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搞啥不如搞點書

    你是想問李白的故鄉在哪,以及他寫下這首詩的時候身處何地?

    如果是的話,李白的故鄉是在四川省江油市,當然那邊的太白祠,李白衣冠冢都是很值得參觀學習的好地方。

    李白寫下這首詩據考證是在唐玄宗開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社,當時還寫了另外一首叫做《秋夕旅懷》的詩。

  • 2 # 飛天小半仙

    “明月”是九月十五的揚州旅舍

    “故鄉”是李白的家鄉綿州昌隆縣青蓮鄉(個人觀點是因為李白號青蓮居士—可見李白對出生地的思念)

  • 3 # 劉坤忠120

    一代詩仙李白,出身在唐安西都護府(塔吉斯坦境內),六歲隨父親到四川江油定居。李白文武雙全,遊歷天下,旅居他鄉時夜晚醒來,隨即作詩一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深秋的夜晚,月亮照在屋內,好像是凝結了一層霜。抬起頭來望著天上的月亮,唉,低下頭來思念遠在故鄉秋風中嘚瑟的爹孃。此文中的月亮只有天上有,故鄉在四川。

  • 4 # sddz以書潤心

    《靜夜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歌是唐代詩人李白年輕時的作品,公元726年,李白26歲,當時正在揚州。他的另一幅作品,《秋夕旅懷》詩當為《靜夜思》的續篇。

    《秋夕旅懷》

    涼風度秋海,吹我鄉思飛。

    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

    目極浮雲色,心斷明月暉。

    芳草歇柔豔,白露催寒衣。

    夢長銀漢落,覺罷天星稀。

    含悲想舊國,泣下誰能揮。

    這兩首詩都亦同時同地所作,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點染襯托出詩人的濃重鄉情。

    李白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疑是地上霜”,一個“霜”字點明瞭季節。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的明月和故鄉各在哪裡?

    眼前的“明月”是揚州的“明月”,低下頭卻思念起自己的故鄉來。“月是故鄉明”,心中惦記的還是家鄉的月亮,一定是最明亮的。

    李白詩歌風格特點有:豪邁奔放,想象豐富,語言奇妙,清新飄逸,浪漫。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故鄉歷史上沒有詳細記載,卻成了多個地方引以為榮的爭奪物件,都要為自己的家鄉爭取到這位大名人。

    關於李白的家鄉,有如此多的地方,我們今人也無法考證。

    甘肅人。《草堂集序》:“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 

    四川人。依據《新唐書》:“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

    山東人。依據《舊唐書》:“李白,字太白,山東人”。

    江蘇人。依據李白的《上安州裴長史書》雲:“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遭沮渠蒙遜難,奔流鹹秦。”。

    湖北人。依據李白結婚安家在湖北安陸。

    個人更傾向於是四川人,是唐劍南道綿州昌隆的青蓮鄉。

    生他,養他的地方,就是他的故鄉,就是他魂牽夢繞的地方,離開故鄉遠了,只有這輪明月能寄託自己的相思。

  • 5 # 林中長嘯

    李白是唐代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歌如大江大河,奔騰千里,雄奇瑰麗。《靜夜思》中的這一名句,體現了詩人睹月思鄉的真摯情懷。我們對詩的理解與感悟,絕不能以對科學論文的態度去考據求證,而是要從“賦比興”的角度去分析和體味。李白的《靜夜思》之所以能作為經典永流傳,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就是因為它能激發我們強烈的共鳴:無論何時何地,身在異鄉的人們都會思念故鄉,思念那裡的山山水水和親人故友!若問李白詩中的明月和故鄉在哪裡?最恰切的回答是:月是故鄉明,明月和故鄉都在遊子李白的心中、夢中,在他的腦海中日夜縈迴,至死不渝!

  • 6 # 煥芹5

    意思是在什麼地方,抬頭看著月亮,包括世界各地方,祖國的四面八方,每個遊子都是想念故鄉,過好不好家是根深蒂固,回多回少的思念,祖國父母是永遠的親和掛念。

  • 7 # 聽書讀書共分享

    不知道你們是從哪首詩開始接觸李白的,我自己小時候的情景也已忘記了。但我記得教兒子背的李白第一首詩就是《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給孩子解釋最多的,並不是明月和故鄉,而是“床”,有的說是臥具,有的說是椅子,有的說是井邊的護欄。不管是什麼,這是我們現代人的爭論和考古沒有結果造成的,肯定不是李白要糾結的地方,因為那是他再熟悉不過的一件木製器物。李白的眼裡只有明月,想的只是故鄉。

    在李白的內心深處,明月究竟是什麼,可能也只有他自己的清楚。不知李白是太喜歡明月了,還是明月太眷顧李白了,反正在李白存世的詩作中,“明月”竟然出現了300多處。李白借明月來表明自己內心深處的精神世界,孤獨和苦悶是其中的主旋律,寄託自己的理想、失望以及鄉情和友情。具體到這一首中,明月又是似意象呢。

    李白是朋友遍天下的人,這首詩裡既沒酒又沒友,給人無限的孤獨感。從“疑是地上霜”一句來解讀,當是秋季,秋季的明月,自然而然可以讓人想到中秋。中秋是華人全家團圓的日子,身邊的朋友大概都回家與家人團圓去了,也難怪只剩下他一個人。李白也是人,也難免會“每逢佳節倍思親”,但他還沒能回家,他當年“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是決心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但此時卻遠未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那是不能回家的。

    這首詩的創作年代和創作地點,和詩中“床”一樣,至今沒有定論。安旗主編的《李白全集編年註釋》認為這首詩作於開元十五年(727)秋,地點在安陸壽山;張一民、王彩琴認為作於開元十四年(726)秋,當時李白在揚州病倒了,寫完這首《靜夜思》後不久,還做了一首《秋夕旅懷》:“涼風度秋海,吹我鄉思飛。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目極浮雲色,心斷明月暉。芳草歇柔豔,白露催寒衣。夢長銀漢落,覺罷天星稀。含悲想舊國,泣下誰能揮。”

    我比較認同後一種說法,因為李白“杖劍出蜀”是在開元十三年(725),乘舟沿長江而下,一路走,一路送拜謁帖,一路交朋友。開元十四年時,他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毛頭小夥,儘管仗義疏財,但仍未交上太多知心朋友,也沒有多少粉絲。在外過的第一個中秋節,身邊無朋友,又趕上身體有病,故而才會有這樣的孤獨感,寫出這樣的詩。

    而到了開元十五年,他到安陸時,已經有一點名氣了,所以才會有人幫著介紹給他介紹物件,他也於這年年底與唐初左丞相許圉師的孫女結婚。想來這個中秋節當天,李白該是和朋友一起暢飲達旦地罷,即使做詩也該不至於這麼傷感。

    關於詩中所說的故鄉,我認為是四川彰明縣青蓮鄉這個地方,而不是唐安西都護府(今塔吉斯坦境內),因為李白隨父親很小的時候就遷居青蓮鄉,他在這裡長大,在這裡讀書、學劍,這裡才是他記憶裡的故鄉,而不是出生後不久就離開的地方。賀知章所謂的“少小離開老大回”,也是學成後的少小,是相對於自己80多歲的高齡來說的。

  • 8 # 雅樂園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這兩句詩表達了來思鄉之情.這首詩中是明月勾起了作者對自家鄉的思念。表達了作者李白濃濃思鄉情懷:月 指:團圓。孤身一人,故鄉 :指家鄉。長年在外,遙望圓月百,時不時感慨湧上心頭;思鄉疑:好像,如同靜夜思李白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度鄉.

  • 9 # 使用者7961883537738

    我先說一下我的感受吧,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有一年外出,出門的人,想念家庭(父母)是自然的,當月亮在當空中就想,月亮是不是也照在家鄉的。舉頭望明月想它是不是就照在家鄉,低頭就想起家鄉的親人。想它一定是也照在家鄉的,這是我的理解。

  • 10 #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李白的《靜夜思》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全詩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抒發了作者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

    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淨。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裡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於沉思之中。

    家喻戶曉的好詩,字面意義恕不贅述。首句“明月”和次句的“霜”,既是景物描寫,也點明季節和時間,是一個深秋的深夜,秋月明亮,分外醒目,觸動遊子孤苦的心。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誤把月光看成了“霜”,“霜”的寒意加深了他的淒涼。第三句的“明月”和首句“明月”相呼應,作為景物的重複描寫,加強了它在中國古代詩歌中的典型意義--月圓而人不圓,望明月而思故鄉。這一句寫遊子的行為。他“舉頭望明月”,觸景生情,便很自然地低頭思起了故鄉。“低頭”對應“舉頭”,是詩中人物前後兩個連貫動作。“思故鄉”是“望明月”後的心理活動和情緒流露,“故鄉”只能“低頭思”卻不能“舉頭望”,表現出遊子遠離故鄉的落寞孤苦,或許還有些無可奈何。此詩最後一句的最後三個字,既直截了當點明詩旨,又嘎然而止,讓濃濃的思鄉之情飄散到詩句之外,做到言盡而意不盡。

  • 11 # 晨靈若雪

    ⊙思鄉、 思親,人生的圓滿、缺憾,邊愁,

    月亮的別稱:蟾宮、玉盤、銀鉤、嬋娟、桂宮;“玉盤”、“玉輪”、“玉環”、“玉鉤”、“玉弓”、“玉鏡”、“天鏡”、“明鏡”、“玉兔”、“嫦娥”、“蟾蜍”

        (1)思鄉、思親、思人、鄉愁、無奈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

    例1: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李白思鄉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

    例2: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露總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為感受在今夜;月無處不明,但故鄉更明,因為憶弟思家。詩人以幻作真,為的是突出對故鄉的思念。

    例3: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

    例4:“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唐人張九齡《望月懷遠》)

    例5:“欲問吳江別來意,青山明月夢中看”(唐人王昌齡《李昌曹宅夜飲》)

    例6:“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國,表明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

    例7:“磧裡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磧,沙漠,茫茫大漠中幾十萬戰士一時間都抬頭望,望雲思友,見月懷人,是古代詩詞中常用手法。

    例8:杜甫詩《恨別》:“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這兩句也是借白雲明月,寄託對友人的懷念。

    例9:劉長卿《謫仙怨》:“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寫別後相隔之遙與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雲,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帶給千里萬里之外的友人。

    例10: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

    例11:張九齡:“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例12: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此外“月”還有以下意象:

        例13:謝莊“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祈禱和祝福。

    例14: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希冀和渴盼。

    (2)明月蘊涵邊人的悲愁。

    例1:“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悲亢幽怨;

    例2:“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悲壯雄渾。

    (3)明月蘊涵時空的永恆。

    例1:“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

         例2:“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2斜陽(夕陽、落日)

    ⊙(1)失落 消沉美好而短暫的人生或事物;

    例1:唐代李商隱《樂遊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例2:南朝民歌《西洲曲》“鴻飛滿西洲,望郎上西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杆頭。”

    例3:范仲淹《蘇幕遮》:“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例4:馬致遠:“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例5:秦觀《滿庭芳》:“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2)雄渾、蒼莽

    例1: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例2: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征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 

    例3:范仲淹《漁家傲》:“四面邊聲連角起,長煙落日孤城閉。”

    例4:柳永《八聲甘州》:“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蕭瑟淒寒中尤顯出幾分蒼莽渾古的氣象。

    ⊙(3)思古幽情

    夕陽與時序流轉有關,故詩人常藉以抒發思古之幽情。

    例1:“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例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征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例3:周邦彥《西河》:“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裡。”

    例4:李白《憶秦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 12 # 傾情愛思

    明月是天上明月,故鄉是心中故鄉。 時光悠悠,滄海桑田,斗轉星移。古人已成書上人,今人且此緬懷遐思。古今多少事都隨大江東去浪淘盡,而淘不散就有“明月”與“故鄉”。這“明月”不是宇宙天體,這“故鄉”不是地理地址。它是一種符號,一種象徵,一種圖騰......它是中華文明精神的象徵,它是古今所有人的一種情感寄託。

  • 13 # 豫南無慾

    明月是揚州的明月,故鄉是李白的故鄉。唐安西四鎮之一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市附近。

  • 14 # 仰望夜空一萬次

    當下明月亦是故鄉的明月,望向明月亦是望向家鄉。明月與故鄉總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明月也總是能夠寄託鄉思。

  • 15 # 青橙紅茶

    明月在古代的天空 故鄉在回不去的遠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沒有體會過對朋友失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