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明國亮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一段文化井噴,學派爭奇鬥豔的燦爛歷史,當時的盛況,可以說是空前絕後,不可複製的。但是俗話說得好,物極必反,當文化發展到巔峰,事物發展到極限的時候,必將面臨的就是衰敗。

    嚴格來講,雖然那段文化叫做百家爭鳴,但是實際的學派數量是超過百家的,歷史上有人說是一百八十九家,但具體,也沒有一個實際數目,而在這所謂百家當中,最出名的主要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但是自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之後基本上就都的銷聲匿跡了。

    道家講究的是清靜無為,而這種思想明顯不適合那個時期統治者,所以自然也就被排除在政治權力的圈子之外了。

    幸運的是道家的思想就是想得開,既然無法居廟堂之中,那麼為什麼我就不能做一個閒散逍遙的神仙呢?所以自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道家的學說卻更常見於民間了。道家更加類似於是一種宗教的存在,為當時的老百姓提供了一種精神上的力量,甚至哪怕到了今天,道家對於民間的影響還是十分之大的,大家清楚家裡的老君位供奉的是誰嗎?實際上供奉的就是這位道家創始人老子,太上老君。

    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原本是儒學出身,但或許是因為看不慣儒學一貫的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有些頑固不化,墨子最後選擇了脫離儒家,建立屬於自己的墨家學派,但是自從罷黜百家之後,墨家學派又經歷了墨家三分,同一個學派的人,分成了那麼三搓,雖然主體思想還是那麼些東西,但是或許因為人各有志,個人有個人的主張,在後來的封建王朝歷史當中,墨家學派都沒有再能形成什麼比較可觀的力量,乃至今天,雖然我們經常會提起墨家,但是墨家於現代,也幾乎已經完全銷聲匿跡了!

    漢朝法家總體而言較前兩者比較弱,和儒家比較就更加的大大不如了,不過法家的思想,在後世很多王朝當中,也都是有所體現的,因為法家主要講求的就是法治,這一點無疑是順應了歷史變革的,天地並非天圓地方,但是規矩卻有必要存在方圓,所以自從罷黜百家之後,雖然法家並沒有再能夠形成多麼大的規模的學風,或者傳承,但其底蘊相比較於其他兩家,也算是絲毫不弱了!

    至於說其他的更多學派,大都是完全湮沒在歷史長河當中了,名不顯,經不傳,成百上千年都要過去,能夠唯一留下的,也就只有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傳說了。

  • 2 # 我想問自己

    大爭之世,各種思想文化碰撞就會產生,各有所求,或者求而不得。而大一統年代統治者需要穩定,所以用土地禁錮人們,又因為土地而崩潰。因而王朝週期不過三百年。

  • 3 # 摘錄史料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當時,禮崩樂壞,天下大亂,諸侯爭霸,列國交兵,憂國憂民的學者們有感於時局,紛紛提出自己的救世主張。他們或周遊列國、獻計獻策,或退隱林下、聚徒講學,或獨善其身、著書立說。一時間,學派蜂起,百家爭鳴。特別是儒、道、墨、法等學派系統地提出了自己的哲學思想和社會政治主張,掀起了當時思想界的一大波瀾,形成了空前繁榮、百家爭鳴的局面。

    分久必合是歷史發展的規律,在逐漸走向統一的歷史程序中,那些不被統治者認可的學說,必然會遭到封禁,走向消亡。

  • 4 # 陳向東19

    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百花齊,為中華築牢文化,文明之魂魄。這不是曇花一現,而是千年煉獄,總會在那個時候輝煌的。

  • 5 # 湘野狂客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思想和文化的最燦爛的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思想家和哲學家,這些諸子百家對我國曆史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在後來的兩千多年封建社會,中國古代再也沒有出現過百家爭鳴的盛況。最主要的原因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君主的統治,需要確立一套有利於統治者的思想和學說來,排斥和打壓其他思想,統一意識形態,從思想上控制被統治階級,從而提高中央集權,實現君主專制。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思想不斷髮展和鞏固,成為兩千年封建王朝統治人民的正統思想。它閹割了民族思維,抑制了其他學說和思想的發展,百家爭鳴的局面再也沒有出現。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曾有其他思想與儒家思想分庭抗禮,但終究因為不能鞏固皇權,不能加強君主專政統治而被邊緣化。

    東漢時期,佛教從天竺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國,雖然中國興起了大量寺廟,產生了數量巨大的佛門子弟,但是佛教始終無法取代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始終牢牢處於統治思想中心地位。唐朝時期,由於唐朝天子姓李,為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李淵就讓大臣編造他們李家是道家老子李耳後裔的傳說。所以唐朝的皇帝特別尊崇道家,這個時期道家與儒家的地位幾乎相等,但道家思想始終不利於封建統治,唐朝以後,道家思想被邊緣化。

    所以,自從儒家學說被確立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後,其他學說就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土壤,以致後世再也沒能夠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

  • 6 # 我與歷史有個約會

    針對題主所說這一現象,我的觀點是:這是歷史發展必然,是時代的產物。我們只需要分析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就可以看出它產生以及消失的必然性。

    百家爭鳴產生的第一點原因便是社會動盪與禮崩樂壞。

    春秋戰國時期各路諸侯各自為政,天下大亂。周朝的大一統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不過也是這種混亂的政局給了文化發展的可能性。各個國家都忙著打仗忙著強軍富國,對文化的管制也就沒有那麼嚴格,不會出現像秦朝焚書坑儒以及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現象,正是這種寬鬆的文化氛圍,讓各種學說爆炸式的產生與完善。在當時你如果想要推廣自己的學說,那最好的方法便是去各個諸侯國給諸侯王推銷,讓諸侯王下令在自己的的地盤上試用你的學說。這無疑刺激各個學派的創始人不斷的完善自己的學說,好讓自己的學派得以傳承和發展。這種狀況只有在社會動亂的時候才能產生的獨有現象,如果國家統一,國家最高統治者為了鞏固國家統治會下令進行書同文以及統一思想的操作。

    第二點是私學的出現和發展。

    在諸子百家中不可能每一家的學說都得到統治者的信服。那得不到統治者信服的學派該怎麼讓自己的學說傳承下去呢?孔夫子先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解釋,既然諸侯王你認為我的學說沒有價值,那我就去傳授給那些平時接觸不到知識的平民唄。在春秋戰國時期,普通人是無法接受禮樂文化教育的,但是孔子開了先河,他把之前只能在官府學到的禮樂文明傳播到了民間。這一舉動讓更多人增加了知識,是劃時代的創舉。隨著更多人知識的增長,學派也會越來越多,因為每一個人對觀點會有不同的理解,就像儒家的孟子和荀子。當更多人能夠理解禮樂文明的時候,更多人也就至多至少的會為文化發展做出一點自己的貢獻。當越來越多的人發表屬於自己的見解的時候,文化會越來越繁榮。但是這種現象肯定會有一個界限,不可能一直持續發展下去,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百家爭鳴的歷史現象來的快也去的快。

    第三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經濟原因,具體點也就是鐵犁牛耕。

    鐵犁牛耕技術的出現,是中國古代生產技術的一項變革。這種技術的出現使我國古代生產力飛躍性的發展。有一句古話說得好:“飽暖思淫慾”,這句話的意思是隻有當一個人滿足了基本的溫飽以後才會去想更多的事情。當鐵犁牛耕出現了以後,更多的人把自己從土地裡解放了出來。更多的人因為經濟方面得到了解決,所以願意去思考一些他們之前沒有考慮過的事情,這些人的加入為諸子百家補充了新鮮血液,也讓百家爭鳴變得更加有趣。

    第四點是“士”階層的出現

    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王為了使得自己的國家更加強大,於是便大範圍的招攬有識之士,社會上形成了一種養士之風。比較著名的“養士”的人即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這些諸侯國對“士”往往都很寬鬆,主張學術自由,這為“士”著書立說,發表個人觀點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也給這些人一定的政治身份。於是越來越多的“士”願意加入諸侯國去說法,去傳道。這極大的促進了思想跟學術的發展。

    總結:春秋戰國時期之所以會出現百家爭鳴跟當時的社會環境息息相關,只有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才可以產生類似的狀況,所以說百家爭鳴“曇花一現”也就可以解釋的通了。

    參考文獻:

    《史記》

    《漢書》

  • 7 # 南宮外史

    周王失鹿諸侯爭,日光血色殺戮興;白骨蔽野殘垣處,儒墨法道救蒼穹。

    話說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爭財逐利,互相殺伐,什麼仁義道德,什麼誠信禮儀,全都拋到了一邊,一門心思殺!殺!殺!殺人多者為侯,殺人更多者稱王稱霸,哪管什麼生靈塗炭,更不論什麼民不聊生。

    這時候,有社會責任心的知識分子、有識之士,可就看不下去了,就挺身而出,面見這些諸侯們,要他們放棄殺伐,保境安民,恢復和平狀態。

    一、儒家率先走上歷史舞臺

    儒家由於孔子的推廣,人才鼎盛,率先出場的是儒家的子夏及其弟子田子方段幹木吳起、李悝(kui)。子夏以儒家思想教導魏文侯;田子方段幹木以儒家思想輔佐衛君;吳起李悝則以儒家為基,以法家、兵家為表,積極發展經濟,注重民生,安定民心,加強軍事,使魏國迅速富強、軍事強盛。

    嗣後,孟子、荀子相繼而起,但儒家思想是漸進式的治理方法,需要數年時間才能見效,而諸侯們急功近利,恨不得立即強盛,所以不被重用。

    二、兵家隨後而起

    因為戰亂,兵家開始盛行,其代表人物鬼谷子的學生龐涓、孫臏等走上了歷史舞臺,分別輔佐諸侯,保境安民。

    三、法家的崛起

    局勢動盪,民不聊生,國家處於無序狀態,所以,法家也應運而生了,其集大成者商鞅從魏國來到秦國,其變法不外乎發展農耕,獎勵戰功,加強軍事,加強管理,健全法律法規。秦國的民眾安定了,秦國強盛了,但殺戮之心更加強烈了。商鞅的法律過於嚴苛、殘酷,以後誤導了李斯、韓非、秦始皇和秦二世,為秦國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四、楊朱的道家思想

    楊朱學派有楊布、孟孫陽、告子、子華子、詹子(詹何)、它囂、魏牟等人,主張"貴己"、 "輕物重生"、 "人人都不損一毫",“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等思想。希望社會上,人人都看重自己,不因貪圖利益,而傷害自己的生命。他從“貴己”的角度,勸諫人們,安於現狀,不起爭端。

    五、道家的興起

    道家自老子開創,戰國時,列子、莊子、鶡冠子較為有名,主張“無為、璞樸、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等等,力圖使王侯們寡慾、無為,把浮躁的功利心態平靜下來。可想而知,是不會受到王侯霸主們重視的。

    五、墨家的興起

    農民墨翟,創立了墨家,這真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啊,招收了弟子禽滑離、孟勝、田襄子、腹等數百人,主張人人相愛,和平共處,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等思想,以此勸說諸侯們。雖然不為他們所接受,但卻制止了不少的戰爭。

    六、縱橫家的興起

    各國征戰不休,秦國要滅亡其他國家,所以,縱橫家興起了。蘇秦、蘇代、蘇厲兄弟是合縱家的代表人物,主張齊楚韓魏趙燕聯合抗擊秦國,以達到社會勢力平衡。

    而以張儀、範睢為代表的連橫家,則主張秦國遠交近攻,分別與其他國簽訂盟約,共同打擊弱小國,以便各個擊破,最後,統一天下,結束戰亂,實現和平。

    七、其他學術流派

    還有名家(邏輯學家),主張正名;農家,主張安心務農,不問它事;等等。

    秦漢以後,國家統一,學術進步,百家學派經過融合、改造、完善、捨短取長,最終形成了融合統一,成為國家管理的各個方面,如:

    道家,分別形成宗教和中藥醫學、哲學;

    儒家,墨家,分別形成政治思想學、教育學、歷史學、社會倫理道德學、禮儀學、光學、幾何科學等;

    兵家,縱橫家,分別形成軍事思想學、兵器學、軍事學、軍事指揮學、戰略戰術學等;

    法家,分別形成法學、法律學等;

    農家,形成農業科學等。

  • 8 # 陳正雄3

    百家爭鳴就是一場革命!一場思想跟不上社會進步後孕育出來的一場絕無僅有的革命!但是百家爭鳴卻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大之不幸。真的可悲可嘆!

    眾所周知,周朝是一個原始的,落後的社會。他繼承的商朝那些部落文化,無外乎是一些巫醫之類的文化,毫無思想可言,當週朝發展到到了春秋時代初期,這樣的部落文化已經嚴重不能滿足人類的社會需求了,當人們都開始問:我是誰!要到哪裡去了的時候,思想革命就開始了。於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思想,各種各樣冥思苦想的人創立了各種各樣的流派,他們立書講學,開宗明義,各種思想像春天的嫩芽那樣萌發,成長。那是一個思想何等光輝燦爛的時代。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時代之一,以此為基礎,中華文明正式建立,幾千年延綿不絕。可惜了!這麼一場革命來得太早了!它是中華民族之幸,卻也是中華民族之最大不幸。

    我們轉身再看看歐洲,古希臘的城邦社會,也創造出來相當璀璨的文明,可惜這樣的文明被各種斷流,打羅馬帝國之後,經過中世紀那段黑暗時期,在文藝復興時代之後,歐洲才迎來的各種思想爆發的高峰,這個時期和我國的百家爭鳴何其相似,因為有了文藝復興運動做基礎,才有了現代社會的出現,各種科學技術才能蓬勃發展。

    那麼為何百家爭鳴是中華民族最大的悲劇呢?

    第一個原因大家都知道,秦用法家,漢獨尊儒術。之後的兩千年,儒家思想就一直統治了中華民族。在漢唐時代還是不錯的,儒家思想還是很有進步性的,往後就越來越落後迂腐了,乃至於出現了清末面對歐美那樣的積貧積弱。

    第二個原因,過早的出現百家爭鳴!文字,貨幣,社會制度,度量衡等都還亂七八糟的時候,各種思潮湧現出啦,沒有強大社會底蘊來承載他繼續前行,最後沒有形成各種科學發展觀,反而被統治者利用來維護其統治了。

    第三個原因由於百家爭鳴沒有形成科學技術發展思潮!中華民族損失了提前兩千年稱霸星球的機遇。讓茹毛飲血的歐洲人後來居上。可惜了澳洲,美洲那樣的大陸。幸好在歐美的啟發下,我們雖然遲了兩千年,終於還是明白過來了,但是於中華民族來說,可惜了這次絢爛的思想革命,他給我們帶來的唯一好處就是文明沒有斷層。一直延續到了今天,這也是不幸中的萬幸!

    一家之言,萬勿唾之!

  • 9 # 使用者46401212138824行

    人,只有在物質生活豐富的情況下。才能在慾望驅使下,追求對人生,女色,死之,權力,自然,星相的探索。才能產生思想,觀點,哲學,仁,義,禮,智,信,勇毅!

  • 10 # Microphone吳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同時這段時期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一段大變革時期,這個時期雖然社會動盪、戰爭不斷但也人才輩出。經過春秋時期持續將近三百年各諸侯國之間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之後,東周境內的諸侯國數量相比西周時期大大減少。雖然戰國時期戰爭不斷,但是戰國時期卻是一個思想解放、英雄與名士輩出的時代。由於士階層的崛起、經濟的發展、戰爭的需要,戰國時期思想發展,儒家、法家等思想逐漸登上歷史舞臺,各種思想之間相互辯駁,史稱“百家爭鳴”,同時戰國時期也出現了許多名士將星。一、戰國時期士階層的崛起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士階層作為新興階層逐漸崛起。眾多名士紛紛湧現,士階層的崛起衝擊了之前的貴族政治,對於思想的解放、人才的培養也有很大的作用。(1)士階層大規模崛起促進了思想的傳播:西周時期教育主要在官府,主要少部分貴族才能接受教育,大部分平民是沒有資格接受教育的。但是由於春秋戰國時周王室衰微,原有的貴族階層與社會秩序都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衝擊,士階層作為介於貴族階層與平民階層之間的一個特殊階層,受到的衝擊是最為強烈的,王室與貴族的衰落意味著大部分士失去了庇護,有不少計程車因此失去了貴族身份,流落到了民間。流落到民間計程車為了維持自己的生活,有很多人將自己的知識與技藝傳播到了民間。這促進了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士階層掌握的技藝不再是貴族獨有,許多平民也可以學習,“士”階層由貴族變化成了平民。(2)士階層的崛起為諸侯爭霸戰爭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王室衰微,“士”階層因此由貴族變為平民。而當到了戰國時期各國統治者為了在爭霸戰爭中佔據有利地位,紛紛招募人才,利用人才勵精圖治變法圖強,使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強,從而在愈來愈激烈的兼併戰爭中取得勝利,並滿足國家的政治需要。許多抱有遠大志向計程車人都渴望得到重用,因此他們周遊列國,到處遊說自己的思想政策,期望得到諸侯王的重用,許多士人逐漸轉變為“遊士“,在士人周遊列國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同的思想與不同的學派,名士輩出。二、戰國時期井田制瓦解、私有制經濟發展(1)經濟發展促進了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處於歷史大變革的時期,各諸侯國為了贏得爭霸戰爭,大多選擇進行變法以富國強兵,並且招賢納士尋求人才。在經濟方面:井田制瓦解私有制經濟發展,鐵器與牛耕逐漸推廣,社會生產力得到很大提高,社會經濟得到發展,為之後出現的種種現象提供了物質條件。在文化方面:由於士階層的下移,私學在民間興起,許多學者紛紛創造併發揚自己的思想,形成了許多思想流派,百家爭鳴由此形成。諸子百家的學說在許多領域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個時期,社會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歷史表現出由分裂走向統一的趨勢,針對社會秩序的劇烈變化,各學派之間思想不同,不斷爭辯,並且著書立說以傳承自己的思想,闡述本學派自身的思想與政治主張。井田制的瓦解促進了新興階層的出現,除了士階層的崛起,也出現了新興的地主階級,這些不同的階層利益不同,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代表不同階級、不同階層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按照自身利益和要求,對宇宙萬物作出了不同的解釋,並且提成了不同的主張,思想領域裡“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2)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有其特定的歷史環境:"百家爭鳴"的出現是不同流派對於社會與階級關係的不同看法在我國古代思想意識形態上的反映。春秋戰國時期,為了獲得爭霸戰爭的勝利,各諸侯國相繼進行了變法改革。這些變法改革總的來說書新興的地主階級利用政治力量改變原有的、已經不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奴隸制生產關係,從而建立起新的社會秩序。到了戰國時期,由於各諸侯國處於相互獨立的狀態,後世統一的封建政權還沒有完全形成。新興地主階級出現後,各諸侯國都把主要精力用於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變法改革,因此造成了地主階級的意識形態,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都要落後於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地主階級雖然居於統治地位,但是他們本身的政權還不是十分地鞏固,他們的思想也還沒有完全形成,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在這個時期也只是出現了雛形,這一局面就為諸子百家之間的爭鳴局面的出現創造了一個有利的條件。到了春秋中後期至戰國時期社會的各個階級、各個階層的思想家,在統治者忙於戰亂、自顧不暇的情況下獲得了極大的自由,因此這些思想家們都能夠自由地著書立說並且可以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思想和主張,“百家爭鳴”的盛況由此出現。三、諸侯爭霸戰爭促進了將星的閃耀(1)軍功爵制的推行推動了帥才的出現:諸侯國之間的爭霸主要靠武力,這就要求各諸侯國要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眾多的將星帥才才能不斷取得戰爭勝利。在西周時期,官位的沿襲主要是世卿世祿制,官位世襲不利於社會各階層之間的流動,同時也不利於人才的發現與任用。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戰爭不斷,各諸侯國相繼進行變法,並且廣泛招攬人才,其中以秦國商鞅變法最為有效。秦國商鞅變法不再實行世卿世祿制,而是直接在軍中推行軍功爵制,這就意味著普通士兵也可以依靠軍功獲得爵位,這一制度的推行使許多帥才得到任用。(2)思想的解放推動了將星的閃耀: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局面,除了儒家、法家這些在後世倍受推崇的流派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流派,這其中的兵家流派可以說對戰國時期的戰爭勝敗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一流派與其他流派不同,兵家學派注重研究兵法,出現了許多將星,比如孫武、孫臏等,並且像其他流派一樣,兵家學派也透過著書立說來傳播儲存自己的思想,因此有許多戰國時期的軍事書籍傳世,比如在後世的戰爭中仍然發揮著作用的《孫子兵法》。思想的解放促進了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對戰爭的研究,而這些兵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自然而然也就成為了將星。總結: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私有制經濟出現並發展,並且由於種種政治原因,士階層與新興地主階級逐漸崛起。這些新崛起的階層與階級在動盪不安的年代創造了自己的思想流派並且一直流傳至今,同樣的,也是在這些階層中出現了許多名士,他們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中也展現著自身的才能,名士遊走在列國之間,統治者對戰爭的需要則催生了一批批將星。

  • 11 # 假語勿言

    在公元前三世紀至七世紀;即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是中國社會政治大轉變的時期,也是中國早期的政治封建制度開始瓦解的一個時期,是封建的周王朝禮崩樂壞,走向沒落的時候。

    當時,由於戰爭或者是其他的原因,一部分的君主被打誇,一部分的貴族失去了土地,沒有了封號,降為了庶民。就這樣,先前的那些貴族、官吏,流落到了民間。為了生存,他們憑著自己的專門知識或技能,開始了設館招收生徒的行生,來維持生計。這些傳授知識,發揮議論的授業者,就成了“師”。

    進入戰國,在長期的混戰中;貴族群有的作了小國國君,有的漸漸衰落。封建制度崩壞,那個時候的君主,沒有了世襲大臣的制約,集權專制便開始了。各君主都竭全力招攬有技能、有主見的各式人才,甚至學雞鳴、學狗盜者也會收留著。形成了各君主的“好客”、“好士”的風氣。

    為了因應時勢,各有所學計程車子們會去各種場合發表自己的見解,演說自己的主張,便於爭取入仕為官,百“家”爭鳴的盛況就此顯現。百“家”爭鳴的這個“家”,首先是指家庭或住家,表明“家”代表的是個人,所宣揚的是個人觀點和見解。再一個,這個“家”不是思想家,不受任何思想的影響,憑的自己對事物的理解。

    眾多計程車子們,都按照各自所學,高談闊論,各自己見,以供君主們的選擇。他們憑藉自己的智謀與辯才,給人家出謀劃策,辦外交;誰欣賞他們就幫助誰。他們是職業性的,沒有明確的目標可言,不存在自己的偏愛。這些士子們不是什麼君子人,所圖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貴,(如張儀、蘇秦等)幫你的時候幫著你,不幫你的時候就來害你。反覆無常的舉止,在他們看來,這是沒什麼的!時勢就是群雄爭霸,沒有共主,沒有真正的盟主。各國之間不存在是與非,對與錯,誰勝誰就得勢。誰能接受自己的主張,就去幫助誰,誰給高官厚祿,就給誰出謀劃策。反正都一樣,說是說非,只要會說就行。

    到了秦始皇吞併了六國,建立了真正統一的國家以後,高談闊論的建國之策,已失去了實用意義。統一的國家,需要的是統一的治國理念,需要的是有真才實學的人才,並不是高談闊論的空頭理論。用百家爭鳴的方式,選拔人才也就時過境遷,退出了當時的政治舞臺。

  • 12 # 漩渦鳴人yy

    百家爭鳴這是一個思想輝煌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面,中國未來近兩千多年的思想,都可以在這個時期裡面找到相應的雛形以及發展的起源。

    至於說如何看待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其實這和我們之前一直討論的一個問題有關,就是這個世界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確實一隻老母雞受孕了以後生出受精蛋然後孵化出來成為小雞,這樣生生不息源源不絕,那麼如何才能夠產生這種情況?很顯然需要第一隻雞的誕生,當一隻雞誕生以後,這樣就可以形成了雞生蛋蛋生雞這樣一個迴圈。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其實我們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中國古代思想的起源。這些人他們為中國的那些許許多多的思想給他一個明確的定性,以及向他綜合整理成一部明確的思想法典,並且一直留存到現在,所謂的百家爭鳴,其實就是不同的人在對自己的思想進行不同的挖掘,將人類的思想分成多股不同的人將自己找到的思想深深地烙上自己的印記,那麼這個人就會名留史冊,而與此同時不同的人在爭論不同的思想又會形成百家爭鳴的狀態。

    這個我就可以看到這個時期人們的思想是偏極端的。也就是不同的思想,大家會堅持自己的思想和其他的思想,大家一起互相之間的爭辯,有的是為了堅持在朝中為官,有的是選擇退隱山林,有的則是浮華於世,有的講究人愛治國。

    這就是百家爭鳴,也就是說大家面對的是一個豐富的寶庫,然後所有的人衝上去搶奪自己最喜歡的寶石,並且把它囤在自己的家裡面,接著大家都拿自己的寶石出來顯擺,後每個人都會評頭論足,說這個寶石有什麼樣的好處,這個寶石有什麼的缺點?

    那麼為什麼後來百家爭鳴會消失了?是寶石不夠了嗎?這也是一個方面的考慮,畢竟思想這個東西,它是有限的,就好像這個山裡面的寶石,遲早有一天他會被人給挖光了,每一塊寶石每個人都能看得到,這樣就造成了一個問題,寶石是有限的,而完美的寶石也就那麼幾顆,時間久了,大家看著那些殘缺的寶石和完美的寶石在一起的時候,會選擇把那些殘缺的寶石給它扔出去,只是這個寶石不符合自己的審美觀,又會把他丟到另外一邊,吃的下幾個完美的寶石,怎麼看怎麼順眼的,就一直放在展臺上面供後人展覽。

    董仲舒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候,他將儒家的寶石挑了出來,挑了幾個完美的,並且將其他寶石上面的完美之處點綴到他的不足之上,接著一顆又一顆完美的寶石誕生在大家的眼中,此時有了完美的寶石握在手裡面,誰還願意去看這些瑕疵品?

    在這之後又有誰願意去提及那些有瑕疵的寶石呢?但有人就會問了,為什麼進入新世紀其他的思想又開始興盛起來,大家又開始去研究那些老的思想呢?

    其實不同實際的思想也是對於那個時代所有理論的一種總結,但時代是不斷在進步的,科學是不斷向前發展的,人類思想是不停地發生改變的。這個時候,老的思想就很有可能跟不上時代的進步,慢慢的被淘汰掉,類似於清朝末期那樣,有著一臺巨大的液晶顯示屏,結果底下卻帶著一臺遊戲機……大家對於這件事情的不滿,自然也是躍然於紙上。所以為了追尋真理,大家又會去選擇去尋找思想去改變這一切,那些老的思想,他們其中優秀的地方又會被再一次撿起來。

  • 13 # 魚羊讀史

    百家爭鳴是發生在古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間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看上去製造了混亂的諸子百家,是為了解決混亂而生的。

    所謂“諸子百家”的“百”其實不是說有一百種思想和學派,而是一個虛詞,據歷史考據,百家主要的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次要的有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小說家等等。這場幾千年前的思想盛宴奠定了整個中華文化的基礎,對今天的後人還發揮著深刻的影響作用。

    當今人們極盡溢美之辭來表示對那個年代的神往,我們稱它為“黃金時代”、“軸心時代”,而讓人遺憾的是它是“空前”的,亦是“絕後”的,在此後的幾千年中我們再沒有看到異彩紛呈的局面,似乎這是一種遺憾。我們今天要問的是,為什麼百家爭鳴在歷史上是“空前的”也是“絕後的”。這兩者之間有千絲萬縷的因果,我們必須同時討論,筆者在此斗膽做論,拋磚引玉。

    1.為什麼百家爭鳴是“空前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不能僅僅盯著百家的政治主張,認為百家爭鳴就是不同的政見。百家爭鳴的底層邏輯是“不同的哲學”。比如儒家、道家、墨家,這三者的區別絕不僅是口號不同,他們背後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大有區別,可以說百家爭鳴可以被當成一次依託政治的哲學爭辯。

    我們知道,在百家爭鳴的時代之前,古中國文明已經發展了千年,已經發展出了相當高的人文水平。同一文化地理區域的人們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觀念,最終凝聚成有地域性、階級性的哲學。但直到百家爭鳴之前,古中國各地區之間的聯絡並不強,不同地區的卻沒有發生交流。

    是歷史的軌跡的推進,讓人們的聯絡不斷加強,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最終各不相讓形成了各自獨成一派的局面。

    想象有一片廣袤的土地上許多不同的樹在生長,當某一天它們的樹冠都足夠大時,就必然觸碰到了彼此,產生交流。百家就是樹,而爭鳴就是在春秋戰國的大風中,樹木們的一次推搡。此前,樹都太小碰不到彼此,因此百家爭鳴的“空前性”是歷史的必然性。

    2.為什麼百家爭鳴是“絕後的”

    孔子說:這都怪禮崩樂壞,要克己復禮,趕緊恢復周初的舊禮,維護嚴格的等級制度,每個等級裡的人,都遵守自己的等級標準,不僭越,不逾矩,這樣天下就會太平。

    老子說:這都怪當官的瞎折騰,勞民傷財,禍害百姓。當官的應該無為,百姓自然幸福。墨子說:這都怪人人都愛自己,不愛別人。人人都應該兼愛,愛別人就像愛自己一樣,天下無不美好。韓非子說:這都怪法律不嚴。應該嚴刑峻法,我看誰還敢搗亂?

    列舉的這幾位,他們的設想、理念,單獨拎到拿到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可能他們發展了幾千年也提不出來,卻在古中國集齊了。

    不得不說,這是人類史上最閃亮、最大量、最高密度的智慧光芒。

    然而要知道,這些後人看來的智慧光芒,在當時人看來,確是混亂、無序、顛倒、悖逆。

    為了解決周朝末年(也就是春秋戰國)的混亂,知識分子紛紛說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以期改變世界——看上去製造了混亂的諸子百家,是為了解決混亂而生的。

    從這一點而言,諸子百家就像練蠱練獒一樣,在拼殺試煉之後,必然會有一家脫穎而出成為王者,而其他的則退居二線甚至就此消失。這個脫穎而出的學說是誰不必多說,值得好奇的是為什麼後來它的地位再也沒被撼動過,這種現象讓我們本能地想起政治、哲學、話語權、統治等詞語。

    儒家為什麼能穩居寶座兩千餘年,相信你有你的答案,而這具體是怎麼回事,則是另一個故事了。

  • 14 # 同看風雲

    任何一個社會現象的出現,都是時代發展的產物。都是當時人們為適應時代的發展,而作出的歷史選擇。

    為什麼在春秋戰國的時代,能出現百家爭鳴?而其後的時代,為什麼再沒有出現百家爭鳴的現象呢?

    首先,春秋戰國時代能出現百家爭鳴的原因。

    1. 周王室的“禮崩樂壞”,各諸候國失去統治國家的文化思想制度。

    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現象。也是由於西周的滅亡後,東周的王室失去了對各諸侯國的控制。

    從春秋初年的170多個諸候國,到春秋時期還有128個諸侯國。雖然較大規模的國家也就十幾個,但這眾多的國家還是都處在了各自為政的時代。

    原先周王室為控制各諸侯國的,君權至上的禮樂等級制度也己蕩然無存。並且各諸侯國為了各自事實上的獨立,一定也不會再繼承周王室的禮樂制度。

    這就造成了各諸候國,雖然在政治上實現了獨立,但在國家的統治思想上還沒有各自成熟的體系。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一個文化統治的思想體系。那麼這個國家的統治就會沒有指導思想,就會失去發展強大的動力,就會沒有富國強兵的源泉。

    2. 各諸候國,為了自身的發展強大,而在選擇適合自身的文化思想。這也為各個學派思想,提供了發展空間。

    各個國家為壯大發展自己。就需要一個文化思想,作為指導國家發展的基礎。

    為此,各諸侯國都加大了吸引人才的政策。各個國君和貴族,都招覽了很多的有學之士為自己服務。禮賢下士,成為了當時的社會風尚。

    一些有名望的有學之士,還在各國間來回遊說。理念相互需要合適的就留下,不合適就走掉。反正來去都很自由的。

    如當年的儒家創始人孔子,為了宣揚自己的仁政主張,就和他的弟子們周遊列國。

    雖然他的主張,那些君主們沒能採納,但在此期間他的教育事業卻有很大的發展。不但收魯國的學生,連其他一些如齊、楚、秦、晉、衛、吳等國家的人都有來求學的。像顏回、子貢、冉求等人就是在這期間拜孔子為師的。

    當然,那時也有很多別的有名望的有學之士,也都私收門徒。講學風氣盛行,並率其門徒互相辯其學說。這也使得各個學派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正是因為當時各諸候國,對文化統治思想的需求。也才會有禮賢下士的風尚,也才會有各個學派的思想,有了很寬鬆發展的空間。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3. 春秋戰國的長時間存在,也為各學派思想提供了發展的時間。

    春秋戰國,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經歷了500多年。給各學派思想的發展提供了寬鬆的時間。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事物的發展。都會經過初始階段、發展階段、成熟階段。

    這些學派思想,也經歷了初始創立、發展壯大、成熟穩定等幾個過程。

    像孔子在春秋時期創立的儒家學派,開始孔子主張的是“仁”、“禮”。“仁”是“仁者愛人”、“禮”是“克已復禮”,“為政以德"、"節用而愛人”。

    孔子認為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而作為他的這些主張的核心“仁”,他卻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

    而到了戰國時期,儒家的傳人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核心就是以民為本的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

    孟子的這些思想就比孔子的思想,又成熟進步了一些。使儒家學說更成熟完善了。為後世的儒家思想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正是因為各諸侯國的相互征戰制衡,使春秋戰國經歷的時間長了些。也為各學派自身的成熟穩定發展,提供了足夠長的時間。

    所以,在春秋戰國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正是因為周王室的“禮崩樂壞”,使各諸候國必須要選擇新的文化思想的情況下。給各家學派提供了寬鬆的發展壯大空間,以及發展成熟所需要的時間。

    其次,春秋戰國後沒有出現百家爭鳴的原因。

    1. 統一封建王朝的情況。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結束了諸侯分而治之的戰國時代。秦始皇尊崇的是法家思想,限制了其他思想的發展。由其是實行“焚書坑儒”的措施,對儒家思想也有一定的打擊。

    但是,到了漢代的初期,道家的思想被當作正統思想。由於道家倡導的是“無為而治”,在百廢待興的漢朝初期,可以說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國力逐漸發展壯大,漢武帝劉徹想為國家發展做出一番事業時。道教“無為而治”的存在,就會對皇權有了一些掣肘。

    最後,漢武帝採取了儒生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但該儒家思想,已非春秋戰國時儒家學說的原貌。而是摻雜道家、法家、陰陽家、五行家的一些思想,體現了儒家思想的“相容”與“發展”的特性。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思想。

    這個儒家思想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神化了專制王權。因而受到後世中國封建王朝的推崇,成為兩千多年來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

    所以,在這些封建王朝是不可能再有其他文化思想發展的空間。更不會有百家爭鳴的局面。

    2. 在國家分裂的亂世時代。

    在國家分裂的亂世時代,由於這些政權存在的時間都比較短,相比生存更加重要。基本上都沿用了儒家思想,也沒必要再作改變。

    在南北朝時代。一些少數民族政權更是在學習、融合到成熟的中華文明體系中來。儒家思想也被他們逐漸接受。

    雖然,我們常說亂世出英雄,但是在儒家思想已成熟發展的情況下。其他的一些文化思想,真的已失去了發展空間。因此,也不會再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

    所以,文化思想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在春秋戰國的時代。應是當時各諸侯國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而作出的歷史選擇,並且推動了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其後的時代,由於儒家思想的尊崇與推廣。成為中華文明的正統和主流思想,為古代中國社會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也再沒有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長河中,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也只是曇花一現。

  • 15 # 半閒山人

    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火連年,生靈塗炭,但也促進了民族的融合,更解放了民眾被禁錮的思想,所以春秋戰國時期是華夏曆史走向文明的奠基石。

    一、百家爭鳴的誕生及影響

    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大解放,一時間出現百家爭鳴的盛況。其實諸子百家之數只是籠統之說,根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凡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百家”,幾乎囊括了方方面面的學說,後世之人雖有創新,也只能在此基礎上,足見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對於後世的影響之深。

    但諸子百家最終形成學派的也就不過十家,其中又數儒、墨、道、法最為有名,不過就諸子百家的目的為“取合諸侯”而言,儒家和法家的競爭則最為激烈。

    二、秦朝的一統對諸子百家的影響

    秦朝的建立,是新社會制度取代舊社會制度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法家思想是指導思想,秦始皇亦看到了法家學說的巨大威力,依然以法家為治國之道,但這也間接導致了後來秦朝的崩盤,因為法家學說,只適合戰爭年代。

    在和平年代依然沿用法家學說,就會造成政令的苛刻,太史公司馬遷,就把秦朝的滅亡歸結為“其道不易,其政不改”,尤其是秦始皇時期進行的焚書坑儒,更是把法家思想推上了最高之位,隨之而來的就是其餘學說的沒落。

    雖然秦始皇坑殺的是術士,焚書坑儒也是後世詆譭秦始皇的“藉口”,但這卻足以說明了秦始皇的尚法。

    三、獨尊儒術的影響

    西漢初年,中華大地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百姓們早已厭倦了長年戰爭,人心思定。故從漢建國至漢景帝時期,漢朝採取與民休憩的道家治國理念,廣施仁政,人民也過上了相對安定的生活。

    但漢武帝時期,因為董仲舒提出了一個觀點,叫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官府只承認儒家是合法的學派,其他的學說和治國理念都是非主流。這是一種文化專制!它扼殺了國人思想領域的創造力,結束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總結:據史料記載,百家爭鳴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開放,最寬容的一段時期。各種思想,主流的,或者怪異的,都能擁有發聲的機會。可惜,到了漢武帝時期,這種開放、包容的局面消失了。

    無論是秦始皇崇尚法家,還是漢武帝推崇儒家。如果只允許一種思想,只允許一個人思考,這樣的思想禁錮只能催生出奴性。

    儒術沒有錯,錯在獨尊!諸子百家之後,也就不可能再有百家爭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債權人在給債務人的還款寬限期內是否可以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