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樂侃體育君
-
2 # 二號手作
對於歐洲五大聯賽來說,虧損是存在的,不然怎麼會有俱樂部破產這麼一會是。但是,這部分破產的俱樂部基本都是處於所在國家聯賽排名靠後的球隊。這裡就和中超不一樣了,中超是不管排名靠前還是靠後幾乎都是虧損的。(當然根據2019年上海上港財務報表顯示,其在2019年是盈利的。但是資料是否真實就不太清楚了)。
現在說說,歐洲俱樂部是怎樣盈利的。這裡首先要說一說,歐洲的俱樂部有很多是會員制的俱樂部(如:皇馬)這類俱樂部首先不屬於任何個人或集團公司,它屬於全部會員。由會員代表選出俱樂部管理層進行運營。還有一部分和中超一樣,屬於個人和大財團的(如:曼城就屬於城市足球集團)。
那它們是靠什麼盈利的呢?接下來拿皇馬2019年來舉例:
皇馬在2019總共收入7.509億歐元,排在全球足球俱樂部收入榜第二,稅後淨利潤3840萬歐元。其收入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組成的:
1、商業收入(贊助,廣告,商品銷售)
2、比賽日門票收入
3、轉播收入
4、歐冠分成
5、球員轉會收入(佔比很小)
其中單單是比賽日門票收入就達到了1.434億歐元,轉播收入也有1.5億。
而對比中超俱樂部收入,在門票收入這一塊,中超俱樂部就望塵莫及。而中超俱樂部周邊產品銷售這方面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中超俱樂部收益最大的地方來自於聯賽的分成,這部分佔了全年總收入近60%。再加上中超球隊天價外援和身價畸高的國內球員,中超整體運營成本在不斷增加,但是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全靠母公司輸血。
而除了像皇馬這種本身就財大氣粗的豪門外,還有許多小的俱樂部,這部分俱樂部除去上面講的收入外,還有一項重要收入就是說球員的轉會費。在歐洲有很多小俱樂部重視年輕球員的培養,每年都能靠賣球員而獲得一大筆收入,從而來維持俱樂部運營。
總結,從這不難看出,歐洲俱樂部是全商業化運營,有能力自給自足。而中超俱樂部可以說是假商業化,更多的是靠著母公司不斷輸血。
-
3 # 城南足球
五大聯賽的大部分俱樂部是盈利的,盈利模式區別不大。
英超英超是經營最好的聯賽,沒有之一。在歐洲經濟最強的30傢俱樂部中,英超有13家。
我們就以英超來說說它的主要營收。它的收入主要有以下幾塊:
1、電視轉播收入。這是大頭,電視轉播收入佔了英超俱樂部總收入的54%。
2、比賽門票收入。在球迷眾多的英國,這塊收入也不菲。
3、贊助、冠名、廣告以及商品銷售等商業收入。一般每傢俱樂部都有幾家贊助商。
4、歐冠分成。這塊收入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歐元,但只是幾家能參加歐冠的俱樂部的收入,對大多數俱樂部而言是沒有的。
5、球員轉會收入。這個很不穩定,買入高價球員、買入球員多的賽季甚至虧損。
四月份美聯社公佈的英超球隊營收情況,最高的還是曼聯隊,他們的營業收入達到了5.9億英鎊,曼聯也是蟬聯了歐洲第一。放眼全歐洲,歐足聯也公佈了俱樂部營收情況,曼聯的6.76億歐 雖同比下降2%,但還是第一。第五位曼城(5.58億歐元),第七位阿森納(4.9億歐元),第八位利物浦(4.28億歐元),第九位是切爾西(4.2億歐元)。
英超佔了俱樂部營收前十傢俱樂部中的五家:曼聯、曼城、阿森納、切爾西、利物浦。
營收是一方面的,它和純收入並不一定是正比——就是說,營收高的俱樂部並不一定純收入也高。曼聯營收是全歐洲最高的,但實際上俱樂部還在虧錢,他們虧損3700多萬英鎊。打進歐冠、歐聯杯決賽的四支球隊,淨利潤都很高。利物浦的營收額4.55億英鎊,利潤1.06億英鎊。熱刺的營收額3.81億英鎊,利潤1.13億英鎊。阿森納的營收額4.06億英鎊,利潤5660萬英鎊。切爾西的營收額4.43億英鎊,利潤6200萬英鎊。四支球隊總營收15.67億英鎊,利潤達到3.376億英鎊。
歐足聯在這份報告中表示:“在過去的十年裡,英超俱樂部的收入優勢在進一步的擴大,平均每傢俱樂部的收入增長了1.44億歐元。”歐足聯的這份資料是彙集了過去十年來700套審計報表後得出的,但資料只截止到2017年。英超俱樂部的總收入為53億歐元,遠超西甲(29億歐元)、德甲(28億歐元)、意甲(21億歐元)和法甲(16億歐元)。歐足聯在這份報告中指出:“英超俱樂部的成績是盈利能力大幅改善的最重要因素。”
當然這個賽季是特殊情況,各俱樂部深受疫情影響,損失慘重。
《每日郵報》盤點了英超20隊在休賽期間蒙受的損失排行(損失總額=轉播收入+比賽日收入+商業零售收入),其中曼聯以1.164億鎊居首,之後是曼城1.093億鎊、利物浦1.026億鎊、切爾西9100萬鎊、熱刺8300萬鎊、阿森納7480萬鎊、萊斯特城5560萬鎊。1、比賽電視轉播的分紅。這也是大頭,中超公司簽訂的10年轉播合同,是110億元。每年有10億的入賬。佔了總收入的六成以上。
2、門票收入。中國雖然球迷眾多,但熱衷程度不如歐洲國家,到現場觀戰的球迷比歐洲五大聯賽的到現場的要少,再者價格也低。
3、贊助、冠名、廣告等收入。
4、球員轉會收入。因為中國球員的技術水平,身價和外援相差很大。大部分俱樂部都是負數。
除了這幾塊,中超俱樂部在其他收入方面的收入都相當少。大部分中超俱樂部都是虧損的。
2015-2017年期間中超各俱樂部虧損總額不斷增加,2017年中超虧損總額已超過7億美元(約為48.27億人民幣),平均每家中超俱樂部虧損4千萬美元(約為2.76億人民幣)以上。中超的支出主要是球員的薪資和引進球員的轉會費。90%以上是用來支付球員工資的,球員的高新使絕大多數俱樂部都是虧損的。
據2018年世界體育薪金調查(GSSS)結果顯示,中超所有球員平均年薪約80萬英鎊(約712.5萬人民幣),在世界足球領域聯賽中排第6,僅次於歐洲5大聯賽。其中,恆大球員平均年薪約為21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22萬元),在中超排名榜首;上港隊排名中超第二,球員平均年薪為21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14萬元);華夏幸福排名中超第三位,球員平均年薪為214萬美元(約合1486萬人民幣)。之後江蘇蘇寧(139萬美元)、天津權健(124萬美元)、北京國安(121萬美元)分別排在第四到第六位。中超本土球員高薪低能現象普遍存在。在中國足球營收有限的情況下,高薪使很多俱樂部虧損,所以足協出臺限薪措施。
結合來看,中超和五大聯賽的營收模式大同小異,但出現的結果卻是盈利和虧損的相反局面。
-
4 # 龍吟方澤LYFZ
那是不可能的。在市場經濟模式下,任何沒有盈利的產業都難以存活。歐洲五大聯賽各俱樂部肯定絕大多數是賺錢的。人家之所以盈利,資金運營模式與中超大同小異,不同的是企業注入資金,中超佔大頭,而五大聯賽企業直接注入資金較少,主要是以廣告費的形式注入。五大聯賽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來自電視轉播收入,要佔一半左右,其次是人滿為患的球場門票收入,再就是球員轉會收入等。企業的廣告收入佔比較少,但企業眾多,多一個少一個不做廣告對俱樂部運營影響不大。而中超只要企業撤資,就等於釜底抽薪,立馬無力運營。
回覆列表
五大聯賽的執行模式和中超有很大不同。
目前五大聯賽俱樂部實行的都是現代公司管理制度,但是各聯賽俱樂部在經營模式上仍有差別。英超近年來從資本運營、影響力方面已超越其他聯賽,無可爭議成為了世界第一聯賽,其根本原因在於開放性的經營管理體制。英超俱樂部大多采用透明度較高的上市模式,目前20 支球隊已有一半由外資控股,海外巨資的不斷引入使得英超更加富有,俱樂部可以不惜代價在全球購買最頂尖的球員以提高球隊的競爭力。西甲俱樂部由於歷史原因,大多數球隊採用的是會員制,像皇馬和巴塞羅那等大俱樂部的股份都歸球迷會員所有,而俱樂部主席只是任期內的球隊管理者,其行使權力受得一定的制約,這樣的制度也從根本上杜絕了球隊被富豪收購的可能。而意甲俱樂部的後臺老闆大多為義大利人,實行的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這種保守的經濟體制決定了俱樂部命運掌握在後臺老闆手中,容易導致俱樂部運作的個人意志化,也更容易受到市場經濟大環境的影響。
英超設立了職業聯盟,由 20 個俱樂部組成,不設任何委員會,只有各俱樂部代表組成的代表大會,常設機構由秘書長或執行長領導。各俱樂部業主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把經營權委託給一些專家,讓他們代表自己的利益來對聯盟進行經營管理,其包括兩大部分:一是俱樂部的有形和無形產權(球隊冠名權、隊服廣告權、球員肖像權、門票經營權、主場廣告權等);二是聯賽品牌價值形成的無形產權(聯賽冠名權、電視轉播權等),聯盟所得的收益由各傢俱樂部分享。
意甲也實行職業足球聯盟管理,它是由 42 家甲級和乙級俱樂部組成的機構,是代表俱樂部利益獨立自主的行業協會,其市場經營由一些既懂足球又懂經營之道的企業家和專家操作,全部收入按比例分配給各個成員。電視轉播收入是俱樂部最大的資金來源,也是聯賽開發的主要專案之一。
中超俱樂部背後都有其它產業背景,由於市場開發力度不夠,引援又耗費大量資金,大部分球隊是入不敷出的,往往需要母公司輸血才能維持日常運轉。
在目前疫情影響之下,無論是五大聯賽還是中超各俱樂部,都處於有出無入的狀態,財政負擔非常重。如果聯賽遲遲不能重啟,各傢俱樂部都會損失慘重,即便球員降薪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