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olly小秘書

    茉莉工作的時候就要面對很多年輕人,領導也常常說年輕人不能吃苦。

    我個人來說倒不是年輕人不能吃苦了,而是他們更懂得選擇了。

    第一,價值觀的不同

    在我們父母輩甚至是茉莉這一輩的價值觀都是比較單一的,比如說茉莉自己就傾向外資企業,所以希望在外企一直工作下去,當然現在因為目前經濟下滑,我終於又變成和我媽一樣,希望在國企內工作了,有個位置總比什麼都沒有要好。

    第二,外界選擇

    以前的朋友們,選擇很少,大部分都是國企,誰會在不同的國企之間流動,反正都差不多。到了我這一輩,國企外企網際網路企業,雖然說網際網路企業不應該單獨列出來,但是按照他的工作模式來說,和其他的企業有很大的不同。特別來說,現在還有很多朋友是自由職業者,就像我們的策劃同事辭職後,就在家幫其他公司接專案工作,也還是能保證收入,所以大家可以知道,現在只要你有特定方向的能力,選擇什麼樣的工作模式是不重要的,並不是不能吃苦。

    第三,工作的本質

    我覺得現在沒有什麼工作是不辛苦的,所以大家不是不能吃苦,只是吃苦的形式改變了而已。以前可能是吃苦體現在勞動或者一些外部體現上。

    現在其實我們來說一下,自媒體工作不辛苦嗎?帶貨的大V們也很辛苦,團隊在努力的構思吸粉方案,如何實現轉化,如何更好的提升流量,轉化流量。文案在考慮遣詞造句的方式,怎麼才能更加吸引固定的粉絲,這些都是和以前不一樣的辛苦。

    綜上,我覺得大家都辛苦,不辛苦就得到的,估計以後也不長久,反而是辛苦工作得到的,才能珍惜和持久。

  • 2 # 君住長江頭366

    我覺得這是個觀念轉變的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地說吃不了苦或者壓力更大。

    舉個例子,60、70年代人,參加工作就在一個單位,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被看著是吃苦耐勞的體現,很多人一輩子就在一個單位幹到退休;90、00年代人,讓他們一輩子呆在一個地方工作他們會覺得不可思議,他們要的是個性發揮,創造更大的自我價值,不願意安安穩穩,更願意自己去闖。

    所以,時代在變,觀念在變,不要拿老的思想去禁錮現在年輕人的思維。老一輩人的吃苦耐勞精神固然可嘉,但現在社會更需要年輕人活躍的思維來創新。時代造就英雄,而英雄各不相同!

  • 3 # 蘇樝

    我覺得是他們從未去了解過現在的年輕人。在上大學的時候,寒暑假出去做兼職,我碰到過很多出來做兼職的大學生。其中有一次讓我記憶猶新,那個條件我相信即便是拿到任何環境中,也算得上“苦”了。

    是做夜場會所的服務員,也就是所謂的“k少”。那家ktv很不正規,吃人不吐骨頭的那種。進去之後,連乾淨的衣服都沒有,都是別人穿過的。不包吃,然後因為是夜場,都是晚上工作,站在外面一動不動,保持軍姿的那種六七個小時,有人叫你你再進去,我還記得頭幾天晚上我整個人腳底板疼得睡不著。

    最主要是住的地方,等於沒有。去的第一天,裡面的經理,讓人神秘兮兮的把我們領到了下面一個地下停車場。用木板隔了一塊出來,那裡有什麼呢?幾張破席夢思彈簧床墊,樓上賓館淘汰下來放在這裡的。只有床墊,沒有被子,沒有床單,沒有枕頭。一張橫擺用來睡覺,其他的豎起來擋光。大家就把自己帶的衣服墊一墊,當枕頭被子。

    除此之外,這塊地方都是夜場偷偷搞的,也就是說隨時都會被人下來趕走。至於什麼洗澡洗臉刷牙?更不要想了,就像是野人一樣生活。我們每天晚上偷偷的跑去樓上賓館大廳廁所,大冬天的零下好幾度,用冷水洗臉洗腳洗頭,被賓館的管理人員發現了,還要被驅趕臭罵。

    然後每天凌晨三四點,下完班,沒有飯吃。只能相約一起頂著寒風穿越兩個街區,去一家24小時營業的燒烤店,吃點麵條和蛋炒飯,再順便去旁邊超市買點東西。幾天下來那個老闆都認識我們了,我們其中有個小夥子不捨得多花錢,旁邊買了兩包泡麵,放在點的麵條裡一起吃,老闆都心疼的說你以後不夠吃我給你加,不要這樣子。

    就是這樣的條件,你知道嗎?還有多少社會眼裡身份“光鮮”的大學生,前赴後繼的去,去了面對停車場的吵雜,照樣睡得著。我們前面有一批,後面走了又來一批。

    你可能覺得我在編故事,但是這就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沒有偏差。

    我那時候,實際自己並不缺這點錢,純粹為了體驗生活。我當時問過一位一起的人,為什麼來做這個。他跟我說,他爸是工地的,很累,他想買電腦,想自己買,幹兩個月,就可以買電腦了。

    事實上在今天的大學裡,在大城市裡,許許多多的大學生在假期裡,幹著這樣的工作。各種各樣的都有,飯店服務員,保安,工地搬磚的,工廠裡的,發傳單的。每年一到暑假寒假,學校裡就有人組織起來了,包車帶上行李,批次拉到蘇州、常州的電子廠,幹一整個假期的流水線。他們都是正兒八經的"大學生“。

    我曾經去過一個工廠,有個工作是給模具器件拋光打磨。那是現在很多成年人都懶得乾的工作,我被調去試了幾天,回家之後,我媽給我洗那件衣服,抖了滿地的鐵屑。這個工作每年也有勤工儉學的學生去做。

    再想想邊疆上經常訓練到皮開肉綻的邊防戰士,難道他們不是年輕人嗎?

    現在的高高在上的話事者,整天說年輕人吃不了苦的人,我不知道有多瞭解年輕人,也不知道有沒有去了解過。

    以上總總,我後來自己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希望“。學生自己出去勤工儉學,忍一忍就能自己買電腦,就能自己掙生活費零花錢,幫父母分擔壓力。這是一個個小小的”希望“,他讓人看到盡頭,讓人看到達成的可能,願意為之努力,即便很辛苦,這是一種動力。

    而畢業之後的社會,幾乎是一種無望的存在。這其實是一筆很容易算清楚的賬,比如說買一套房子,現在百分之九十九的年輕人,沒有父母幾十年的協助,根本不可能。如果自己買,就算按現在的高工資10000來算,中等以上城市一套房我們算150萬,那便是十幾二十年不吃不喝的光陰,如果是大城市呢?算起來是不是更加絕望?這是隻算房子,其他的我就不算了,大家都懂。

    曾經我跟我爸說我的很多高中(很好的高中,一本率百分之九十的那種)同學,都回縣城了。我爸很驚訝,他說以他們的能力,不應該啊。然後我簡單給他算了這筆賬,一種學歷無法短時間跨越的鴻溝,他就明白了。

    結語:

    所以說年輕人不能吃苦的時候,想想你能給他什麼,想想這個世界未來有什麼保障,有沒有可以看得見盡頭的希望。你可以說我消極,但是我說實話並不代表我早就放棄了,只是簡單算算而已。很多人也並沒有放棄吃苦,卻總是被人這樣問。

    現在的年輕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眼界更開闊,也很會算賬。這樣的賬算下來,如果沒有對某種事物執著的喜愛,那麼就只會有一種結果:萬事開頭難,只要肯放棄。

  • 4 # 卿心君悅

    不得不說,在當前生活中這兩方面的因素都有,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而年輕人也越來越吃不了苦。

    生活壓力大,因為生存不再是生活的主話題

    老一輩的生活,那時的歲月也有壓力,但壓力多是集中在生存上,所以相對來說,克服困難,拼命努力保證生存即可。

    而如今的生活,卻不是這樣。

    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生存已不是大多數人奮鬥的目的,越來越多的人從生活的追求更趨向於物質的享受。

    在這種情況下,婚姻的需求越來越高,正常生活的標準也越來越高,日常開銷增大,生活必須(不是真正的剛需,而是保證與大多數人相同的生活)的投入也越來越大。

    貸款成為了年輕人的標配,欠款更是常態。

    這種狀態下,無論是客觀促成,還是主觀追求,生活壓力確實是越來越大。

    年輕人越來越不能吃苦,有原生家庭原因,也有客觀環境因素影響

    正因為老一輩那個歲月吃過苦,所以大多都會對孩子百般的寵愛,在這種保護下,一些年輕人並沒有吃過苦,更沒有養成堅韌的性格。

    由此,一些年輕人不能吃苦,也是必然。

    拋開原生家庭的影響以外,年輕人不能吃苦也也源於現實客觀環境的影響。

    客觀環境沒有年輕人良好一同吃苦的氛圍,大多數的年輕人都選擇混日子,因此也間接導致年輕人無法養成吃苦的性格與能力。

    同時,當前浮躁的大環境,攀比之風盛行,及時享樂風盛行,利己之風盛行,也導致著年輕人很難吃苦。

    畢竟吃苦,需要克己,需要延遲享受,需要有責任的推動,而這些優秀的品質,在當前的環境中一些年輕人不好養成,所以也就出現了不能吃苦的現象。

  • 5 # U歲月如歌U

    “是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了,還是現在的社會壓力更大了呢?”

    個人覺得兩個方面都有。一個是現在的年輕人跟70、80年代的人不同,那個年代一般都是國有企業,把工作當成鐵飯碗,在一個單位任勞任怨一輩子,老了退休完事兒。現在不同了,個體,私企,外企等用人單位數不勝數。年輕人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選擇的餘地也要多的多。說是自負也好,自大也好,於是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從這個單位跳到那個單位,結果跳過去了,又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於是接著跳……不停的跳槽。其實這是讓人覺得年輕人不能吃苦的主要原因。總覺得付出與收入不能平衡。

    要說現在的社會壓力確實很大,原來的人們大部分只要吃飽穿暖就好,而現在卻不同了,要住大房子,要開好車,要穿名牌,要排場,要面子。別人有了,自己沒有,都不好意思走出門,這無形又加大了人們的壓力。

    其實現在這個社會,現狀就是這樣,攀比成風。連幼兒園小朋友、小學生都學會了攀比,幼兒園小朋友嫌媽媽不化妝,不漂亮不讓媽媽去接。小學生看其它同學有的他沒有就讓父母給買,其它孩子報課外班他也要報,不管是不是真的想學。小孩子小時候比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兒,小東西,等初中高中甚至大學呢!他們自己做不到只能找父母,父母的壓力無形中又增加了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們一定要謹守本心,給孩子做好榜樣,不要好高騖遠,腳踏實地朝我們的目標前進,加油(ง •̀_•́)ง

  • 6 # 寒秋風

    現在的年輕人同樣是最優秀的一代,他們勤奮好學,刻苦努力,勇於擔當,是我們新時代社會的棟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所謂的吃不了苦,只是一種認識上的偏見。同老一輩年輕時期相比,只是吃苦的形式和內容不同而已。老一輩年輕時期大都屬於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由於新中國成立不久,國家一窮二白,科學發展和生產力都十分落後,大部分人從事的都是以體力勞動為主,生活貧困,體力消耗巨大,汗流浹背的現象常常出現在人們的視線。因此,老一輩吃的苦相對比較直觀、明顯。當下新時代的年輕人吃苦的形式和特點與老一輩相比,區別較大。現在的年輕人從小學開始就承擔著不斷加碼的學業任務,直至中學甚至大學,都承受著歷史上最繁重的學業壓力。學校畢業又面臨著就業壓力,就業的存在著創業壓力。即使在如此壓力面前,我們當下的年輕人依然朝氣蓬勃、意氣風發,不懼困難,敢於挑戰,敢於創新,在各行各業、各種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就,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總之,我們當下的年輕人並不比老一輩年輕時差,在老一輩的言傳身教下,繼承和發揚了老一輩吃苦耐勞的光榮傳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現在的年輕人是最優秀的一代,是最勤奮努力的一代,是大有希望的一代!

  • 7 # 小舟映雪

    五十多年前

    我外婆二三十歲,正值年輕,就做了寡婦,帶著四個孩子。我外公走得早家裡的頂樑柱就成了外婆,那個年代裡,一個女人,帶著四個十來歲的孩子,還是女孩子,就能體會到有多煎熬吧!

    現在很多人失去丈夫都會崩潰,何況那時的大環境並不好,不拼沒飯吃的年代,重男輕女的舊思想年代,一家五口就是別人茶餘飯後的笑料。

    有時候親戚需要幫忙,就會讓我外婆帶著我媽他們去幫忙,我媽說:那時年紀小,幾十斤的東西硬抗在肩膀上,壓的她喘不過氣來,還要被罵,如果外公在,就不會讓他們去做這些!

    有時候外婆受了委屈和別人吵架,那人還會拿著刀追著我媽她們跑,可憐一家女人沒有男人依靠,在那個年代沒人幫忙,沒人看得起,外婆帶著她們,萬幸都平安長大。

    三十多年前

    我媽他們長大後就去廣東打工,從小吃苦,出去打工也很辛苦,因為沒有上過什麼學,識字不多,受委屈的事也不少,我媽這個老二,又回家,讓我爸做了上門女婿。外婆脾氣不好,經常和我媽吵架,出去打工又沒文化,在家揹著太陽過山。不滿五十的她比大姨看起來還要老,幾個姐妹裡她是最辛苦的,現在身體就不好,不僅有眩暈病,還有肩周炎,頸椎病等,兒子還沒結婚,她還要努力幫兒子買房子

    現在的年輕人呢,同樣上有老下有小,房貸車貸,工作,家庭,信用卡,學費,養老,件件都是事,雖然時代改變了,生活還是生活,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壓力,只是重心不同,五六十年前想著溫飽問題,只要吃飽穿暖就好,但也是挺辛苦才能滿足,後來生活水平提高,房子,存款,教育,一樣一樣都是事,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到了我們這一代,不必再走前輩的路,因為社會已經實現了溫飽,人們開始追求幸福,精神領域,生活方式和追求發生改變。

    你說年輕人吃不了苦了嗎?其實現在的年輕人更能吃苦,因為社會對年輕人的要求更多了,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年輕人“享福”了,什麼都有,以前環境不好怎麼怎麼樣,其實90後80後的壓力更大,更加懷戀二三十年前小時候那個純粹的生活方式,不用考慮房貸車貸,孩子教育不用那麼麻煩和攀比,整個大環境就是公平的,都是差不多的,現在貧富懸殊越來越大,社會發展的畸形,年輕人的精神壓力巨大,一套房就喘不過氣,還有父母需要贍養,孩子撫養等,怎麼說呢,各方面因素導致現在年輕人不願生孩子,或者直接不結婚的現象,在中國越來越明顯。

  • 8 # 風風安安和然然

    然而現實卻是,年輕人一直吃著老一輩想象不到的苦,卻被不斷地否定吃不了苦。

    為什麼會被否定呢?因為在老一輩眼裡,擺在眼前最大的苦,就是吃不飽,穿不暖。

    新時代有新時代的苦。

    用舊時代為標準衡量,本身就是錯得離譜。

    夏天,屋外的知了已經熱的熄了聲響,在坐滿人的教室裡,廖廖的幾臺電風扇嘎吱嘎吱做響,吹起陣陣燥熱。我們仍舊在位置上,一邊用扇子扇風,一邊埋頭做學問。做學問,坐學問。哪怕內褲已經和汗一起粘在屁股上,也只能挪一挪,不曾離開位置。冬天,屋外的雪花飄飄揚揚地落下,北風呼嘯著敲打著窗戶,我們在教室裡,縮著身子,兩條腿緊緊糾纏在一起,哆哆嗦嗦的伸出雙手,僵硬的握著筆在紙上疾走。

    可在你們看來,我們坐著有什麼好喊苦的,只是學習,還成天無病呻吟,坐累了能叫苦?遙想你們當年在酷暑嚴寒,怎麼汗如雨下,怎麼凍裂雙手。但是要知道這一坐,可至少是六年小學,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大學。更甚有那研究生三年,博士生四年。

    同時中考,高考的利劍懸在頭頂,時刻不停的刺激著我們的神經,督促我們要一刻不停的學習。學習,苦的不僅僅是身體,更苦的是精神。

    你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勞動光榮。

    我們日不出而作,日落而不息,怎麼就成了吃不了苦?

    每天修著福報,頂著化不開的黑眼圈出門,擠在臃腫的地鐵上,打著連天的哈欠,即使頭如搗蒜般點著,還要強撐起精神,生怕坐過站。可在你們看來,我們只是車馬勞頓,在辦公室動動手指,敲敲鍵盤,這也能叫苦?遙想你們當年怎麼光著膀子,揮舞鋤頭,吃盡苦頭。

    可是到公司還要忍受同事的刁難,老闆的指責。

    但有什麼辦法呢?還不是隻能表面笑嘻嘻,心裡早就問候他的父母了。在內捲成一團球的當下,反抗迎來的將是,一紙“自願”填寫的離職報告。身後一屁股的房貸,車貸追著,逼著我們打碎牙齒往肚子裡面咽。

    並且還要做好付出沒有回報的心裡準備。即使每天起早摸黑,漲工資,年終獎始終遙遙無期。想往上爬,即使拿著最耀眼的業績,對領導端茶遞水,點頭哈腰,最後換來的只有輕飄飄一句,年輕人要耐得住寂寞,吃得起苦。工作,苦的不僅僅是身體,更苦的是精神。

    我們要為一地雞毛的瑣碎奔走忙碌,還要時刻保持警惕,避免踩中前面一個接一個的陷阱,淪為別有用心人的資源。

    我們苦嗎?苦。

    以前都是明刀明槍,現在都是殺人不見血的刀。一邊告訴我們要努力,要吃苦,一邊握緊上升的渠道。

    一邊給我們繪製一片美好的藍圖,一邊伸出無形的獠牙,吸食我們的血。一邊笑著看我們受著超級加倍的苦,一邊高呼,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吃不了苦。疲於應付,終無力招架。

    生活,苦的不僅僅是身體,更苦的是精神。

    然而諷刺的事情發生了,

    在今年今年武漢疫情全面爆發時,醫療隊員,不遠萬里,奔赴戰場。他們即使衣服被浸透,護目鏡被悶起霧,手被泡的發白,還要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照顧病人。沒有一個人喊苦。

    他們能吃苦嗎?能。

    救援中竟然有三分之一是我們年輕人。

    是你們平時掛在嘴邊,喪的年輕人

    是你們平時掛在嘴邊,垮掉的年輕人。

    是你們平時掛在嘴邊,吃不了苦的年輕人。

    真的是年輕人吃不了苦嗎?

    顯而易見,我們不僅能吃苦,而且還巨特麼能吃。

    我們有自己的責任,有自己的擔當。

    我們只願在自己選定的道路,跌跌撞撞,步履蹣跚,哪怕嚐盡苦果,也甘之如飴。

    我們只是學聰明瞭,有選擇性的吃苦,怎麼到你們眼中就成了吃不了苦?

  • 9 # 天一閣圖書管理員

    苦是有等級的,而且也是有持續時長的。上一代吃的是物質匱乏和肉體勞作的苦,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這個苦越來越小,十年時間就消失了。這一代的苦是精神肉體雙重的苦,而且是持續時間長,越來越嚴重。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是一種假象,我不說別的,隨便找一個人,每天上下班在路上四個小時,堅持一年,看他還說不說吃不了苦。這種說吃不了苦的人都是狹隘的,根本不願意去了解年輕人,去傾聽年輕人。以前也有人這麼說我,直到我在他最擅長的體力勞動上虐了他一個星期,把他虐得一天抽兩包煙來歇氣,晚上飯都吃不下以後,他再也不敢說了。

  • 10 # 荊山一狼2

    坦率講,這是改開最大的成就,就是人人有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社會就不會發展。當然,社會給予的壓力已經足夠,不可再自加壓力,特別不能自加不切合實際的壓力,壓力過大也會崩潰。比如一個本科生,不能給自己定個諾貝爾物理學提名的目標,自加壓力,那就不是壓力,那是找死。

  • 11 # 然祥一語

    吃不了苦,和能吃苦這都和社會壓力無關。吃苦是一回事,社會壓力又是一回事。生活中的苦和甜都得吃下去。社會壓力這就要看你的抗壓能力,和心理素質了。

  • 12 # 熊淑方

    現在的年輕人不是吃不了苦,也不是社會壓力大。是根本還沒有到吃苦的時侯,是老一輩頂著不願他們吃苦。好多年輕都錦衣玉食,成天追求漂亮,減肥,還在溫室裡成長著。這是太平盛世,國富民強,吃穿不愁,高樓大廈,還有老可啃可靠,根本苦不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個月的網課學習,孩子們的心理是否形成了一個不想上學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