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哥聊讀書
-
2 # 教育大觀
我就是一個語文教師。
從高中來說,當代語文教育幾乎就是為了高考的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幾乎讓位給了應試。所以一個孩子如果上高中之前沒學好語文,這三年他幾乎不會有大的進步。從小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非常重要。
而且當代語文教育不被重視,特別是理科生對語文是一種放任自流的狀態,認為學與不學一個樣。
不過,語文在高考中的比重比會下降,而且以後會越來越重視,總分數很有可能提高。所以語文教育應該有更重要的地位。
建議家長從小著力培養孩子再閱讀和寫作方面的興趣和能力。至於聽和說,在後期的教育中是比較容易克服的。
閱讀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寫作是一種技能,需要長期的鍛鍊,讓孩子從小學開始學會寫日記非常重要,會給他的寫作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
語文學習非一日之功,所以必須從小抓起。
-
3 # 新資優教育
當看到這個題目,考慮要不要回答時,我內心還做了一番思想鬥爭。因為我既不是語文教材的編委專家,也不是一線語文老師,沒有當下語文教育經驗,充其量只算當初的一個文科生,實在不敢高談闊論或班門弄斧,但結合這幾年兒子在香港讀書的陪讀經歷,又有感而發。
我兒子從一年級起,就開設現代中國語文、新小學數學、朗文英語、現代常識一共四門主科,相比而言,我對語文輔導最拿手,雖說他們都是繁體字,但教材是漢語拼音版,研讀起來毫無障礙,幾年下來也深有體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現在我就談談對香港語文教育的“見解”(真的只是看見)。
第一:語文教材開本形式及目錄規劃他們採用的語文從小一至小六,共24冊,每年級4冊,上下學期各2冊,課本都是大16開(A4規格),內頁應該是80g環保啞光紙全綵印刷,圖文並茂,非常精美,好像幼兒期的大繪本。並配有同樣大小的雙色印刷作業(其他三科也是一樣)。每一冊4個單元,每個單元相對集中一個主題,又分有2課,從課本上感覺就很輕鬆活潑,好像沒什麼壓力。
比如小五上-第一冊單元四的內容就是“歷史人物故事”,重點學習語文知識點“劇本的特點”,設定第七課、第八課,以“廉頗和藺相如”、“包拯審石頭”展開閱讀、聆聽、寫說等活動,不同範疇互相呼應,讓學生逐步鞏固和運用所學,並有自主閱讀、延伸單元,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二:語文教材編寫理念我看他們的課本編寫結合語文學習的方向,兼顧趣味性、實用性、語文素養和學習成效四方面,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語文學習材料。
1. 趣 味 性: 課本按照學生的程度、興趣、認知發展和生活經驗編寫課文和設計學習活動,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主動學習的態度。
2 .實 用 性: 課本透過適當的學習活動,有系統地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並讓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出來,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3.語文素養: 課本的設計著重對學生在中華文化、文學、品德情意、思維和自學,以及價值教育各方面的培養,以增進學生的語文素養。
4. 學習成效:課本配合學習重點,設有相應的評估活動及練習,能有效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及成效。
第三:語文教材特色1. 學習重點架構完整,循序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
課本根據螺旋深化的原則制訂「學習重點框架」,確保小一至小六學習重點的編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縱向發展。而各級每個常規單元根據單元主題設有三篇課文,並按照「學習重點框架」的學習重點設計讀、寫、聽、說及視訊等範疇的學習活動,符合橫向連繫的要求,讓學生循序地從認識、鞏固,最終掌握相關的語文知識和能力。
2. 學習材料多元化,題材及內容兼顧趣味性及實用性,文字優美規範。
課文內容選自本港、內地和臺灣著名作家的作品,兼及古詩、古文,以及外國的翻譯名著,有詩歌、故事、童話、寓言、散文、小說、劇本等。體裁方面,包括敍述、 描寫、抒情、說明、議論和實用文。此外,題材廣泛,除了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並涵蓋文學、文化、歷史、科普、藝術等領域。內容豐富,文字優美規範,美文和論說文兼備,有助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及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
3. 加強自主學習,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本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各級單元設有「預習活動」、「自主閱讀」、「自學角」、「我學會了」、「『我的詞庫』一覽表」、「『我學會的句子』一覽表」等活動或專案,以培養學生相關的自學能力。
4. 重視閱讀策略的指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
每一課設有「想一想,再討論」的學習活動,透過複述、解釋、重整、伸展、評鑑和創意等不同層次的問題,以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和明辨性思維能力。此外,在各級單元中,因應相關的學習重點,設有相應的「閱讀策略」學習活動或提示,讓學生掌握各種閱讀方法,例如速讀法、精讀法、引領思維閱讀法等。
5. 寫作設計周全,增進學生的寫作能力。
課本按照寫作教學的「先輸入,後輸出」理論,大部分常規單元採用以讀帶寫、以說帶寫等方式,讓學生在寫作前透過閱讀及說話活動,掌握具體的寫作方法及在有足夠提示下寫作,以便能寫出有創意、結構完整和文句通順的文章。
6. 照顧學習多樣性,發展學生潛能。
7. 設有延伸單元,教師易於調適課程 。
為協助教師透過調適課程以解決教學時間緊迫的問題,各級的常規單元已涵蓋該學年的相關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點,而延伸單元為學生提供額外的語文學習素材,以照顧能力較佳的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可因應學生的能力, 酌情選教延伸單元。
8. 全面的評估設計,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課本在每個單元中,設有相關的評估活動,讓教師透過練習、工作紙、作業等以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而在每個單元的最後部分,設有「我學會了」欄目,讓學生透過自評,瞭解自己的學習進度。
總體上來看,他們的語文教育透過情景相生的文學學習設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有系統的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並結合生活化的品德情意學習活動,有效促進價值觀教育,深入落實自主學習理念,培養學生自學態度和能力。
-
4 # 朱小綰
都說“得語文者得天下”,可見語文的重要性。說通俗一些,如果你連字詞都認不全,連句子都無法理解,你怎麼去學其他課程呢?所以,語文是基礎。
在實際教學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尤其是在小學低段。往往有些孩子,做數學的應用題,你讓他做,他總是做錯。你幫他讀一遍題目,用他能理解的話講給他聽,他就做對了。不會讀題,其實就是對文字的理解能力還不夠。
我看過一篇文章,說外國的老師和中國的老師,在教學生讀《灰姑娘》時有何不同。
外國老師會教孩子懂得十二點要回家,這是守時,有朋友幫助,所以要交朋友,去參加舞會,這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等等。
而中國的老師呢,可能就在教課文結構是總分總,分段怎麼分,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有一段時間我也曾對這樣的教學方式產生懷疑,學習一篇文章,學習一個句子,不去理解它的情感,而是像解剖一樣,去分析它的修辭方法描寫方法,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從小學開始,我們就強調閱讀的重要性,這原本是好的教育理念,可往往在實施過程中變了味。
每個學期開始,老師收到教學任務,本學期要看哪幾本課外書。然後佈置下去,重點強調這是要考的,於是家長買了書,孩子每天看幾頁,當成作業一樣,還要每天寫感想,做摘記。
我常常看見孩子們為了這個每天閱讀的作業愁上了天,絞盡腦汁寫感想。甚至去買那種專門有感想批註的書,一抄了事。連書的內容都不看,這種閱讀,有何意義呢?
還記得我小時候,借到一本好看的書,那是真的看到忘我的境界,怎麼可能不一口氣看完?閱讀的樂趣難道不正是如此嗎?
教了幾年語文後,我漸漸明白了,學習這些技巧方法,這些理論知識,不單單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更多的,還是掌握這些“招式”,讓它們有一天自然而然地為你所用。
就像閱讀,很多學生不愛閱讀。如果你連這個閱讀作業都沒有,那麼,他們更加不會去看書了。
語文的教學,博大精深,只有在實際操作中不斷地去完善,我想,終有一天,會出現一個良好的平衡吧。
-
5 # 你與眾不同q
在與世界接軌的程序中,人們並沒有給予語文足夠的重視,而是把更多的精力分給了英語。
當然,這種情況在近幾年有所好轉。明顯的現象是:國學班、閱讀班、作文班、大語文班遍地開花。
這類和語文相關的培訓班的興起,也從側面反應了我國中小學生語文水平。
以上是大環境,具體到具體科目上:
語文:從我接觸的一些學生來看,生字、詞語的積累侷限於抄寫,近反義詞、多音字一般會在考試前集中複習,而詞語釋義幾乎沒有。
句子方面,能判斷常用的修辭方法,作文時特別愛用比喻句、排比句。(因為這兩種修辭在某些時候能起到增加字數的作用。)
段落方面,熟悉的段落和一些特定的段落能分層,能找到中心句,總結歸納出段意。
文章方面,閱讀速度慢,擅長做客觀題。
作文,句子以簡單句為主,用詞簡單(根本原因是詞義不明)。能做到完整敘事,但描寫能力不足,所以導致篇幅不長。
語文和其他學科的關聯
和數學
很多學生數學成績難以提高,除了基礎知識不牢靠外,很大原因是閱讀理解能力低下。
和英語
主要體現在一些從句上。
很多學生習慣了主謂賓這種簡單句,當句子裡出現定狀補成分時便有些摸不著頭腦,再加上對詞性模糊,很多學生會覺得從句特別難。
現如今,中國國力逐漸強盛,漢語地位也在提高,語文教育不能只是服務考試,而是要注重應用!
-
6 # 三清道長PG
1.工具性落實得很好,人文性弱化!
2.應試教育做得好,人格教化弱化!缺乏漢語教學的整體意識。文字識記達標,文章寫作實用,文學鑑賞有限,文化傳承空白,四個層級,應當互為目標,有序漸進,有機統一,相互促進。
-
7 # 一匹小老鼠
我來講講我的感受。我是學理工科的,中學語文成績並不強,大學再沒學過語文,也不清楚中文專業學些什麼,但畢業後,陰差陽錯做了較長時間的企業文職工作,我常開玩笑說,寫過的文案起碼有一拖拉機,五花八門,高階低端都有。我發現一個怪現象,在很多大型企業裡,高階文案主筆幾乎都是工科生,學中文的不管學歷多高,大多隻能打打配合,很難做主筆。我分析大概原因是,當代語文教育(特別是大學)偏重素材積累,缺乏文筆基本功糸統訓練。畢業生甚至不知道哪些是真正的文筆基本功,更莫說掌握訓練方法了。比如:下定義,找角度,分類別,提要素,搭框架,做比較,定標準(沒有唯一答案,不喜勿噴,這是我一個工科生的心血總結),我認為這些才是專業文案工作者必備的基本功,是專業與非專業的分水嶺,是語文教育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但很遺憾,我在面試中極難發現有中文類畢業生能夠過關,但工科生裡有。這是不是有點象我們學機械的,如果只學機械原理,而沒有機械工程師手冊,根本就做不了機械設計。語文教育要學習和借鑑工科思想,研究文案基本功及其訓練方法,償試編撰和推廣《文案工程師手冊》,否則,很可能會落得個"只教世界觀,不教方法論"的下場。
-
8 # 跳起來摘果子
我覺得,高考、中考是指揮棒,所以語文教學不可能走脫離考試的路子。
我的觀點:
1.我覺得現在的高考閱讀題偏難,有些題目是文學理論知識,高中語文不可能進行這方面的系統教學,綜合類的欣賞題學生往往無處下手,所以高三一年就是與這些文章的寫法糾纏,其結果課堂枯燥無趣,學生學語文興趣不高。
2.語文真的很重要,無論它的工具性還是文學性,但語文似乎不適合考試,或者說不可以用一種方式考試。目前各省市試題,我比較喜歡上海卷的形式。
3.語文是關乎慰藉心靈的課程,個性化很強,每個人的閱讀、表達都有區別。就當前教材和教學而言,都沒辦法做到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這也是語文教學經常被詬病的原因之一吧。
-
9 # 老催寶寶
現在語文,考的沒教,教的不考。老師教的急死了,學生學得頭大。原因是什麼呢?語文知識太多了。太零散了。孩子如果積累不夠,語文成績就越來越差。
我教的孩子。如果是從一年級帶上來的,成績會越來越好。因為我注意從一開始就給他們不斷的積累語文知識。我要不停地給他們搞拓展。積累是輸入。應用是輸出。輸入輸出不斷地螺旋上升。語文成績就越來越棒。
比如我教葉公好龍這個成語。
和葉公好龍有關的別的知識,我也會教到。
馮婦虎對葉公龍。
講的都是言行不一致。這兩個傢伙都成了笑柄。
我教的語文是大語文。是故事語文。說寫結合的語文。
啊,可惜!領導把我的那個年年考第一的班給拆了。我從一年級帶到四年級的。每學期都考第一。現在給我的班。上學期考了倒一。真是哭死了。問什麼都是一問三不知。連《駱駝祥子》是誰寫的都不知道。課外知識幾乎是零。都要畢業了,現在從哪兒補呀?
-
10 # 楊花榆莢
語文教育應注重日常應用,實踐中出真知,跟古文,名著,古詩學語文,會讓孩子格式化,隨應時代才是根本。社會背景變了,思維方式也應變通。
-
11 # 東昌芙蕖
我對當前的語文教育有些看法,動不動就讓學生分析理解。一篇一看就懂的白話文,偏要孩子說出個子卯醜酉來,對孩子的提高究竟能有多大幫助?我抱懷疑態度。而且一篇好的作品,內含往往是多元的,沒有標準答案的,如果強求一致,就更糟糕。語文學習,重在薰陶,從小養成閱讀習慣,多讀—多背,將來受益無窮。
-
12 # 春泥945
對於當代語文教學的看法如下:
一、教材的編寫比較符合我國語文教育的特點。從國家教育部核定的教材來看,覺得大多數都符合語文教學的能力素養要求,也是能很好的引導學生學好國語,也能夠滿足研究各種文獻歷史的需要,更能夠引導孩子們喜愛中國歷史文化。
二、考試的要求遠遠超過教材的範圍。如今考試對閱讀和知識面的要求遠遠超過課本能提供的內容。課本應該改是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不能只學課本,要不考試是沒法應對的。高考改革以後,高考語文試卷會讓10%的同學做不完題目,這一點上來說,課本知識是無法滿足考試需要的。
三、語文的根基不能僅靠學校教育。語文的基礎我覺得主要是閱讀量,沒有閱讀量的保證,光有知識點的積累和字詞的積累是無法完成考試的,或者說是不會考的太好。要形成喜愛閱讀的習慣,要廣泛閱讀各種書籍,拓寬知識面、提高閱讀速度,這樣才能在語文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作文對閱讀的要求也很高,沒有知識面和閱讀量寫不出好的作文。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喜愛閱讀的良好習慣,將來才可能在語文上取得好成績。原來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在應該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因為,好多數理化的題目也都很活,沒有語文基礎是難以看明白題目的意思的。
-
13 # 夫子周
你好,我教過小學語文,初中語文、高中語文,就當代語文教育談三點看法:語文有啥用,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怎樣教好語文。
語文學科有啥用1.會書面表達。
書面表達是一項基本功,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都是經常用到。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善於書寫的人,做好了副業,把寫作當做主業和創業的,基礎教育階段語文功底好,那就幫了大忙。
從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和高中課程標準來看,主要是掌握記敘、說明、議論這三種書面表達方式,高中多加了實用文寫作。
2. 自學能力強。
能根據學習、工作、生活的需要,獲取新知的能力。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書籍,是最重要的知識載體,學生在學校裡獲得了自學能力,終身受益。
3. 會說話,主動交際,善於交流溝通。
4. 文學欣賞能力。
5. 學生愛上閱讀,閱讀成為習慣。
還有兩個隱形的素質目標。
6.思維能力。鍾南山院士在前段時間分享自己70幾年的學習體會時說最重要的有兩點,第一點就是學好語文,在語文中學會了分析、總結、綜合,就是掌握了分析、綜合、比較這些思維方法。一位曾經參加過高考命題的專家說過一句話,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就是把那些很聰明的孩子挑揀出來,聰明,就是思維能力很強。
7.精神的底子。現在教材統一為部編版,最明顯的就是文化含量大大增加了,既有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有當代文化的新鮮血液吸納進語文課本。讀《岳陽樓記》,讀《離騷》,讀《史記》,一種風範,一種執著不移的追求,一種歷史責任,激盪心胸,滋養著學生精神的成長。語文中,就得一課一課的去感染薰陶學生的精神氣質。
課標也規定了要寫好字,目前多數學校沒落到實處。
當前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1. 教學內容不姓“語”。學《孔乙己》,從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分析孔乙己,分析完孔乙己的悲劇,這一課就結束;學《再別康橋》,討論愛情的時間多,揣摩涵詠的時間少。平常讀文章,是得意忘言,語文課學文章,是以意學言,兩者的目標不一樣。
2. 一課一課的教,不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的教,不是一冊的一冊的教,缺乏一個清晰的目標層次序列和教學內容的層次序列。舉個例,初中,高中,都要求培養文學欣賞能力。請問文學欣賞能力是什麼,在哪幾個單元哪幾冊課本培養什麼樣的文學欣賞能力,怎樣去培養。缺乏一個整體連貫的設計,好像每一節課都在培養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三年的教學計劃都在提培養學生文學欣賞能力,但三年都沒培養出來。目前的部編版教材,寫作教學序列設計清晰,至少老師們知道每個單元的寫作教學目標不一樣。不然,從新生第一節課講“立意深刻”,一直講到學生畢業,都深刻不起來。
3. 語文教師的示範性要加強。講作文,老師先下水寫,再指導,和老師不自己寫一遍直接指導,效果差別很大。如果自己能寫幾篇給學生看,乃至在哪發表過幾篇,作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半。閱讀教學,有的教師離開了教參估計不知道怎樣教,把課文先讀出感悟來,先讀出味道來,再去講,學生才能有所悟有所感。
怎樣教好語文。解決好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教學內容的序列性,教師的示範性外,引導學生多讀,多背,多改。
義務教育和高中課程,閱讀量、寫作量、背誦篇目都有具體的數字規定。
多讀。
高中,有的老師和學生捨不得拿出時間來讀“課外”書,課堂上擠出時間來開展課外導讀,節假日,寒暑假,安排學生讀。三年5個寒暑假,暑假好好讀2本,寒假好好讀1本,讀了7本都很好。小學、初中就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大量閱讀。
多改。
我認為學生學會把自己的一篇60分作文修改到90分作文,遠遠勝過連續寫10篇60分作文。當然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變,但量的質好,質變就快得多。
多背。
課標規定的背誦篇目嚴格要求,每個學生都要背下來。老師要示範,講《孔雀東南飛》,如果老師能深情並茂的誦讀一遍,學生驚佩頓生,學生專注聆聽,也很快的把學生帶入了文字的情感世界。
總結,語文教學主要教會學生會書面和口語表達,學會自學,養成閱讀的習慣,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打牢精神的底子;語文教學內容科學性不強、序列性模糊,教師語文水平的示範性需進一步提高;教好語文,引導學生多讀、讀背、多改。
回覆列表
語文教育後期會越來越重要。
近些年,各省市中考、高考都加大的語文在實際運用方面的力度。特別是閱讀和寫作,而且這幾年國家在教材上面的改動也勤。
總之一句話,日後語文會越來越難,這對從事語文教育的老師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目前對於之後語文的重要性的不成文的總結
〔得語文者,得天下……〕
不知道是不是危言聳聽?各位,你們怎麼看呢,期待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