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司馬德文是晉朝的末代皇帝,晉宣帝司馬懿第六世孫,晉孝武帝司馬曜(字昌明)的次子,安帝司馬德宗的胞弟,生母為淑媛陳歸女(安德太后)。司馬德文出生後不久便被冊封為琅琊王,年僅十餘歲的時候便入朝為官,先後擔任中軍將軍、散騎常侍、衛將軍、侍中、司徒、錄尚書六條事、車騎大將軍等職務,跟叔父司馬道子、堂兄司馬元顯一樣,都是手握實權的皇族。

    根據正史記載,晉安帝跟祖上晉惠帝一樣,都是貨真價實的白痴,竟然能蠢到連冬夏、溫涼的區別都分不出來。但跟哥哥不同,司馬德文聰明睿智、洞悉時局,是一位很有能力的王爺,更被朝廷內外視作唯一能振興晉室的皇族成員。不過,司馬德文年輕時卻性情殘忍、輕浮急躁,在琅琊國就封的時候,經常命令擅長射箭的人射殺馬匹,並以此為娛樂。

    某位僚屬看到後憂心忡忡,便勸諫司馬德文道:“馬是國姓,而大王卻命人殺死它們,這是非常不祥的事情,恐是亡國之兆啊!”司馬德文猛然醒悟,非常後悔自己的行為,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僚屬的話最終竟一語成讖(“帝幼時性頗忍急,及在籓國,曾令善射者射馬為戲。既而有人云:‘馬者國姓,而自殺之,不祥之甚。’帝亦悟,甚悔之。”見《晉書·卷十》)。

    晉安帝在位期間,國家的形勢岌岌可危,先有司馬道子父子的專權害國,後有權臣桓玄的篡位,司馬德文儘管百般努力,但依舊無法挽回註定的敗局。大亨元年(403年)底,桓玄廢黜晉安帝並自立為楚帝,隨後便將晉安帝、司馬德文兄弟驅逐出建康,遷往潯陽幽禁。幸好不久將軍劉裕舉兵攻滅桓玄,並將晉安帝兄弟營救回建康,才讓本已滅亡的晉朝,僥倖地“死灰復燃”。

    不過,劉裕並非一心為國的將領,他之所以營救晉安帝兄弟,不過是為了取代桓玄,由自己完成終結晉朝的使命罷了。所以,劉裕在擊滅桓玄後,便將軍政大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成為晉朝新一代權臣。在此期間,司馬德文雖然擔任大司馬、司徒的職務,但手中卻沒有半點權力,他唯一能做的,不過是在劉裕的許可範圍內,做一些小修小補的動作而已,根本無法改變全域性。

    隨著功業和名望的與日俱增,劉裕篡位稱帝的想法越來越強烈,而且此時已無人能阻止他這樣做。按照權臣篡位的固有套路,劉裕應該逼迫晉安帝禪位,然後建國稱帝。然而劉裕卻鑑於民間盛傳著一句讖語“昌明之後有二帝”,所以為應和它,便派人毒殺安帝,然後立司馬德文為皇帝,時在義熙十五年(419年)一月。

    司馬德文雖然被捧上帝位,但他深知自己的真實身份,所以為了免於遭到劉裕的毒手,他只能無條件地配合後者完成篡位大業。所以等到劉裕的心腹傅亮手持草擬好的禪位詔書,入宮逼迫司馬德文謄抄,然後以他的名義頒行國中時,晉恭帝很爽快地便答應下來,並沒有表現出悲傷、憤恨的情緒(詳情見《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九》)。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晉恭帝正式把皇位“禪讓”給劉裕,後者由此建國稱帝,史稱劉宋。劉裕登基後,按照魏晉兩朝的慣例,將司馬德文冊封為零陵王,並允許他保留天子的名號、威儀,享受外國君主的待遇。但是不久之後,劉裕便公然破壞規則,指使褚淡之(司馬德文的妻兄)率軍潛入零陵王府,用棉被悶殺司馬德文。司馬德文遇害時,年僅35歲。

    在劉裕之前,漢魏兩代亡國君不僅能保住性命,而且還享受各種優待,子孫承襲爵位甚至可達百餘年時間。然而從劉裕開始,凡是“禪位”的君主便再也無法保住性命(宋朝除外),有甚者還要被滅族。當然,作為首開弒殺“禪位”之君惡例的劉裕,他的子孫自然也難以逃脫厄運,在亡國時均被權臣蕭道成殘殺,這也算是一種“報應”吧。

  • 2 # 史海星槎

    東晉末代皇帝晉恭帝司馬德文無疑是個悲劇皇帝。

    同歷史上所有的亡國之君一樣,不僅成為了權臣的傀儡,連生命也是無法掌握在自己手中,縱使他百般的溫良恭順,也無法擺脫悲催的命運。

    晉恭帝司馬德文

    晉恭帝生命中有兩個絕望而無奈的時刻。

    一次是在權臣劉裕的逼迫下禪位時,一次是被劉裕賜死時的人生最後一刻。

    東晉末年,叛亂頻發,廣州刺史桓玄於405年篡奪了帝位,司馬德文和他的哥哥晉安帝一道被逐出了建康。時隔不到兩個月,東晉大將劉裕起兵攻打桓玄。經過了幾年的戰事,劉裕雖然最終擊敗了桓玄,但戰爭也摧毀了東晉的國家根本,劉裕則成功地把持了朝中的軍政大權,成為名副其實的權臣。

    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劉裕的目標在更高的位置上。他先是於419年一月,派王韶之殺害了晉安帝,因感覺自己稱帝時機未到,立司馬德文為帝,又於420年7月命令黨徒傅亮擬好禪位詔書,入宮逼迫司馬德文發詔禪位。

    形勢所迫,司馬德文只能接受,把屈辱和無奈隱埋在內心深處,臉上還要帶著欣然之色。他執筆抄寫了禪讓詔書,並對左右說:“桓玄篡位時,晉室江山就已經失去了,因為有了劉公,這才延長了將近二十年的國祚。今天我禪位劉公,是心甘情願的。”司馬德文退位以後遷居到以前的琅邪王府,東晉至此滅亡。

    宋武帝劉裕

    但劉裕終究沒有放過這個可憐的廢帝。421年九月,劉裕命令司馬德文以前的琅琊侍中張偉,帶著一瓶毒酒,前去秣陵鴆殺司馬德文。張偉倒是個忠義之士,他不忍謀害故主,回去又難以向劉裕交代,竟在路上喝下毒酒自盡了。

    劉裕一次鴆殺不成,兩個月後又派人前往逼迫司馬德文自盡。當士兵把毒酒放在晉他面前的時候,司馬德文搖頭拒絕說:“我篤信佛教,教義中說,自殺的人轉世後是不能再投人胎的。”

    死亡是我所不能拒絕的,就讓我選擇自己死亡的方式吧。司馬德文只能用這種方式表達他最後的抗爭了。

    於是兵士便將他挾上床去,用被子矇住他臉面,用力扼死。此時的司馬德文年36歲,一生只做過2年皇帝,。

    司馬德文被殺後,諡號恭皇帝,十一月辛亥12月16日,葬於衝平陵,罪魁禍首劉裕帶領文武百官親臨送葬。

    晉安帝司馬德宗

    其實,司馬德文字質上是個仁愛之人。 他的哥哥晉安帝司馬德宗自幼愚笨,不擅長說話,據《晉書·帝紀第十》記載他甚至連冬夏的都無法區別,就是這樣的一位兄長,司馬德文對他始終不離不棄。405年,晉安帝被篡位的桓玄驅逐,是司馬德文陪伴著他居於潯陽。

    劉裕當政之後,司馬德文知道劉裕有篡位與殺害晉安帝的企圖,加之他這個哥哥不辨飢寒,司馬德文便形影不離地隨侍在晉安帝左右,後來司馬德文生病,不得不搬到宮外居住,王韶之終於趁機縊死了晉安帝。

    晉安帝死時也不過37歲,真的是一對難兄難弟,恐怕他們的老祖宗司馬懿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後代,下場會如此悽慘吧。

  • 3 # 我聽見風在笑

    一:維護兄長,不離不棄。司馬德文所處時代已是東晉末期,先是朝廷內部有桓玄篡逆,後來又有劉裕當皇帝,在這個過程中,司馬德文始終跟隨著自己的哥哥晉安帝,並且以自己僅有的一點力量,隨時保護晉安帝不被劉裕毒殺,雖然最終晉安帝也難逃一死。從中可以看出司馬德文對皇帝忠誠與維護。

    二:分清形勢,寧死不屈。在晉安帝死後,司馬德文被劉裕立為皇帝,但是司馬德文也明白東晉已是大勢所去,劉裕當皇帝已是預定好的。因此,當大臣暗示禪位時,司馬德文欣然接受,分得清形勢,不做無謂之爭。最後,當劉裕派兵逼迫司馬德文服食毒藥時,篤行佛教思想的司馬德文不肯自殺,最終被活活悶死。

    從以上可以看出,晉恭帝司馬德文作為東晉的亡國之君,在當時的形勢下,東晉已是江河日下,他也只是背上了不屬於他的亡國之君的名號。其實看一看司馬德文短暫的一生,因為只活了三十六歲,不管是他的才能還是忠君護兄之心,把他放在開國之初的話,都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只能感嘆司馬德文生不逢時。

  • 4 # 人間食糧

    司馬德文是個無奈的背鍋俠。

    司馬德文的名字很好聽,他的諡號晉恭帝,卻是個無情的諡號,諡法《逸周書》中說,“尊賢敬讓曰恭”,所以“恭”成為很多亡國之君的禮貌性稱號。司馬德文是第一個叫作“恭帝”的,其後的魏、隋、周、宋都有恭帝,都是有樣學樣的亡國之君。

    司馬德文是晉孝武帝司馬曜的第二個兒子,封為琅琊王。琅琊王和琅琊榜沒什麼關係,卻是東晉最尊貴的王位,一般封給僅次於太子的次子。司馬德文的哥哥司馬德宗是個白痴,傻得連春夏秋冬都不知道,也不會說話,但在注重長幼次序的晉朝仍然被立為皇太子,還登基當了皇帝,史稱晉安帝。這個情況很諷刺。

    1.司馬德文是個暖弟

    司馬德文小時候脾氣不好,但對親人很好,儘管哥哥是白痴,司馬德文還是很善良地對待他,經常侍奉左右,排程指揮,這才勉強有個樣子。

    其實,當時的東晉已經搖搖欲墜,即使晉安帝不是白痴,也已經日暮途窮。在權臣、外戚、謀反、皇帝壽命不長這幾大弊端下,他們的爸爸孝武帝在位的時候就毫無存在感,所以拼命喝酒,最終死在酒上。

    晉安帝是白痴,白痴怎麼統治天下呢?不是被權臣就是被外戚管轄。當時掌管朝政的權臣是劉裕,劉裕是個梟雄人物,不肯甘心輔佐搖搖欲墜的東晉,想要代替晉自立為帝,於是開始找藉口蠢蠢欲動。

    古代人都很迷信,都相信歌謠是改朝換代的讖語。當時有個歌謠是:“昌明之後尚有二帝”,孝武帝的小名叫昌明,他死後,長子晉安帝繼位,劉裕為了讓人們相信自己是天命所歸,就要湊上兩個皇帝的數量。

    於是劉裕制定了殘酷的計劃,先殺死晉安帝,扶持司馬德文登基,然後再殺死司馬德文,自己登基。

    司馬德文隱約覺察到劉裕的野心,面對危險,他沒有逃避,為了保護那個“幼而不慧,口不能言,寒暑飢飽亦不能辨,飲食寢興皆非己出”的白痴哥哥,他朝夕相伴,盡心地照顧他。很難想象,如果沒有極大的耐心和愛心,司馬德文怎麼能多年如一日地照顧這個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的哥哥?

    由於司馬德文經常服侍在哥哥身邊,劉裕沒法下手,畢竟要給下一任皇帝留下起碼的面子,於是他趁著司馬德文生病回家的時候,派人勒死了晉安帝。

    隨便借個圖來用

    2.司馬德文是個明白人

    司馬德文生在亂世,在夾縫中求生存,歷經了幾次兵變,早已清楚東晉的命運之不可逆改,加上他信佛,所以比較認命。

    桓玄的謀反摧毀了東晉朝廷的實力,這時,他能做的就是盡力保護哥哥。桓玄失敗後,他的餘黨桓振找上門質問:“臣門戶何負國家,而屠滅若是?”司馬德文走過去,對桓振誠懇地說:“這一切,哪是我們兄弟能做主的呢?”桓振一想也是,於是放過他們,還表示了友好和歉意。

    劉裕為了給自己新增功勳,開啟北征,司馬德文也隨軍出發,修復了司馬家留在北方的歷代祖墳,此時,不知司馬德文想什麼,或許他在感慨自己的生不逢時,或許在遺憾祖先奪取魏國皇位的手段,如今又報應到後代身上吧?估計那時的他五味雜陳,又無能為力。

    司馬德文被劉裕推上皇位,一年半之後,又被拉下來,禪位給劉裕。司馬德文早就料到這一天,被迫寫禪位詔書的時候,他微笑著對左右說:“晉朝20年前就差點亡國了,多虧劉裕力挽狂瀾,所以今天禪位有什麼遺憾的呢?”

    他平靜地接受了這個局面,默默回到自己當琅琊王時的舊居。

    3.司馬德文遇上了流氓

    司馬德文的目標不過是保護家人平安而已。他知道,按照慣例,歷代的亡國之君都會受到善待,之前的周赧王、漢獻帝、後主劉禪亡國之君,都是讓位後度過漫長的餘生,司馬德文只希望自己和老婆孩子平安過日子。誰想到,他遇上了不按常理出牌的梟雄劉裕。

    宋武帝劉裕

    禪位儀式上,司馬德文從劉裕的眼神舉止中看到了殺機,不久,他唯一的兒子忽然夭折,從此他更加小心翼翼,吃飯什麼的,都是妻子褚皇后親自來做,所以劉裕的刺客總是下不了手。為什麼不一起殺死?死的人多了,就難以掩人耳目,這種弒君的事,從來都是偷偷摸摸去做的。

    但世間總是不缺見機行事的人。褚皇后的哥哥褚裕之早已成為劉裕的心腹,劉裕指示他假裝有事,把褚皇后叫出來,此時,掩藏的刺客趁機翻過牆頭,先是說明來意,並且把一壺毒酒擺在他面前。

    司馬德文搖頭拒絕說:“佛經說,自殺的人不能轉世投胎啊。”刺客於是把他壓在床上,用被子捂住他的口鼻,將其活活扼死,然後翻牆而去。那年,司馬德文三十六歲。

    《晉書》評價他們弟兄說:

    安承流湎,大盜斯張。恭乃寓命,他人是綱。猶存周赧,始立懷王。虛尊假號,異術同亡。

    兩個字可以概括:傀儡。

    司馬德文作為傀儡,窺見了國家的滅亡,卻無能為力,他十分配合地讓出皇位,卻被奪位的皇帝殺死。他的悲劇意味的人生,很大程度上是被拉去背鍋,為司馬家朝廷的覆滅做最後陳述,為劉裕稱帝的野心買單。

    司馬德文並不是大惡之人,也沒有殘害百姓,相反,他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對哥哥、對祖先、對妻子充滿感情,只希望自己能活下去,但這個原本很正常的小小願望也破滅了。史書記載,聽到他的死訊時,很多百姓留下了同情的淚水。

    司馬德文的一生,深刻詮釋了一句話:“一個人如果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就會被命運掌控。”悲哀的是,他想要掌控自己的命運,難度實在太大,甚至已經不可能,就要掌控整個國家。對照他的經歷,我們很多人真沒那麼慘,起碼還有主動權,來改變自己的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好釣魚,買釣箱好還是釣椅好,平時主要是野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