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沈教練的健身小課堂
-
2 # 主食養生饅頭
增飢餐和減脂餐有什麼差異?我認為沒有什麼差異不同,一個好的保健食品,只要滿足了以下6種成份,並且有一個科學的搭配就行了:1。蛋白質。2。脂肪。3。碳水化合物。4。維生素。5。礦物質。6。纖維素。
增飢餐與減飢餐只是廠家的一個文字遊戲。比如:市場中的紅糖有許多的生產廠家,他把紅糖的名字,改成了孕婦紅糖,這叫細分市場,一下子增加了銷售量。在大眾看來,紅糖與孕婦紅糖是不一樣的,這只是文字遊戲,男人們喝孕婦紅糖也不會產生雌激素,大家一定擦亮了眼睛,別讓文字遊戲戰勝了自我。
國家推出了巜健康中國2030》規劃,隨著規劃的實施,國民的身體素質會越來越好,那麼,就讓我們伸開雙臂,喜迎那一天的早日到來吧!
-
3 # Bi8Bo
1、飲食原則
對於需要減肥的人來說,訓練在努力,也可能
會一頓漢堡薯條、碳酸飲料上毀掉之前所做的所有
努力,所以,減脂必須控制熱量的攝入,參考食物
GI值,建議控制熱量攝入量比消耗熱量(消耗熱量=
基礎代謝+運動額外消耗)低300大卡左右,這樣一週就可以減掉大概1kg的體重(不是脂肪)。
對於增肌的人來說,特別是比較瘦的人,如
果想要從一個瘦弱的狀態變成一個強壯的狀態,唯
一需要做的事就是吃,如果吃的不夠,那麼給身體
提供的熱量和營養物質就不夠,也就不會增加體
重,同樣的道理,只要每天攝入的熱量比消耗的熱
量高300大卡,那麼一週也可以增加大概1kg的體
重。
2、科學比例
除了飲食量,營養分配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需要知道的是無論增肌還是減脂,碳水化合物的佔比是最大的,蛋白質略高於脂肪,也可以想當,因為碳水足夠多,才可以支撐增肌所進行的消耗,這也是為什麼在鍛鍊前後都要補充碳水的原因,也因為碳水足夠多,減脂才能夠提供足夠的能量,並最大限度的限制肌肉損失。也就是說,碳水佔每次飲食的一半,或略多於一半,蛋白質和脂肪相當,或略高於脂肪,具體的比例,建議增肌碳水、蛋白、脂肪的比例為5:2:3,減脂則為6:2:2,每個人的體質差異和訓練量的不同,具體的比例也略有差距,碳水比例約佔55%,蛋白和脂肪可根據自身情況調整。
-
4 # 健身叫瘦
不管是增肌餐還是減脂餐,三大能量營養素缺一不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增肌餐是要根據你身體條件攝入大於你基礎消耗的熱量,能量處於正負荷。在三大營養素搭配來說增肌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6:2:2當然增肌是需要做抗阻力訓練的,如果一味的去進行飲食沒有有效的訓練只會讓你越來越胖,身體素質越來越差。減脂餐是需要每天的攝入量要低於你的基礎消耗,讓能量處於虧空狀態,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2:6:2,明顯能看到蛋白質的比率更高,因為蛋白質熱量更低,飽腹感更強,食物同化作用更強,在日常用餐時還要有飢餓感,沒有飢餓瘦不了,但是不是讓你節食,只是吃飽為宜,沒必要吃撐。當然了飲食的調整需要搭配有效的無氧和有氧的訓練,否則在怎麼好的飲食都是沒有意義。我們要的是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快樂的減脂而不是去忍飢挨餓節食。
-
5 # 笑對人生161367619
顧名思議增肌餐就是多吃一些含蛋白質高的食品,例如:肉蛋奶和養營豐富的食物,對於瘦弱型體質是有利的,儘量不要節食,不要有飢餓感,當然也不能一味吃的太飽,用攝入更多熱量,適當鍛鍊而增強體質。
減脂餐對於肥胖的群體至關重要,肥胖易生病,所以要減脂,飲食上一要控量少吃。儘量不吃含蛋白質高的食物,比如肉類,奶、…等。適量吃一些水果,加強體育鍛煉,以消耗更多熱量,使體重減下來,減少生病的機率。
-
6 # 二寶媽媽Gina的瑜伽
給你一個公式,減脂以總熱量1800千卡為例,減脂三餐能量配比為:早班餐佔整天的30%.中餐40%.晚餐30%.所以早餐是1800*0.3=540千卡,以此類推,中餐720.晚餐540
糖蛋脂的比例為5:2.5:2.5,提供能量分別為糖4千卡/克,蛋白質4,脂肪9,所以轉化為克數以糖為例就是:540*50%/4=68克蛋34克,脂15克,所以早餐吃的量就出來了,中晚餐同樣得演算法
-
7 # 鍛鍊巴士
你還在抱怨為什麼我練不出好身材嗎,有沒有想過也許是因為你不會吃?
你知道嗎!一頓好的健身餐可以讓你在運動時和運動後身體都呈現出最好的狀態,也能讓你的營養跟上你健身所消耗的能量。
首先明確一點,不管是增肌還是減脂,碳水化合物所佔的比例都是最大的,蛋白質比脂肪的攝入最好略高,也可以相同。
增肌餐和減脂餐具體有什麼區別呢?
一:飲食
對需要減脂的人,再努力地訓練也可能因為一頓你最愛的可樂,薯條,薯片而摧毀,所以減脂一定要控制熱量的攝入,要求極為苛刻,甚至需要用稱去稱取食物。
建議你每天的熱量攝入控制在300大卡以內,這樣一週能減掉的體重約1KG。消耗熱量=基礎代謝+運動消耗
想增肌的人,尤其是瘦一點人,如果你想從一個消瘦變成壯漢,你需要做的就是“吃”。如果你吃的不夠,那麼給身體提供的熱量和營養就跟不上,可就不可能增重、增肌!
二:科學搭配
除飲食的量之外,營養分配也是很必要的,首先明確一點,無論增肌或是減脂,碳水化合物所佔的比例都是最大的。
只有碳水化合物最夠得多,才足以支撐增肌鍛鍊所帶來的消耗,這也就是為什麼強調鍛鍊前要補充碳水的原因。因為碳水的足夠多,脂肪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並最大限度的限制肌肉的流失。
具體點說就是碳水佔一半,蛋白質和脂肪攝入的一樣就可以,或者比脂肪略高。建議增肌為碳水的比例:蛋白:脂肪的比例為5:3:2,減脂為6:2:2。因每個人的體質差別和訓練強度不同,適當調整一下比例,碳水比例約佔55%,蛋白質和脂肪根據自身調整。
-
8 # 愛健身的Mike教練
首先,不管增肌餐還是減脂餐,我們都需要,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這三大類。
增肌餐就是高碳水,高蛋白,適量脂肪。而且蛋白質和碳水佔你一天攝入熱量的百分90左右。
減脂餐就是要低碳水,適量蛋白,低脂肪。而且蛋白質主要佔你一天攝入量的百分之50,碳水這一塊主要要多吃一些粗糧。
總結,就是增肌餐和減脂餐,吃的都基本差不多,主要就是一個攝入量的不同,增肌餐必須要量多,攝去熱量必須高於你一天的消耗熱量。減脂餐必須適當量少,攝入量必須低於你一天的熱量消耗,達到減脂的功效。
-
9 # 天山童姥生活記錄
1. 飲食原則
對於需要減肥的人來說,訓練在努力,也可能會一頓漢堡薯條、碳酸飲料上毀掉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所以,減脂必須控制熱量的攝入,參考食物GI值,建議控制熱量攝入量比消耗熱量(消耗熱量=基礎代謝+運動額外消耗)低300大卡左右,這樣一週就可以減掉大概1kg的體重(不是脂肪)。
增對於增肌的人來說,特別是比較瘦的人,如果想要從一個瘦弱的狀態變成一個強壯的狀態,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吃,如果吃的不夠,那麼給身體提供的熱量和營養物質就不夠,也就不會增加體重,同樣的道理,只要每天攝入的熱量比消耗的熱量高300大卡,那麼一週也可以增加大概1kg的體重。
2. 科學比例
除了飲食量,營養分配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需要知道的是無論增肌還是減脂,碳水化合物的佔比是最大的,蛋白質略高於脂肪,也可以想當,因為碳水足夠多,才可以支撐增肌所進行的消耗,這也是為什麼在鍛鍊前後都要補充碳水的原因,也因為碳水足夠多,減脂才能夠提供足夠的能量,並最大限度的限制肌肉損失。
也就是說,碳水佔每次飲食的一半,或略多於一半,蛋白質和脂肪相當,或略高於脂肪,具體的比例,建議增肌碳水、蛋白、脂肪的比例為5:2:3,減脂則為6:2:2,每個人的體質差異和訓練量的不同,具體的比例也略有差距,碳水比例約佔55%,蛋白和脂肪可根據自身情況調整。
-
10 # 梅公子Shaniawong
減脂餐和增肌餐看上去都是沙拉+碳水+高蛋白+適量的脂肪,為什麼效果會有區別呢?減脂餐盒增肌餐到底有什麼區別呢?有人說:減脂和增肌的根本區別就是在食譜的搭配上,那麼問題來了,我做飯的時候能否用同一份食材做出適合兩個人的便當呢?”
-
11 # 東子樂
1. 飲食原則
對於需要減肥的人來說,訓練在努力,也可能會一頓漢堡薯條、碳酸飲料上毀掉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所以,減脂必須控制熱量的攝入,參考食物GI值,建議控制熱量攝入量比消耗熱量(消耗熱量=基礎代謝+運動額外消耗)低300大卡左右,這樣一週就可以減掉大概1kg的體重(不是脂肪)。
增對於增肌的人來說,特別是比較瘦的人,如果想要從一個瘦弱的狀態變成一個強壯的狀態,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吃,如果吃的不夠,那麼給身體提供的熱量和營養物質就不夠,也就不會增加體重,同樣的道理,只要每天攝入的熱量比消耗的熱量高300大卡,那麼一週也可以增加大概1kg的體重。
2. 科學比例
除了飲食量,營養分配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需要知道的是無論增肌還是減脂,碳水化合物的佔比是最大的,蛋白質略高於脂肪,也可以想當,因為碳水足夠多,才可以支撐增肌所進行的消耗,這也是為什麼在鍛鍊前後都要補充碳水的原因,也因為碳水足夠多,減脂才能夠提供足夠的能量,並最大限度的限制肌肉損失。
也就是說,碳水佔每次飲食的一半,或略多於一半,蛋白質和脂肪相當,或略高於脂肪,具體的比例,建議增肌碳水、蛋白、脂肪的比例為5:2:3,減脂則為6:2:2,每個人的體質差異和訓練量的不同,具體的比例也略有差距,碳水比例約佔55%,蛋白和脂肪可根據自身情況調整。
-
12 # 小潘彈唱
增肌餐與減脂餐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沒有很多營養專家說的那麼玄幻。
一般的上班族也沒有那麼多時間、食材去烹飪。
非要說區別增肌餐中碳水比例略高於減脂餐。
最終還是要配合運動,這樣不管是增肌還是減脂,效果更好。
增肌多無氧練習,減脂多有氧練習。
-
13 # 人生如煙---莞爾一笑
增肌與減脂的飲食區別在於身體機能上不同,增肌在飲食上為了滿足增肌的條件必須讓機體處於一個熱量盈餘的一個狀態,然而減脂需要的是機體處於熱量的負平衡狀態。食量上的不同,增肌的話需要多吃一點,而減脂就要適當的控制飲食。在蛋白質攝入量上的不同,增肌的飲食規劃中,每千克的體重攝入2g左右的蛋白質。而減脂上蛋白質一般的要求是每千克體重攝入1g,增肌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蛋白質佔比和碳水化合物佔比基本差不多,而減脂餐碳水化合物佔比相對較少。簡單來說減脂是有氧運動主要是跑步跳繩和小重量訓練,增肌是無氧運動需要大重量訓練。
-
14 # 健身木木夕
增肌餐和減脂餐主要有兩點不同,
1熱量
對於一個減脂的人來說,多吃一塊肌肉很有可能就會毀掉一上午的努力成果,所以控制食物的熱量就顯得尤為重要,建議攝入的熱量比消耗的熱量少300大卡,這樣一週大概就能減去1kg,同理對於增肌餐來說就必須要加大熱量的攝入;建議攝入比消耗的熱量多300kg。
2比例
相比於減脂餐,增肌餐在蛋白質的比例應該更大一些;因為肌肉是由蛋白質組成的,想要增肌就必須要攝入更多的蛋白質來滿足機體的需要。
-
15 # kankan而談
日常我們所見到的飲食無非包含於三個方面,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也是機體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是人體組織更新和修補的主要原料,同時也是我們肌肉的重要組成原料。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日常非常重要的一種營養素,也是我們飲食結構中佔比例最多的營養素。碳水化合物其實就是平時所說的糖類,糖類是我們人體供能的主要來源,也是最經濟的來源,同時也是構成我們人體的重要的生理物質。我們人體中的細胞和遺傳物質中都含有糖分。而且糖類還具有保護肝臟,解毒的作用,所以碳水化合物對人體的作用是非常多的,但是過多的碳水化合物也是導致我們肥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脂肪基本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飽和脂肪,另一種是不飽和脂肪。常見的健康脂肪多以不飽和脂肪為主。不飽和脂肪酸(PUFAs)對人體有重要的生理功能,ω-3和ω-6多不飽和脂肪酸都是合成類二十烷酸化合物的前體,在體內的平衡對於穩定細胞膜功能、調控基因表達、維持細胞因子和脂蛋白平衡、抗心血管病、促進生長髮育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同時還可以降低血漿中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而我們平時的增肌餐和減脂餐的最主要區別在於三種成分的比例不同,在增肌餐中我們為了要維持更多的力量訓練會適當增加部分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含量,而在減脂餐中我們為了攝入較低的熱量會適當降低碳水化合物和飽和脂肪的含量。
-
16 # 健身與思考
增肌餐和減脂餐的英文直譯其實是增重和減重,當然增重是為了讓瘦體重增加,減重為了脂肪的減少,最明顯的差異就是熱量的差異,其次才是個體化的差異。
每個人的年齡、性別、身材、遺傳、訓練環境、訓練持續時間、訓練頻率和強度都不盡相同,所以一份真正有價值的營養餐絕對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真正具備個體化差異的,無論是增肌餐還是減脂餐。
無論是增肌還是減脂評價飲食營養是否合理性主要有2個基本要素:
①目標所對應的熱量水平是否合理。
②營養是否合理,以防營養不足。
這五個部分需要根據個體化需求來調整,但不能完全忽略(這是減脂餐中很多人捨棄穀物和脂肪的管用方式)。
增肌/增重:通常增肌/增重有兩個原因,一是改變身體外形讓肌肉量增加,二是提高運動表現(有運動專案的特定需求)。
因此,飲食和漸進性的抗阻力訓練的配合是主要方法。
肌肉組織中大約有70%的水分,22%蛋白質,8%的脂肪酸和肝糖,每增加1磅(約0.45KG)淨體重增加需要2500千卡的額外熱量。所以每天額外攝入350~700千卡熱量可以讓體重每週增加1磅。
增肌餐特點:正餐吃大量食物,每餐吃更多種類食物,增加進食頻率,以及攝入高熱量食物。實驗結果顯示每日進食次數少於5次難以增加(瘦)體重。
減脂/減重:
影響減脂/減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給大家影響最深刻的莫過於:每3500千卡熱量的虧空可以帶來1磅脂肪的減少,每週平均下降1%的體重。大約是平均每天虧空500~1000千卡熱量。
如果你是運動員要參加特定體重級別的比賽這個方式是必須的,以及在沒有體重分級的體操比賽中,運動員需要以較低體脂水平對比賽才是有利的。
直接說研究結果:達到最小脂肪量的低體脂(極限)遺傳的影響是最大的。
比如很多重量級格鬥選手,減重後還是看起來挺肥,很多健身愛好者非常努力也無法顯露“八塊腹肌”,彆氣餒,健康的變現要比易碎的花瓶更有價值。重要的是在健康、和運動表現極低的體脂並不是最重要的指標,即便是體操,讓我想起了一個有嬰兒肥的實力派奧運體操冠軍~程菲。
有人會在低體脂時還可以保持健康和好的運動表現(比如喬丹、C羅、馬拉松黑人,拳擊手)但有的人會影響到健康比如比賽時的嚴重脫水的健美運動員。
無論是減脂/增肌餐得計劃,最好的飲食計劃是透過平衡飲食達到熱量正負平衡。
合理的熱量+充足的營養才可以讓計劃具備可持續性。
對於肥胖人士【BMI:30~39.9之間的,計算公式往前面翻看】減肥的熱量平均起點是:1800-2000千卡,久坐人群女的不少於1200男的不少於1500千卡熱量的最低攝入。
然而對於大部分對身材有要求的普通人,如果你的體重體脂並未超標,就沒必要把減脂餐還是增肌餐的地位看的那麼重,比如很多女孩體重55KG升高170。目標要減到45KG…,自己不吃主食要麼不吃肉,要我給他減脂餐建議
-
17 # 健身教練左航
首先無論是增肌餐與減脂餐,都是需要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攝入!三者都不可缺少,區別就在於三者的比例問題,根據自己身體的提重計算出適合自己的餐比重分量!下面我們通過幾點來分析一下差異在哪裡?
第一,飲食原則。需要減脂的人群,要控制好的你的熱量攝入,參考食物的一個配比含量。建議你每天的熱量控制比消耗熱量低300~400卡路里左右。
第二,科學配比。除了飲食的分量以外,營養的搭配也很有必要。不管增肌與減脂,碳水的比例都是最大,蛋白質次之,最後是脂肪。舉個例子:增肌比例:碳水:蛋白質:脂肪為5:3:2。減脂:碳水:蛋白質:脂肪為6:2:2。具體比例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還有就是你的訓練強度,訓練方式,訓練時間不一樣!
第三,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不是自己喜歡吃就可以多吃,不喜歡就可以不吃的!要有一個合理化的飲食搭配!
-
18 # 雕刻你的美
增肌餐和減脂餐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熱量方面
減脂時,需要飲食和消耗的熱量差值在300-500大卡的赤字;
增肌時,需要攝入和消耗的熱量值在300-500大卡的正平衡,也就是適量的熱量盈餘。
2、碳水化合物方面
減脂時,碳水要以中、低GI值的食物為主;
增肌時,仍然以中GI值的食物為主,但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增加高碳水的需求。
GI值是食物的升糖指數,碳水化合物食物被吸收後會轉換為葡萄糖來為身體提供能量,而這個過程的速度導致血糖的穩定性情況,就由食物的GI值為一部分參考;促使血糖快回快落、快速轉為葡萄糖的食物GI值都要偏高一些,往往這些食物加工精細,飽腹感弱、容易引起脂肪囤積;
增肌時,在某種情況下會需要高碳水來快速的補充糖原、為肌肉充血、促進蛋白質的吸收,所以可以練後或者加餐時,適量的吃一些高碳水食物,平時正餐主食仍然以中GI值為主;
而減脂時,就要嚴格控制食物的GI值,高碳食物就要大幅度減少,主要以中、低GI值為主。
增肌餐與減脂餐大體上區別不是很大,成分都是主食+蛋白質+纖維,首先增肌餐也不是隻圖高熱量來製造熱量盈餘,營養價值低的食物對肌肉的生長沒有太大幫助,還會導致體脂率偏高;
其次,你吃多少食物與身體本身的消耗量有很大關係,活動量或者運動強度大,就要相對提高熱量攝入;當天的活動量很少,熱量攝入也要相對的降低一些。
-
19 # 七健健康減脂規劃師
我認為有一個錯誤的觀點,有很多小夥伴,誤認為增肌餐和減脂餐都可以統稱為健身餐。其實這是不對的。那麼他們究竟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增肌餐:是在一是根據一個人的體重基礎代謝,而計算出的基礎熱量消耗額外的增加300卡路里,然後根據這個數字。去計算我們的食物,制定食譜,減脂餐:是在計算出一個人的體重基礎代謝之後,在基礎熱量消耗當中,減少300卡路里,然後去計算食物,制定食譜。
另外的話,增肌和減脂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攝入上有著不同的說法,粗略地來講,增肌需要高碳水高蛋白,減脂需要低碳水高蛋白。
-
20 # 掉肉小王子
咱們說實話,別老天天弄個秤,這個多少克 那個多少克的,增肌減脂餐無非就是碳水蛋白質,只不過前者再總熱量上不用太過控制 蛋白質攝入比例高一點,減脂餐總熱量要控制在基礎代謝以下的熱量。
回覆列表
直接差異就是熱量的差異。
增肌餐強調熱量盈餘,也就是要有多餘的熱量。多餘的熱量才能增加肌肉的含量。(不訓練照樣白搭)
減脂餐強調熱量缺口,也就是儘可能滿足身體需要的情況下,減少合理的熱量。這樣脂肪才能被消耗。
無非就是一個熱量高,一個熱量低。
好一點健身餐無非就少油少鹽少新增劑,以高蛋白為主。
這種什麼什麼的餐,最主要的是食物種類要豐富、健康。可以從不同方面滿足我們人體的各種營養需要,這才是合理的健身餐。
平常我們普通人的增肌減脂,按照家常吃法即可,就是要多攝入點蛋白質(一天額外吃兩個雞蛋即可)。根據你的目標改變攝入熱量即可。
什麼水煮西藍花、水煮雞胸肉除了極少一部分職業需要或者對身體有更高的追求才會這樣吃。普通人根本不需要這樣的吃法,為什麼所謂的健身餐那麼流行,不就是想擺拍嗎?炫耀一下自己在進行所謂的健身。完全在扯淡,平常這麼吃不瘋了就見鬼了。
我們的東方飲食結構雖有其不足之處。如碳水含量過高、油鹽過高。但是好吃是真的好吃,菜品是真的豐富。這些美食不吃,還有什麼意義?
運動也要運動,吃飯依舊照常吃飯,理解食物的本質才能更好的運用。而不是擔心吃這個擔心吃那個,要明白這個食物吃下去意味什麼,這樣才能幫助你在健康上持續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