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大源
-
2 # 平步畫意
文學藝術市場化並沒有弱化其本真,只是改變了傳統的文學形式。
各種網路促使新的作品形式的湧現,部分偽文學商業化迎合了某些眾人需求的趣味,使其有了世俗性。可不難發現,作者在市場機制的推動下,更有利於創造出搞質量的受大多數讀者喜愛的優秀作品。文學創作的公平競爭和價值的體現,在市場化日益繁盛的當下,真正的有質量的文學作品,會接受市場的檢驗和選擇。社會的進步,勢必影響文學作品多元化,從高雅走向通俗,滿足了大眾的文化需求,使得文學回到了本來的常態化。讀者的品味在優秀作品的薰陶下不斷提高,當代文學經典作品也必定產生於龐大而蕪雜的當代文學作品中。
對於真善美是亙古不變的人心所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不缺乏銳意進取的仁人志士,真正的文學藝術是憑內容和實力來體現的。能夠持續發展的,真正有創作能力的作家,必將成為積極影響社會力量的行動方向,真正的文學藝術是能夠持久的存在的。
-
3 # 紫翰閣紫砂藝術館
科技進步,加速人類社會的發展。
然而,一切向錢看,卻是時下畸形的常態。從純淨到複雜,從驕奢浪費到四處炫富。從傳統文學藝術,到網路新媒體。從專心創作,到各種噱頭。從踏實到浮躁,從靜心到炒作。形形色色林林總總,不一而論。
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
透過現象看本質,不可否認的說,面對時代前進的步伐,我們都不能獨善其身!紅塵俗世,生而為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一些好的抑或不好的影響。畢竟,食衣住行吃喝拉撒睡都需要物質作為支撐。沾染銅臭也好,心態浮躁也罷,這都是包含文藝工作者在內的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困惑,也是必然的經歷。我覺著,這也沒什麼大不了,完全沒必要過分放大!更莫要上綱上線,危言聳聽!
再者,既為凡人,又何必故作清高?文學藝術,本就源於生活。
對於有悟性的人而言,柴米油鹽醬醋茶,處處皆是藝術,處處可生靈感。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漫漫人生路,說到底最終考量的已然不是藝術的造詣,而是個人的修行,見解,悟性,高度,思想,創造力,價值觀以及道德底線。所以說,作為文藝創作者的我們,更應恪守本分,永葆初心,與時偕行,堅持創新!切莫輕易被外界因素干擾,不被悲觀情緒裹挾,扛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
唯有如此,才能心體瑩然,不失本真!如上,供參考。
感謝你的關注和支援!
-
4 # 野路子繪畫愛好者
對於文學藝術市場化的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方面,市場化的運作的確將文學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領域。原本曲高和寡,現在作為一個大眾喜聞樂見的內容,飛入尋常百姓家。另一方面市場化又帶來了經濟的侵蝕,讓原本小眾的藝術形式,帶來濃濃的商業化氣息。很多心智不堅定者,走上了為賺錢而藝術的道路。以下我就這幾方面來簡單闡述下自己的觀點。
一、作為藝術的市場化和作為市場化的藝術,這是兩個是有不同的性質和不同的內涵。很多人認為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最好越苦越好,嚐盡世間百態,才能真正的把作品推向高峰。這個觀點在已經飛躍發展的現代社會很難實現。現代社會,透過大量的資訊交融,已經無法為單獨的個體閉門造車式的創作了。任何的藝術家都脫離不了現實。而市場這隻手,不會因為你是一個藝術家而對你放棄。
如果是真正的藝術家,他也是人,也需要正常的生活。因此文學藝術的市場化是必然趨勢。只有把藝術正常的轉化到市場來,既可以保證藝術家的生活無憂,又可以為藝術創作帶來後續的動力。這是正常的良性迴圈,不過這需要一個度的把握。
而市場化的藝術往往帶來的就是滿足於市場的文學或藝術類的創作。他被一個市場規律所控制,在市場的框架下執行,為市場而服務,因此他無論如何是不能突破市場這個枷鎖。很多人認為這種藝術只能滿足低消費層次的藝術需求,量大而質差。
因此從這一點來看,削弱藝術的不是市場化的手段,而是被市場主體控制的藝術人。
我們所說心理活動,在很大情況下反映在他的藝術修養和藝術情操上。人們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藝術創作是心靈的鏡子。一個心靈純潔的人,他的藝術創作能達到的高度,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而一個唯利是圖的人,他的創作必將降低它的藝術內涵。因此市場化降低藝術的本真,也是要看誰在創作的。
三、基數的無限擴充套件,讓人感覺到頂尖的藝術內容越來越少,藝術本真的內容也越來越少。在古代能夠進行文字創作或者繪畫創作的人,屈指可數鳳毛麟角。而現在學齡前開始成為“藝術家”的小孩兒,或者在成為藝術家道路上的人比比皆是。隨便找一個商廈都可以發現一堆的藝術類教育培訓機構。巨大的市場在快餐式的造就一批又一批的小“藝術家”。我們不論這些小“藝術家”在今後是否能達到他們的預期,即使大量培養出了藝術接班人,他們整體的藝術修養,都與過去的藝術家們有天壤之別。快餐式的藝術教育只能培養技術工人,而無法培養大家。
所以我們現在能看到的藝術作品,已經大不如前,不是因為好的東西少了,而是差的東西多了。以上觀點,僅供參考!
-
5 # 張家口德藝藝術教育
的確如此,文學藝術市場化的話,會存在好多急功近利,迎合市場,迎合大眾的作品,勢必有很多低速化、低趣味化的純市場商業運作模式產生,會對藝術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
-
6 # 大鳳花藝
先來看一下文學藝術,它是語言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屬於藝術的一個範疇。它包含了文學和藝術兩個概念。文學藝術來源於社會生活,又反過來作用於社會生活,成為最易被人們接受、影響面最廣的社會意識形式。進步的文學藝術,對於教育人、改造人、推動歷史前進起著重要作用。一定社會歷史階段文學藝術的發展狀況,是該時代精神文明發展水平的標誌之一這是文學藝術的意義或作用。同時文學藝術既有歷史性,階段性特徵。文學藝術跟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某一時期的文學藝術反應其階段的某些特性,具有個性特色而非共性特點。社會影響並不明顯。或者說在長遠的人類發展中並沒有其長遠價值意義。但這並不能否定文學藝術本身的社會地位和存在的意義。這是事物發展的一個階段,並不代表未來。
-
7 # FR繪畫
我認為在文學藝術市場進化程序中,極大地弱化了其本真,您怎麼看?
首先,因為目前衡量藝術品的標準沒有明確的定義,導致大部分人衡量藝術品的優劣,侷限方式就是這個東西的價格,值多少錢。那麼,就會有商人大量去炒這個價格,從而忽略了藝術的本真的問題,這是商業化不可避免的弊端。
優秀的作品的價值和價格基本是相符的。只能說現在商業化藝術品市場有不良的風氣和弊端,但也會有優秀的作品依然脫穎而出。
-
8 # 昆拉崗日
文學藝術市場化究竟是否弱化了其本真?對此問題不少人發表的看法是肯定的。也就是認為的確弱化了其本真,主要原因是文學藝術創作者為了迎合市場而不得不改變初衷,放棄理想,創作適合市場風向的作品以謀得收人或名利,文學,繪畫,音樂,舞蹈等等這些領域莫不如此。文藝作品失去了引領社會思想進步的意義,在審美方面也流於媚俗或者低俗,文藝創作大軍浩浩蕩蕩都走在市場化這條路上,意猶未盡,其戰正酣。
那麼,市場化這麼可怕嗎?造成文學藝術作品質量低劣的原因究竟是市場化的錯還是創作者的錯?恐怕不能僅僅從表面理解。這要看市場是一個健康的市場嗎?受各方權力影響大嗎?假定市場是健康的,那麼其對文藝作品品質的影響程度要輕一些,反之,影響就很大了。
比如,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作者極力營造皇帝的正面形象,為子民幸福,為江山永固,鞠躬盡瘁,兢兢業業。給三個皇帝戴上閃閃發光的炫目光環,雍正的“勤政”,“殫精竭慮”是那麼感人至深,乾隆的”文治武功“和“雄才大略”,“寬厚仁愛”,簡直是菩薩下凡,濃墨重彩把康熙塑造成“千古一帝”。
然而,讀過一點清史的人就會知道滿清之罪實乃罪惡滔天,整個滿清史就是一部罪惡史。滿清統治期間,在內政上殘暴殺戮漢民族,經濟上瘋狂掠奪,文化上消滅漢民族傳統文化,大肆荼毒文化人士。
為了徹底征服漢民族,滿清軍隊從北到南展開了長達三十九年的瘋狂大屠殺,基本見城就屠,破城之後,一概將百姓屠殺殆盡。最有名的是“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還有江陰之屠、崑山之屠、嘉興之屠、常熟之屠、蘇州之屠、海寧之屠、廣州之屠、贛州之屠、湘潭之屠、大同之屠、四川之屠等等。殺戮情形,不忍描述。在政權穩定之後,頒佈“逃人法”,“投充法”,實行對漢族的奴隸制,逼迫漢人為奴而且可以買賣。在文化上大搞文字獄,在號稱盛世的康、雍、乾三朝的130多年內,製造的文字獄就多達108起,往往一個案子不僅株連九族甚至牽扯數千人,為史上文字獄最為殘暴的時代,三朝的文字獄極大地摧毀了中國優秀的文化,文化泯滅,人如動物。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是最腐朽,最殘暴,最反動,最野蠻,最禍國殃民的王朝。
二月河為了迎合市場或者權力,刻意說謊,透過歪曲,篡改,編造等等手段對滿清歷史進行顛倒黑白的敘事,美化殘暴腐朽的清王朝,這種市場化的文學作品的確失去了文學作品的品質和本真,讓文學本應深刻挖掘人性的黑暗,弘揚正義的品格屬性蕩然無存,二月河的帝王三部曲這不能不說是文學作品市場化的一起悲哀事件。
從對這一事件的剖析來看,文藝作品的創作必須拒絕迎合庸俗的市場化,堅持對真善美的追求,才能創作出無愧於內心,無愧於時代的高品質作品。
-
9 # 陽春三月1
其實市場化是真實的考驗。當前文學藝術的貨真價實。但是目前的文學藝術領域裡。也的確受到了拷問。精品出現的不多,通俗化,大眾化的東西太多,而且有些東西檔次不高。這也是一個魚龍混雜的時代。出精品好作品。是廣大群眾夢寐以求的。希望有更多好的作品,多多呈現。
-
10 # 阿呆聊藝術
這個問題只能泛泛地答。
文學與社會,從未像今天這樣,有著如此密切勾連的互動。文學的傳播、閱讀與接受,逐漸走向多元。當下,文學市場化的繁盛,至少說明了還有很大的受眾群體需要文學,算是件好事。
其次,太陽底下無新事。“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
-
11 # 興輝書法
覺得你提出來的這個問題比較真實,目前藝術界和藝術市場確實如此。萬物的發展當然也離不開經濟的發展,既然有了買賣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投機取巧事情發生,歸根揭底就是錢在作祟。因為錢能改變一切,本來一件好好的藝術作品,在藝術品上貼上錢之後,它的本色自然也就變了。
文學藝術的發展也受到了很多條件的限制,市場的需求往往也達不到預期效果,同時也導致很多人為了生活,二不得不投機取巧,搞藝術不能專心致志,照搬照抄的陋習就習以為常了,當然好的作品就更加遜色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很現實,文學藝術市場化後,雖說也出現一些獲獎作品,但總體是弱化的,原因很多,比如受眾可以從網上多元化聽看各類文學及娛樂一類作品及節目,對紙媒需求相對少了很多。最主要原因還是一切向錢看所至,我們從各省文學網站上投電子稿件時,首先告知稿件可用,按論文處理,驢唇不對馬嘴不說,每一版面需繳四百元版費,六千字稿件得四個版面,共繳一千六百元。我提出我的稿子是小說不是論文時,回答是隻要繳費就可發表,都是這樣運作的。
文學藝術市場化不能說沒有精品力作,但沒有真正的大繁榮大作品是現實。老藝術家孫犁曾說過:“文學與錢聯姻,定會生出婊子文字來”。
覺得此話有點道理。文學藝術大發展是要有一個適合其發展的動力,“五四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土地革命,改革開放初期,期望文學藝術百花齊放大繁榮與時代並駕齊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