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炎星情感

    先看看孩子有沒有受傷,如果沒受傷,孩子也不願意說,家長也沒必要動怒。

    我記得有一所學校的校長,一天他路過校園,看到兩個孩子在打架,一個小孩把另外一個孩子打的鼻青臉腫。

    校長把受傷的小男孩安頓好後,把打人的小男孩叫到辦公室。

    小男孩心想:校長估計要批評他了。

    結果校長拿出一顆糖,寄給小孩說:“這是表揚你今天很勇敢的同別人打架。”

    小男孩尷尬了,畢竟他打人了,他這會覺得心裡有些羞愧。

    於是他不好意思地擺手說道:“對不起校長,我不該打人!”

    校長又掏出一顆糖遞給他,“這是表揚你敢於說真話,為人誠實。”

    小男孩臉色發紅,較忙承認說道:“今天的事,我也有不對的地方,我不該發脾氣。”

    校長又微笑遞了顆糖給他,告訴他:“這是表揚你善於反思自己的行為。”

    小男孩收到糖果,眼淚汪汪。

    當即出去後就主動找受傷的男孩道歉,兩個人成了好朋友。

    在正面管教一書中說過,比起疾言厲色的教導,孩子需要來自長輩的正確引導。

    校長並沒有出言責罵,他用三顆糖果,引導孩子察覺到自己的問題。

    第一顆糖果,校長肯定了男孩的膽量,讓孩子得到了尊重後,開始自發產生羞愧。

    第二顆糖果,孩子主動認錯後,校長肯定了他認錯行為的正確,並表揚他的誠實,孩子越發動腦子思考。

    第三顆糖果,孩子學著反思,校長肯定了他的行為,從側面鼓勵他對錯誤的認知和引導。從而讓孩子從這次事情,明白了勇氣,誠實,反思,培養了孩子處理事情,負責任的態度。

    從這則事情,家長可能就會認識到。

    孩子大多數心思純潔,往往需要正面的引導,而不是一味的批評責罵。

    如果做錯了,你要學著正面引導,站在孩子的立場,首先肯定他的部分行為,然後引導他自己反思,試圖讓他自己解決問題。

  • 2 # 杏花杏雨

    我認為,孩子打架,必有原因與對錯,應先調查清楚,再作決斷。

    思想上要重視,儘快解決衝突,平息事端。防止矛盾升級,造成更大傷害。

    小孩子在一起相處,發生矛盾實屬正常。但現在小孩子往往在家受寵,自尊心過強,遇事不服輸,於人缺乏包容性,於事易極端。口舌之爭是小,拳腳相加,互不相讓,矛盾逐漸升級,導致傷亡大禍也不是不可能。最後達到兩個家庭為此鬧得不可開交。

    所以,家長必須對孩子之間發生矛盾之事不可馬虎,且要從矛頭抓起,儘量做到早發現早解決,消除矛盾於萌芽狀態。

    瞭解原因要詳細 對錯確定要公正分明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的誘因往往很簡單,但是矛盾發生的“導火索”,它是導致後面矛盾發生的前提,是始發原因,有有意和無意之分。始發原因是矛盾發生的前提,與後面發生歷矛盾互為因果。

    雙方家長最好在一起,詳細瞭解原因與過程。根據原因和造成傷害的輕重程度,確定錯誤大小,責任輕重。並要做到公正分明,有理有據,口服心服,小孩認可,家長贊同。

    雙方家長處理時,要換位思考,彼時理解包容,各自對孩子的錯誤要有清醒的認識,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切不可抱著不吃虧、不認輸、偏坦庇護孩子的態度,不僅不助於事情的解決,反而加深雙方矛盾,促使矛盾升級。

    解決問題:要勇於承認錯誤,承擔後果。

    矛盾的最終解決,取決過失大的一方承認錯誤,並承擔後果。過失大一方家長必須深刻認識錯誤,主動賠償損失,不可此時計較經濟上的得失,要和孩子共同認識到這是一種擔當,是維持正義。當然作為受害方,家長應給予對方諒解,如損失不大,可適當讓步。切不可藉機要挾,加劇矛盾。

    總之,矛盾雙方應本著有助於事情的和平處理,本著對孩子負責,本著為孩子將來著想,懂道理、明是非、勇擔當。既有助於事情公平合理的解決,又對孩子進行了良好教育。

  • 3 # 李軍佚兒童領導力

    “你家孩子打了我們家的小孩!”

    聽見別的家長和自己說了這樣一句話,這時候我們的心理陰影面積應該是巨大的。如果是第一次遇見這樣事情的家長,可能還帶著一點的懷疑:什麼?我們家孩子一向聽話,他怎麼可能打你家孩子呢?但如果是多次遇見這樣情況的家長,就會為此而焦慮頭疼:這孩子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又動手打人了!孩子動手打人肯定不是一件好事情,無論是第一次還是多次,都需要得到我們的重視,以下方法可以幫助家長們解決孩子動手打人的問題:

    先傾聽,後詢問

    很多家長在聽見或者看見孩子打人的事情後,會選擇立刻批評或者責罵孩子,讓之道歉。其實,並不建議家長這樣做。孩子打人的原因有許多,可能他是主動傷害別人的人,也有可能是被傷害者。如果是前者,孩子可能會因為你的責罵而產生逆反心理;如果是後者,孩子會覺得委屈和傷心,父母此時的行為就會破壞親子關係,孩子可能就會不再願意和父母說心裡話。

    因此,在詢問之前,我們聽聽看孩子怎麼說,這樣孩子的情緒不會過於激動,也不會反感與你的交談。其次,我們就可以去詢問一些我們想要知道的事情,引導孩子講出事情發生的經過。

    分析原因,解決問題

    再瞭解事情發生的經過後,家長們則需要分析孩子打人的原因,一般情況下,孩子會因為這三種原因和別人動手:

    1、因為生氣憤怒而打人

    當我們感到生氣或者憤怒後,大腦中的杏仁核便會觸發警報,釋放兩種關鍵激素——腎上腺素和睪酮,讓身體準備反擊。於此同時,大腦的前額葉皮質也會受生氣情緒刺激而活化,而前額葉皮質負責決策和理性思考,確保我們不會做出非理智性行為。相關研究表明:從怒氣被觸發到前額葉皮質評估該做出什麼反應,所需的時間不到兩秒。這時,如果能在感到生氣後,從一數到十,就能夠減少我們的不理智行為。而如果孩子沒有掌握控制的方法,則會更容易動手打人。

    2、孩子模仿他人的行為

    有些父母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就會選擇打罵的行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行為影響著孩子三觀的形成。在長期暴力環境的浸透下,孩子也會不自覺地選擇暴力行為去解決問題。家長需要樹立榜樣,以適當溫和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資訊傳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孩子接觸到許多負面的場景,他們也會因為好奇和成績從而選擇去模仿一些暴力行為。因此,家長平常需要多關注孩子,避免孩子接觸一些暴力場景,如果不小心接觸到了,需要正確引導孩子。

    3、不會表達自己“愛”

    有些孩子不善於表達,會透過拍打別人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其實,這是一種表達喜歡的方式。家長平常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者是解決問題。

    清楚了孩子打人的原因後,我們要告訴孩子,無論出於什麼原因,我們動手打人都是不對的,都需要和別人道歉,我們應該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

    建立規則意識,增強合作能力

    平常生活中,家長不可溺愛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我們需要和他們制定相應的規則。比如說,大家一起玩玩具的時候,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你不可以去搶其他小朋友手裡的玩具,你需要耐心等待,或者去詢問其他小朋友是否可以和他一起玩。如果孩子發生了搶奪行為,就需要給予孩子一定的懲罰,比如減少娛樂時間,或者到一旁靜坐幾分鐘。當孩子樹立了規則意識後,就會減少與別人的衝突,並且增強與別人的合作意識。

  • 4 # 米酒mama

    在自己孩子先動手打了別的孩子這個問題上我覺得首先就是要了解原因,問清楚自己家孩子為什麼動手打人,然後不管原因是什麼接著向對方家長道歉!並讓自家孩子向對方道歉,因為不管是什麼原因孩子先動手了就是不對,要讓孩子知道使用暴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最後道歉的還是自己!

    然後就事論事的把事情經過告訴對方家長,誰錯了自有定論,安撫被打孩子,如果對方孩子挑釁在先那就告訴他他的錯誤,告訴他挑釁別人是要被打的。

    回家之後或是在沒人的地方安慰自己孩子畢竟公然道歉可能讓他沒有面子,然後告訴他暴力解決不了問題,引導他怎樣更好的去解決問題。當然如果自己家還真是真皮的沒有原因的去打人家那就要好好收拾了!

  • 5 # 深測淺評

    一個寶寶的破壞力有多強,相信家有寶寶的父母們都會非常的清楚,小到玩具,小家電,大到傢俱只要你一部留神,都會給你拆的乾乾淨淨,面對破壞力如此強大的寶寶,家長們也是有苦難言,要不打一頓,先出出氣?這是一個讓眾多家長都很苦惱的問題,打吧,怕給孩子留下陰影,自己看著心疼,也與當下的教育理念相悖。不打吧,好好講道理又不聽,又怕孩子越來越逞強,這真不好抉擇,到底該不該打,我們一起討論吧~不能打,孩子心裡會有陰影打孩子很容易,只要大人輕輕揮舞下拳頭,就能給孩子一個疼痛的教訓。可是教訓過後呢?從此就在孩子心理留下了“爸爸是惡魔”、“家裡的每件物品都比我重要”、“怎麼辦?我丟了媽媽的手機,媽媽會打死我的”的心理陰影。也許孩子以後不會刻意去破壞什麼,但從此以後孩子也就活在小心翼翼當中。要知道,讓孩子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是在育兒當中最大的誤區。要打,讓孩子長點記性我認為沒有天生乖巧的孩子,也沒有一蹴而就的育兒方式,所以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們家長需要更加努力哦~

  • 6 # 莫LY

    兩個孩子鬧了矛盾,甚至於大打出手,如果細究下來的話,兩個孩子肯定多多少少都會有一定的責任。

    至於誰的責任大誰的責任小,這個是要視具體的情況而定。打人的未必是責任大的,被打的也未必是責任小的。

    但是作為家長,我覺得不要太過分於追究責任的大小。在這種事情的處理上面,我認為家長要能夠做到吃虧是福的心態。

    不管你的孩子是打人者,還是被打者,家長出面的時候都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一種敢於承擔責任的行為,主動的去承認自己孩子身上所存在的問題,畢竟兩個孩產生矛盾打起來說明兩個孩子多多少少都是有一些責任的,家長這個時候主動攬責的態度能夠在老師面前表現出家長的涵養,也利於問題的快速解決,最重要的是給孩子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等到回家之後的話,如果發現孩子對你這樣的表現覺得心有不甘還覺得委屈的話,還應該及時的跟孩子進行心理的疏導。你需要告訴孩子,雖然你也有對的地方,但是你不對的地方也並沒有冤枉,我們承擔一定的責任是應該的。並且你要知道你在外面所做的一切行為最後都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去買單,所以以後在你做事情的時候能不能三思而後行呢?並且引導孩子思考,如果時間可以倒流的話,這件事情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呢?諸如此類的溝通這很有必要的。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更加具有責任感,也會更加有擔當。

    見過不少因為孩子鬧了矛盾,最後上升為家長之間的矛盾,甚至於家長之間大打出手。這時候的家長就像是孩子的幫兇一樣,使勁地去挑別人的問題,揭他人的短處,護自己的短處。即便最後佔了上風,但這是表面上的,對孩子的產生的影響卻是深遠的,孩子所獲得的資訊就是我只要可以足夠野蠻潑辣我就可以勝利。這樣的孩子長大了之後又會是怎麼的呢?

    你的孩子把別的孩子打了,如果涉及到金錢問題的話,你出醫藥費也不要覺得很吃虧。眼前的吃虧未必是真的吃虧,把孩子教育好才是最長足的利益。

    這是我的觀點,不知道你是否認可呢?

  • 7 # 模糊的清風

    不請自來,分享我的看法。

    第一步,心平氣和的關心並檢查自己的孩子有沒有受傷。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關心你的,不要責怪孩子。

    第二步,聽孩子闡述為什麼和別的孩子動了手。不要責怪孩子。

    第三步,如果能找到對方家長和孩子,聽對方孩子闡述為什麼動手。不建議帶著孩子一起去處理。

    第四步,如果對方家長蠻不講理,咱們儘量溝通,如果不行,聽聽對方的訴求是什麼。

    第五步,透過自己的判斷,看看自家孩子是否有大錯。有錯的話要在家中進行批評教育,必須批評到點上,讓他認清錯在哪裡。如果自家孩子佔理,也要讓他明白武力不可能解決一切問題,也不是現代體面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弱者的表現。

    第六步,積極促成兩位小朋友的和解,都是小朋友能有多大仇呢。切記不可在公開場合讓自己的孩子下不來臺,你不為自家孩子遮風擋雨,他還能依靠誰呢?

    在處理這種突發情況的時候千萬要冷靜,關心則亂。而你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孩子也是在學習,也會影響到他以後有孩子的時候處理這種事時候的方法,可謂影響深遠。

    自家孩子是靠自己教育的,是不可能任他野蠻生長並期待他一定往你所想象的方向生長。小孩子最需要的是鼓勵,關愛和指點,這些都是讓他們能夠茁壯成長必須養分。

  • 8 # 偉文8644

    讓孩子自己解決,也許動手正是在解決問題,方法也許不對,但也是一種選擇(成人、集體、國家都做過這種選項),只是要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當然我指的是對雙方的孩子和家長,這是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可以引導,不應過分干預,影響孩子獨立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不利後果的擔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史載梁武帝蕭衍臨終嘆曰: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