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其實記憶是種痛
-
2 # 笑一笑娛樂
“世間的人,儘管奮鬥的目標不同,但都逃不脫名利二字.正如孟子所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隨著自媒體時代的發展,短影片平臺層出不窮,主播也應運而生,迅速躥紅!
首先我們看看網路主播們為什麼會“紅”?
網路直播,一般來說會有這麼幾種:秀場直播、遊戲直播、全民直播、購物直播等。主播走紅,要麼是走技術路線,是某一方面的大拿;要麼走生猛路線,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要麼走顏值路線,幹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顏值線上;要麼是走媚眾路線,你們愛看什麼我播什麼。但這個行業的本質是“流量至上”,做什麼,呈現什麼都不重要,流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網路直播的架構和主播呈現方式,都是為了實現“點選量最大”這個目的。而且,作為一種業態,它並不在乎某一個具體的主播能夠持續多久,反而是希望快速的迭代,讓人們永遠有新鮮感。
每個事物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就像最近上了熱搜的58個主播被拉黑禁播,這就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不能說留下來的都是好的,但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各取所需,沒什麼正常不正常!
最後,只希望大家理智對待主播網紅,不要花自己能力以外的錢去進行所謂的打賞!
-
3 # 美女明星娛樂
社會的病態,因為總想著不考努力就想賺錢,其實直播也是一個萬事俱備,仍需老天給東風的行業
我認識的人當中有幾個從事過主播的,他們的條件如下
A:性別男,lol技術高超但不善言辭,長相一般,聲音條件較好
B:性別男,lol技術高超,幽默,長相一般,聲音條件較好
C:性別女,爐石技術一般,顏值中上,會賣萌,聲音條件較好
D:性別男,lol技術一般,不善言辭
大家猜猜最後誰在這個行業立足了?
答案是一個沒有,從條件上看,D基本沒有立足可能,只是一個逃避現實的青年而已,跟現在大部分想做主播的人差不多。A,B,C都是有在這個行業立足的條件,但他們中最短的做了兩個月,最長的做了半年,其中月均收入也就幾百元,甚至還沒有收回升級電腦的成本。
為什麼?
我們來看看一個主播人氣暴漲的常見手段:
1、花錢刷人氣,對於本來就屌絲想靠直播逆襲的人,是萬萬花不起這個錢的
2、僱團隊炒作,操作難度比1還大,對屌絲主播不現實
3、撞到熱點,比如恰好排到某個大主播或者名人,然後該局表現又非常有亮點,被萬觀眾記住
4、大主播查房,運氣成分比較重。
透過以上可以看出,對於一般的屌絲主播來說,人氣能不能上來,很大程度上要看運氣,而且後期粉絲維護更加重要,不然吸引來的粉絲分分鐘流失光。
所以,直播要立足,不僅僅是個人條件好,努力就能成的,還有很大的運氣成分。
這一份個人條件以及堅持與努力,換成任何一個行業,立足甚至小成都不是問題,為何要單獨吊死在直播上?
一個行業的收入下限基本和該行業頂級收入成正相關
新聞中經常能看到諸如“XX主播年入千萬”,“X思聰為XX主播豪扔幾千萬”之類的新聞,燒紅了民眾的眼,更衝暈了好多想一夜暴富的人的腦袋。
直播行業中造富神話層出不窮,諸如XX開,X智,X提莫等等,號稱年收入過千萬。然而,這一波人的收入基本代表了該行業最頂尖的收入。
一個行業中,做到最頂尖的人年收入才千萬,那麼底層甚至中低層連養活自己都做不到。
IT界最頂尖收入人群諸如馬雲,李彥宏,馬化騰,柳傳志等等,都是數以百億的身價,與之對應的是IT界最低階的屌絲階層每個月都能有數萬的工資。
地產界最頂尖收入人群諸如王健林,許家印,陳麗華,楊惠妍等等,也是數以百億甚至千億的身價,與之對應,地產界從業人員近幾年到底有多賺錢相比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一個普普通通的一線房地產中介都能年收入數十萬。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任何行業做到頂尖,都能過上人上人的生活,但我們都是沒有努力過,怎麼知道山頂上是什麼風采那?!
-
4 # Tryers
主播-網紅經濟
隨著2020年的到來,網紅關注度越來越高,網紅經濟也成為了一種新型的經濟模式,不難發現,前幾年大家或許對網紅保持著“很快會過期”的心態,嗤之以鼻的對看待,但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熱門詞“網紅文化”逐漸的變成“網紅經濟”,網紅營銷手段慢慢的進入大家的視野,並得到認可和信賴。
什麼是網紅,什麼是網紅經濟?
網紅就是網路紅人,是指在現實或者網路生活中因為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為而被網民關注而走紅的人。網紅經濟,是指依託網際網路特別是透過移動網際網路及社交平臺推廣,透過聚集社會關注度,生成龐大的粉絲和定向的營銷市場,並圍繞網紅IP衍生出各種消費市場,從而形成了完整的網紅產業鏈的一種新型經濟模式。
網紅經濟為什麼會快速發展崛起?
首先,消費主流年輕化,更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80後和90後的年輕群體已成為主要的消費主流,也是網際網路新型文化的塑造者和追溯者,對網際網路有著濃厚的興趣,網際網路環境已成為他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們充滿著好奇,極具個性,思想前衛。而作為網紅的本身就是某個事件或者行為,符合一部分群體的喜愛,成為忠實的粉絲,因為網紅更加的貼近生活,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讓粉絲們感同身受其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更容易被接受。
其次,傳統營銷已進入瓶頸,需要開拓新的營銷手段和策略;
傳統營銷可以透過線下營銷和線上廣告的方式,線下推廣的成本不斷的攀升,效果雖然明顯,但是影響力有限,需要不斷的做線下推廣,才能獲取客戶,而且線下推廣的品牌號召力不斷下降,獲客難度越來越大。線上推廣是電商平臺或者網際網路媒體的傳播引流,但是線上推廣的競爭壓力不斷的增加,成本不斷攀升,很容易被大家熟知的知名品牌所打敗,獲利不斷的減少,因此品牌商需要尋找新的高效的方式,因此網紅成為了全新的營銷手段,網紅利用自身在社交網路積累的大量社交資產以及其精準營銷的優勢,透過意見領袖導購方式大大提升了其宣傳的有效性和轉換率。
再次,產品品牌多樣化,資訊爆炸需要引導;
網際網路帶來了的資訊爆炸,讓使用者接觸產品的資訊更加的方便,但是使用者在選擇產品的時間成本卻在急劇增加,使用者需要多方面對比和挑選,產品多樣性,導致了使用者的選擇多樣化,因此需要網紅去引導使用者消費,使用者在獲取資訊的同時,滿足更高情感上面的共鳴和認可,加深了使用者對產品的黏性。
最後,各大社交平臺的崛起以及使用者對網際網路的認可;
網民們的社交和娛樂主要表現的形式更加的多樣化和全面,娛樂方式也發生了變化,更多的是依靠網際網路,如短影片和影片直播的流行,電子競技市場的火爆,網路綜藝、電視劇以及電影等網生內容的蓬勃發展,也為網紅誕生提供了土壤和舞臺,為網紅吸引粉絲以及變現提供了多元化的平臺,大力推動網紅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接下來就要說一下為什麼20年那麼多,首先就是我們大家熟知的疫情,做線下行業的人更加清楚,短短兩三個月,有多少公司以線下為主的破產,就包括很多電商公司,因為疫情還在繼續,很多公司裁員降薪,人們的收入經濟狀況很有可能得不到包裝,導致人們整體的購買慾望下降。另外,由於疫情期間大家活動範圍有限,我們已經被電子產品的依賴性進一步提升,短影片,自媒體,直播在這個期間有效的降低疫情的影響,各大品牌在疫情發生不就就開始涉足直播,自媒體帶貨的領域,因為這種形式是受疫情影響最小,甚至有所幫助的渠道,所以,在這個節點出現各種主播是必然的情況,主播是人們能意識到的比較容易成為網紅的渠道。
-
5 # 獅子座充電寶滿電
選秀沒有不正常.他就是給追夢人一個追夢的平臺.選秀選秀就是選優秀的嘛.這個不只在演藝圈,其他圈也有.只是有些不叫選秀叫比賽.性質是一樣的..都是一群有夢想的人藉助平臺展示自己.優秀的留下來了.不得不承認很多選秀選出來的人現在已經在娛樂圈或他擅長的領域有所成就了.當然也有些命運多舛但都不管怎麼樣都曾經追夢過.很好的回憶也不錯..以前選秀節目炒作更多的是在一些個人經歷上有特別的故事或者什麼會引氣話題。現在的選秀炒作越發無底線還是需要思考是否是正確的走向.還有最近看的什麼投票被減票等時間.當然也知道這是現在娛樂的一部分但原本選秀的本意是積極向上鼓勵努力追夢.不要讓炒作離這個初衷越走越遠..才是最好的秀。
時代的需求下衍生出的主播本來是很好的職業,但欠缺的是管理和價值觀.很多主播為了博眼球無下限很敗壞人們對主播的好感.當然也不排除有很多不錯的主播哈..主播也是資訊傳播者.所以還是期望這個行業的主播在博眼球的同時也能有一些內涵和正能量的傳遞.這樣會更好..
最後一句娛樂至上的時代少不了娛樂.每個事物存在都有他的道理.但還是不要忘了作為娛樂的傳播者你傳播的是什麼?
-
6 # 百科芸芸
我舉得這個問題其實挺深刻的,因為它可以很淺顯也可以很道遠。一件事情從來都有兩面性,不能全然地去否定,也不能盲目得去跟從,我們需要冷靜得去旁觀,然後剖開鍾種的利弊,最後再看清自己在這件事裡的位置,和這件事情對自己的影響,自己一旦投入後對於結果的承受能力,最後才是選擇要還是不要。
首先,我們來看看整個社會行業風氣的轉變,十年前,當電商剛出現的時候,那個時候,實業當道,因為網路並不發達,人類對網路也絲毫沒有依賴,在網上玩的基本都是年輕人,他們的主要需求僅限於聊天,傳送檔案,灌水,沒有人需要透過網路來賺錢,因為那個時候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學習,那個時候的拼命學習也都為了以後有一份穩定的有技能的工作。所以當初電商上的商戶,基本上都是個體戶,擺地攤的,和無業人員。真正的商家根本就不會在投入產出比不平衡的網路上浪費時間和人力。
但是隨著網路的日益發展,人們對網路的依賴越來越大,人也越來越懶,所以那批被逼得開網店的,或者閒來無事開網店的人居然都慢慢得開始走上了正軌的電商之路。也創造了電商的輝煌。
這幾年,整個城市乃至國家的網路基建,為華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也為國家創造了很多的收入,讓很多老百姓找到了更好更快的致富之路。隨著網路的高速發展,我們對網路的依賴已經不僅限於圖片社交和電商了,越來越多的影片內容開始充斥著眼球。生活的壓力讓人們需要找到共鳴,得到釋懷,並且放鬆神經,這是個疏通的渠道。
於是,第一批做影片,直播的人賺到的錢讓人有點受到衝擊。
1、一部分人是不平衡,為什麼我們風吹日曬都沒有別人在鏡頭前唱唱歌賺的多
3、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懶,好高騖遠,不願意辛勤勞動,覺得錢就是躺著賺來的,於是正好碰到了這樣的初期機遇。
怎麼說呢,這也是好事,從正向來說,他們推動了網路的發展,為網路增添了內容,用親身的體驗告訴了人們,創造財富到了今天應該換一種思維,換一種方式。但是,事總有正反兩面,壞的一面也同時存在,我們來細數一下吧,也給很多困惑於此的人一些建議吧。
我們一定要認清楚網路的實際意義,電商也好,直播也好,平臺也好,其實都只是一個工具。所有的事物都有發展的規律,那就是優勝劣汰。
從初期的網的1塊錢交易為了賺評價,到後來的大批次違規交易統統清零,再到後來的差評扣分制度,再到後來的專業內容產出,人們的審美要求越來越高。所有的工具在出現的初期都會有一個生存和磨合的過程,並不是說在初期你嚐到了甜頭,就是因為你真的有價值,而是因為你佔了先機,填補了空缺,那個空缺是因為真正有實力的人還沒有看到。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花費在不能產生效益的事情上。
直播也是一樣,我記得五年以前有個很有名的小護士辭職做了主播,年收入百來萬,後來被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成了第一批網紅,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早就悄無聲息了。那一批的主播不在少數,但是真正走出來的確實極少數的極少數,生命力也非常的弱。
到了今天的直播紅海,人人都像做主播,人人都像帶貨,想法沒錯,但是別忘了,還是要提醒你,直播平臺和網路只是工具,它不是你的優勢。
強大競爭力的來襲,網路的流量已經超過了所有實體店總數的一年的總營業額,所有的品牌廠商也都已經看到了這個資料,當他們看到了網路所能夠賺取的利潤遠大於實體店鋪的經營,所需要支出的成本又遠遠低於實體店鋪的消耗的時候,你覺得專業團隊,明星團體,和專業技術人員的蜂擁而入,你的競爭力還能存有多少?你用什麼抵抗?
或許,有的人會說,那早期該賺到的人已經有了財富的積累,已經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用錢買來好的團隊和有更好的發展。對,這樣想的人大有人在,按照正常邏輯,好像並沒有錯,但是你要看清楚自己,人最怕的就是被物質和短暫的財富衝昏頭腦,那些用錢買不來的專業團隊有什麼,我們來排一排?
1、他們有專業科班的能力,就那主播來說好了,每年電影學院,廣播學院,音樂學院,傳媒大學,戲曲學院畢業的人,你數數有多少?
那些都不是一般的俊男美女,看到單電影學院報名考試的排隊人群,那還不算最後能被錄取的,在我們國內不缺少年輕漂亮的人,更何況人家還都不是一般的才藝能力。這些人還不用團隊,一個人就可以幹倒一片。
2、明星開始陸續進入網路的視線,以前網路直播不被明星們關注,因為就像電商剛開始一樣,直播的收入遠在他們之下,產出和回報不成正比,但是現在網路的消費能力不容小覷,很多過氣的,年老的,不再佔據主導市場的明星們,也開始慢慢在網路上重新現身,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如果光靠打賞來吸引看客的主播們,請問同樣是打賞,我為什麼不看明星,而看你?你的競爭力在哪裡?真的需要深思的。人的喜好一直在變化,明星的專業能力不是重複單一標籤的網紅可以覆蓋的,沉澱了100多年的明星產業不是2年的直播網紅就能打敗的。
3、然後說用錢買來專業團隊,這個時候擺在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人脈。有錢可以買來很多東西,但是專業的人脈和圈子卻買不來,也不是一般人就能擠進去的。專業的人有專業的圈子和人脈,他們三個臭皮匠,也遠遠頂過了那些拿工資的運營團隊,他們獲取的渠道價值,或許成本只有你的百分之一,更或者根本不要錢。那些前期積累了財富的,即使有錢買團隊,但那個時候你所需要專業支撐就不再是單一的內容產出了,你得懂運營,你得懂處理各類人際關係。看看能走到今天的薇雅,已經她今天創立的帝國,就知道為什麼,至今為止,只有她一個人了吧。當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很多事就不是用錢能解決的了。用錢立於不敗之地的可能性真的不太大。
所有的事物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和規律,在5G來臨的今天,網路文化勢必是趨勢,這種分析都沒有錯,但是要不要做主播,能不能做主播,不是靠操作就能做到的,這都是很多人用來割韭菜的標題。信和不信,還是要靠你自身的分析和理解。
我還是那句話,理性得去看待事物的本質,遵循它的規律,萬物都是一樣的,都有一個過程,你在這個過程中,佔導的是什麼時機,你能做到多少,雖然有些人說是運氣,但是我覺得也是你自身的底蘊和能力。
人的口味都會越來越高,因為可以選擇的內容越來越多,大家都在精益求精,別的專業人士花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積累的經驗,才華,功底。我們國家最不缺的就是專業人才,人口眾多的人群中,你如果想擠身這樣行業,那到底要用什麼脫穎而出,然後經久不敗,要三思而後行。
因為主播是個普遍年輕的行業,是最應該學習和積累經驗的年紀,我們的國家更需要的是有著專業能力的人才,雖然我們對行業不能偏駁得去認知,但是作為一個老百姓,我覺得我個人覺得,當我牙疼了,我需要牙醫,當我生病了,我需要醫生,當我有糾紛,我需要律師,當我有孩子,我需要老師,當我想吃飯,我需要廚師,所以,人都是看更需要,在更需要面前如果需要排列的話,直播到底排第幾,我們還是冷靜地問問自己吧。
回覆列表
沒什麼不正常的,現在是網路時代,現代科技飛速發展,主播只不過是網路時代發展的一種衍生品。
其實早期的主播比較出名的還是“YY”時期,那時候只能用電腦看主播表演,而現在的主播,只用一部手機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阿里巴巴開啟了網路時代新的購物方式,使實體店行業嚴重受損,導致了很多人埋怨馬雲。其實大可不必,因為這是網際網路趨勢,如果沒有馬雲,也可能出現馬雲B、馬雲C。
而電商也創造了其它產業鏈就業方式,網商、快遞同樣養活一批人。
這些都是網路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說主播做為網際網路的產物,沒什麼不正常,只要有嚴格的文化監督管理,樹立良好的價值觀,是可以接受的。(垃圾主播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