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寧靜的大海29184229
-
2 # 付二代他爹
滿人入主中原以後,滿族已經漢化。幾乎將所有的人遷入內地,個個成為主子,耀武揚威,那種馬上民族的傳統慢慢消退,漢人的風雅文化為他們所接受。到了清末,滿族人不但與漢人無異,無法分辨,就連最基本的草原民族傳統早已經失去,而且清末的那些皇族連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其次,清朝被推翻之後,漢人終於翻身做主人,之前受到的奴役一股腦的都發洩了出來,他們處處排斥關內的滿族人,由於滿族人的名字獨特,很容易辨別哪些是滿族人,所以漢族人對他們處處排斥,不光是沒了以前的榮耀,就連生活都難以為繼,工作都很難找到,如果看到是滿族人,可能會直接被拒之門外。所以其中相當部分的滿族人就改變了自己的姓氏,因為漢族與滿族的主要區別就是名字,如果改了名字,可能混在人群中很難被人認出來,也方便生活。所以給大家的印象就是清末皇室成員都是老實人的感覺
清朝的皇族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比如光緒皇帝的近親,也就是醇親王一脈,在清末的皇族中就是最嘚瑟的一夥人。沒辦法,誰讓他們是末代皇帝的近支親戚呢,所得到的恩寵和封賞都是最高的。清朝滅亡以後,這些人個個是家財萬貫,生活條件好著呢。
至於遠支皇族,也就是常說的遠親。由於逐代降爵的原因,混的也就不怎麼樣了,家財並不豐盛。不過凡是也有例外,比如鐵帽子之一的慶親王奕劻,他是乾隆皇帝的三世孫,屬於遠支皇族。但因為此人拍慈禧老婆子的馬屁,因而積蓄了大量的家產,日子過得也很好。
老實說,清朝的近支皇室的運氣真的好。清朝滅亡後,根據《皇室優待條例》。這些皇帝的近親不僅沒有被捕殺,反而還能得到優待。相比之下的明朝末年,那些朱家的近支皇族可就倒黴了。(農民起義軍抓住就殺,清朝穩固後接著殺。)
民國政府給他們的優待是優厚的,皇族的所有成員,免服兵役,其個人的公權、私權與一應國民同等;皇族的私產受到法律的保護;居住在滿洲王公貴族,爵位依舊有效。並且,由於近支皇族不是閒散貴族,有很多人還是有真本事的。軍閥混戰時期,這些皇族先後給軍閥和國民政府效力。只不過,大多是閒差。
就比如溥儀的七叔載濤。張勳復辟時,他被任命為禁衛軍司令;徐世昌當總統時,他又被任命為將軍;張作霖主政時,他當過翊衛使;國民政府時期,又被南京政府聘為國難會議的會員;日軍侵華期間,拒絕到偽滿洲國任職;新中國成立後,被任命為華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還當過總後勤部民政局的顧問、國家民委委員、北京市民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員、全華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務。這種人,就是俗稱的人精。在哪朝混,都能混得風生水起。
這是1961年春節,溥儀在七叔載濤家中的家族合照。正中間的二人,分別是溥儀和載濤。
只不過載濤也有所有八旗子弟毛病,就是花錢大手大腳,而且他也有一大家子人要養活。以前有朝廷發俸祿,衣食無憂。後來北洋政府不給他發俸祿,漸漸也就坐吃山空。最後只能把自己的貝勒府賣給了輔仁大學,他自己也把心一橫,乾脆出去擺起了地攤兒。並且載濤不僅自己擺地攤,還拉著老婆(福晉)一起在街上吆喝著賣。聽說前朝的皇叔擺地攤了,北京市民都來看熱鬧。載濤就自嘲的說:我們一不偷二不搶,賣點自己的東西,有什麼可恥的?
說實話,以載濤的身份,能做到這一步,挺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