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電視劇情的人生
-
2 # 任微言卿
一、學習歷史該學習什麼
第一類,是名目繁多的通史(全史)、斷代史。市面目前存有多種版本的《中國通史》,像范文瀾、蔡美彪的《中國通史》,呂思勉的《中國通史》,白壽彝版本的《中國通史》,日本講談社出品的《中國的歷史》,英國劍橋大學出品的由費正清等主編的《劍橋中國史》等等。世界歷史方面,最經典的就是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斷代史方面,我認為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斷代史系列是最為經典的,如王仲犖的《隋唐五代史》,這些都是老一代歷史學者嘔心瀝血之作。
這些通史、全史、斷代史的特點是,便於讀者系統的學習歷史,可以掌握歷史全貌,書中除了涉及一般的政治、軍事外,大多還辟有專門章節介紹制度、文化、思想、科技等方面情況。但是中外作者受政治立場、學術觀念影響,在很多歷史事件的描述上不盡相同,還需要讀者對照著辯證的去看待。這些著作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大部頭”,卷軼浩繁,想從頭到尾一字不落的啃下來需要下一番硬功夫。
第二類,各類正史和史家名著。根據中國古代傳統的經史子集分類,“史”是指記載興衰治亂、各種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歷史著作,分為正史、編年、紀事本末等十五類,中國史集浩如煙海、經典眾多,正史以《二十四史》為代表;編年史以《左傳》、《資治通鑑》、《明通鑑》等代表;紀事本末以《左傳紀事本末》、《通鑑紀事本末》、《明史紀事本末》等為代表,此外還有歷朝歷代的《實錄》。像《國語》、《尚書》等等,也都是史家名著,不可不讀。《史記》、《漢書》、《三國志》、《通鑑》這類史家名著,其史實、史才、史觀、史論均為後人所稱道,後世之人也多為這些經典做注,如《史記三家注》、《胡三省注資治通鑑》、楊伯峻《春秋左傳注》,這些老祖宗傳下來的經典,至今華人讀史最正統,最純粹的經典。買這些書,要認準大出版社,如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上海古籍出版社、嶽麓書社,品質才有保證。
第三類,普及類(通俗類)的歷史書。比如說市面上較為常見,也經常在各類暢銷書排行上佔有一席之地的《明朝那些事兒》、《易中天中華史》、《血腥的盛唐》、《風雅宋》等等,像袁騰飛、張宏傑、馬伯庸等等都是普及類(通俗類)的歷史書的知名作者。這類書籍,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圖書出版商業化的產物,近年來異軍突起,品種眾多,偏重於迎合大眾口味,敘事也較為簡潔、明快,最大優勢在於閱讀起來不費勁,雅俗共賞,可以讓讀者輕鬆快速的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
第四類,專業的歷史學術著作。大多是歷史專業學者就某一問題或研究領域撰寫的書籍,在古代就有很多史論書,如王夫之的《讀通鑑論》、趙翼《二十二史札記》。中國近現代和當代,顧頡剛《古史辨》、錢穆《國史大綱》,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等等都是歷史學術專著之上乘。這類書的共同特點是以小見大,專注於某一領域或某一歷史階段,博大精深,思辨深邃,加之作者自身水平很高,凝聚了多年研究心血,對於史實和史論都有具體和說服力的辨析,學術性和普及性兼顧,是一般通史最好的補充,可以互相補充借鑑著讀,能受益甚多。
第五類,各種歷史小說。歷史小說是用演義、戲說等形式,生動的講述歷史的故事類讀物,《東周列國志》、《說岳全傳》、《隋唐演義》是代表作,其中最經典的就是民國時期蔡東藩所著的《中國曆代通俗演義》12卷,完整的記錄了從秦漢到民國的歷史程序,並以小說的形式普及開來,遠較一般的歷史著作生動、有趣。現代,有二月河的清代帝王系列小說《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唐浩明的晚清權臣系列小說《曾國藩》《張之洞》《楊度》、孫皓暉的《大秦帝國》等。歷史小說七分真三分假,不同小說的歷史真實還原度不一樣,很多地方看著精彩,但實際上並不是真實的歷史。
第六類,各種回憶錄、個人傳記。
第七類,就是專業的歷史研究論文、歷史學術期刊、歷史雜誌。
第八類,歷史辭書、歷史詞典、歷史工具手冊。
以上三類就不一一列舉了。
第二方面,學習歷史的方法鑑於提問的朋友,肯定不是歷史專業的學生,所以這裡講的就是非歷史專業朋友怎樣去學歷史。
第一點,我覺得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是主攻方面。歷史學作為一門學科,以中國史為例,可以分為中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或以朝代分期的先秦史、秦漢史、隋唐史、明清史等等,或者針對某一領域中國邊疆史、蒙古民族史、歷代交通史、財政史等等。每個人生活經歷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學習歷史也一樣,一定要在廣泛涉獵的基礎上真正找準自己最喜歡的一門或幾門下功夫,多讀多看多研究,才能夠專一,並有所收穫。
第二點,要有好的歷史學習習慣。既然下定決心學習就要有恆心,要堅持,經年累月的一點點積累,要避免斷斷續續的看書,這一學習非常不繫統。學習時,可以根據個人習慣,或者是在書上做記錄,或者是在紙上記錄,不一定是要非常系統做學習筆記,但讀到某個自己感興趣的段落或者印象深刻的話,隨手摘記下來,對於鞏固學習效果、加深學習印象、碰撞思想火花非常有幫助。
第三點,要有自己的歷史學習“小書架”。學習歷史必須得有書籍資源,現在購書渠道非常多,我個人就經常在噹噹網和京東商城買書,每年618和雙11都會購買很多書籍,日常網上書城也就定期打折推出滿減活動,也可以選準時機入手。實體書店偶爾也會逛逛,一些稀缺書在實體書店中還有出售。但是圖書館就比較少去,不是不愛去,而是覺得圖書館更新書籍的速度很慢,市面上的新書大多沒有,存書也較為老舊,不能滿足我的需求。我自己還有兩部Kindle電子書,也下載了很多歷史書,方便出門時隨時隨地閱讀。
第三方面,推薦幾本我深愛的雜史類書籍看到你專門提問雜史類的書籍哪裡可以找到,我剛才實際上已經答過了,網購、逛書店或圖書館、登入歷史貼吧或論壇等等,但我覺得最經濟、最便利、最有效率的還是到幾家網上書城,按照選書目錄把選好的書購買下來,隨時隨地可以翻看。我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推薦幾本我比較喜愛的雜史類書籍給你。
張宏傑著《簡讀中國史》、胡阿祥著《吾國與吾名:中國曆代國號與古今名稱研究》、韓毓海著《龍興:五千年的長征》、陳旭麓著《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李零著《我們的中國》、王仲翰等著《二十五史說略》、許倬雲著《萬古江河》、施展著《樞紐:3000年的中國》、馬克垚著《世界文明史》、賈雷德·戴蒙德著《槍炮、病菌與鋼鐵》、尤瓦爾·赫拉特著《人類簡史》、斯塔夫裡阿諾斯著《全球通史》。 -
3 # 俠a
雜史,泛指中國古代私家著述的史書,是以記載帶有掌故性見聞為主的史書。它卻不同於紀傳表志等體例齊全的正史,也不同於關係一朝執政的別史,它不受體例限制,博錄所聞,雖則雜荒疏淺,卻可彌補官修史書的疏漏與不足,它包括家史,外史,小史,稗史,野史,逸史等類別。
中國記載一事始末、一時見聞或一傢俬記史書。私人撰寫。創始於《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史部·雜史類敘》述其著錄標準稱:“大抵取其事系廟堂,語關軍國,或但具一事之始末,非一代之全編;或但述一時之見聞,祗一家之私記。”
雜史大多可以成為正史的補充,儘管雜史在一定意義上並不一定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情,但是我們也可以藉助雜史瞭解到一些事情,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猜測到在正史那春秋筆法似的文字下面還隱藏了些什麼。
推薦書籍:《戰國策》《貞觀政要》《錢塘遺事》《漢唐秘史》《國語》《明季野史》《中國野史大觀》
四庫全書收錄有很多雜史,對此有詳細解釋
-
4 # 改成中文
學習歷史?我個人不建議學習歷史,當然我的意思不是不需要,而是沒必要專門學習歷史,因為我們現在所讀到的以及所被接受的歷史存在的水分太多,斑駁不堪,甚至很多史書都是帶著當時的政治色彩以及文人墨客的情緒所書寫的,自己客觀看待歷史就行了,讀的多了反而有害,因為了解的越多你會發現我們的祖宗個個都是撒謊和編故事的一把好手,盡信書而不如無書的道理你應該要學會……在一個時代生活必須遵守這個時代的規則,懂得太多,明白的太多隻會傷害自己罷了!你看看現在有多少傻逼把三國演義當成正史來看了?還槓的不行,很多歷史都淹沒在時間的長河中了,逝者已逝,何必再評價是非呢?
回覆列表
《中國通史》全名《自修適用白話本國史》,呂思勉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初版於1923年9月,出版後數十年內不斷重印再版,僅1933年至1935年間就重版了4次,是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上起遠古時代,下至作者寫作之年(1922),是一本名副其實的中國通史。在20世紀的史學界,憑個人力量獨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大時段的中國全通史,迄今為此,本書也是其中最權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雜史類書籍
《中華野史》
本書特點
一部最真實客觀的中華野史可鑑五千年曆史治亂興亡
一部最通俗易懂的中華野史可參廿四朝野史權謀勝敗
一部最絢爛有趣的中華野史可窺七十帝豔史銷魂濃香
一部最罕見珍稀的中華野史可嘆數百卷秘史枉搜枯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