人飲食不節制、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所造成的腎水不能上濟於心火,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狀。上熱可以表現為口舌生瘡、面部痤瘡、煩躁、失眠等症狀。
下寒可以表現為長期的拉肚子、大便不成形、腰膝痠軟、四肢冰冷,吃食物耐熱不耐寒等症狀。
對於上熱下寒,最重要的是要引火歸元,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式來調理:1、運動:運動可以使全身的經絡更加通暢;
2、艾灸:艾灸的中脘、神闕、關元、足三里、湧泉等穴位,能夠很好的起到寒熱的調理作用;
3、中藥:四逆湯、潛陽封髓丹、交泰丸、黃連阿膠湯都是很好的治療上熱下寒證、引火歸元的很好的方劑。
-
5 # 中醫博士臧運華
本來人體正常情況下,需要心火下降、腎水上承。就是心火下降到下焦,溫煦腎水;腎水上承到上焦,制約心火,達到陰陽既濟的狀態。如果中焦脾胃不通,心火不能下降,導致上焦越來越熱。腎水不能上承,導致下焦越來越寒。因此上熱下寒,與脾胃息息相關。
-
6 # 石壽
說中焦不通沒有道理:上熱下寒有二種情況,下寒是腎火不足也包括下肢動脈血管有癍塊血流不暢造成下肢供血不足。上肢熱有可能心火旺,也可能腎火正常。得從舌象觀察是腎火還是心火的問題。
回覆列表
真的是中焦不通,我就是典型的這種情況。屁股以下冰涼,吃點營養品就上火。不過這幾年經過中醫治療和生活飲食上系統的調整,現在已經基本解決問題了。我覺得能夠最終改變,自己對身體平衡和健康的認識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