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仰首回望泱泱中華五千年的文明長河,帶來的不僅僅是心靈上的強烈震撼與情感上的深深共鳴。當我們從內心深處迸發出對“我是一箇中國人”這個概念的深切認同感的時候,實際上,我們就都被某一些共同的思想所深深地影響甚至主宰著,而這些思想,正是貫穿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滋潤了幅員遼闊沃壤千里的悠悠中華大地、浸潤了唐宋元明清歷朝歷代的百家鳴放的一種古老的思想傳承。
9
回覆列表
  • 1 # 星辰易經

    對於生活於地球的人們來說,今天的中國人及其文化是他們血脈相連一脈相承的直系後裔。中國,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這四國中只有中國可以不加“古”字,主要因為中國的歷史文明從來沒有間斷過。雖然在近代曾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始終沒有亡國;而其他的三個國家的文明都曾經中斷過,像今天的印度人、埃及人、兩河流域人與數千年前的生活於這些地區的人們及其文化可沒什麼關係。

    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的文明先後被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取代,語言被阿拉伯語取代,種族成分也有很大變化。現在埃及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並不是古埃及人的後代。

    古印度文明是指四千多年前的印度河文明(今巴基斯坦境內),因3000多年前雅利安人從中亞入侵印巴次大陸而毀滅。雅利安人與土著混合後發展起新的文明,婆羅門教、種姓制度等,這才是後來印度文明的起源。

    之所以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沒有間斷,其原因四點

    一,政治上:中國曆朝的邦交政策就是和平共處,互惠互利。中國本就不是一個好侵略的國家,中國從不遠征,不遠征就不會遭人報復,就不會被人毀滅種族和文化。

    二,文化上:中國在2000年的封建社會中主流文化統一(儒家文化),幾千年來,來自長城外的外患不斷,但這些外患或如匈奴、突厥非滅既遷;或如鮮卑、契丹、滿清被同化。1840年~1945年之間最危險…但我們仍然沒有滅亡,這是以漢字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起著關鍵作用。

    三,經濟上:每個朝代的產生都會優先大力發展國內經濟。與臨近國家互相通市,大開國門。再加上中國人一直都是以聰明勤勞著稱。所以中國的經濟在世界上一直都是遙遙領先。

    四,軍事上:中國在歷史上都是以強國著稱(包括甲午中日戰爭前的清朝)。像有秦朝虎狼之師。大漢的“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霸氣的話語等。軍事實力的強大,更有利的保衛了中國的歷史和文化。讓世界各國認識了中國。

    中中國文化有相容幷蓄的特性,自古就本著胸懷博大,海納百川的精神,積極汲取世界上所有先進文化的營養,併為我所用,在汲取的同時,將自己的文明成果向外播撒,比如火藥之於西方的熱兵器時代的到來,造紙術、印刷術之於基督文化的更廣泛傳播;漢文化的魅力、唐人街的流行等,今天的中國,雖然經濟,軍事不是最強,但要相信智慧與勤勞並存的中國人會努力的。大家也一起為我們五千年中華文化而驕傲吧!

    我們為什麼叫做漢人,為什麼叫唐人街而不是漢人街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都叫漢人,我們的語音叫漢語呢?我們都知道,韓國語言叫韓語,日本語言叫日語,英國語言叫英語,那我們為什麼不叫中國語或者中語?

    中國在幾千年的發展當中,朝代興衰,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比如唐朝的時候,中國十分強大,李世民被稱作“天可汗”,唐朝時中國人被稱為“唐人”。但是為什麼現在中國人都叫漢人,而不是唐人呢?在外國,華僑聚居的地方被稱為“唐人街”,為什麼不是“漢人街”呢?

    一般說來,漢族的前身是“華夏族”,自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後,才有了“漢人”的稱呼。那時的“漢人”是漢朝人的意思。這些詞常見於同外族的交往之中,如《後漢書》中“於是月氏來降,與漢人錯居”。

    之後,在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等名將率領漢軍北擊匈奴。經過幾次大規模的決戰,將強勢的匈奴逐出了北疆。大漢王朝發出了世界最強音“敢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陳湯進軍中亞,宣告:“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時,西漢實際上已到了風燭殘年。陳湯死後沒幾年,王莽就篡漢了。到了東漢末年,中原軍閥混戰的亂世,對外族依然保持強勢的霸權態度,如馬超,公孫瓚,公孫度,士燮等在當時都是些比較弱小的軍閥, 但馬超在西涼號稱神威將軍,羌人畏之若神,公孫瓚則有個白馬將軍的稱號,烏桓人但見騎白馬的漢軍,調頭便跑, 公孫度威鎮遼東,士燮則恩撫交趾,大漢兵威所指,無不望風而降。

    至漢朝滅亡後百年,當五胡亂華的時候,胡人紛紛主動改姓劉,主動更名為漢,使西晉最後偏偏被滅於劉姓人。無他,人心,漢朝用一貫的強勢給了這個國家史上最高的尊嚴。

    現在好多人認為“漢人”指的是漢族人,其實這是不對的,漢族一詞是民國才有的。而“漢人”和漢族人的含義並不是完全相同的。

    唐朝是繼漢朝之後又一個統一的強大王朝,可是為什麼“唐人”沒能取代“漢人”呢?有一種說法,中國人的認同是文化認同。唐朝雖然強大,但在文化領域的成就並沒有超過漢朝。

    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了中國這片土地上第一次文化的大一統,奠定了中國之後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基礎。從漢朝開始儒家思想可以說是指導了中國的歷史,千百年來,儒家思想對中國人影響根深蒂固,這種開天劈地的文化影響,以及我們秉持千百年來的文化認同感,讓漢朝在我們內心擁有著無法割捨的嚮往。

    那為什麼外國華僑聚居的地方被稱為“唐人街”,為什麼不是“漢人街”呢?

    唐朝是絲綢之路最繁榮的時候,廣泛的中外文化交流,唐朝對世界影響深遠。外國人對中國人稱為“唐人”的習慣一直未變,從宋元直至明清都是如此。《明史·真臘傳》中說:“唐人者,諸蕃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

  • 2 # 三天魚頭

    儒家思想我們至今還在學習,《論語》短短几千字,卻蘊含著大道理。

    儒家主張仁義禮智信孝,這在我們今天也是非常實用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告訴我們自己不想做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人無信,而不立”。不管在古代還是現代,人都要講信用的,沒有誠信寸步難行。

    我們現在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基本也都是根據儒家的思想而制定的,還有二十四孝,都跟儒家沾親帶故的。

    當然儒家隨著幾千年的發展,不斷的更新和完善,去其糟糠,汲取精華。這也是儒家不斷的成為社會主流。儒家推行的古代帝王的統治更鞏固,也教百姓懂禮知孝。對帝王和百姓都相互有用,這也是儒家能夠經久不衰的基本原因。

  • 3 # 妙平居士

    我覺得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一直沒有斷,雖然文化大革命毀壞了大部分典籍,但這種文化內涵已刻進中國人的骨子裡。

    也許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忽略這些存在,但在某些特定時間點、特定事件發生時,這種文化傳承的力量就會爆發出來。

    比如這次疫情,湧現出無數的逆行者,全民宅家抗疫,海外華人也助力,這種家國情懷就是中華傳統文化最好的展現。

    華夏兒女,一代代接受著儒釋道思想,骨子裡的堅韌善良慈悲也代代相傳。奶奶沒有讀過書,但她是一個智慧的老人,她常常語出驚人。很多都是傳統美德的要義。她說,她小的時候就是聽著這些言教想法的。

    孔孟老莊自不必說,《圍爐夜話》也在告訴我們這些道理。

  • 4 # 章小飛魚

    可以這麼說,世界上從未中斷的只有中華文明從未中斷!

    中斷是指半中間發生阻隔、停頓或故障而斷開。在人類歷史上,有四大文明古國,他們都曾顯赫過,但是種種原因,古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印度文明等曾中斷甚至滅亡,只有中華文明,從古至今,從未中斷過。

    為什麼說中國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化呢?這種界定首先要先明確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文化。 文化指的是一種文明產生後所衍生並不斷髮展的意識形態及其作用到物質形態後的所有傳承,它通常是博大而睿遠,並傳承了一定時代及一些地域的,從而在一定範圍內造成了相當程度的影響。

    文化一般具有厚重的文化積澱,比如浩瀚了5000年的中華文明,比如起源了歐洲文藝的希臘文化,他們所蘊含的文化積澱之深是200多年的美國快餐文化遠遠不可企及的。

    文化的中斷,表現之一,即是文字的消亡,上述文明古國的文字,都曾中斷過。儘管這些國度後來都又重新建立,但消逝後又重拾的文化自然無法和本源完美銜接,導致文化的中斷。

    中華文化,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禮,仁,和,庸”的名族性情,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對外的戰爭,除了應付匈奴,回紇等不成氣候的邊夷小亂外便基本沒有外憂了。

    內戰導致的朝代更迭,更換了的也只是國號和君臣,基本都是在漢文化的主枝上傳承更替。文字也只是隨著文化的發展而不斷演變更迭,完美的儲存下來,始終一脈傳承。

    更主要的是,中華民族在悠久的發展歷史中,積澱了偉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表現為愛好和平、自強不息、勤勞勇敢、厚德載物、居安思危、樂天知足、崇尚禮儀等等。中華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在於“和合”二字。

    願中華文化永遠流傳!

  • 5 # 橘子洲頭對湘江

    中華文化、儒家思想從古到今一直沒有中斷過,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

    中國傳統文化大多根基於儒家思想,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些文化形成了中華傳統美德,淘汰了其中的糟粕。比如,在儒家思想裡,看重人的自身修養,要與身邊的人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對待長輩要尊敬講禮貌,朋友之間真誠守信用,為官者要清廉愛民,統治者要仁政愛民,對待上司要忠誠等等,提倡人要達到溫、良、恭、儉、讓的道德境界。

    中華文化內涵與一直作為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國的文化內涵非常注重和諧,希望人與上天,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都有一種和諧穩定的相處,就是要求人們在社會中,要運用自己的智慧講究對矛盾的統一,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同時,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因為自身的獨特魅力而具有一種相容性,能夠以一種含蓄的開放來吸收外來文化中的優秀部分,所以,從古到今,一直沒有中斷。

  • 6 # 蓬萊島勇士科學站

    我覺得中國人的思想內涵可以從《周易》當中乾卦和坤卦的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找到答案。同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也是我們清華大學的校訓。

    中國從水深火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到現在的輝煌,一直都是艱苦奮鬥,不畏艱難。面對曾經的被扣的“東亞病夫”帽子,我們並沒有氣餒,靠著自己的堅毅走到現在。如今,新冠病毒又被外國別有用心的政客叫做“中國病毒”。面對這樣的詆譭,我們並沒有退縮,而是進行有力的還擊。同時,用我們的包容永珍的胸懷去幫助世界各國受難的人民。這就是中國人的德行。

    這才是順應自然規律的,中國人的這種精神註定會讓我們不斷的強大起來。世衛組織總幹事高階顧問艾爾沃德感嘆:“如果我感染了,我希望在中國治療。”公道自在人心,那些妄想扭曲事實的人終將敗露。中國的優秀文化造就了我們民族的自強不息。

  • 7 # Sunny0221

    我覺得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一直沒有斷,雖然文化大革命毀壞了大部分典籍,但這種文化內涵已刻進中國人的骨子裡。

    也許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忽略這些存在,但在某些特定時間點、特定事件發生時,這種文化傳承的力量就會爆發出來。

    比如這次疫情,湧現出無數的逆行者,全民宅家抗疫,海外華人也助力,這種家國情懷就是中華傳統文化最好的展現。

    華夏兒女,一代代接受著儒釋道思想,骨子裡的堅韌善良慈悲也代代相傳。奶奶沒有讀過書,但她是一個智慧的老人,她常常語出驚人。很多都是統美德的精髓。她說,她小的時候就是聽著這些言教想法的。

    孔孟老莊自不必說,《圍爐夜話》也在告訴我們這些道理。

  • 8 # 逆星

    中國文化沒有中斷,其實其他幾個明文古國已經不存在了,但是他們文化一定程度已經傳播出去了,不能算是完全中斷,比如說古羅馬古希臘,至今仍然在歐洲傳承

  • 9 # 霜夫子

    是中國文字,漢字是世界最奇妙的存在,歷經幾千年而不滅,這就是為什麼中華民族得以存在丶發展的文化的根。世界絕無僅有!

  • 10 # 有無皆緣

    中華民族的價值觀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儒家隨著幾千年的發展,不斷的更新和完善,去其糟糠,汲取精華。這也是儒家不斷的成為社會主流。儒家推行的古代帝王的統治更鞏固,也教百姓懂禮知孝。對帝王和百姓都相互有用,這也是儒家能夠經久不衰的基本原因。

  • 11 # 淳敘庶明

    肯定是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華忠孝文化了,其他的宗教、學派等等,都有其侷限性,一個個走入歷史的博物館,如古埃及的太陽神崇拜,羅馬萬神殿,波斯拜火教,北歐奧丁,古希臘宙斯,印度的佛教,德國的超人無神論,各種遊牧的薩滿文化。現在只有基督、YSL、儒家、少量佛教印度教文明,其中能實現現代化的只有西歐新教和儒家文明,可見我國文化的彈性張力之大,生命力頑強。

    當然我們不能驕傲,當前中國傳統文化受到很多壓制,難以完全復興,只是依靠強大底蘊艱難生存,一旦突破枷鎖,必然全面發展,超越全球

  • 12 # 肥肥大狗熊

    人類的進步伴隨著文明的誕生與發展,在人類產生至今,文明的腳步不斷前進,或發揚光大或消失天際。兩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與之對應的是四大文明古國,而如今只有中國文明不中斷

  • 13 # 十二十頁

    第一:文字的發展

    第二:語言的多元化

    文字,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

    1、“文字”二字的起源

    “文字”二字出自《史記· 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根據歷史的記載,猿類進化為人類的初期,人類只是學會了簡單的語言,並用“繩索”、“貝殼”等來記事。直至文字的出現,人類文明才有了很大的進步,透過文字記載各種事物,互相交流。

    2、中華文字也有其演變過程

    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而不斷演變。原始人茹毛飲血時,文字被刻在石壁上。

    殷商時期,人們把文字記錄在骨頭和龜殼上,也就是甲骨文

    後來,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發現了大量的金屬,人們把文字刻在青銅器上,也就是金文或銘文。

    此後,人們把寫在絲帛上的字稱為“帛書”,發現竹子既便宜有好用,就寫在竹子上,叫做“竹簡”。

    後來,蔡倫發明造紙術,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由此,人們用紙來方便運輸和儲存,使文字更易於記錄。

    【小結】

    世界上只有少數人能讀懂古埃及象形文字,因此人們稱其為“神文”。而且,古代巴比倫楔形文字是在十九世紀後才重新出現,再看印度,他們現在都說英語。

    漢字無論是否為倉頡造,都始於象形字,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等一脈相承,直至今日簡化字。儘管外表早已改變,但始終一脈相承。所以,為人處世,為人生在世的道理,自然也是一脈相承的。

    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豐富的文字文化,無數文人墨客在中華文字中體現了人生哲理和人生價值,中華文字已成為中華文明的象徵。

    沒有語言,人類可能還處於最原始的生存狀態

    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種叫白臉捲尾猴的物種,它們主要生活在熱帶巴拉瑪的一個小島上,那裡的地理位置非常危險,幾乎沒有人去探險,最令人震驚的是,它們這些可能已經進入了石器時代

    經科研人學一年多的跟蹤拍攝,發現這些猴子也會自己去尋找所需的食物,比如一些堅果較硬的食品,物們會用石塊把堅果砸開,取裡面的果子,然後再把裡面的果實取出來,基本上都是雄性猴子自己做一些,而一些雌性猴子則在一旁觀察觀!

    雖然這類猴子已進入石器時代,但跟文明還差的很遠,因為他們沒有豐富的語言。

    1、語言的形成有兩種理論

    多年來,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動物都會百用體態語交流,人們能夠很好地理解某些肢體動作和手勢所表達的含義,語言產生的原因很可能是模仿體態動作,頜、唇和舌頭也在無意識中模仿它們,這就是語言起源的“嗒嗒理論”。

    2、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民族共同語—“雅言”

    《論語》記載,“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意思是說,當孔子誦讀《詩經》、《尚書》和主持典禮時,他所說的都是“雅言”,而雅言,正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民族共同語。對於來自全國各地的三千弟子,孔子都是用雅言跟他們交流。

    在上古時代,“雅”與“夏”相通,所謂雅言,即指夏朝人流傳下來的,在今天的黃河、洛水一帶廣泛使用的河洛古語。

    由於從夏朝、商朝到周朝都定都於河洛一帶,到東周遷都洛邑之後,作為諸侯國與天下共主東周的共同語,雅言在此時開始轉向洛陽音,這也是後世漢人廣為使用的“洛陽讀音”之源。不管是西北部的戎人首領,還是現在山東一帶的孔子,他們所說的都是春秋時期的漢人“普通話”—雅言。

    1644年明亡後,滿人進駐北京,強迫北京漢人遷往南城(今天的北京崇文區、宣武區),而滿人則入據內城(今日的北京東城區、西城區)——當時,北京內城滿人說遼南話,外城漢人說燕京話,隨著滿族人逐漸融入社會,在學習北京話的過程中,“滿式漢語”最終形成,這也是今天北京話乃至以北京話為基礎的普通話的最終起源。

    徐光春說:“漢字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基本標識,也是中華文明的顯著標志,並對朝鮮、韓國、日本等國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除了漢字,語言也關係到一個國家的集體意識,沒有語言就沒有民族文化的傳承,民族之間的區別也主要靠語言。語文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一個國家文化的積澱。

    中華文明在歷史長河中,得以延續至今,也是由於中華民族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 14 # 黃長樂

    絲綢之路所承載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中國人的世界觀,三千年來一直閃耀著光芒。無論是海上絲綢之路、南絲路,還是那條穿過敦煌的西絲路,中國曆代的對外交流,都不以掠奪、排擠、殺戮為手段,而是互通有無、互融互助、互利共贏。今天,中國推出一帶一路戰略,邀請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參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傳承絲路文明,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觀推廣為普世價值。

  • 15 # 使用者46401212138824行

    你說的是中華文明,一直持續發展,源源流長。西方或印度,埃及並無繼承與發展。中華文明的發展與中國儒教,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都定相鋪相成的!

  • 16 # zhoudayang

    中國的文化傳承至今,是特別不容易的,因為很多的王朝都因為種種原因滅絕了,我們中國沒有斷掉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地域廣闊,有很多的人才,在古的時候就有很多傑出的人才了,還有百家爭鳴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豐厚的文化,也是我們能夠傳承下去的主要原因的。

  • 17 # 意識能

    縱觀我們的歷史,國家走向衰落都是上層管理私慾爆棚的原因造成的。但這個缺點不斷複製,主要是過去朝代不能保證至高領導層可以永遠公正兼明,每代性格不同,公私慾望也不同。

    現在雖然我們有自己的特色社會主義優勢,但法律面前仍不能做到人人平等。監督部門還不夠完善,太多漏洞。這應該向西方學習取長補短,把我的體制優點和西方的監督優點,借民間公眾和媒體的力量完美結合起來,打造一個更民主更穩定的社會主義新面貌,引領未來。

  • 18 # 聞道知行

    那當然是《詩》、《書》、《禮》、《樂》、《易》六經以及後來增擴的十三經中的《論語》、《孟子》等典籍中的那些具有永恆意義的精神價值。

    比如“和而不同”思想,即指不同的人,可以互相交流溝通;不同的文化可以對話互闡,可以跨文化的溝通對話。《易經》“繫辭”所說:“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就把這種思想概括無遺:《易經》的“同人”卦,則是這種思想的全方位解釋。

    還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意思是將心比心,懂得換位思考,自己不喜歡、不希望的事情不要強加於人。這句話現在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道德金律。

    像這些傳統典籍中的價值理念,都具有永恆的意義,永遠不會過時。正如熊十力所說:“它們是中國人做人和立國的基本精神依據”。

    請你多讀經典,理解其中的微言大義,找出更多的具有永恆傳承意義的價值理念,並且將這些價值理念同現代生活進行銜接。

  • 19 # 長頁論史

    孝道。

    孝,以三種方式幾千年一直綿延不絕,傳播至今,書籍,節日,民風。

    1。書籍《孝經》 。儒家倫理經典,據說為孔子所做,儒家十三經典之一。關於孝,孝經上說

    。孔子在家裡閒坐,他的學生曾子侍坐在旁邊。孔子說∶“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無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歸順,人民和睦相處。人們無論是尊貴還是卑賤,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不滿。你知道那是為甚麼嗎?” 曾子站起身來,離開自己的座位回答說∶“學生我不夠聰明,哪裡會知道呢?”

    孔子說∶“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你回原來位置坐下,我告訴你。人的身體四肢、毛髮面板,都是父母賦與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這是孝的開始。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於後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所謂孝,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後效力於國君,最終建功立業,功成名就。《詩經·大雅·文王》篇中說過∶‘思念你的先祖,修養自己的德行。’”。

    所以孝的基礎內容是愛惜身體,孝敬父母,尊敬祖宗,終極目標就是名揚千古,光宗耀祖。歷代不斷強化,孝經歷代名人不斷註疏,甚至皇帝也親自注疏。古代許多朝代都說以孝立國。諸如二十四孝的故事編成書。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節日

    以孝為名義的傳統節日有多少呢我?

    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節,寒食節,這些以全家團聚為目的基本可以歸入加強孝道教育的節日。

    春節,全家團聚,拜親訪友,強化家族觀念。

    清明,祭拜祖宗,祖宗崇拜最直接方式。

    端午,雖然說是紀念屈原,實則強化家國情懷,在老家更有送端午一說,那是攜妻帶子看望丈母孃一家日子。仍然是強化家族觀念。

    中秋,全家團聚賞月的日子,這是明顯的強化家族觀念的節日吧。

    寒食節。又叫鬼節,其實也是敬祖宗。

    總而言之,中國的節日基本都是為了敬祖宗的,明顯是祖宗崇拜這種孝道傳承的強化。現在雖然有所淡化,但強大的慣性還在。

    三,民俗。

    具體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和節日的儀式。

    日常生活不斷有父母的言傳身教,也有長期形成道德規範環境,在農村尤其明顯。

    在以前,村裡常有定期不定期的專講唱孝道和傳統的唱土地和目連戲,現在可惜沒有了。比如《十月懷胎》是最常見的節目,常常唱得聽著落淚。這種東西在全國各地會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許多民俗學者有研究,大概許多年紀大些的朋友可能都聽過。

    在中國的民居的神龕上往往貼著《天地君親師》,本宗xx歷代祖妣考之神位這個。農村尤其如此,城市的高層建築很多沒有了。這就是明顯的祖宗崇拜了。

    中國大部分地方都修族譜,一定要弄清楚家族的來龍去脈,如何那家有男丁誕生,派出所不會找你,但族長估計早早的找到你了,記得我家小子生了之後,第一次回家,族長就告訴我你家兒子上族譜了,記得交20塊錢。如果家族哪家有了出息的,家族成員與有榮焉,下次修訂族譜的時候上面一定有過你的光輝事蹟。說起來我家本地家族沒什麼人才,甚至連哪家有子女上了大學,當了個什麼科長都慎而重之寫上了。更加稀奇的是,我家小子只叫了一個名字,但在族譜上,堂而皇之出現了輩分字。可見,光宗耀祖這件事深入中國老百姓的血液,你不重視,家族成員一定會重視。

    清明節作為祭祀祖宗的節日,不只是祭祀本家的亡人,還有家族組織,重視的浩浩蕩蕩幾車人,我老家任然是每房輪流主持。

    寒食節,這個節日在農村尤其重視,據說在這一天為祖宗燒紙錢,死去的祖宗能夠完整收到,不會允許孤魂野鬼搶去。於是,好多人準備了許多紙錢,小車,冥幣。村裡有一個人特別孝順,他媽去世後,每年的寒食節別人少一小蝶,他燒的是一大捆,還嫌少。雖然不知道是否真的能收到,但這滿滿的孝心天可憐見。國人的孝當生的時候不能表達完整時,就透過諸如此類的方式虔誠的祈禱。

    小時候,奶奶過年的時候祈禱天地菩薩和祖宗的唱詞特別好。:啟稟各位天地菩薩,灶神菩薩,老祖公公老祖婆婆少祖公公少主婆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得知,今天是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今天是某年最後一天,平時叫不到請不到,今天一家大男小女祈禱各位歡喜歡喜而來,不要嫌棄租茶淡飯,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前腳踩金,後腳踩銀,養豬風吹滿長,讀書次次滿分。灶王爺,你是一家之主,祈望好事傳千里醜事傳地土。

    不要以為孝道只是家族小事,長輩在宣傳孝經父母這些事,也不會忘記忠於"祖國,所謂國家國家,有國才有家。現在這許多東西在城市已經逐漸淡化,所以往往發現

    農村的孩子出身的更愛國。

    我以為,很多東西被視為封建迷信,這是誤區,更多的是家國情懷,孝道的傳承,現在許多事實證明,愛國傳統離不開孝道,孝,從小來說,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從大來說忠於祖宗,忠於國家。忠於國家乃是大孝至孝。

    汶川地震,新冠疫情無不證明了新一代的80年代,90年代,00年代對祖國之至孝。

    孝道不是放棄而是更應堅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幼樹樹身葉子需抹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