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據上港集團年報顯示:上港俱樂部2019年度總收入為20億元人民幣,而營業利潤方面,達到了2982萬元人民幣,其中這2982萬元中,有2091萬元劃歸到了母公司。
10
回覆列表
  • 1 # 老鄭足球上車米我

    上港集團釋出了2019年年報,其中上海上港足球俱樂部全年淨利潤為2091.24萬元。這也是上港足球俱樂部連續第三年實現盈利的目標,讓很多球迷都感到非常欣慰。上港能連續三年實現盈利的目標,就說明俱樂部發展正在穩步前進,並沒有受到中國足球大環境不景氣的影響。

    上港自從入主上海東亞之後,球隊就一直全力支援俱樂部在中超聯賽有所作為。上港為了讓俱樂部能在中超聯賽早日實現奪冠的目標,給俱樂部引進了胡爾克、奧斯卡、艾哈邁多夫等高水平外援,這些高水平外援讓上港隊整體實力提升了一個檔次,並且順利在2018賽季拿到隊史首座冠軍。上港在中超聯賽的強勢崛起,對於打破恆大在聯賽一家獨大有極為特殊的意義。

    因為在恆大2011年升入中超之後,恆大就在聯賽中展現出捨我其誰的霸主氣質。連續多年拿到中超冠軍的恆大,已經在聯賽成為了無法超越的傳奇豪門。在此期間有魯能、蘇寧、國安都想透過大手筆引援投入,實現在中超聯賽叫板恆大奪冠的目標。結果魯能、蘇寧、國安投入巨大,引入了多名高水平強援,卻沒有真正撼動恆大聯賽霸主的地位。

    直到上港入主東亞之後,上港足球俱樂部靠著胡爾克、奧斯卡、武磊等核心球員的表現,順利實現了在中超打破恆大對冠軍的壟斷。上港的強勢崛起讓中超聯賽變得更加好看,這是讓很多球迷都覺得非常開心的事情。上港在2018賽季拿到中超冠軍之後,球隊就在投入上顯得更加理性。上港上賽季在中超轉會市場上,沒有像之前那樣一擲千金買大牌外援。上港在投入上日趨理性,就讓球隊運營步入了正確的發展軌道,並且實現了連續三年在中超盈利的目標。

  • 2 # 53度侃足球

    先來說豪門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2017年虧損了9.87億元,2018年虧損了18.29億元,2019年上半年虧損了7.12億元,全年的業績還沒公佈。

    為什麼虧損這麼多?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最新的解釋是,主要是因為引進球員的薪酬及轉會成本仍處於較高水平,導致公司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

    作為球迷和對財務知識有一定了解的53哥覺得,廣州恆大淘寶的資料應該比較符合近些年中超的現狀,以及豪門廣州恆大紙面投入的現狀。

    至於上海上港,53哥又翻了上港集團近幾年的財報,上海上港足球俱樂部作為上港集團的子公司,竟然每年都貢獻給母公司正向的利潤。從2017到2019年,平均每年的歸母淨利潤達2421萬元。

    同樣是大投入的球隊,同樣是冠軍球隊,而且上海上港目前的總身價為8703萬歐元,高於廣州恆大的7633萬歐元。

    53哥也很好奇: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 3 # 曙光足球領域創作者

    河南建業的老闆多次說過,球隊每年保級的費用是10個億,作為一支爭冠的球隊恆大每年的財務開支更大,恆大每年虧超,上個賽季虧超10億,我認為是在正常的虧超範圍內。

    上港上上個賽季盈利,上個賽季又盈利3000萬,我認為不可能,但不知道它們是怎樣核算出來的。近幾年上港的投資超過了恆大,每年的投資超過20億,外援的身價中超最貴,年薪最高,高價買阿瑙托維奇和內援,各項賽事開支中超最大,我認為少虧超,或者虧超數億很正常,建業每年保級的費用是10億,從中超目前的經營情況來看,還沒有那支球隊能有盈利的能力,少超虧就不錯了。

    上港能夠連續三年盈利,可能是他們的政治思想好,靠信仰獲得盈利,我們局外人不要在意,當個笑談就行了。

  • 4 # 體壇資本論

    怎麼看?搬起板凳坐著看——哈哈,開個玩笑!

    目前國內足球俱樂部的收入組成不外乎幾個方面: 球隊的冠名權、隊員隊服胸前、胸後的廣告、場地廣告、球票收入、電視轉播權、球員轉會費等。

    事實上, 剔除冠名權外, 其他幾項收入能給俱樂部帶來的實際效益是微乎其微的。所以中國的足球俱樂部基本上都要依靠企業每年以“冠名權”的方式向俱樂部輸入數千萬甚至上億元的資金才能挽回虧損局面。

    不僅如此,透過球隊的名字命名(及變更)就可以發現——恆大淘寶隊(恆大淘寶冠名)、中赫國安俱樂部(中赫集團控股)、上海上港(上港集團控股)……

    以北京國安(現已更名為北京中赫國安足球俱樂部)為例,其就是一家典型的以“冠名權”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的中國足球俱樂部,。在2003年之前,中信國安集團一直是俱樂部的冠名集團, 之後, 集團將冠名權轉讓北京現代汽車, 合同為期三年, 俱樂部三年獲得1.18億, 也就是每年收入4000萬的冠名費用, 佔俱樂部2003年收入的60%; 另外, 耐克的廣告場地贊助佔10%左右, 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廣告贊助, 以及10%的門票和產品授權就是總的收入構成了。即使如此, 從財務上看, 也只有將中信國安每年將近4000多萬的投入算做收入才能夠基本達到收支平衡。

    從上海上港俱樂部公佈的的綜合財報資訊來看,其已經連續第三年出現在上港集團的年度報告中。

    此前,在2017年和2018年的財報中,上港俱樂部的財務資料分別為:

    2017年,營業收入為20.76億元,營業利潤為-1822.5萬,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為4998.78萬;

    2018年,營業收入為23.38億元,營業利潤為-2700萬,淨利潤為184萬。2019年,營業收入20.08億元,營業利潤為2982.68萬元,歸母公司淨利潤為2091.24萬元。

    相比而言,廣州恆大在重返中超的前幾年,俱樂部每年淨虧損大約10億元,靠著平均每年10億元的淨虧損,恆大奪得了兩個亞冠冠軍。

    儘管虧損,但廣州恆大俱樂部老總許家印曾經說過:廣州恆大足球俱樂部給集團帶來的品牌效應是投多少個10億元的廣告都換不回來的。

    放眼世界足壇只要成績不錯的球隊都是大投入的球隊,只有重金引進強援才能提升球隊的實力,這是提高球隊成績最為直接、最為有效的方法。

  • 5 # 紅黑教父

    知道恆大為何不怕虧,不屑於做嗎?

    1、st都不怕,虧不虧咋著呢?一直爛也沒啥事,給母公司賺錢就行了,最多也就俱樂部退市,母公司沒啥事,不用還,也沒想著還,也花出去了,也不是自己錢,羊毛出在豬身上,狗買單。

    2、上市公司不能都學瑞幸那麼玩,成本、代價太高,沒必要,所以還是參考第一條打底,也沒必要學獐子島玩扇貝跑路,俱樂部就是母公司的一個末端觸手,一個前端工具而已,爛了就直接斬斷就行了,要不不會有中超與中甲、中乙那麼多俱樂部想不玩就不玩了,投機於投資是兩個概念!

    3、中國足球裡面輪不到你上港齣戲,你盈利也白搭,不認同,輿論上誰說了算呢,話語權人家掌控著,足協都敢噴,何況你一個俱樂部呢?三人成虎,眾口鑠金,亂起來誰也分不清,誰的聲音大誰就說的是真理,混淆是非,搬弄是非,巧舌如簧!

    4、兩邊的利益訴求不同,一個是體制內的,必然要臉面,賬面得過得去,唯一訴求也就是功績;另一個是民企,這是名片,裡面都是優質資產,母公司為了攫取最大化商業利益,必然不遺餘力擴大品牌效應,塑造提升品牌營銷,讓其產生價值套利空間,所以不擇手段維護著,能夠支撐的就是成績,其他都無所謂,資產升值最實惠,背書融條件需求,因為沒有退路,負債太多了,必須走到黑。

    5、說白了都是用錢買名,可是這些都是誰的錢呢?反正不是自己的,這不是搶,不是騙,都是機構與個人的,說會還你的,不就是寅吃卯糧,讓你等著吧;就如st退市了,也就真沒了,合法合規,也不能怪人家,這不是耍賴,而是偷不能說是偷而是竊!體制內母公司不垮臺俱樂部沒事,抗風險能力很強起碼要點臉面;但是民企卻靈活簡便,不行就不玩了唄,大不了解散俱樂部,也不會影響母公司,可是誰受傷害呢?球迷、球員、地方經濟吧?到底誰負不負責任自己感覺!就不想玩了你能如何呢?擺爛怎麼著呢?誰保護誰啊?

    6、都花不少錢,可是這些錢都流向哪裡呢?留在華人手裡可以接受吧,可是大部分都流向外籍人員手裡,這合適嗎?這不是流失嗎?大頭都給人家了,給外華人賺了,確實肥了他們,創造啥效益呢?有助於國足提高多少?太假大空了!還不是俱樂部升值了,落實惠,虧嗎?真不虧,客觀的理解是不是損公肥私,因為都不是自己的現金!

    7、於公於私沒看出來分別,均是中飽私囊,一個行業利用另一個行業平臺撒潑圈錢,背書的中國足球垮臺了也沒啥事吧?也是理所應當?反倒怪足管部門不配合、針對其所作所為嗎?反咬一口還這麼理直氣壯,都應該有義務配合跪舔服從企業球隊引導中國足球進步提高發展嗎?不能一直胡攪蠻纏混蛋邏輯,不講理啊,投機非要堂而皇之的說投資!

    一個暴發戶太膨脹了,不能總沉浸在一個土財主的思維禁錮境界中,時常的應激敵對,太極端敏感,自信點,格局與境界要真的大,不是吹捧出來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容不下聲音何談真的大,內聖外王;別像在奴役教化了,弄得粉兒像信教徒一樣無腦,洗的很徹底乾淨,真是有教無類;也別擔心打土豪分田地,把別人想成自己了吧?極力維護自己的品牌價值資產!

  • 6 # 星光伴我心9

    這個問題,懂足球的人真的看這個信麼?只會會心一笑。

    不懂足球的人,以為自己找到了真理,卻不知道,自己知道的,只是別人想讓自己知道的。

    中超各俱樂部公佈業績,他們不是上市公司,也不全是上市公司旗下的產業,會計審查力度也不同,可信度是不同的,那我們這要區別對待了。

    我們來看恆大吧,恆大是自己公佈的業績,是上市公司旗下的投資,應該說是比較可信的。而且據公佈的資料、詳細情況來看,也是足夠可信的

    恆大2019年的年報,但是年報上面顯示俱樂部總成本高達29億,其中主營業成本佔了24億,總收入9.489億,其中營業收入7.82億,這樣算下來恆大2019年的收入則是29-9.849約為-19億,也就是恆大虧了19億。雖然恆大表示去年投入到青訓上的支出在4億左右,但是不算這些恆大也是虧了15億。

    不過,這其中一大部分花在了歸化球員身上。恆大去年一年在歸化球員的投入上高達8.7億,這是造成恆大高額虧損的主要原因。

    有媒體曝出了恆大歸化"賬單":2019年一年,恆大為艾克森、高拉特、阿蘭、洛國富、費南多5名歸化球員支付的轉會費、工資及安家費高達8.7億。這一鉅額支出可謂恆大俱樂部去年賬面虧損19.4億元的主要原因。不僅是出錢,恆大還付出巨大的人力支援,派出專項團隊,完成了中國足協、國家體育總局的審批,及國家移民管理局的入籍手續;透過中國駐巴西大使館積極對接巴西外交部、司法部和移民局,完成了球員退籍手續;最後將在國際足聯、亞足聯陸續完成歸化球員的參賽資格認證。

    為了國足進世界盃,恆大出了這麼多錢,人說值不值?上港的錢又花在哪裡了?

  • 7 # 東極島等你

    相比較之下,上港足球俱樂部20億的收入來自何處,就不能不令人質疑了,而且有沒有這麼多都是一個未知數!

    在門票收入這一塊,如果說恆大是老大,估計沒哪個俱樂部會站出來提出異議,畢竟恆大的主場上座率是中超最高的,而且在上賽季,上座率排在前十位的場次,恆大就佔了5個。而在中超主場上座率的排名中,上港只排到第六位,場均人數是21834人,按照這個入場人數,我們不難得出上港一個賽季的門票收入。

    上港主場的門票分幾種,最低價的只有50元,其他的分別是80元、120元、180元,最高價的是380元,我們就按全部都是180元這個價位去算吧,平均入場人數21834人,來個整數,算22000人吧,每個主場門票收入是22000×180=3960000元,15個主場門票收入就是15×3960000=59400000元。6000萬人民幣,說句不好聽的話,這個門票收入還不夠付一個外援的工資(門票收入還沒剔除安保費用,工作人員費用,球場保養費用等亂七八糟的費用)。

    在電視轉播這一塊,中超基本都是被中國足協壟斷的,上一個賽季的中超分紅每個球隊也就是6500萬上下,由於中超分紅基本上是採取平均分配的方式進行分配,所以冠軍球隊和降級球隊的分紅相差也就是幾百萬的事,上港上賽季的分紅不會超過7000萬。

    上港作為中超球員身價最高的俱樂部,球員的薪水同樣達到最高,俱樂部這兩方面的收入別說付全隊球員的薪金了,就算全部給了副總奧斯卡都不夠(據說奧斯卡年薪超2400萬歐元)!

    恆大一年的廣告收入我們可以這麼去推算,按照恆大俱樂部2019年半年年報裡,我們知道恆大上半年的廣告收入是2.44億元,如果按一年推算,一年的廣告收入大概在5個億上下吧。

    而在上港的年報裡,上港足球俱樂部一年的收入高達20個億,刨去前面已經計算過的兩項主要收入之外,上港一年的廣告收入達到了匪夷所思的18個億多,天啊,上港俱樂部到底誰在操盤啊,這絕對是絕世天才啊!

  • 8 # 山東風采

    對於這個問題我怎麼看,我只能眯縫著眼看,為啥,因為我不太相信

    放眼整個世界足壇,職業足球俱樂部真正能實現盈利的也屈指可數,皇馬、巴薩、曼聯等幾家老牌俱樂部,有著幾十年的歷史,有著雄厚的球迷基礎,不僅限於國內,一支足球隊已然成為一座城市的標誌,有著自己的死忠粉絲,能夠形成球隊文化,衍生出來的體育經濟也有很多球迷樂意買單。

    國內足球俱樂部的職業化時間比較短,雖然在國內有著眾多的球迷,但是我感覺還沒有形成產業經濟,目前俱樂部的收入主要來源於門票收入、球隊衍生產品比如球衣、公仔、紀念冊等、球員交易收入等,以上幾項球員交易佔大頭,但是基本上都是屬於貿易逆差,基本上是賠錢的,前兩者即便有收益也是微乎其微,壓根填不平後者的赤字。

    所以俱樂部虧損實屬正常,實現盈利那就有待考究了,可能他們自己的演算法不一樣吧,比如母公司注資了,這也算是盈利,但是這種盈利只能呵呵了

  • 9 # 懂得274607229

    閉著看!

    目前恆大足球之與我來說,做著沒有人敢於嘗試的事。大批次規劃球員,重點打造年輕球員,規模化發展青訓。處處都是在為國足提供資源,為國足買未來!即使虧損怎麼著,為國貢獻的一片心誰看到了!埃克森,阿蘭,小摩托,高拉特,哪一個不是未來國足的核心人物?高準翼,楊立瑜,韋世豪,嚴鼎皓哪一位不是國足的未來?

    上港?我呵呵,用著一幫淘金者,隊伍年輕化也沒有,除了金錢還看到了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斗羅大陸為什麼星羅帝國沒有鬥羅強者,而武魂殿卻忌憚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