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石頭暖暖媽

    在出門之前,先跟寶寶說好,玩多久,就必須回家。

    比如,出門前和寶寶說:“寶寶,我們出門玩,1個半小時後回家,如果你不回來,下次我就不帶你出去玩了。我現在定個鬧鐘,鬧鐘響了,我們就回來,好嗎?”因為他急著出去玩,這時候肯定滿口答應。

    鬧鐘響的時候,拿給他讓他聽,並告訴他:“時間到了,來,你把鬧鐘關了,我們回家。”

    他肯定一如既往的撒潑打滾。

    抱回家。

    等到不鬧了,告訴他:“這次我們約定好了,鬧鐘響了就回家,你沒有遵守約定,所以,我們下次出去玩的時間減少半個小時”

    後邊幾天,重複約定。

    不要以為寶寶才2歲,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聰明著呢!如果你們的約定你都能執行到位,而不是因為他撒潑打滾就妥協,那他一定知道,要遵守約定,不然撒潑打滾沒用還會減少玩的時間。

  • 2 # 嘎子談

    這麼大的孩子是能夠聽懂大人說的話的,這時,家長就要和孩子商量好,比如,下去玩可以,但是玩多久必須回來,如果同意就下去玩,不同意的話就不下去。剛開始,孩子下去玩可能還會出現這種情況,那麼等孩子再想出去玩的時候就不要和孩子出去玩了,讓他明白食言的後果,慢慢的就會改掉孩子的這個壞毛病的!

    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樣的,關鍵是看我們家長怎麼教育孩子!作為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要讓孩子喜歡和你說話並聽你的話,同時能夠讓孩子養成一些好的習慣,那麼孩子上學後我們也能省心,孩子的成績也不會差!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多操點心,多教育孩子,大人孩子將來都會有好的收穫!

  • 3 # 琳媽育兒說

    出去玩之前在家裡先要和孩子講一下,我們大概要出去玩兒多久,回來以後我們要做什麼,重點來嘍!回來以後要做的這件事兒要是孩子最近最喜歡的,吃的,玩的都可以!

    玩兒的過程中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限制!重中之重來啦!提前十分鐘告訴孩子“再玩兒十分鐘就要回家啦!”這期間看需要每隔兩分鐘或者三分鐘提醒一下。

    當孩子做到,一定要給孩子鼓勵,可以這樣說:“哇!寶寶說到做到,說幾點回家就幾點回家,這樣做太棒啦!”

    方法親測確實有效!加油

  • 4 # 品品妄言

    寶寶“玩瘋”不願意回家,媽媽可以這樣引導大家好,我是南梔,愛好學習育兒知識,分享育兒方法與經驗,願在此與各位溝通交流,互相成長

    “該走了啊,回家了啊,再不走你在這兒吧啊,媽媽自己走了啊。”媽媽使出了最後的殺手鐧。

    “嗚~媽媽!”寶寶一陣哀嚎……

    不知大家對以上情景,是否覺得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生活中,寶寶總是拖延,甚至跟大人反著幹,家長說往東他非往西,家長說要回家了,他就是賴著不走。

    直到大人使出殺手鐧,好的情況是,寶寶在威逼利誘下,雖不歡快,但還是跟著家長回家了;壞的情況,大概就是寶寶撒潑打滾,死活不走。

    這就是一場心理的博弈,大人恐嚇,利用嚇唬寶寶的方式,實現讓寶寶回家的目的;寶寶撒潑,利用傷害自己,讓大人心疼的方式,實現自己不回家的想法。

    最終結局兩敗俱傷,大人覺得很累,寶寶日益嬌慣,養成了“就地兒打滾”這一不好的習慣。

    那寶寶“玩瘋”了就不願意回家,媽媽應該怎麼辦呢?

    家長的原則,既然寶寶每天都有戶外活動,家長也不要過高的要求自己,來無限的滿足寶寶的需求。

    寶寶貪玩是天性,小孩子沒有度的概念,2歲的寶寶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只有大人更在乎寶寶的吃飯和睡覺問題。

    所以值得肯定的是,寶寶該吃飯和睡覺,獲得一定的休息,大人的堅持是沒有問題的。

    過程中怎樣儘量減少寶寶的不愉快,可盡力而為,而且需要一個過渡期。

    1.當寶寶“玩瘋”了不願意回家時,如果寶寶完全就是在哭鬧打滾,聽不見旁邊的聲音,家長就不要說話了,該領著回家就回家吧。

    等到寶寶情緒平復的時候,告訴寶寶,你理解要求寶寶回家時,寶寶還想玩,但是要回家心裡很不高興(接納寶寶的情緒),但是飯已經做好了,一直在外面玩飯菜就涼了,對寶寶的身體是不好的(說明事實)。媽媽知道寶寶在這兒玩得很開心,我們可以休息之後下午繼續來玩(給予支援)。

    當然2歲的寶寶有的很難消化這些話,但大人要做的就是不斷地重複的去正確引導。

    2.如果寶寶“玩瘋”了,但還能聽進去大人說的話。家長可以給寶寶兩個選擇,告訴寶寶大人理解寶寶還想玩的心情,但我們該回家吃飯了,那你看我們十分鐘之後回家或者是立馬回家,或者是媽媽揹著你回家還是抱著你回家等,透過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的方式,讓寶寶的焦點轉移,實現輕鬆讓寶寶回家的目的。

    3.其實,2歲的寶寶不像3歲之後的寶寶,3歲之後的寶寶可以慢慢給他立規矩,2歲的寶寶主要還是靠哄呀。

    大人應該最瞭解寶寶的興趣愛好,除了在戶外玩,肯定有其它即使在家裡,也讓寶寶有所期待的事情呀,家長只要充分利用起來就好了。

    4.調整寶寶戶外活動的時間。

  • 5 # CHI最憶是杭州

    1,病理診斷方面需要去做自閉症鑑別診斷

    兒童的言語字詞在12月齡左右出現,24月齡的寶寶,普遍可以說雙字詞,如:寶寶回家,不回家,寶寶滑梯,媽媽回家之類。24個月不會說話可能涉及言語發育遲緩問題。

    經驗上,海外華人的孩子接觸雙語環境,存在言語遲緩的問題,但是無論如何,兩歲沒有語言需要重視。如果孩子就在漢語環境,建議去進行鑑別診斷,如果有發育方面的遲緩,不要錯過3至6歲最佳干預期。

    此外,因為問題涵蓋的資訊不充分,我姑且表達一下個人從資訊描述部分的擔憂:男孩子自閉症的發病率是女孩子的四倍,如果孩子不會講話,那麼,家長如何確定孩子能聽懂大人話呢?自閉症患兒往往存在固定的刻板行為,部分患兒合併多動,情緒障礙。家長要留意孩子日常是否可以對家長的指令,言語有“隨應性”反應,即是靈活的與情景結合的反應,還是隻對個別指令有刻板反應。比如,孩子在地鐵上跟隨報站說站名是隨應性的,時刻不分場合的報站名就是刻板的。刻板行為提示自閉症症狀。如果是有自閉傾向的兒童,聽到回家就哭鬧可能是一個刻板的迴圈。是否有刻板行為,喜歡旋轉的東西,喜歡排列,關注區域性,家長需要注意這些部分。

    二,親子依戀角度

    如果排除自閉傾向,那麼,結合孩子還沒有語言,不能順暢表達,孩子的需求說不出來,收到挫折,會可能引發激烈的負面情緒。(但是憑經驗我覺得孩子在發展上是有問題的,不止是情緒問題)

    依戀理論角度,情緒有其功能性,比如這個孩子,他的激烈情緒似乎在要求再玩一會兒。我們在遊戲治療時也遇到此類兒童,他們不願意在遊戲結束時離開遊戲室。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兒童在遊戲時情緒得到充分的舒展,但是在家裡,可能有很多限制。二是,兒童本身對依戀關係十分不安,他們的陪伴者可能不太穩定,可能和他們在一起時人在心不在,因此,孩子在可以得到的機會里奮力抓住陪伴者儘量“多呆一會兒”,因為他們害怕這個時間過去了,下次不一定是什麼時候。如果是這種情況,建議找專業人員調節家庭功能,增加家長勝任力,解讀孩子的內隱語言資訊,這是複雜專業的工作。

    嚴謹而言,有關發展的問題很少有單一的因果關係,很可能多重原因相互巢狀作用,家長需保持敏感,必要時請專業人員介入。

  • 6 # 橙兒麻麻青春永駐

    其實大部分寶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當然我也不例外,那我來分享一下我的方法,總體來說我的女兒都是比較乖巧的,只是有時候碰到她特別感興趣的事情後,可能她會不想回去,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強行帶走寶寶,或者說一些恐嚇寶寶的話,這樣不僅不能讓孩子離開,反而會讓孩子加重對你的反感,你別看孩子還小,他們也是要面子的哦。遇到寶寶不肯離開,正常情況下,我會酌情考慮,比如說我沒有事情的情況下,我會讓她在玩一會,但是這個時候我就會跟孩子講條件了,比如說我們在玩5分鐘,在玩10分鐘就必須要回家了,這樣下次媽媽還會帶你來玩,還可以玩同樣的時間,這個時候的孩子通常會答應的,如果你答應媽媽的話不算數的話,下次媽媽就不會帶你出來玩了,寶寶需要一個緩衝期,不是說走就走,當然如果寶寶這次食言了,那麼媽媽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方式對寶寶做個小小的懲罰,那我就是第二天不帶她出門,在家裡哭鬧我一般是不會哄她的,沒人的時候正是好好教育寶寶的時候,這樣不會讓寶寶覺得沒有面子,當然還可以樹立媽媽的威嚴哦。

  • 7 # 惠心千愛感統測評中心

    ”孩子一聽說要回家,秒趴地上打滾不回家,強制抱走那哭的叫一個梨花帶雨“,從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到孩子經常用這樣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家長沒有規則意識,沒有做到溫柔地堅持原則。

  • 8 # 童叟無欺一路向西

    首先要和他講清楚,耍賴是沒有用的,原則是不會變的,回家是必須的,然後在旁邊看他耍賴,直到他停下來。如果沒有停的苗頭,那就藏起來,觀察他的動態,一般小孩看到親人不在身邊,都會停止哭鬧,著急爬起來的,這時候你就可以出來帶他回家了

  • 9 # 香水情感

    1.可以用他喜歡的零食誘惑他,要回的時候就說“……買好了,我們回去吃去”。

    2.每次出去玩之前,講好條件。如果不到點就回,下次就不帶他出去了。心一定要硬一點,要哭讓他哭。讓他有規則的大概意識。經過一兩次。應該就好了!

    3.還是不行的話,讓他回家就趴地上哭,你就讓他哭,哭夠了再帶他回家。慢慢就好了。這個辦法,得你能捨得下面子,硬的了心。

    改正他的這點是一勞永逸的,不然的話,他知道這招有用。以後稍不如意就使殺手鐧。

    比如,要買什麼不給買、要幹嘛不讓去

  • 10 # 家有三千金123

    我是寶媽,這方面每個孩子都會有過,特別是幾個孩子玩在一起高興時和大人看電視劇正興致時突然被人打擾那種煩人,而這時候你必須提醒孩子,你說寶貝過來喝點水然後告訴他寶貝我們再玩十分鐘就回家哦,咱們說話算話才是好孩子,總之多誇誇孩子,孩子多誇誇更有自信。或可以用比賽跑步的方法來轉移孩子注意力吸引孩子回家,也可以告訴他爸爸要下班了,爸爸工作很辛苦得趕快回家煮飯,否則爸爸遲到了沒錢買奶奶了[呲牙]

  • 11 # 80後文昌妹的生活

    1、當寶寶“玩瘋”了不願意回家時,如果寶寶完全就是在哭鬧打滾,聽不見旁邊的聲音,家長就不要說話了,該領著回家就回家吧。

    等到寶寶情緒平復的時候,告訴寶寶,你理解要求寶寶回家時,寶寶還想玩,但是要回家心裡很不高興(接納寶寶的情緒),但是飯已經做好了,一直在外面玩飯菜就涼了,對寶寶的身體是不好的(說明事實)。媽媽知道寶寶在這兒玩得很開心,我們可以休息之後下午繼續來玩(給予支援)。

    當然2歲的寶寶有的很難消化這些話,但大人要做的就是不斷地重複的去正確引導。

    2.如果寶寶“玩瘋”了,但還能聽進去大人說的話。家長可以給寶寶兩個選擇,告訴寶寶大人理解寶寶還想玩的心情,但我們該回家吃飯了,那你看我們十分鐘之後回家或者是立馬回家,或者是媽媽揹著你回家還是抱著你回家等,透過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的方式,讓寶寶的焦點轉移,實現輕鬆讓寶寶回家的目的。

    3.其實,2歲的寶寶不像3歲之後的寶寶,3歲之後的寶寶可以慢慢給他立規矩,2歲的寶寶主要還是靠哄呀。

    大人應該最瞭解寶寶的興趣愛好,除了在戶外玩,肯定有其它即使在家裡,也讓寶寶有所期待的事情呀,家長只要充分利用起來就好了。

  • 12 # 兔一一

    每次出去玩的時候要跟她講,我們一會要去哪裡哪裡玩,但是不能玩太久,因為爸爸媽媽還有工作,還有一些事情要做!但是媽媽會經常帶你來玩,下次我們去哪裡哪裡,產生好奇,產生興趣

  • 13 # 廣場舞迷

    我曾經見過不少孩子,一出去玩就不肯回家,似乎怎麼也玩不夠,怎麼勸怎麼哄就是不肯回家。我見過一位媽媽,叫了孩子幾次之後孩子依然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依然玩得不亦樂乎。孩子的媽媽實在受不了了,直接拉著孩子就走,結果孩子就地打滾哭嚎,就是不願意回家。媽媽情急之下,只能動用武力,下手就給孩子的屁股上甩幾巴掌,孩子嚎得像豬,媽媽氣得要死,最終也沒法讓孩子乖乖回家。類似的經歷,相信很多父母都經歷過,我也不例外。記得我閨女兩歲兩三個月大時,一出去就嚷著不要回家,一到回家時間就鬧得我頭疼,怎麼哄都沒有用。

    只要跟她提到回家她立馬就抗拒,直喊“不要回家不要回家”,後來沒撤了我就換了一種溝通方式跟她講,不說“回家”兩字,只說去七樓講故事,或者玩玩具,她才願意跟著回來。再後來,換方式溝通也哄不了她了,除了出去不願回家,平時她還常常不肯配合洗澡不肯洗漱。我採用了新的方法來跟她商量,就拿出門來說:

    1.出門前約定好,出去哪裡玩什麼,玩到什麼時候就回來,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孩子答應就出門,不答應就不出門。

    2.玩的時候,儘可能滿足她的需求,讓她玩得開開心心的。只要孩子願意,可以陪她一起玩,透過合作互動的方式,贏得孩子的心,讓孩子更願意配合我們。

    3.快到時間了,先提醒一下孩子,然後定個鬧鈴,時間一到就要回來。如果孩子不肯配合,還要耍賴的話,第二天孩子要出門就拒絕他的要求,讓孩子知道規則。

    幾次堅持原則之後,孩子就不會隨意耍賴了,我用以上方法來應付孩子洗澡刷牙之類的事情也一樣有效。也許剛開始並不那麼湊效,但堅持幾次之後孩子就自然知道規則,也知道遵守了。

  • 14 # 悅指教育資訊

    啦啦啦,滾呀滾,我就是不想回家,我還想繼續玩兒!孩子的心聲作為父母的你聽到了嗎,聽懂了嗎!

    這種事兒我一歲三個月的兒子犯過一次:上週五,因為爺爺上晚班,我們提前給小朋友餵了晚飯,然後出門送爺爺,我正好去拿快遞!按照我的想法,拿了快遞迴家接著吃晚飯,因為我還沒有吃!可是,小朋友就不幹啦,拿著快遞就不回家,外面接著玩!為此,大哭了一場,最後好說歹說,告訴他媽媽還沒有吃晚飯,一會兒吃完了我們還要出來的!終於回家了!

    為啥呢,因為在小朋友的思維裡面,每天晚上吃了晚飯我是要出門散步到8:20才回家洗澡睡覺的!可是今天為啥剛剛出門就要回家,太欺負小朋友我了……

    所以說,孩子哭泣是有原因的,兩歲寶寶,他們的需求總是很簡單直白,作為家長的你要學會去讀懂孩子!

  • 15 # 深圳二寶媽媽

    1.和孩子談判回家時間

      儘量讓寶寶養成固定時間外出和回家的好習慣,如寶寶耍起小性子不肯回家,家長千萬不能訓斥更不可打罵,可以商量的口吻和寶寶“談判”,以達成讓回家的目的。

      2.問孩子為什麼不想回家

      只有找到原因,予以改善,並與孩子多進行溝通教育,把其當成朋友,才能真正解決孩子不愛回家的問題。

      3.充當孩子的玩伴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時間在外面瘋玩,那麼你需要充當孩子的玩伴,如和孩子一起搭積木、捏橡皮泥、玩撲克牌、頂氣球、夾豆子比賽、用火柴棍擺圖形、用細鐵圈套酒瓶等等。

      總之,家長只有讓家中的世界精彩起來,孩子自然就會喜歡留在家裡。

      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從別的孩子身上現身說法。

      如果來做客的小朋友按時回去,在表揚小朋友的同時也可以教育孩子;如果同樣出現不肯回去的問題時,和孩子一起分析,這時孩子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一般都能正確對待。

  • 16 # Richard媽育兒

    兩歲的寶寶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主意,這種情況下我建議你採取冷處理!

    首先當寶寶在哭鬧撒潑打滾不回家時,是在等家長的妥協,假如家長之前有過妥協,第二次必定還會如此,甚至會更嚴重!在寶寶哭鬧撒潑打滾時,家長所做的是,一定要忍住,不要礙於面子就妥協,或是強制性抱回家,這樣不僅沒有好結果,反而會適得其反,其實寶寶就是在等家長的迴應,如果沒有得到迴應,寶寶是不會一直哭的,所以要讓寶寶知道哭鬧是沒有用的,寶寶哭夠鬧夠之後肯定會來尋求安慰,這個時候家長只需把寶寶抱回家,記住,教育寶寶一定不要當著很多人的面,要知道寶寶的自尊心也很重要!回家之後告訴寶寶我們回家的原因,這個時間段應該該做什麼了,並給他安慰!

    其次就是每次出去玩之前,給寶寶進行思想教育並制定表格,要告訴寶寶,做事情要有計劃,每個時間段有每個時間段該做的事情!每天的哪個時間段應該出去曬太陽玩耍,哪個時間段要回家吃飯,睡覺,看書,做遊戲,都要一一給他講清楚!如若寶寶做的非常好,應該及時給予鼓勵表揚,一個大大的擁抱,一個甜甜的吻足矣!

    還有就是家長做事情也要有原則,說到做到,平時在寶寶面前要樹立好榜樣!做事情也要有計劃,寶寶肯定會受到父母的影響,所謂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就是每天睡前和寶寶一起回想今天一天所做的事情,然後計劃一下第二天要做的事情,這樣做不僅能讓寶寶以後做事情有規劃,還能提高寶寶的記憶力!

  • 17 # 萌寶加油站

    2歲的孩子還不是很理解,容易叛逆,所以可以多些方法哄孩子,比如轉移注意力,或者想一些吸引孩子的辦法讓孩子回家,如果直接說必須回家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例如:“媽媽知道,你在這裡玩的非常開心,我也知道你還想繼續玩,不願意回家,可是現在時間晚了,你看看大家都要離開這裡回自己家吃飯呢,你知道嘛,今天咱們要吃…美味的食物等等”。家長要有耐心還要有方式方法。

  • 18 # 公牛先生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是孩子帶出去都不愛玩也是很讓人著急的,所以我們作為父母要認同這一點,不要過於著急。但是每次都收不回來也是不好的,孩子只會在他自己想法裡放任會養成任性的性格,在後期成長不利。

    剛開始我家的小寶也是這樣的,爺爺奶奶會滿足他一切要求,在外面不願意回來就扒地上打滾,很讓人生氣。剛開始回家我和他說,他都說下次不會了,到了下次還是這樣。之後我發現他跟我單獨出去就不會這樣,因為我平常跟他相處就是把他當作朋友,當作小夥子,會非常尊重他,但不會理會他的無理取鬧。我就知道了,孩子知道看人下菜,這應該是孩子最擅長的,問了很多小朋友都是這樣。知道原因就和爺爺奶奶溝通,如果不回來就打電話給我,我過去抱著他回家,在路上不要吼他罵他,孩子在哭的時候是聽不進任何語言,在外面吼他孩子也會覺得沒有面子,回家知道錯了也會有小性子。等他回家休息好了以後,再和他溝通,幾次過後就不會這樣了。不過也分情況,如果他真的很感興趣的專案,可以和約定好時間,到了時間就要回來,這樣孩子也會對自己的言語行為負責,個人覺得這是很有效的方法。

  • 19 # 遠嫁北京的阿珍

    大家好,我是阿珍,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首先,兩歲寶寶也是似懂非懂的年齡,但您認真的跟他好好講,跟他講這個時間應該是在吃飯,所以應該回家了,當他在想、在猶豫的時候,您就誇誇他,然後拍拍手鼓掌

  • 20 # 娜麼珂愛

    我家二寶就有這樣的行為,我的處理方法就會去轉移他的注意力,我家老二特別喜歡車,一進家門我就會去拿他喜歡的車去逗他,陪他玩一會,他就忘的一乾二淨了[呲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質量有保障的童裝有哪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