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陽視角
-
2 # 老唐尋覓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耕文化歷史悠久。在這地大物博的國家中,農業的作業方式也會隨地域地貌的變化而改變,但萬變不離其宗。下面就快速而複雜的給您列舉出來。
PS:水稻的種植分直播和移植兩種方式,那為什麼大多數人採用是的移植呢?我們來分析下這兩種方式的優缺點。
1.直播(不是現在的影片直播哦)
所謂直播就是直接把發好芽的稻種直接均勻的灑到處理好的稻田裡,民間常說的“打撒谷”。
優點:秧苗不易受損,不存在返青,省時省力。
缺點:秧苗的抗風性較差,由於南方雨水颱風比較多,水稻在抽穗後植株易倒;另外就是直播的田生長期間比較多雜草,而且生長不均勻還要補插空缺,不便於後期管理。直播發棵率很低,需要的肥料也比移植的多,成本加大。植株密度容易過大,會造成減產。
2.移植(插秧)
優點:能夠按人們的意願,按高產的標準要求進行操作,具有人為控制的優勢,容易做到減輕植傷、深度適宜、行直穴勻、不重不漏的作業要求方便田間管理。
缺點: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
下面我們針對我們常見的移植(插秧)進行概述
一.水稻的種植
水稻的種植我們將分為播種、移植、管理、收割4個階段來表述。
1.播種(5月份)
播種前期工作要做好,稻田在經過一個冬天的育肥,是時候要喚醒它的神奇了。
a.犁田----把金屬或木質犁扎入土內,透過牛的拉動將土翻過來。
b.耙田----透過鑲嵌在木框架上的金屬耙刀把犁翻上來的大塊土塊打碎,以便稻種的生根發芽。最好玩的就是人站在上面,像衝浪一樣。
c.下種----稻種必須要在水裡泡溼發芽後才能灑到田裡,灑上肥料用平板木推撫平蓋住稻種。
d.育苗----禾苗需要一個月的育種維護才能移植,過程中需每天去育種田檢視水位,水位不能搞過禾苗的三分之二。
2.移植(6月份)
a.拔秧苗----秧苗經過一個月的生長終於可以移植了,拔秧苗是個技術活:拔時手要有寸勁,秧把捆紮是一根稻草。拔秧捆紮洗泥一氣呵成。
b.插秧----插秧看著簡單,其實是最考驗你體力和判斷力是活。在保證行距不歪的前提下往後退著走,怎麼不一屁股坐到田裡就看你自己的體力了。
3.管理(7/8/9月份)
田間管理是最耗時耗力的階段,一年的收成就看你的管理水平了。我們平時所說的有機大米,就跟田間的管理方式是息息相關的。(有機種植不只是在管理上有區別)
a.稻飛蝨----是水稻主要病蟲害,要嚴控它的生長,要不然水稻的葉子會被它弄死,導致水稻減產。
b.稗子----稻田裡主要雜草,它不去除會跟水稻搶養分,嚴重的也會對水稻造成減產。
c.車水----以前沒有抽水機的時候就靠這車水機人工抽水,以免稻田乾涸對水稻的產量造成影響。
4 . 收穫(10月份)
水稻從收割到脫粒,最大的不同就是各地的脫粒方式。
a.收割----傳統的收割方式基本上都差不多,都是人工用鐮刀一把一把的割下來。
b.抽打式脫粒----這種脫粒方式大多出現在山區梯田交通不便的地方。由於山區土地數量有限,水稻種植量比較少,所以可以抗上大木桶直接到田裡邊收割邊脫粒,水稻的種植量基本上可以滿足自己一年的食用量。
c.連枷抽打脫粒----連枷是一件古老而又有技術含量的工具,利用槓桿原理的帶動,使竹竿頭部的擊打竹板產生旋轉,利用旋轉運動產生的離心力對相關農作物進行擊打(中心學過的物理知識基本上都用上了,感覺好高科技)。這種脫粒方式基本上是全國各地都有,針對水稻產量不是很多的地區使用。
d.半自動機械脫粒----這也就是民間常說的腳踩式打稻機。利用腳踩踏板上下運動透過金屬傳送臂對架在木箱上的木桶產生旋轉,在木桶壁上按上金屬擊打樁,透過金屬擊打樁的快速運動對稻穀進行擊打脫粒(解釋的不好歡迎指出)。這種脫粒方式大多出現在平原水稻產量比較大的地區,工作高效。
e.石磙碾壓脫粒----在機械還沒出現的時候,由於水稻產量大,所以脫粒的工作量就很大。透過專門的曬穀場(我家那邊叫稻床)把稻穀均勻平鋪在地上,利用牲畜拉動石磙對地上的稻穀進行碾壓。石磙一般邊緣做成有稜角的正八邊形,一頭大一頭小方便轉彎。
f.扇車去雜----扇車這個老物件能完美的體現勞動人民的智慧。扇車的構成是由右邊的風箱(風箱由搖把和扇葉組成,透過搖把的轉動使風箱內的扇葉產生轉動)、中間的漏斗進料口(漏斗下面有個調節漏斗流量的卡槽)、下面的出料口、左邊是雜物出料口。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原理讓稻穀和秸稈雜物從出料口自由下落,轉動風扇透過風力將質量輕的秸稈雜物吹到左邊的雜物出料口(風扇不能搖的太快,要不然會把稻穀也吹走),剩下乾淨的稻穀掉進下方的出料口。
g.拋灑去雜----這種去雜方式受天氣的影響比較大,基本上是天晴有風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基本原理跟扇車去雜差不多)。
h.晾曬----剩下乾淨的稻穀就可以進行晾曬了,值得一提的是晾曬時所使用的工具都比較特別,基本上這些工具就是對稻穀的晾曬而專門製作的。有把稻穀攤平的木推、翻曬時用的木耙、堆積用的拉鍬。有機會給大家專門列舉一下。
二.稻穀的加工
傳統農業稻穀的加工方式基本上都是舂米,不同的是舂米方式的不同。
ps:舂米就是把打下的穀子去殼的過程,舂出來的殼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就是我們吃的白米,舂米的工具有點像搗藥罐,有一個棒槌、一個盛器。用棒槌砸穀子,把米糠砸掉。我們吃的白米,過去都是由農民把稻穀礱去殼後,將糙米放在臼裡,用木棍或木頭上裝上園石,稱臼柱,一人或兩人用力對打,就會分離糠和米粒,使糙米變為白米,古代不叫打米,叫舂米。
a.木桶舂米----透過木棒搗入,使稻殼與木棒、稻殼與稻殼之間產生摩擦擠壓,從而達到去殼的目的。
b.腳踩碓舂米----利用槓桿原理使較重的木柱抬起砸入稻穀內,從而達到去殼的目的。
c.水車碓舂米----利用水流流動的動力驅動擊打槓上下運動,從而達到擊打去殼的目的。
d.石碾去殼----利用石碾的重量,對稻穀進行碾壓,石碾上的槽軌防止米粒被碾碎。
e.篩子去雜----利用物體的形狀大小,透過篩子上的孔洞對兩種不同的物體進行分離。
f.簸箕翻顛去雜----利用物體翻起時產生的風力,把輕質量的物體吹走。
g.扇車去雜----原理同稻穀去雜。
隨著中國近30年的極速發展,傳統農業對大米的加工方式也被現代機械化所替代。傳統工藝在消失,留下的是我們小時候喝米湯時留在唇齒間的那種米香味。過去的貧窮固然不能回
-
3 # 鄉村蘋哥
那麼水稻種植的步驟有哪些呢?
1、種子消毒:種子處理採用溫湯法消毒,在50-53℃的水溫下浸泡10分鐘消毒,消毒後在常溫下浸種5-7天。
2、育苗:育苗基質採用稻殼進行生物發酵,發酵後與營養土和營養液混合。
3、秧田調酸與消毒:使用生物壯秧劑進行水稻秧田調酸與消。
4、水層管理:插秧至抽穗期間,採用保水灌溉方式,抽穗之後採用間歇灌溉方式。
5、施肥:肥料採用有機肥、生物肥、礦物肥與化肥復混,在測土基礎上,按需配肥,達到平衡施肥,施肥時間是在稻田旱旋耕或水旋耕前施入。
6、雜草與蟲害防除:在水整地7-10天、插秧後2-3天,放入魚苗。
水稻種植的步驟包括,種子消毒、育苗、秧田調酸與消毒、水層管理、施肥、雜草與蟲害防除這幾步。
種植水稻的時候,首先要進行育苗的工作,育苗,也就是將水稻的種子撒在土壤裡面。
利用營養缽讓它出苗,在進行培育的過程中也要小心疾病的預防。水稻的秧苗在生長期間可能需要農戶更加用心的管理才行。正確的操作步驟是先將營養缽清理乾淨,然後用細細的土將營養缽填滿土壤裡面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有機物質,這樣有利於水稻苗的生長。
然後將水稻的種子撒在土壤上面,等待它的出芽。在撒種子的時候要注意種子要撒的均勻一些,這樣的話長出來的水稻苗才會更加的整齊,水稻的種子撒到營養缽裡面之後,大概需要十天左右的時間才能夠出苗,等到它完全生長起來之後就可以到田地裡面進行栽種了。
水稻苗在生長期間的管理也是比較重要的,需要管理好平時的澆水工作,這樣才能夠讓它正常的進行生長。同樣的也需要為它進行施肥的處理,這樣才能夠讓它變得更加的健康,到時候也能夠獲得更高的產量。水稻田在進行栽植之前要進行整地的處理,要將稻田裡面先灌上水水的深度大概在十釐米左右就可以了。
田地裡的泥土也需要進行翻成這樣的話才能夠保證土壤的鬆弛,到時候才能夠進行更好的生長在。插秧的時候還需要伴隨著施肥的工作,人們會看到很多插秧的田地裡面有一些人正在插秧,而一些人在撒肥料,這樣一邊插秧一邊撒肥料的話,可以給水稻苗提供更多的營養。這樣它就能夠生長的更加旺盛,在進行生長的過程中也能夠感受得到它因為有了肥料的幫助,而變得更加的茁壯,到時候才能夠獲得更高的產量。
水稻管理的過程中,大家也能夠了解到平時除了灌水和施肥這兩項比較重要的工作之外,還需要做好除草的工作,有的時候水稻田裡面會生長出一種和水稻很相似的雜草。這兩者之間相似度太高,如果沒有經驗的話,很難將它們徹底的分辨出來,使用藥物來進行控制的時候也比較麻煩。這種雜草如果不去除乾淨的話,會影響到水稻的正常生長,到時候就沒有辦法獲得更高的產量。
水稻育苗技術要點有哪些?
1、水稻種子處理
我們在育苗之前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工作,這樣就可以使種子的發芽率提高,如果想要使種子的發芽率提高,首先第一個要做的事情就是曬種,然後再用一些藥物來進行浸種,一般都是使用百客或咪鮮胺殺螟丹加水進行浸種,將種子放進去浸泡5到6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然後我們再使用吡蟲啉可溼性粉劑進行浸泡兩天左右,最後將種子撈出來進行催芽工作,等到種子80%左右都已經發出芽白,我們就可以進行播種了,使用這種方法就可以有效的提高種子的發芽率,並且還能夠有效的防止一些病蟲害。
2、水分管理
在水稻育苗期間對於水分的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育苗地的水分不需要澆灌太多,一般能夠將畦面浸透就可以了,其次就是當田間的水分減少的時候,我們要做到及時的澆水工作,將土壤的溼度保持在原來的溼度就可以了。
水稻秧田的水分不能夠太多,否則就會影響到水稻的出苗情況,並且還會容易發生一些病蟲害,導致水稻秧苗發生死亡的現象。如果我們是在一些比較乾旱的地區進行育苗,我們要在建模的時候,做到及時的澆水管理將土壤進行澆透,這樣可以防止一些秧苗發生死亡的現象,在水稻出苗的這段時間當中,一定要保證田中合理的溼度。
3、浸種催芽
將之前全部處理好的種子裝在網紗的袋子裡面去,催芽的時候溫度也是一定要控制好,只有合適的溫度才能夠保證種子順利的出芽。催芽時的溫度最好是控制在30到32度左右,等到芽根長到2毫米左右拿出來放在陰涼的地方了,這個時候也是可以播種了。接下來就是育秧的環節,出芽之後的秧苗會漸漸長大的,一般長到筷子的長度就可以拔出來重新的移栽了,不然是不能出水稻的。
4、移栽
要將所有的秧苗全部都拔出來,然後再紮成一小束的秧苗,全部轉到大的水稻田裡面去,接著就是再將這些秧苗重新的插進去,但是間距要保持的大一點,要是過於緊密的話會影響到水稻的正常生長,也會對水稻的產量造成影響。
水稻主要種植方式有手插秧、直播、拋秧、機插秧和再生稻。
水稻是中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85%以上的稻米作為口糧消費,有60%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水稻生產對保障中國糧食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目前水稻生產主要種植方式有哪些呢?張玉屏介紹,水稻種植方式主要有手插秧、直播(包括手直播和機械直播)、拋秧、機插秧和再生稻。水稻種植方式的發展與水稻生長環境、生態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土地流轉的推進,水稻生產規模擴大,以手工插秧為主的傳統水稻種植技術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稻作技術的要求,迫切需要水稻節本省工高效的種植方式。
手插秧
這是中國傳統的插秧方式,手插秧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均勻程度不如機插秧。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鎮及其他產業轉移,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現象日趨嚴重,從事水稻生產的勞動力十分緊張,往往是零散地塊或梯田山地才會選擇手插秧。水稻季節性勞動力短缺已十分突出,水稻插秧季節日用工費用很高,多數地區每畝手插秧用工費用每畝在200元以上,且插秧密度得不到保障。
拋秧
水稻拋秧作業效率高,操作簡單,在手工移栽勞動力緊張的地區,確保了水稻基本苗的穩定。該技術在中國的廣大稻區均可採用,尤其適用於華南稻區的雙季早、晚稻,長江中下游雙季稻區的早稻以及北方稻區的單季稻。但拋秧對整田的要求較高,其均勻度直接關係到產量的高低,由於其無序分佈也限制了產量的穩定和提高。
直播
水稻直播不需育秧和插秧過程,作業簡化,省工節本。水稻直播根據播種的方式分為撒播、條播、穴播三種類型。中國直播稻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下游稻區,約佔直播稻面積的75%;其次,河南、黑龍江、內蒙等省區也有較大面積分佈;西北的寧夏、新疆水稻面積不大,但直播稻佔比較高,寧夏120萬畝水稻中的95%以上是直播稻。同時,近年來華南、西南稻區也呈發展之勢。
機插秧
水稻機插秧是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相適應,以機械化作業為主的現代水稻生產技術體系,是水稻生產技術進入轉型升級期的必然選擇。水稻機械插秧能較好地解決水稻生產季節與品種生育期的問題,抗倒性好,適應性強。中國水稻機插技術由日本和南韓引進,存在育秧播種量大,秧苗素質差,傷秧和漏秧率高,機插每叢苗數不均勻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中國研發了農業農村部主推的多項機插秧配套技術如水稻疊盤出苗育秧技術、水稻精量育秧播種技術、雜交稻單本密植大苗機插栽培技術及水稻缽型毯狀秧苗機插技術,促進了機插秧的發展,全國機插秧面積約佔水稻種植面積44%。
再生稻
再生稻是利用一定的栽培技術使頭季稻收割後稻樁上的休眠芽萌發生長成穗而收割的再生季水稻。再生稻由於不需種子、不用育秧、不需耕耙大田,不用插秧,是最省工高效的水稻栽培方式。一般在種植兩季不足、種植一季有餘的地區中稻收穫後,利用秋播前兩個多月的空閒時間,蓄留一季再生稻,充分利用秋季光溫資源,實行一次種植兩次收穫,多產一季稻穀,並且節本省工。但目前生產上強再生力品種不多,且配套技術不到位,蓄留再生稻頭季稻機械收穫等問題需進一步加強。
水稻種植過程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種好水稻人是關鍵,但也需要氣候好、土地好,簡述一下水稻種植全過程:
水稻種植第一步:曬種
晴天曬種二至三天
方法:用大揚掀從地下往上翻,一天三次。
水稻種植第二步:選種
用一個大缸,放上石灰、和黃膠泥,倒上稻種,用棍子來回攪動,飄上來的稻種不要。或者簡單一點直接清水選中即可。
水稻石灰水消毒
1、用石灰粉浸種後,將種子撈出須放清水內浸泡半小時,反覆兩次,以防藥害。石灰水選種的情況適用。
2、把種子倒在臉盆裡,用塑膠薄膜封住,暴曬三天。
水稻種植第三步:整秧版
秧版寬1.5米左右, 秧版溝深20-30釐米
水稻種植第四步:播種
人工播種,每畝地播種7斤左右(常規種),3斤左右(雜交種)。
水稻種植第五步:插秧
1、寧可水上漂,不可沒了腰
2、一行一行的插,行與行相隔15釐米,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3、稻苗的腰與水面齊平。
水稻種植第六步:緩苗
1、白天放水,晚上排水。
2、每畝地10斤左右的尿素,漫撒在秧苗裡。
水稻種植第七步:田間管理(關鍵)
(一)、水稻插秧後管理
1、插上小人或多面旗子,嚇唬麻雀。
2、放入黃河渾水,淤一下秧版。可以保護苗不被風吹倒,不使稻苗萎蔫
3、如遇高溫天氣,白天灌水,晚上把水排出來,利於秧田降溫。
4、如遇低溫天氣,例如霜凍時,灌溉大量深水,最好接近秧苗頂部,起到保溫作用。
5、滅草。採用百草枯滅草
(二)、施肥
1、施肥:
方法一:每畝地用尿素10斤左右,左手端盆,用右手撒肥,每把平方數為2—3平方米。
方法二:碳酸氫銨施肥,每畝地用20斤左右,每把平方數為1--2平方米。
方法三:用有機複合肥施肥,每畝地用15斤左右,每把平方數為4-5平方米。
2、追肥:稻苗返青後及早追肥,撒尿素,每畝地30斤左右。保證全田生長整齊。
(三)、病蟲害治理(不同病情治理方式不同,以下供參考)
1、用稻瘟淨治病,打藥的一藥箱,用三---四蓋,稻瘟淨摻入,一藥箱可以打藥1畝地左右。
2、用百枯靈治病,打藥的一藥箱,用三---四蓋,百枯靈摻入,一藥箱可以打藥1畝地左右
(四)、放水
1、早上8點—9點放進稻田地裡黃河水,水面達到秧苗三分之二處, 晚上排幹水。
2、開花後,不再施肥。
3、抽穗後,不在往稻池地裡放進水。
4、離著收割稻子一個星期前,把稻池地裡的水排乾淨。
5、晾乾一星期的池子。
水稻種植第八步:收割
水稻種植第九步:入庫
精選曬種入庫,水分控制在13%以下。
水稻種植管理技術
一、節水灌溉技術
水稻生育期灌水應採用節水技術,根據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和要求進行灌溉排水,主要分為深水返青、淺水分櫱、深水孕穗抽穗、潛水成熟。返青期由於移栽時秧苗根部受損,吸收水分少,而葉片蒸發量大,秧苗移栽後必須深水返青。以防止生理失水,水深大約在2~3釐米為宜。如果灌水過深,養分分解慢,對分櫱不利;孕穗抽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時期,特別是減數分裂期,對水分反應更加敏感。這時候缺水,會導致穎花退化,造成穗短粒少空殼多,所以,在孕穗抽穗期要維持田間2釐米的水層。
二、預防低溫冷害措施
水稻遇到階段性低溫,又遇綿綿細雨。花粉吸水容易破裂,空殼增加,9月上旬若出現早霜,使水稻不能正常灌漿、乳熟。風速過大時,造成水稻器官直接損害而增加了空秕粒,直接影響了水稻的結實率,造成減產。
預防辦法:
1.選擇優良抗逆性強的品種,培育壯秧,增施矽肥,增加葉片韌度,促進根系發育,防止葉片下垂,減輕遮敝,創造良好的受光環境。提高抗逆性。
2.在水稻抽穗期,注意天氣變化。當氣溫低於17℃時,要加深水層15~17釐米,以水保溫,氣溫回升後恢復原水層,以利水稻正常成熟。
3.在不影響產量的情況下,適當減少氮肥的施用量,增施鉀肥,從促花肥開始,每一個葉齡同期施一次,可以增強稻株吸收鉀肥的能力,減少副作用,穗大增粒重。提高水稻產量。
三、適期收穫
收穫時期的早晚,將直接影響稻米外觀品質,食味品質和產量。收穫過早,籽粒尚未充分成熟,秕粒、青粒多,出米率低,米質差;收穫過晚。籽粒養分倒流,產量降低,易受早霜危害,莖稈倒伏,稻殼厚,米質發暗無光澤等,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因此不能適時收穫對產量的影響是很大的。當穗軸上下幹黃,穗上部三分之二的枝梗變黃.穗下部的穀粒定型變硬時是最佳的收穫期。
水稻抽穗揚花期怎麼管理
水稻抽穗期遇連續低溫陰雨,應普遍用藥防治稻瘟病,對易感病品種,應在破口期(全田水稻破口10%-50%)和齊穗期(全田水稻80%穗子抽出),兩次用藥防治。適用藥劑有稻瘟靈、三環唑、咪鮮胺等。其中稻瘟靈、三環唑等藥有極強的內吸傳導性,一般施藥後有2-3小時不下雨,防效就能得到保證。從天氣預報看,近期各地多為雷陣雨天氣,可以根據情況,趁雨隙噴藥。雨後稻葉上有水時,宜適當減少用水量,細噴霧或者用彌霧機噴藥。這樣,高濃度的藥液落到有水的稻葉上,能二次稀釋,均勻分佈到葉面,,避免大量藥液從葉面滴落,影響防效。
防治稻曲病,一般應在水稻破口前1周左右施藥。據江蘇省農科院等單位多年前的試驗研究,用井岡黴素防治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1周左右用藥效果最好,到破口期再施藥,幾乎沒有防治效果。從近年試驗示範和大面積生產用藥情況看,適用於防治稻曲病的苯甲·丙環唑、戊唑醇等唑類殺菌劑,銅高尚鹼式硫酸銅、琥膠肥酸銅等銅製劑以及咪鮮胺等藥劑,在水稻抽穗期使用,對稻曲病也有一定的防效。水稻破口前1周沒有用藥防治稻曲病的田塊,可以考慮在抽穗期因地制宜地選用上述藥劑防治稻曲病。
唑類殺菌劑在水稻抽穗期過量使用,特別是在遇低溫陰雨水稻生長受抑制的情況下過量施藥,可能影響水稻抽穗和灌漿結實,施藥時應嚴格掌握用量,不盲目增加用量。咪鮮胺以及銅高尚鹼式硫酸銅等藥,對稻曲病和稻瘟病均有較好的防效,正常使用對水稻的藥害風險小,水稻抽穗期可以優先使用這些藥劑,或者將其與其他藥劑混用或者交替使用。
怎麼避開高溫影響水稻結實
避開高溫對水稻結實的影響,要適期播種,避開炎熱高溫。將一季中稻的最佳抽穗揚花期安排在8月中旬,有效地避開7月下旬~8月上旬存在的常發性高溫伏旱天氣。合理篩選應用抗高溫力較強的品種,調整水稻後期追肥,提高施肥中磷鉀比例。當水稻處於抽穗揚花等高溫敏感時期,如35℃以上高溫天氣有可能形成熱害時,可以在田間灌深水,根外噴施3%的過磷酸鈣或0.2%磷酸二氫鉀溶液,增加稻株對高溫的抗性,減輕高溫傷害。如已遇高溫,則加強受災田塊的後期管理,首先堅持淺水溼潤灌溉。防止夾秋旱使災害進一步加劇,後期切忌斷水過早,以收穫前7~10天斷水為宜,其次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另外,還可蓄養再生稻。根據不同的受災程度,因地制宜蓄養再生稻是一種有效的補救措施。
如何施肥可以讓水稻高產?
1、基肥
基肥是水稻生長的基礎,所以在施基肥的適合是一定要足量,基肥在水稻生長過程佔有很大的比重,平時我們一般就是撒一些農家肥和氨肥。其實基肥最好的使用方法是腐肥和有機肥的混合使用,同時施以少量的化肥,化肥主要是磷肥和鉀肥,當然還可以稍微添點氮肥。不過建議是在水稻的生長前期儘量不要用太多氮肥之類的化肥,施基肥的時候儘量深施,這樣可以保持肥力。
2、櫱肥
櫱肥一般是在插秧後一週左右開始施肥,這次施肥的量不能太猛,因為水稻分櫱只需要適量的肥力就好,如果用力過猛這會使水稻產生很多的無效分櫱,這樣不僅不能提高水稻的產量還會降低產量。水稻分櫱期最好的肥料就是速效有機肥加上一點尿素和家畜的糞便。櫱肥一般要分批次進行,就是為了以防用力過猛,所以一般一次少施一點,如果田間水稻分櫱比較慢就再追施一次就好。
3、穗肥
穗肥主要是為了促花和保花,穗的多少也就大概決定了水稻的產量了,所以穗肥是水稻施肥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時間。在水稻快要結穗的時候就要做好準備,一般主要是施鉀肥,其次也可以拌點尿素促進生長。在結穗之後會有一段時間要將田間的水曬乾再重新抽水,這樣會降低倒伏的機率,在抽水完之後再進行一次追肥,主要是氮肥和鉀肥。
4、粒肥
粒肥是要在稻穗都出齊了之後才開始進行實施,這時主要是為了讓水稻的顆粒更飽滿,減少穗上扁粒,一般來說磷肥和鉀肥是促進顆粒飽滿的最佳的肥料,同時也要拌一點尿素,可以說尿素是貫穿整個施肥期間。在施粒肥的時候要注意不要用量過多,不然會早成稻田水稻倒伏,到時損失慘重,就得不償失了。
要想水稻高產其實施肥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條件,而且施肥的方法一定要正確,不能盲目的進行施肥。
-
4 # 農家媳婦陳玲
水稻是我們生活中食用的主要作物,也是在中國栽培比較廣泛,那麼應該如何種植呢?
1、整地處理
若想水稻種植的高產,最好要保證栽培基質的肥沃性,一般在整地的時候要結合中耕除草處理進行,再向土中加入適量的有機肥和過磷酸鈣、硫酸鉀等肥料,一起混合攪拌均勻,再加入少量的敵克松進行殺菌即可。
2、移栽處理
將育好的秧苗移栽入土壤中,切忌不要過密栽培,用手將苗根握住,將根系插入土壤中,最好不宜過淺,應保持根系完全被土壤覆蓋就行了。
3、栽後處理
栽種後若有缺苗的情況下,要及時補苗,以保證原本的種植密度,在生長期間需要經常的灌水處理,大苗期間可增加水分,再根據長勢情況適當追加硫銨肥料即可。
4、除草處理
在種植後最好要經常進行除草處理,以避免雜草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
-
5 # 全哥返鄉記橋頭傳媒
大家好,我是全哥,稻穀是世界上大多數人的主食,也就是大米,那麼稻穀怎麼種呢?
一、稻穀怎麼種?
要種植稻穀,首先要進行整地,然後育苗,育苗完成之後按照一定距離進行插秧即可,在稻穀生長過程中還要進行除草、除蟲、施肥、澆水等管理。
1、整地
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這個過程又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或使用機器。
2、育苗
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3、插秧
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農人將秧苗分出,並插進土裡。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現代多有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還有更為便利的拋秧。
4、施肥
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健壯的成長,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5、除草除蟲
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藥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6、澆水
-
6 # 吉農臨官
水稻種植的步驟有整地、育苗、除草除蟲、施肥、灌排水、乾燥、篩選七個環節。現在多采用機器整地節省人力。育苗可選擇專門的育苗中心培養出來的稻苗,規模化種植的群體會選擇插秧機插秧,形狀不一的稻田則為人工插秧。除草施肥以及灌排水則按照平日稻苗生長變化所跟進,等到收穫之日需要進行乾燥最後篩選。
水稻種植步驟詳解
1、整地
在種植水稻之前,整地是必要環節,以前會採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但當今多用機器整地了。
2、育苗
育苗是水稻生長初期的關鍵所在,現在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插秧主要有機器和人工兩種形式,根據規模和土地的形態進行選擇即可。
3、除草除蟲
在秧苗成長的過程中,除草除蟲是必須進行的。當田間有雜草冒出來時,就要及時去清理乾淨。
4、施肥
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健壯的成長,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5、灌排水
灌排水是水稻比較依賴的環節,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分灌溉。
6、乾燥、篩選
收成的稻穀需要晾曬,過去多在院子裡曬穀,需時時翻動,讓稻穀乾燥。篩選則是將癟谷等雜質刪掉,現在用電動分谷機、風車或手工抖動分谷,利用風力將飽滿有重量的稻穀自動篩選出來。
-
7 # 三農服務店小二
水稻如何種植,才能高產?
馮飛!
黑龍江省作為全國最大的優質稻米生產基地,2011年水稻總產達到2062萬噸,水稻的商品量達到1662萬噸,佔全國粳稻總產6095萬噸的33%,排在全國第一位。
同時,黑龍江又是中國單季稻第一大省,2015年種植面積超過420萬hm2。水稻已經成為黑龍江農業發展具有區域優勢的作物。其生產出的水稻粳米以其米質優良、適口性好享譽國內外,產銷兩旺、供不應求。水稻產業帶動稻區經濟迅速發展,湧現出“北大荒”等多家涉農龍頭企業。“響水大米”“五常大米”等名、優、特地方名牌稻米享有盛譽。水稻已由單純的糧食生產,轉變為第一、二、三產業共同競爭的產業。
水稻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銨、硫酸鉀(氯化鉀)、生物矽肥為主,大田基肥也應重視有機肥的施用。
二、水稻施肥量 施肥總的原則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條件好的地號少施,尤其是氮肥;地號瘠薄、肥力較差的多施。如計劃產量在600 kg/畝時,建議施用化肥商品量25~30 kg/畝,其中,旱改水5年以內的稻田施用氮磷鉀肥總量為25 kg,生物矽肥5 kg/畝;6~10年稻田施氮磷鉀肥總量為27~28 kg,生物矽肥5~6 kg/畝。積極推廣使用鈣肥、鎂肥、鋅肥等提高品質,增加優質率的肥料和使用配方肥。
三、水稻施肥比例 常規生產田畝施肥26 kg時,尿素(46%N)10 kg,磷酸二銨(18%N、46%P2O5)6 kg,硫酸鉀(33%K2SO4)10 kg;氮、磷、鉀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2∶1∶1,要提高鉀肥的用量,使氮、鉀二元素的質量比達到1∶1。
四、水稻施肥技術
(一)秧田施肥 秧田基肥應重施優質有機肥,有機肥料肥效長,養分全,含有大量水稻生長所必需的營養元素。一般每畝施用500~1000 kg,同時每畝施用尿素3~5 kg、磷酸二銨8~15 kg、氯化鉀7~8 kg或畝施複合肥20~30 kg,以達到供肥均勻的目的,促使苗壯苗齊。移栽前4~5 d,每畝施用尿素6~7 kg或高氮複合肥8~10 kg作為送嫁肥,以利秧苗移栽後儘快返青,恢復生長。
(二)基肥 氮肥總量的30%(或40%)、磷肥100%、鉀肥60%、矽肥100%(也可以是基肥50%、櫱肥50%),最後一遍水整地前人工全田施入或用撒肥器施入,隨著攪漿整地耙入土中8~10 cm。注意磷肥不能表施,以免引起表層磷肥富積誘發水綿。
(三)櫱肥 氮肥總量的30%,在水稻返青後(4葉期)立即施入或在插秧後 3~4 d及時施入。櫱肥分兩次使用,第一次櫱肥總量的80%全田施入,其餘20%在11葉品種6葉期看田找施,哪黃哪弱施哪。
(四)調節肥(接力肥)氮肥總量的10%,水稻倒4葉前後,11葉品種8葉前後,水稻抽穗前30 d左右,當功能葉明顯褪淡2/3時,哪黃施哪。如不使用調節肥時,則將10%調節肥用於基肥,即基肥由30%調整為40%。
(五)穗肥 在水稻倒2葉露尖到長出一半時,田間觀察飄長葉出現後一個葉片就是倒2葉,10葉品種在9葉、11葉品種在10葉、12葉品種在11葉露尖到長出一半時施用,氮肥總量的30%,鉀肥總量的40%。施肥時觀察田間是否出現拔節黃,底葉有無枯萎,有無稻瘟病害,如未出現拔節黃褪淡時則晚施;底葉有枯萎、幹尖現象先放水壯根,後覆水施肥;有稻瘟病(葉瘟)發生應晚施,先曬田壯根或先防病後施肥。
肥,高產建立田依據田間葉齡診斷,在抽穗後如田間出現落黃現象時,可以畝施總氮量10%(尿素1 kg左右)做粒肥,在水稻抽穗後8 d以內施完。
(七)葉面追肥 水稻全生育期結合防病葉面追肥2~3次,充分發揮飛機航化作業優勢,擴大航化追肥面積,提高防病及追肥效果。水稻營養生長期(7月10日前)葉面肥以釀造米醋、氨基酸類微肥為主,水稻生殖生長期(7月10日後)應以釀造米醋、磷酸二氫鉀等促早熟微肥為主,嚴禁使用含氮量大的微肥。同時,積極推廣葉面噴施矽肥、鎂肥、硒肥等施肥技術。
-
8 # 一個想當老闆的農三代
水稻種植過程:
01水稻是中國主要的糧食之一,不過很對人並不瞭解水稻的種植,不知為何粒粒皆辛苦,接下來講解一下種植水稻的方法:
02中國水稻一般是一年一種,種植水稻一般是在四月份左右,首先我們挑選好種子,然後進行曬種,兩三天即可,然後用冷水發脹,放在溫度箱中催芽。
03等待水稻出芽後,換到土地裡。蓋上薄膜,適當的澆水,溫度適宜,等待其長成苗即可。
04最後就是插秧,記住不要太過密集。等待10月份收割。
擴充套件資料:
種植水稻過程中注意事項:
1、除草除蟲: 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藥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2、施肥: 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健壯的成長,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3、灌排水: 水稻比較倚賴這個程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
花期加強水份灌溉。
-
9 # 黔農小莫
1. 灌水後,水稻移栽一週左右,進入綠色分櫱期。在水稻分裂後期,水稻逐漸進入抽穗期。在這一時期,需要及時進行淺水灌溉。水分過多和不足會對水稻的抽穗分化產生不利影響。為了保持根系活力,提高葉片光合作用,應及時進行灌溉,特別是在分選後期。
2. 拔節期和幼穗開始分化時進行施肥、孕穗期施肥和孕穗期追肥。追肥不應操之過急。如果過早追肥,無效分櫱會增多,養分增長過快,生長趨勢明顯。後期容易入倉,導致產量下降。追肥不宜過晚,追肥過晚,肥效利用率降低,易貪綠和晚熟。一般情況下,水稻幼苗的生長弱於優質復混肥,即20公斤/公斤,每畝5公斤。如果稻田更肥沃,秧苗長得更壯,就應該稍微減少施肥,只使用複合肥而不使用尿素。可噴施“花蜜蜂”,能夠抗病抗倒伏、抗旱抗凍害、促進增加分櫱授粉、增加籽粒飽滿、提高產量。水稻整個生長期,分別噴施2-3遍,可增加產量25%-35%以上。
使用方法:
1、返青期用本品30ml兌水15公斤,均勻噴霧3-7天后可見葉片濃綠肥厚,根系發達,有效分櫱明顯,苗壯而不瘋長。
2、拔節期:用本品30ml兌水15公斤,均勻噴霧可促進光合利用,積累體內的碳水化合物,促進幼穗形成增長增粗,穗大穗勻,提高抗病、抗倒伏、抗凍能力。
3、抽穗期、灌漿期:用本品30ml兌水15公斤,加速幹物質形成,減少秕籽達到籽粒飽滿,增加產量25-35%以上。
3.拔節前主要使用除草劑、水稻孕穗期除草劑和水田除草劑。拔節前不使用除草劑。拔節後進入孕穗期,不能使用除草劑除草。水稻孕穗期施用除草劑,會導致水稻穗型的增加和產量的下降。因此,水稻拔節後必須避免使用除草劑。
4. 害蟲控制。水稻病蟲害防治,水稻進入孕穗期,也是各種病蟲害發生的多發期,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對提高水稻產量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水稻紋枯病是水稻最常見的病害之一,一般可減產10-15% 。防治水稻紋枯病可使用殺菌劑“艾生”。在水稻病害早期,按劑量均勻噴施。注意避免中午的高溫。
水稻上最常見的害蟲是稻飛蝨和稻卷葉蟲。水稻卷葉蟲在發生初期可噴灑300 ~ 400次蘇雲金芽孢桿菌。或用20%氯氰胺10ml稀釋兩次,用水15kg均勻噴灑。控制效果良好。水稻飛蝨從播種到收穫都有可能發生。
-
10 # 鄉民牛哥
水稻種植過程:
01水稻是中國主要的糧食之一,不過很對人並不瞭解水稻的種植,不知為何粒粒皆辛苦,接下來講解一下種植水稻的方法:
02中國水稻一般是一年一種,種植水稻一般是在四月份左右,首先我們挑選好種子,然後進行曬種,兩三天即可,然後用冷水發脹,放在溫度箱中催芽。
03等待水稻出芽後,換到土地裡。蓋上薄膜,適當的澆水,溫度適宜,等待其長成苗即可。
04最後就是插秧,記住不要太過密集。等待10月份收割。
種植水稻過程中注意事項:
1、除草除蟲: 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藥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2、施肥: 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健壯的成長,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3、灌排水: 水稻比較倚賴這個程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份灌溉。
-
11 # 小農種植
1、科學管水
如果稻田的水太深,幼苗分櫱所需的水溫、*溫、*壤養分既難很好保障,還不利於低位櫱芽萌發,以及分櫱不能迅速伸出,導致抽穗延遲,影響分櫱成穗率。因此要墊好稻田的排水口,使稻田保持2-4釐米的淺水層,以滿足秧苗正常分櫱的水分、水溫等需求。
2、施好分櫱肥
一般來說,追施分櫱肥要以氮肥為主,第1次分櫱肥應在稻苗移栽後7-10天內進行,最後1次追肥結束於6月中旬。農戶可以每畝撒施尿素6-8千克或碳銨18-20千克。首次追肥後若稻苗長勢不均,可在10天后酌情追施第2次分櫱肥。
3、控制青苔
青苔旺長影響稻秧的生長空間,它不僅與稻秧爭肥,還妨礙稻田的通風透光性,降低水溫和*溫。田裡青苔過多,既影響水稻正常分櫱,還容易引起水稻爛秧、葉鞘腐敗等問題。青苔範圍少的稻田,可在田內撒一層草木灰防治,因為草木灰含鹼能抑制青苔生長;青苔鬱閉較多的稻田可以化學防治,可每畝使用青苔淨30克兌水30公斤噴在稻田水面上,或使用百螺敵35克,拌細*25公斤均勻撒施在稻田內。
4、及時除草
水稻秧苗移栽後10-15天需開展封閉除草工作。可以每畝使用69%苄嘧苯噻醯50克,或53%苄嘧苯噻醯40-60克,或68%吡嘧苯噻醯40-50克+50%吡嘧·二氯喹可溼性粉劑30-50克,並拌細潮*均勻撒施在田內。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毒*法除草時,田間管水不宜太深,防止水面淹沒稻心,同時氣溫較低不要施藥,避免造成藥害。
5、適當曬田
一般來說,在6月下旬待稻秧分櫱完成80%時,可以採用適時排水曬田的方式控制稻秧無效分櫱,當田間1/3植株拔節時就應停止哂田,保證幼穗分化的水分需求。進行曬田的好處是,既能合理控制分櫱外,還能破壞稻田病菌與蟲卵繁殖傳播條件,降低水稻後期出現病害。
6、病蟲害防治
立枯病、綿腐病、紋枯病、稻瘟病、到螟蟲、稻縱卷葉螟、鑽心蟲、稻薊馬、稻飛蝨等病蟲害,是水稻經常發生、危害較大的病蟲害型別,大家應當加強田間巡查,在病發初期時根據病蟲害型別進行有針對性的防治。
總之,水稻要想產量高,那麼做好各個時期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們在用藥時,噴灑要均勻,不漏噴、不重噴,避免產生藥害,危害水稻生長。
-
12 # 寶山一鋒
水稻種植過程:
01水稻是中國主要的糧食之一,不過很對人並不瞭解水稻的種植,不知為何粒粒皆辛苦,接下來講解一下種植水稻的方法:
02中國水稻一般是一年一種,種植水稻一般是在四月份左右,首先我們挑選好種子,然後進行曬種,兩三天即可,然後用冷水發脹,放在溫度箱中催芽。
03等待水稻出芽後,換到土地裡。蓋上薄膜,適當的澆水,溫度適宜,等待其長成苗即可。
04最後就是插秧,記住不要太過密集。等待10月份收割。
擴充套件資料:
種植水稻過程中注意事項:
1、除草除蟲: 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藥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2、施肥: 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健壯的成長,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3、灌排水: 水稻比較倚賴這個程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份灌溉。
-
13 # 崑崙生物090
晚稻基本上在七八月份進行種植,選擇籽粒飽滿、生長健康的種子。
晚稻的種植保產,可以在稻苗發芽後追施葉面肥來提供作物的產量,養護晚稻的過程中,適當使用促根莊株肥可以很好的保障作物的光合作用。
及時補充晚稻對氮磷鉀肥料的營養需要,可以葉面追施崑崙風抗病增產套餐促產保產。
回覆列表
那麼水稻種植的步驟有哪些呢?
1、種子消毒:種子處理採用溫湯法消毒,在50-53℃的水溫下浸泡10分鐘消毒,消毒後在常溫下浸種5-7天。
2、育苗:育苗基質採用稻殼進行生物發酵,發酵後與營養土和營養液混合。
3、秧田調酸與消毒:使用生物壯秧劑進行水稻秧田調酸與消。
4、水層管理:插秧至抽穗期間,採用保水灌溉方式,抽穗之後採用間歇灌溉方式。
5、施肥:肥料採用有機肥、生物肥、礦物肥與化肥復混,在測土基礎上,按需配肥,達到平衡施肥,施肥時間是在稻田旱旋耕或水旋耕前施入。
6、雜草與蟲害防除:在水整地7-10天、插秧後2-3天,放入魚苗。
水稻種植的步驟包括,種子消毒、育苗、秧田調酸與消毒、水層管理、施肥、雜草與蟲害防除這幾步。
種植水稻的時候,首先要進行育苗的工作,育苗,也就是將水稻的種子撒在土壤裡面。
利用營養缽讓它出苗,在進行培育的過程中也要小心疾病的預防。水稻的秧苗在生長期間可能需要農戶更加用心的管理才行。正確的操作步驟是先將營養缽清理乾淨,然後用細細的土將營養缽填滿土壤裡面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有機物質,這樣有利於水稻苗的生長。
然後將水稻的種子撒在土壤上面,等待它的出芽。在撒種子的時候要注意種子要撒的均勻一些,這樣的話長出來的水稻苗才會更加的整齊,水稻的種子撒到營養缽裡面之後,大概需要十天左右的時間才能夠出苗,等到它完全生長起來之後就可以到田地裡面進行栽種了。
水稻苗在生長期間的管理也是比較重要的,需要管理好平時的澆水工作,這樣才能夠讓它正常的進行生長。同樣的也需要為它進行施肥的處理,這樣才能夠讓它變得更加的健康,到時候也能夠獲得更高的產量。水稻田在進行栽植之前要進行整地的處理,要將稻田裡面先灌上水水的深度大概在十釐米左右就可以了。
田地裡的泥土也需要進行翻成這樣的話才能夠保證土壤的鬆弛,到時候才能夠進行更好的生長在。插秧的時候還需要伴隨著施肥的工作,人們會看到很多插秧的田地裡面有一些人正在插秧,而一些人在撒肥料,這樣一邊插秧一邊撒肥料的話,可以給水稻苗提供更多的營養。這樣它就能夠生長的更加旺盛,在進行生長的過程中也能夠感受得到它因為有了肥料的幫助,而變得更加的茁壯,到時候才能夠獲得更高的產量。
水稻管理的過程中,大家也能夠了解到平時除了灌水和施肥這兩項比較重要的工作之外,還需要做好除草的工作,有的時候水稻田裡面會生長出一種和水稻很相似的雜草。這兩者之間相似度太高,如果沒有經驗的話,很難將它們徹底的分辨出來,使用藥物來進行控制的時候也比較麻煩。這種雜草如果不去除乾淨的話,會影響到水稻的正常生長,到時候就沒有辦法獲得更高的產量。
水稻育苗技術要點有哪些?
1、水稻種子處理
我們在育苗之前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工作,這樣就可以使種子的發芽率提高,如果想要使種子的發芽率提高,首先第一個要做的事情就是曬種,然後再用一些藥物來進行浸種,一般都是使用百客或咪鮮胺殺螟丹加水進行浸種,將種子放進去浸泡5到6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然後我們再使用吡蟲啉可溼性粉劑進行浸泡兩天左右,最後將種子撈出來進行催芽工作,等到種子80%左右都已經發出芽白,我們就可以進行播種了,使用這種方法就可以有效的提高種子的發芽率,並且還能夠有效的防止一些病蟲害。
2、水分管理
在水稻育苗期間對於水分的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育苗地的水分不需要澆灌太多,一般能夠將畦面浸透就可以了,其次就是當田間的水分減少的時候,我們要做到及時的澆水工作,將土壤的溼度保持在原來的溼度就可以了。
水稻秧田的水分不能夠太多,否則就會影響到水稻的出苗情況,並且還會容易發生一些病蟲害,導致水稻秧苗發生死亡的現象。如果我們是在一些比較乾旱的地區進行育苗,我們要在建模的時候,做到及時的澆水管理將土壤進行澆透,這樣可以防止一些秧苗發生死亡的現象,在水稻出苗的這段時間當中,一定要保證田中合理的溼度。
3、浸種催芽
將之前全部處理好的種子裝在網紗的袋子裡面去,催芽的時候溫度也是一定要控制好,只有合適的溫度才能夠保證種子順利的出芽。催芽時的溫度最好是控制在30到32度左右,等到芽根長到2毫米左右拿出來放在陰涼的地方了,這個時候也是可以播種了。接下來就是育秧的環節,出芽之後的秧苗會漸漸長大的,一般長到筷子的長度就可以拔出來重新的移栽了,不然是不能出水稻的。
4、移栽
要將所有的秧苗全部都拔出來,然後再紮成一小束的秧苗,全部轉到大的水稻田裡面去,接著就是再將這些秧苗重新的插進去,但是間距要保持的大一點,要是過於緊密的話會影響到水稻的正常生長,也會對水稻的產量造成影響。
水稻主要種植方式有手插秧、直播、拋秧、機插秧和再生稻。
水稻是中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85%以上的稻米作為口糧消費,有60%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水稻生產對保障中國糧食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目前水稻生產主要種植方式有哪些呢?張玉屏介紹,水稻種植方式主要有手插秧、直播(包括手直播和機械直播)、拋秧、機插秧和再生稻。水稻種植方式的發展與水稻生長環境、生態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土地流轉的推進,水稻生產規模擴大,以手工插秧為主的傳統水稻種植技術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稻作技術的要求,迫切需要水稻節本省工高效的種植方式。
手插秧
這是中國傳統的插秧方式,手插秧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均勻程度不如機插秧。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鎮及其他產業轉移,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現象日趨嚴重,從事水稻生產的勞動力十分緊張,往往是零散地塊或梯田山地才會選擇手插秧。水稻季節性勞動力短缺已十分突出,水稻插秧季節日用工費用很高,多數地區每畝手插秧用工費用每畝在200元以上,且插秧密度得不到保障。
拋秧
水稻拋秧作業效率高,操作簡單,在手工移栽勞動力緊張的地區,確保了水稻基本苗的穩定。該技術在中國的廣大稻區均可採用,尤其適用於華南稻區的雙季早、晚稻,長江中下游雙季稻區的早稻以及北方稻區的單季稻。但拋秧對整田的要求較高,其均勻度直接關係到產量的高低,由於其無序分佈也限制了產量的穩定和提高。
直播
水稻直播不需育秧和插秧過程,作業簡化,省工節本。水稻直播根據播種的方式分為撒播、條播、穴播三種類型。中國直播稻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下游稻區,約佔直播稻面積的75%;其次,河南、黑龍江、內蒙等省區也有較大面積分佈;西北的寧夏、新疆水稻面積不大,但直播稻佔比較高,寧夏120萬畝水稻中的95%以上是直播稻。同時,近年來華南、西南稻區也呈發展之勢。
機插秧
水稻機插秧是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相適應,以機械化作業為主的現代水稻生產技術體系,是水稻生產技術進入轉型升級期的必然選擇。水稻機械插秧能較好地解決水稻生產季節與品種生育期的問題,抗倒性好,適應性強。中國水稻機插技術由日本和南韓引進,存在育秧播種量大,秧苗素質差,傷秧和漏秧率高,機插每叢苗數不均勻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中國研發了農業農村部主推的多項機插秧配套技術如水稻疊盤出苗育秧技術、水稻精量育秧播種技術、雜交稻單本密植大苗機插栽培技術及水稻缽型毯狀秧苗機插技術,促進了機插秧的發展,全國機插秧面積約佔水稻種植面積44%。
再生稻
再生稻是利用一定的栽培技術使頭季稻收割後稻樁上的休眠芽萌發生長成穗而收割的再生季水稻。再生稻由於不需種子、不用育秧、不需耕耙大田,不用插秧,是最省工高效的水稻栽培方式。一般在種植兩季不足、種植一季有餘的地區中稻收穫後,利用秋播前兩個多月的空閒時間,蓄留一季再生稻,充分利用秋季光溫資源,實行一次種植兩次收穫,多產一季稻穀,並且節本省工。但目前生產上強再生力品種不多,且配套技術不到位,蓄留再生稻頭季稻機械收穫等問題需進一步加強。
水稻種植過程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種好水稻人是關鍵,但也需要氣候好、土地好,簡述一下水稻種植全過程:
水稻種植第一步:曬種
晴天曬種二至三天
方法:用大揚掀從地下往上翻,一天三次。
水稻種植第二步:選種
用一個大缸,放上石灰、和黃膠泥,倒上稻種,用棍子來回攪動,飄上來的稻種不要。或者簡單一點直接清水選中即可。
水稻石灰水消毒
1、用石灰粉浸種後,將種子撈出須放清水內浸泡半小時,反覆兩次,以防藥害。石灰水選種的情況適用。
2、把種子倒在臉盆裡,用塑膠薄膜封住,暴曬三天。
水稻種植第三步:整秧版
秧版寬1.5米左右, 秧版溝深20-30釐米
水稻種植第四步:播種
人工播種,每畝地播種7斤左右(常規種),3斤左右(雜交種)。
水稻種植第五步:插秧
1、寧可水上漂,不可沒了腰
2、一行一行的插,行與行相隔15釐米,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3、稻苗的腰與水面齊平。
水稻種植第六步:緩苗
1、白天放水,晚上排水。
2、每畝地10斤左右的尿素,漫撒在秧苗裡。
水稻種植第七步:田間管理(關鍵)
(一)、水稻插秧後管理
1、插上小人或多面旗子,嚇唬麻雀。
2、放入黃河渾水,淤一下秧版。可以保護苗不被風吹倒,不使稻苗萎蔫
3、如遇高溫天氣,白天灌水,晚上把水排出來,利於秧田降溫。
4、如遇低溫天氣,例如霜凍時,灌溉大量深水,最好接近秧苗頂部,起到保溫作用。
5、滅草。採用百草枯滅草
(二)、施肥
1、施肥:
方法一:每畝地用尿素10斤左右,左手端盆,用右手撒肥,每把平方數為2—3平方米。
方法二:碳酸氫銨施肥,每畝地用20斤左右,每把平方數為1--2平方米。
方法三:用有機複合肥施肥,每畝地用15斤左右,每把平方數為4-5平方米。
2、追肥:稻苗返青後及早追肥,撒尿素,每畝地30斤左右。保證全田生長整齊。
(三)、病蟲害治理(不同病情治理方式不同,以下供參考)
1、用稻瘟淨治病,打藥的一藥箱,用三---四蓋,稻瘟淨摻入,一藥箱可以打藥1畝地左右。
2、用百枯靈治病,打藥的一藥箱,用三---四蓋,百枯靈摻入,一藥箱可以打藥1畝地左右
(四)、放水
1、早上8點—9點放進稻田地裡黃河水,水面達到秧苗三分之二處, 晚上排幹水。
2、開花後,不再施肥。
3、抽穗後,不在往稻池地裡放進水。
4、離著收割稻子一個星期前,把稻池地裡的水排乾淨。
5、晾乾一星期的池子。
水稻種植第八步:收割
水稻種植第九步:入庫
精選曬種入庫,水分控制在13%以下。
水稻種植管理技術
一、節水灌溉技術
水稻生育期灌水應採用節水技術,根據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和要求進行灌溉排水,主要分為深水返青、淺水分櫱、深水孕穗抽穗、潛水成熟。返青期由於移栽時秧苗根部受損,吸收水分少,而葉片蒸發量大,秧苗移栽後必須深水返青。以防止生理失水,水深大約在2~3釐米為宜。如果灌水過深,養分分解慢,對分櫱不利;孕穗抽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時期,特別是減數分裂期,對水分反應更加敏感。這時候缺水,會導致穎花退化,造成穗短粒少空殼多,所以,在孕穗抽穗期要維持田間2釐米的水層。
二、預防低溫冷害措施
水稻遇到階段性低溫,又遇綿綿細雨。花粉吸水容易破裂,空殼增加,9月上旬若出現早霜,使水稻不能正常灌漿、乳熟。風速過大時,造成水稻器官直接損害而增加了空秕粒,直接影響了水稻的結實率,造成減產。
預防辦法:
1.選擇優良抗逆性強的品種,培育壯秧,增施矽肥,增加葉片韌度,促進根系發育,防止葉片下垂,減輕遮敝,創造良好的受光環境。提高抗逆性。
2.在水稻抽穗期,注意天氣變化。當氣溫低於17℃時,要加深水層15~17釐米,以水保溫,氣溫回升後恢復原水層,以利水稻正常成熟。
3.在不影響產量的情況下,適當減少氮肥的施用量,增施鉀肥,從促花肥開始,每一個葉齡同期施一次,可以增強稻株吸收鉀肥的能力,減少副作用,穗大增粒重。提高水稻產量。
三、適期收穫
收穫時期的早晚,將直接影響稻米外觀品質,食味品質和產量。收穫過早,籽粒尚未充分成熟,秕粒、青粒多,出米率低,米質差;收穫過晚。籽粒養分倒流,產量降低,易受早霜危害,莖稈倒伏,稻殼厚,米質發暗無光澤等,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因此不能適時收穫對產量的影響是很大的。當穗軸上下幹黃,穗上部三分之二的枝梗變黃.穗下部的穀粒定型變硬時是最佳的收穫期。
水稻抽穗揚花期怎麼管理
水稻抽穗期遇連續低溫陰雨,應普遍用藥防治稻瘟病,對易感病品種,應在破口期(全田水稻破口10%-50%)和齊穗期(全田水稻80%穗子抽出),兩次用藥防治。適用藥劑有稻瘟靈、三環唑、咪鮮胺等。其中稻瘟靈、三環唑等藥有極強的內吸傳導性,一般施藥後有2-3小時不下雨,防效就能得到保證。從天氣預報看,近期各地多為雷陣雨天氣,可以根據情況,趁雨隙噴藥。雨後稻葉上有水時,宜適當減少用水量,細噴霧或者用彌霧機噴藥。這樣,高濃度的藥液落到有水的稻葉上,能二次稀釋,均勻分佈到葉面,,避免大量藥液從葉面滴落,影響防效。
防治稻曲病,一般應在水稻破口前1周左右施藥。據江蘇省農科院等單位多年前的試驗研究,用井岡黴素防治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1周左右用藥效果最好,到破口期再施藥,幾乎沒有防治效果。從近年試驗示範和大面積生產用藥情況看,適用於防治稻曲病的苯甲·丙環唑、戊唑醇等唑類殺菌劑,銅高尚鹼式硫酸銅、琥膠肥酸銅等銅製劑以及咪鮮胺等藥劑,在水稻抽穗期使用,對稻曲病也有一定的防效。水稻破口前1周沒有用藥防治稻曲病的田塊,可以考慮在抽穗期因地制宜地選用上述藥劑防治稻曲病。
唑類殺菌劑在水稻抽穗期過量使用,特別是在遇低溫陰雨水稻生長受抑制的情況下過量施藥,可能影響水稻抽穗和灌漿結實,施藥時應嚴格掌握用量,不盲目增加用量。咪鮮胺以及銅高尚鹼式硫酸銅等藥,對稻曲病和稻瘟病均有較好的防效,正常使用對水稻的藥害風險小,水稻抽穗期可以優先使用這些藥劑,或者將其與其他藥劑混用或者交替使用。
怎麼避開高溫影響水稻結實
避開高溫對水稻結實的影響,要適期播種,避開炎熱高溫。將一季中稻的最佳抽穗揚花期安排在8月中旬,有效地避開7月下旬~8月上旬存在的常發性高溫伏旱天氣。合理篩選應用抗高溫力較強的品種,調整水稻後期追肥,提高施肥中磷鉀比例。當水稻處於抽穗揚花等高溫敏感時期,如35℃以上高溫天氣有可能形成熱害時,可以在田間灌深水,根外噴施3%的過磷酸鈣或0.2%磷酸二氫鉀溶液,增加稻株對高溫的抗性,減輕高溫傷害。如已遇高溫,則加強受災田塊的後期管理,首先堅持淺水溼潤灌溉。防止夾秋旱使災害進一步加劇,後期切忌斷水過早,以收穫前7~10天斷水為宜,其次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另外,還可蓄養再生稻。根據不同的受災程度,因地制宜蓄養再生稻是一種有效的補救措施。
如何施肥可以讓水稻高產?
1、基肥
基肥是水稻生長的基礎,所以在施基肥的適合是一定要足量,基肥在水稻生長過程佔有很大的比重,平時我們一般就是撒一些農家肥和氨肥。其實基肥最好的使用方法是腐肥和有機肥的混合使用,同時施以少量的化肥,化肥主要是磷肥和鉀肥,當然還可以稍微添點氮肥。不過建議是在水稻的生長前期儘量不要用太多氮肥之類的化肥,施基肥的時候儘量深施,這樣可以保持肥力。
2、櫱肥
櫱肥一般是在插秧後一週左右開始施肥,這次施肥的量不能太猛,因為水稻分櫱只需要適量的肥力就好,如果用力過猛這會使水稻產生很多的無效分櫱,這樣不僅不能提高水稻的產量還會降低產量。水稻分櫱期最好的肥料就是速效有機肥加上一點尿素和家畜的糞便。櫱肥一般要分批次進行,就是為了以防用力過猛,所以一般一次少施一點,如果田間水稻分櫱比較慢就再追施一次就好。
3、穗肥
穗肥主要是為了促花和保花,穗的多少也就大概決定了水稻的產量了,所以穗肥是水稻施肥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時間。在水稻快要結穗的時候就要做好準備,一般主要是施鉀肥,其次也可以拌點尿素促進生長。在結穗之後會有一段時間要將田間的水曬乾再重新抽水,這樣會降低倒伏的機率,在抽水完之後再進行一次追肥,主要是氮肥和鉀肥。
4、粒肥
粒肥是要在稻穗都出齊了之後才開始進行實施,這時主要是為了讓水稻的顆粒更飽滿,減少穗上扁粒,一般來說磷肥和鉀肥是促進顆粒飽滿的最佳的肥料,同時也要拌一點尿素,可以說尿素是貫穿整個施肥期間。在施粒肥的時候要注意不要用量過多,不然會早成稻田水稻倒伏,到時損失慘重,就得不償失了。
要想水稻高產其實施肥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條件,而且施肥的方法一定要正確,不能盲目的進行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