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翰墨書法藝術
-
2 # 仁燕堂
臨習聖教序分享一下我的臨帖經驗:
1、讀帖,聖教序是集字完成的碑帖(懷仁集聖教序),整個篇幅的每個字都是從王羲之的碑帖中集字而完成,在臨寫前,建議先觀摩帖中每個的字字法,因是刀刻的碑帖,不像墨跡本能夠清晰的看出用筆技法,要做到透過刀鋒看筆鋒,去細細觀察每個的字形結構,可適當的從蘭亭序墨跡本去領悟王羲之用筆,結合蘭亭序再去臨聖教序,效果會更好,所以讀帖是很重要的。
2、臨帖,初學臨習聖教序可先從單字練起,臨習時運筆速度不要過快,行當楷寫,對臨的不滿意的地方,反覆對照原帖,找出不妥之處,加以調整,加強練習,大致掌握好這個字後,再進行下一個字的臨習,慢慢遞增,達到一定的熟練度,可反覆通篇練習,堅持每天一次通篇練習,必能達到一定效果。
3、創作,在創作前可先進行(意臨)寫出自己想要的方向,但不能完全脫離二王書法,要有一定的繼承,也可從聖教序中集一副詩詞內容進行練習。
4、總結,學習二王行書,可先從二王墨跡(手札)中找尋王的用筆技法,這樣臨寫聖教序會更輕鬆、更自然、更靈活。
以下是本人的臨沂習作品供您參考:
-
3 # 壓迫感宏圖
真是閒的蛋疼,邀請我回答的也閒。別寫了,乾點什麼不好!說個幾點自己參考1,工具簡陋。用光滑細膩的紙,狼毫毛筆或者兼毫毛筆好掌握。晉人風流不是用破工具能表現出來的。試想當時的男人出門搽胭脂抹粉,帥意而行,路盡則嚎啕大哭!是什麼境界。幾個男人曲水流觴,是搞基嗎?墨池筆冢怎麼形成的,是墨稍微不好就倒了,筆尖稍微鈍了就扔了。不是人家勤勞,是講究。先說第一點,改好了再發再回答。
-
4 # 文苑漫遊
一,可選用小號兼毫筆(中號也行)
注意筆毛彈性要適當,筆尖能聚攏不散
二,用半生熟宣紙
生宣洇墨太厲害,熟手快寫才行。熟宣吸墨太快,寫字筆尖乾澀難行。所以半生熟更合適
三,一頁一頁的臨寫
不要一開始就通臨,先練好一頁再練下一頁,
每一頁都認真反覆地練好了再去通臨,效果會更好。
四,練寫每一個字時速度不要快,在筆畫和結構上要同原帖儘可能的相似。可先挑選一些字反覆練習,然後再去通臨某一頁
個人拙見僅供參考。
-
5 # 蘭石讀書習字
我也是一個書法愛好者,我也臨習過《聖教序》,你第一天臨習,寫的還真不錯,向你學習。
《聖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記和玄奘本人所譯的一首經三個部分,懷仁經過了長達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湊、苦心經營,終成此碑。足見《聖教序》乃王羲之書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廣採王書之眾長,非常注重變化和銜接,摹刻亦頗為精到,因此歷代都把《聖教序》列為學習行書的最佳字帖。
王羲之創立的行書字形優美,體勢雄強。於蒼勁之中見姿媚,表現出飄逸瀟灑、精勁大方的自然風度,還能靜中有動,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享受。古人評王羲之的行書有“龍躍天門,虎臥鳳闕”之勢,他書寫的《蘭亭序》更是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再回到你臨習的《聖教序》,第一你買的是米字格的毛邊紙,既然有格子,還是應該寫到格子裡面,不能佔滿格,更不能出格。
第二你臨習的是行書不是楷書,行書要做楷書寫,但並不是說要寫成楷書。你的字分明就是楷書而不是行書,行書的筆斷意連、縈帶關係一點都看不到。
針對你這種情況提點個人看法供你參考:
一.先讀帖.
我們臨習任何一種字帖,一定要先讀帖。讀就是看,看什麼?一看筆法,二看結體。筆法就是用筆方法,簡單說就是方筆還是圓筆,這個是必須搞清楚的!結體就是字的結構,看看字帖上面的字都是怎麼擺佈結構的,每個字的規律都是怎麼樣的,抓住《聖教序》的特點,找到它的規律,認真讀帖就會做到心中有數。
二.再臨帖.
把帖讀熟了再開始臨帖,就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臨帖的時候需要循序漸進:先練點畫,再練偏旁部首,最後再整個字臨習。一步一步過一關再向下一關進行,才能進步很快。
臨習《聖教序》需要堅持,需要持之以恆,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來臨習,多讀帖多思考多練習,三者結合缺一不可。
-
6 # 西廨七叔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同好交流,不能說是指點。
認真看了您的臨作,感覺您比較注重線條質量,行筆基本保持中鋒。應該有比較紮實的楷書基礎。從您的基本用筆和結字看,柳楷的痕跡比較明顯。建議您在臨習前先認真讀帖,主要是找到行書與楷書的用筆和結字差異。在練習找到行書的用筆和結字規律。
希望這點建議能給您幫助。
回覆列表
臨的還不夠全面首先,筆法方面不夠精到。字型大小不一,結構方面還需要加強。單第一次臨寫還是不錯的值得鼓勵!要想學好聖教序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認識到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無疑、絕對、肯定是一部極好的碑帖!但是,她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太完美,完美到不近人情。書法太完美了不見得是好事,如果你認識不到這個問題,就容易寫入歧途。
二:懷仁當初集王羲之字的時候,大多作品是借來翻刻的(有點像美聲翻唱),所以經過了很多次摹寫,丟掉了很多細節,也或根據唐人的思維進行“最佳化”。
三:細節是非常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就在於使我們可以從中追尋出書寫的痕跡,所以放大鏡是學書必備。而《聖教序》呢,細節丟失太多,使得臨習者注意力不知不覺就集中到了結字上面。當然這也是因為它的結字太經典,結構易學,稍微模仿一下就效果可觀,很有成就感。而書法裡的“易學”,本身就是個誤區。
四:如果想真正吸收王羲之的神韻,必須得了解原作的運筆方式,這才是關鍵。千萬不要陷入舍本逐末的困境,抓住了結字,而忽略了運筆。
五:《》聖教序》的運筆要注意什麼?那就是從細節性的遊絲、小鉤入手觀察加速,從重墨、粗筆觀察剎車,這就是所謂的“躦捉”。然後把這些筆畫的躦捉連貫起來,就是正確的套路打法了。
臨學《聖教序》先一個字一個字吃透,不要通臨,通臨只是好看而已,沒用的。那些吃透《聖教序》有所成就的人,絕對是在運筆上下過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