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遊霧裡櫻兒遠方的詩
-
2 # 普吉島明哥
我們可以從三點去看印度的特點:
1.以宗教為中心
印度文學、藝術,音樂、舞蹈,雕刻都以宗教為中心,其表現形式和內容也都與宗教有關,連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觀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也都是在宗教的影響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為此,世界學術界在研討印度文化的最大的特點是什麼這個問題時,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說是宗教,宗教融於印度文化之中,無宗教就不成其為印度文化。
印度偉大的民族英雄—聖雄甘地,在領導全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巾,他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也源於印度宗教思想的仁愛主義,他是從印度教的“堅持真理”、“戒殺”和“自制”的信條中衍生了非暴力思想。聖雄甘地堅信非暴力思想的宗教道德力量最終將使本質上熱愛主義的英國殖民者改正自己的錯誤。甘地始終認為,“政治上一旦失去宗教也就失去了靈魂”。他運用宗教學說鼓動人民參加反英運動。這種山宗教思想激發起來的愛國熱情,犧牲精神和民族自尊心,其力量是無比巨大的,它迫使英國殖民者不得不放下武器,同意印度獨立。
2.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
我們如果分析研究印度的古、現代戲劇,電影和音樂舞蹈等劇本,不難發現—個規律,即大多以大田圓結尾。而從內容上分析都貫穿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報應的思想, 其中不時反映出仁愛互助的精神。實際上這是由於受了印度佛教,思想的影響。所以在國內學術界也不乏有人認為印度戲劇、電影,音樂、舞蹈中的六團圓結局是佛教從修養上強調了現實生活中的宗教實踐,它不同於基督教僅勸導人們消極地等待死後靈魂昇天的悲觀主義,而是注重精學勤修。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實際上,佛教這一思想的產生,是在與婆羅門教森嚴的種姓制度的鬥爭中發展起來的。雖然,婆羅門教不設廟宇,不拜偶像,但是都派生出私人日常生活到國王即位的一套非常繁瑣的理論和祭神儀式,婆羅門祭司被稱為“人間之神”,是知識的壟斷者和人間生活的指導者。他們是人上之人,為第一種姓,其餘的則為第二、三、四種姓,種姓的高低決定一個人的生活和在社會上的地位。公元前6世紀,作為國王和武土的第二種姓剎帝利的力量不斷強大,第三種姓吠舍也在商業活動中掌握了大量的財富,作為第四種姓的首陀羅和排除在種姓之外的奴隸-賤民,他們都對婆羅門傲慢和不勞而獲強烈不滿,反對婆羅門維護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佛教便在這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佛祖釋迦牟尼反對婆羅門的種性制度,強調梵我不二,苦身修行。主張四姓平等,取消種姓制度,佛教便由此興盛起來。特別是在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偶導下,佛教發展到了極盛時期。由於佛教的興盛與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受佛教影響的文化繁榮起來。無淪是在政治、哲學、文學,藝術、雕刻、音樂,舞蹈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中,都留下了佛教的烙印,即便是捲土重來的印度教(亦稱作新婆羅門教),它也或多或少地繼承了佛教的宗旨。雖然它恢復了婆羅門教的種姓制度,但是,佛教文化所形成的特點,它已無法改變,只能保持現狀或任其發展下去。佛教的哲學,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的仁愛犧牲精神,因果關係,超脫苦修。樂於施捨,印度教也加以吸取。所以,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佔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若要研究印度文化,必須重視研究佛教文化對印度文化的貢獻和影響。
3.以詩代史
印度文化另一個特點是以詩代史,印度至今沒有自己的完整的歷史書。那麼,印度為何寫不山一本完整的屬於自己的歷史書呢?這與古印度人善於以詩代史有關,由於印度獨特的氣侯和地理環境,古印度人富於幻想,愛作詩,他們往往把古代歷史上的大事記和英雄人物加以改編,並與豐富多彩的神話故事混在一起,寫成一本本長詩加以傳頌。天長日久,後人分不清哪是詩哪是史了。印度最為著名的兩人史詩《羅摩衍耶》和《摩訶婆羅多》就是以詩代史的代表作。為此, 世界學術界稱這兩部文學鉅著是印度的古代史書。經過學術界多年的考證,《羅摩衍那》產生於印度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歷史階段,詩中描寫的人與事都是那時代的人與事。例如,“詩中宣揚的道德教條,已經是封建社會的東西,羅摩代表的是新興地主階級,他持以為生的是農業, 而羅波那則代表沒落奴隸主,他以吃內為生,進行遊牧活動。從民族矛盾來看,羅摩面板是黑色的,是原始印度人的代表。而羅波那,雖然名義上是一個羅剎,實際上是一個婆羅門,他是外來雅利安人的代表。整個一部《羅摩衍耶》歌頌的是新興地卞階級,而透過一夫一妻制, 強調女子的貞節, 表現了作者對王位繼承的純潔性的關心”。《摩訶婆羅多》這部世界—上最長的詩,實際上是把寫古印度王國(相當於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紛爭的史實,那個時代正是印度次大陸上林立著為數眾多的小王國,大小王國為了稱雄一方,你徵我戰。所以,國內外學者都認為, 《摩訶婆羅多》不是一部單純的史詩,它反映了古印度很長一個時期內的社會心活和思想面貌。詩裡不但有那個時代的人與事的傳說,還有印度教的教規和法典, 以及古印度哲學思想流派形成的記載;另外,詩中還有治國之道, 包括政治、法律、道德、風俗等也佔了相當大的篇幅。所以,印度學術界亦稱《摩訶婆羅多》是古印度的—部百科全書。
-
3 # 西府仔
印度籍卻是一個奇葩的國家。文化教育生活理念及其遺傳。是一個底俗民族。生活差,社會環境汙染物太大。卻不是一個正常國家的生活紀念,
-
4 # 寧波辣椒妹
第一,人口密集
第二,曾經是一座島嶼
第三,語言多種
第四,大城市多
第五,選民4.17億
第六,印度是穆斯林國家
第七,奪命道路
第八,大部分印度電影並非出自寶萊塢
第九,芒果產量豐富
第十,不斷打破世界紀錄
-
5 # Angel人在旅途
沒到印度之前,一直覺得印度是個神秘的國度,留在腦海裡的畫面始終停留在印度電影中的劇情裡,那裡的女子都穿著美麗的莎麗,男子帥氣能歌善舞。後來一次偶然,幾番周折,踏入了這個神秘的國度,人口眾多,貧富差距大,沒有高速公路,比我們中國落後20年,這是給我的第一感覺。後來因為貿易關係,多次來到這個人口第二大國,逐漸發現印度的各方面也都發展的挺快。道路變好了,城市乾淨了等等。
在印度除了年少的姑娘,多數印度女子都著莎麗,好的莎麗多為真絲而制,價格不菲,雍容華麗。置身印度,反而對我們的著裝有點不適。
多數印度人為素食者,部分印度人食肉,但多以雞肉,魚蝦為主。中餐廳不多,即使有,還是帶有很大的印餐特色。印度的牛的地位很高,不是主要城市,牛可以在街上自由行走,自生自滅,這到是印度的一大特色。
-
6 # 暱稱觀察世界
印度的音樂藝術及舞蹈,有著獨特的魅力吸引,歌聲銷魂夢牽扣人心絃,舞蹈風韻猶存楚楚動人,印度的宗教信仰特別隆厚,自古以來舊的傳統習俗,至今還在延續,男尊女卑的惡性,男霸仰狀的天意,女子卑微的生活現實,在現代文明發展的今日,難以想象著實憐憫,社會法律的傾斜度,女人的地位及其低下,她們小心謹慎的生活著,生怕惡運纏繞的到來,印度的環境令人窒息,他們的習慣與眾不同,水的資源饋缺,很難置信在衣食住行裡,水的解決方法如何調整,他們在一條河水裡,送葬飲水洗刷,應有盡有的一切方式,也改變不了他們的信仰本身,歷史遺留下的傳統,印度的宗教理念,在他們的國度裡,代代相傳不曾改變,不一的樣國家,不一樣的民俗,印度就是印度
-
7 # 運公子
印度是一個奇特的、充滿謎團和矛盾的國度。
作為人類古老文明發源地之一,印度有泰姬陵這樣的世界文化遺產;出現過像泰戈爾這樣的文壇巨匠;還有以近期《摔跤吧!爸爸》為代表的反映社會現實引人深思的口碑電影。與此同時,在人們印象中,印度是一個奇特的、充滿謎團和矛盾的國度。
印度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印度文化最大的特點是什麼?觸及印度社會穩定最敏感的神經在何處?印度經濟崛起的最大障礙和阻力又在哪裡?正確回答這些問題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印度,存在著一個全國性的謎團:落後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與良好的民主傳統多年來一直並存於這個國家。在特定的指標方面,如女性的健康狀況或兒童的營養狀況平均水平偏低,印度的投資甚至比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國家還要少。就其社會的落後性來說,民主如何維護是一個謎團;與其民主程度相比,印度落後的經濟狀況也同樣令人不解。
印度之所以令人不解,是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像印度一樣具有如此強的多樣性。以民族多樣性為例,學者們用民族-語言-分化指數(Ethno-Linguistic-Fractionalization Index, ELFI)來衡量一個民族的多樣性。印度的ELFI值為89%,在人口數量超過5000萬的國家裡位居榜首。這種多樣性恰恰可以說明印度的主流全國性廣播電臺——全印廣播電臺將每日新聞用350種語言和方言播出的原因。
印度宗教與民族始終是複雜矛盾的交匯點。作為南亞地區的大國,印度自獨立以來和周邊國家的矛盾與問題也頗多,也時常發生包括戰爭在內各種暴力恐怖事件,這不但影響了印度與周邊國家繼續建立和發展、深化友好關係,也造成了印度本國時局的不穩,經濟發展為此受挫。宗教衝突與社會騷亂暴力頻頻發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印度極力維護的作為一個地區大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與形象。印度與周邊國家發生的這些衝突,從表面上看大多屬於歷史遺留問題,但也有印度作為一個地區大國頤指氣使、違反常規的非理性反映。但是,我們如果再從深層次探究的話,也許不難發現,這些衝突的發生往往也與宗教與民族矛盾的問題相關聯,其病根的原發灶仍然是宗教與民族問題從中作梗。
《變化中的印度:21 世紀印度國家新論》一書分析,印度是個地地道道的宗教國家,幾乎人人都篤信宗教,且宗教派別繁雜和矛盾之深為世界之最。它有著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教派: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耆那教、錫克教、襖教和巴哈伊教,它們都能在印度佔有一席之地,有著自己虔誠的教徒。印度教是印度最大的宗教教派,有80%的人信奉印度教。伊斯蘭教是印度第二大宗教教派,佔印度總人口的10%左右。錫克教雖屬少數派宗教,只佔印度總人口的2%左右,但是由於錫克教徒大多強悍勇敢、吃苦耐勞,並能忠於職守,儘管人數較少,但是在印度近現代歷史上仍有著很大的影響和作用。其餘則是佛教、基督教、耆那教、襖教、原始宗教和新教巴哈伊教等。
印度人的一生及其國家發生的任何事件,它們或多或少都與宗教相關聯,也可以說,都具有一定的“宗教性”,而“宗教性”往往與“神性”聯絡在一起。所以,有人常常把印度看成是一個“神秘”的國家,也有人常常對印度人的某些所作所為迷惑不解。
印度宗教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教育、醫學、天文及地理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宗教已深入到印度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21世紀印度的快速崛起,令世人矚目。然而使人更多的感覺是迷惑、神奇和詫異。這個自譽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卻依然存在著嚴格的種姓等級制度、寡婦殉葬和童婚等封建陳規陋習,宗教政治與宗教政黨勢力在印度政壇仍佔有一席之地,並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力。當印度為自己在資訊軟體、生物技術、農業綠色革命、核技術和航天工業方面的成就驕傲時,可它又是世界上文盲最多的國家之一,成人的識字率僅在50%左右,貧富差距懸殊,有三億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40%的兒童和60%的母親營養不良……印度文化的價值取向重精神、輕物質,在這種反物質主義的文化傳統下,印度卻又能與中國共同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經濟發動機,每年經濟以8%左右的速度増長著。
宗教教派之間的衝突,成為印度經濟崛起的潛在危害。雖然印度自1947年獨立後,歷屆政府都極力反對印度種姓制度,但是種姓之間的矛盾與差別和歧視還是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影響著印度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當人們在研究印度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時,大家都會一致認為是個宗教國家,而且是個地地道道的宗教國家,人人篤信宗教。但是,印度獨立後卻堅持走世俗主義道路,不定任何一個宗教為國教。印度的世俗主義又是隨著宗教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在與教派主義的鬥爭中發展光大的,這樣是印度獨特的國情、文化環境所決定。
如果概括印度獨立之初推行世俗主義路線的特點,主要是宣揚宗教信仰自由、主張種姓平等,以及對包括少數民族、較小的宗教團體、低種姓等弱勢群體在內的少數人的利益給予保護和照顧。
遺憾的是,印度自古至今的歷史證明,印度世俗主義與教派主義之爭中,教派主義始終佔著主導地位,世俗主義的地位與作用遠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
8 # 銀河系的小盆友
印度,一個神奇的國度,全稱印度共和國,政治體制為聯邦議會共和國。
位於10°N-30°N之間,是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總面積328萬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297萬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1萬平方公里)。
印度,離我們很近,我們卻跟他不熟。想到印度,我首先想到了咖哩,人滿為患的火車,和一言不合就尬舞的場景 毫無徵兆的說跳就跳…
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首次被引入中國的《流浪者》,再到2003年的《印度往事》,多數中國觀眾對印度電影或許只留有片段式的印象——那就是跳舞。在印度影視作品中,歌舞環節基本是必備的。
印度的歷史就好像一條長河,在它大部分的時段裡,都是水流端急而混亂,歷史上,長期屬於分裂狀態,這是印度的一個重要特點。
再說說印度的仿製藥,特別是抗癌藥的技術遠遠超過中國 !
印度的電影很好看,很實在,情節一點也不俗,雖然時間長,沒有什麼時尚元素,但確實好看,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水平絕對在很多人之上,但是他們就是無法改變現狀!他們的廣告創意和電影創意極具感染力,他們彷彿就是為了娛樂而生!
印度也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國,但它不可能追上中國的腳步,它需要探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道路!
回覆列表
印度文化的特點印度文化為三方面內容即以宗教為中心,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和以詩代史三方面1.以宗教為中心印度文學、藝術,音樂、舞蹈,雕刻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