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皇家橡樹1972
-
2 # 帕拉梅拉888
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和中國14億人的大市場。美資日資遷出去的產業鏈,他們製造出來的產品都銷到哪裡去了?就拿美國的蘋果公司來說,全部遷出中國大陸,在越南美國生產。他造出來的產品要不要來中國賣?要不要在中國這個市場賺錢?離開中國離開中國市場。一個蘋果手機,他所有的零部件離開中國,能不能在全球其他地方找到?是不是一個美資廠把工廠遷回美國,要在中國進口領件,回美國組裝在賣給全球和中國?你以為那麼容易。今天的中國不光擁有強大的市場,更擁有全球最完全的門類和工業種類所需的各種零部件。如果他們在中國進口所需的一切工業種類零部件去東南亞美國組裝生產,然後再賣回來,那我們就強烈的制裁他們。停止一切工業種類零部件出口。限制必要的零部件讓他們生產個雞蛋,除非這個世界上再找出一個像中國這樣的國家重新建設一個完整的工業生產鏈。唯一有這個能力的國家可能就是印度。可惜目前的印度沒有這個能力重建像中國這樣的全門類工業生產鏈。[大笑]
-
3 # 天蓬遊戲館
轉移沒錯,問題是企業轉移出去,這些產量如何消化呢?又運回中國銷售,可行嗎??這麼龐大的中國市場,你覺得東亞小國可以替代嗎?全球企業最為艱苦的一年,神棍政棍橫行世界政壇!
-
4 # 時邦玩樂
其實如果設身處地想,全球化就是偽命題。一個國家如果自己的製造業不行,發生疫情口罩都生產不了,有錢也沒用,完全受制於人。未來肯定各國要去全球化重視本國製造業。
-
5 # 白白141204230
我提個觀點,如果日本美國合資這些工廠搬遷,我們能否自己組裝起自己的手機?如果包括所有核心技術都可以自己組裝,我寧可用差點的手機,支援國產。其他技術包括電腦等也是。但是國家能否把住入口別在讓國外成品進來?我們不是他們的成品銷售市場,既然本土化代替全球一體化,那麼我們大不了也不要美日的所有成品了
-
6 # 魚磊衛靜
我認為不必為此擔心。
1、這些跨國企業大多不是吃瘦的。他們的大股東往往都是富可敵國的存在。一般國家不一定能玩過他們,更何況也沒有正當理由。
打個比方,特朗普為國家財政著急,想查這些在外投資的所得稅,這些企業才不怕呢,回到美國的財富當時就足額交了,關鍵在於他們把海量的資金存往國際上存在的避稅天堂了。
過去有名的避稅天堂是瑞士,美國把手伸到瑞士之前,人家已經有了其他的避稅天堂。
當然,美國對瑞士的壓力,也是各國政府樂見的。因為各國明暗富豪都在瑞士有鉅額存款。這也是各國政府與富豪過招的一個片斷。
2、一個企業在那裡投資,完全是市場、成本、原料、配套及這個國家政府的政策和生產經營安全所決定的。
也就是說他們是經過企業內部由各方面人才組成的智襄團集體計算、規劃和評估後的決策,不是拍腦袋和感情用事所決定的。
這些大財團會定期對其投資綜合評價的。如果他們評估不好,他們會自己撒資的,誰也攔不住的。如果他們評估好,是不會走的,趕不會走,拉也不會走的。
3、關於我國的投資環境。這些年己經基本上失去了勞動力成本低這個優勢。但是,我們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市場,我們這裡產業配套齊全、方便。更何況這次防疫抗疫的過程,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們的硬實力。那些精明的財團高層比誰都看的清楚。
如果我們一致努力,保持這個良好狀態,過不了多久,投資就會自動敲門的。
4、我們一些人看問題要警覺,沒有錯。但是,必須看準。
美國只是一些人的動義,特朗普己經幾年是這個思維了,見效甚微。
說日本跟風,那是小看日本了。大家必須明白日本就是一個伏地虎。他提這個問題有他的深層考慮。但是,收效也不會大。
關於要看準再說一個事。一是美國前不久讓國外國民回國,基本上是打了個伏筆,再無多言,至於是甩責任(就是風暴時無精力接人),還是秋後算賬,誰也說不準。就有這麼一些人整天在哪過分解讀。
二是美國現在希望本土外籍人士的離開,不受國籍國阻撓。聲言一旦發現,便制裁。一為甩包衭。二為挑撥離間而已。
-
7 # 99大兵
可能這也許符合日本全球多元化佈局產業設計,畢竟本土面積太小 歸根到底日本這個民族屬於崇拜強者,你把他打服了他越崇拜你 你對他好是沒用的 可惜這麼多年引進沒有學到真正的技術,就讓他跑了 國家發展的視窗期越來越窄,國內只要能真正縮小兩極分化擴大內需,再發展二三十年 實現偉大復興,寫過程中國際社會肯定會有磕磕跘跘,但只要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把內功練好 就能面對一切困難!最怕的是後院起火內憂外患
-
8 # 宸歌
毫不客氣的說,這場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也凸顯了全球化的弊端。
中國成為了全球的加工廠,使得各國連防疫最基本口罩都無法滿足國內要求,美國的藥品原材料90%需要從中國進口。
雖然中國無意以此要挾各國,但顯然刺激到了西方國家,發現竟然要在這麼基礎的問題上仰仗中國鼻息,甚至危及國家安全的地步,別說一向與中國不睦的西方國家,就算是俄羅斯這樣的國家,都會想法設法不受制於人。
這次全球疫情,竟使得全球化程序受到從未有過的衝擊,整個世界都有可能因此進入保守孤立主義。
-
9 # 胡楊7422
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不要在這危言聳聽。
1、美國製造業迴流不是一天兩天能辦到的,必然有一個過程,估計至少2-3年。
2、美國沒有那麼大的消費市場來接納迴流的製造業。
3、在中國的美國製造業基本也都是低端製造業,回美國以後要面對高昂的人工成本,必然導致商品單價暴漲,本土產品價格絕對要比從中國進口高的多,造成民眾生活成本增高,生活壓力加大,極易造成社會不穩定。
4、世界這個商圈裡不光只有美國一家,資本的逐利性也決定了這種反科學的決策不會太長久。
-
10 # 嶽大先森
疫情短期內結束不了,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求自保,現在維持經濟唯一出路就是擴大內需,基礎製造業和市政基礎建設又是最好的選項,金融、服務等行業估計一段時間內不會太穩定。
-
11 # 仲夏視點
近期,日本政府斥巨資 2400億日元幫助在華日資企業撤離,不禁讓人疑惑,之前還在疫情爆發時雪中送炭令國人感動不已,難道現在是突然變臉想落井下石嗎?
眾所周知,一場疫情引發的長達兩個多月的隔離封鎖讓全國消費經濟損失慘重,經過千千萬萬醫護人員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終於控制住了疫情,現在我們全國處於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各行各業正在穩步復甦,而日本在華企業眾多,投資金額巨大,當下正是我們需要資金恢復經濟的時候。
現在日本政府一改之前全力以赴支援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的熱心態度,在我們最需要企業資金流轉的時候大規模撤資,這背後是否別有用心呢?
其實,日本政府之所以斥巨資幫助日企撤離主要是因為新冠疫情之下,日本經濟社會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那就是日本部分產業例如醫護用品、電子元器件、汽車零部件過度依賴我國,如果出現變故將很難實現自我補給,這才使得其下決心撤離一部分企業,主要目的是填補日本國內產業鏈空缺,而不是蓄意給我們恢復經濟使絆子,因為沒必要。
目前日本在華企業已經超過10000家,不僅有豐田、本田、索尼、松下、日立等我們熟知的企業,更多的企業在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但不易察覺的領域行業裡深耕。
日本在華企業不僅數量眾多而且投資數額十分驚人,每年利潤都非常豐厚,日本人做生意是出了名的精明,其一旦紮根下來基本沒有虧損一說,而且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現在又趕上消費復甦,單純從經濟角度考慮,日本沒有理由要撤離。
唯一的原因就是上述所說,日本政府是為了彌補部分必要產業空心化,還有就是為了抵消我國日益增長的人力成本,而將企業轉移到東南亞等成本更低的國家,這屬於正常現象無需過度解讀。
關注『仲夏輕颺』持續為您奉上新鮮優質的國際資訊! -
12 # 笑看風雲wmf
應該感謝日本企業幫中國完成了原始資本和技術的積累,更要感謝日本政府岀資幫完成使命的日企撤出中國,只不過老美什麼時候把企業撤出?期待中!中國現在己經具備面向未來的一切技術儲備,後面只要不斷進取就可以了。我們漢族的目標是無窮無盡的宇宙中的土地財富,而不是眼前的這些過往雲煙。再過若干年,我們再看外族就會跟我們老祖宗所說一樣,都是蠻夷之族,而我們是神族!
-
13 # 大馬情報站
日本每次對我們示好,我都不認為是什麼好事。他們總是會留一些後手,看看我們的反應,如果我們迎合了他們,自以為在東亞可以團結一切力量的時候,他們會立馬從桌子下面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絞索套在我們的脖子上。在對華關係上他們善於玩弄退兩步進三步的把戲。上一次對我們取消優惠貸款就搞過類似的手法。中日關係緊張的時候他們選擇蟄伏不動,不會輕舉妄動。一旦關係緩和並熱絡起來,他們會立馬反手給我們下一個絆。在這個問題上他們不需要和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配合,它只需要和我們國內的民意民情配合就可以了,他深入研究我們不是十年二十年的時間了,他對我們的瞭解遠遠大於我們對他的瞭解。因此,在對日關係方面我們應表現的更加成熟些,我們可以對日本的每一次示好給予有限的反饋就可以了,沒必要把中國式的人與人之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處理關係方式,用在處理國際關係上面,那樣顯得我們很幼稚!
應對他們的最好辦法就是用市場換投資,你的投資可以撤離中國,但需要跟他們說明你的這個動作傷害了我們,那麼我們要對你的撤資行為予以懲罰,哪個企業帶頭響應日本政府號召撤資,那麼這個帶頭企業就別想在中國市場分得一杯羹。
-
14 # 元嬰九品
這是去全球化的趨勢所致,不必奇怪。每個國家都想把製造業,把生產力處於自己控制之下。
試想如果我國把晶片廠建在印尼,一有風吹草動,印尼馬上管控我們的晶片廠,我們會怎麼辦?
所以凡事應該換位思考,我認為我國當此局面,應該堅決出臺相關法規,來確保外企的權益,儘量把它們留住。
賭氣是不可取的,外企要離開我們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要傷筋動骨的,畢竟我們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配套。
抓住機遇,求同存異,才是良策。
不接受腦殘噴,離我遠點,我們不是一路人。
-
15 # 星空下二次元
角度不同觀點不同,中國這邊肯定不想美日搬走,因為這會對經濟就業等造成巨大影響。反觀美日,經過這次疫情他們又不得不搬,全部依賴中國造成了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惡果,所以站在他們的角度來說這也是正確的,既能遏制中國,又能尋找勞動力更低的市場。不過搞不明白有些牧羊犬為什麼會認為是粉紅把美日罵走的,這些腦子裡裝滿屎的人除了帶節奏真是一無是處,他們也不想一下,如果美日用罵就能趕走,為什麼還會有十多年抗戰和朝鮮戰爭呢,美日什麼時候變的這麼脆弱了…
-
16 # 李姓先生
日本政府可以說是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繼日本宣佈要斥巨資幫助本國企業搬出中國之後,近日美國官員也是表態稱準備幫助美國企業搬離中國。由於日本企業給我國創造了不少就業崗位,所以日本企業的搬離對於我國而言肯定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情。(日本內閣開會)
日本政府之所以會花錢幫助本國企業搬出中國,這跟今年爆發的新冠疫情肯定是存在很大的關係。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因為我國在2月份受疫情影響有很多企業停工,而日本企業在我國有大量的投資,日本對我國產業鏈的依賴也很大,所以日本經濟在2月份也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再加上這次新冠疫情讓日本政府覺得不能把雞蛋全部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因此日本政府說為了減少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所以它決定出資22億美元幫助在華日本企業將生產線搬回日本或者東南亞國家。
從日本的做法來看,我們認為日本政府可能是有點反應過度,雖然我國在2月份受疫情影響比較大,但是我國已經率先將新冠疫情給控制住,我國的復工復產也正在穩步推進,日本在華企業未來也能逐步恢復生產。況且目前新冠疫情已經擴散到全世界各國,未來其它國家也可能爆發嚴重的疫情,所以搬走未必就是穩妥的決定。
自改革開放以來,日本是對我國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而日本企業之所以選擇在我國投資,這主要是因為我國擁有大量成本較低的勞動力。儘管目前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已經逐漸提高,但我國已經成為一個工業生產大國,我國擁有更加完整的產業鏈,所以日本企業在我國的經營相對而言還是更加可靠。(我國貿易港口)
儘管日本政府已經決定斥資22億美元幫助日本企業搬離中國,但是這些錢未必能夠彌補日本企業因為搬遷而產生的成本,而且日本企業也不會為了一點政府的搬遷補助而隨便做出搬遷的決定。當然,雖然我們希望日本企業能夠繼續在我國投資,但我們也不會害怕他們搬走,我國是一個大國,日本少量企業的搬離並不至於對我國就業形勢造成太大的影響。同時我們還是希望不要有更多國家像日本那樣做,也希望全球新冠疫情能夠儘快結束。
-
17 # 自然神力源567
之前認為經濟是經濟,政治是政治。三觀不合的人也可以在一起。但事實證明:三觀不合難以融合,從時間跨度來看,三觀不合的人合是短暫時分;分是必然。
-
18 # 雲中史記
30年前,或者說20年前說要搬離中國,興許有戲,現在麼,只能呵呵了,
其實,把工廠搬離中國,多年前,一些企業就開始嘗試了,但往往雷聲大雨點小,最終行動搞不了。
比如富士康,想多開枝散葉,在美國印度等等國家都建廠,結果,全都失敗了。
道理麼,也很簡單,富士康最需要的兩大硬體:全體系的配套產業鏈和數量龐大的高素質工人,這些國家都沒有。
富士康的產品,需要上下游很多工廠的配合,還要有動輒數萬數十萬高素質的工人來生產,還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穩定的社會環境、當地政府的有力扶持等,放眼世界,能滿足這些條件的,唯中國一家。
不管日本,還是美國,自打他們在冷戰中後期開始中低端產業輸出之後,經過幾十年的時間,他們國內早就沒有成體系的全套產業鏈和大批次熟練的產業工人,這些還是五六十年前的事兒了。
當然了,作為老牌發達國家,日本美國等國的思路也很簡單:他們佔據世界產業鏈的頂端,控制高階產業,佔據利潤價值最大的部分,其他的費時費力又不環保的中低端產業,統統轉移到國外去,讓第三世界的工人生產,他們只要控制好終端就行。
說白了,就是中國等國的工人負責中低端的辛苦的活兒,美國日本等掌控核心高階技術的國家總控高階的活兒。
這就是所謂的幾億件襯衫換一架大飛機的故事。
說到底,中國如今的實力是中國十多億勞動人民一點一點辛辛苦苦幹出來的,沒有佔任何國家的便宜,雖然那位大統領一天到晚講我們佔美國的便宜。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真正佔便宜的是美國,所謂的美國夢,就是美國的高收入+中國較低綜合成本下製造的各類商品產生的低成本消費,沒有made in china,美國中下層民眾連基本生活都維持不了,雖然川普號召產業迴流,號召大家使用美國製造,雖然美國資本家們紛紛響應,但身體還是誠實的,埃隆馬斯克在上海建特斯拉工廠,就是很好的例子,在美國,要配套沒配套,要工人沒工人,即使有了工人也都是被各種各樣的工會控制的,這些工人活幹的不多,這搞起事情來可要資本家們的命的,在上海,工人隨便招,配套就在長三角,隨便選,政府在批地、市政配套、政策扶持上給予快速、高效的扶持,一個年產一二十萬倆車的超級工廠一年就建好了,放在美國、日本,那得等多少年。
比如,現在日本、美國把工廠拉回去,一些資本家就相應號召拉回去了,回去之後呢?如果你不屬於醫藥、軍工、高科技等等暴利且美國獨佔頂端的行當,而是一般的製造業,那你等著吧,買地可能很便宜,水電也便宜,配套全不全也先不管,就一個工人問題,怎麼解決?即使解決了,也是在各種工會帶領下的,一個個都是爺一般的存在,想想被拖垮的通用汽車等等美國大公司,就知道美國工業的力量之強,光工人一項就能拖死你,日本雖然工人要老實的多,但人工貴,配套少,成本那是成倍的往上翻,作為一個資本家,傻嗎?
在這種成本下製造的商品,本身在國際市場上也沒什麼競爭力了,企業幾乎就是死路一條。
目前,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之下,美日一些輿論發出“企業回國”的聲音,這個可以理解,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政客們似乎也欣欣然,鼓勵本國的企業迴流?但現實嗎?
他們可是資本主義國家,自由市場經濟,所以國家不可能強制要求企業搬回國內(當然政客敢要這麼幹,資本集團會把這些政客給趕下去),不然資本主義的根就沒了,而資本都是逐利的,既然中國的綜合製造成本全球最低,那為何不在中國繼續生產呢?
畢竟,綜合生產成本,不止是土地價格、工人工資,還有配套、交通、基礎設施、社會穩定、政府扶持等等多重因素。
最後啊,即使日本美國出了很多錢給企業,給他們搬家費,最終他們還是會失望的。
-
19 # 歷史知事
日本政府斥資2455億幫助企業回遷,我國製造業會走向何方?
疫情以來,我國的國際環境逐漸變得更加困難,畢竟世界霸主是美國。而美國政府提倡的製造業迴流和遷出我國,更是讓我國經濟蒙上了陰影。
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提倡,對於美國企業從中國遷回美國的所有支出,美國政府給予100%直接報銷,包括:廠房、裝置、智慧財產權、基建、裝修等所有費用。如果這一政策真的實施,我國確實會有一部分美資企業離開。
跟隨美國的腳步,日本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中,撥款2435億日元(約157億元人民幣)幫助企業實現供應鏈多元化;基於日本主要供應零部件來自中國市場。媒體分析認為,這是日本在協助製造商從中國遷出。
具體來說,日本會用22億日元用以幫助企業把生產轉移至日本,以及235億日元用以支援海外供應鏈多元化。
從某種程度上說,日本這種供應鏈多元化的行動並沒有什麼問題,畢竟,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可是,放在疫情期間的特殊語境下,就有了落井下石的意思。
不過,對日資企業遷出中國的問題,我覺得不用過於擔心。
第一個理由是,日本本土企業情況也不容樂觀。4月3日起豐田就停止了愛知縣和福岡縣等5家日本國內工廠共7條生產線的生產。其他企業也有不同程度的停工。日本現在的半停工狀態,也去證明了那些企業回遷日本的努力,恐怕要停一停,搞不好後面就流產了。
與日本情況相對應的是,我國的企業經營環境越來越好。我國的各種工業製造業企業陸陸續續復工復產,生產條件越來越改善。這對於在華日資企業來說,簡直就是捨不得離開的安樂窩。離開我國到日本去,害怕停不了產嗎?
美國和日本這些小動作,恐怕很難收到的預期的效果。從本質來說,這還是之前製造業迴流的延續,並不是什麼新花樣。
為何我國製造業大局不會因為日美企業遷出而發生根本性改變?這是由我國的工業體系現狀決定的。
"戰略忽悠局"金燦榮曾這樣總結我國的工業優勢:
1, 超大的數量。
2, 超全的門類。
3, 完備的基礎設施。
這三點,讓我國的工業製造業,有很多先天性的優勢,不是日本美國透過補貼和退稅能夠抵消的。
我國工業製造業產值超過了日本和美國的總和。在附加值利潤率不如他們的情況下,尚且這樣大產值證明我國的工業品數量已經獨步天下。一個企業要在這裡組織生產,就能從中國獲得更物美價廉、更數量眾多的原材料和中間品。
我國的工業門類最為齊全,是世界上唯一的全產業鏈國家,500多個工業品小類中,我國220種居於世界第一。幾乎所有的產品,我們都能生產,跨國企業在我國組織生產,是最為便捷的,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我國的基礎設施,更不用說了。以日本美國那樣老舊低效的設施,越來越跟不上工業生產的需要了。而越南印度等國在承接我國製造業轉移中,出現了停水停電等尷尬現象,比我國更加困難。
除了工業本身的優勢,我國目前還有人才優勢。雖然我國頂尖人才不如美國日本,但數量龐大,學習能力強。如果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我國大機率會抓住機遇,領跑世界各國。
對日本補貼企業回遷本國的現象,認真對待是對的,但是不必過於緊張。就像華為一直在做的——給競爭對手留點活路,要不然他們的政府不放過咱,這種養狼計劃,還是有用的。
-
20 # 騎上腳踏車去兜風
大家不必驚慌!也不必要擔心!我給大家說說我的見解!
當年諾基亞手機沒了,誰代替的?我們有失去手機用?
當年三星全部手機工廠關閉,誰代替了?我們有失業?
前年富士康說給我們飯吃,我們咋了?誰代替了?
還有很多經典例子,就不列舉了!為什麼我說,疫情要重視,不必驚慌。人在,技術就在,經濟就在!中心就在!
中國今天積累的資本,也不是那個國家說搬離,我們就沒有能力生產能力!只是外國一些企業產品確實價格質量優勢。我們選擇購買!這是市場行為!跟那個國家沒關係。怎麼就不見你買非洲機械製造?一樣道理。
全球化是?全球化是指市場化,不是某個政府可以決定的,是全球大家的意志,和大家作對沒有好結果!所以美國,日本沒啥好結果。不必驚慌,有失,我們中國就有得到。
失:外國工廠,得:國內企業崛起。看看中國現在處於什麼水平,現代製造業中心,沒有中國世界工業不轉!中國達到這個水平,用了多久?四十年!而且是高效率政府!全民勤勞的付出!如果這些企業離開中國,要建立體系支援,要多少年?他們要多少年就是我們國內企業發展黃金時期。一漲,一落,就是他們的死期!看看三星,走出中國,但是還是走不出宿命!還不是要中國供應鏈!出走後,中國市場會離他們更遠!沒有了中國,他面臨掉落第一的局面!
中國市場重要性!美國人想象不了做吸管怎麼賺錢,做牙籤怎麼賺錢,做口罩怎麼賺錢!我們應該請他到機械化工廠看一下!未來是誰的世界!中國細小的東西都能賺錢,大的也就能賺錢,中國有十三億人市場!佔了全球15%人口,也是高素質教育人口,還是一個存錢的大國!中國有人口,有錢,有技術,一旦稍微促進內銷,都是全球的經濟增長!所以市場在,不是某些企業想搬就搬!搬了就死!
搬遷的不確定性,成本,都可以弄死外國企業,搬出去,沒有體系支撐,生產不來,今天柬埔寨製衣工廠為啥停工?就是缺了中國沒有體系!低利潤走了,高利潤中國供應!市場行為!如果中高技術就是搬也不知道咋辦……他去哪裡找中國一樣文化的工人?
產品價值!搬出去,產品怎麼樣,都需要面對中國市場吧?那麼材料出去跟產品回來?就不是他們能承擔的起!中間有多少稅?有多少運費?還有多少競爭價值?也有人說,保留中國市場生產需要,外國的需求搬去外國,那麼優質產品在中國,客戶群肯?
國內企業黃金時期!搬走留出的空檔就是他們的高速發展期!外國成本就是他們的成本優勢,利潤增長,研發增長!那麼可持續發展!那些企業就等死!中國規則,全球規則,只要擁有中國市場話語權,就擁有世界競爭第一的地位,權利!看看華為,小米,步步高系列!哪一個不是這樣!
日本在我國最大的製造業,就是車企!現在國產質量槓槓的!合資價格被打得死死的!以前能見到幾萬的合資?搬出去,他馬上就得虧!虧了就收縮,看看國內車企會不會弄死他!
日本會帶走淘汰的企業,帶不走賺錢的企業!企業比國家會算!日本有特普朗牛?
回覆列表
實際上要求本國跨國公司離開中國搬回去的說法,是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在9日向美國企業呼籲的,庫德洛稱:對於美國企業從中國遷回美國的所有支出,美國政府給予100%直接報銷,包括:廠房、裝置、智慧財產權、基建、裝修等所有費用。在一個小時之後,日本政府也宣佈將支付搬家費給所有撤出中國的公司。
美國先不說了,這種昏話說了好幾年了,燃鵝就是“特斯拉”在上海建了超級工廠,不到一年時間整車下線。
但,日本這樣跟風非常有意思,居然要企業遷回或者去東南亞(據說遷回資金總額是22億美元,遷回本土是20億,想去東南亞是2億)。問題是本土疫情到達啥情況自己心裡沒數嗎?開始為了“東京奧運會”捂著蓋著,現在奧運會不開了!日本的疫情捂不住了,非常有可能在本月底爆發,人數將不少於韓國,而韓國是早爆發早防控,而日本已經耽擱2個月了!而東南亞也是未知,美軍“羅斯福號航母”因為訪問越南後艦上爆發疫情…目前兩國網友在推特和臉書上激烈的相互“嘴炮”!所以,搬遷去東南亞也未必安全,而且多個國際權威機構已經宣佈第三波疫情的爆發就在發展中國家,將會更加的慘烈。況且在疫情全球性化的時代,放棄最安全的地方,跑到疫情防控不嚴的國家是不是昏了頭了?!
日本想搬遷企業的這個態度,其實是目前全球包括國內疫情引起的極大焦慮,目前鼓勵搬遷的這些跨國公司都是高附加值的高技術企業,而日本(美國)擔心中國疫情過後現在復工很快,最終獲得發展的先機。但可惜的是就算這些日本企業“響應號召”遷回本土,問題是人力資源在哪?日本去年的出生率為1.42%,比2018年又少了0.3個百分點,而2018年日本後省統計,本年度是日本在明治維新有人口普查記錄以來,首次出現了人口負增長,2018年日本死亡的人口比2018年出生人口多出了40多萬,也就是說有40萬人無聲無息的消失,而去年更多!表明日本老齡化問題已經到了大量人口減少階段,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遷廠是飛行不現實的,難道讓一幫45歲的大叔大嬸甚至65歲的大爺大媽們去工廠工作8小時?除非是日本跨國企業都不要成本了…還以為現在是“昭和時代”?醒醒現在是“令和”了。
至於說這些企業(包括美國企業)能否搬遷具體要看今年下半年,估計大多數企業不吃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