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磐龍觀史

    第一次戰爭發生在1205年,蒙古鐵騎衝進西夏,掠奪了很多的資源,西夏國無力反抗;1207年,蒙古軍第二次進攻西夏,西夏聯合周圍的盟軍進行抵抗,蒙古軍不得已撤兵;1210年,蒙古軍在進攻西夏的過程中大敗西夏太子李承禎,俘獲了多名將士,西夏被迫成為蒙古的附屬國。可是西夏國仍然不思進取,單到宮廷裡面發生政變,整個西夏國變得越來越腐朽。1216年,成吉思汗征戰花拉子模,希望西夏出兵支援,結果西夏無動於衷,迫使成吉思汗出兵攻打西夏,此為第四次戰爭。1223年西夏決定和金國聯盟,共同對抗強大的蒙古帝國,可是他們已經錯過了好時機。這個時候的成吉思汗已經西征歸來,整個蒙古帝國空前龐大,西夏遠遠不是其對手。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以西夏多次違背約定、言而無信對西夏國發動了戰爭。1226年8月成吉思汗率領大軍攻打西夏,10月拿下夏州城,11月攻陷靈州,雙方在此決戰。當時的西夏湊齊了10萬精兵,加上援兵10萬,一共20萬軍隊進行抵抗,無奈實力懸殊,最終20萬軍隊全部戰死,蒙古軍更是屠殺了10多萬的百姓。1227年正月,蒙古大軍阿術魯率軍進攻西夏首府中興府,西夏正式宣佈滅亡。

  • 2 # 記錄歷史人生

    要了解成吉思汗滅西夏內幕,我們先看下西夏的歷史介紹:西夏在中國西北部,“西夏”之名是北宋對於當時地處西北的党項羌族政權的稱謂。西夏的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里”,曾經橫跨現今的寧夏、甘肅、青海、陝西、內蒙古,當其國勢最強盛之際,業已擴張到青海的西寧、新疆的哈密一帶了! 公元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的西北部,有一個與宋、遼(金)三足鼎立的少數民族王國——大夏封建王朝,史稱“西夏”,都城為興慶府(今為寧夏銀川市),其統治範圍大致在今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內蒙古以及陝西的部分地區,其疆域方圓數千裡,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界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員遼闊。 西夏王朝存在了189年,共有十主,即:元昊、諒祚、秉常、乾順、仁孝、純、安全、遵頊、德旺和末主,期間經歷了重武尚勇、安民求和、崇文虔佛、國道中落、族滅國亡的曲折過程,最終滅亡於成吉思汗之手。 為了滿足經濟上的需要,成吉思汗向四鄰地區發動了一系列掠奪戰爭。首先把矛頭指向了在遼、北宋及金、南宋兩大勢力鬥爭夾縫中求生存的西夏為突破口。

    成吉思汗曾6次攻打西夏,從第一次進攻西夏的1205年算起,到1227年蒙古軍第六次出征徹底征服了西夏,前後經歷22年,時間延續如此之久,並非蒙古軍無力征服西夏,而是在此期間,他征服和統一了境外諸部落,無暇顧及西夏之事,更無全力進攻西夏的可能。另一方面,西夏始終不甘心臣服於蒙古汗國,每當蒙古軍出兵攻打時,在力不能支的情況下,則無奈求和歸降,一旦勢力有所恢復,形勢對自己有利和有機可乘時,就“禮意漸疏,消極納貢”,“陰結外援,蓄異圖”。在23年的戰爭中,西夏毀約反叛多次,因而蒙古也用兵多次,由於西夏的偽降,使情況更加複雜化,形成了一打就降、一撤就叛的局面。加之蒙古軍遠征歐、亞的廣大地區,無法儘早地解決西夏問題,這就是成吉思汗徵滅西夏的戰爭為何用時較長的根本原因。 1205年,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軍第一次向夏國發動進攻。這年三月,鐵木真藉口西夏收納了蒙古逃人亦刺哈桑昆,率兵攻入河西,破西夏力吉里寨。並縱兵至瓜、沙諸州進行擄掠。四月,蒙古軍在退兵時經過落思城,又大掠人口、牲畜而去。昏庸的夏桓宗純祐對蒙古軍的突然進攻束手無策,只得任其蹂躪。待蒙古大軍撤退後,純祐

    慶幸危機已過,於是下令大赦。修復經過戰爭被毀壞的城堡,改都城興慶府為中興府,表示夏國經過大難之後,必將中興。 天慶十三年(1206年)正月二十日,長久以來圖謀篡位的鎮夷郡王安全與純祐的生母羅太后合謀,發動宮廷政變,廢黜了純祐,安全自立為帝,改元應天元年。三月,純祐暴卒於宮中,死因不明,終年30 歲。 為掃除征討西夏障礙,使西夏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在進攻西夏之前,成吉思汗已將西夏鄰邦盟友——乃蠻部、蔑乞兒部、烏梁海部各個擊破。同時在此次征討西夏時成吉思汗還特別注重研究攻城中的心理戰法。在萬事俱備、志在必得的情況下,1207年8月,成吉思汗再次進兵西夏,攻克兀剌海城。這次征討,蒙古兵在西夏境內擄掠數月,最後因作戰線過長導致糧草不濟而退兵。 1209年3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再攻西夏。在賀蘭山中段的克夷門遭到西夏軍重創,蒙古軍傷亡慘重。相持兩個月以後,蒙古大軍還是包圍了中興府。西夏國主親自上城督戰,守城將士拼死防禦。兩個月後,蒙軍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趁天降大雨、河水暴漲之機,引水淹城。中興府被圍困達一月之久,城中居民淹死者無數。後來,城牆坍塌,決堤的河水四溢,蒙古軍隊也受到洪水的淹溺,在萬般無奈之時,借夏主納女求和之機,順水推舟,同意退兵議和。 1218年12月與1224年9月,成吉思汗又分別兩次調集兵力征伐西夏,西夏兩位圜主遵頊、德旺雖調兵遣將拼死抵抗,皆因軍事實力過於懸殊而屢戰屢敗,以請降遣人質作為條件,換取蒙古軍退兵。此間,西夏軍隊廣大將士誓死保衛自己的疆土,打過不少勝仗,給蒙軍以沉重打擊,一度極大地鼓舞了西夏軍民的鬥志。但是,就蒙夏之間整個戰局而言,還是以西夏王國盡失西域的河、瓜、甘、肅、涼諸州而告終。公元1226年2月,成吉思汗又藉口西夏遲遲不納人質,以65歲高齡統兵十萬第六次攻打西夏。雖然西夏的各處守將忠心竭力,守城禦敵,但最終抵擋不住蒙佔鐵騎,被—一攻破。同年11月,成吉思汗大軍直撲中興府的北方重鎮靈州城。守城的將領是西夏名將嵬名令公,他在靈州城西黃河沿岸層層設防。然而天助成吉思汗,幹裡黃河,朔風成冰,蒙古鐵騎衝過黃河殺將前來。嵬名令公率軍迎戰,西夏將士倒下一批,又衝上一批,以死相拼。終於阻住了蒙古軍如潮的攻勢,蒙古軍開始撥馬往回逃了。成吉思汗見了逃兵,不禁大怒,揮刀砍死幾個逃兵,重整旗鼓,再次猛攻,這才殲滅了西夏守軍。這場戰爭非常慘烈,是蒙古軍隊東征西討所遇到的最頑強的抵抗。因而激怒了成吉思汗,他發誓要蕩平西夏,於是就揮師包圍了中興府,同時派軍隊把外地的西夏守軍各個擊破。 1227年1月,成吉思汗留一部分兵力繼續圍攻中興府,自己帶領大部分軍隊渡黃河進攻積石州,以徹底卡斷夏軍後路。夏軍日夜在都城堅守、抵抗。多次打退蒙軍的進攻。5月,成吉思汗回師隆德,因天氣炎熱,在六盤山避暑休整,派人前往中興府勸降。 6月,西夏京畿地區發生強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史載:“地大震,宮室多壞,王城夜哭。rdq

    uo;被蒙古軍隊圍困達半年之久的中興府,糧盡援絕,軍民多患病,已失去了抵抗能力。西夏末主走投無路,只得派遣使節告諭成吉思汗,請求寬限一個月獻城投降。 這次地震,將西夏推向了萬劫不復的結局。7月,成吉思汗在六盤山區的清水(今甘肅清水縣)西江得了重病。不久,西夏末主投降蒙古,蒙軍帶著末主及幾位夏將行至薩里川時,成吉思汗病亡。為了防止夏主生變,蒙古軍隊遵照成吉思汗的遺囑,將西夏末主等殺死,並一舉蕩平中興府。至此,建國189年的西夏王朝終被成吉思汗滅亡。

  • 3 # 小滿豫看文化歷史

    西夏在中國西北部,“西夏”之名是北宋對於當時地處西北的党項羌族政權的稱謂。西夏的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里”,曾經橫跨現今的寧夏、甘肅、青海、陝西、內蒙古,當其國勢最強盛之際,業已擴張到青海的西寧、新疆的哈密一帶了! 公元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的西北部,有一個與宋、遼(金)三足鼎立的少數民族王國——大夏封建王朝,史稱“西夏”,都城為興慶府(今為寧夏銀川市),其統治範圍大致在今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內蒙古以及陝西的部分地區,其疆域方圓數千裡,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界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員遼闊。 西夏王朝存在了189年,共有十主,即:元昊、諒祚、秉常、乾順、仁孝、純、安全、遵頊、德旺和末主,期間經歷了重武尚勇、安民求和、崇文虔佛、國道中落、族滅國亡的曲折過程,最終滅亡於成吉思汗之手。

    蒙古國剛剛建立的時候,成吉思汗就制定了一套長遠計劃,開始對周邊鄰國進行軍事進攻,以軍事手段攻滅蒙古周圍的金、西夏和西遼。要攻金,必先滅西夏以安後方。因而攻打西夏揭開了蒙古軍隊曠日持久的擴張戰爭的序幕。成吉思汗對西夏的軍事進攻先後有6次,其中4次都是由成吉思汗親率大軍進攻的,包括西夏最後滅亡,時間跨度20餘年。

    1207年,成吉思汗以西夏不納貢稱臣和李安全廢主自立為由,率大軍第二次入侵西夏。這次進軍以迫使夏、金解除盟約,使西夏臣服蒙古為主要目的。進攻目標為西夏北部的斡羅孩城。由於西夏集重兵抵抗,蒙古軍隊難以更進一步地深入西夏,所以這次戰爭持續了一年多後,蒙古軍隊攜帶大量的戰利品而歸。

    1205~1207年,蒙古軍先後兩次攻入西夏,但都只是試探性的進攻,未做深入,擄獲到大批財物後便撤退了。1209年秋,蒙古軍第三次攻入西夏,進入河西地區。西夏派太子率軍五萬迎擊,結果被打得大敗。蒙古軍直趨西夏都城中興府(1205年由興慶府改名)。西夏軍拒守賀蘭山關口,阻遏蒙古軍達兩月之久,後終被蒙古軍突破。中興府遂陷入蒙古軍重圍。但中興府的城防十分堅固,蒙古軍無法攻下,便決河堤引水灌城,使中興府軍民損失慘重。但河外堤又決,蒙古軍大營也被水淹,成吉思汗只好下令撤兵。經過這一戰,西夏不得不向蒙古臣服,不但納女、稱臣、歲貢,還得幫助蒙古進攻金國。1217年,由於西夏拒絕派兵跟隨成吉思汗征伐西域,蒙古軍第四次侵入西夏,又一次包圍了都城中興府。西夏皇帝趕忙求和,蒙古軍遂解圍而去。以後的幾年中,西夏一直奉行助蒙攻金的政策,但屢屢為金所敗,損失慘重,整個國家陷入了危困的境地。

    1226年,成吉思汗以西夏叛離蒙古,密與金朝議和,不服從徵調,不遣質子等為由,親統大軍10萬,第6次征伐西夏,此年十一月,蒙古軍進攻靈州,圍西夏首都中興府。成吉思汗的軍隊南下,大軍席捲而吞滅了西夏。從此,西夏便在歷史上消失了。

  • 4 # 帥叔愛歷史

    西夏王朝幾乎是曾經被人遺忘的歷史,自党項人李元昊建國到最後滅亡在中華歷史中不足200年,之後便銷聲匿跡。自清朝嘉慶年間偶然發現才有了一些模糊記載,再之後隨著沙俄的偷盜大量的文物和文獻,塵封了700年的西夏曆史才得以公佈於眾。

    今天我們去到銀川,在賀蘭山腳下,幾座,黃土包在那裡靜靜的守望,屹立不倒,好像向世界訴說著,西夏從繁華到沒落的歷史史書。

    任何一個朝代的更替,都有其歷史的必然結果。後人認為西夏被戰無不勝的大蒙古帝國的鐵騎踐踏而滅亡,但根本原因,可能有二:

    第一, 內憂。到了西夏末期,王朝腐敗至極,再加上多年多邊的戰爭已經讓西夏百姓民不聊生。但西夏朝廷內的爭鬥一直沒有停止。由於關係錯綜複雜,我可以用幾個詞來形容西夏後期的宮廷之鬥。那就是,皇帝弱小實為傀儡,母黨垂簾一手遮天,外戚專權結私營黨,通國求和鞏固勢力。

    第二, 外患。我們可以透過跨越近200年的大中國版圖,瞭解當時的各方政權。

    西夏建國時的版圖。

    我們可以透過第二張圖瞭解西夏後期的西夏北邊有蒙古,南邊是大宋,西邊是西遼,東邊是金。所以我們能看出如果西夏想要保全,必須要和某一個國家聯合,才能自保。在西夏末期,西夏本身是特別想聯合遼,但多次被拒絕,後來的外交策略就是聯金合宋遠遼抗蒙。

    我們應該知道鐵木真成吉思汗的鐵騎,是大中國對外擴張最大最廣的一支軍隊。當時成吉思汗想要滅了金,但如果滅金,就要切斷夏金的聯合。遂首先向西夏發動戰爭。西夏一看蒙古要打我,馬上求金支援,誰承想,當時金也是自身難保。就拒絕了西夏的要求,西夏和蒙古打了幾場敗仗以後,就主動和蒙古求和一起打金。這下子好了,蒙古大軍多了一個小弟,就狠命的用吧,一連用了十多年打金,由於長年征戰,西夏國力大減,百姓士兵怨聲載道,加上西夏宮內爭鬥,經常反覆,不願意再給蒙古幫忙了。

    最後在1226年蒙古帝國,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向西夏發動滅國戰爭。圍城半年。但偉大的成吉思汗並沒有看見西夏的滅亡,就殯天了。由於西夏人害怕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死就一直秘不發喪。後西夏破城,蒙古軍屠城。西夏亡。

    成吉思汗沒有看到大蒙古王朝的最後勝利。戎馬一生,成吉思汗一直沒有停止過腳步。成吉思汗有四個嫡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和拖雷。朮赤是大兒子,但老成一直懷疑木赤是和隔壁老王有關係。而這四個兒子的家族,就被元朝稱作黃金家族。最後大家熟知的忽必烈就是拖雷的兒子。

  • 5 # 常棣tandy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一、西夏桓宗時期的蒙古第一次入侵

    在西夏第六代皇帝桓宗李純祐在位時期,蒙古族興起於漠北草原,蒙古部貴族鐵木真迅速強大,對夏國北方構成嚴重威脅。天慶十二年(1205年), 鐵木真率領的蒙古軍第一次向夏國發動進攻。鐵木真藉口夏國 收納了蒙古逃人,領兵政入河西,縱兵至瓜、沙諸州進行擄掠 。

    純祐對蒙古軍的突然襲擊束手無策,只得任其蹂躪。待蒙古大軍撤退後,純祐慶幸危機已過,於是下令大赦。修復被蒙古鐵騎踐踏毀壞的城堡,改首都興慶府為中興府,表示夏國經過大難之後,必將中興。同年十一月,純祐聽到蒙古軍侵入金國,與金將完顏天驥相持不下,遂親自領兵進入金境。軍行數日無所得,後 得報金兵被蒙古軍擊敗,立刻遣兵救援,後料知非蒙古軍對手 又迅速撤兵。

    當夏國面臨強敵壓境的危難時刻,長久以來圖謀篡奪帝位的鎮夷郡王李安全,在皇太后羅氏的合謀與縱容支援下,於天慶十 三年(1206年)正月二十日,發動宮廷政變,廢黜了純祐,自立為帝,改元應天元年。同年三月,純祐暴卒於宮中,時年三十歲,在位十四年諡昭簡皇帝,廟號桓宗。

    二、襄宗時期附金抗蒙及蒙古第二次入侵

    李安全繼位後,於應天元年(1206年)六月,由羅太后遣御史大夫罔執中奉表赴金朝,表中稱:“純祐不能嗣守,與大臣議立安全”,請求金朝給予封冊。金章宗為此遣使赴夏國,詢問羅太后關於廢立之事,羅太后再次上表於金朝,多方飾情,請頒封冊。

    至七月間.此時純祐已死,安全篡位既成事實,金朝順水推舟,遣使到夏國正式冊封安全為夏國王。安全以隆重的禮儀接待金封冊使。此後金夏保持和好關係,聘使往來不絕。

    安全在位期間,由於蒙古興起並開始入侵夏國,故初行附金抗蒙之策。應天二年(1207年)秋,成吉思汗得知安全廢主自立的訊息,即發兵進攻夏國,攻破兀剌海城。安全調集右廂諸路兵馬抵抗,蒙古大軍未敢深入。四年三月,成吉思汗再次率大軍從黑水城(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境)以北攻入夏國。

    安全命皇子承禎為主帥,大都督府令公高逸為副帥,領兵五萬抗擊。夏軍難以抵擋蒙古鐵騎的勇猛衝殺,一路潰散,副帥高逸被俘殉職。四月蒙古軍再攻兀剌海城,城破,夏將太傅西壁氏率親軍與蒙古軍巷戰,力屈被俘。

    七月,蒙古大軍進圍中興府外衛之克夷門(今寧夏銀川西北),李安全派大將嵬名令公領兵抵禦,與蒙古軍相持兩個月之久。嵬名令公中蒙古軍伏兵之計,被俘,囚禁於土牢中,拒不投降,氣節凜然。

    蒙古大軍攻破克夷門後,迅速進逼夏國首都中興府城,將城團團圍住。安全親自登城督促將士守城,蒙古軍久攻不下,九月間天降大雨,河水暴漲,蒙古軍築攔河壩引河水灌城,城中百姓被淹,情勢危急。安全派人向金朝告急求救,金章宗想坐收漁人之利,拒不出兵。

    到十二月間,因河水久灌,中興府城牆將潰圮。蒙古軍所築攔河壩也多決塌,水勢四溢,城外蒙古軍營幾成澤國,無處安身才退兵。成吉思汗撤軍時,遣被俘的夏國兀剌海守將西壁訛答到中興府招降,安全自知走投無路,只得向成吉思汗獻女求和。

    蒙古軍退後,安全對金朝於夏國危難之時不出兵救援耿耿於懷圖謀尋機報復。皇建元年(1210年)八月,安全遣萬餘騎兵,攻打金與夏國交界之葭州(駐所在今陝西佳縣),從而宣告了夏金關係的破裂。皇建二年五月,新興的黑塔坦國王白廝波起兵進攻夏國河西州郡,安全親自領兵迎戰,兵敗,故遣使請以臣禮事塔坦王,兵才退走。夏國累經兵燹,國勢已十分衰弱,國內也醞釀著新的變故。

    皇建二年七月初三日,夏國又一次發生了宮廷政變,齊王遵頊廢黜了安全,繼立為帝,改元光定。安全被廢一個月後,於八月初五日也不明不白地死去,時年四十二歲,在位六年,諡敬穆皇帝,廟號襄宗。

    三、神宗時期徒勞無果的聯蒙攻金及第三次蒙古入侵

    1.聯蒙攻金

    遵頊,夏國宗室齊王彥宗之子,天慶十年(1203年)進士,嗣齊王爵,又擢升大都督府主,深得桓宗純祐賞識重用,令其統帥軍隊。

    遵頊廢安全繼位後,一改桓宗純祐時附金抗蒙的國策,從開始攻金,進而附蒙攻金,並企圖乘蒙古軍進攻金國的時機,擄掠財物,擴張領土。遵頊稱帝伊始,不但不按常例遣使向金朝請求冊封,反而立即發兵萬餘騎攻打金國的東勝城(今內蒙古托克托)及涇、邠二州,都未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光定二年(1212年)正月,遵頊向金朝派遣賀正使,似有刺探金朝虛實之意。其時,金已處於兩面受敵的危急之中,見遵頊對金朝有和好之意,乃於三月間也遣使到夏國賜遵頊封冊。這時,遵頊則又一次出兵進攻金葭州,被擊敗後,於十二月間,才遣使到金國謝封冊。

    此後,從夏光定三年到六年,遵項幾乎每年都多次派兵進攻金朝的州城,多數以無結果或戰敗告終。光定七年正月,蒙古大軍進攻金國,遵頊以附蒙之國,應其徵調派兵三萬騎隨蒙古軍進攻平陽府(今山西臨汾)被擊敗。此後,遵頊又接連同金軍作戰,也是非敗即無功而還。

    2.蒙古第三次入侵

    另一方面夏軍受蒙古軍徵調役使,也疲於奔命這時正逢蒙古大軍西征花剌子模,再次向夏國徵兵。夏國經連年用兵國中兵民厭戰,朝議沸騰,不願再隨蒙古軍出征。

    這一年十二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渡黃河進攻夏國,迅速圍困首都中興府。城破在即。遵頊見都城不保,夏國已處於危亡之中,遂命太子德任守城,自己帶領親隨扈從逃奔西涼府躲避,同時遣使臣向蒙古軍請降。直到蒙古軍退走,遵頊才又返回中興府。經過這一次事變,遵頊深感蒙古是夏國最大的威脅,從此,由一意侵金,轉變為時而聯金抗蒙,時而聯宋抗金的靈活外交政策,以求自保。

    這個時候的遵頊已到了既昏聵無能又剛愎自用的地步。附蒙攻金的政策步步失敗,一再誤國。朝廷中以太子德任為首的諸大臣竭力反對遵頊的錯誤政策。光定十三年(1223年)四月遵頊令太子德任領兵進攻金國,德任不願受命並進諫道:“彼兵勢尚強,不若與之約和。”遵頊笑著說:“是非爾所知也,彼失蘭州,竟不能復何強之有?”德任再三諫阻無效,請求免除自己的太子之位,允其出家為僧。

    遵頊惱羞成怒,下令將德任軟禁在靈州,另遣將領兵攻金。這時,夏國累經戰爭,兵員不繼,財用匱乏,處於嚴重的經濟危機之中。同年五月,夏國都城中興府及靈州等地又發生嚴重春旱,致使秋季顆粒無收,國中出現“饑民相食”的慘狀。遵頊仍不顧百姓死活,繼續準備要全力對金國作戰。其間,夏國軍隊還遭到蒙古軍的圍困和抄掠。遵項還不引以為戒,又徵集十二監軍司的兵馬,準備孤注一擲,進攻金國。

    遵頊懦弱和反覆無常的行為,已失去蒙古成吉思汗的信任,成吉思汗多次遣使到夏國責令他退位。光定十三年(1223年)十二月,遵頊在蒙古軍的威逼下,被追將皇位傳給次子德旺,改元乾定。遵頊做了夏國曆史上唯一的太上皇,乾定四年(1226年)遵頊死,終年六十三歲,在位十四年。諡英文皇帝,廟號神宗。

    四、獻宗朝自取滅亡的攻蒙與蒙古第四、五次入侵

    德旺繼位於夏國危難之際。即位之初立即改變神宗遵頊的附蒙古政策,試圖對抗蒙古。乾定二年(1224年)二月,德旺聽到成吉思汗率領蒙古軍徵西域未回,遂遺使聯絡漠北被蒙古征服的部落,結為外援,以共同抗擊蒙古。

    當成吉思汗徵西域回來,聽到夏國對蒙古有“異圖”的訊息,決定調集大軍再徵西夏。五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進攻夏國的沙州,遭到沙州守將籍辣思義的頑強抵抗,沙州城堅守一月餘不下。成吉思汗又遣將分兵,攻銀州(今陝西米脂境)。九月,銀州被攻破,夏兵戰死數萬,夏將塔海被俘,牛羊物資被擄掠無數。

    在強敵蒙古軍入境的危急時刻德旺接受右丞相高良惠的建議,於十月間遣使奉表願與金朝修好,以為後援。但這一決定為時已晚,銀州失守後,漠北未被征服諸部也已潰散,被圍困的沙州城,在軍民堅守半年之後,城中牛羊馬駝都被宰殺食用殆盡。德旺只得遣使到蒙古軍中請降,並答應以“質子為信”,蒙古軍才撤回包圍沙州的軍隊。

    乾定二年(1225年)三月,成吉思汗因德旺未如約造質子,派大臣孛常禿到夏國問罪。夏國大臣們都勸德旺守信,並陳述悔約的後果。德旺仍寄希望於同金朝聯合,共同抗蒙古,在國內加強整飭國政與和金抗蒙古的一系列舉措。

    乾定三年八月,德旺派遣吏部尚書李仲諤、南院宣徽使羅世昌、尚書省左司郎中李紹膺等赴金國,與金國訂立和約。

    和約主要規定:金夏為兄弟之國,夏國以兄事金國。兩國各用本國年號,金朝不向夏國賜歲幣等。從此夏金重歸於好。十一月,德旺遣徽猷閣學士李弁赴金朝要求恢復雙方互市,在幾經周折之後,才簽訂與市協議。同年十二月,德吐向金國派出了中斷多年的賀正旦使。

    德旺聯金抗蒙,對挽救夏國的危亡實際上已經是無濟於事了。因金國也處於亡國的前夕,兵虛、財盡、民怨,尚自顧不瑕,根本無力援夏抗蒙。夏臣南院宣徽使羅世昌出使金國回到夏國後,多次對德旺說:金朝援助不足恃,要靠夏國自強。

    這時德旺又收留了成吉思汗的仇敵乃蠻部屈律罕子赤臘喝翔昆。羅世昌力諫,德旺不聽。羅世昌遂請求致仕歸裡。

    五、第六次蒙古入侵及獻宗之死和末帝的亡國

    1.被嚇死的獻宗

    乾定三年(1226年)二月,成吉思汗藉口夏國收留仇人赤臘喝翔昆,親率大軍10萬從北路攻入夏國,度沙磧深入河西,攻破黑水城(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境)。四月,蒙古軍為避暑駐兵於肅州(治所在今甘肅西桌)北之渾垂山。五月,招降肅州不下,破城後,盡屠城中居民。六月,攻破甘州(治所在今甘肅張被),招降甘州守將曲也怯律,副將阿綽等以身殉國。七月,破西涼府(治所在今甘肅武威)夏守臣斡扎簀戰敗投降。蒙古大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城邑崩潰,人民逃亡,夏國危在旦夕。這時德旺驚憂交加束手無策。繼五月間神宗遵頊死後德旺也憂悸病亡。終年四十六歲廟號獻宗。

    獻宗德旺死,夏國群臣擁遠德旺弟清平郡王之子南平王李晛為帝。李晛繼位後立即遭使赴金朝報哀,以求取得金朝支援。金遣使趕夏國弔祭,並遣述兩國作戰中擄掠的夏華人口。

    2.蒙古的第六次入侵

    其時蒙古大軍分東西兩路向夏國首都中興府進逼,西路越過沙陀(今寧夏中衛),扼黃河九渡攻陷應裡。東路攻佔夏州,兩路大軍對中興府和靈州形成針形包圍。十一月,成吉思汗攻靈州,末帝既遭大將嵬名令公與蒙古騎兵激戰於結冰的黃河上,夏軍慘敗,靈州失守。守將遵頊前太子德任被俘,不屈而死。

    德任子惟忠,年方7歲,見城破父親被殺,也求從死,蒙古將不忍殺害而留其性命。十二月,蒙古軍攻克鹽州川,四處搜尋,燒殺搶掠,夏國居民倖免於難者“百無一二,白骨蔽野,幹裡成赤地"。

    成吉思汗攻取靈、鹽二州後,又遣大將阿魯術督軍進圍中興府,末帝睍遣使赴金國,以中興府被圍,請停止兩國聘使往來。但到第二年,夏寶義二年(127年)正月,金哀宗卻出乎意料地向夏國派來了賀正旦使節,夏國正忙於守城的軍務,接待金使“館燕皆不成禮”。

    寶義二年(127年)二月,成吉思汗率領的蒙佔大軍南下渡黃河攻入金積石州,隨後又破臨洮府及洮、河、西寧三州。其時,夏國正處於“春寒、馬飢人瘦,兵不堪戰”的境地。末帝現忽聽說蒙古軍上有數萬人患疫病,欲乘機偷襲。後又得報蒙古耶律楚材,用攻破靈州時繳獲的大黃治病,使蒙古軍無恙,夏兵遂不敢出。三月,蒙古軍再次進攻沙州,大將忽都鐵木兒招降未成,力攻,沙州陷落。

    未李晛被圍困在中興府城中,眼看城將被攻破,國亡在即,一籌莫展,遂召來三朝老臣右丞相高良惠委以國事,良惠受命於危難之時,乃“內鎮百官,外厲將士”,鼓勵將士堅守城池,晝夜親自巡邏。部屬官吏都勸他保重,他感嘆地說:“我世受國恩,不能芟除禍亂,使寇深若此,何用生為?”終因年事已高,勞累過度而死。末帝晛三次到他的靈前痛哭,中興府城中一片悲泣之聲。

    3.末帝投降與西夏滅國

    同年五月,成吉思汗回師隆德(今寧夏西吉),在六盤山避暑期間,又派人向末帝晛諭降。六月,夏國又發生了強烈地震,宮室房舍塌毀瘟疫流行。中興府城糧盡援絕,疾病蔓延,士卒喪失了作戰能力。末帝晛,山窮水盡,只好攜同夏國大臣李仲諤、嵬名令公等文官武將們,奉“圖籍”向蒙古軍請降,但提出允其寬限一個月的請求,“以備貢物,遷民戶”,而後親自朝謁。

    成吉思汗答應了末帝晛的請求。這時,成吉思汗已患重病,駐蹕在清水縣(今甘肅清水)西江養病。成吉思汗得知夏國將獻城投降,立下遺囑:死後秘不發喪,以待末帝獻城投降。夏寶義二年(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病死在清水縣行宮。末帝晛獻城出降,皇室舉族隨蒙古軍進謁成吉思汗,行至薩里川地方時慘遭殺害。蒙古軍進入中興府,開始屠城,大部分西夏建築皆被毀壞。

    至此,這個由党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王朝,歷經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後亡國。此時,距離蒙古首次入侵西夏已過去22年。

  • 6 # 歷史如流水

    只能說成吉思汗打敗了西夏或者是使西夏覆滅,要說鐵木真滅絕了西夏有些牽強。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圍攻西夏,不過卻因為染了重病而身故,在成吉思汗病重期間,其實西夏已經答應投降了,因此蒙古人按照成吉思汗的遺囑秘不發喪,免生變故,並且按照約定的時間舉辦了受降的儀式,鐵木真並沒有看到西夏滅亡。

    鐵木真從1205年到1227年經過多次徵西夏戰爭,使西夏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脆弱,並且在第五次徵西夏時使西夏屈服投降。由於成吉思汗是在西夏病故的,而成吉思汗在蒙古人心目中神一樣的存在,因此,蒙古人把成吉思汗的死亡遷怒於西夏人,把西夏人當做了發洩的物件,不但殺死了投降的夏末帝,而且也對西夏都城中興府進行屠城,對西夏人進行屠戮,被殺者不計其數,此外就連西夏王陵也沒能倖免,這才使西夏遭到滅絕。

    綜上所述,真正使西夏遭受滅絕的是蒙古人對成吉思汗的過於崇拜。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

  • 7 # NatureVoice雨人

    說到西夏國其實小編研究的很少,也不知道這個國家發生了什麼,但是聽說這個國家超級慘的,最後好像還被滅國了,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會有這樣事情的發生,而且當時滅國的時候非常的慘烈,那麼到底有多麼的慘烈,還有這個滅國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看看!

    西夏是位於中國西北地區的一個由少數民族黨項人建立的政權,它於公元1038年,由李元昊建立,到公元1227年,被蒙古大軍滅亡,國祚時間189年。西夏存在的時期,與其同時對立的有宋朝、金國、蒙古帝國,它的這幾個鄰居,或是國力強悍,土壤肥沃,經濟發達,或是軍隊強悍,然而西夏就是在這樣的夾縫中,憑藉著貧瘠的土地,硬是生存了189年,其生命力之頑強,讓人佩服。尤其是西夏和蒙古鬥爭的22年戰爭,更是讓成吉思汗吃盡苦頭。

    成吉思汗本是金華人,後來因為其傑出的軍事才能,逐漸統一蒙古各部,並且舉兵造反,脫離金國的統治,獨立建國,成為蒙古帝國的大汗。成吉思汗其所在的蒙古漠北地區土地貧瘠,生活物資短缺,物產匱乏,嚴重影響著蒙古帝國的發展,成吉思汗為了打破困境,發動了狂躁的戰爭機器,瘋狂的向四處擴張,第一個敵人,就選中了它的鄰居西夏。原因也很簡單,蒙古的鄰居中,南宋、金國實力都比西夏強,所以成吉思汗認為西夏好打,拿西夏練練手。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第一次率軍攻打西夏,結果是蒙古軍沒有佔到什麼便宜。此後的20多年裡,成吉思汗率領蒙古軍又先後5次攻打西夏,最終於1227年滅掉了西夏。那麼斤斤彈丸之地的西夏,是如何抵抗蒙古大軍的6次進攻呢?原因有2個。

    1、西夏人不僅頑強,而且滑頭,善於詐降。

    面對蒙古大軍的入侵,本就善戰的遊牧民族党項人的戰鬥力自然不會太弱,然而國力有限,很難抵擋蒙古帝國的進攻。當西夏即將戰敗時,立刻升起白旗,宣佈投降。等蒙古人走後,西夏國力恢復一段時間後,又開始反叛蒙古,這讓成吉思汗非常惱怒。

    2、蒙古帝國攻打西夏僅僅是其中一個小目標,他們同時還兼顧著西征中亞、西亞的任務,可以說沒有舉全國之力滅掉西夏。

    1226年,西夏再一次背叛蒙古,這一次,成吉思汗徹底怒了,64歲的成吉思汗拖著病發動了對西夏的第6次進攻,這一次也是蒙古滅西夏之戰。西夏人早就料到蒙古軍會來,所以做了很堅實的不妨,可惜雙方力量懸殊,西夏的很多城池都被攻破。

    1226年11月份,蒙古大軍進軍中興府(西夏國都),途經靈州城時,遭到了西夏名將嵬名令公的頑強抵抗,蒙古軍傷亡慘重,成吉思汗一怒之下,斬了多位打算逃跑的蒙古士兵,才穩住了軍心,艱難的拿下了靈州城。拿下靈州城後,蒙古大軍包圍了中興府。與此同時,蒙古軍還攻克了西夏的鹽州,蒙古軍隊在鹽州燒殺搶掠,西夏民眾“免者百無一二,白骨蔽野”。

    中興府的守城士兵以及軍民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多次打退了蒙古大軍一波又一波的進攻,雙方的僵持之戰一直持續到了6月份。1227的6月份,西夏人遇到了滅頂之災:此時西夏的中興府恰巧又發生了大地震,根據史書記載:“地大震,宮室多壞,王城夜哭。”。

    本來已經缺乏糧草的西夏人,又遇到了地震,城中爆發了瘟疫,很多士兵和老百姓都染上了瘟疫,手無縛雞之力,只能等死,在這種情況下,西夏人宣佈投降,西夏答應1個月後,舉行獻城儀式。

    就在西夏宣佈投降後不久,成吉思汗病死,他遺言:不要讓自己死去的訊息傳出去,同時還要求託雷殺死已經投降的西夏皇帝李睍,對中興府進行屠城。一個月後,李睍率領文武百官投降,蒙古軍殺死李睍以及他的子女妃嬪等皇室成員,同時對中興府進行了屠城,一舉蕩平了中興府。就這樣,建國189年的西夏國正式滅亡。

    西夏滅亡後,蒙古在此設立西夏行省,之後又改名為寧夏行省,自此,寧夏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 8 # 鐵馬冰河wu

    僻處西北一隅的西夏自公元1221年神宗遵頊即位以來,一直採取附蒙仇金方針,並乘蒙古連年伐金的機會,多次出兵乘火打劫,攻掠金地,金軍也不時予以回擊。彼此你來我往,均無太大勝負,時間一久,都感到疲憊,故而兩國朝中都有大臣主張議和。

    另一方面,蒙軍每次出征,都要調夏軍從徵,面對蒙古日益頻繁的徵調,小國寡民的西夏幾乎力竭,也覺不堪奔命,漸漸露出不滿情緒。

    1217年,蒙古大汗鐵木真察覺到西夏人的陽奉陰違與牴觸情緒,遂發兵威脅西夏。蒙古騎兵繞過賀蘭山,突破西夏防衛,直搗中興府(今寧夏銀川),將城池團團包圍。

    夏神宗遵頊見蒙軍突然兵臨城下,驚慌失措,命太子德任留守,自己一道煙逃往靈州 ,並再次派使者向成吉思汗乞降。蒙軍此番前來, 只為耀兵恫嚇、威懾夏主,本無意久留,見西夏乞和,遂主動撤圍而去。

    蒙軍退走後,西夏朝中反對親蒙伐金政策的呼聲愈發強烈,其中以當初堅決反對派兵參加蒙古西征的大臣阿沙敢不為代表,神宗遵頊本人卻模稜兩可,搖擺不定。

    1223年,夏神宗遵頊出爾反爾,派太子德任率軍伐金,德任力主與金議和,共同抵禦蒙古,遵頊不聽。德任不願攻金,請求辭去太子之位,願意削髮為僧。遵頊大怒,將德任押往靈州囚禁起來。御史中丞梁德懿上書進諫,請求聯金抗蒙,切中時弊,亦被神宗罷免。

    遵頊派兵十萬隨蒙軍大將木華黎進攻金鳳翔府,金軍堅守,死戰不降,夏兵厭戰,士氣低落,主將在沒有通知木華黎的情況下擅自引軍退去。

    入冬後,蒙古以鳳翔之役夏軍無禮,不告而退,興兵問罪,蒙軍勢如破竹,圍攻西夏積石州,並四出抄掠,殺戮甚慘。遵頊驚恐萬狀,於1223年底傳位給次子德旺,自稱太上皇。

    元代史料評價神宗遵頊道:“自天會議和,八十餘年(金)與夏人未曾有兵革之事。及貞祐(遵頊年號)之初,小有侵掠,以至構難十年不解,一勝一負精銳皆盡,而兩國俱敝 ”。因遵頊短視,睚眥必報,使夏、金矛盾難以消弭,恰好給了蒙古可乘之機。

    德旺即位,是為夏獻宗,他決定改變其父的外交方針,與金握手言和,互稱“兄弟之國”。他偵聽到成吉思汗尚遠在西域,遂暗中派細作赴漠北與諸部聯絡,企圖相互結援,反抗蒙古。成吉思汗得悉,密遣木華黎子孛魯率軍討伐西夏。

    1224年,孛魯搗入夏境,燒殺搶掠,並一舉攻克銀州,數萬夏兵被殺,擄獲大小牲畜數十萬頭,俘虜西夏監府塔海等權貴,孛魯命都元帥蒙哥不花鎮守所佔之地,然後率主力撤回。

    夏獻宗德旺害怕蒙軍再次來攻,派使臣去蒙古軍前請降,並保證遣子為質,但事後又反悔,拒絕送質子,仍然圖謀抗蒙,徹底激怒了成吉思汗,終於釀成塌天大禍。

    1226年春,成吉思汗親率大軍攻伐西夏。《蒙古秘史》載,成吉思汗出兵前先派使臣去對夏主德旺說:“我西征前向你們調兵,你們不服從,還譏諷我,現在我勝利歸來,要同你們算總賬”。德旺說:“我沒有出言譏諷大汗”。這時悍臣阿沙敢不站出來說:“那話是我說的。你們要打仗,就來賀蘭山;你們要金銀絹帛,就來涼州取”。於是戰爭迅速爆發。蒙古軍踏破賀蘭山缺後,一路狂飆突進,勢如卷席,先後攻取黑水城、沙州、肅州、甘州、涼州等西夏重鎮。阿沙敢不是一驍勇寡謀的莽夫,一戰即被蒙古軍擒殺,跟隨他的軍民被殺了個片甲不留。

    史載,蒙軍圍攻肅州時,守城軍民浴血堅守,長久不降,城破後,成吉思汗下令屠城,僅106戶工匠家庭得免於死。

    彼時,夏獻宗德旺驚恐而死,由其侄南平王李睍繼位。11月,蒙軍攻破靈州,西夏名將嵬名令公率援軍救靈州,被蒙軍一舉擊潰 。蒙軍旋即包圍中興府。

    1227年初春,成吉思汗料定中興府指日可下,只留部分軍隊繼續圍攻,自己親率主力進入金國境內,以摧枯拉朽之勢接連攻破臨洮、河州、西寧、信都、德順等州。閏五月,成吉思汗入六盤山避暑。6月,出山繼續南進,至秦州清水(今甘肅天水)。7月,成吉思汗病重而死(一說圍攻興慶府時被流矢射傷,後傷重而死;另一說被西夏王妃咬傷致死)。臨終前遺言:秘不發喪,勿使敵知;攻克中興府時,將夏主與居民盡數屠滅,一個不留。

    不久,中興府糧盡援絕,西夏末帝李睍開城出降,不久被殺。蒙古軍入城後大肆殺掠居民,幸耶律楚材等人出面勸阻,未被屠盡。西夏王族除少部分突圍而走外,大部被誅滅。立國190年的西夏國至此名實俱亡。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插圖源自網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臨淵而立》女主角為什麼反覆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