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新派雪中情
-
2 # 驕楊一靜聽時間的聲音
詩歌是文學的一種體栽,就像小說也是文學的一種體栽一樣。細分文學還有其它體栽,如散文、戲劇等。再細分還有微型小說,短篇小說,長篇小說等等。
詩歌就是詩歌,有別於其它體栽,就像人就是人,有別於其它動物。
再通俗點舉例來說,就像小麥是糧食的一個種類,水稻也是糧食的一個種類。我們做飯的時候,肯定是將水稻機成米後按照米的方法做,做出米香,將小麥機成面後按照面的方法做,做出面香。這就有如創作詩歌肯定是要根據詩歌的體栽來創作,做出詩歌體栽具有的意象、情緒與節奏來,方可叫做詩歌。
更具體點說,詩歌具有凝鍊的語言形式排列之美,有託景抒情之美(意象),有音樂韻律之美(節奏)。失去詩歌這些元素,那隻能叫隨筆或散文,頂多也就算個散文詩,難以普曲而歌唱。
凡經得起時間考驗得以流傳的經典詩歌,都具備冷雁先生所強調的表現手法,即意象、情緒和節奏。古詩遙遠藉以意象、情緒和節奏呈現在今人的眼前,不泛婦孺脫口而出的,諸如:鋤禾曰當午……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等等等。到了我們這個時代,也有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曖花開……婦孺皆能脫口而出,併成為時代的廣告詞遍佈街頭。
反思當今詩壇熱鬧一時的“梨花體″曰:我不是我母親生出來的,我是我的時間生出來的……“烏青體″曰:白雲真白啊,特白特白極白,賊白……令人笑噴。
再看餘秀華,一首詩裡的一句話,拖拖拉拉一大段:我是穿過槍林彈雨跑遍大半個中國去睡你.……我是無數個我帶著奔跑著的我……情緒也有,意象也有,就總覺得離詩歌體栽遙遠。
突然想起來,現在有一種人叫機器人,有一種詩歌叫顛覆性詩歌。
-
3 # 自由自在的老蘇
謝謝!新派冷豔對新詩的要求是常識性的理念,無可厚非。但還要講究詩歌的美感,要有韻律美,情感美,思想高大尚,我認為詩表達應該是精神層面的需求,而不是肉體上的需要,比如飲食男女。詩人應該在飲食男女的層面上要高一個層面,只有擔負起兼濟天下的重任,才是真詩人。所以詩人的思想要超前,要深刻,寫出的詩才能喚醒人類的靈魂。
-
4 # 88何明遠
作為現代詩的階段性的小流派。如此稱呼或更恰切,因為新派冷雁並非完全獨立體系的成熟的詩歌流派。
至於該派提出的意象,情緒與節奏的表現手法,也不是什麼新創的技法或技巧。意象與意境說以及節奏和韻律,古代的詩詞裡面早已有之。我認為是屬於古詩詞和近現代詩歌的範疇裡面。我未讀過新派冷雁的詩作品,也許看法是意想和片面的,僅代表個人看法。
意象說是傳統詩詞的表現手法,新派冷雁也不例外。詩作者在創作詩歌作品中對思維感知的意識形態所呈現的物象,這物象帶上作者濃厚的抒情色彩來創造出更生動傳神的意境。當然,意象是有高低之分,優劣之別。那些帶有誇大的悲憤的感情,或底俗消極情緒所產生的意象,都應該是低劣的意象。它反應到詩裡所創造出的意境,也是陰鬱且頹廢的情感畫面。悲涼和冷峻並非不能寫,但要從中透出令人驚醒和向上的希望。否則,純粹的悲憤甚至是誇張的消極,將讓詩歌走向反面的極端頹喪和黑暗的深淵。這是古詩詞和現代詩歌(包括新派冷雁)是萬萬不可取的。
在此詩歌的節奏我就不提。
再來說一下情緒。情緒也叫此情此景心情抒暢或悲憤所產生的情感思慮的結果。這樣說來,情緒也有底落和高漲的時候,詩作者應該把控好什麼是客觀的情緒?什麼是主觀片面的情緒?千萬別把主歡片面的情緒帶到詩歌裡面。不然,誰都知道產生怎樣的結果。好詩壞詩,一目瞭然。
-
5 # 天淞子
新派冷雁強調詩歌的表現手法核心是意象,情緒與節奏,怎麼看?
看到題主這個問題,讓我第一想起了五四運動時期的中國白話文剛剛興起時的白話文新詩,比如其代表人物郭沫若的新詩,我們先來欣賞他的《鳳凰涅槃》開始幾句:
《鳳凰涅槃》
序曲除夕將近的空中,飛來飛去的一對鳳凰,唱著哀哀的歌聲飛去,銜著枝枝的香木飛來,飛來在丹穴山上。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山後有陰莽莽的平原,山上是寒風凜冽的冰天。天色昏黃了,香木集高了,鳳已飛倦了,凰已飛倦了,他們的死期將近了。
——為了輔助說明我下面要談的問題,不妨再欣賞一首格調和意味與郭沫若這首詩完全不一樣的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第一節):
《再 別 康 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如果你有興趣,不妨大聲朗誦這兩首詩,那時候的白話文新詩大多數適合大聲朗誦,因為那時候的新詩中,大多數都非常符合題主問題裡所提到的“詩歌的表現手法核心是意象,情緒與節奏”,沒錯,詩歌強調意象、情緒和節奏的表現手法,在中國其實是非常傳統的,它的高潮時期就是五四運動時期的白話文新詩,認真閱讀、分析一下上述郭沫若和徐志摩的兩首詩,簡直每一句都“擠滿”了意象、節奏和情緒,尤其郭沫若的新詩,不僅堆滿了意象,有著強烈的節奏,而且情緒性非常明顯、充沛。而徐志摩的這首《再別康橋》是一首抒發個人內心小情緒、小情感的詩,抒發對一個地方的懷戀、依依不捨之情,也有人把它解讀為一首愛情詩,其情調不像郭沫若的詩那麼強烈、濃稠、高亢,而是比較徐緩、幽淡,但表現手法卻幾乎一樣,大多數詩句裡也是“擠滿”了意象,也非常注重節奏,其情緒也是難以遏制的時時刻刻都在溢位,看這幾句,“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波光……在心頭盪漾、青荇……在水底招搖、在柔波里……我甘做水草。
什麼叫詩歌的意象?簡單的說就是你意會、感受、認知後獲得某個具體形象,這個具體形象(具象)可以是任何現實中物體或者幻想中的物體,意會到的並呈現在頭腦裡的具體形象。如果被你用文字以詩句的形式出現,那就成了你詩歌裡的意象。比如你可以在閱讀了一段哲學理論後,在自己頭腦裡幻想出一個具體的形象,也可以在看著一條狗或者一隻貓的時候,頭腦裡出現一個具體的形象。
差不多可以說,意象呈現,是詩歌的基本表現方式之一。古今中外任何時候的詩歌,描寫意象,都是基本表現手法之一,無論是中國的唐詩宋詞,五四運動時期的新詩,還是西方的十四行詩或者現代派甚至先鋒派詩歌,不能絕對的說意象是所有詩歌必備的,但起碼可以說是基本的表現手法之一。
什麼是詩歌的節奏?即高低起伏、直接迂迴、快和慢、內斂與放縱的最表面層次的規律,也可以用節律這個詞,意思我認為是差不多的。節奏這個詞用在說明詩歌寫作手法上,我個人總結出其三層含義:
1、指詩句用詞的規律,比如《再別康橋》開始四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再比如郭沫若《鳳凰涅槃》開始的四句:“除夕將近的,空中,飛來飛去的,一對鳳凰,唱著哀哀的,歌聲、飛去,銜著、枝枝的香木,飛來,飛來在、丹穴山上。”這就是每一句詩句的節奏,每一個詩歌創作者在創作自己的詩歌時,只要他懂得詩歌的基本創作手法,他就免不了會選擇自己的詩句的組詞節奏,即便是外國的現代派詩歌,華人在翻譯時,據我所知,應該也會遵守其原詩的詩句節奏進行翻譯,比如龐德的這首《地鐵車站》:“
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般顯現/溼漉漉的黑枝條上朵朵花瓣”總共只有兩句,其節奏我認為應該是這樣的: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般顯現/溼漉漉的、黑枝條上、朵朵花瓣。詩句用詞的節奏感,不僅僅讓詩句適合朗讀,同時也讓閱讀者對詩句的解讀上提供某個切入點,或者某個意會通道。因為詩句終究是詞與字組成的,其詩句的意義,也終究需要詞與字的意義來充填、釋放。區別在於,詞與字,一旦進入詩句裡,其意思就可能與進入在小說散文裡大大不同。
2、指整首詩的詩句、詩節排列的規律。整首詩的節律當然不再是以詞和字為最小單位,在一個詩的小節或者段落裡,它的呈現節奏最小單位是詩句,但在整首詩裡,它的節奏呈現的最小單位就是章節了。我們來舉一個短詩的例子吧,比如顧城的一首短詩《小巷》,“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沒有窗/我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牆”,顧城這首詩全詩沒有一個標點符號,要分析其節奏,重在以詩句為最小單位,第一句就是“小巷”兩個字,第二句“又彎又長”,閱讀和理解,你都可以從中尋找節奏感,這個節奏劃分顧城作為創作者有自己的構思,你我作為閱讀者,則可以有自己的“再創作”,沒有門/沒有窗,會給你一種茫然感受,猶豫不決,猜疑,它們就給人一種緩緩的猶疑不決的感受,我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牆,這最後兩句的節奏又不一樣了,對嗎?我給予堅定、斷然,我拿把鑰匙,很堅決,我不再猶豫了,敲著厚厚的牆,即我有了對付“沒有門窗”的方案了。長詩的節奏還會體現在每一個小節的調性和緩或者直接、高亢還是低沉等。這裡長詩就不分析了。
3、最後,節奏還指全詩意蘊、意義、情感的分配、佈局的規律。有人說過詩歌是文字的音樂,意蘊、意義的節奏分配、佈局,有點類似小說的情節內容佈局;而情感的節奏,則更像是交響樂,或者開頭高亢、結尾悠長,或者開頭長吁、中間平鋪、結尾沉吟等等。同樣道理, 詩人在創作時有其創作構思,而閱讀者則完全可以有自己的解讀理解。
什麼是詩歌的情緒?情緒是人的情感以零星外化形式顯現的淺層次的東西,它與情感有直接關係,但它不能代表情感,假如說情感融入了人的思想認識底蘊的東西,那麼情緒就只是融入了當時即刻的思想認識的東西,所以情緒是不穩定的一種情感表現。而詩歌,當然有抒發情感的,也有宣洩情緒的,還有既蘊含了深沉情感的,同時還宣洩著情緒的。所以,詩歌講究以情緒的表現手法,也還是一個傳統的、放之古今中外而“皆準”的一個基本手法。而在傳統詩歌中,尤其在中國五四運動時期的新詩裡,情緒的手法往往和上面所談的意象、節奏等手法並用,仍然還是以上述兩首詩為例:
看看郭沫若這首《鳳凰涅槃》,開始一小節還屬於比較冷靜的幾乎沒有什麼情緒色彩的寫實性句子,但緊接著兩小節就可謂充滿了情緒性詩句:
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山後有陰莽莽的平原,山上是寒風凜冽的冰天。天色昏黃了,香木集高了,鳳已飛倦了,凰已飛倦了,他們的死期將近了。
——這種詩句排列,是不是非常情緒性?
還有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也是如此,也是一開始“輕輕的”四句似乎比較理性,不顯得情緒激動,但下面的詩句就逐漸的情緒波動了,只不過徐志摩讓這首詩的情緒以一種較為徐緩的方式吐露出來,而不是以郭沫若的《鳳凰涅槃》裡那樣火山噴發的方式: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我認為情緒性的詩歌寫作手法,無論是詩句的用詞用語、還是小節的詩句排列,其實也是最“古老”的詩歌寫作手法之一,還記得李白的《蜀道難》那首詩嗎?一開頭就是用的情緒性句子“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種因為自己爬的累了,就誇張的把蜀道高度形容描繪的“難以上青天”,豈非就是典型的情緒性詩句?其實唐詩宋詞中這類情緒性詩句比比皆是,包括蘇軾的那首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裡也是充斥了情緒性的詩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這樣的句子不很情緒嗎?看到美景了,一時興奮不已,就把江山比喻為畫,然後遐想不已,終究開始感慨:“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是否真的有人會笑話他呢?當然只是一種暫時的情緒表達。差不多可以說,離開了情緒性手法表現,古今中外的詩歌格局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看到的這樣燦爛輝煌,情緒性手法的詩句詩歌其佳作可謂層出不窮,成為了古今中外詩歌中的一大主流,否則詩歌的整體“場景”會顯得黯淡無光。
最後歸納總結一下:
1、詩歌寫作手法之“意象、節奏、情緒”其實是一種傳統的詩歌手法,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古老的詩歌表現手法,古今中外都不乏以這些手法創作的經典詩歌、詩句,比如西方無論普希金的、裴多菲的、莎士比亞的乃至更古老的荷馬史詩,其實可能(我只能說是可能,我沒有研究過)越是古老的詩歌,其情緒性可能越是充沛、強烈、外顯。
2、無論以“意象”為主要表現手法,還是強調節奏,抑或情緒充沛的詩作,它們都有大量的上乘佳作,大量的經典之作,成為了世界詩歌殿堂裡最輝煌的主流作品之一,沒有這些“意象”的、“節奏”的、“情緒”的經典詩歌,無論世界性的詩歌殿堂還是中國的詩歌殿堂,都將暗淡無光很多。
3、和以“意象”、“節奏”和“情緒”等表現手法的詩歌相對的,應該是現代派詩歌,比如西方的龐德、TS艾略特等詩人,中國顧城的詩歌也很有龐德的風格,他們的詩作常常可以說是“意象”詩歌的另類、“節奏”與“情緒”詩歌的反叛,現代派詩歌更講究冷靜、寫實、思考、哲理、內涵、挖掘,他們中也講究意象的,比如龐德創立的意象派,但和我們這裡講的意象是大大不同的,包括顧城的詩,你要從中提煉意象,不能像解讀郭沫若、徐志摩等新詩那樣隨意找到意象,而是要從全詩中去提煉意象,他們的詩歌有時候也更像中國的宋詞,解讀時最好從一個個小意象去提煉意境,顧城的詩就往往很有意境的,龐德的詩也以幾個意象構築出一個意境為主,而這個意境往往蘊含著很多人性的、社會的意義,詩人想講的也主要是這些意蘊。所以,現代派詩歌往往情緒性不明顯,他們的詩歌彷佛和情緒“有仇”,比如顧城的詩,有時候已經不叫冷靜了,而是冷寂,即營造一種冷寂的意境,試圖叫讀者從這種冷寂的似乎毫無情緒的詩中會感受更深層的、更有意味的東西。
(完)
-
6 # 太白山人5911
但可以說一下個人的管見,詩的表現手法,可以是多樣的,尤其是自由詩。倘若在形式予以固化,如古詩一般,則難免走向衰落的道路。詩最珍貴的是生於心,發乎情,感情的真摯是第一位的。不管你描寫或抒發的物件是什麼,詩人的情感是不能或缺的,如徐志摩的再見康橋,余光中的鄉愁。能引起人們心靈的律動,情感的共鳴。對於華麗詞藻堆砌起來的無病呻吟,即便手法很嫻熟,形式很漂亮,也難成為上乘之作。
以上拙見,一家之言,僅代表本人,不喜勿噴為幸。
-
7 # 執著的精靈X
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表達形勢多樣化。歷來提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無論是寫實的還是抽象的它並不是某一個人還流派所專有的。霸道的去強調或必須怎麼怎麼樣這會影響詩歌的多樣化。萬紫千紅多姿多彩的去發揮她的美!
-
8 # 七十開外
什麼新派老派,只要表達順暢,心靈之音,有感嘆,有興趣,有開心就好,路是後來人無章走出來,又不想出名,只要開心,玩玩就可以了,
-
9 # 醒世翁
贊同冷雁先生的觀奌,無論何種形式的表達,沒有意境就無靈魂,沒有感情就沒有生命,沒有節奏韻律就沒有健全的肢體。故這三點說到作詩的骨子裡了。
-
10 # 求進
你好!回答提問者:對你所提問的問題不好解釋,《詩詞寫作課本》已經敘述的很清楚了,我們可以學習學習。
心宇同天有意境,
海納百川生宏夢!
劈撬創新遵國句,
銀河攬月映天地!
注:
要遵守、要創新,還不能亂套。抄句、套句要有詩意,不能生搬硬套。詞句要精、主題要欣雅,不能囉嗦。最好要多讀毛澤東主席的詩詞最好!
-
11 # 亦有所思
扯淡!
錢鍾書先生說“理論總是不實踐的人制訂的。”完全可以做為這個問題的核心。
意象,這個詞彙早在唐朝就已經被無數詩評家所詮釋,從《詩經》中的楊柳,到屈原的“秋蘭”,再到漢魏賦的那些眼花繚亂的南浦北樓。也就是說這個“意象”雖然是外來品,但實際上在晉朝就已經成為爛大街的梗了,唐宋時的紅豆,燕子,東風,灞橋,歸帆,扁舟,哪一個不被古人耍了千千萬萬遍,結果好的詩詞依然只有那麼幾首而已。
情緒,我很認真的請教樓主一個問題,我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忠貞不二,誓死不渝,象元好問詞裡的大雁一樣生死相許,請問,如果寫詩詞,我是否可以贏過過百分百渣男的徐志摩,李白,李商隱以及胡蘭成。我相信你的答案和所有人相同,哪怕我是天下第一情聖,論到寫詩歌,依然寫不過濫情,薄情,四處留情的那些渣男詩人。情緒,我有,情感,我有,但有個Pi用?
節奏,唉呀我的媽呀,這不就是古詩詞中格律和歐美十四行詩的音律麼?在古代,國外格律詩的要求比中國古詩詞的要求還要過份,其追求的就是音律感,也就是所謂的節奏。都是古人嚼剩下的甘蔗,有必要重回放在鍋裡面煮成甜水,並美其名曰“新派”麼?
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玩什麼聊齋?
少整這些沒用的!
玩概念?誰不會?
-
12 # 直爽使用者白芷
古今中外,凡是詩歌的表達,都少不了意境(意象),情緒與節奏(節律),不過說法不同而已。新派冷雁強調的這些,並沒有新意,也不構成自成一派的特色。
-
13 # 爽朗的學童
我以為這個表述好象與詩歌的藝術特徵有點相似。
因為詩歌的基本藝術特徵是:抒情性和音樂性。所謂的“抒情性” ,是指詩歌不僅用抒情方式來反映生活 ,來表達作者的思想願望,而且也用抒情的方式打動和教育讀者。從內容方面來說,抒情性是詩歌不同於其它的的基本文學樣式的基本特徵。也是詩歌的藝術生命,失去了抒情性,詩歌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價值。
但詩歌的內容也離不開人物、事件或景物。離不開藝術的形象和畫面。而是藉助於藝術的形象和畫面來抒情。把藝術形象和畫面串聯起來 ,則是情感。詩人可以根據抒情的需要,可以把時間上相隔千年,空間上遙隔萬里,表而上毫無聯絡的亊情,用感情的彩練織成美麗的雲錦,繽紛的花環。
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其實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
14 # 東方白542
說一點不同看法。以我之淺見,意象和情緒應該是詩歌內涵的核心而不是詩歌表現手法的核心。節奏可算是詩歌表現手法的核心之一。營造詩歌意象和情緒是透過詩歌表現手法來實現的。常見的表現手法有:用典、想象、聯想、襯托或烘托、渲染、象徵等。
-
15 # 東北向日葵之雲淡風輕
新派冷雁,人如其名,他的詩新穎獨特,有時很像一隻橫空出世的大雁,迎著凜冽的寒風遨翔,有時如沐春風,帶著溫度,筆端大到對偉人的頌讚,小到山野村夫,都極具生命力。
詩就應該有著直擊靈魂的力量,在新派冷雁的詩中,我們隱約的感受到了。
以上是我個人的看法。詩詞歌賦之類,尤如百花園中的花朵芳草,所謂各花入各眼。我個人還是覺得新派冷雁的詩還是很不錯的。
回覆列表
“詩歌的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詩人取自大自然的藉以寄託情思的物象。古人以為意是內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體的物象;意源於內心並藉助於象來表達,象其實是意的寄託物。” 詩人在創造詩歌時,往往會寓情於景、以景託情,達到一種情景交融的效果。比如《靜夜思》中,李白借圓月來表達旅居的思鄉之情,月圓人未圓,一種意象感便在詩句中油然呈現。“你問我想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詩歌意象的恰當捕捉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思考力和觀察力,把有聯絡的“意”和“象”有機結合,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好的詩歌是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感染力便是詩歌的情緒。詩歌的情緒包括古時的憂國傷時、離亂之苦,也包括現代的建功築業、關心民生等等家國情懷。一位優秀的詩人既要有小家胸襟,也要有大愛肚量,詩作體裁要多樣,情緒要豐富,如此才為世人所敬仰和稱道。比如“詩史”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詩人的愛國憂民情緒勝似低沉悲壯的衝鋒號角,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後人。不同詩人的不同詩歌,都應該有自己所要表達的情緒,用情緒去感染讀者,便是深深地攫取了讀者的芳心!
在詩歌裡,節奏指的是語音、語調的有規律運動所造成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等高低間隔和時間間隔。節奏在詩歌中不僅具有凝聚詞句和調節呼吸的作用,還具有傳達並喚起情感起伏變化的作用。所以說古詩可以被現代人譜成曲子來唱,旋律優美!現代詩歌也因有了節奏而更容易讓我們感動和背誦,比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
詩歌的節奏一般呈跳躍式,但結構卻是完整的。所以說詩歌是濃縮的散文,寫詩歌需要才氣,寫散文需要細膩,寫日記呢?需要紙和筆……
詩歌創作之路漫漫,唯願我們自律向前如老師冷雁,引吭高歌不畏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