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表姐的朋友的妹妹
-
2 # 糊塗輝煌
在上個世紀5~6十年代,那時候的人思想比較落後,傳承著我國民間風俗;多為養兒防老,多子多福的思想觀念所致唄。
-
3 # 雪山頂上的蘭花草
那時候家家都是一樣,大家的思想觀念就是生的越多越好,人多就是王,人多站出去氣勢都會壓倒人。
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想做生育計劃都不會,特別是農村婦女。生理知識又懂的少。
說老實話,以前五六十年代的家庭裡,幾乎每家特別是農村,家家有四個以上,八個以下。
那時的大人小孩都苦,沒好吃的,沒好穿的,也沒有機會受的好的教育。
現在不同了,人的思想觀念轉變了,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最少一個,最多兩個,大人小孩都生活的開心幸福。尤其是小孩,不但是吃的好,穿的暖,能受到最好的教育,而且是父母和長輩的掌上明珠,珍貴的不得了。
-
4 # 成都凡鋼
這是一個時代的特點:
1、國家政策!要打仗、要生產就需要勞動力,所以國家那時鼓勵生育。同時,國家當時醫療、教育等配套設施都是全包福利模式,也減少了後續養育壓力!
2、中國傳統觀念!傳宗接代,血脈延續,家族繁衍生息,養兒防老這些觀念,是中國傳統理念,幾千年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3、文化娛樂生活不豐富,一到晚上沒電視
-
5 # 邵毅麻麻
我認為這給人的思想觀念是有關係的,比如我大舅家六個孩子,在我大舅生病時孩子站了一大片,鄰居們都說我大舅有福,可能那個年代的人生孩子多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老了,生病時孩子在身邊,還有就是如果有倆不孝順的,還有其他的孩子。沒有考慮對孩子教育的質量!
-
6 # 正必壓邪
建國前,由於連年內戰,加之日本侵華,我國人口逐日減少,建國後,國家為今後建設著想,不限制生育,各戶根據自家情況,生個三五胎,也不影響生活,那時物價穩定,兒童基本免費教育,公費醫療和合作醫療,也己經完善,所以,生兒育女,沒有後顧之憂,孩子多的家庭,也沒感到生活有壓力,因此每戶,無論城市農村,有三五個孩子,均屬正常現象。
-
7 # 四川周大姐
為什麼五六十年代的女人生姓生得多?
五六十年代那是科學,基本上每個家庭都有幾個孩子,上10個孩子。女人一直要生到不能再生育了為止。70年代過後,國家才統計人數。開始了第1批計劃生育。按道理來說,那些年代沒有吃的經濟又不好,應該少生一點孩子。但是這個自己根本沒法控制。九幾年的時候。結婚生孩子都要檢查。居民只能生一胎,農民可以生二胎,但是要計生辦批准。如果沒有批准要上戶口的話,那就要罰款的,幾千到上萬不等。為什麼現在不罰款都沒人願意生孩子。生活條件還比以前好多了。主要是現在的生活條件高了,孩子的開支也大了。相對來說現在的人學會享受了。但是現在有錢人也有很多生了幾個娃的。為什麼呢?因為他能負擔得起孩子的開銷,什麼都不用愁。現在我們70年代的人壓力最大。上有老下有小,有要,幾代人都要管。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
-
8 # 藤籌勁草論教育
我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都會有很多孩子,主要也是響應號召:人多力量大,人多好辦事。因為那個時代沒有計劃生育,而且人主要都生活在農村,農業生產也沒有高度機械化,就是靠人力,所以很多家庭要想收入多那就需要很多的人手。最關鍵的是國家鼓勵生育,那個時代新中國剛建立不久,也需要休養生息恢復生產,但是苦於技術落後,那就只有靠人。
還有就是我們國人傳統的觀念,就是多子多福,人丁興旺,而且養兒防老的觀念,也讓更多的家庭選擇多生育,早生育。
-
9 # 空白愛剪輯
首先每個女人都不希望自己是一個造人機器,其中的辛酸只有女人知道。為什麼生那麼多,第一,五六十年代的人口少,改革開放初期,戰爭後的和平,也需要人口增加。加上政策也比較落後,農田多,窮苦的人多,還有安全措施少。第三,重男輕女,很多人都希望家中有個男丁,這一不小心有人一出生家中就有1.2.3.4.5.6.7.8.9.個姐姐
-
10 # 本昌談歷史
中國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60年代末人口增長是中國歷史上最快的時期,1949年人口4億多,到1970年人口8億多,短短20年增長近一倍。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是人民生活穩定了,結束了長期戰亂生活,安居的生活促進了生育。
其次是國家鼓勵生育的政策,那個時期農村是人民公社集體所有制,在勞動分配政策上是"人七勞三”,即勞動成果按人分70%,按勞分30%,這就大大刺激了百姓生育積極性。
第三是中國人"多子多福”的生育舊觀念,遇到了可以多生的社會條件,自然生育孩子就多。
總之,在國家如果沒有節制生育政策的干預的情況下,生育如同一面鏡子,從一個時期國家生育人口多少可以照出社會是否安定,人民生活是否幸福。
-
11 # 元本初
那個年代又不計劃生育,養育孩子的成本又低,孩子少的家庭反而被人看不起,人的物慾很低,又沒有太多娛樂方式,心理壓力小,還積極響應當時的號召
-
12 # 龍井茶葉虎跑水
五六十年代,計劃生育政策尚未普及,又未上升為基本國策,不太限制生育,所以有些家庭生三四個,五六個,七八個比較常見,有的百姓窮家庭還生過十一斤半的大胖小子呢。真正普及開計生政策,貫徹執行也是8o年代了,人們都知道只生一個好了,想多生,偷偷的去生,要讓官方知道了,罰款,降級,結紮,做人流,只能生一個,無論男孩女孩。現在又解禁了,只要有錢,生得起養的起,去生吧。
-
13 # 古都邯鄲
五六十年代,條件艱苦,生那麼多孩子是因為,當時發展重工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所以才大量生孩子的,當時有那個農村合作社的政策,多一個孩子多一份口糧(小孩子吃得少,可以勻給大人吃),那時候還重男輕女,因為男人乾的了重活,而且家裡男人多,也不容易被欺負。而且當時沒有任何避孕措施。。。
現在條件好多了,為嘛不願意生二胎。因為現在不願意生二胎的那一撥都是當初孩子多的家庭中的“孩子”角色,只是長大了而已,這些孩子們小時候受苦太多,被打罵太多,吃不飽飯太多,所以長大後第一件事,就是讓自己吃得飽吃得好,住得好,先為自己,所以不願意生太多孩子,甚至很多不願意生孩子。還有小時候的孩子們都有許多人有非常多的心理陰影,大部分都是為了錢或者不被愛,缺失的部分需要長期的家庭的的愛和金錢去彌補,彌補自己,而且缺愛的家庭很多,所以導致不太會愛孩子了,感覺給不了孩子那麼多的愛,精力有限,女人都要上班的,根本顧不上那麼多孩子,但是也不想孩子受委屈什麼的。
現在房價很高,還有很多年輕夫妻,自己都買不上房子,租房子住,倆人都工作,不敢失業,拿什麼要二胎呢?還有生了孩子需要人看的,倆人都不敢失業,誰看孩子呢?由於從小得到的愛少,所以想讓孩子多得到一些愛和物質,不想孩子的愛和物質被弟弟妹妹平分,其實就是一種對自己小時候條件不好和不被愛的一種補償心理
-
14 # 正能量的可樂媽媽
你好,我是芳芳老師,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新中國成立,國家號召大量的增長人口。二,當時發展重工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且當時農村合作社的話會有一個政策,那就是多一個孩子會多一份口糧。三,傳統觀念,以前的人總覺得女人就是用來生孩子的,沒有計劃生育的政策,而且當時也沒有好的避孕手段。四,人們的文化娛樂專案比較少,最主要沒手機
-
15 # 舞者曉藍
那時候窮,消費也低阿,都是硬生生拉扯大的,也不容易的啊。現在消費高,一個幼兒園就得不少錢的,普通人大多是幾千塊工資,比那時候壓力還大的。
-
16 # R雲開日出7777
因為五,六十年代的人,她們的思想沒有現在的年輕人的思想進步。那時也沒有想到孩子讀書,所有的父母沒有算一筆帳,培養一個孩子要花多少錢。那時候我們國家也沒有計劃生育政策。所以她們也不知道控制,只要懷寶寶就生,她們根本沒想到生了小孩要怎樣培養?所以那個年代生的小孩比現在的多很多。
-
17 # 使用者內江過山峰
首先當初的中國是以農業為主體的農業大國,我們國家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解放時我們國家只有4萬萬5千萬人口,你說是為什麼呢!
-
18 # 渡日奈
方面一:家裡不愁吃穿的人生孩子,無非也就是多雙筷子多個碗,教育國家來,糧食國家來 自己需要承擔的沒有多少,那為什麼不生呢,多熱鬧不是嗎
方面三:那時候的人們結婚年齡早,年輕力壯的,咳咳,懷孕機率也大,加上避孕措施不怎麼好,就生咯。
-
19 # 木子一片天
跟當時的社會情態有關,剛建國,我國也正在摸索發展方式。是勞動密集型社會,需要很多勞動力。再加上傳統的男尊女卑、男外女內、傳男不傳女的封建思想,女人淪為生娃的機器。
-
20 # 彭漢榮915
哪時候醫術沒現在科學,加上國家計劃生育比較松,還有哪時候人都是封建思想落後,想孩子們有伴,多生幾個互相照應幫助,等老人年紀來了沒有更大的壓力,眾人抬一。現在不一樣國家對老人特別照顧。年青人的想法不一樣不願意多生,生多了女性變型壓力大,想得開看得遠。
回覆列表
可能是思想觀念跟現在不一樣吧,以前生的越多越好,所謂開枝散葉,傳宗接代,子孫滿堂。那時候再窮,過得再苦,吃的再差,孩子再多都能養大。不像現在,物價太高,什麼都講錢,拼爹拼媽的年代,你沒個經濟實力連二胎都不敢要,就怕輸在起跑線上。以前褲子破了想方設法給補上,現在褲子好好的想方設法給破個洞,可能是這個區別[淚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