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智遊誦讀
-
2 # 古古閣100
南宋戰戰驚驚、風雨飄搖存在了150年,它總是與軟弱賣國、俯首稱臣等負面詞彙聯絡在一起。但在這個時代,也有幾位大英雄挺起堅硬的脊樑,仗劍衛國,至死不渝,流傳千古。他們是岳飛、辛棄疾、陸游、文天祥。
他們都是文壇巨匠、治世能臣、亂世忠臣、萬軍良將,他們都有匡扶天下之志,對戰場有著旁輩難以理解的熱衷和情感。然而,命運卻總是與他們開玩笑,特別是辛棄疾,年輕豪勇的時候,沒有疆場指揮千軍萬馬,酣暢殺敵的機會,直到垂垂老矣,才將他實現人生理想的機會送上,可是一切已經晚了。
將星一生沒有用武之地,卻一不小心做了一顆閃耀千年的文壇明星!
與蓬萊閣有關的風流人物有很多,但如果選其中一個當閣主,我願意選辛棄疾。在江南最柔弱的時候,他帶來了男兒的硬氣與大度。
紹興府山上的蓬萊閣
英雄南下
辛棄疾是山東歷城人。1161年,金國鐵蹄肆意踐踏中原,適遇大旱,人心思反,在山東淪陷區,21歲的辛棄疾揭竿而起,變賣家產,聚集了兩千人,他從一名書生正式轉為化一名鬥士。他投靠了當時濟南最有影響力的義軍首領耿京。此時的辛棄疾,身披軟甲,腰佩長劍,高頭大馬,能文能武,自是威風凜凜。看到他還毀家興兵,愛國情懷溢於言表,耿京對他相當敬重。兩人英雄相惜,迅速把隊伍發展到20多萬。
山東歷城故鄉,辛棄疾21歲離開後,再也沒有回去過。
辛棄疾年輕時,認識了一個和尚,叫義端。此人頗有城府,精通兵法,也帶起來了一支數量達千人的隊伍。辛棄疾知道後,說服他加入到耿京的隊伍。誰知,他自私自利,不顧家國,覺得在耿京手下,受制於人,不自由,想拉走自己的隊伍,隊伍卻不願離開耿京陣營。於是,他鋌而走險,偷了耿京的帥印,投奔金國。辛棄疾知道後,氣不打一處來,騎上快馬,狂奔相追,一天一夜後,提了義端人頭和帥印而返。這個插曲,足見辛棄疾的豪氣。
面對強大的金國,義軍顯得孤掌難鳴,辛棄疾說服耿京,去南投大宋,形成呼應。耿京於是派辛棄疾南下,與大宋皇帝接洽。
當時還是趙構的天下,這位皇帝在岳飛抗金時期,總是很矛盾,他需要岳飛抗金,又害怕岳飛太厲害,真的直搗黃龍,把老皇帝宋欽宗救回來,這樣,自己不僅會失了皇位,連性命都難保,所以他借秦檜之手,殺了岳飛。
獲得皇帝首肯後,辛棄疾立馬回趕山東。途中接報,因為耿京副將張安國,不願南歸,趁辛棄疾南下之際,發動叛變,殺了耿京,投降金國,做了濟州知府。好不容易拉起來的隊伍,因為耿京的死去,沒有了主心骨,投降的投降,歸家的歸家,一夜星散。
辛棄疾怒不可遏,設定計謀,只帶數人,夜潛擁有五萬守軍的濟州城,生擒正在與金將慶功宴飲的張安國,挾持而走,不眠不休,策馬南下臨安,金兵追之不及。這事發生在1162年的春天。
張安國被遊街示眾,公開處死。辛棄疾萬軍之中擒主帥,如入無人之境,如此英雄,一夜傳遍臨安城。這段履歷不僅讓別人佩服,辛棄疾自己也一生為之自豪,多次書寫,大吹牛B。
但是,辛棄疾是在金國領地上長大的,當時南宋稱他們為“歸正人”。這樣的人,南宋統治者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的,不會特別信任。這給辛棄疾忠勇豪雄的人生,埋下了痛苦悲涼的伏筆。
濟南大明湖畔,辛棄疾紀念祠。
壯志不酬
辛棄疾載譽歸南,朝廷給他的第一個官是江陰籤判,相當於市長助理。官不大,但他沒嫌棄,開始著他復國的偉大夢想。
不久,高宗禪位,孝宗上臺。新皇帝很想有一番作為,雄心勃勃要修復河山,於是啟用主戰派趙浚,此時的辛棄疾,雖然只是個小吏,但依然心繫前方,積極備糧備戰。起初,宋軍士氣高昂,連打勝仗,後來,因為張浚手下不和,戰場不利,開始節節敗通,符離一戰,更是讓南宋13萬精兵全軍覆沒。戰場的失利,加上主和派從中作梗,孝宗開始猶豫不決,張浚也在憤懣中死去。轟轟烈烈的一場北伐,失敗告終,投降派又在朝中佔了上風。
1164年,25歲的辛棄疾調任今天安徽的廣德,任通判,官職稍大了一點。這段時期,他抱得美人歸,過了一段開心日子,有很好的心情,來寫他有名的《美芹十論》。他這篇長達17000多字的政論文,分十篇,詳細地為皇帝分晰了宋金形勢、南宋弊病、強軍方法、破金長策等內容。辛棄疾等著皇帝的垂青,可惜,這篇為後人稱道的長論,如石沉大海。
後來,辛棄疾在他寫的一首《鷓鴣天》中,還提到這個萬字長論: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這首詞,上闕豪情似海,下闕悲意如秋。
在廣德呆了四年後,辛棄疾又被調到建康府擔任通判,在這裡,他寫出大批的精彩詞作,其中有《水龍吟 登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建康呆了兩年之後,辛棄疾被召到臨安,擔任司農寺主簿,他寫了《九議》,依然未得到重用。
1172年,辛棄疾外放滁州,在地方大員任上,他開始嶄露出治理才能,兩年時間,把一個荒蕪的滁州,治理得井井有條,重現歷史繁華。
宋朝時,在滁州為官的名人有兩個,一是歐陽修,他的《醉翁亭記》,名垂千古,現在,在滁州,醉翁亭得以重建,成為有名的景點。另一人辛棄疾,也建了一座樓,叫奠枕樓,寓意著當政者要加強國防,好男兒當枕戈待旦,保家衛國,讓鄉親安居樂業。可惜的是,奠枕樓如今沒有重建,很多人為之遺憾。
1175年,孝宗把辛棄疾調回臨安,管理國庫。沒多久,江西茶商起事,朝廷派人屢剿不滅。孝宗下詔,任命辛棄疾為江西提刑。不久,他將茶商鬧事得以平息,為首者斬立決。
此後,到1179年,四年中,辛棄疾又被頻繁調動,先後到臨安、湖北、湖南任職,簡直成了朝廷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一心想要收拾舊山河的辛帥,常年淪為官場的救火兵和墊腳石,人到中年,北伐依然杳如夢,箇中無奈,只有他自己體驗得到。他累了,倦了,怨了,恨了,像失落的李白一樣,仰天長嘆行路難。在一首《鷓鴣天》中,他寫道: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在擔任潭州知州和湖南安撫使時,辛棄疾面對的是一個比當年滁州更爛的攤子:苛捐雜稅,豪強掠奪,盜匪橫行,民不聊生。辛棄疾看到現狀後,痛心疾首,如此疲弱的現實,處處危如壘卵,要是金兵來犯,怎麼抵擋?
辛棄疾是個以天下為己任的人,他又開始殫精竭慮,治理湖南,賑災民,清吏治,慢慢讓湖南形勢穩定了下來。賑災過程中,辛棄疾還在田野裡撿到了一個奄奄一息的孤兒,當做書童養在身邊,取名“南劍”。南劍一直跟在辛棄疾身邊。
在沒有朝廷任何支援的情況下,辛棄疾在湖南打造了一支勇猛的特戰部隊,謂之“飛虎軍”,其中還有一支500人的騎兵隊。飛虎軍紀律嚴明,戰鬥力傳到了金人耳朵裡,金主都為之一震。
當然,沒有財政,要建軍隊,攤開兩個空手掌,談何容易。辛棄疾賭上身家性命,拿出了他不怕死的強悍做法:建軍營,瓦不夠,就以20片百文的價錢,命潭州城百姓兩天之內送達;勞力不夠,他發動刑徒上山採石材,多勞者免罪獲釋;缺資金,他取消地方酒稅,改由官府專賣,以此籌錢……這些不合常理卻很有實效的蠻橫做法,給政敵以把柄,他們不斷地彈劾辛棄疾,說他借建新軍斂財、施恩,野心不小。
猜忌心重的孝宗,聽了讒言後,果然很驚怒,下發緊急金牌,要求停建新軍。眼看著軍營馬上建成,難道功虧一簣?辛棄疾冒險把金牌藏起來,加緊施工。軍營建成後,他才連夜寫摺子,把財務報表一一列出,請孝宗檢查,消除孝宗疑慮。
可悲的是,辛棄疾剛把湖南治理得有起色,1180年,因江西出現大旱災,他又被調往江西賑災。第二年,孝宗以賑災有功之名,將辛棄疾升為奉議郎,並任命為兩浙西路提點刑獄。
辛棄疾還沒上任呢,變故又出現了,突然之間,皇帝下了詔書,罷去辛棄疾所有官職。原因何在?又是有人彈劾他。
辛棄疾不太乎個人的名與利,他的目標是一心北圖,收拾舊山河。因此,在他為官的日子裡,他總是我行我素的,有利於北伐的,他啥都敢做;不利於北伐的,他啥人都敢得罪。因此,那些苟且偷安的既得利益者,基本被他得罪了個遍,對他都是恨之入骨,紛紛把狠話、髒水潑向他。此時的孝宗,與登基之初也已大不同,在歌舞昇平中習慣了享樂,失去了銳氣。也許,孝宗皇帝是真的害怕戰爭了,擔心戰爭一起,突然某一天,敵人攻進臨安來,結束了他的皇帝生涯。所以,他也不想讓辛棄疾做官了。於是,那份詔書,滿是譴責,似乎辛棄疾除了南投值得肯定,其他都是罪孽深重,不殺頭已是大開皇恩。
那就讓我隱居去吧,辛棄疾火熱的心,突然巴涼巴涼的,他是真的傷心了。這時,恰好他在江西信州(今天上饒)的帶湖新居落成了,四十二歲正值壯年的辛棄疾,在帶湖新居開始了漫長的歸田生活。
他在這裡耕種勞作,並在田邊建了一排小屋,用為勞作之餘休憩之所,謂之“稼軒”,名號“稼軒居士”即起源於此。他累了,在這裡與妻小相守,與朋友往來,享受到了簡單純粹的快樂。於是他寫道:
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鷗鷺,今日既盟之後,來往莫相猜。白鶴在何處,嘗試與偕來。 破青萍,排翠藻,立蒼苔。窺魚笑汝痴計,不解舉吾杯。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此夜,人世幾歡哀。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
雖然說,隱居可以享受到至簡的生活快樂,但辛棄疾沒想到,自己隱居入山水,一隱就是十年。這對一位英雄來說,是非常寂寞的,辛棄疾在與朋友陳亮的往來中,這樣感慨: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1191年,當時的光宗皇帝一紙任命,辛棄疾啟用為福建提點刑獄,不久又升為福建安撫使。此時的辛棄疾雖然已年過半百,但他立時振奮,不亞年輕時,他知道,時不待人,他要抓住人生最後的機會,以福建為平臺,去快速實現他恢復中原的英雄大夢。於是,他又勱精圖治,大刀闊斧,整改福建,訓練軍隊,成效卓著,百姓愛戴。只是,他同樣擺脫不了時代賦予他的命運,那些私人利益被損害的群小,又起來攻擊他,說他借招兵備甲為幌子,斂財利己。我們的辛帥又被免職了。這一次,辛帥已經習慣了,啥話不說,飄然歸了帶湖,這是1194年的初秋。
回江西后,辛棄疾禍不單行,先是奉祿被奪,再是帶湖居所起火燒為灰燼,生活一下陷入困境。幸好,辛棄疾在鉛山瓢泉新建的另一居所正好落成,他舉家遷往瓢泉,如此一呆,又是八年。
隱居的生活,對於一員猛將來說,是非常痛苦的,辛棄疾只能借酒澆愁。在閒居的日子裡,他寫道: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巔峰一晤
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六月,辛棄疾又被啟用。這次召他的是宰相韓侂冑。
同往常一樣,辛棄疾立即動身趕往臨安。但這一次,又有點不一樣,辛棄疾沒有帶上全家,他只帶了一個兒子和僕人南劍。這表明,他特別不信任韓侂冑,做好了隨時回瓢泉的準備。
韓侂冑真的很不地道。他是外戚,弄起權來,無所不用其極,辛棄疾和他的不少朋友都受到過他的打壓。辛棄疾的好朋友朱熹,提醒皇帝防止大臣竊權,擅政的韓侂冑由此嫉恨他,捏造罪狀,說朱熹霸人家財,引誘尼姑,把一代清正廉潔的大師,搞得聲名狼藉,差點被處死。在他的高壓下,當朱熹死時,門生故舊都不敢去弔唁。辛棄疾對此很氣憤,他不顧生死,寫祭文點贊朱熹:
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如生!
這樣一個壞透了的韓侂胄,突然對辛棄疾這麼好,原因何在?他要利用辛棄疾,舉北伐大旗,建不世功勳,穩固自己的相位。
宋寧宗趙擴的妻子韓氏,是韓侂冑的侄女。趙擴登基,韓侂冑曾傾力相助,所以深得趙擴信任。韓皇后死後,韓侂冑失了靠山,這種狀況下,韓侂冑心裡清楚,自己必須掌握軍權,樹立威望,以實力來震懾朝野。要達到這一目標,沒有比舉北伐大旗更好的載體了。於是,韓侂冑啟用一批在求和時期被罷免的文臣武將,四面而起,準備北上伐金。
很快,辛棄疾被任命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64歲的辛棄疾再次披卦上陣。
讓人感動的是,辛棄疾不管朝廷怎麼虧待自己,只要一有北伐的機會,他的愛國熱情就會立即高漲,血脈僨張。雖然是受令自己鄙視的韓侂冑利用,但辛棄疾在大是大非面前,瞬間就把個人恩怨拋卻了,心情也明朗起來。他快馬加鞭,趕赴紹興履任。
辛棄疾與陸游,兩位以愛國而留名青史的巨擘,生前交際不多,但他們彼此是真正的知己。在紹興,兩人有短暫的相交,他們的談話,細細讀來,千載後,依然催人淚下。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陸游的人生經歷、愛國情懷、英雄大夢,與辛棄疾,何其似也!他這首《訴衷情》,所體現的時空意識,所鬱積的胸中塊磊,與辛棄疾何其似也!
他們兩人,雖然屢遭打壓和不公,卻從不消沉,一直英雄赤膽,忠心如初。他兩的面晤,是知己相逢,是千杯不醉。他們當年的促膝長談,他們的憂愁風雨,他們的情懷激盪,今天,我們很少有人知道。
古鑑湖,紹興陸游故里
從六月到十二月,辛棄疾只在紹興呆了半年,但在這半年時間裡,辛棄疾殫精竭慮,重農富民,扶正壓邪,堅毅果敢,一下子把紹興治理得政通人和。當時,在他的身邊,聚集了一幫子文人仕友,其中的張鐓,和了辛棄疾一首《漢宮春》,盛讚他給紹興帶來了男兒豪氣、文采風流和平安富足:“江南久無豪氣,看規恢意概,當代誰如?”
在紹興,辛棄疾和陸游多次地會晤,在蓬萊閣上,在秋風亭裡,在陸游家中,他們看劍、吟詩、謀北伐。此時,陸游79歲,辛棄疾64歲,他們已歷經滄桑,卻情懷依舊,心中所想的,依然是天下!天下!
陸游為辛棄疾終於有機會北伐而高興,為他打氣說:強胡金國沒什麼可怕的,憑你的管仲、蕭何之才,率軍而起,中原抗金志士肯定會紛紛響應,你一定會建立不世戰功。
辛棄疾憂慮地說:陸公啊,你也清楚,現在大宋久不興戰事,軍隊沒有戰鬥力,朝中小人又多,總指揮韓侂冑私心又重,我難以真正開心起來啊。
陸游勉勵辛棄疾:辛公,當今朝野,也只有韓侂冑堅持北伐,雖然他這人不地道,但只要能恢復中原,受點委屈也不算什麼。所以,你要拋棄個人恩怨,以國仇為重,配合韓侂冑,完成北伐大業。當然,對於個人安危,你一定要小心謹慎、周密考慮,不可輕舉妄動。
陸游終其一生,都在思索收復中原,這是他的偉大理想。但他生不逢時,長期只做了小官閒職,大材難為用,一直出不了山。因為清正廉直,一心為公,很多時候又賦閒,所以他到了老年,依然為溫飽生活困擾。看到陸游的老房子破舊不堪,辛棄疾多次提出要為他翻新,但陸游多次拒絕。他說:辛公,現在國恨家仇,都糾結在一起,請把精力和財力全部用在北伐大事上,我的房子,不用您操心。
這件事,陸游寫有《草堂》詩:
幸有湖邊舊草堂,
敢煩地主築林塘?
漉殘醅甕葛巾溼,
插遍野梅紗帽寬。
風緊春寒那可敵?
身閒晝漏不勝長!
浩歌陌上君無怪,
世譜推原自楚狂。
稼軒落筆凌鮑謝,
退避聲名稱學稼。
十年高臥不出門,
參透南宗牧牛話。
功名固是券內事,
且葺園廬了婚嫁。
千篇昌谷詩滿囊,
萬卷鄴侯書插架。
忽然起冠東諸侯,
黃旗皂纛從天下。
聖朝仄席意未快,
尺一東來煩促駕。
大材小用古所嘆,
管仲蕭何實流亞。
天山掛旆或少須,
先挽銀河洗嵩華。
中原麟鳳爭自奮,
殘虜犬羊何足嚇。
但令小試出緒餘,
青史英豪可雄跨。
古來立事戒輕發,
往往讒夫出乘罅。
深仇積憤在逆胡,
不用追思灞亭夜。
辛棄疾在當時文壇,很有影響力。他在紹興雖然時間不長,但很快就有一大幫文人雅士集聚在他周圍,大家共憂國是,吟詠江山。辛棄疾寫紹興的詞,流傳下來好幾首,我們看其中一首《漢宮春·會稽蓬萊閣觀雨》:
秦望山頭,看亂雲急雨,倒立江湖。不知雲者為雨,雨者云乎。長空萬里,被西風、變滅須臾。回首聽、月明天籟,人間萬竅號呼。
誰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蘇?至今故國人望,一舸歸歟。歲月暮矣,問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見、王亭謝館,冷煙寒樹啼烏。
紹興蓬萊閣上的對聯和匾額
在這詞中,辛棄疾用了西施入吳不歸、王謝繁華不再等典故,表達了他心中的憂愁風雨:北伐杳如夢,北方受苦的子民望穿秋水,而習慣了偏安的人們,商女不知亡國恨,暖風曛得遊人醉。面對此,辛棄疾心事重重。他在紹興府山上還建了一座亭子,叫秋風亭,在一首《漢宮春·會稽秋風亭懷古》中,他嘆息:誰念我,新涼燈火,一篇太史公書!
是啊,年逾花甲,依然壯心不已,夜讀史記,尋求治國理政之方,想著北伐大業尚未完成,英雄之心實難釋懷。這樣的辛棄疾,誰能理解他呢?
夢歸何處
在紹興呆了半年後,辛棄疾被調往鎮江,那兒是北伐的最前線。辛棄疾從來不打沒準備的仗,他積極備戰,但情報令他深感不安,金軍依然厲害,但宋軍卻真的是一包草,士兵無膽,將領奇缺。辛棄疾認為,時機不夠成熟,需要先練兵,再北伐。急功近利的韓侂胄哪聽得進去,他憤怒地對辛棄疾說:你再不北伐,我就屍骨無存了。
鎮江北固亭,辛棄疾曾在這裡悲歌
在這樣的背景下,辛棄疾寫下了他有名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支援北伐,但在這詞中,對韓侂冑的冒進,大為憂慮。所以他寫詞,借古喻今,提醒韓侂冑,莫重蹈覆轍。此時韓侂冑,已失去了理性,他粗暴地認為,辛棄疾這是在阻止自己北伐,於是再次罷了他的職。辛棄疾又失望地卸下盔甲,回到瓢泉。
鉛山
1206年,猴急猴急的韓侂冑匆匆伐金,大敗而歸,南宋再次求和。金人說,和,可以,拿錢來,並提上韓侂冑的人頭!
韓侂冑走投無路了,他想孤注一擲,再次對金用兵。可是他沒有能用的將領了,於是再請辛棄疾。當辛棄疾拒絕後,他繼續一次一次地請,並把朝議大夫、兵部侍郎、樞密院都承旨等高官要職,一股腦兒都授給辛棄疾。
可以大膽作為的平臺,終於擺在了辛棄疾面前,可是一切都晚了,聽著慘敗的訊息,看著朝廷的詔書,辛棄疾老淚縱橫,仰天長嘆,一腔愛國情懷,終化為滿心悲憤。這位蓋世英雄,已經被病痛折磨得無法站起來穿戴盔甲。1207年的深秋,68歲的辛棄疾,神志迷糊,在“殺賊”的大呼聲中,憂憤而歿。
辛棄疾一生中,每次免官時,都是被指責為奢侈、貪汙、聚斂,可他死時,家無餘財,盡遺詩詞、奏議而已。他死去一年後,隨著韓侂冑的人頭落地,辛棄疾又蒙罪名,說是“迎合開邊”,後人再受株連,連一寸安身立命之處都沒有了,紛紛逃往偏遠山區躲命。
故事寫到這裡,悲傷漫到我的耳際。不知這英雄大夢,千載後,流亡何處?
紹興是一座文化富礦,深埋著許多故事,少為人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東坡這句經典臺詞,就與紹興有關。會稽香榧、白楊梅等山間尤物,都是東坡最愛。我們今天包裝稽南山寶,真可以把東坡抬出來,他是一尊文化之神,每踏一步,百花盛開。
古古閣本篇,為你解讀蘇東坡與越州故事。
01
蘇東坡三度入浙結下深緣:杭州通判、湖州太守、杭州太守
四川眉山,一座獨特小鎮,青山秀水纏繞,物豐景明。1037年,蘇東坡就出生在這裡。
蘇家耕讀傳家,是當地大戶,族中有功名者不少。蘇氏三父子,蘇洵、蘇軾、蘇轍,飽讀詩書,終成大器,唐宋八大家中,佔據三席。千百年來,文章如此浩蕩者,中國僅此一家。
1057年,蘇軾20歲,與弟弟蘇轍,一同金榜題名。蘇軾好讀《莊子》,文風汪洋恣肆,磊落瀟灑。當時主考官為歐陽修,一讀到蘇軾那篇《刑賞忠厚論》策論,立即拍案叫好,認為應該名列榜首,但他懷疑這是自己門生曾鞏所寫,為避嫌,取為第二。歐陽修這麼點評: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1061年,蘇軾以才華“百年第一”的光環,授官鳳翔籤判。之後,被英宗皇帝看上,1065年,引入朝中。神宗即位後,對蘇軾更是看重,用為近臣。當時,王安石開始大力推行新法,但在蘇軾看來,很多舉措不符實際,會擾亂天下,把北宋送入火坑。
當時,王安石如日中天,蘇軾只要對他稍加附會,就能青雲直上。可蘇軾不忍欺天負心,上疏六千餘言,極論新法不便,並說王安石不會知人善任,不可大用。
王安石是個勤勉之人,工作很敬業,但性格固執,對變法新政又有著超強自信。聞蘇軾反對自己,大怒,開始想方設法,要搬掉蘇軾這塊攔路石。王安石黨羽捏造事實,說蘇軾為父丁憂,回四川老家時,用公款買傢俱,還販賣私鹽。為此,還專門派人沿路蒐集證據,審問船工。但實無其事,最後不了了之。
蘇軾是個簡單之人,不善勾心鬥角,與王安石結下樑子,他知道朝中難以立足了,請求外放。於是,1071年,他來到了杭州,任職杭州通判。這是蘇軾首次入浙為官。
在杭州,蘇軾很受愛戴。遠離朝廷是非,沉醉在江南煙雨裡,他度過了人生中一段溫軟時光,寫出大批美好詩歌,傳唱千古。比如,《望湖樓醉書五首》,都體現了蘇軾那種輕鬆、愉快、滿足的心情:
其一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其五: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閒勝暫閒。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比如,《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杭州山水清嘉,美女雲集,通判杭州時,蘇軾還有一件樂事,第二任妻子王閏之,為他購買了一個小丫環,叫朝雲。朝雲十分聰慧,後來做了東坡侍妾,相伴一生,成為他坎坷命途中的解語花。
會稽山
1074年到1079年,蘇軾先後到密州、徐州、湖州任太守。到這三地做一把手,是他深入瞭解民情的時期,也是詩歌豐產期。他政績斐然,聲名遠播。
湖州任上,也就是他第二次入浙為官時期,蘇軾遭遇了人生最大危機,他被誣陷入獄。
蘇軾為官,總是不忘初心,永遠都以人民為中心。在從杭州到湖州,九年時間裡,他看多了王安石新政給老百姓帶來的災難和困擾,忍不住將自己所見寫入詩中,寫入奏章,這讓朝中的群小們十分害怕。當時,雖然王安石已經不在其位,但他門下得勢之人,手段與王安石相比,有過之無不及。特別是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因被蘇軾點名批評過,所以更為擔心蘇東坡被皇帝重用,於己不利。於是,他們蒐羅蘇東坡的詩歌,連同東坡《湖州謝上表》中一些牢騷話,刻意過度解讀,說蘇軾不忠於君,妄自尊大,目無朝廷,應該處死。
積毀銷骨,神宗皇帝將信疑。於是,蘇軾在湖州任上,被逮捕入獄。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
蘇軾料定自己必死,為早做準備,他在獄中時,與兒子蘇邁相約:平時只送菜肉,若有不測,就送魚。一天,蘇邁有事,託朋友送飯,卻忘了交待,朋友就送了條大魚。蘇軾看到,大驚,以為死期已到,就為蘇轍寫了兩首絕命詩,其中一首後四句這麼寫:“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據說,這詩讓神宗皇帝都動了情。加上有仁宗皇后和司馬光等人的營救,王安石也不想取他性命,幫他說話。於是,數月後,從輕發落蘇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一呆就是五年。
經歷生死考驗,蘇軾在黃州,更為通透豪邁起來,為補貼家用,如陶淵明一般,親自耕種。因長期勞作在東山一片坡地上,故戲號自己為“東坡”。最終,黃鐘大呂般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鏗鏘出世……
1085年,神宗駕崩。英宗皇后帶著哲宗攝政。皇太后很喜歡蘇軾,於是,將其召回朝廷重用,先是擔任中書舍人,再提為翰林學士知制誥。只是,此時朝中,黨爭越發複雜,新黨與舊黨之間,舊黨內部派系之間,鬥來鬥去,沒完沒了。蘇東坡喜歡清靜,討厭黨爭,再度請求外放。於是,第三次入浙,任杭州太守,時為1089年七月。
這次迴歸杭州,兩年時間裡,蘇東坡修官舍,建醫院,浚西湖,忙得不亦樂乎,為後人留下“三潭印月”“蘇堤春曉”等景點。
1091年,蘇軾再度召回朝廷,任吏部尚書。接下來兩年多時間,蘇東坡先後擔任潁州太守、揚州太守,又回朝擔任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到達了人生巔峰。
哲宗好色,英宗太后攝政期間,朝中老臣經常勸諫,太后對小皇帝也頗有微詞。哲宗脾氣暴躁,處事輕率,在朝中別有用心者挑唆下,他對祖母和老臣都很不滿。1093年秋天,英宗太后逝世,蘇東坡沒了保護神,馬上被外放到定州。
1094年四月,章惇為相。此人與蘇軾本為好友,在烏臺詩案中,還幫助過蘇軾,但他性格殘忍,心硬。後來,在黨爭中,蘇轍彈劾過他,因此與蘇軾兄弟結下怨仇。在太后攝政時,章惇被監禁,得勢後,開始瘋狂報復。蘇東坡被首先開刀,貶往嶺南,到惠州充任建昌軍司馬,跟他沾邊之人,統統遭殃。司馬光當時已去世,章惇也不放過,他的《資治通鑑》都差點被毀。
此心安處是吾鄉。蘇東坡不管停留在哪,他都能隨遇而安。到惠州後,蘇東坡寫了一首小詩,叫《縱筆》:
白頭蕭散滿霜風,小閣藤床寄病容。
1097年,章惇聞此詩,知蘇東坡在惠州過得有滋有味,大怒,又是一道謫令,將他貶往儋州,真正的天涯海角。這樣的懲罰,僅次於滿門抄斬。
當時儋州,一片蠻荒,土人們聽不懂蘇軾的話,認不得蘇軾的字。就是在這兒,蘇軾也把自己活成了一尊神,他辦學行醫,開啟了儋州文明。蘇軾來儋州前,北宋一百年裡,這裡沒出現過能中進士的讀書人。他走後不久,這裡就有人中了進士。東坡因此題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
1100年正月,哲宗駕崩,徽宗繼位,由神宗皇后向太后攝政,赦罪所有元祐老臣。蘇東坡萬劫歸來,1101年七月,北歸途中,病逝於常州。
2
蘇東坡心裡一直住著越州:三番五次上奏,申請越州任職
我在蘇東坡的詩詞與奏章中讀到,他至少有七次以上向皇帝書面申請,去越州做太守。這些申請集中在1091年到1093年之間,是他人生最輝煌之時,也是他步入年邁之際。此時此刻,他官位越高,文名越盛,越遭人忌;他越想簡單,越想獨立不倚,越被黨爭困擾。他煩了,怕了,內心只渴望一片清淨之地,而越州,是他目的地,心心念念。
從杭州太守任上回朝不久,他寫信給皇帝說:皇上啊,我如果能改變初心,同流合汙,隨世俯仰,還能為您所用。但我做不到啊,我只願堅持自己的處事方式,這樣就會常遭群小攻擊,弄得身心不安。所以,求乞一郡,比如越州,讓我逍遙去吧。
皇上沒有同意。
蘇東坡任禮部尚書時,請奏去越州,皇上沒有特別拒絕,蘇東坡以為此事成了,很開心做起了打算。還給好朋友蘇伯固寫信,炫耀說,我要到越州養老去了,當年你和我一起在杭州治理西湖,靠你幹活,我得了治湖大名。現在,你還來和我一起治理鑑湖不,說不定,我們再出一次名呢。蘇東坡與蘇伯固唱和時,有詩這樣寫:
已分江湖送此生,會稽行復得岑成。
鏡湖席捲八百里,坐嘯因君又得名。
此時,還有另外一個好友汶公,也向蘇東坡求詩。東坡這樣寫詩相贈:
乞郡三章字半斜,廟堂傳笑眼昏花。
上人問我遲留意,待賜頭綱八餅茶。
一年後,蘇東坡外放定州,他又寫摺子,對皇上說:皇上,雖然定州是國家重鎮,您隆寵我,才讓我做定州太守,但我在浙江三度為官,對那裡風土人情都很熟悉,去浙江我日子過得更舒服,你就讓我去越州吧,那兒比定州偏遠,去差一點的地方,朝中也就不會有人說。而且,我在常州買了田地房產,稍加修葺,就可歸老居住。常州與越州很近,照顧起來方便。您就讓我去一次越州吧,求您了!
皇上還是沒同意。不久,形勢大變,蘇東坡身不由己,一貶再貶,直至蠻荒。他就這樣與越州擦肩而過。
鏡湖在北宋,特別是北宋末年,圍湖造田很厲害,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水面消失,都變成了田地,那浩淼洄環氣象從此不再。如果蘇東坡來紹興,他一定會治理鑑湖,也許,鑑湖就發生了命運轉向,說不定,今天,西湖與鑑湖,還在分庭抗禮呢。
雲門寺
3
蘇東坡頗喜紹興風物,確切來過越州,但不知其次數
蘇東坡來過紹興嗎?當然來過,這個很確切。不確切的是,不知他在杭為官時,到底偷偷來過幾次。
蘇東坡在杭州做通判時,他有個朋友叫張次山,官為太子中舍,也是因為不滿王安石變法,而下放到越州,為越州籤判。他在府山腳下建了一所新房子,取名壽樂堂,竣工之日,邀了周邊很多文人雅士,前來為此賦詩作詞。蘇東坡也在受邀之列,並寫了一首《越州張中舍壽樂堂》:
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時不肯入官府。
高人自與山有素,不待招邀滿庭戶。
臥龍蟠屈半東州,萬室鱗鱗枕其股。
背之不見與無同,狐裘反衣無乃魯。
張君眼力覷天奧,能遣荊棘化堂宇。
持頤宴坐不出門,收攬奇秀得十五。
才多事少厭閒寂,臥看雲煙變風雨。
筍如玉箸椹如簪,強飲且為山作主。
不憂兒輩知此樂,但恐造物怪多取。
春濃睡足午窗明,想見新茶如潑乳。
你看,蘇東坡把壽樂堂周邊景物描寫得如此生動,不在現場,怎麼知道?
在蘇東坡眾多詩詞裡,他不斷地提到蘭亭、若耶溪、雲門寺、賀監祠、鑑湖等紹興最典型之地,都足以證明,他不僅來過紹興,而且十分了解紹興。
晚年蘇東坡,在他心裡,其實他已將越州作為自己歸老之地!他為什麼這麼喜歡越州呢?吸引他的,一有越州山水,二有越州文化,三有越州風物。
稽山鑑水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的精神歸宿。蘇東坡也不例外,他在《次韻滕大夫》詩中,毫不隱諱這種熱愛,開句即為:我頃三章乞越州,欲尋萬壑看交流!
紹興是文化淵藪,如此之地,對蘇東坡吸引力很大。王羲之瀟灑書風、謝道韞林下雅緻、顧愷之寄情山水,李白訪賀、雪夜訪戴等歷史經典故事,在他詩中,不斷湧現。到產生這些經典的地方去做官,東坡心嚮往之。
最耐人尋味的是,會稽風物誘人,蘇東坡很喜歡。
老酒和日鑄茶,都是蘇東坡之愛,他在詩中多次點到。這個不新鮮,不多說了。有兩樣比較新鮮的東西,蘇東坡很留戀,一是香榧,二是白楊梅。
金家煥 書
稽東千年香榧林
蘇東坡守領杭州時,一位下屬鄭戶曹調離,為他送行。大家以席上風物為題,贈詩留念。蘇東坡寫了一首香榧詩:
彼美玉山果,粲為金盤實。
瘴霧脫蠻溪,清樽奉佳客。
客行何以贈,一語當加璧。
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澤。
驅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
願君如此木,凜凜傲霜雪。
斫為君倚幾,滑淨不容削。
物微興不淺,此贈毋輕擲。
在古代詩歌中,如此完整歌詠香榧,蘇東坡這首詩,摘得第一。東坡之筆,立意高深,喻香榧為德高凌寒的君子,實乃果中貴族。據說,蘇東坡當年疏浚西湖,竣工慶典時,各地送來禮物,東坡一一退回,唯獨一嘗這會稽香榧,唇齒生春,欣然留下。從此,這個土特產,就成為了東坡贈送朋友的特別禮物。
今天,我們推廣香榧,真心建議在柯橋稽東香榧公園中,為東坡塑個像,立個碑。因為歷史上,再沒有一個詩人,把香榧提到這麼一個高度,簡直可以用來當思想品德教育基地。
蘇東坡計劃辭去禮部尚書之職,乞郡越州時,他還寫過一首詩贈好友,內容就是惦記白楊梅等會稽尤物:
夢繞吳山卻月廊,白梅廬橘覺猶香。
會稽且作須臾意,從此歸田策最良。
你看,因為白楊梅,蘇東坡計劃來會稽終老。我們柯橋區現在正在包裝推廣農特產品,真該把蘇東坡這位大美食家抬出來啊。柯橋湖塘,盛產白楊梅,汁多甘甜,為人所喜,但最不耐儲藏。白梅也是果中珍品,值得好好包裝,提升其文化附加值。目前,將白楊梅與紅楊梅等值對待,混為一籃銷售,真是可惜了這天物。
湖塘白楊梅
4
與越州太守錢穆父交往,留下一個句子動人心絃: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座城市,因為有老朋友在,就讓人倍感親切,心生嚮往。錢穆父就是蘇東坡一生的好友,他們如元稹與白居易,一往情深,同氣相求。蘇東坡一次又一次向皇上打報告,想做越州太守,估計就與錢穆父對他的影響有關。
1088年,錢穆父因事被貶越州。蘇東坡當時正在朝中翰林知制誥任上,他寫了兩首詩寬慰朋友,為他送行:
其一
若耶溪上雲門寺,賀監荷花空自開。
我恨今猶在泥滓,勸君莫棹酒船回。
其二
簿書常苦百憂集,杯酒今應一笑開。
京兆從教思廣議,會稽聊喜得方回。
蘇東坡在杭州做通判時,時常來越州遊玩,對越州很熟悉,他規勸好友:雖然是貶謫,但想通點,不要太難過,會稽美如仙境,很多人想去還得不到呢。
東坡這番言語,給了老友以很大安慰。
1089年,蘇東坡出為杭州太守,與越為鄰,恰如元稹與白居易當年,這下熱鬧了。東坡與錢穆父,詩文來往,相互唱和,結下了深厚友誼,寫下了不少詩篇。如《次韻錢越州》:
髯尹超然定逸群,南遊端為訪雲門。
謫仙歸侍玉皇案,老鶴來乘刺史轓。
已覺簿書哀老子,故知籩豆有司存。
年來齒頰生荊棘,習氣因君又一言。
1091年,錢穆父又調去瀛州。赴任途中,他經杭州,順路看望正任杭州太守的蘇東坡,飲酒賦詩,流連許久。一天,錢穆父與錢道士飲酒,來約東坡,東坡因公幹,無法參加,送兩壺酒,以示安慰,並有詩云:
龍根為脯玉為漿,下界寒醅亦漫嘗。
一紙鵝經逸少醉,他年鵬賦謫仙狂。
金丹自足留衰鬢,苦淚何須點別腸。
吳越舊邦遺澤在,定應符竹付諸郎。
錢穆父告別臨行,東坡以一首《臨江仙》相送: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天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在這首送別詞裡,東坡把人生的無奈、抑鬱、艱辛、自守、灑脫、豪邁,把朋友的相聚、相知、相守、溫暖、別離,統統融為一筆,時空交錯,落墨深情而充滿哲理,娓娓道來,纏綿慷慨,一波三折。特別是最後一句,直面現實,灑脫而豪邁,動人心絃,千秋傳誦,過目不忘。
東坡是一尊文化之神,走到哪裡,哪裡就留下經典。紹興未能真正擁抱東坡,真是千年憾事。假如東坡乞越成功,紹興不知會增添多少人間趣事。當然,歷史不能假設,但我心中,為紹興未能得到東坡而感到疼痛。
-
3 # 閒雲草堂
辛棄疾賦予事物奇思、奇情、奇志、奇貌,都打上了詞人自我審美、情志的烙印。構思,聯想、想象奇,認識事物的角度新穎,表達方式獨具機抒,瑣碎的小事兒,被稼軒運用巧思,也顯得妙趣橫生。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雲猜是汝。常是相對兩三峰,走遍溪頭無覓處。西風瞥起雲橫度,忽見東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誇,且喜青山依舊住。”奇特的想象讓人歎為觀止,寫“雲來山隱”“雲去山現”,卻想象成是浮雲將山推走,西風吹散浮雲,青山又現,風趣異常。
“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簷間鐵。南共北、正分裂。”“簷間鐵”是古時懸於屋簷間的鐵片,風吹則互擊作響,俗稱鐵馬。稼軒由此聯想到戰場上賓士的戰馬聲響,使人頓生壯志豪情,激昂慷慨。而“南共北,正分裂”,則又寄寓了沉痛的嘆息,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裡。高歌誰和餘?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這首詞抓住了水天相映的特點,以明瞭如畫的言語道出天、地、人三處空間層面疊合在一起,似乎人在駕雲馭風而行。詠溪水之音,人歌回聲,相互呼應,空寂無人,詞人獨享視聽之樂。
-
4 # 秋若出
喜歡陸游
最近閨女在讀《示兒》,她讀的特別好聽,所以對陸游的詩有格外的感覺!
讀陸游詩詞能夠感受到他那堅貞不屈的愛國理想,期盼祖國河山統一,愛國情懷躍然紙上,讓讀者能夠真實體會到他滿腔的愛國熱情,一身的報國情懷。即便成為垂垂老者也不忘初心,甚至在他的遺囑裡也給兒孫提出了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的囑託。從陸游的詩詞中體會到更深層的意思就是隻有國家強大了,人民才能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只有國家強大了,有志之士才能拳拳報效國家。……
-
5 # 觀察員小宸
都喜歡!三位皆流芳萬世之大文豪,中華文化標杆式人物。
辛棄疾的詞現存六百多首,是兩宋存詞最多的作家。其詞多以國家、民族問題為題材,抒發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比如我們最熟悉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表達了作者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理想,抒發了壯志難酬、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
陸游就更可怕,據傳言他一生至少寫了三萬多首詩,存世有九千三百餘首,3萬首是什麼概念,假如你能活到80歲,一生一共才2萬9千多天......陸游活到85歲,這除了晚年注重養生,也得益於他“八十可憐心尚孩,看山看水不知回”的童心。臨了,還不忘叮囑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就是有這樣一顆愛國的拳拳之心。
蘇軾更不用說了,“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學博才高,對詩歌藝術技巧的掌握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純熟境界。並且蘇詩的表現能力是驚人的,在蘇軾筆下幾乎沒有不能入詩的題材。另外他一掃五代以來婉約奢糜的文風,作品以風骨卓然、曠達樂觀、情感真摯風格著稱。如《赤壁賦》、《後赤壁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大江東去》等。直抒胸臆,大氣磅礴,是宋代"豪放派"詩詞的代表,
另外蘇軾的散文在宋代與歐陽修、王安石齊名,但如果單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則蘇文無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
6 # 皓捷
辛棄疾,文武雙全,他是南宋時期詞壇霸主,是與蘇東坡雙峰並峙的豪放派詞人! 他的詞充滿了愛國熱血,以前我以為這只是他的書生意氣, 真正瞭解他之後,才發現辛棄疾也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抗金理念。
電影《辛棄疾1162》就是講的辛棄疾年輕的時候起義抗金的故事。辛棄疾雖出身在金國,但是在祖父的教導下立志恢復中原。辛棄疾從小就苦練劍術,是個劍道高手。辛棄疾頗有俠士之風,說是書生,卻是更像隨時可以拔劍相助、抱打不平的俠客。
時值金兵準備大舉南侵,在後方的漢族人民不堪金人的壓榨紛紛起義,辛棄疾就帶領了一支部隊加入了當時最大的由耿京領導的起義軍,在軍中擔任掌書記一職。憑藉有勇有謀,起義軍聲勢浩大,收復多個城池。
辛棄疾到底有多厲害,透過這次襲營就能看出來,真的是萬軍中取敵將首級。1162年這一戰是他滿腔的愛國熱血,是他無悔的青春,可惜在辛棄疾真正出仕之後,再也難以施展抱負,只能時時夢迴了。
電影《辛棄疾1162》中還給辛棄疾安排了一位紅顏知己,正應了辛棄疾的那首詞: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他是男生心中的英雄夢,沙場點兵間意氣風發,劍拔弩張下破陣殺敵,是22歲就能以50:5萬人的絕對弱勢,夜闖敵軍大營成功手擒叛徒的少年將軍;
他也是女生眼裡的柔情郎,寫下“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詩句,惹人怦然心動。
下面就和紙條君一起走進南宋第一硬核戰地詩人——辛棄疾的傳奇人生 ↓ ↓ ↓
1.
公元1140年,南宋國土搖搖欲墜。這一年,金國來討伐南宋,岳飛大將軍奉命抗金北伐,卻沒想到,這竟是他最後一次精忠報國的機會。
受奸人秦檜的矇蔽,皇帝竟甘願向敵軍割地投誠,還以“莫須有”的罪名奪走了一代忠將的性命。
從此,南宋北邊的疆土無人可守,徹底淪為金人的領地。也正是這個節骨眼,辛棄疾在山東濟南出生了。
山東?不正是在中國的北邊?沒錯,也就是說,辛棄疾雖為宋國人,卻自幼生長在敵人的佔領區中,親眼目睹同胞們是如何在金人統治下屈辱生活著。
他的爺爺雖然表面上為金國效力,背地裡卻經常帶辛棄疾登高望遠,指著遠方山河,爺爺說:“孩子啊,這些原本都是我們南宋的領地,長大後別忘了滅了可惡的金國人,還祖國統一啊!”
多虧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臥底”爺爺,辛棄疾從小就立志要報效家國,日日鑽研兵法,勤練武術,苦讀文書,只能說,他真是天命所歸的將才。
才14歲,他就打著“進京趕考”的幌子,開始進燕山勘察金國地形;
到17歲,他又來到燕山,這次他著手畫地形圖,為日後大戰做準備……
直到1161年秋天,金國又找茬和南宋開打了,各地方趁機揭竿起義。21歲的辛棄疾覺得時機已到,便拉上2000多個弟兄,舉起造反大旗,投奔了山東境內規模最大的一支起義軍,帶頭大哥名叫耿京。
那時的辛棄疾,沒有正統的軍籍,成日帶著一幫小弟“搞搞震”,更像個“古惑仔頭頭”。
但他卻不是個只會對手下呼來喝去,盡顯威風的“頭頭”,而是個功夫了得,霸氣如虹的實力派大佬。
當時,隊裡有個和尚叫義端,是個奸詐的牆頭草,他嫌自己在營裡沒權沒地位,就偷走了軍隊的大印,想獻給金人換榮華富貴。
本來義端這算盤打得挺好,偏偏漏算一遭,這軍印是辛棄疾保管的。正當他快馬加鞭往金營趕路時,臉上的得意還沒散去,便聽到身後一陣馬蹄聲響起,回頭一看,嚇了一跳,是辛棄疾!
只見辛棄疾此時面露殺氣,駕著快馬有如輕功附體,片刻間便已逼近義端,三兩下功夫,便將賊人擒下馬來。
看著辛棄疾手上那把寒光凜凜的長劍,義端跪在地上瑟瑟發抖,趕忙拍馬屁說:“兄弟,你真是神獸轉世,求你看在往日的兄弟情分上,別殺我啊!”
辛棄疾看著他這副嘴臉,鄙夷得不行,在他身上搜出大印後,直接手起刀落,結果了叛徒的性命。
《辛棄疾小像》| 顏梅華
還有開頭說的,辛棄疾以“50:5萬”的絕對弱勢,夜闖敵軍軍營,成功手擒叛徒的傳奇事蹟。
公元1162年,也就是手擒義端的第二年,辛棄疾作為義軍代表,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他這一走,軍裡又出事了。
一個叫張安國的叛徒殺了義軍的帶頭大哥耿京,投奔了金人,並以此為功封了官,領了賞。
這個訊息傳到了完成任務,正在返程的辛棄疾耳中,氣得辛棄疾一聲大吼,快馬加鞭趕回了山東。
振奮人心的高潮來了,他直接帶著50個勇士,夜闖5萬兵馬的金軍大營,在毫髮無傷的情況下,把正在享福的叛徒直接捆走,再不遠千里,押解回南宋朝廷,交給皇帝正法。
“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中,如挾狡兔。束馬銜枚,間關西走淮,至通晝夜不粒食。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
聽著是不是很像玄幻的武俠劇,但這卻是辛棄疾真實創下的傳奇,於是22歲的他一戰封神。
2.
一戰成名,連皇帝都誇他是“少年英雄”,自然而然,朝廷怎會不趁機收納人才,自此,歸附南宋朝廷的他開始了仕途生涯。
金兵聽到他的名字,都會被嚇出一身冷汗。
因為他不僅驍勇善戰,更是一個體壯如虎的猛男,光是和他對視,就需要極大的勇氣。所以,辛棄疾到底長啥樣?
好友陳亮說他“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負,足以荷載四國之重。”
史書記載他“膚碩體胖,目光有稜,紅頰青眼,壯健如虎。”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肩寬背厚,健壯得如同一隻猛獸。這樣的人,還英勇善戰,正是最好的護國大將,可為何有他,南宋還會亡?
唉……說來又是止不住的可惜。
辛棄疾一上任,便滿腔熱忱,想為祖國收復失地,便熱情洋溢地上書了一封又一封的檔案,《美芹十論》、《九議》……但都石沉大海。
因為當時的皇宮貴族,朝臣官員全都沉迷於暫時的安樂,得過且過,怎麼也不願意發動戰爭。
而且在他們眼裡,辛棄疾是“歸正人”(從金國歸附而來的宋人),並不是完完全全的自己人,還是不得不防。
思來想去,還是將辛棄疾派去地方當父母官比較穩妥,維持社會治安,整頓民生就好。
卻沒想到,讓他一代武人去整治城鎮,也照樣有勇有謀,完成得十分出色。
被調去戰火塗炭的滁州當領導,本來是個窮地方,他只用了短短半年,就盤活了當地的經濟,開始蒸蒸日上。
被調到江西剿匪,這個換了好幾波人都搞不定的麻煩事,他僅用了三個月就辦妥了。
被調到湖南,他更是創立了“飛虎軍”,“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是長江邊境裡最勇猛的一支軍隊,連金兵聽了都退避三舍,很好地保護著當地的子民。
不得不說,辛棄疾真是個全能複合型人才。所以,南宋政府當然想物盡其用,哪個地方問題有麻煩,就把辛棄疾調到哪去。
據統計,他竟然頻繁調任了近40次,每一任官職短則幾個月,最長也不過兩年。
就在這“不是被調任,就是在被調任的路上”,歲月一點一點地流逝,他也在慢慢變老。
3.
即使被不斷調任,做著與行兵打仗毫無關係的工作,辛棄疾也從未停止表達自己願意為國上陣殺敵,收復失土的強烈願望。
可惜還是沒人理自己。悲憤交加下,他寫了一首又一首“恨鐵不成鋼”的詩。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好想帶兵出征啊,看著遠方金人的方向,越看越心急,急到各種拍欄杆,可是把欄杆拍遍了,還是沒人懂我。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chuò)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總想起年輕時抗擊金人的激情歲月,真是感慨萬千。
但這種諷刺朝廷“苟且偷安”的詩詞寫多了,辛棄疾自然而然成了很多人的眼中釘。
公元1181年,41歲的辛棄疾被彈劾罷官了,這一罷,就罷了他10年,後來雖然又任命了他幾回,但都逃不過被彈劾罷官的命運……
在官場浮沉這麼些年,他早明白自己的作風,思想是不被接受的,也做好了歸隱的準備,便建了房子,給自己取名“稼軒居士”,過上了悠閒安逸的閒居生活。
4.
待他隱居時才發現,原來辛棄疾是個被打仗耽誤了的一代文豪啊!
看他寫多了熱血豪放、憂國憂民的戰地詩,沒想到他還能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日常生活、讀書感受……啥題材都能寫。
想得到“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種傲嬌清麗的婉約派詩作,竟是出自猛男辛棄疾之手嗎?
得空時,還愛曬曬鄉下人家的悠閒生活,不知是誰家的小屁孩偷懶不幹活,躺在溪邊的草叢裡剝蓮蓬。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平樂·村居》
昨晚喝醉了,他醉倒在松樹旁,突然樹枝一動,還以為它是想來扶自己,連忙用手一推說:“去!”
怎麼覺得辛棄疾憨憨的,這麼可愛呢……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功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西江月·遣興》
西風起了,山園裡的過失成熟了。哎呀,有一群嘴饞貪吃的小孩子,正握著長長的竹竿,偷偷地撲打樹上的梨和棗。
他就躲在暗處偷偷地看,好有意思。
連雲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閒看。——《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但就算歸隱田園,他也從未放下對家國的牽掛,還是好想幫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
連夢裡都是自己在外禦敵的樣子,好想可惜一覺醒來,發現多年過去,自己已經是白髮人了。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5.
所以,當他47歲,宋高宗駕崩,北伐看似有望時,他立馬約上了好友朱熹、陳亮,一起商討光復大計。
年紀大了又如何,現在叫我上戰場,我照樣能上陣殺敵。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這就是辛棄疾,無論現實多麼不堪,他依舊對理想堅定如一,願為國家九死不悔。
眼看等了半生的夢終於能實現,可惜,才幾年,陳亮去世了;又幾年,朱熹也去世了。
為數不多的,和自己有共同抱負的好友離開了,難以想象他會有多絕望。
直到公元1203年,63歲的辛棄疾突然接到朝廷的任命,讓他帶兵北伐。
聽到訊息的他,瞬間怒目圓瞪,容光煥發,想著終於能圓夢了。卻沒想到此次任命,他只是個擺設,只是想用來他的名聲來嚇唬敵人,所以他的建議統統被否決了。
他說:“南宋幾十年都沒為北伐做過準備,如今貿然出兵就是找死,還是先花個幾年擴充國力要緊。”結果當權者求勝心切,非要出兵,落了個慘敗下場。
公元1207年,金軍勢如破竹,兵臨城下之際,皇帝終於急了,想到辛棄疾,馬上召他回朝出兵。
但已67歲的他,早已積鬱成疾,病重在床,臨終之際,還在用最後一口氣喊著:“殺賊!殺賊!”
終究,他沒當上將軍,沒能馳騁沙場,護國安定,想了一生,盼了一生卻落了個抱憾終身。
也不知是幸還是不幸,正因為他的懷才不遇,才給後人留下無數傳世佳作。詩派從豪放到婉約,風格從戰場到田園,他全都信手拈來……
但如果可選,紙條君還是更希望在南宋的疆場上,能看到一勇猛的熱血男兒,騎馬披槍,大手揮落間,全他等了一生的英雄夢。
-
7 # 明月海上生
蘇軾,沒有什麼為什麼。
喜歡這個人的才情,喜歡這個人的性格。
喜歡他的詞,能和李白的詩相比。
還喜歡吃東坡肉。
-
8 # 珉明之中的書屋
蘇軾哇!蘇軾最廣為人之,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的詩超美,有意境!
特別是這首: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讓我臭美一下,我覺得我這張圖片弄的超好看~)
蘇大學士在雨中緩行,耳邊傳來噼噼啪啪竹葉敲打聲,縱使淋了細雨溼了衣裳,那有何妨!人生本該恣意灑脫~且笑且行~
我記得高中語文課的時候,學到蘇軾,我的語文老師總要誇讚一番蘇大學士的心態豁達,非常人所能及~
聽得多了,我自然也就對蘇軾的生平日常產生了嚮往之情,不禁也想回到那個時代,跟隨著蘇軾一生的沉浮去體驗一遭,不枉今生今世曾為人!
-
9 # 詩畫之美
辛棄疾、蘇軾、陸游三人中,我更喜歡蘇軾的人品和詩品。
對於“立志讀盡天下書”的蘇東坡,也一生愛硯如命的蘇東坡,我一直是他的粉絲, 他的詩、文、書、畫,可以說,無所不能,無所不精。
首先,他是一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代表,也是繼柳永之後把中國詞體推向另一個高度的人,其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尤其在詩歌美學上,更追求一種質樸無華、平淡自然的情趣韻味。
唇齒銜玉間,更被他的詩品和詩才所吸引。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讀出了他的孤獨。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讀出了他的悽美。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讀出了他的豪放。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讀出了他的靜美。
“人生到處知所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讀出了他的哲思。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讀出了他的灑脫。
“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而徐行”,讀出了他的曠達。
其次,他是一個書法家——“宋四家”之一,他的行書、楷書尤為出名,傳世名作頻出。被貶期間,他的《黃州寒食帖》,也是他一首遣興之作,蒼涼多情、惆悵孤獨、波瀾起伏,也是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後,一不小心地就被他寫到了天下第三行書的高度。
其三,讀蘇軾的《黃州寒食帖》,最大的感受就是無意於佳乃佳,這是他對書藝的追求,也是他對人生的追求。也就有了在文藝界,繼歐陽修之後,他能在當時獨樹一幟,且獨擋一面,引領文壇的再次繁榮。可以說,沒有蘇軾,沒有蘇軾薪火相傳的好人品,就沒有後面的蘇門四學士,更沒有後來的文藝繁榮。書藝之美,美的不止是技法,更是技法之後深藏的書法人的精神之美和靈魂之美,它是一種境界、一種對眾生的深度喚醒、一種對人生的深層思考。
蘇軾,是中國史上一個閃閃發光的人品和詩品俱佳的藝術全才。
-
10 # 冷月芳菲189
這三位我都喜歡。陸游的《樸運算元•詠梅》中“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讓我心動不已;而辛棄疾的“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是我經歷坎坷人生後的心靈寫照。而此刻,我越發喜歡蘇軾,喜歡他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喜歡他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喜歡他人生起伏坎坷卻依然“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胸懷豁達。我最喜歡蘇軾的這一句,當心靈安靜如斯,所有的經歷都將成為一種成就。成就一個全新的自己。所以,即使幾次被貶,蘇軾依然活的有聲有色,為世人留下許多美好的篇章,更有“東坡肉”、“蘇堤”等與他相關的美食實景成為人間佳話。他的遭遇沒有打垮他,卻成就了一個獨一無二、樂觀豁達的蘇東坡。所以,我喜歡他。
-
11 # 十同詩人
辛棄疾人品、詩品雙佳。蘇軾、陸游的詩雖好,但人品詩品卻不如他。辛棄疾愛國憂民,立志報國,拯救人民。其詩大氣,壯志豪情盡皆顯示,充滿正能量。
-
12 # 高樓避愁
辛棄疾、蘇軾、陸游三人中你更喜歡哪一位的人品和詩品?
一、政治思想,即題主所謂"人品"
辛棄疾、蘇軾、陸游三位都是宋代著名的詩人,他們在中國文學史上閃耀著燦爛的光芒。
辛棄疾出生時正值中原淪陷、民族災難被極為深重的時代,二十歲曾聚眾二千多名壯士,參加農民領袖耿京的抗金起義軍。南歸後,歷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撫使,在政治軍事上都能採取積極的措施。由於受主和派的排擠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閒居江西信州長達近二十年。直到睌年朝廷又才起用他,做過浙東安撫使和鎮江知府。其間他特別重視抗金的準備工作,但還是被主和派饞言而失卻其位。終於懷著恢復中原的強烈願望,抑鬱而終。
蘇東坡的政治思想複雜而多變,基本上屬於保守傾向。他最初有改革弊政的要求,當王安石變法時,又持保守的太度而遭到排斥。歷任杭州、密州、徐州等處的地方官。在"烏臺詩案”中,險些被殺頭。後來被貶黃州等地。宋哲宗時,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當權,他認為糾偏過旺,又被排擠。等到新黨再次得勢,他一山再次被貶。直到1100年才逢大赦內移。第二年死在常州。
由於蘇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響,消極思想,這種思想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來。
陸游出生在南宋,
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國家災難深重的時代,從小受到一些抗戰人士的影響,年青時就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壯志。因一直主張收復中原,堅持抗金而受到主和派的排擠。1166年他積極支援抗金將士北伐,因抗金失敗,他被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免去了職務。四十六歲入蜀,先後參與王炎、范成大幕府,贊助軍務,身臨前線,是他一生中最為奮發的時期。五十四歲去蜀東歸後,做過幾任地方官,六十六歲被罷免到逝世的二十年來,一直在山陰故居渡過。臨死前仍然念念不忘收復祖國河山,於是寫下了《示兒》這首流傳千古的"遺屬”。
由於出生時代各異,:社會主要矛盾不同,他們三人中辛棄疾與陸游同處於南宋政權時期,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他們兩人又是著名的愛國主義者,都是一直主張抗金,收復祖國的河山的抗金戰士。因此思想境界是相似相同的。
蘇軾出生於北宋時期,那個時期正是處於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特別是處於變法和反變法的政見鬥爭十分殘酷和激烈之中,蘇軾在受到打擊後,受到佛教和道教影響,思想較為消沉,作為人而不是神完全可以理解。
二、所謂"詩品"
辛棄疾的詩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他的詩波瀾壯闊,氣吞山河,比如"壯歲旌旗擁天",比如"夢迴吹角連營”。但是詞中也有一些作品清麗嫵媚,含蓄委婉的作品,他的作品對當代以及後世的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蘇軾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文學家,人稱"三蘇",這三人中以蘇軾的文學成就最高。
蘇軾的散文、詩詞有非常高的成就;書法、繪畫、音樂、也有很高的造詣。他的散文明快鋒利,氣勢磅礴,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他的詩歌,熱情奔放,直抒胸臆,明快自然。以七言、古體成就最高。他的詞豪放雄奇的同時,又有婉麗清新的作品。
總之蘇軾是一位文學全才。
陸游是一位多產作家,一生創作的詩篇很豐富,為我國古代詩"中創作最多的作家,現存的詩篇九千三百多首。
他的詩詞膾炙人口,風格多樣,以空有報國之心,而壯志未酬內容較多,也有纏綿的愛情詩如《釵頭鳳》。
總之這三位著名詩人的作品各有千秋,難分伯仲。辛、陸出生在南宋民族生死存亡之際,蘇軾出生在北宋時期,時代不同,各自的風格不同罷了。
要說最喜歡,都是我最喜歡的古典文學作家。
-
13 # 野狐習禪
野狐試答
蘇軾、辛棄疾、陸游都是宋代著名的詞人、詩人,他們都都給後世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遺產。
蘇軾是歷史上少有的全才,在很多方面都有開創之功,他是豪放詞的開創者,拓寬了詞的題材範圍,使詞擺脫了音樂的束縛,成為了和詩歌並立的一個文學樣式,他又是文人畫的開創者,書法為四大家之手,文章在他之後的科舉中常被當做範文,有“蘇文爛秀才半”之說,蘇軾在佛法上造詣也很深。
蘇軾樂觀曠達,他面對人生中的各種不幸都能樂觀對待,其品格精神為後世所激賞。
辛棄疾以英雄自許,一生致力於收復失地,光復河山,其愛國之心光照千秋。辛棄疾進一步發展了豪放詞,對南宋壯詞的形成有著絕對的影響。
陸游著名的愛國詩人,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詩,他的《示兒》詩是愛國主義的典範之作,他的《卜算子 詠梅》一詞是他精神和人格的寫照。
-
14 # 林慶生267
蘇軾,他的一生是傳奇而又令人肅然起敬的,他詩詞如《東坡樂府》,早在三十九年前,我在那時細心品味讀過並抄碌好幾篇,如今心情好時,還面對大家隨意背誦吟頌起來,特感親切自然。
-
15 # 江南明月
這三人中,首先排除辛棄疾!因為辛棄疾居然是貪官!!是的,辛棄疾是抗金名將,豪放詞人,更在我們贛州鬱孤臺留下傳誦千古的名篇《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但這些都遮掩不住辛棄疾鉅額財產來源不明之罪。據《宋會要輯稿.黜降》的記載,辛棄疾的罪名是:奸貪兇暴,帥湖南日虐害田裡。辛棄疾在江西上饒修建了一座奢華的稼軒莊園,規模十分宏大,南宋理學家朱熹曾進去觀看,這一看朱熹是大驚失色,震驚不已,可見稼軒莊園非同小可。要知道,辛棄疾前後多次被免職,靠工資收入是建不起稼軒莊園的,只能說是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瞭。
蘇軾的才情我個人認為在陸游之上,是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蘇軾的詞風豪放曠達婉約,書法繪畫水平也高,並且愛交朋結友,自稱上致玉帝下致乞丐都能成為朋友。蘇軾還是美食家,東坡肉流傳至今。
但三人中,我還是喜歡陸游。陸游是個勤奮的詩人,一生詩作九千多首,他的詩作氣勢奔放,境界壯闊。金軍入侵,陸游投筆從戎,北上抗金,何等氣概!打動我的還有陸游和他表妹唐琬的悽美愛情。陸游和唐琬青梅竹馬情投意合,陸游20歲的時候娶了唐琬,過得十分幸福。可惜好景不長,陸游母親認為唐琬妨礙了陸游考取功名,逼他倆離婚了。離婚後一年,陸游在沈園遊玩碰到了前妻唐琬,心中感慨萬千,借酒澆愁,在牆上寫下了《釵頭鳳》就跌趺撞撞回家去了。過了一年,唐琬又再次來到沈園,看到陸游的《釵頭鳳》,就和了一首。同年,唐琬在憂鬱中死去。兩人的愛情也因為這兩首釵頭鳳廣為人知。
-
16 # 抹抹讀書
作者提問辛棄疾、蘇軾、陸游最喜歡哪一位的詩品和人品,恰巧喜歡宋詞,錄過蘇軾的一本書,也來寫寫。
一句話概括:不同時代,不同命運,不同詩風。
一、可豪邁,可深情,可喜氣,可憂傷。
這是蔣勳說宋詞對蘇軾的評價,短短的12個字,概括了蘇軾的一生詩詞成就。
蘇東坡是在宋仁宗景佑四年時候降生四川眉山,21歲參加開封府舉人考試名列第二,當時主考官可是歐陽修哦,而後在仁宗舉行的殿試中名列第六,據說仁宗看完蘇軾的策論,說為後世子孫得兩個宰相。之後蘇軾仕途順遂,隨著王安石變法開始,他的生活出現動盪,開始顛沛流離的一生。
蘇軾的作品伴隨著不同時期的仕途經歷和生活坎坷,從“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足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衰煙雨任平生”,最後的“他年誰與輿地志,海南萬里真故鄉”。詩品和人品結合,無論身處何地,依然熱情如火,靈性如水,融合了儒、釋、道,靠文字活出了自己。
二、江南遊子、俠士空間,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
辛棄疾與蘇軾很大不同在於他們生活朝代不同,南宋、北宋,一個當時面臨偏安一隅,一個是經濟改革。辛棄疾從小習武,領兵打仗,是南宋朝廷中主站派的代表,用現在話講就是仗劍走天涯,收復舊山河。
今年我對辛棄疾產生很多好感,我特意查了《宋詞》選錄最多的居然是辛棄疾的詩詞。讀辛棄疾的詞都特別悲壯,力量沉重,如“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少年不知愁滋味”也是隻有經歷過生命的滄桑,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愁,才能體會的,悲壯美學。
(最近未讀陸游作品,不做品論)
個人認為:不管是淺吟低唱,還是大江東去,家國情仇,宋詞是中國文化的巔峰時期,蘇軾、辛棄疾都是那個時代的頂級詞人,作品和人品的美都留存在文字韻律中,古今共通。
-
17 # 柳下一杯茶
恰巧三位大者的詩詞我都喜歡!
這三個人都有一股英氣豪邁的大丈夫氣度,受寵不驚,遇辱不悲,詩作蕩氣迴腸,人格磊落光明,真士大夫楷模!
-
18 # wangyizuog
蘇軾是大文豪辛棄疾的文采略遜於蘇軾。但因為辛棄疾是戰將,更帶著戰將的鐵血的味道令人敬佩。所以男人更喜歡辛棄疾身上所散發出的濃濃的血腥味。
-
19 # 易師李光峰
辛棄疾、蘇軾、陸游三人中,你更喜歡哪一位的人品和詩品?——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每每想到辛棄疾這個古代人物,我就會不由自主的背誦出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當然,這只是辛棄疾的成名作中微不足道的一首;我之所以會對這首詞感情深厚、念念不忘,就因為辛棄疾是一位壯志未酬的愛國主義作家,從軍旅生涯走過來,使他所作的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讓人熱血沸騰、豪情萬丈;也是讀他的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喚起我從軍的激情,後來雖然因某些原因未能實現夢想,但這首的情懷卻一直激勵著我光明磊落、愛家愛國!
還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種對昔日英雄人物的懷念和敬仰之情融入至自己坎坷人生的慨嘆,自然讓人動情不已!而人到中年,讀著他的詞更有一種惺惺相惜!“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所謂“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我喜歡辛棄疾,不單單是敬仰其讓人肅然起敬的愛國精神,還有人生遭遇的某些共鳴!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人生,也是往往當你驀然回首的時候,你就會發覺熱愛生命與勇敢生活的精神是十分可貴!“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種矢志不移的精神將會繼續引導著我們前進……
而“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濃濃的愛國之情一樣躍然紙上,一樣令人充滿敬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文人的情懷濃烈,也是難得可貴。
但只是我的內心更向往更敬佩的還是“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2020年4月11日。
-
20 # 一蓑煙雨任平生868
三位文學大師各有千秋,各領風騷。文章千古不衰。但是,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素有韓潮蘇海之稱,一直是我心目中的最愛。其代表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回覆列表
蘇軾,一生樂觀,不屈的靈魂
書法,詩詞,美食,旅遊,建築,農耕,交友,為官……被法國《世界報》評為千年英雄,全世界一共評出12位,蘇東坡名列其中,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