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東子
-
2 # 蔣三農
灰黴病初期症狀茄子灰黴病多在保護地內發生,且有日趨嚴重的趨勢。通常發生於成株期,花、葉片、莖枝和果實均可受害,尤其以門茄和對茄受害最重。在幼果頂部及其附近產生水浸狀褐色病斑,擴大後呈暗褐色,凹陷腐爛,表面產生不規則輪紋狀的很厚的灰色黴層,失去食用價值。嚴重時,葉片也能發病,多在葉緣處先形成水浸狀淺褐色病斑,擴充套件後呈圓形或橢圓形,褐色並帶有淺褐色輪紋的大型病斑,溼度大時病斑上密佈灰色黴層。發病後期,如果條件適宜,病斑連片,致使整個葉片乾枯。莖和枝條染病,初生水浸狀不規則形病斑,灰白色或褐色,病斑可繞莖枝一週,其上部枝葉萎蔫枯死,病部表面密生灰白色黴狀物,這種症狀很容易被誤診為枯萎病。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成為次年的初侵染源。發病組織上產生分生孢子,隨氣流、澆水、農事操作等傳播蔓延,形成再侵染。多在開花後侵染花瓣,再侵入果實引發病害。也能由果蒂部侵入。病果採摘後,隨意扔棄,或摘下的病枝病葉未及時帶出溫室或大棚,最易使孢子飛散傳播病害。茄子灰黴病菌喜低溫高溼。持續的較高的空氣相對溼度是造成灰黴發生和蔓延的主導因素。光照不足,氣溫較低(16~20℃),溼度大,結露持續時間長,非常適合灰黴病的發生。所以,春季如遇連續陰雨天氣,氣溫偏低,溫室大棚放風不及時,溼度大,灰黴病便容易流行。植株長勢衰弱時病情加重
-
3 # 南山雜談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其實是很有意思的,下面我們來分步驟解決這個問題。
禾苗光照不足導致新葉變黃的原因禾苗光照不足導致新葉變黃怎麼辦?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搞清楚光照不足的禾苗新葉變黃的原因,這和葉綠素有直接的關係,從名字就知道,葉綠素是綠色的,越多葉子越綠,相反葉子就會變黃。葉綠素很重要,它就相當於植物的飯碗,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植物為什麼不用像動物一樣進食,答案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因為植物能光合作用,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可以獲得大量的糖類,也就是所謂的能量,這些糖類就可以作為植物合成蛋白質的能量和原料,從而讓植物茁壯成長。而光合作用的場所就是葉綠體,葉綠體就相當於工廠,葉綠素就相當於機器,陽光相當於電源,這樣就能正常工作了。
大家都知道,禾苗新葉變綠的原因是葉綠素的增多,正常禾苗都是葉綠素越多,產生的光合作用就越多,而光合作越多,很自然的,產生的葉綠素就會更多,這樣的良性作用下,收成自然就越好。
光照不足導致新葉變黃的解決方法什麼情況下禾苗會光照不足呢?下面我來說一下3種光照不足的解決方法。
第一種情況非常普遍,那就是用苗床育苗,苗床育苗優點很多,但也有缺點,因為用苗床育苗都會蓋上地膜,防止陽光的暴曬及種子的發芽和出苗創造良好的條件。而如果在幼苗出土後不及時除去地膜,後果就很糟糕,豆芽菜就是這樣的下場,對於這種情況,解決的方法就是及時去掉人為設定的遮擋物,禾苗自然就會迅速變綠。
第二種情況就是長期被高樓大樹所遮擋,或者是套種不合理,高作物長期遮擋低作物,對於這種情況,我們來討論解決方法,高樓的,我們對高樓無招,我們只能載重對光照沒有多少需求的作物;大樹的砍掉,當然前提是能砍;套種不合理的,我們就要設定合理的套種模式,充分考慮作物對光照的需求。
天氣原因,如果長時間陰雨綿綿,禾苗的新葉也會變黃,這樣處理的方法也很簡單,如果陰雨綿綿是偶爾的,那麼就等雨季結束吧,雨季結束禾苗自然就會變好;如果是長時間的陰雨綿綿,那麼就不要種了,人力有時而窮,換個地方種或者換一種作物種是一種可行的方法。
以上,就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了。 -
4 # 曹大姐的田園生活
水稻是短日照喜光作物,如果光照不足,會對秧苗造成較大影響,秧苗容易徒長、黃花,瘦弱,光強低至自然光強的5%時,分櫱停止發生,幼穗分化期缺少光照,水稻生殖細胞將不能形成或延遲形成。
如果沒有陽光,用日光燈或白幟燈代替陽光也是可以的,但效果不如陽光。 光照不充足,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充分,積累的營養物質就少,自然生長就不好,莖明顯瘦且長,葉片發黃。補救的話就是給予植物充足的光照,注意不要試用N肥,因為N肥要加速植物莖生長,最好試用P肥,有助於植物莖的長粗,防止因為光線不足導致植物倒伏。
回覆列表
灰黴病初期症狀茄子灰黴病多在保護地內發生,且有日趨嚴重的趨勢。通常發生於成株期,花、葉片、莖枝和果實均可受害,尤其以門茄和對茄受害最重。在幼果頂部及其附近產生水浸狀褐色病斑,擴大後呈暗褐色,凹陷腐爛,表面產生不規則輪紋狀的很厚的灰色黴層,失去食用價值。嚴重時,葉片也能發病,多在葉緣處先形成水浸狀淺褐色病斑,擴充套件後呈圓形或橢圓形,褐色並帶有淺褐色輪紋的大型病斑,溼度大時病斑上密佈灰色黴層。發病後期,如果條件適宜,病斑連片,致使整個葉片乾枯。莖和枝條染病,初生水浸狀不規則形病斑,灰白色或褐色,病斑可繞莖枝一週,其上部枝葉萎蔫枯死,病部表面密生灰白色黴狀物,這種症狀很容易被誤診為枯萎病。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成為次年的初侵染源。發病組織上產生分生孢子,隨氣流、澆水、農事操作等傳播蔓延,形成再侵染。多在開花後侵染花瓣,再侵入果實引發病害。也能由果蒂部侵入。病果採摘後,隨意扔棄,或摘下的病枝病葉未及時帶出溫室或大棚,最易使孢子飛散傳播病害。茄子灰黴病菌喜低溫高溼。持續的較高的空氣相對溼度是造成灰黴發生和蔓延的主導因素。光照不足,氣溫較低(16~20℃),溼度大,結露持續時間長,非常適合灰黴病的發生。所以,春季如遇連續陰雨天氣,氣溫偏低,溫室大棚放風不及時,溼度大,灰黴病便容易流行。植株長勢衰弱時病情加重。防治方法①農業措施多施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增施磷、鉀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採用高畦栽培,覆蓋地膜,以降低溫室大棚及大田溼度,阻擋土壤中病菌向地上部傳播。注意清潔田園,及時摘除枯黃葉、病葉、病花和病果,當灰黴病零星發生時,立即摘除病果、病葉,帶出田外或溫室大棚外集中做深埋處理。②生態防洽溫室大棚茄子以控制溫度、降低溼度為中心進行生態防治。要求葉面不結露或結露時間儘可能縮短,所以大棚應選無滴膜扣棚,進行高畦栽培、地膜覆蓋、控制澆水,設法增加光照、提高溫室大棚溫度、降低溼度等。上午日出後拉開草苫,使棚室溫度保持在28~30℃,32℃以上開始通風。如果早晨棚室溫度不很低,相對溼度又較高,可先進行短時間通風降溫,再封閉棚室升溫。25℃時關閉通風口,傍晚蓋草苦子之前根據溫度、相對溼度情況,亦可再次適當通風散溼。夜間保持溫度16~20℃,最低不低於12℃。如夜間棚室外最低氣溫達12℃以上,可整夜通風,以降低棚內溫度。如果遇到連陰天氣,也要抓住機會,在中午溫度稍高時進行通風。澆水和噴灑農藥(噴霧)都應選擇晴天上午封閉棚室時進行,並使溫度儘快升至32℃後緩慢放風散溼,如果達不到這一溫度,也要在溫度較高時通風散溼。如果條件允許,晚上也要適當放風,降低溼度。陰雨天要避免澆水和噴藥。澆水應採用地膜下澆暗水技術,縮短葉面結露持續時間。③藥劑防治花期用藥可結合使用防落素等激素蘸花保果操作,在配製好的防落素、2,4-D等激素溶液中按0.l%的比例加入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發病初期,可選用40%施佳樂懸浮劑8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36%甲基託布津懸浮劑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40%百可得可溼性粉劑3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50%甲基託布律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65%抗黴威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等噴灑防治。每7天1次,連噴2~3次,尤其注意,露地栽培時雨後應立即噴藥。溫室大棚還可選用10%速克靈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燻煙,每667平方米用藥200克。還可用煙劑2號,每667平方米每次350克燻煙。也可選用5%百菌清粉塵劑,或10%滅克粉塵劑,或10%殺黴靈粉塵劑,每667平方米1千克進行防治。煙劑、粉塵劑應於傍晚關閉棚室後施用,第二天通風。噴灑藥液、施用煙劑、噴施粉塵劑可單獨施用,也可交替施用,以各種藥劑交替施用最好。兩次用藥間隔時間一般為7天左右,用藥間隔時間、次數視病情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