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鐵血金戈
-
2 # 魚羊讀史
商鞅馭民五策:愚民(統一思想,加強領導)、弱民(國強民弱,國富民貧)、疲民(疲於奔命,無暇顧他),辱民(無自尊自信,相互檢舉),貧民(剝其餘財,人窮志短)
《商君書》為統治者總結了馭民五術:
1. 愚民:統一思想。
2. 弱民:國強民弱,治國之道,務在弱民。
3. 疲民:為民尋事,疲於奔命,使民無瑕顧及他事。
4. 辱民:一是無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檢舉揭發,終日生活於恐懼氛圍中。
5. 貧民:除了生活必須,剝奪餘銀餘財(即通貨膨脹或狂印鈔票);人窮志短。五者若不靈,殺之。
這套理論在目前的商業社會仍然盛行。最近因為現實和理想的衝突,作為一個悲觀主義者的人,很自然的把這一套理論網自己身上套,對比一下自己,似乎就是在這個套裡。每日疲於奔命,拿著最少的提成,做最累最瑣碎的事情,應付所有的事情已花費全部精力,自然也沒有時間去總結、思考、開發客戶,是時候改變自己了,怎麼改變?這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因為沒有方向的船怎麼行駛都是逆行。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里,不進則退,沒有方向則相當於沒法跟上別人的步伐,其結局就是倒退。
其次,要勇於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要依賴於別人安排工作,對於別人推過來的工作要敢於說no。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要打造自己的實力,增強自己的自控力和自律性,在我看來,加入“不寫就出局”就是最高的打造實力、增強自己的自控力和自律性的方式。
總之,不要做那個被“馭”的人,也不要做“馭人”的人,給被人一點自由的空間和時間,讓自己和別人都機會享受舒適的狀態。
-
3 # 流年往史
《商君書》有曰:以善民治奸民,國削至亂;以奸民治善民,國治至強。商鞅的馭民五術中包括: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這是在後世帝王們都願意去閱讀學習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國方法。
所以,古時候的馭民五術的首倡著是商鞅,透過貫穿他馭民五術的變法活動,徹底改變了整個秦國積貧積弱的面貌,從根本上拉開了與其他六國的差距。使得秦國終成強秦,滅六國,掃六合,建立了短暫的大一統王朝——秦朝。
那麼我們來看看商君的馭民五術到底有何獨到之處?
首先,一民,即透過行政干預的手段,統一民眾的思想,使得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兒使。所謂的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是也。後世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是同樣的道理。
其二,弱民,不論在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種政體中,財富就像真理一樣都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 就是要把財富從一部分貴族地主手裡收歸到國家的手裡,達到國富民弱的效果為國家攫取更多的資源來維持戰爭。弱民政策也是商鞅後來死的主要原因,他的弱民政策讓得罪太多人,尤其是侵害了所有貴族的利益。
其三,疲民,讓老百姓疲於奔命。此所謂兵法上的以逸待勞是也,統治者像看候似的,看著老百姓為了他們放出的誘餌而疲於奔命,達到另一種形式的畫地為牢。讓民眾沒有空閒的時間去想、去做其他的事,一心一意的為統治者服務。
再次,辱民,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奴民,奴化民眾然後更好地去奴役他們。古人的心理戰玩的也賊溜,深知打敗一個人的最高境界是從心理上徹底的征服他。從思想上、主觀條件上去奴化百姓,讓他們從內心上就不敢去反抗,從而服從統治。
最後,貧民,所謂的飽暖思淫慾也,肚子吃飽了,不愁吃不愁穿的時候,一個人雜七雜八的想法就多了。於是各種割韭菜的稅收撲面而來,壓得你喘口氣都難,卻又壓不垮你,還能忍受。讓你為了肚皮而奔波,提不起其他的不良心思,對於統治者來說是不是很好管理的呢。
從後來者的角度來看,商鞅這個龜孫的馭民五術,可以說是充滿濃濃的惡意,把老百姓當猴耍呢,難道他就沒聽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嗎?但是看待歷史問題我們要客觀的分析,理性的看待。
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我們來看當時的秦國非常窮,和其他諸侯國交戰,屢戰屢敗,除了骨氣硬點之外,不怕死之外,什麼都沒有。你就會知道馭民五術這是一個國家在弱勢的情況下,如何應對戰爭,戰勝對手的客觀需要。
-
4 # 閆廣鑫
法家商鞅提出“馭民”五術,
商鞅主張“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
所謂“壹民”,就是加強思想控制,全天下人都得信奉統治者制定的所謂“天意、聖意”。稍有違背,或者另有主張則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罪不容誅。
所謂“弱民”指國家政權務必透過國家律法、政策削弱民間勢力,包括強(豪)民,乃至所有國民群體;使得國民無法脫離政權獨立存在,從政治、經濟上消滅被統治者對國家政權的威脅。治國之道,務在弱民。
所謂“疲民”,就是統治者要不停地為民尋事,使得廣大民眾疲於奔命,無暇顧及他事。從而為統治者的窮奢極欲,為所欲為提供條件。
所謂“辱民”就是公然“驅奸(賤)馭良”實施“小人政治”“酷吏政治”。從精神上,侮辱、打壓民間力量,使其喪失自我,既無自尊,也沒自信,任由統治者欺凌。再有,就是挑唆民眾之間相互檢舉揭發,令其時刻生活在身心俱疲的恐懼之中,惶恐不可終日。
所謂“貧民”就是從物質財富方面剝奪民間,除卻生存必須,剝奪餘糧餘財,使得民眾人窮志短,既無對抗統治的物質基礎,也沒有反叛政府的精神志向。
如果五種措施都無法奏效的話,最終的手段就是“屠戮”。專制統治者在愚弄底層民眾的同時,對於自身壟斷利益的保有也難於做到心安理得;既害怕源自社會底層的反叛導致作為利益依附實體政權的灰飛煙滅,也恐懼統治集團內部貴族、政治精英的覬覦,統治集團內部的制衡成為歷代專制統治者協調內部利益分配,維護統治穩定的必須手段。
-
5 # 歷史的第三者
馭民五術,分別為: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
另一說:弱民、貧民、疲民、辱民、愚民、虐民。
第一,壹民。直譯即為使百姓統一,是有關權利的統一思想。
第二,弱民,目的是使國強民弱
第三、疲民。還要讓人民疲憊不堪——疲民
第四,辱民。這一點更加厲害,很明顯已經不滿足於外在的打擊,而是精神領域的全方位碾壓。
第五,貧民。這個方法可夠狠的,只確保百姓能夠滿足生活之必需,不被餓死就行了。人窮志短,如果連吃的住的都沒辦法解決還怎麼想其他的事情。
歷史馭民五術出自哪裡,有待考證
但是後世腐儒卻把他歸為商君,實在有辱智商,
法家和儒家歷史上永遠對立的。
儒家視秦國為暴君治國,當然秦國的強盛的奠基人商君也是此等敵寇。
法家先賢商鞅之語:爾等腐儒雖生猶死,吾等志士雖死猶生!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作為文化發言人的儒家 當然可以把此種心術讓商君背鍋。
商鞅變法如果真如腐儒所言,秦國何能從一個蠻荒小國變成超級強國?秦始皇如何能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天下,再造華夏?法家果真殘暴虐民,為何各朝各代都修法治世?總角小兒都知道弱民、疲民、辱民、貧民從字面意思上理解,絕不能富國強兵,商鞅磐磐治世大才豈能如此無知!
反過來我們看看儒家一貫的主張都是維護皇權,追求帝師榮譽,善於理解帝王心術。
牧民如: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怎麼能不讓我們懷疑馭民五術 真正的出處呢。
-
6 # 精彩小頻道
商鞅的馭民五術,本質上就是封建統治者的統治法寶。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統治歷史上,商鞅的馭民五術,一直幫助封建統治者維護統治,殘害著中國廣大普通民眾,導致民眾形成麻木不仁、落後的精神風貌。
第一個是愚民愚民是統治者的統治基礎,只有老百姓愚昧無知,統治者才好下手獲得永久的權力。歷朝歷代都是先做此法。
如秦朝統一全國之後,就進行了焚書坑儒行動,讓天下的老百姓不用學習什麼思想,只要服從君王就可以了;漢武帝時期,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君王思想,其思想核心就是,要讓老百姓絕對服從君王,君王的權力是上天賦予的。
第二個是弱民愚民只是讓老百姓思想受到了阻礙,但老百姓並沒有失去武力支援,所以弱民,就是讓老百姓失去自身的武力支援,完全依附於統治者。而統治者則可以用自己的武力輕鬆控制老百姓。
如秦朝統一之後,為防止百姓叛亂,就收集天下武器,在咸陽宮鑄造了十二個人形雕像,從而達到弱化百姓武力的根本目的。秦朝開了先河,此後的隋朝對民間武器進行了明令禁止,對於私造兵器的人,直接判處牢獄之災、甚至死刑,自此之後的王朝都延續此法。
第三個是疲民老百姓安居樂業了,就會有些充足的物質財富,而人一旦有了物質財富之後,就會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思考,民智就會開始了。這是統治者所不願意的,怎麼在和平時期,抑制民智呢?答案就是疲民。
第四個是辱民人都是有尊嚴的,誰也不想成為別人的牛羊,被人肆意驅使、呼來喚去。但統治者作為獨裁者,就是希望老百姓做牛做馬,供自己娛樂玩耍,那該怎麼達到這一目的呢?辱民,讓老百姓失去尊嚴,麻木成性就好了。
於是,封建統治者開始自己的各種拿手好戲。首先是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鼓吹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所有的百姓生來就應該為皇帝服務,做牛做馬都是應該的。這種思想開始逐漸蔓延到整個社會的底層老百姓
第五個是貧民經過多番的折磨,老百姓終於變成窮光蛋了。這時候,明智的統治者就會開始收斂自己貪圖享樂的本性,給老百姓一些懷柔政策:老百姓啊,我的孩子們,繼續努力種地,努力產生財富,等你們有了財富,你們就可以享樂了。
-
7 # 熾熱的小丑
古時的馭民五術分別是什麼,都有哪些作用?
“馭民五術”包含:
1、愚民;2、弱民;3、疲民;4、辱民;5、貧民。
有人說“馭民五術”是出自《商君書》,不過我看了《商君書》,沒發現這五條,應該是別人總結的。
說是歷代禁書,只能皇帝傳給太子看的。
1、愚民:統一思想;
2、弱民:國強民弱,治國之道,務在弱民;
3、疲民:為民尋事,疲於奔命,使民無暇顧及他事;
4、辱民:一是無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檢舉揭發,終天生活於恐懼氛圍;
5、貧民:除卻生存必須,剝奪餘糧餘財,人窮志短;“國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亂,至削”;“國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強”。
五者若不靈,殺之!
其實很好理解哈,假如你談了個女朋友或者有老婆了,你就更能感同身受
1、愚民:女友或老婆永遠是對的,她不會有錯;
2、弱民:女友或老婆在家裡永遠是NO.1,你排在後面,可能還在寵物後面,沒地位;
3、疲民:家務活都是你幹,恨不得帶你逛街24小時每天,農忙時可能還會回她家扒苞米等,你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和時間;
4、辱民:你怎麼做都是錯的,都不如別人,當初老孃瞎了眼才看上你,做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窩囊樣,廢物;
5、貧民:工資卡上繳,私房錢剝奪,靠做家務活或者買生活用品積攢零花錢,積攢多了又會被拿走;每天會給你發低保生活的零花錢,你還要感恩戴德;沒見過20元以上鈔票長的啥樣。
如果這五項,你不合格,分手或者鬧離婚!只有遵守,生活才幸福。
這樣理解你就清晰的知道“馭民五術”的作用了。
-
8 # 海學390
商鞅變法的整套變革的內容中,貫穿著的核心思想就是馭民五術。這套馭民五術被記錄在了《商君書》中,包括: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
1.壹民,指統一民眾的思想,對民眾進行強制性洗腦。
2.弱民,指從客觀條件上讓百姓沒有反抗能力,沒有威脅帝王統治的能力。
3.疲民,指從自由上、時間上禁錮百姓,讓他們沒有空閒的時間去想、去做其他的事。
4.辱民,指從思想上、主觀條件上去奴化百姓,讓他們從內心上就不敢去反抗,害怕官府、害怕仕人,從而服從統治。
5.貧民,在金錢、財務方面對百姓進行嚴加管制,讓他們沒有多餘的錢糧去滿足其他的需要。
從商鞅變法的結果來看,使秦國能夠快速轉型,大大激發整個國家的生產力,同時凝聚整個國家的國力帶動其向上發展,和其他六國不斷拉大差距。
-
9 # 碼字先鋒
第一步,愚民。愚民是統治者的統治基礎,只有老百姓愚昧無知,統治者才好下手獲得永久的權力。歷朝歷代都是先做此法。
如秦朝統一全國之後,就進行了焚書坑儒行動,讓天下的老百姓不用學習什麼思想,只要服從君王就可以了;漢武帝時期,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君王思想,其思想核心就是,要讓老百姓絕對服從君王,君王的權力是上天賦予的。
第二步,弱民。愚民只是讓老百姓思想受到了阻礙,但老百姓並沒有失去武力支援,所以弱民,就是讓老百姓失去自身的武力支援,完全依附於統治者。而統治者則可以用自己的武力輕鬆控制老百姓。
如秦朝統一之後,為防止百姓叛亂,就收集天下武器,在咸陽宮鑄造了十二個人形雕像,從而達到弱化百姓武力的根本目的。秦朝開了先河,此後的隋朝對民間武器進行了明令禁止,對於私造兵器的人,直接判處牢獄之災、甚至死刑,自此之後的王朝都延續此法。
第三步,疲民。老百姓安居樂業了,就會有些充足的物質財富,而人一旦有了物質財富之後,就會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思考,民智就會開始了。這是統治者所不願意的,怎麼在和平時期,抑制民智呢?答案就是疲民。
如隋煬帝在位期間,大興土木,修運河、四處遊玩,讓外國使節拜訪。這一下子,就讓原本安逸了多年的老百姓忽然躁動了,皇帝這修一修、那挖一挖,之後還要出去尋花問柳,自己的錢財一下子,就被消耗掉了不少,快要接近貧困線了。深諳馭民之術的隋煬帝的目的終於達到了,只不過做的有些過火了,最後翻船了。
第四步,辱民。人都是有尊嚴的,誰也不想成為別人的牛羊,被人肆意驅使、呼來喚去。但統治者作為獨裁者,就是希望老百姓做牛做馬,供自己娛樂玩耍,那該怎麼達到這一目的呢?辱民,讓老百姓失去尊嚴,麻木成性就好了。
於是,封建統治者開始自己的各種拿手好戲。首先是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鼓吹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所有的百姓生來就應該為皇帝服務,做牛做馬都是應該的。這種思想開始逐漸蔓延到整個社會的底層老百姓;
接著宋朝的一些理學家們,提出了更深層的一套理論,最具代表的應該是朱熹的“三綱五常”,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說白了就是將階級、地位固化的概念強加給老百姓,皇帝的帝位是不可撼動的,臣子百姓必須服從君王。這種思想之後被元明清官方一致認可,並且作為後世科舉考試的重要內容。
到了清朝,滿清貴族更是提出了“君父”的概念。皇帝,就是臣子、老百姓的父親,大家都要愛護父親,都要愛護皇帝,孝敬、侍奉皇帝,做牛做馬都是對的,誰叫皇帝是你爸爸呢?
第五步,終極目標貧民。經過多番的折磨,老百姓終於變成窮光蛋了。這時候,明智的統治者就會開始收斂自己貪圖享樂的本性,給老百姓一些懷柔政策:老百姓啊,我的孩子們,繼續努力種地,努力產生財富,等你們有了財富,你們就可以享樂了。
話雖如此,其實統治者心裡偷著樂:等老百姓有財富了,自己又可以開始肆意揮霍了,想想都有點小激動呢。
縱觀歷代封建王朝,大抵如此,王朝前期復興,國家富強,百姓有點錢了,君王開始肆意揮霍,荒淫無度(貧民)。財富消耗的差不多了,君王也累了,該消停消停了。王朝開始靜默期,隨後中興,君王又來一個荒淫無度(貧民),就如此迴圈著。
而明智的君王,就會熟練的運用這些五術,反反覆覆,迴圈不止地使用,最終能夠把老百姓折騰的夠慘,把奴性寫入了老百姓的性格中,君王的獨裁、封建統治也就千秋萬代了。所以,商鞅的馭民五術完全就是封建糟粕,必須要丟棄。
-
10 # 包山種樹
所謂的“馭民五術”,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家商鞅所著的《商君書》中的“弱民之道”。“馭民五術”分別為:第一,壹民(也有人叫愚民);第二,弱民;第三,疲民;第四,辱民;第五,貧民。五者若不靈,殺之。
我們現在看到的“馭民五術”的內容,是依後世儒家的解釋而來,簡直邪惡無比,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第一,壹民:統一思想。讓人民思想一致,沒有二心,便於統治。
第二,弱民:削弱百姓實力,讓他們不敢犯法。
第三,疲民:讓百姓整日為了生活疲於奔命,沒有時間去想其他。
第四,辱民:讓老百姓沒有自信,沒有尊嚴,相互揭發,此次都不信任。
第五,貧民:除了生活必須的物資,其他多餘的都要剝奪掉,使百姓人窮志短。
如此看來“馭民五術”似乎真是喪盡天良的學說,商鞅似乎也真的罪不可恕,可真的是這樣嗎?我覺得未必盡然。
商鞅當時所處的環境是百家爭鳴,名家輩出,開口言變法,閉口言富國,各國都是用拳頭說話,法家的思想在當時是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馭民五術”是當時的君王級教科書,秦孝公和他的後繼君王們的執政理念中都有“馭民五術”的痕跡,畢竟法家思想在當時是大家。直到漢朝武帝時才正式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實際也是“外儒內法”,法家理念的烙印還刻在骨子裡。
讓我們拋開成見,重新來看看商鞅的“馭民五術”。
第一,壹民。統一思想。在當時群雄環視、戰火紛飛的歲月裡,統一思想,相信一種學說也是非常必要的。沒有統一的思想,哪來統一的國家。直到現在,每做一個重大決策之前,不是還要開會統一思想嗎?
第二,弱民。我們不應該將弱民狹義的理解為讓人民變弱。法家的原義是讓人民遵守法令,削弱他們不守法的本性。沒有約束就沒有自由,社會管理必須依靠制度法令,而不是仁義道德。
第三,疲民。讓百姓整日疲於奔命,無暇顧及其他,這根本不符合富國強兵的目的。原義應該是商鞅本人所說的,全國只要一種“民”,就是耕戰之民,百姓具備兩種身份,種田和打仗。
第四,辱民。在治理社會的過程中,道德感化適用於個別有悟性的人,大部分人需要刑罰的震懾。我們當然反對諸如刺面割鼻的肉刑,但不能完全否定這樣的震懾作用。亂世用重典,都是治理需要,不能脫離時代去評價。
第五,貧民。法家一直主張讓農民變富,讓士兵有地位,讓學者、言談者、遊俠、逃兵役者、商人等變成農民或士兵。倘若一味讓百姓窮困潦倒,百姓都逃到他國去了,何談國家富強。
史書資料總是由後來的主流做解釋或說明,法家一直將儒家作為五蠹之首,儒家當時受夠了壓制和排擠,但當時的社會現實的確不適於儒家仁義道德,孔子他老人家周遊列國也沒找到工作就是有利的證據。
-
11 # 北派說書人
所謂,馭民五術咋以聽起來,似乎有點很玄的樣子,但是你若知道其中真諦,你會發現這並不玄,而是一種統御之道,那麼首先我們來看看,這馭民五術到底是哪五術。
馭民五術出自於《商君書》,《商君書》也稱《商子》,現存26篇,是戰國時期法家學派的代表作之一,
在這裡《商君書》為統治者總結了馭民五術:
1. 愚民:統一思想。
2. 弱民:國強民弱,治國之道,務在弱民。
3. 疲民:為民尋事,疲於奔命,使民無瑕顧及他事。
4. 辱民:一是無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檢舉揭發,終日生活於恐懼氛圍中。
5. 貧民:除了生活必須,剝奪餘銀餘財;人窮志短。五者若不靈,殺之。
咋一看上去,似乎這些東西有點讓人看起來不舒服,而且縱觀歷史,貌似與歷代王朝的統治有點出入,但是如果大家想一下,在中國的歷史上,除了秦朝之外,歷代王朝皆為儒家治國,所以這馭民五術並不顯。
-
12 # 洛小伊呀
商鞅馭民五術:
1愚民:統一思想。要大家統一思想,要知道,這天底下最難統一的就是繽紛的思想,但統治者最賣力的致力於統一人民的思想。
2弱民:國強民弱,治國之道,務在弱民。自古以來,國民像彈簧,你弱它就強,民強則國弱,民弱則國強,想要國強,必須民弱,治國之道,務在弱民。農民強大了,國家就喪失了控制,那麼整個國家就危險了。因此,想要國家強大穩固,民必須弱。
3疲民:為民尋事,疲於奔命,使民無瑕顧及他事。讓老百姓有事做,不在社會遊蕩,務求焊死在一塊區域中,不能讓其自由流動,互通有無,為民尋事,忙於生計,疲於奔命。老百姓不得安寧,統治者就安寧了,就好操控局面。
4辱民:一無自尊自信;二唆之相互檢舉揭發,終日生活於恐懼氛圍中。
5貧民:除了生活必須,剝奪餘銀餘財;人窮志短。除卻生存必須,剝奪餘糧餘財,人窮志短;收繳生產資料,無恆產者無恆心,讓老百姓只好打工掙錢活命,無暇顧及其它。
實現這五條理想,天下太平也,萬一實現不了,商鞅也給了打補丁的建議——殺之。五皆不靈,殺之。
回覆列表
奴化臣民的創始人商鞅,所說的“馭民五術”指的是商鞅倡導的治國理政時所採用的途徑和方法分別是:愚民、弱民、疲民、貧民、辱民。
一曰愚民
御民之術首先體現在愚民上。什麼事愚民呢,即是要加強思想引領,讓百姓毫無思想的主動性,而像一個機器零件一樣晝夜不停週轉,而機器的開關是國家的君王。
二曰弱民
弱民體現在削弱百姓的實力。日本的德川家康就說過類似的言論:“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訣。”國強民弱,這樣的國家才更好治理,當然正確與否有待論斷。
三曰疲民
御民之術的第三點是疲民。何謂疲民呢?就是讓百姓疲勞,比如讓他們為了自己的生機疲於奔命,這樣他們就沒有心思考慮奪取政權,拉幫結派了。
四曰貧民
貧民的要訣是在一個貧上。無論古今,打仗是要花錢的,結黨營私也是要花錢的。百姓沒有了錢,自然也沒有心力去製造混亂。
五曰辱民
最後一點,是辱民。我認為這是商鞅的核心思想。辱民的關鍵點在一個辱字。讓百姓自我感覺到羞辱,自我沒有自尊心,以放下心段追名逐利,那麼,主動權牢牢把握在國君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