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nter大娛小娛
-
2 # 發現植肉肉
這部劇敘述了一位民國少爺因為好賭而一夜輸光了全部家產,忽然之間,天昏地暗。他隨後帶著他的妻子和子女一生顛簸流離,在大躍進和文革時代中歷經諸多滄桑和變端,其中,他的父親,母親,子,女,妻,一一在這曲折的生活中陸續離他而去,最後留他一人獨活在這世上。這份淒涼,就是他,福貴。 我猜想,作者應是一位旁觀者,實因這劇情太催人下淚,太戳人心懷,大喜和大悲對比太強烈,當事人應無法有這麼冷靜的心態去傾訴這段往事。 福貴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他既能吃苦,也會享福。這是福貴和大宅門裡的少爺所不同的地方。他不像那些大宅門裡的闊少爺,一貧如洗時他做的不是抱怨這埋汰那,反而他舉起了鋤頭,非常有責任感的挑起了整個家的生計,看到這裡,我佩服極了他,打心底裡。“三年自然災害”時,家裡極度缺糧,福貴一家四口人在公社裡每天只能分到一碗米粥。福貴和家珍(福貴還是少爺時搶婚搶來的媳婦,她的父親是當地米行的老闆,為人厚道,愛心強大,鬥地主時被批鬥,被迫轉做米行夥計。)不吃不喝,省下些白粥都給了兩個孩子,但即使是這樣孩子仍然餓得發昏,那時,孩子的外公每日偷存下自己的半缽公糧,每夜再偷送到孩子手中。有一回他餓得厲害,便只嘗一粒。正是這一股強大的愛讓福貴一家挺過了那段歲月。看到這裡,我在學校的每一餐我都覺得倍加來之不易,回想我以前的每一回浪費也深深的認為心裡有愧。
唉,本以為這段苦日子該結束了。
五年後,還存活的就只有福貴和苦根了。苦根是他唯一的孫子,也是唯一的親人了。苦根一出生就沒了娘,接著又沒了爹。苦根的名字是他的爺爺福貴起的。
-
3 # 菲菲聊娛樂
劇情上而言,這部電視劇有著33集的長度,因此,對於導演而言,他有充分的時間來為大家還原整個小說的方方面面。電影中故事發生的大環境被定格在了鎮上,而電視劇中,這個場景被放在了農村。這樣一來,環境更加廣闊了,而故事也就隨之而來越來越多了。相比於電影版中,福貴與家珍的認識被一筆帶過,而鳳霞與她的丈夫也沒有進行過多的描述。電視劇版在這一點上做得更好。開篇用好幾集來交代福貴與家珍的相識。然後在後半部分對於鳳霞與自己丈夫組成的家庭也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述。這樣使得故事本身的完整性增加了。觀眾對於整個故事的前因後果也能很好的瞭解。相信看過這部電視劇的觀眾,一定會對陳創飾演的福貴,留下深刻印象。相比於葛優成熟精湛的演技,陳創的演技自然是不能企及。但是對於福貴這個角色而言,陳創一點也不輸葛優。他所塑造的福貴同樣是會讓人眼前一亮。對於角色的塑造上,電視劇中用跳舞替代了皮影。雖然有為地方宣傳的嫌疑,但是依舊是很符合故事本身。劉敏濤飾演的家珍,從一個20多歲的少女一下子跨越到了六十多歲的老婦。這對於她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是相信所有的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而言,一定會覺得劉敏濤在本劇中的演技一點都不亞於嚴丙燕在《萬箭穿心》中的發揮的。而相比較而言,之前大熱的《偽裝者》中,劉敏濤飾演的大姐相比於本劇來說有也是遜色不少。電影中原本牛犇飾演的鎮長在電視劇中被改為了村長,而這個村長也更加符合原著中的定位。且這個鎮長之前在福貴家裡打長工,後來解放後變成為了鎮長。將階級的變更加入進去,也更加符合原著。電影中的主要核心就是福貴本人,致力於將福貴本人的坎坷命運與時代背景結合起來。用以凸顯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艱難命運。而電視劇則是更加豐富了這些小人物。他讓原本就單薄的福貴身邊一下子多了很多輔助性的角色。比如說有慶,比如說鳳霞,比如說村長,有比如說體育老師等。而這些人物的樹立,使得福貴原本單薄的形象一下子變得豐滿起來。人物的完整性使得故事本身更具備吸引力。而對於那段歷史的描述,電視劇顯得尤為大膽。以至於我們常常會對於這樣一部劇作竟然能夠過審而感覺到驚奇。而電視劇用好幾集的篇幅來為我們還原那段荒誕的歷史。尺度之大,實屬罕見。而實際上看過小說的人都知道。結尾處的福貴身邊的人都離他而去了。但是電視劇版本中同樣是美化結尾,但是卻留給人們更多的希望。福貴守著自己的小外孫然後給他講述了一個牛以後的故事。這個對於原著而言更加的切合。本劇保持了原創中的黑色幽默以及荒誕的情節,對於那些太過於悲情的戲份,劇中用喜劇情節來加以修飾。讓我們在觀看至於不至於太過悲傷壓抑。相比於電影版灰色的色調,電視劇看上去新鮮明快。而這樣五一會稀釋很多悲情的成份。因此那種荒誕的感覺一下子就湧上了心頭。而演員上,本劇採用了很多年輕新人,而這些演員對於表演還是很有敬畏心的。大明星的加持當然很好。但是一定意義上會讓角色有點突兀。陳創很符合福貴的氣質,如果說葛優扮演的福貴是90分的話,那麼陳創所扮演的福貴也是可以徘徊在85分左右的。這是一部2005年的作品,而且是一部嚴重被低估了的作品。時至今日,我們再也拍不出來同類型的著作了。不僅僅是審查原因,更大的問題是我們對於電視劇已經失去了耐心,動輒八九十集的劇作中充斥著大量的水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們無限懷念那些優秀電視劇相伴的日子,畢竟,那個時候,還是會有人願意將好故事將給你聽。
-
4 # 星星娛樂家
福貴的家是不完整的,福貴的家又是完整的。他享受過人上人的生活,也經歷過最底層人民的艱辛。生活最痛苦的事情往往不是求而不得,是“本可以”。
氣死父親,一夜成貧農徐福貴本來是地主家的少爺,衣食無憂,意氣風發的年紀,還娶到了知書達理、十分漂亮的米行千金小姐陳家珍。婚後福貴仍沒有收斂,賭錢輸了家產,還氣死了自己的父親。可以說一夜之間一無所有,只剩下妻子家珍還不離不棄跟隨。這樣的人生變故,就算自己頂得住,但招來的冷言冷語,欺凌侮辱可不少。
意外頻發,親人一個個離去從富家公子變成貧窮農民,這才讓徐富貴醒悟,意識到家人的重要性。從此踏實耕耘,下田種地。但變故在福貴的人生裡好像從此變成了常態,他被迫從軍了。從軍三年逃回來發現女兒鳳霞意外變成了聾啞人,母親也去世了。
事情還沒完,在生活慢慢變好的時候,兒子有慶也因為獻血離開了這個世界。那個時候後思想還是比較落後的,唯一的兒子去世這是多大的打擊。後來耳聾的鳳霞跟瘸子二喜結婚,生了個兒子叫福根。不過好景不長,因為妻子生產完,女婿趕著去報喜,失足掉進河裡淹死了。後來,女兒因為是聾啞人,在工地上幹活,沒聽到別人的喊叫,被掉下來的鋼材砸死了。無論家境如何,都陪著福貴的家珍最後也因為病重離世了。
思念、孤獨伴隨徐富貴的老年生活原著《活著》裡面,徐富貴是孤獨終老的,只有一條老牛陪著。改編的時候可能不想把人物刻畫得一點希望都沒有,所以把外孫噎死的劇情改了,最後的畫面是外孫、牛和福貴。
福貴這“常常的一生”確實經歷了太多變故,親人一個個離自己而去,老年落得如此悽慘的生活。我不知道他有沒有悔恨,有沒有怨恨命運的不公,但是對家珍、女兒兒子女婿的思念肯定是有的。
-
5 # 菡萏123
《福貴》的福貴的一生,其實是那個年代的普通百姓的一個代表,只要去問下那一代的人,肯定很多像福貴這樣在不斷變化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下掙扎著,努力從辛苦的生活中找到一點快樂。用《阿甘正傳》裡的話來說就是“人生就是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福貴從一個地主一夜之間變得一無所有,這好像對人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情,但是偏偏這個時候打擊地主,這讓福貴幸免於難,而那個當時贏走了福貴錢的人被批鬥。福貴還娶了個地主家的漂亮小姐家珍,這對很多人來說也是件好事,但是不久家珍的父親因為家庭背景被打倒,之後家珍的父親連說話都不敢大聲說,生怕再次被批鬥。
好不容易兩個人有了個漂亮女兒鳳霞,但是因為一次病,鳳霞的高燒導致聾啞;有慶為了救顏莉莉(春生老婆)被抽血致死。福貴的人生就是給了他一顆糖,命運又給了他苦,不斷重複這種生活。包括後面大鍊鋼鐵文化大革命,福貴一家成了最普通的人也沒有完全能躲避這些。電影《福貴》裡的家珍至少還活著,電視劇版的《福貴》裡的家珍也去世了,鳳霞難產而死,最後只剩福貴和鳳霞的兒子在改革開放後一起生活。
福貴的一生的坎坷和那些年的政治經濟文化分不開,福貴雖然命很苦,但是他一直沒有怨恨誰或者命運,面對不斷的波折,福貴最後和外孫一起聊天,算是給觀眾最後的安慰,至少還有人陪著福貴。
-
6 # 娛圈張小娛
《活著》是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述的是一名叫“福貴”老人的一生,這個歷經滄桑的老人經歷了由富到窮的家庭變故、經歷了被國民黨抓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等一系列的苦難。在當時大環境的背景下,一位老人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的遭受著苦難。
1.原著的悲慘比電視更揪心
“福貴”真正的悲慘是從家境沒落之後開始的。因為嗜賭成性遭受了龍二的設計敗光了家產,父親因為受不了打擊撒手人寰,為了給病重的母親抓藥,路上福貴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在國民黨的部隊裡絲毫沒有感受到人性的他被解放軍俘虜並放他回了家。等他回家之後,發現母親已經過世,就連女兒鳳霞也因病成了啞巴,苦難由此慢慢展開.....唯一的兒子有慶也因為獻血被抽乾了血液,嫁給偏頭二喜的鳳霞因大出血死在了手術臺上。兒子女兒的相繼離世讓得了軟骨病的家珍痛苦不已,不久也去世了。獨自帶著孩子的二喜是被出了事故的吊車活活夾死了。年邁的福貴帶著外孫苦根獨自生活,苦根卻被豆子給撐死了......福貴一個個的把身邊的親人送走,最後只有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陪著他......讀完整部書,難以表述的難過,“福貴”的名字是似乎是一種諷刺,他最“福貴”的時候就是家境沒有敗落的時候吧。
2.張藝謀戛納電影節獲獎作品
1994年張藝謀協同葛優、鞏俐拍攝了電影《活著》,在電影有限的時間裡,張藝謀用一定的黑色幽默的手法來展現了主人公的一生。從電影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張藝謀新增的個人理解,這種理解不是一種大範圍的更改原著,而是從人物的小細節中來改變,用演員的表演和音樂來展現。
3.電視劇導演的惻隱之心。
2006年朱正導演了電視劇《活著》,選用的演員在當時並不是非常有名,但相比較電影來說,情節展開的更完整,前後銜接的更自然,內容表述的更詳盡。在電視劇中,導演為鳳霞安排了一段無疾而終的愛情,胡老師的出現讓她體會到了愛情的甜蜜、愛情的悲傷,也算是給這個可愛的小姑娘一個完整的人生軌跡;可能福貴真的太苦了,原著中的福貴最後是跟一老牛相依為命。福貴真的太老了,為了討苦根歡心給他煮了豆子,可惜苦根卻撐死了。導演拍到最後也不忍一位孤苦無依的老人如此落寞。於是就留下了苦根與他作陪。
到底什麼是福?什麼是貴呢?福貴娶了家珍是福,一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是貴。福即是貴,貴才是福,而福貴的真正意義就是“活著”。
-
7 # 星海愛電影
電視劇《富貴》講述的是上世紀40年代的故事!
劇中的富貴是個地主家的吊兒郎當,百無一用的少爺,這樣的一個人,豔福不淺意外娶到了知書達理,秀外慧中的米行老闆的千金陳家珍,不務正業的富貴在婚後賭光了家產。
一貧如洗的富貴,經過這次家道中落的變故,富貴幡然醒悟,脫胎換骨變了一個人,敢於面對現實,而且擁有了親情和愛情!曾經設局騙了富貴家產的龍二爺,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在土改時被槍決,正應了那句話,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得到了也會失去!
從戰場上死裡逃生的富貴,真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在以後的日子裡富貴雖然經歷了坎坎坷坷,風風雨雨,但最後的晚年生活還是幸福的!
-
8 # 月兒綰綰
因為電視劇中福貴的遭遇確實很悲慘,福貴的一生就是20世紀我國貧苦百姓的真實寫照,廣大觀眾能從福貴的遭遇中找到祖輩們的影子,引起許多共鳴。從而心有慼慼。
電視劇《福貴》改編自餘華的作品《活著》,福貴本是個闊少爺,可他嗜賭如命,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福貴前去求藥,卻在途中被軍閥抓去當壯丁。經過幾番波折回到家裡,才知道母親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養大兩個兒女。此後更加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降臨到福貴身上,他的妻子、兒女相繼死去。生活的苦難一次又一次地降臨在福貴身上。
電視劇的導演動了惻隱之心,不忍福貴晚年太過悽慘,留下了外孫苦根與他作伴,而小說的結局更加悲慘,最後只剩福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但老人依舊活著,彷彿比往日更加灑脫與堅強。電視劇的以一段真實、艱辛的歷史為背景,以平凡的人的經歷體現出了不平凡的歷史真實和人生內涵,表現出了中國農民真實的生活狀態、頑強的生存意志、寬容的胸懷和人性的真善美。
小說中有幾處命運轉折、福禍相依的情節讓人印象深刻。福貴嗜賭如命,龍二靠抽老千贏走了福貴的家產,福貴從地主變成了貧農,而後由於局勢變換,成了地主的龍二被砍了頭,龍二說:“福貴,我是替你去死的!”。福貴的兒子有慶聽說要給女教師獻血,第一個跑到了醫院,但沒想到卻被活生生的抽血抽死在醫院,而女教師的丈夫就是福貴曾經在戰場上同生共死的戰友春生!
春生原本是精明頑強又懂得生存之道的人,在戰場上,當別的兵都在瘋搶軍隊從飛機上拋下來的大餅時,春生卻想到趁亂脫別人的膠鞋當作煮米的燃料,在寒冷的夜裡他去死去大兵身上扒衣服取暖……春生在無數次的戰爭中活下來,從第一次在長江附近打仗到抗美援朝,頑強地和命運抗爭著,九死一生。可是後來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折磨迫害,最後吊死在一棵樹上。作者又再次感慨,生命啊,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
福貴的一生就是20世紀我國貧苦百姓的真實寫照,普通百姓始終被歷史大勢裹挾著前進。要想看懂一個時代,不可只注目於官場新政,亦要聽到最底層的吶喊。在一個個普通人的遭遇中,才蘊藏著最真實的規律。我相信,只有看到這些最底層百姓的生活百態,才能明白官場之上的種種抉擇,才能明白歷史大勢傳遞到每一個普通百姓身邊時的嬗變。
我看原著的時候,也曾多次流淚,為福貴的遭遇,也為祖輩們的艱難。一般的作者在寫結局的時候,大多會留下一個年幼的生命,來預示希望和未來。而餘華卻不同,只安排一頭老牛陪著年邁的福貴,犁田的老牛已深感疲倦,老人便吆喝,“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的好,苦根也行啊”。福貴俏皮地解釋,這樣是為了鼓勵老牛別偷懶,不是隻有它在耕地,還有別的牛比它耕得好,而這頭牛的名字,就叫福貴。
苦難往往都是突如其來的,讓人猝不及防。整部小說,是離別、是失去、是苦難、是永無止境的承受。就算重逢,上一秒是歡喜,下一秒就會掉入地獄的深淵。但飽經風霜的福貴依舊堅強地活著,活著就是福貴。
這就是生命的可貴之處,縱然經歷無止境的苦難,依舊沒有打倒福貴,福貴依舊頑強地活在這珍貴的人間,風雪壓不倒,苦難中開花,太陽強烈、微風不燥、水波溫柔、黃土飛揚,這一景一物都是活著的意義。
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與君共勉
回覆列表
福貴一生的遭遇是無法究其根源的,是人物本身的錯,還是當時社會制度,社會風氣的錯,或者根本就是那個時代的錯,好像有一定的關係但好像又不全是。或許就像劇中臺詞說的,是命。
這都是命”是劇中出現過很多的一句臺詞。福貴家產敗光,龍二當了“替罪羊”,代替富貴去死是命。;鳳霞的高燒導致聾啞是命;有慶為了救顏莉莉(春生老婆)被抽血致死是命。福貴這一生都是命。在命運的大浪之下,他這個“舵手”顯然是手無縛雞之力,只能任由命運的安排。他沒有抵抗或者說是一直在抵抗…… 他要一次次承受親人死去的痛苦,承受一人活在世上的孤寂。那一點點生活的溫存也早該隨著一次次打擊消耗殆盡了吧。可他是幸運的,遇到了家珍,有了鳳霞和有慶兩個孩子。
運是在讓他償還前半生所做的孽。他出生在地主徐家,他家一百多畝貢田,一個大宅院。他從小沒吃過苦,衣食無憂。他甚至快20歲了還在和一群孩子一起讀私塾,三字經、千字文都不曾會背。整天吃喝玩樂,揮霍家產。娶了家珍後死性不改,賭博打老婆,罵老爹,讓妓女揹著去給岳父請安……一切所有荒唐之事做盡,最後敗光了家產,氣死了老爹。有些人覺得他罪有應得。一切都是他該承受的後果。而後果好像大了點,他那後半生的淒涼、悲慘,看著身邊的骨肉親人一個個離自己遠去。都是命……
他只普通努力想活著的普通人一個,他沒什麼壞心,沒什麼遠大的志向,也從沒抱怨過生活,他可能只是想和家珍,鳳霞,有慶一家人安安穩穩的活著,想讓有慶有出息,給鳳霞找個好的人家,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願望了。只是想普通人普通家庭一樣的活下去。可是上天沒給機會。
“活”,福貴活著活著就只剩活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