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年輕々是一種態度
-
2 # 門外看雪花
首先建文帝削藩太嚴重,有點失民心。大家可以參考漢朝削藩時候發生八王之亂。其次朱隸打著清君冊,跟大家覺得這是我們叔侄子直接的事,你們不要看戲不怕臺高,這樣弄的很多武將都不敢認真跟朱隸打仗,仔細讀歷史你會發現很多都是投降的。最後是建文帝自己太作,弄的身邊人倒戈出賣情報,他自己沉不住氣,燒皇宮逃跑。
-
3 # 大白白野
1、明初朱元璋對功臣猛將殺戳太嚴重了,導致能打仗的將軍不多了。像大將藍玉支援太子朱標,早就提醒過要防止燕王朱棣反叛。但是藍玉飛揚跋扈的做法遭到朱元璋嫉恨而被處死。明初朝廷許多優秀將領像馮勝、傳友德等都被朱元璋清洗處死,導致了朝廷缺乏能爭善戰之將,出來了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局面。
2、建文帝朱允炆自己也有原因,沒有伯樂水平,不會識將。朱允炆是一位仁慈好皇帝,只是戰爭年代,心慈手軟不一定有好結果。如果早用盛庸代替李景隆打擊朱棣效果會好些,啟用鐵鉉掛帥也比李景隆強。
老將耿炳文雖然和朱棣交鋒失敗了兩次,但防守見效,穩定了戰局,可是朱允炆卻用李景隆取代朱棣也是不明之舉。
3、朱棣是一位傑出的軍事統帥,當時朝廷裡將軍能力很難與他匹敵。朱棣很早就顯示出很高的軍事才能,靖難之變成功,當皇帝后出塞親征蒙古,派兵解決安南問題等等都表明朱棣擅長軍事,無愧為偉大的軍事家。
-
4 # 刀筆傳神
這件事其實還是朱元璋的事。
第一他把能征善戰的悍將殺的殺,逼死的逼死,光想著為孫子繼位掃清一切障礙。
二是國家的安全朱元璋是想靠他分封的諸子去保衛,但沒想到恰恰是他的兒子造了反。
其次是朱允炆的原因,他性格良善不假,但太優柔寡斷,也缺乏識人之明。而他的對手叔叔朱棣卻能征善戰,剛強果斷,不在一個層次,所以朱允炆失敗也是有道理的。
-
5 # 小丞相說史
建文四年,朱棣打到南京東部的徐州、鎮江、揚州等地。此時朝廷已無可用之將,原因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開國老將已不多、新一代將領能力不足洪武年間,朱元璋為了給後世之君掃清威脅,大肆屠殺功臣,這已經是路人皆知。而且為了怕有權臣篡權,還專門下詔書說,如果朝廷有奸臣,藩王可靖難。
他的本意是如果皇帝被人架空了,自己朱家人可以來幫忙。但是老朱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兒子會和孫子搶天下,而且就還是以靖難之名,更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的孫子周圍並沒有奸臣弄權。
千算萬算不如天算。經歷過洪武三十二年的清理,建文朝時期留下來的開國老將僅剩耿炳文和郭英。靖難之初,他們也確實抵擋了一陣子,但是終究是老了。
老將的二代已經經過幾十年的養尊處優,軍事謀略和能力實在不足以抵擋充分準備的靖難大軍。比如李景隆,紈絝子弟,才不堪用。
二、建文帝用人失策,有人都不會用雖然將帥之才不多,但是事實上也不會沒有。建文之敗,敗在他自己不會用人。
最大的失誤就是重用黃子澄、齊泰,黃、齊二人書生意氣,能力不足特別是對在軍事戰略上幾乎就是個白痴。建文丟掉皇位,他們要負主要責任。
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李景隆這個白痴紈絝子弟就是黃子澄、齊泰推薦的,用李景隆取代耿炳文就是最大的失策。而後李景隆把建文家底都打沒了,還沒給他處分。
而用黃、齊二人也側面證明了建文帝優柔寡斷、不善謀略。其實,當時朝廷還不到無人可用的地步,徐達長子徐輝祖,還有名將盛庸、鐵鉉等,都是善戰將領。
建文沒有用好他們,比如徐輝祖,建文信讒言,怕他和朱棣勾結,把他從前線撤換回京。再比如,鐵鉉是一個很有謀略的文臣,一直讓他在山東一帶活動。
三、部分將領看大勢已去,成為朱棣內應過更想投降靖難軍到了長江,建文帝陣營的有個別將領還是積極抵抗的,比如前面說的徐輝祖、盛庸。但是可恨的事有些重臣,看大勢已去,就作了投靠燕王的打算,這怎麼能夠領兵打仗。
比如建文帝令各地勤王的兵馬,有的拖拖拉拉,有的到了南京就不打仗,谷王朱橞後面就開門迎接朱棣進京。
還有徐達次子徐增壽,他不像他哥哥,忠於建文帝,而是成為了朱棣的內應。朱棣的皇后是徐達的女兒,沒成想,朱棣的兩個舅子,一個盡忠於建文,一個心屬朱棣。
更讓人可恨的是李景隆。李景隆是朱元璋外甥,曹國公李文忠的兒子。李文忠很能打。但是他兒子李景隆確實個紈絝子弟。建文帝這麼信任他,讓他帶兵抵抗靖難軍,兵敗了也沒處死他。結果他看朱棣兵臨城下,竟然開啟城門迎接朱棣。
這就是建文帝為什麼沒人可用的原因!建文之敗,的確敗在自己。
-
6 # 風輕雲淡品趣史
朱棣也不是金剛不壞之身,他能坐上皇帝寶座,我覺得有以下三點:
第一,朱元璋殺功臣歷史上他能排第一,能臣在他繼位後都被他各種原因除掉,只留下了幾位文臣和善守的武將,功高震主的道理我們都懂,但疑心重的朱元璋做的太絕了,這為以後朱棣串位埋下了禍根!
第二,朱棣確實是一位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皇帝,多年的戍邊生涯以及戰爭把他磨鍊成朱元璋第二。
第三,朱允炆性格不適合做皇帝,太仁慈,容易被道德綁架,一句休要傷我叔叔性命等於給朱棣穿上了防彈衣,最終導致江山易主!
-
7 # 周方851
朱元璋曾經命他最喜歡的小公主和女婿梅殷率軍40萬駐紮在大運河邊,就在清江浦和長江之間,現在是揚州的寶應縣涇河鎮。那地方因此名為“駙馬營”。由於大運河是當時的交通要道經濟命脈,那裡屬於朱棣南下必經之地。梅駙馬的任務就是預防阻遏朱棣的造反行動。
朱棣探知此事後避實擊虛由它路南下進攻南京。
朱棣進南京後意外發現公主正住在公主府裡,不在軍中。於是軟硬兼施脅迫公主寫了血書騙梅駙馬回南京。駙馬心知有詐,可是大勢已去夫妻情深,只得隻身回到南京。然後就是駙馬伕婦被軟禁,駙馬營的大軍被調散,70裡方圓的原駙馬營成了空地,有一些原來的軍士在此落戶耕種……
-
8 # 峰仔日記
明朝朱棣達到長江北岸,建文帝竟然沒有能夠打仗的將軍領兵抗戰,這件事要從以下三方面來看:
從建文帝方面看,確實是悲劇朱元璋當年把功臣都殺了,尤其是立過大功、打過大戰的將軍都殺絕了,他的內心是對外姓人的極度不信任,辨別忠奸的成本太大,索性全殺了,來個一了百了。同時由於他從小就獨自一人艱難的存活於世,對情親極度的渴望,對骨肉極度的信任,在殺功臣的時極力的培養自己的兒子們,想用自己的至親們幫他守住天下。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建文帝繼位後這一點卻成了致命一點。這對建文帝來說是一個悲劇。
從明成祖方面來看,確實是大喜當年明成祖打著靖難的旗號開始進攻朝廷的,實質就是造反,只是借用虛名罷了。起兵之處,並不順利,這讓朱棣很被動,因為但時朝廷雖沒有能征善戰的武將,但是兵員多,而且大多數都駐守在朱棣的周圍。當明成祖打到長江北岸時,朝廷卻沒有能統兵打仗的將軍了。這對朱棣來說真是大喜啊,龍椅就在眼前,唾手可得,同時也可以看出朱棣軍事和政治才能的出眾。
從老百姓方面來看,無所謂作為普通的百姓,對這件事倒沒有太多的想法。本來都是朱家人,在爭自己家的天下而已,誰當皇上都一樣,百姓還是百姓,該種地還要種地。
成王敗寇,當朱棣打到長江邊時,建文帝也只能望江長嘆。
回覆列表
這個事情發生在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四年,建文帝登基後,聽從齊泰、黃子澄的建議,立即著手開始削藩並逼反燕王朱棣,朱棣打著"清君側"名義,對抗建文大軍。
因建文帝的爺爺朱元璋濫殺功臣,導致建文帝無將可用,只剩一員善守的開國元勳耿炳文,耿炳文因中計兵敗真定,但並沒有太大的損失。
李景隆回到京師南京後,由鐵鉉和盛庸率領大軍繼續圍追堵截朱棣,朱棣在苦苦掙扎三年後,也沒有太大的成就。
彼時,建文因嚴於遵從祖訓"太監不得干政",對宮內太監極其嚴苛,導致宮內某些太監倒向朱棣,並密送南方防禦空虛的情報給朱棣,朱棣遂率領大軍秘密直奔南下京師。
建文四年時,建文朝廷局勢並沒有到太爛的地步,只不過大軍都已調至黃河附近,建文帝這時候手裡還有幾員大將,比如盛庸、鐵玄、耿炳文,徐祖輝,鄭平安等大將。建文百萬大軍越打越少。
直到渡江時,建文朝庭才有所察覺,可惜為時已晚。 建文帝派使者議和,想要劃江而治被拒絕。
此戰並非兵力不足,相反南京即為堅固,只需要堅守待援,李景隆開金川門迎降,至此建文帝不知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