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汐於子

    袁紹出生於四世三公,「汝南袁氏」是當時的大家族之一,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說是隱居,其實暗地裡結交了很多的能人異士,其中就有曹操,許攸等。

    後來入朝做過,此時大將軍何進和宦官十常侍火併以後,董卓撿漏成了京城之主。

    袁紹轉身成了十八路諸侯軍討伐董卓的盟主,佔據河北四州,當時的袁紹無論哪方面在各路諸侯中都佔有巨大的優勢。

    郭嘉身為謀士,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幫助曹操平定了北方大片地區,讓曹操有了穩固的根據地,建立了穩固的政權。特別是官渡之戰時候,曹操舉棋不定的時候,郭嘉說出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安定了人心,深入的分析也讓曹操認清了形勢,堅定了戰爭的信心,最終打敗了袁紹。

    若是郭嘉在袁紹處,袁紹對他言聽計從,那打贏曹操的機率還是很大的,畢竟曹操能一步一步走到三國時候一方霸主,他本身也有過人之處,並非全部依靠手下的謀士,也有其自己的魅力。

    在歷史上袁紹麾下謀士猛將絲毫不比曹操弱,甚至還是強於曹操,如郭嘉,荀彧,高覽,張郃,呂布,許攸都曾在其麾下,但是也接連二連三的離開袁紹,這裡面很大的原因就是其自身,若是袁紹好好的能利用自身優勢,和麾下的謀士,猛將,只怕三國早就一統了。

  • 2 # 韓奈戴

    郭嘉是三國史上,曹操最得力的謀士之一,他的才華與司馬懿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題目是如果郭嘉在袁紹處言聽計從,曹操還能打敗袁紹嗎?筆者的回答是:假如曹操沒有郭嘉,他依舊可以打敗袁紹。

    原因如下,用千里馬和伯樂來形容曹操和郭嘉二人,那曹操定是郭嘉的伯樂,而郭嘉是曹操的千里馬,可是伯樂只有一個,千里馬卻有很多。曹操手下的能臣之士有很多,而且都是非常優秀之人,並不是說只有郭嘉一人。

    再說郭嘉是處理袁紹死後的事,統一遼東啥的,官渡之戰主要是曹操的臨場指揮,荀彧的後勤補助,以及曹仁和夏侯惇等武將的協助。加之袁紹為人迂腐,狂妄自大,所以官渡之戰曹軍才可以以少勝多。

    如果郭嘉在袁紹哪裡言聽計從,也發揮不出多大的作用,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袁紹的為人,他雖然貴為四世三公,有顯赫的地位,可是他骨子裡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他既沒有曹操的殺伐決斷,也沒有劉備的忍者之心。

    袁紹是一個好謀無決,見小利而失命,幹大事而惜身。專斷獨行,狂妄自大,不聽忠言逆耳,不懂得識人善用,還猶豫不決,膽小多疑,這樣一位君王,假如他擁有再厲害的部下,也會被埋沒的。

    所以,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曹操不管有沒有郭嘉,他都會打敗袁紹的。

  • 3 # 文化長河中的歷史

    如果郭嘉在袁紹帳下言聽計從的話,曹操能否打敗袁紹嗎?大家和我來一起分析一下吧!

    先說說袁紹,他家是東漢望族,年青時幹了一番大事業,但最後敗於曹操。和他本人有關係,他有個不好之處,在他的領導下不容比自己還聰明的謀士,好謀不果斷,遇到大事而惜身,見利而忘其義的人,正是被郭嘉看透的一清二楚。

    其次說說曹操,他以“求賢若渴,驕傲自大,足智多謀”這三點最為突出,這也是奠定了他作為一個一代梟雄的基礎。而郭嘉聞其特點投入他的帳下效力。曹操召見郭嘉,問計袁紹。郭嘉說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說曹軍十勝,袁軍十敗,他並獻計袁紹攻擊公孫瓚之時一舉攻克呂布。能使曹軍擴大勢力,又可避免以後袁曹決戰,呂布從側面威脅曹軍。曹操聽完嘆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此後,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為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

    最後說說郭嘉,字奉孝,今河南禹州市人。他年輕時少遠有量,自20歲時便不與世俗之士交往,暗中結交英雄豪傑,談論時勢,這也為他以後謀士生涯奠定了基礎。之後就是如上邊兩副圖中人物有交集。回到問題時,我覺得曹操還是打敗袁紹的勝算,正是這樣郭嘉看清形勢,擇名主為其效力,這樣曹軍的勝算就大大的增加了。這是我自己的觀點。小夥伴們你們怎麼看待這問題呢?

  • 4 # 古今中外多少事

    依舊能,試想再厲害的魚離開了水沒有用武之地,再厲害的兵器碰到不會使的人那就是一堆廢鐵。

    同樣,謀士也這樣。

    郭嘉一開始是袁紹賬下的謀士,跟隨袁紹一段時間後,覺得他不能成大事,因為袁紹遇事搖擺不定,雖然喜歡聽別人獻計,但到關鍵可是,自己不能果斷作出決定。

    後來他便離袁紹而去,處於待業狀態,一直待了整整六年。

    劉備得到諸葛亮,自稱好比魚得到了水,而曹操得到郭嘉時,說這就是幫我平定天下的人啊,可見諸葛亮和郭嘉的主公,對兩人的評價是差不多的。

    而民間還有一種說法,“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也從側方反應,郭嘉的水平並不比諸葛亮低多少。

    由此可見,袁紹的目光是多麼的短淺。

    曹操得到郭嘉之後,很多事情都詢問郭嘉的意見,對他可謂是言聽計從。

    比如在平定呂布時,戰役打了大半年,曹操見士兵疲憊不堪,準備放棄攻城了。

    郭嘉卻看出了勝機,他告訴曹操“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勸曹操猛攻一陣,同時他獻計一面攻城,一面決堤水掩下邳,最終戰勝了呂布。

    後來曹操跟袁紹的官渡大戰時,曹操當時實力比袁紹弱很多,擔心自己無法戰勝袁紹。

    這時郭嘉又向曹操提出了“十勝十敗”的理論,從天時地利人和方面,肯定了曹操在官渡大戰的必勝和袁紹的必敗,不僅幫曹操樹立了信心,同時也穩定了軍心。

    郭嘉在曹操身邊時,曹操的事業一路上升,但是有一件事,曹操卻沒有聽郭嘉的意見,或者說沒能很好的理解郭嘉的意思,結果犯下了打錯,導致終身的遺憾,甚至才有了後來三分天下的局面,這件事跟劉備有關。

    也就是煮酒論英雄,放虎歸山。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劉備奪取下邳,舉兵對抗曹操,後來發展越來越大,實力可跟曹操抗衡,最終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要是曹操嚴格按照郭嘉的建議行事,那麼他統一天下的機率,是非常大的。

  • 5 # 一語道破天機

    如果袁紹對郭嘉言聽計從的話,曹操是絕對打不贏袁紹的!毛主席曾經說過:“諸葛亮和郭嘉是三國曆史上最著名的謀士。

    三國時期有人說過:郭嘉不死,孔明是絕對不會出山的!郭嘉乃是百年難遇的人才!下面我說郭嘉幾個方面:

    郭嘉是三國時期的一位著名人物,是曹操的重要謀臣,才識超群,足智多謀,長期追隨左右,出謀劃策,功績卓著。

    曹操則倚為股肱,常常問計於他。郭嘉三十八歲時病歿。令曹操十分痛惜。

    郭嘉足智多謀,而曹操能夠問計於郭嘉等謀臣,聽取他們的意見,果斷作出決策,這說明他是一個知人善用、多謀善斷的人物。”

    “世上沒有先知先覺,沒有什麼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劉伯溫。無非是多謀善斷,留有餘地。郭嘉這個人足智多謀,初到袁紹麾下不得施展。他說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就跑到曹操那裡。曹操說他‘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可惜中年夭折。曹操大哭。

    郭嘉胸懷遠量,匿跡修行,不與常人交往,所以當時並不知名,只是有見識的人賞識他。由此引發了毛澤東的感慨,說郭嘉是三國時期的一位著名人物。

    毛主席說:“諸葛亮和郭嘉是三國曆史上最著名的謀士。諸葛亮是以他的三篇文章和輔佐蜀漢大業聞名的。郭嘉則是以他的十勝論和三次大的戰略決策聞名於世的。郭嘉是三國曆史上智慧的佼佼者,他的思想是值得戰略家和軍事家認真研究的。他是曹操的重要謀臣,才識超群,足智多謀,長期追隨曹操左右,為他出謀劃策,功績卓著。”

    毛澤東講的實際上是智謀之士的人生境遇問題。智謀之士是不是多謀,能不能得到君主的賞識信賴;君主是不是善任,能不能禮賢下士、知人善用。這是中國兵法關注的重要問題。

  • 6 # 使用者行空

    曹操與袁紹的戰爭,勝負手從根本上說不在郭嘉,而在於官渡之戰。

    當時,袁紹征戰曹操,兩軍在官渡相持大半年,曹軍堅守不出。

    袁紹的謀士許攸獻計袁紹,說可派一支輕騎軍,快速奔襲獻帝所在的許昌,拿下首都,劫持天子,以天子號令天下。曹操失去“天下”,孤立無援,孤掌難鳴,這時袁紹再率大軍直奔曹操大營官渡,曹操必敗!

    袁紹聽後,心想,我兵力幾倍於曹操,可謂兵多將廣,賢能雲集,生擒曹操是我的理想,偷偷摸摸去襲擊曹操的後方,不是我的性格,況且,曹操是游擊戰高手,善於小規模作戰,偷襲這樣的事我幹不過曹操,此計沒有勝算,不予採納。

    許攸獻計不成,心中沮喪,出了袁紹大帳,直奔曹操的官渡大營。這時,曹操正一人在大帳六神無主,忐忑不安,苦苦思索不出決戰袁紹的計策。這時,哨兵來報,說許攸求見,曹操聞聽,大喜,顧不得穿鞋,光著腳急速出大帳迎接。

    兩人見過,許攸問曹操:“您還有多少糧草”?曹操心疑,一下子還信不過許攸,說:“還能堅持一年”;許攸又問:“您沒說實話”?曹操說:“還能堅持半年”。許攸再三追問,曹操說:“只能堅持一個月”。許攸說:“您派一支騎兵,直接偷襲袁紹的糧倉,袁紹損失了糧草輜重,必會撤軍”。

    曹操依計而行,親率五千精兵,火燒袁紹的糧草大營,並以五千對一萬的懸殊兵力,打敗了袁紹守糧的部隊。

    此時,當袁紹得知曹操偷襲自己的糧草輜重,並沒有過度驚慌。能打敗且生擒曹操,損失了糧草又如何?於是派張佮率領主力直奔曹操官渡大營,同時又派了一支人馬支援營救被曹操偷襲的糧草大營。

    張佮率領袁家軍,與曹操的官渡主力展開了決戰,怎奈曹營堅守如鐵,曹軍士氣高漲,不能取勝,最終,張佮率部投降曹操。

    袁紹聞報,見大勢已去,率領餘部800人渡過黃河逃回冀州,吐血臥床,不久一命嗚呼!最終,曹操笑到了最後,創造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以上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戰,也是曹操戰勝袁紹的根本之戰。

  • 7 # 樑子詡

    眾所周知,曹操帳下謀士眾多,郭嘉卻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與別的謀士相比,郭嘉不僅胸懷謀略,而且幽默風趣還風流,這一點跟曹操頗有相似點,所以曹操最倚重交流談心最多的當屬是郭嘉了。首先像郭嘉這樣風流且風趣的人物絕非是言聽計從一類人群,即使迫不得已長期待在袁紹帳下,怕是沒有機會進言,袁紹的打法是過分重用豪強,誰的地位高就重用誰,如果是一個小人物即使謀略再高再深,也終難得袁紹重用,田豐也是一代智士了,曾在曹操遠行作戰中出謀直搗其大本營一策,卻未被採用,進而錯失良機,這樣的例子袁紹犯過很多次,有點剛愎自用,度量也不大,讓很多智士無法發揮才能,郭嘉雖非凡士恐怕也難扭轉局面,不過對於曹操來說損失確實是相當大,少的就不僅僅是個謀士了,更少了點人生的調色,除了郭嘉之外麾下再無第二個像郭嘉那樣懂他,讓他相處起來輕鬆愉悅的人了,確實少了點樂趣,不過我認為還不足以影響到袁紹跟曹操之間的對決,從兩個人的本性和用人方面來看,無論郭嘉在不在,袁紹終是難敵曹操。

  • 8 # 翰墨飄香yaxian

    在《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中,郭嘉可以說是唯一一個能諸葛亮媲美的歷史人物,演義中對他也是讚譽有加。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謀士,官至軍師祭酒。曹操早期軍事智囊團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戰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為其大局觀出色,在對於作戰目標的選擇和作戰時期的把握上經常有精闢獨到的成功建議。在曹操徹底粉碎袁紹,呂布等幾個實力強大的軍閥,成就北方制霸的過程中謀功至偉。郭嘉達於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賞也被傳為佳話。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烏丸清剿袁氏殘餘時患病,水土不服,篤疾而夭,年僅三十八歲。

    我們再看看袁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袁紹確實是一個豪傑,他出身名門望族,喜歡結交名士,少年得志,舉孝廉,殺宦官,討伐董卓,名滿天下,這在當然非常動亂的年代,有他那樣胸襟和膽識的世間能有幾人?他佔據冀州後也能善待百姓,愛民如子,冀州百姓十分愛戴他。袁紹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有以下4大缺點:1,剛愎自用,過於自負,本來是可以聽從許攸等人的建議迎皇帝至冀州,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可他卻不屑這麼做,最後被曹操佔了先機,反由曹操來討伐自己;2,好謀無斷,猶豫不決,不能正確的採納謀士的意見,優柔寡斷,患得患失,遇事遲遲不敢決斷,貽誤戰機,就連最寵愛的小兒子生病都搞得他心亂如麻,又怎麼能擔得起軍國大事?3:生性多疑,嗜殺成性,不能知人善任,管理不好自己的團隊,以致他們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攻擊,不能擰成一股繩而為自己最大化的利益效命;4:目光短淺,心胸狹隘,無論是從攜天子令諸侯還是官渡之戰田豐的死諫,他看不到長遠,導致了他最終的失敗。

    袁紹的失敗不是謀士無能,而是他自己不能知人善任,從善如流。如果他聽從田豐的建議,不發動官渡之戰,秣馬厲兵,壯大自己,即使曹操(曹操遲早是會要討伐袁紹的,只是當然曹操覺得時機不成熟)以後挾天子令諸侯來討伐他,也不至於這麼快就敗了;如果他不聽信別人的讒言,拘捕許攸家小,許攸也不至於夤夜私奔曹操獻計斷其糧道;如果能體恤前方將士,明辨是非,不斷張郃、高覽退路,好好安撫他們,他們也不會叛降曹操;如果他能知人善任,就不會派淳于瓊這樣嗜酒如命的人駐守烏巢糧庫,以致一把火燒掉了他的全部家底……

    那麼多的忠臣良將都輔佐不了,郭嘉又能怎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刀劍神域》,自我感覺劇情還行,人物很不錯。受夠了中二們吹,有沒有工作的成年人評價一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