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湉琀寶媽
-
2 # 煙臺阿杰
如果你養的少的話是沒問題的,大多數生病的時候給它們吃青黴素就可以,還有很多病是要提前打預防針。
平時的預防措施是①雛雞7日齡左右接種Ⅱ系疫苗,30日齡時接種Ⅰ系疫苗,60日齡時再接一次Ⅰ系疫苗強化免疫。②新購進的雞必須單獨飼養2周,證明無病後才能與健康雞群混合飼養。③平時加強雞舍的清潔衛生工作,雞舍用具定期消毒,雞舍和雞場門口要設消毒池。 -
3 # 農村同哥
(一)開食
初生雛雉初次餵食稱開食 , 雛雉出殼24小時就應用玉米或碎米以溫水拌均勻地撒在塑膠布或淺加飼槽內作為開食。第二天用2/3玉米粉或碎米,1/3全價料飼餵,第四天全部用全價料飼餵到1個月。以後可用自配飼餵到2個月。
(二)開水
雛雞出殼後第一次飲水稱 開水, 一般雛雞出殼後,毛幹3小時可給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溶液作為開水 並來連飲3天,以消毒腸道後才用常水作為飲水。飲水要清潔,水槽要經常清洗,以保清潔
(三)開青
雛雉第一次喂飼料稱開青,雛準2-3日齡後,可開始投餵乾淨切碎的青飼料,可佔飼料總量10%左右拌入日糧中飼餵,也可單獨飼餵,不宜過多,以防拉稀,隨日齡的增長,可逐漸增到20-30%。
(四)開葷
雛雉初次投餵動物性飼料,稱開葷 。雛準第一次餵食初幾天內可用蒸熟折雞蛋(每100只雛雉一個雞蛋)碎拌於飼料中飼餵作為開葷。7-10日齡後可在飼料摻3-5%的優質魚粉(淡)以滿足雛雉生長髮育的營養需要。
(五)飼餵次數
開食後1-3日齡,每天飼餵6-7次,3-7日齡後,每天5-6次,7-30日齡,每天5次,1個月齡後每天4次。
(六)溫度、密度、光照和通風
1、溫溼度調控:適宜的育雛溫度為1-3日齡35_34℃,4-7日齡33-32℃,2周齡31~28℃,3周齡27~24℃,4周齡為23-22℃,5周齡後保持常溫。相對溼度1-10日齡65%-70%,11日齡以後55%-65%。
2、密度:隨日齡變化,其體重、需用水等也會相應變化,應適時調整飼養密度,增加水、食槽數。網箱平養或箱式育雛時密度為1-10日齡50一60只平萬/米,10-20日齡30-40只/平萬米,此後可轉入立體籠(蛋雉育雛用4層籠),21~42日齡20-30只/平萬米,43-60日齡10-20只/平萬米。
3、光照時間控制:雛雉對光照要求不太嚴格,初雛1-3天保持24小時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時光照,此後,根據雛雉採食情況轉入自然光照。3周前後轉入立體籠時,第1個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雛雉儘快適應新環境,多采用3瓦/平萬米為宜,待雉群大部分採食、飲水後,即可採用自然光照。
4、通風換氣及室內環境控制:室內空氣流通不好,氨氣濃度過大,會直接影響準雞的生長髮育,並可誘發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發生。應經常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及時清糞、清掃地面,維持適宜的溫度,定期帶雞消毒,及時疏散密度。搞好室內環境是提高雛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飼養小雞
(七)育成期限
雛雉飼養到60日齡就進入育成期。這時公雉的體重可達3市斤左右,母雉可達2市斤左右,除選為利公雉和種母雉的雞外,其餘者可劃入商品肉用仔雉飼養,按期出欄做種用的雉雞可按雄、雌進行分群飼養由育雛期轉為育成期時,最好按原來育雛群放養,以免引起動和不安,飼養應以每平萬米4-5只為宜,61日齡到120日齡為育成期,以後為成年期1.保溫 野雞苗特別是7天以內的野雞苗對溫度非常敏感,這是育雛的技術的核心,也是成活率高低的關鍵.保溫標準:(1)出殼2天的野雞保溫或保溫室內均勻睡覺為準;(2)2天后以在箱(室)內自自活動、非常活潑為準。保溫的一切工作必須以這個標準為中心。如溫度太低,小雞輕則啼叫,重則往熱源下相擠打堆,造成擠壓死亡。如長時間未調整則會拉白痴凍死、病死;如太熱,則遠離熱源,張口呼吸,嚴重時也會造成傷亡。相對而言,溫度太低造成的各種傷亡更為常見。養殖中應牢牢掌握保溫的實際標準,切不可疏忽大意。特別要提出的是,有些資料介紹保溫均以32-35℃為準,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保溫由於季節、晝夜及雛雞的大小不同而不同,硬性規定一個溼度即不科學,也容易造成失誤,使初學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溼度計上,而忽略了野雞保溫的實際標準,使不少養殖戶造成經濟損失。因此,應當“看雞施溫”,切勿“看錶一施溫”。2,乾燥只有乾燥衛生的優越環境才能使野雞保持良好健康的生長 勢頭,特別是出殼3天-5天的雛雞生長速度快,排洩物多,雞糞堆積墊料 很易潮溼,應勤打掃,注意保持雞舍內的乾燥、衛生。如解決不好則會出現如下問題:(1)潮溼易造成生長速度緩慢,如墊料糞便汙染飼料,可增加白痴和球蟲病的發病機會,或造成消化道疾病。(2)由於潮溼直接影響保溫的效果,出現上述溫度過低產生的問題。(3)在保溫條件下,如潮溼,雞糞會造成病菌大量繁殖,使野雞增加致病機會;氨氣濃度升高而造成呼吸道疾病。因此,保持乾燥、衛生,等於杜絕各種疾病的發生。3,通風 這是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造成空氣不好的原因是:(1)未達到乾燥的標準;(2)未及時分群,飼養密度過大,適宜的密度以野雞在運動中不會發生碰撞為標準。4.飼養管理 雛野雞羽毛幹後,應迅速移到育雛室(箱),開食時先用0.1%高錳酸鉀水滴喂數滴,一天後用5%葡萄糖和0.1%維生素C混合液與少量飼料拌勻飼餵,1周-2周齡時每2小時-4小時喂一次,日喂7次-8次;3周齡-5周齡時每天喂6次;5周齡後每天3次-4次。以餵雞混合料為主,另外加入2%-3%進口魚粉和多種維生素,每天應保持一定數量的青飼料,適當通風和保溫是育雛的關鍵。育雛室(箱)內可墊上穀殼,有條件的可採用保溫傘或紅外燈作熱源,溫度掌握在頭3天為35℃左右,以後每隔2天降低1℃,但以雛雞不擠堆、活潑為保溫標準。夏天15天左右可脫溫。隨日齡增長,雛雞要適當分群,一般每平方米1日齡-10日齡雛雞70只-80只,11日齡-2 O日齡4 0只-50只,21日齡~30日齡20只~30只,每個群體400-500只較宜。野雞抗病力強,病害少,膽仍要做好預防工作,開食前注射馬立克氏疫苗;7日齡月H l20痙苗飲水防疫;10日齡用II系新城疫疫苗防疫;3 0日齡重複接種1次II系新城疫疫苗和法氏囊疫苗。
小雞在剛出生這一段時間的飼養管理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而隨著這段時間過去,小雞越長越大,那麼在各方面的機能也越來越強,就開始進入新的養殖階段了。
-
4 # 八軍評論
剛孵出來的小雞由於自身抵抗力不強,如果不是雞媽媽,親身帶領,很容易得一些病的。一,腸胃炎症,拉肚子,小雞屁屁被白色的便粘糊,不得乾淨,用土黴素混合食物餵養,並注意保暖。
二,馬立克氏病,小雞得了此病,精神沉鬱,日漸消疫,縮頭閉眼不願動,歪頭,嗦囊下垂。食慾減少。虹膜混濁,甚至失拉青白糞便,此病重在預防。出生24小時注射一次疚茴,半月後再次注射一次。在接種40天前不要在發生過馬克病的地方接觸,餵養!
三,雞瘟,此病是很多養殖戶最為頭痛的,也是雞的頭號殺手。小雞得此病後離群呆立,不吃食,拉青白屎,雞倒捉會從嘴裡流出酸臭液體。呼吸困難,打咳。此病重在疫苗注射。七至八日時注滴Ⅱ糸疫苗。一月,至二月齡時谷注射一次l糸疫苗!可以用雞瘟藥配合大腸桿菌藥杆立克治療。女扒呼吸道症狀明顯需配萬呼寧。小雞還易得慢性呼吸道病,用呼毒康,萬呼寧等!
-
5 # 禽病老師薛丹
剛出殼的小雞小鵝抵抗力弱,需要用開口藥和多維,開口藥淨化沙門氏菌,預防大腸桿菌,多維增強抵抗力,提高免疫力。
-
6 # 禽病隨談
小雞孵化技術簡單,孵化裝置操作方便,現在自己孵化的人非常多。自己孵化的小雞,跟正規種雞場的雞是有明顯區別的,防控的重心也需要改變。
1 沙門氏菌嚴重。種源因素:
這些種雞都沒有嚴格的防疫和淨化程式,垂直傳播雞病嚴重,最典型的就是沙門氏菌的垂直傳播。
環境因素:
自己孵化的小雞,孵化數量少,採取的保溫措施多數以保溫燈為主,這樣的雞舍空氣中溫度不均勻,溫差波動大。沙門氏菌是一個對溫度非常敏感的菌群,這樣的環境會加劇沙門氏菌的爆發。
沙門氏菌症狀以及防控:
雛雞糊肛,洩殖腔羽毛被汙染,雛雞排便困難,尖叫,嚴重的雞會逐漸脫水死亡。
對於自己孵化的小雞,建議在雛雞出殼以後,及時用恩諾沙星飲水,淨化沙門氏菌,降低雛雞死亡率。
如果飼養數量實在太少,可以用人用的氟哌酸和阿莫西林膠囊混合飲水,也可以很好的防控雛雞白痢問題。
腺肌胃炎:這個病現在是雛雞的常見問題之一,幾乎所有的雛雞在不同程度上都會發生。
腺肌胃炎發病的因素非常複雜,現在知道的有腺病毒,黴菌毒素等因素,這些都是可以透過種蛋垂直傳播的。因此養殖戶需要預防好腺肌胃炎。
腺肌胃炎的症狀和防控:
自己孵化的小雞,發生腺肌胃炎主要症狀是雛雞拉水樣,魚腸樣糞便。雛雞站立閉眼睡覺,羽毛逆立,雞雛大小個頭不均勻。
這樣的情況可以用消食健胃散和真菌淨進行很好的防控。如果養殖數量非常少,可以選擇小吃的消食健胃片,配合西咪替丁,制黴素片進行防治。
自己孵化的小雞數量少,環境質量好,環境中病原菌數量少,做好這兩點防控以後,雛雞的成活率將會大幅度提升。
-
7 # 鄉野小女子
剛出生沒有長毛的小雞很怕冷,現在的天氣一定要注意保暖,溫度控制在30度左右。食物水分不能太多,不然會拉肚子。還要注意小雞不要得了白痢,如果小雞屁股被便便糊住,就稍稍喂點土黴素,寵物店有賣的
-
8 # 菏澤華瑞食品
一、保持科學合理的溫度。
什麼叫做科學合理的溫度呢?這個要從鵝的生理習性說起,最符合或接近鵝的各階段的身體發育的溫度就是最合理的溫度。在第一週小鵝是從孵化箱恆定溫度到育雛室變溫溫度過渡的階段,這一週的時間,也是小鵝發育最快,身體內的消化系統快速形成和完善的階段,在這一週時間裡,由於小鵝的機體的器官功能還沒有完全建立,所以需要繼續維持一定的高溫,來幫助小鵝快速建立起完備的器官功能,從嚴格意義上講,這一週也是孵化室的一種孵化延續。那麼最合理的溫度應該保持在多少呢?
既然是一種孵化室的延續工作,那麼接近孵化室溫度又要略低於孵化室溫度才是最科學合理的,特別是前3天的溫度,用好了,可以幫助小鵝快速將蛋黃吸收完畢,並完成臍帶部的完全癒合。
我根據多年養殖經驗摸索出來的具體的用溫實操情況是,1~3天35度~33度,每天下降1度,4~7天,保持在32~30度每天下降0.5度,8~14天,溫度控制在29~22度,每天下降1度,15~21天溫度控制在22~18度之間,22~28天逐步轉向常溫,但在冬季天氣較冷時,要做好夜晚的防護工作,做到看鵝施溫,散開休息,無扎大堆現象時,說明溫度正好,若有扎大堆現象,仍需要加溫至合適的溫度。
二、及時的飲水和開食。
孵化出雛,從第一隻小鵝破殼到出雛完畢,基本需要48個小時的時間,再加上注射小鵝瘟疫苗,裝車途中運輸,部分小鵝已經超過了72小時的時間,小鵝已經處於脫水的狀態,這個時候,小鵝要在進入育雛室的第一時間喝到與育雛室室溫相同溫度的溫開水,並人為的訓練小鵝喝水。訓練小鵝喝水的方法是,將小鵝的身體拿在手掌心,食指按住小鵝頭部,讓鵝的喙浸入水槽裡,這樣操作兩次,小鵝就知道水在哪兒,知道自己喝水啦。也可以將鵝的腳先浸入到一個盛水的淺盆子裡,讓鵝腳沾些水,這樣可以快速的讓小鵝增溼,改善脫水狀態。
在小鵝飲水後就可以開食啦,開食的時候,最好是在網床內鋪上一塊塑膠布或報紙之類的東西,當鵝會吃料後,將料放入料盒,讓其自由採食,採取少添勤加的方式。
三、合適的密度。
密度過大,小鵝的生長速度慢,並容易造成氨氣味過重,空氣汙濁,還容易造成小鵝啄毛現象的發生;密度過小又容易造成熱源的浪費。怎麼樣保持一個相對合適平衡的密度呢?一般情況下,第1周每平方米25~20只,第2周每平方米20~15只,第3周每平方米15~10只,第4周每平方米10~6只,以後基本就保持在每平方米6~4只這樣一個範圍內。
四、溼度問題。
溼度問題也是小鵝需要注意的情況,一週內的小鵝要保持一個合適的溼度,利於小鵝褪去胎毛及防止小鵝脫水。一般情況下,溼度保持在65%左右就好。
第2周以後,由於小鵝的食量和排洩量大幅度增加,還有就是如果水槽處理不當的話,極易造成灑水現象發生,這樣容易造成溼度過高現象的發生,從而引起小鵝的啄毛現象。所以第2周後控制溼度超標要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平時上水時,要儘量避免灑水現象的發生,防止水槽有漏水現象等。
五、光照要適宜。
前3天時間,要保證24小時的光照,第4天小鵝容易開始出現啄毛現象,這個時候,就要在光照上採取一些措施,柔和的燈光可以減少小鵝的啄毛現象的發生,小農莊在多年的養鵝實踐中發現,使用紅色的彩色燈泡,可以減少啄毛現象的發生。
第5天以後,可以逐步的關閉亮光,讓鵝有更多的休息的時間,在夜間有紅色彩燈泡讓鵝可以看到飲水和吃食就好。
六、怎麼預防鵝白痢現象的發生。
鵝白痢現象也稱為鵝的沙門氏菌病,這種疾病的起因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種鵝垂直傳播和孵化室孵化帶菌,這類問題是鵝苗的質量問題;二是育雛室環境造成的感染現象,如育雛室內有沙門氏病,在進雛前消毒不徹底等。
預防小鵝的白痢現象,還需要從飲水上下功夫,5天內的小鵝飲水中要投入抗菌消炎類的藥物,如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或環丙沙星等,用法與用量,由於藥品的廠家不同,劑量和使用方法也有所區別,這個要按照藥品的說明書新增,注意不可多加,更不可少加。配合抗菌消炎藥,可以加些增強抵抗力的多維。
七、育雛室的通風換氣工作。
育雛室通風換氣是降低鵝棚內氨氣的有效措施,但它又與溫度相互矛盾,通風就會造成溫度的快速下降,特別是寒冷的冬季養鵝時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一是選擇通風的時間,在氣溫較低時,要選擇在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候通風換氣。二是換氣時可以同時採取加溫措施,這樣可以緩解因通風造成育雛溫度下降過快的問題。
八、防疫工作。
防重於治,是養殖行業不二的法則,養鵝也不例外,商品鵝的防疫工作一般集中在育雛期,剛出殼時要注射小鵝瘟疫苗,這次疫苗大多數情況下孵化場都會免費注射。第5天時最好再加強一次小鵝瘟的預防,第14天時,注射禽流感和副黏病毒的二聯苗,也可在14天時單獨注射副黏病毒疫苗,在21天時再注射禽流感疫苗。注意在注射疫苗期間,小鵝會產生一些應激,為降低小鵝的應激反應,飲水中適當加一些多維。
九、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消毒工作可以有效的殺滅或減少細菌及病毒對鵝群的危害,這個階段的小鵝的消毒工作方式一般有飲水消毒、噴霧消毒等。飲水消毒的消毒劑多采用漂白粉,帶鵝噴霧消毒時,可選用0.015%的百毒殺,或0.1%~0.2%的次氯酸鈉,或0.1%~0.2%的過氧乙酸,每週至少對鵝舍的空氣、水槽、料槽、網架等全面消毒一次。
十、青綠飼料的補給和精料的選擇。
養好小鵝,減少小鵝患病的機率,除了溫度、溼度、通風、消毒、防疫等等工作外,飼料是最重要的,因為飼料是鵝的生命之源,沒有飼料,鵝的生命就無從談起,所以,選擇最合適的飼料,是養好小鵝的關鍵因素。在養殖的過程中,小農莊探索發現,小鵝攝入蛋白含量與小雞小鴨同等的飼料,患痛風的機率幾乎是100%。所以,鵝料的蛋白含量最好不要超過18%,而且最好能夠提供青綠飼料作為一種補充,這個階段兩者的比例控制在1:1的範圍之內。
回覆列表
剛孵出來的小雞小鴨小鵝容易得三種病
分別是雛雞球蟲病,雛雞新城疫,雛雞白痢。 預防這三種雛雞常見病,要保證育雛室乾淨整潔,要做到對室內外的用具每天進行一次消毒清洗,維護好育雛室的衛生。當然,具體到每種病,各自都有自己的具體預防方案。 雛雞球蟲病預防方案:1日齡到20日齡的雛雞,在飼餵的飼料中新增千分之三的土黴素。 雛雞新城疫預防方案:使用雞新城疫Ⅱ系弱毒疫苗對15日齡的雛雞進行滴鼻免疫。 雛雞球蟲病預防方案:從雛雞21日齡開始,在其飼料中新增千分之四的禽用痢特靈,飼餵3天,然後停2天。如此反覆執行15天到45天停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