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非常理解作為家長的您看到孩子這種懶散狀態時的焦慮以及恨鐵不成鋼的心情。
但是我個人不是特別建議您透過責罵、發火的方式去逼著她做家務。相信您也已經發現,即便是您一再念叨,發火,孩子不主動做家務的行為並沒有任何改變,這就說明這個方法不對了。而且,孩子已經19歲了,已經成年了,家長如果過多地干涉和介入孩子自己的生活方式很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不利於孩子真正走向獨立。
孩子不愛收拾,不幹家務,這點肯定是跟小時候習慣養成有很大關係的,但是既然孩子已經19歲了,那麼更建議家長這樣做。
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一個愛賴床耽誤上學和正事的孩子往往會有一個催孩子起床的家長。當某件事已經有人為自己去分擔時,孩子自然就打心底覺得無所謂。相比較於逼著孩子去幹家務,還不如讓他自己意識到及時收拾的必要性,幹家務帶來的成就感。
孩子都19歲了,建議家長在不影響自己的情況下 ,放任孩子自由,讓其自主決定要不要幹家務,要不要收拾房間,要不要按時吃飯就好了。家長和孩子都需要弄清楚什麼事情是自己管轄範圍內的事,比如19歲的孩子寧願餓肚子也不做飯吃,這是孩子的事情,而看到孩子寧願餓肚子不吃飯感到生氣是家長的事情。
曾經有一位老師跟我說過,有時候學生無法進步就是因為老師太過於勤奮了,同樣孩子有時候成長不夠,是因為父母太過於勤奮操心了,既然連餓肚子都有人替他管著,著急著,那為什麼他自己要辛苦自己還要去行動呢?
當然,作為家長完全放手還是很困難的,我比較建議的方法不是家長去罵孩子,逼著孩子去幹活,在弄清楚事情的邊界基礎上,我贊成家長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去與孩子溝通。比如,告訴孩子 "我看到你今天都餓了,也沒有去做飯吃,這另外很擔心,擔心你照顧不好自己!"
最後多說一句,有時候家長看到孩子某種行為會產生特定的情緒(往往是壞情緒),這種情緒其實往往不是我們自己所感到的"生氣""難過""失望"那麼簡單,這種情緒的背後很可能是來自於我們自身的焦慮以及對自我的不滿意,所以也建議家長在情緒到來時,可以及時對自己喊停,去分析好自己的情緒後再去解決事情,這樣事情就更容易得以解決了。
你的小孩不應該學會獨立生存的本領,不應該學會怎樣在這個世界上怎樣活下去。你應該養他一輩子,最後你快要死的時候先把她給弄死,然後你們埋一起。
首先非常理解作為家長的您看到孩子這種懶散狀態時的焦慮以及恨鐵不成鋼的心情。
但是我個人不是特別建議您透過責罵、發火的方式去逼著她做家務。相信您也已經發現,即便是您一再念叨,發火,孩子不主動做家務的行為並沒有任何改變,這就說明這個方法不對了。而且,孩子已經19歲了,已經成年了,家長如果過多地干涉和介入孩子自己的生活方式很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不利於孩子真正走向獨立。
孩子不愛收拾,不幹家務,這點肯定是跟小時候習慣養成有很大關係的,但是既然孩子已經19歲了,那麼更建議家長這樣做。
分清邊界,停止干涉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一個愛賴床耽誤上學和正事的孩子往往會有一個催孩子起床的家長。當某件事已經有人為自己去分擔時,孩子自然就打心底覺得無所謂。相比較於逼著孩子去幹家務,還不如讓他自己意識到及時收拾的必要性,幹家務帶來的成就感。
孩子都19歲了,建議家長在不影響自己的情況下 ,放任孩子自由,讓其自主決定要不要幹家務,要不要收拾房間,要不要按時吃飯就好了。家長和孩子都需要弄清楚什麼事情是自己管轄範圍內的事,比如19歲的孩子寧願餓肚子也不做飯吃,這是孩子的事情,而看到孩子寧願餓肚子不吃飯感到生氣是家長的事情。
曾經有一位老師跟我說過,有時候學生無法進步就是因為老師太過於勤奮了,同樣孩子有時候成長不夠,是因為父母太過於勤奮操心了,既然連餓肚子都有人替他管著,著急著,那為什麼他自己要辛苦自己還要去行動呢?
非暴力溝通——表達感受當然,作為家長完全放手還是很困難的,我比較建議的方法不是家長去罵孩子,逼著孩子去幹活,在弄清楚事情的邊界基礎上,我贊成家長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去與孩子溝通。比如,告訴孩子 "我看到你今天都餓了,也沒有去做飯吃,這另外很擔心,擔心你照顧不好自己!"
最後多說一句,有時候家長看到孩子某種行為會產生特定的情緒(往往是壞情緒),這種情緒其實往往不是我們自己所感到的"生氣""難過""失望"那麼簡單,這種情緒的背後很可能是來自於我們自身的焦慮以及對自我的不滿意,所以也建議家長在情緒到來時,可以及時對自己喊停,去分析好自己的情緒後再去解決事情,這樣事情就更容易得以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