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小白菜愛釣魚

    初夏的水情和氣候都相較之前的節氣發生很大的變化,水是魚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水情發生了變化,魚情也會隨之變化。此時是農民灌溉的主要季節,若遇上大旱、水位下降,這種情況是不利於釣魚的。5月是魚兒繁殖的時候,尤其是鯽魚、鯉魚,他們在繁殖的前後幾個月內,對餌料比較挑剔,只有對路的魚餌才能引起他們的胃口。

    夏初野釣,選擇釣餌要靈活。在不同的季節、氣溫、水溫等情況下,魚兒喜歡吃不同味道的食物。正如魚諺所說:“春葷夏素、秋香冬活。”夏初野釣,我們應根據不同味型、種類的釣餌,以確保不俗的收穫。

    夏季釣鯽魚用的餌料主要是以穀物香型為主的甜餌,適當的在餌料裡面新增一些奶粉或者是酸甜口味的水果,也可以直接用鮮玉米粒釣,尤其是釣大魚,用穀物香型的餌料更容易吸引魚上鉤。

  • 2 # 了去凡塵的貓

    初夏垂釣可使用腥味和玉米味道的餌料更好。但釣魚這事兒,諸子百家,還是要根據當地的魚情、水溫、風向等相關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

  • 3 # T帝釋天

    應該是少腥,多香,這是大方向,但是釣無定法,要根據當時的魚情天氣調整,餌料狀態一定要好。注意霧化,要是招小魚的話,就以香為主,減少霧化,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另外,帶盒蚯蚓,往往會有奇效

  • 4 # KK神

    一、要用顆料喂窩點,不宜散餌撒麵糰 夏天的自然水域,包括農村一些養殖堰塘,小雜魚特別活躍猖獗,有它不斷的擾窩鬧鉤,著實讓人無不感到心煩氣躁,但究其原因,除小雜魚,尤其是小白鰷,本身就比基於和其他大型魚爭先攝餌外,更在於補窩時的喂料不當,才導致他們在窩裡窩邊游來蕩去的追餌攆食。 這裡所說的“喂餌不當”,是指釣者使用了不管是商品誘餌,還是自制傳統誘料的粉質麵食,這種餌團,一把入水,隨即就飄散霧化而馬上會招來四處群遊的小白鰷要跟著追攆,尤其是用了香味和酒味特別濃郁的粉狀餌,更會讓它們哪怕在當時已餌盡料無的情況下,還要守候在我窩邊起伏上下,久久不散,等你在喂,它就再“搶”,即便短時間不見有喂料飄落,但對釣者時不時拋下的釣餌的穿層入水,自然也不會輕易放過餌形成一種“魚隨餌攆,落底鬧鉤”的惡性態勢。 不過,要是用現代商品顆粒料或傳統的糧食類顆粒料喂窩,就既有它因落水快,不霧化而不讓小雜魚難以發覺和追攆不及的捷速優勢,又有落窩後不宜攝,留魚久的長效優勢,較之粉末狀餌,就能相對避免和減少小雜魚擾窩鬧鉤的這種煩心事,所以,有經驗的釣魚前輩總結出:“夏天喂窩用顆料,面面最招小魚鬧”這樣一句諺語是很有道理和值得借鑑的。 二、備餌要有超前性,分別魚種定餌型 夏天,各種淡水魚異常活躍,釣者一般都不會像隆冬初春那樣只專釣鯽魚,所想釣的魚種自然多謝,不過,筆者認為:要釣哪種魚,首先就得掌握哪種魚的味覺食性,這裡所指的“味覺食性”,不僅僅是關於餌的葷素和葷素品種,而更要講究這些品種的“味型”,也叫“餌型”,即:香、甜、腥、酸、餿。據水產魚類學有關資料顯示,幾種主要淡水中的鯽、草(青)、鯉、鰱(鱅)四大家族魚,先天就具有搶過人類500多倍且非常敏感的嗅覺和味覺器官,所以,在遊弋覓食時,自然會按自己的嗜好選擇帶甜、香、腥、酸型的食料作佳餚美餐,他們各自的食性偏愛,一般為:鯽魚喜歡濃香型,草(青)喜歡青香型;鯉魚喜歡微甜型,鰱魚中的白鰱喜歡餿酸型;花(鱅)鰱喜歡酸臭性。 在掌握了它們貪饞這些不同味型食料之後,釣者出釣前,按要去某水域所有和所想釣的魚種,除商品餌已經考慮到了這一因素,但要有針對性的選擇外,尤其自制傳統餌,首先要注重堅持,並認真做到“魚與餌”和“餌與味”兩個合二為一,才能取得更好效果,否則,若不克服“只講究葷素,不注重味型”這種通病,往往只能事倍功半,有時會一無所獲。 三、按照節氣分水域,臨場應變擇葷素 夏天,有初夏、仲夏和盛夏三個節氣,但每個節氣的天時氣溫,都比春、秋、冬季間的節氣氣溫有較為明顯的不同。所以,垂釣時,更應根據不同節氣和水域情況來確定釣餌的葷素,是夏天用餌臨時要善於以變應變的一項基本常識。 初夏,在常年農曆三月中旬至四月上旬,這期間,俗話說:“變天常會雨,難有日無風”,不過天天有風,兵不等於一天是風,若是在塘庫、湖泊,一旦風平浪靜,釣者除了釣只吃葷餌的特殊魚種外,要馬上改用進食快、訊號靈的麵食型素餌,且只要拋竿不散落脫鉤,餌質越鬆軟就越好,這樣,即便窩裡一時還沒魚,也能發揮邊釣邊等,以喂代釣和越釣越“發”(魚)的用餌優勢。 反之,要是有風,尤其遇上大風,又立即要以“素”改“葷”,才能使魚訊傳遞給浮漂反應在風浪中的訊號變以“弱”為“強”。便於自己顯目識漂則避免錯過提竿中魚的機會而減少漁獲。 其實,這個簡單道理,人人懂,誰都會,但值得一提的是,遇到這種情況,不要等風過,風若不過,久久不變,就會耽誤能夠釣獲的有效時間。 仲夏和盛夏時節,雷陣雨較多,要是在江河泛洪水後的緩流水中垂釣,一是因緩流水的盪滌作用,二是由於水色渾濁,這時候,只宜用葷餌,最好是鮮活的蟲類餌,有它在鉤上不停的伸卷蠕動,更能誘魚中鉤,即便在某種情況仍需使用素餌,以嫩玉米,酒泡小麥粒等這類顆粒性為佳,若一定要用麵食餌,需增加粘性和硬度,避免入水後即被盪滌散化。 若釣塘堰水庫,即便是靜水,也會因這季中平時的暴雨對岸邊泥沙的沖刷而使水體渾濁,所以,一般也只宜使用葷餌。當然,這應根據當時的水色和魚情靈活掌握,因為,釣魚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只有“以變應變,才有改變”才是唯一的真理。 四、葷餌注意保鮮活,面餌易腐防質變 任何時候垂釣,釣者所備的釣餌,都不能葷素單一,尤其夏天,為了適應所想釣魚種的對口用餌,有的特殊魚種之所需動物的獸髒和蟲類鮮活餌,要提前捕捉採集,才能保障臨場按需所用,其間,在暫放期或使用的當時,要特別注意該活用的不能讓他死去,該鮮用的不能讓他陳腐,否則,就會影響效果。 對面食型素釣餌,最好堅持臨場現調製,現使用,注意保險,保味,無論是盒裝還是袋裝,都應做到既要敞亮通風,又要防止暴曬,避免受天溫地熱後會發酵稀釋而變質,變味,並要隨時備有同類型的幹餌粉,以便做釣餌發生質變的臨時調配或重新調製之用。 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尤其盛夏時節,即便是臨場現調製的新鮮釣餌,若過3小時或半天以內沒有用完,都應視為陳餌,必須在重新調製,這種餌,釣者若不刻意同鮮餌比較,尚不知是他影響了一定的效果餌應該更換,只有這樣處處慮事周全,一天中,才能靜心守釣,爭取多獲。

  • 5 # 領學教育

    五六月份,氣溫有較大程度的回升,但還不夠穩定。很多釣友覺得此時氣溫升高了,魚兒的活性也會隨之提高,出釣必定會有收穫,其實不然。初夏是一年之中最難釣魚的時節之一,初夏釣魚,釣餌的選擇有自己的特點。  初夏的水情和氣候都相較之前的節氣發生很大的變化,水是魚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水情發生了變化,魚情也會隨之變化。此時是農民灌溉的主要季節,若遇上大旱、水位下降,這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1303564種情況是不利於釣魚的。5月是魚兒繁殖的時候,尤其是鯽魚、鯉魚,他們在繁殖的前後幾個月內,對餌料比較挑剔,只有對路的魚餌才能引起他們的胃口。  夏初野釣,選擇釣餌要靈活。在不同的季節、氣溫、水溫等情況下,魚兒喜歡吃不同味道的食物。正如魚諺所說:“春葷夏素、秋香冬活。”夏初野釣,我們應根據不同味型、種類的釣餌,以確保不俗的收穫。  野釣,打窩是必不可少的。在這個季節打窩最好用麴酒發酵過的碎玉米、碎麥子渣,濃烈的發酵味道會刺激魚兒的嗅覺,再配以湖霸套餐,效果頗佳。窩料的做法非常簡單,將玉米和麥子在水裡浸泡3天左右,使其充分吸水,然後煮熟搗碎;緊接著,放入白糖、蜂蜜、麴酒攪拌均勻,裝入密封的大瓶子裡發酵即可,發酵的時間越長越好。切記,一定要注意保持瓶子的密封性,一旦透氣就會前功盡棄,使用時再加入湖霸套餐即可。  每年的冬天可用此法制作窩料,待來年五六月份正好充分發酵,開啟瓶子後,一股濃烈的酵香味撲鼻而來。打窩時,釣者需根據垂釣水域的大小和垂釣時間的長短決定窩料投放量。常言道“釣大魚,打大窩”,在水庫釣草魚、鯉魚,可將發酵好的窩料拌上麩皮和少許麵粉,握成拳頭大小的團,一次打10團左右,通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種窩料比較合適5月份之後打窩。  選擇餌料時,釣者應根據氣溫的變化調整味型。氣溫驟降時,魚兒的活性低,宜採用富含動物蛋白的腥味餌料,以刺激魚的嗅覺。此外,氣溫降低時,魚兒開口小,餌料的狀態要柔軟,可加入適量雪花粉,既可以減輕比重、增加霧化,又能增加適口性。在野外水域,腥餌鬧小魚是無法避免的,釣者要相信,只要大魚進窩,小魚自然會散到一邊去。此外,產卵前的魚兒比較愛吃高蛋白的,適量加入純小麥蛋白可配出上佳的釣餌。  野釣由於的水質不盡相同,同樣味型的餌料在不同水質中的效果也會千差萬別。在肥水中施釣,釣者要適當加重餌料的味道,濃香或者濃腥的味道才能吸引魚的胃口。在瘦水中施釣,味道重的餌料反而會引起魚兒的警惕,所以應該及時減輕餌的味道。  餌料的效果,關鍵在於如何針對施釣水域的水情、魚情去搭配運用,如果某種餌料配方在自己垂釣的水域效果總是不理想,那麼我們就該大膽得嘗試自己的想法,透過不斷的時間,總結出對路的配方。沒有誰一開始就是配餌的高手,都是透過不斷總結才慢慢悟出自己獨特的釣餌配製方法。

  • 6 # 戶外野釣波哥

    用什麼餌料味型這得根據你要釣的目標魚而決定的,我個人的建議,像現在應該釣香甜的味型效果比較好,香甜味的餌料基本上是效果很不錯的,我現在都是用的這個味型,不管是草魚,鯉魚,又或者是鯽魚都還是相當不錯的。

  • 7 # 庫釣行者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由於地域不同、溫度不同、水質不同、魚情不同、很難回答你準確的答案。不管用什麼味型的餌料 都應根據魚情、水情適當調整餌料味型的濃度。水質清澈可以加腥,水質比較肥就應該加大餌料的香味來提高穿透力。魚群密度大就不要用香味太大的餌料,密度低時可以適當提高餌料的香味。至於什麼味型的, 可以選用食物香味的餌料,紅薯、 玉米、 麥香 等。

  • 8 # 漁意

    味型的選擇是根據垂釣目標魚的喜好來決定的,比如草魚以青草味為主。鰱鱅喜愛酸臭味,鯉魚喜愛甜暑味型,釣不同的魚種,選擇不同的味型,針對性強才能有好的魚獲。

    鯽魚的口味比較雜,季節不同喜好的口味也會有所改變。下面說一說釣鯽魚該選擇怎樣的口味。

    現在是春季末快到夏季了,氣溫也越來越高,垂釣鯽魚建議以香為主,可適當帶少量的腥味,至於新增多少,需要結合你釣點的魚情。雜魚多的情況下,不建議加腥味,因為雜魚現在也到了開口期,吃口兇猛,容易鬧窩。正常作釣下還是以谷麥味型為主,垂釣鯽魚效果要好些。

    天氣熱悶的情況下,建議開草莓味型的餌料,可以刺激鯽魚的嗅覺,讓鯽魚產生食慾。在沒有口的情況下可以試試,效果不錯。

    以上是根據天氣和魚情來做出的一些調整,還有一些情況下我們也要隨時變化,比如肥水和瘦水不同的水質,開制餌料的味型也需要變化,才能有好的魚獲。比如肥水我們開清淡一些的味型,比如谷麥型,會讓你的餌料在水中顯示出它的獨特,魚兒沒有吃過,會喜歡這種味型。比如瘦水裡用奶香味,蛋白質含量高的餌料,魚口會好。

    綜上所述,開餌味型需要根據魚情、水情,一些現場釣點的因素綜合選配,針對性開制餌料味型,會有好的魚獲!以上是筆者的一些經驗之談,僅供參考。

  • 9 # 洞庭湖畔一凡人

    這個得根據主要想釣的魚種來決定味型,列如:小體型魚以及腥味型的魚,基本來說腥味是繼續使用,但是適量可以進行其他綜合,把腥味調整得淡一點。

    小溝野釣,我以我老家岳陽為例,捶釣鯽魚,蚯蚓真比餌料效果好,而且溝裡面的鯽魚、白條、黃骨、鯰魚、翹嘴、鯿魚……這類都是更願意吃蚯蚓等活餌。不排除有被釣友們給喂挑食的,綜合我個人釣魚中發現,大體型魚中,居然草魚吃蚯蚓比鯉魚更多,哈哈。

    江、河、湖捶釣“沒釣過水庫”,餌料效果確實比蚯蚓好,這個應對季節:春天適合腥或濃腥,魚餓了一季節,需要補充蛋白質。夏天太熱,胃口也會不好,所以清淡一點會比腥重好。秋天看天氣,溫度高就淡一點,溫度低就濃一點。冬天,活餌絕對比餌料好用。

    初夏,腥與香5比5或4比6,這個還是很好用的。這個只是根據我的垂釣經歷提供出來的參考,每個地方,季節相同,但是魚還真挑食。基本腥與本味的搭配熟練了,就足夠了,在洞庭湖918配青草鯿釣得別人停口,到了廣東動都不動,改成藍鯽配918腥,來神了 來神了……我釣鯉魚用藍鯽配918腥,初夏的時候在下午三點過後口好,但是白條多,但是這個搞法聚魚還是快。只要釣到不在乎什麼魚不魚的境界,能拉一條就開心,腥就是王道……[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 10 # 大王的釣魚日記

    初夏垂釣一般用什麼味型的餌料?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已是晚春季節,很快就要步入初夏!在仲春至晚春,大部分魚類會遊至近岸淺灘覓食,並且進入產卵繁殖期。這時候魚類相對比較好釣,原因是它們急需含動物蛋白高的食物,進行體能的補充,並且為晚春的產卵儲存能量!在仲春至晚春作釣時,一般多使用含動物蛋白多的腥香味餌料。

    進入初夏後,魚類的產卵繁殖期基本已經結束,並且開始紛紛遊至深水。這時它們不但生活習性有所改變,而且覓食食性也有所改變!在作釣時,不但選擇釣點有所變化,而且使用的餌料味型也要隨之改變!本文就從幾種不同的目標魚,與釣友們探討一下:初夏垂釣一般使用什麼味型的餌料,以及常用的餌料配方!

    目標魚為鯽魚時使用的餌料味型,及常用餌料配方

    1:使用的餌料味型

    整個春季我們作釣鯽魚,使用餌料上從蟲餌到腥味餌料,再到腥香味餌料,在味型上是不斷轉變的。但是這些餌料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含動物蛋白較多!

    到了初夏,鯽魚產卵完成後,相對春季對動物蛋白的需求減少。同時因初夏氣溫、水溫升高,水域中的小雜魚也活躍起來,作釣時雜魚的鬧窩現象也嚴重了。這時在作釣鯽魚時,在使用餌料上就要有所改變!一般變腥香味餌料為香腥味餌料,前者腥為主香為附,改變後香為主腥為附。不但能為鯽魚提供所需的蛋白質,而且能降低雜魚的鬧窩現象。

    2:常用的餌料配方

    瘋釣鯽(本味)60%+老版藍鯽(香腥)30%+酒米10%,餌水比1比0.8左右,開搓餌。味型以本味香為主,腥味、淡酒味為附!開拉餌時可減少酒米和瘋釣鯽,新增適量打絲粉。

    段落小結:以上就是初夏季節,自然水域作釣鯽魚時,常用的餌料味型及餌料配方!可以看出,味型上主要以香為主、腥為附。

    目標魚為鯉魚時使用的餌料味型,及常用餌料配方

    1:使用的餌料味型

    雖然說初夏鯽魚相對難釣一些,但是對於鯉魚,初夏季節是相對好釣的!特別是在愛釣鯉魚的北方地區,鯉魚剛剛產卵完畢,正處於積極覓食補充體能的時候!

    釣友們都知道,炎熱的夏季垂釣鯉魚,餌料味型上多以:淡酒味、薯味、玉米香味、麩香味為主!不過在初夏季節,鯉魚剛產完卵,對於蛋白質的需求還比較大。所以在這個季節作釣鯉魚,還是以含動物蛋白較多的香腥味餌料為主。

    2:常用的餌料配方

    裸鯉2號(腥味)40%+裸鯉3號(酒味)30%+老版藍鯽(香腥味)30%。餌水比1比0.7左右,開搓餌。味型以腥香為主,淡酒味為附。在初夏季節野釣,對自然水域中的鯉魚作釣效果不錯!

    段落小結:以上就是初夏季節,自然水域作釣鯉魚,常用的餌料味型及餌料配方!可以看出,味型上主要以腥香為主、淡酒香為附。

    目標魚為草魚時使用的餌料味型,及常用的餌料配方

    1:常用的餌料味型

    相對於鯽魚、鯉魚的耐低溫、高溫、低氧,草魚在適應溫度上明顯差一些!它們在春季開口覓食的時間較晚,在北方一些較冷的地區,草魚甚至春季不開口,只有初夏季節才正式開口覓食!

    雖然草魚開口覓食的時間晚,但是初夏的草魚覓食時較積極,相對也比較好釣一些!餌料上和深秋差不多,一般以玉米香、薯香型餌料為主!另外氣溫較低時,可以新增少許腥香味餌料,提高對草魚的誘魚效果,不過一定注意新增量,過多容易起反作用!

    其實作釣草魚最好的餌料,並不是粉狀商品餌料,而是嫩玉米、紅薯塊、發酵玉米、嫩草芽等一些,純天然的植物莖葉、果實!

    2:常用的餌料配方

    小雞飼粒45%+玉米鯉45%+酒米10%,餌水比1比0.6左右,開搓餌。味型淡玉米香味為主,淡酒味為附。對自然水域中的草魚效果不錯!不過垂釣大水域中的草魚,個人還是建議使用天然餌料,成本低、效果好!

    段落小結:以上就是初夏季節,自然水域中作釣草魚,常用的餌料味型及餌料配方!可以看出,餌料味型上以植物香為主,使用餌料最好是純天然的植物素餌!

    本文總結

    以上就是初夏季節,在自然水域中作釣,針對鯽魚、鯉魚、草魚三種常見目標魚,做出的餌料味型及餌料配方的分析!透過對它們的分別分析,釣友們可以看出:由於作釣目標魚的不同,在初夏季節作釣時,所使用的餌料味型及餌料配方也不相同!並且它們各自使用的味型及配方,又與春季、仲夏有所不同。我們在作釣時,如果選用對了,對我們的釣獲會有更大幫助!

    最後,在此呼籲釣友們:四月已至,魚類正在繁衍後代,小魚、母魚、籽魚請放流!如需帶走,僅取一餐便足矣!為以後有魚可釣,切不可多貪!

  • 11 # 休閒野釣波波

    五六月份,氣溫有較大程度的回升,但還不夠穩定。很多釣友覺得此時氣溫升高了,魚兒的活性也會隨之提高,出釣必定會有收穫,其實不然。初夏是一年之中最難釣魚的時節之一,初夏釣魚,釣餌的選擇有自己的特點。  

    初夏的水情和氣候都相較之前的節氣發生很大的變化,水是魚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水情發生了變化,魚情也會隨之變化。此時是農民灌溉的主要季節,若遇上大旱、水位下降,這種情況是不利於釣魚的。5月是魚兒繁殖的時候,尤其是鯽魚、鯉魚,他們在繁殖的前後幾個月內,對餌料比較挑剔,只有對路的魚餌才能引起他們的胃口。  

    夏初野釣,選擇釣餌要靈活。在不同的季節、氣溫、水溫等情況下,魚兒喜歡吃不同味道的食物。正如魚諺所說:“春葷夏素、秋香冬活。”夏初野釣,我們應根據不同味型、種類的釣餌,以確保不俗的收穫。  野釣,打窩是必不可少的。在這個季節打窩最好用麴酒發酵過的碎玉米、碎麥子渣,濃烈的發酵味道會刺激魚兒的嗅覺,再配以湖霸套餐,效果頗佳。窩料的做法非常簡單,將玉米和麥子在水裡浸泡3天左右,使其充分吸水,然後煮熟搗碎;緊接著,放入白糖、蜂蜜、麴酒攪拌均勻,裝入密封的大瓶子裡發酵即可,發酵的時間越長越好。切記,一定要注意保持瓶子的密封性,一旦透氣就會前功盡棄,使用時再加入湖霸套餐即可。  

    每年的冬天可用此法制作窩料,待來年五六月份正好充分發酵,開啟瓶子後,一股濃烈的酵香味撲鼻而來。打窩時,釣者需根據垂釣水域的大小和垂釣時間的長短決定窩料投放量。常言道“釣大魚,打大窩”,在水庫釣草魚、鯉魚,可將發酵好的窩料拌上麩皮和少許麵粉,握成拳頭大小的團,一次打10團左右,通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種窩料比較合適5月份之後打窩。  選擇餌料時,釣者應根據氣溫的變化調整味型。氣溫驟降時,魚兒的活性低,宜採用富含動物蛋白的腥味餌料,以刺激魚的嗅覺。此外,氣溫降低時,魚兒開口小,餌料的狀態要柔軟,可加入適量雪花粉,既可以減輕比重、增加霧化,又能增加適口性。在野外水域,腥餌鬧小魚是無法避免的,釣者要相信,只要大魚進窩,小魚自然會散到一邊去。此外,產卵前的魚兒比較愛吃高蛋白的,適量加入純小麥蛋白可配出上佳的釣餌。  

    野釣由於的水質不盡相同,同樣味型的餌料在不同水質中的效果也會千差萬別。在肥水中施釣,釣者要適當加重餌料的味道,濃香或者濃腥的味道才能吸引魚的胃口。在瘦水中施釣,味道重的餌料反而會引起魚兒的警惕,所以應該及時減輕餌的味道。  餌料的效果,關鍵在於如何針對施釣水域的水情、魚情去搭配運用,如果某種餌料配方在自己垂釣的水域效果總是不理想,那麼我們就該大膽得嘗試自己的想法,透過不斷的時間,總結出對路的配方。沒有誰一開始就是配餌的高手,都是透過不斷總結才慢慢悟出自己獨特的釣餌配製方法。

  • 12 # 釣魚人老高

    每個時間段所處的外部環境不同,對魚的食性偏好影響也有所差異,加之魚自身特點的原因,共同導致魚味型喜歡發生調整、改變。正如釣友的問題“初夏垂釣一般應選用什麼味型餌料”為更好、更全面回答這個問題,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具體如下。

    1、初夏魚食性的基本情況

    2、初夏垂釣,選擇餌料味型的技巧

    3、初夏釣魚,幾種常見魚的味型選擇

    初夏魚食性的基本情況

    初夏水溫相對於春季略高,但有明顯弱於盛夏,像北方河南、河北等地,絕大部分實際水溫維持在20-25℃範圍內,這個水溫對於大部分淡水魚而言,是比較適宜的水體溫度,此時的魚活性高、攝食迅猛。另外適宜的水溫環境下,綠色植物、藻類微生物、軟體小蟲、瓜果碎屑等大量繁殖,魚攝食的食物豐富,另外也不需要像腥味等強味型刺激魚的攝食,此時魚對餌料味型、適口性等都變得挑剔。值得注意的是,初夏是部分淡水魚的繁殖期,需要消耗大量能力,攝食積極,但對適口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初夏垂釣,選擇餌料味型的技巧

    前文介紹了初夏魚食性的基本特徵,那麼初夏餌料如何選擇呢?

    首先初夏餌料味型適量要“淡”些,但並非一淡到底,只是相對春季味型濃度相比。上文提到魚的活性提高,意味著魚各項攝食器官的功能效果能夠完全發揮作用,靈敏的嗅覺遠距離便能感知食物氣味的存在。再者水溫高,水分子與氣味分子活躍,彼此交換強烈,冬季、春季水溫較低時,會抑制氣味的傳播,但初夏不同,氣味分子傳播速度、擴散範圍明顯有優勢。因此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餌料味型整體偏淡一些,效果更佳。

    再者初夏餌料味型由於針對性。為何強調餌料味型要有針對性,前文提及初夏是部分魚的繁殖期,而小魚對食物味型的敏感度要強於大魚的,所以有針對性的味型餌料能夠有效避免小雜魚的鬧窩。比如初夏觸底鯽魚時,選用的香腥餌料,適當減少一下腥味佔比,同時加入適量酒米、拉絲粉,攪拌均勻開餌,開餌的酒米不同於打窩所用的酒米,多是用低度曲酒浸泡,誘魚香料少加或者不加浸泡而成。最後初夏餌料味型要因地制宜。魚的味型有普遍的規律性,但也有較強的特殊性或者可塑性。比如生活在肥水塘裡的魚,如果依然安裝以往的用餌思路,魚口較差,水質偏肥,腐殖質較多,魚的味型習慣性較重,如果再用同樣味型的餌料,對於不缺食物的魚而言,少有吸引力,建議更多選用偏淡或本味餌料效果更佳。再比如生活在農村魚塘中的魚,有些塘主經常像魚塘傾倒雞鴨糞便,魚常用偏口的情況,通常在餌料中加入適量小雞飼料,以適應魚的味型偏好,效果更佳。

    初夏釣魚,幾種常見魚的味型選擇

    前文介紹了出現餌料味型選擇的技巧,下文分享幾個常見魚的味型選擇,具體如下。

    1、鯽魚餌料的味型選擇

    初夏鯽魚更喜歡香腥或奶香型餌料,如果遇到小鯽魚偏多的情況,要適當腥味佔比。或者想專釣大鯽魚,正如前文所講,小魚對氣味更敏感,對於大鯽魚可選擇味型偏淡或者穀物類類的餌料,像發酵玉米顆粒或小麥都是不錯的選擇。

    2、鯉魚餌料的味型選擇

    冬季、早春低溫環境下,釣鯉魚多用腥餌;初夏則不同,更多喜歡甜、薯香等,常見的嫩玉米或其他穀物類餌料也是不錯選擇。部分釣友也會將蒸熟,製成紅薯泥,再適當加入蜂蜜,提高它的甜度,晾曬之後切成小塊,常用不錯效果。

    3、鯰魚餌料的味型選擇

    鯰魚屬於掠食性魚,喜歡腥味肉食。初夏像腥味濃厚的雞肝、鴨腸等,大橋下碎石縫隙間垂釣鯰魚常有不錯效果。再者選擇粗壯、腥味大的蚯蚓也會用較好的效果,但使用蚯蚓一般需要配合窩料的使用,也可將適量蚯蚓分割成段,與泥土攪拌後打窩。

    4、鰱鱅餌料的味型選擇

    鰱鱅喜歡酸臭餌料,主要有兩種方法獲得:要麼直接將餌料發酵、暴曬後使之酸臭;要麼加入適當酸臭新增劑,置入餌料中。不過垂釣鰱鱅時,酸臭餌料需要結合水體環境、氣壓溶氧量略加調整,最大程度適應鰱鱅對味型濃度偏好。

    寫在後面

    透過本文的介紹,初夏魚的味型偏好既有大的規律可循,也有不小的味型針對性。釣魚人在垂釣過程中,要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樣才能發現魚更感興趣的味型。除此之外,在兼顧浮漂調釣、窩料使用、釣點選擇等技巧,相信會有不錯的漁獲。

  • 13 # 哏都老張愛釣魚Vlog

    初夏時節,氣溫雖然會有較大程度的回升,但還是不夠穩定。不少釣友會覺得此時氣溫升高了,那麼魚兒的活性也會隨之提高,出釣必會有所收穫。其實並不盡然,也可以說初夏期間是一年中最難釣魚的時節之一。所以說初夏釣魚,選擇對釣餌很重要,必須要靈活。要根據不同的氣溫、水溫等情況,來選擇魚兒喜歡的餌料和味型。

    一,初夏的水情和氣候相較之前的節氣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氣溫驟降時,魚兒的活性低,宜採用富含動物蛋白的腥味餌料,以刺激魚的嗅覺。此外,氣溫降低時,魚兒開口小,餌料的狀態要柔軟,可加入適量雪花粉,既可以減輕比重、增加霧化,又能增加適口性。在野外水域,腥餌鬧小魚是無法避免的,釣友們要相信,只要有大魚進窩,小魚自然會散到一邊去。此外,產卵前的魚兒比較愛吃高蛋白的,適量加入純小麥蛋白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初夏野釣,由於作釣的水質不同,同樣味型的餌料在不同水質中的效果就會效果迥異了。在肥水中施釣,我們要適當加重餌料的味道,濃香或者濃腥的味道才能吸引魚的胃口。在瘦水中施釣,味道重的餌料反而會引起魚兒的警惕,所以應該及時減輕餌的味道。

  • 14 # 海釣愛好者阿啟

    五六月份,氣溫有較大程度的回升,但還不夠穩定。很多釣友覺得此時氣溫升高了,魚兒的活性也會隨之提高,出釣必定會有收穫,其實不然。初夏是一年之中最難釣魚的時節之一,初夏釣魚,釣餌的選擇有自己的特點。

    初夏的水情和氣候都相較之前的節氣發生很大的變化,水是魚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水情發生了變化,魚情也會隨之變化。此時是農民灌溉的主要季節,若遇上大旱、水位下降,這種情況是不利於釣魚的。5月是魚兒繁殖的時候,尤其是鯽魚、鯉魚,他們在繁殖的前後幾個月內,對餌料比較挑剔,只有對路的魚餌才能引起他們的胃口。

    夏初野釣,選擇釣餌要靈活。在不同的季節、氣溫、水溫等情況下,魚兒喜歡吃不同味道的食物。正如魚諺所說:“春葷夏素、秋香冬活。”夏初野釣,我們應根據不同味型、種類的釣餌,以確保不俗的收穫。

    野釣,打窩是必不可少的。在這個季節打窩最好用麴酒發酵過的碎玉米、碎麥子渣,濃烈的發酵味道會刺激魚兒的嗅覺,再配以湖霸套餐,效果頗佳。窩料的做法非常簡單,將玉米和麥子在水裡浸泡3天左右,使其充分吸水,然後煮熟搗碎;緊接著,放入白糖、蜂蜜、麴酒攪拌均勻,裝入密封的大瓶子裡發酵即可,發酵的時間越長越好。切記,一定要注意保持瓶子的密封性,一旦透氣就會前功盡棄,使用時再加入湖霸套餐即可。

    每年的冬天可用此法制作窩料,待來年五六月份正好充分發酵,開啟瓶子後,一股濃烈的酵香味撲鼻而來。打窩時,釣者需根據垂釣水域的大小和垂釣時間的長短決定窩料投放量。常言道“釣大魚,打大窩”,在水庫釣草魚、鯉魚,可將發酵好的窩料拌上麩皮和少許麵粉,握成拳頭大小的團,一次打10團左右,通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種窩料比較合適5月份之後打窩。

    選擇餌料時,應根據氣溫的變化調整味型。氣溫驟降時,魚兒的活性低,宜採用富含動物蛋白的腥味餌料,以刺激魚的嗅覺。此外,氣溫降低時,魚兒開口小,餌料的狀態要柔軟,可加入適量雪花粉,既可以減輕比重、增加霧化,又能增加適口性。在野外水域,腥餌鬧小魚是無法避免的,釣者要相信,只要大魚進窩,小魚自然會散到一邊去。此外,產卵前的魚兒比較愛吃高蛋白的,適量加入純小麥蛋白可配出上佳的釣餌。

    野釣由於的水質不盡相同,同樣味型的餌料在不同水質中的效果也會千差萬別。在肥水中施釣,釣者要適當加重餌料的味道,濃香或者濃腥的味道才能吸引魚的胃口。在瘦水中施釣,味道重的餌料反而會引起魚兒的警惕,所以應該及時減輕餌的味道。

  • 15 # 工作之漁

    在釣魚沒口時,釣魚人會做出很多種調整,一條道走到黑的不是真正的釣魚人,或者說沒有熱愛到一定程度。針對釣魚沒口採取的措施中,從易到難依次是改變餌料、更換釣位、調整浮漂...在此結合自身經驗和大家談談當下用餌味型的選擇問題。

    初夏選擇餌料味型的依據

    1、看水情

    水對魚來水就像血液之於人,作為一種介質,水承載著食物運輸,氧氣的傳遞等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水域,魚的生活習性跟水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是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規律下演化而來的。

    所謂的水情,在之前的文章中有過提及,關係到魚對食物選擇的,就是我們常說的肥水或是瘦水,這兩種水質情況其實就是指水中食物是否充足的一個依據。例如在肥水中,由於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水中動植物很快被分解,這些微生物和動植物殘渣都是魚很好的食物來源,所以在肥水中魚對食物的需求比較小。因此肥水作釣儘量選擇味型清淡自然的餌料,或者乾脆用谷麥、玉米類的糧食餌。

    2、看天氣

    初夏溫度並不是太高,相對比較舒適,在天氣晴好時,一天中的各個時段魚餌味型選擇也不一樣。早晨太陽初升,水溫並不會太高,沉寂了一晚上的魚需要覓食補充能量,此時作釣選擇腥香味型的餌料,提高魚吃餌的積極性,也不用擔心小魚鬧窩。到了正午,水溫隨著空氣溫度升高而逐漸升高,此時小魚開始活躍,鯽魚和草魚會出現上浮現象,鯉魚則會轉移到深水溫度穩定的區域,此時釣魚建議選擇原味餌料。

    寫在最後

    魚餌的味型種類並不多,很多餌料都有在包裝上標識主要味型,也有一些通殺型的,混合型的餌料,這種雖然避免了搭配的麻煩,但是正是因為這樣,通殺型的餌料針對性比較差,無法適應所有水情和天氣情況

  • 16 # 農村小商販

    初夏釣魚的話,好釣帶點腥味的,早晚比較好釣。春釣湯,夏釣缸!最好我覺得蚯蚓餌料搭配著釣!因為餌料的話可以起到打窩的作用,但小魚會比較多比較麻煩,而蚯蚓紅蟲的話可以釣到比較大的雨!

  • 17 # 少校愛路亞

    少校路亞自媒體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選,五六月份,氣溫有較大程度的回升,但還不夠穩定。很多釣友覺得此時氣溫升高了,魚兒的活性也會隨之提高,出釣必定會有收穫,其實不然。初夏是一年之中最難釣魚的時節之一,初夏釣魚,釣餌的選擇有自己的特點。初夏的水情和氣候都相較之前的節氣發生很大的變化,水是魚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水情發生了變化,魚情也會隨之變化。此時是農民灌溉的主要季節,若這種情況是不利於釣魚的。5月是魚兒繁殖的時候,尤其是鯽魚、鯉魚,他們在繁殖的前後幾個月內,對餌料比較挑剔,只有對路的魚餌才能引起他們的胃口。  

    其次,夏初野釣,選擇釣餌要靈活。在不同的季節、氣溫、水溫等情況下,魚兒喜歡吃不同味道的食物。正如魚諺所說:“春葷夏素、秋香冬活。”夏初野釣,我們應根據不同味型、種類的釣餌,以確保不俗的收穫。野釣,打窩是必不可少的。在這個季節打窩最好用麴酒發酵過的碎玉米、碎麥子渣,濃烈的發酵味道會刺激魚兒的嗅覺,再配以湖霸套餐,效果頗佳。窩料的做法非常簡單,將玉米和麥子在水裡浸泡3天左右,使其充分吸水,然後煮熟搗碎;緊接著,放入白糖、蜂蜜、麴酒攪拌均勻,裝入密封的大瓶子裡發酵即可,發酵的時間越長越好。切記,一定要注意保持瓶子的密封性,一旦透氣就會前功盡棄,使用時再加入湖霸套餐即可。每年的冬天可用此法制作窩料,待來年五六月份正好充分發酵,開啟瓶子後,一股濃烈的酵香味撲鼻而來。打窩時,釣者需根據垂釣水域的大小和垂釣時間的長短決定窩料投放量。

    最後道,常言道“釣大魚,打大窩”,在水庫釣草魚、鯉魚,可將發酵好的窩料拌上麩皮和少許麵粉,握成拳頭大小的團,一次打10團左右,通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種窩料比較合適5月份之後打窩。選擇餌料時,釣者應根據氣溫的變化調整味型。氣溫驟降時,魚兒的活性低,宜採用富含動物蛋白的腥味餌料,以刺激魚的嗅覺。此外,氣溫降低時,魚兒開口小,餌料的狀態要柔軟,可加入適量雪花粉,既可以減輕比重、增加霧化,又能增加適口性。在野外水域,腥餌鬧小魚是無法避免的,釣者要相信,只要大魚進窩,小魚自然會散到一邊去。此外,產卵前的魚兒比較愛吃高蛋白的,適量加入純小麥蛋白可配出上佳的釣餌

     野釣由於的水質不盡相同,同樣味型的餌料在不同水質中的效果也會千差萬別。在肥水中施釣,釣者要適當加重餌料的味道,濃香或者濃腥的味道才能吸引魚的胃口。在瘦水中施釣,味道重的餌料反而會引起魚兒的警惕,所以應該及時減輕餌的味道。餌料的效果,關鍵在於如何針對施釣水域的水情、魚情去搭配運用,如果某種餌料配方在自己垂釣的水域效果總是不理想,那麼我們就該大膽得嘗試自己的想法,透過不斷的時間,總結出對路的配方。沒有誰一開始就是配餌的高手,都是透過不斷總結才慢慢悟出自己獨特的釣餌配製方法。

  • 18 # 一個說法

    今天不普法,說說釣魚,談談野釣,以目標物件魚為青魚、草魚、鯿魚等大體型魚為主線淺談一點個人觀點。

    魚諺有云:“春葷夏素、秋香冬活。”

    初夏季節,氣溫有較大程度的回升,但不夠穩定。魚的吃食偏好呈現由葷到素的變化趨勢。

    最高氣溫15℃以下,本味偏腥,做窩不易過大,第一次打窩,拳頭大小的餌團,不易超過4團,窩餌以麩皮、玉米渣(如:漁人谷擒草、窩霸、草霸、青草鯿三合一)、商品顆粒餌,(如:漁人谷青草鯿顆粒)為主,餌團中可以適量增加剪碎的活蚯蚓。此後,每1-2小時續窩一次,以雞蛋大小為宜。釣餌可以蚯蚓為主,每鉤穿刺3-4條為宜,保持蚯蚓的活性,如果小魚鬧窩,即使調整,改掛玉米粒或皮筋顆粒,以單次掛鉤1-2粒為宜,鉤尖應保持外露,有助於揚竿刺魚。

    最高氣溫15℃到最高氣溫25℃,應逐步減少腥味味型餌料的配比,儘量不帶腥,除非基本沒口。第一次打窩,應增加到打八團拳頭大小的餌團。窩餌基本上玉米或顆粒和麩皮對半,或玉米、顆粒略多為宜。釣餌主要以玉米、顆粒為主,沒口的話,再試試蚯蚓。

    最高氣溫25℃以上時,青魚、草魚、鯿魚的活性、食量均大幅上升,此時餌料味型應完全以本味偏淡香為主。應以“打大窩,釣大魚”為主導思想,“要想魚上岸,就拿糧食換”。此時,第一次打窩,應以“斤”為單位,大約打下去2-3斤窩料,且主要以玉米、麥子為主,迴歸自然,玉米可用啤酒提前12小時泡發,且一大半老玉米,一小半嫩玉米,味型主要以淡雅香為準,餌料味型不宜濃腥刺鼻。麩皮類的餌料,就不用打了。在做釣時,以麩皮包玉米,1小時左右補窩兩拳頭大小的餌圖。釣餌,以玉米、顆粒為主。

    此外,還應注意水的肥瘦,改變餌料的味型。肥水用腥臭餌,瘦水用清香餌,同時還要講究“濃引輕釣”。

    釣魚是個技術活,要靈活應變,根據氣溫、水情、目標魚密度和大小適當調整餌料和釣具及釣法,講究一個“變”字才是王道!

    最後曬一曬筆者2018年在武漢後官湖皮四海水域釣的幾尾40-50斤的小青魚。

  • 19 # 野釣阿杜

    進入初夏後,魚類的產卵繁殖期基本已經結束,並且開始紛紛遊至深水。這時 它們不但生活習性有所改變,而且覓食食性也有所改變!在作釣時,不但選擇釣點有所變化,而且使用的餌料味型也要隨之改變!下面就從 幾種不同的目標魚,與釣友們探討一下: 初夏垂釣一般使用什麼味型的餌料,以及常用的餌料配方!

    目標魚為鯽魚時使用的餌料味型

    整個春季我們作釣鯽魚,使用餌料上從蟲餌到腥味餌料,再到腥香味餌料,在味型上是不斷轉變的。但是這些餌料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含動物蛋白較多!

    到了初夏,鯽魚產卵完成後,相對春季對動物蛋白的需求減少。同時因初夏氣溫、水溫升高,水域中的小雜魚也活躍起來,作釣時雜魚的鬧窩現象也嚴重了。這時在作釣鯽魚時,在使用餌料上就要有所改變!

    一般變腥香味餌料為香腥味餌料,前者腥為主香為附,改變後香為主腥為附。不但能為鯽魚提供所需的蛋白質,而且能降低雜魚的鬧窩現象。

    目標魚為鯉魚時使用的餌料味型

    雖然說初夏鯽魚相對難釣一些,但是對於鯉魚,初夏季節是相對好釣的!特別是在愛釣鯉魚的北方地區,鯉魚剛剛產卵完畢,正處於積極覓食補充體能的時候!

    釣友們都知道,炎熱的夏季垂釣鯉魚,餌料味型上多以:淡酒味、薯味、玉米香味、麩香味為主!不過在初夏季節,鯉魚剛產完卵,對於蛋白質的需求還比較大。所以 在這個季節作釣鯉魚,還是以含動物蛋白較多的香腥味餌料為主。

    目標魚為草魚時使用的餌料味型

    相對於鯽魚、鯉魚的耐低溫、高溫、低氧,草魚在適應溫度上明顯差一些!它們在春季開口覓食的時間較晚,在北方一些較冷的地區,草魚甚至春季不開口,只有初夏季節才正式開口覓食!

    雖然草魚開口覓食的時間晚,但是初夏的草魚覓食時較積極,相對也比較好釣一些! 餌料上和深秋差不多,一般以玉米香、薯香型餌料為主!另外氣溫較低時,可以新增少許腥香味餌料,提高對草魚的誘魚效果,不過一定注意新增量,過多容易起反作用!

    其實作釣草魚最好的餌料,並不是粉狀商品餌料,而是嫩玉米、紅薯塊、發酵玉米、嫩草芽等一些,純天然的植物莖葉、果實!

    以上就是初夏季節,在自然水域中作釣,針對鯽魚、鯉魚、草魚三種常見目標魚,做出的餌料味型及餌料配方的分析!透過對它們的分別分析,釣友們可以看出: 由於作釣目標魚的不同,在初夏季節作釣時,所使用的餌料味型及餌料配方也不相同!並且它們各自使用的味型及配方,又與春季、仲夏有所不同。我們在作釣時,如果選用對了,對我們的釣獲會有更大幫助!

    最後,在此呼籲釣友們: 四月已至,魚類正在繁衍後代,小魚、母魚、籽魚請放流!如需帶走,僅取一餐便足矣!為以後有魚可釣,切不可多貪!

  • 20 # 阿文路亞

    夏釣小zhidao鯽魚的用餌技巧:在夏天,天氣熱,選擇釣小鯽魚的餌料大多是味型較重的,一般在商品餌包裝袋上都會寫濃香或者濃腥型,釣小鯽魚的話一般選擇顆粒較細的餌料,加雪花粉調整餌料的比重,入水提竿以內後鉤上有餐料,就可以保證鉤上有吃的。有的時候在提竿以後發現鉤上還有餌料,再扔進去還是會有魚咬鉤。這就說明小鯽魚在水中吃餌的時候更重要的是味型。同時要保證餌料入水後的適口性,因為容小魚口小,需要餌料較細。

    鯉魚是雜食性魚類,所以可供垂釣的誘餌、釣餌均很多,既有葷餌,又有素餌,現略作介紹。 (1)誘餌:釣鯉魚所用的誘餌很多,但多為素食誘餌。有的誘餌,如糠餅、豆餅、菜籽餅等塊狀誘餌,買來即可投入水域中使用;有的餌料經過加工製作而成,如用麴酒浸泡大米、小米;有的在餌料中加入芳香物質,如用高粱酒泡茵香、麴酒浸丁香等中藥,加入香精、香油等,對誘鯉魚均很有效。對於粉狀餌料,如豆餅粉、糠餅粉、麥麩、玉米粉等,若是炒熟用作誘餌,其效果會更好。有的釣者也嘗試用發酵餌料,即將多種粉狀餌料混合,進行低度發酵用作誘餌,其效果也不錯。 需要指出的是,鯉魚食性雜,由於各水域的水情、地域、季節等因素的不同,鯉魚對不同的誘餌,反應並不一樣,這就需要釣者靈活掌握,多方嘗試,才能取得最佳誘魚效果。 2)釣餌:鯉魚的釣餌,可分葷餌與素餌兩類。 ①葷餌:用於釣鯉魚的葷餌主要有螺獅、小蝦、蚯蚓、水絲蚓、地蠶、蟋蟀、豬肝、生肥肉丁等。蚯蚓一般釣者喜用紅色的蚯蚓,但有的釣者試用水蚯蚓,因其腥味大,效果也很好。 ②素餌:釣鯉魚的素餌種類很多,變化也多。主要有如下幾種: 面餌:是釣鯉魚的主要素餌,它以麵粉、玉米麵、米粉等為基本原料(玉米麵、米粉需加水蒸熟),再加入白糖、麴酒、香油、蝦粉等拌勻,捏成團後掛鉤使用。 糟餌:是另一種主要素餌,它以豆餅粉、糠餅粉、麥麩等為基本原料(可將其部分炒香),再加入玉米麵、芝麻粉、蠶豆粉等,也可加少量麴酒。糟餌可經低度發酵,效果很好。另外,米飯、糠餅粒、豆餅粒、嫩玉米粒、半熟的甘薯塊(紅心薯)和上豆丁、桑葚、年糕塊等,鯉魚也很愛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世同堂,媽媽教育孩子時其他人亂插嘴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