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張老雙

    要按曆法推、今年農業多災,要按年份推、鼠年也不妙,不過,舊的說法帶有迷信成分,但願:“人定勝天”成為現實!

    相信科學種田、科學管理能戰勝自然災害!已經戰勝了疫情,戰勝自然災害科學管理就在夏天!

  • 2 # 內蒙農夫

    這個真不好說,中國國土面積很大,出現旱澇現象不足為怪,希望旱的地方想方設法補救,澇的地方儘量外排,神奇的自然現象又有誰能弄的清楚呢,看吧。

  • 3 # 微信一一情暖人間

    根據古人總結的天氣顏語,立夏不下,犁耙高掛。今年立夏沒有下雨,預測今年有旱情。至於準確與否,大家看今年分解。

  • 4 # 鄉下小賀

    因為六月份,中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進入了夏季,而此時的太陽高度直射北迴歸線,從而北半球進入到了夏季,此時正是晝最長夜最短的時候。再根據雨帶的進退規律判斷,當太陽高度慢慢的直射北半球時,而西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在4月底5月初的時候推推動雨帶進入到中國華南地區,此時的華南進入到了雨季,當副熱帶高壓在6月時推動雨帶來到長江中下游時,而此時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到了梅雨季節。

    但是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從去年的強厄爾尼諾到今年的弱厄爾尼諾的影響,可以說今年中國的氣象年景總體上是偏差的,氣候相當的複雜而且今年中國的降水空間分佈格局總體上呈現出“南北多,中間少”的局面,澇重於旱。然而,每年的五月到12月是颱風季的開始,可是今年由於受弱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造成西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變得非常的肥大而且還偏強,海水錶面溫度特別高,蒸發強烈,壓制著颱風胚胎的發展,造成颱風“遲到”,但是每年的六月到每年的10月都是颱風的活躍期,而此時的副熱帶高壓正在慢慢的變小,變弱,,從而有利於颱風胚胎的發展,但是到了六月,像東北冷渦、切變線等逐漸活躍,在他們南下的過程中很容易與海洋上帶來的暖溼氣流發生碰撞,時常有暴雨、大風等天氣。所以說,進入到六月份以後,不會有大旱的現象。

    總之,不管有沒有大旱或大澇,我們不僅要及時的關注天氣資訊,也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氣象條件,進行科學的防範和管理。

  • 5 # 地理縱橫

    六月份會大旱嗎?中國這麼大,每年總會有乾旱地方,這個乾旱標準是什麼呢?應當是一個區域比常年降水量少,而且持續高溫天氣多,降水日數少,就可以認為是乾旱了。還有從時間角度來說,雨季裡該有降水,農作物需要雨水的時候,它卻沒有來,我們也認為這年乾旱。所以說“好雨知時節”很重要。

    從我們國家區域來看,東部沿海地區降水量多少、降水時間分配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因為這個地區生活著我們國家96%的人口,降水多少對這裡的生態環境影響最大。根據降水可分為三個地區,華南地區、江淮地區,淮河以北地區(北方)。

    那麼今年的乾旱要落在什麼地方呢?這要看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和活動情況,一般而言,有乾旱,副熱帶高壓惹得禍,這是沒有錯。副熱帶高壓象一口鍋,扣在什麼地方,這個地方雨水少,而且氣溫還高,乾旱就會發生,那麼今年的副高活動情況如何?近期有二件氣象事件大家得必須關注。

    一是弱厄爾尼諾的發生,自2019年11月以來,熱帶中東太平洋地區水溫持續偏高,並且偏高程度持續超過厄爾尼諾閾值(≥0.5攝氏度),而且連續時間超過了5個月,這意味著副熱帶高壓位置偏西,強度變強,會影響中國東部地區降水區域和時間分配,江淮地區六月前不會產生乾旱,畢竟是西南季風爆發之季,降水總會是有機會的,但六月以後,降水多少就難說了。

    ▲受黃峰颱風影響,帶來的大量水汽登陸廣東、廣東、江西、湖南、安徽等地。小心這裡要產生大量降水,容易暴雨成災。

    那麼六月以後,中國降水會是怎麼分配的呢?

    六月以後,有一次大的事件發生,就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梅雨快結束了,副熱帶高壓再一次北跳,控制長江中下游地區,而這個季節正是入伏階段,氣溫高,天氣炎熱,如果這個時候颱風來得少,就會形成乾旱,去年長江中下游地區持續了2~3個多月無有效降水,出現歷史上少有的乾旱現象,所以今年乾旱仍有可能發生。

    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乾旱與其它地方特徵有些不同,這個區域緯度位置較低,加之地形影響不易散熱,氣溫高,持續時間還長,去年福州35°C高溫長達30~40天,這種乾旱往往讓小河斷流,草木枯萎。

    北方地區乾旱仍然是主調,副熱帶高壓位置偏西,西伸伸入中國陸地上空,時間稍稍偏長,北方的乾旱就會隨之而來。北方7~8月正是雨季,近幾十年,副熱帶高壓位置總是很讓人討厭,像一堵牆一樣擋在水汽向北輸送的通道上,使得華北平原降水偏少,出現乾旱,所以這個地區今年乾旱還會發生。

    北方乾旱,但要小心極端天氣,今年四月份河南、山東、山西普遍降雪,五一有109家氣象站點氣溫創了歷史記錄,這意味著北方地區有可能產生極端降水,出現澇災。

    為此六月份以後,乾旱還是有可能落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與華北平原等地,東北及華南西部地區存在著多雨的可能,對應著中國今年的氣候特徵是:南北多雨易澇災,中間少雨出現旱災的可能。

  • 6 # 使用者楊緒成

    2O20庚子年梅天出現在6月12日至7月15日。俗語道:黃金難買五月(指農曆)旱,不過今年很可能會出現夏秋乾旱。

  • 7 # 悟空科學

    六月份以後會大旱嗎?這個問題本身只給出了6月這個時間節點,但並沒具體指出什麼地方乾旱。要知道,不管是乾旱,還是洪水,都要因地而異,對於那些淡水資源儲量較大的地方來說,降雨量在一定範圍內波動影響不大。但是,原本就沒什麼大江大河經過的地方,要是在遇到降雨量驟減,那乾旱就是鐵定會發生的。

    5月16日已經來了,這意味著5月下半月的開始,同時中國南方新一輪降雨已經正式形成,在接下來的三天時間之中,江南,華南等地都是以雨水為主,並且強度也非常大,同時北方地區也是一樣的,在16日至18日,不僅雨水出現,還有冷空氣大風影響。

    這裡不少人可能會問題了,5月還有冷空氣?確實北方天氣多變,中央氣象臺已經說明了冷空氣大風的影響,而降雨主要集中在吉林,遼寧,內蒙古東北部等地。所以新一輪冷空氣大風到來,北方的預報到地區的朋友注意衣物的更換,季節性偏差可能有點大。

    從華南地區的雷達圖來看,如今廣西,貴州等地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紅波,這說明降雨的強度在進一步升級,同時部分地區雷暴大風或冰雹天氣也伴隨而來。從5月16日14時至17日14時時段的降雨預報來看,廣西將是在未來24小時主要的降雨之中,就廣西就出現了8個“暴雨點”,相比其他省份真的是太多了,最強降雨是達到了80毫米,所以華南暴雨還是不小,而這個時段之後,這波降雨會往東南沿海地區蔓延,其中廣東,福建也將是降雨的中心區域,從5月16日開始,將會一步一步的往東部區域前進,最終消失。

    而北方我們說了,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吉林,遼寧,在未來的三天之中,最強降雨量是達到80毫米,也是以中到大雨為主,區域性暴雨,其中完美的避開了華北,華東等大範圍地帶。這就是接下來中國的一個天氣變化,而如今海洋區域的颱風也快進入到尾聲了。

    如今今年的1號颱風“黃蜂”,已經從14級強度降低到了9級熱帶風暴級別,如今即將轉彎北上,中央氣象臺認為在5月18日的時候,徹底減弱為熱帶低壓消失,可以說對菲律賓的影響也小了不少。從衛星雲圖也可以看到,颱風黃蜂的中心已“崩潰”,所以可能會提前消失。

    當然對中國臺灣省的影響還是不小,風雨已經跟隨腳步前進了,所以在臺灣的朋友多多注意下。總結下今年的1號颱風黃蜂,從初期的生成到登陸菲律賓之前,可以說“爆發”強度很大,直接是連續連跳兩級的模式,最終達到了14級強度,由於登陸之後,受到陸地區域的限制,所以快速的減弱,在這個過程之中,黃蜂也在菲律賓中部地區出現了一次略增強的狀態,但是提升的強度不大, 所以再次登陸之後,進一步的削弱了,如今1號颱風即將轉彎,然後北上最後消失,這就是颱風黃蜂的一個大概情況,在這期間,主要影響的就是海洋區域。

    1號颱風黃蜂說完了,是不是今年的2號颱風又要來了?確實如今在1號颱風還未消失之前,就出現了一個97W颱風胚胎,從衛星雲圖來看,97W基本崩潰了,如今風速在15KT,氣壓值為1010hpa。結合超級計算機的模擬資料來看,這個颱風胚胎髮展起來的可能性基本是沒有了,所以說2號颱風將繼續延遲,至少在短時間來說,97W是不可能生成的,所以以觀察為主,如果後面出現變動,我們再來觀察情況。這就是97W的一個基本情況,基本上變化不大,所以說大家不用擔心新臺風的出現,如今還沒有到颱風的活躍期。

    這就是中國陸地區域和海洋區域的變化,接下來大家多多注意變化,2020年的天氣可能還是比較複雜,整體的情況都不太好,最近不少人又在說拉尼娜可能又要來了,所以說這天氣真的是不知道咋了,才確定了厄爾尼諾的出現,如今拉尼娜現象又有發展的跡象,似乎今年我們要將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全部經歷了,如果真的出現了,這在歷史上都是比較罕見的,只能說我們地球氣候現象真的是越來越複雜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樣都是給人看病為何醫院可以籤免責協議,而個人不可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