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橘子心甜
-
2 # 夢中有澤
每年的臘月二十四為祭灶節,也是南方的小年。祭灶是中國傳統習俗中很重要的一個節,因各地的習俗不一樣,所以形式多種多樣。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民間祭灶,源於古人對火的重要性的認識和對火神的崇拜。
相傳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後來演化成對火神的祭祀,能給人們趨吉避凶。東漢鄭玄釋注的《禮記·記法》:“(灶神)居人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也。”意思就是說灶神是神了。是神就能管人間疾苦。
在南方,相傳這一天是老鼠嫁女的一天。父母會在這天的早上的時候告誡年幼的我們,這一整天不能在家大聲說話的,特別是晚上,正是老鼠嫁女的洞房時刻,更加不能大聲說話。打擾了老鼠女兒的良辰美景這一年老鼠就會在家中啃糧食,咬壞衣服被子等等,還會半夜在房樑上打架追逐,讓人整完睡不著。所以小時候每到這一天我們都小心翼翼的,安靜的度過這一天,心裡才會安心。
-
3 # Forest醫生祥子
我們這邊是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老百姓把祭灶節稱作“年二三”。到了這天,大人就會買祭灶糖,說是要把嘴粘住,避免過年時小孩子們亂說不吉利的話。
小時候我也喜歡過祭灶節,就是為了能夠吃上又香又甜的祭灶糖。那時候家裡孩子多,經濟緊張,祭灶節的前幾天父親就去集鎮上買祭灶糖,然後放在廚房櫃子裡,告訴我們,等祭了灶君才能吃,我和哥姐妹妹們就耐心等待祭灶節的到來……
祭灶節這天,一般晚飯後才祭灶,祭灶後,父母給我們每人發一根祭灶糖,總是慢慢的嚼,慢慢品嚐這一年才能吃一次的祭灶糖。父親總是把祭灶糖留給我們,自己捨不得吃,每次看到父親把祭灶糖遞給我們,然後自己就去忙碌的背影,眼淚總是不自主的落下來……
我總是把留下來的半根祭灶糖拿來,舉到父親嘴巴跟前,嚷著讓父親吃,還說如果父親不吃我也就不吃了,父親就會低著頭,輕輕的咬一小小口,高興的誇讚我們懂事,然後就去忙碌了……
如今,我們長大了,生活也好了,可是父親也變老了,雖是老中醫的父親,仍是兢兢業業的工作,八十多歲的身體也算健康,只是明顯的彎腰駝背,頭髮變得花白,走路也沒以前那麼穩健了,依然愛著自己培養成才的七個兒女,有了好東西還是捨不得吃,想著這個、想著那個……
現在,大家依然像往常一樣,每到年二十三就過祭灶節,依然都吃祭灶糖,只是感覺沒了兒時的味道。節日前,總願先去看望二老,給老人買了禮物(當然少不了祭灶糖),然後和父母講一下我們小時候的故事,父母親聽著,慈祥的面容上總是掛滿甜甜的幸福和欣慰……
說到這裡,淚水已經模糊了視線,我知道,這是一種幸福甜蜜的淚水,也是對年少時代的追憶。是啊,最美莫過少年時,那一種兒時的幸福,總是讓人留戀,讓人感慨,也就成了我今生最幸福的回憶。
最後,誠祝天下所有父母,健康長壽,平安吉祥️
回覆列表
祭灶節屬於中國的傳統節日,民間也稱小年,多數是農曆的臘月廿三或廿四這天。對於當下的年輕人,或許對這個名字還有相關的傳統習俗略有些陌生。那今天就是看看祭灶節過小年要吃什麼要做什麼吧。
祭灶節吃什麼 祭灶節習俗有什麼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供品除糖瓜之類外,也有供水餃,取民間“起身餃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麵條。
祭灶節還吃什麼?
1、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2、粘糕
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趕製椰糕用來食用並祈福,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3、麻糖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4、米餅
小年,其實大家想要的還是團團圓圓。那麼,祭灶節是什麼呢?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製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5、殺年豬
6、火燒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祭灶節吃什麼 祭灶節習俗有什麼
7、年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8、爆米花糖
祭灶節吃什麼呢?各地的習慣都不一樣。靖安縣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說法。“小年”這天,人們用麥芽糖和爆米花製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財運大發、生活甜美。
9、麵食
在山東半島的人們又大多自農曆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此製做起來比較麻煩,發麵後醒面,再揉麵再醒面,然後再做成各種花樣的麵食造型後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後才下蒸鍋,此蒸出來的麵食又稱之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費工夫。
10、關東糖
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裡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它已從灶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為百姓享用。
11、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12、糖瓜
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祭灶節吃什麼 祭灶節習俗有什麼
祭灶節還要做什麼?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掃塵
1.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掃塵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2.到了臘月,家家戶戶都準備過年了。在北京,通常把臘月二十四日定為"掃房日"。
掃塵主要是將家裡進行徹底清潔,主婦通常先將房裡的床鋪傢俱遮罩起來,用頭巾將頭包好,然後用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掃屋之後,擦洗桌椅,沖洗地面。掃房之後,各店鋪、居民家煥然一新。新貼的春聯,鮮豔奪目,顯示著紅紅火火的鴻福盛景。活靈活現的門神,抬頭見喜的橫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畫,花團錦簇的燈籠,和神龕上豐饒的祭品,無不顯示著喜氣洋洋、欣欣向榮的節日景象。
剪窗花
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
婚嫁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