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湉琀寶媽

    塘蝨魚的生長最適宜於20℃--30℃溫度,所以每年4--11月是理想的養殖季節,這段時間可養2--3批魚。

    塘蝨魚貪食,常飽食後潛伏於池底的陰暗處不動。因此其生長快、產量高、生產週期短。在中國南方每年可養2~3季,在池塘條件下養殖,經4~5個月飼養,當年魚苗一般可長到0.5公斤,最大個體可達2公斤以上,畝產可達5000公斤。

    對於上年越冬魚種,普遍可長到1公斤,最大個體可達4公斤以上。鬍子鯰是一種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其食量大,日食量為自身體重的5~8%,最大可達15%以上,如投飼過量,會產生攝食過多而脹死現象。

    鬍子鯰耐飢能力強,魚種或親魚在人工越冬期間,4~5個月不投飼也不會死亡,當水溫升到15℃以上時開始正常攝食,溫度在20~35℃時攝食旺盛。

    養殖塘鯴魚的日常管理;

    1、藕魚兼顧,合理調節水位,平時大池水位保持30~50cm,過深水位不利於藕的光合作用和生長。

    2、選用高效低毒農藥防治藕病蟲害,粉劑宜在有露水的早晨施用,水刺儘量灑在藕莖葉面上,避免直接落入水中,施藥時最好把魚趕入魚溝、魚坑內。

    3、施肥應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

  • 2 # 川鄉三妹兒

    (一)池塘條件。塘角魚對池塘要求並不十分嚴格,一般的養魚池塘只要塘基堅實,無滲漏,稍加改造後即可作為塘角魚單養池塘。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面積以0.13--0.2公頃為宜,水深應保持在1--1.5米。池底的淤泥厚度應保持在20--30釐米,以利於塘角魚的活動與覓食。由於塘角魚具有群居和穴居的習性,應在池底設定一些石塊、瓦管、竹筒等,既供其棲息,也便於捕捉。高密度精養池塘還應安裝增氧裝置。

    (二)放養前準備。魚種放養前,將池水排幹暴曬3--5天,經過簡單修整後用生石灰徹底消毒,每0.067公頃用量為50--75公斤,加水化漿後全池均勻潑灑。3天后注入新水50--60釐米,此時,為了培育水中的浮游生物,以便為魚種提供大量的天然餌料,需要向水中施入畜禽糞便,每0.067公頃用量為200--300公斤。

    (三)養殖模式。塘角魚具有輔助呼吸器官,能在低氧水體里正常生活,因此採用池塘高密度單養的模式非常適宜。投放的魚種個體適宜在6.5釐米以上,以避免種內殘殺。每0.067公頃放養3萬--4萬尾,同批放養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  

    (四)飼養管理  

     1.投餵技術。投餵要遵循定時、定位、定量、定質的“四定”原則。塘角魚食性偏向動物性,特別喜食新鮮動物餌料,活餌投餵效果更佳。投餵飼料應從投放魚種後的第3天起,以活餌或新鮮動物內臟為主,如蠅蛆、水蚯蚓等活餌消毒後可直接投餵。動物內臟需要清洗乾淨,用絞肉機絞成肉泥拌入麵粉製成團糊狀投餵。每天投餵3次,持續1個月。此後即可轉入到投餵顆粒飼料階段。投餵的飼料一定要保持新鮮,蛋白質含量在25%--30%,每天的投餌量佔魚體總重的5%--8%,可視天氣變化、魚的吃食情況而酌情增減,以後每15天調整一次投餌量。每天投餵2次,分別為上午8--9時,下午3--4時。   

    2.水質管理。要及時調節水質,保持水質清新。每隔3--5天,向池塘注入一次新水,每次10--20釐米,使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質。每個月用生石灰漿潑灑2次。每次用量為每0.067公頃10--15公斤,以改善水質,防止魚病發生。  

    (五)常見魚病的防治。塘角魚的抗病力強,但應及早防病,除對池塘進行嚴格消毒外,在魚種下塘前應用3%--5%的食鹽水浸浴5--10分鐘。   人工養殖條件下常見魚病有:(1)水黴病。此病多發生於春末夏初。魚種下塘後,由於捕撈、運輸等造成魚體碰傷而感染水黴病,病魚急燥不安,運動失常,面板黏液增多,食慾減退,最後衰竭而死。防治方法:每0.067公頃1米水深用五倍子1.5--2.5公斤磨碎煮汁帶渣全池潑灑。(2)腸炎病。此病是由於飼養時投餵發黴變質的飼料,或投餵不衛生的動物內臟而引起的。病魚體色發黑,腹腔因積水而明顯膨大,腸壁充血發炎顯紫紅色,輕壓腹部有黃色黏液流出。防治方法:每50公斤魚每日用大蒜頭250克、食鹽100克搗碎拌料投餵,連續5日即可。或每50公斤魚用“腸炎靈”5克,拌入0.5公斤麵粉後加溫水製成漿糊狀,然後均勻拌料投餵3-5天。

     

  • 3 # 送大米的老男孩

    塘角魚貪食,常飽食後潛伏於池底的陰暗處不動。因此其生長快、產量高、生產週期短。在中國南方每年可養2~3季,在池塘條件下養殖,經4~5個月飼養,當年魚苗一般可長到0.5公斤,最大個體可達2公斤以上,畝產可達5000公斤

  • 4 # 鄉村人阿柒

    塘角魚,又叫塘蝨魚、鬍子鯰,是中國南方淡水經濟魚類之一。由於塘角魚肉多、刺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受到人們的喜愛

    塘蝨魚的生長最適宜於20℃--30℃溫度,所以每年4--11月是理想的養殖季節,這段時間可養2--3批魚。

    塘蝨魚貪食,常飽食後潛伏於池底的陰暗處不動。因此其生長快、產量高、生產週期短。在中國南方每年可養2~3季,在池塘條件下養殖,經4~5個月飼養,當年魚苗一般可長到0.5公斤,最大個體可達2公斤以上,畝產可達5000公斤。

    對於上年越冬魚種,普遍可長到1公斤,最大個體可達4公斤以上。鬍子鯰是一種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其食量大,日食量為自身體重的5~8%,最大可達15%以上,如投飼過量,會產生攝食過多而脹死現象。

    鬍子鯰耐飢能力強,魚種或親魚在人工越冬期間,4~5個月不投飼也不會死亡,當水溫升到15℃以上時開始正常攝食,溫度在20~35℃時攝食旺盛。

      塘角魚飼養方法

      (一)池塘條件。塘角魚對池塘要求並不十分嚴格,一般的養魚池塘只要塘基堅實,無滲漏,稍加改造後即可作為塘角魚單養池塘。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面積以0.13--0.2公頃為宜,水深應保持在1--1.5米。池底的淤泥厚度應保持在20--30釐米,以利於塘角魚的活動與覓食。由於塘角魚具有群居和穴居的習性,應在池底設定一些石塊、瓦管、竹筒等,既供其棲息,也便於捕捉。高密度精養池塘還應安裝增氧裝置。

      (二)放養前準備。魚種放養前,將池水排幹暴曬3--5天,經過簡單修整後用生石灰徹底消毒,每0.067公頃用量為50--75公斤,加水化漿後全池均勻潑灑。3天后注入新水50--60釐米,此時,為了培育水中的浮游生物,以便為魚種提供大量的天然餌料,需要向水中施入畜禽糞便,每0.067公頃用量為200--300公斤。

      (三)養殖模式。塘角魚具有輔助呼吸器官,能在低氧水體里正常生活,因此採用池塘高密度單養的模式非常適宜。投放的魚種個體適宜在6.5釐米以上,以避免種內殘殺。每0.067公頃放養3萬--4萬尾,同批放養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

      (四)飼養管理

      1.投餵技術。投餵要遵循定時、定位、定量、定質的“四定”原則。塘角魚食性偏向動物性,特別喜食新鮮動物餌料,活餌投餵效果更佳。投餵飼料應從投放魚種後的第3天起,以活餌或新鮮動物內臟為主,如蠅蛆、水蚯蚓等活餌消毒後可直接投餵。動物內臟需要清洗乾淨,用絞肉機絞成肉泥拌入麵粉製成團糊狀投餵。每天投餵3次,持續1個月。此後即可轉入到投餵顆粒飼料階段。投餵的飼料一定要保持新鮮,蛋白質含量在25%--30%,每天的投餌量佔魚體總重的5%--8%,可視天氣變化、魚的吃食情況而酌情增減,以後每15天調整一次投餌量。每天投餵2次,分別為上午8--9時,下午3--4時。

      2.水質管理。要及時調節水質,保持水質清新。每隔3--5天,向池塘注入一次新水,每次10--20釐米,使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質。每個月用生石灰漿潑灑2次。每次用量為每0.067公頃10--15公斤,以改善水質,防止魚病發生。

      (五)常見魚病的防治。塘角魚的抗病力強,但應及早防病,除對池塘進行嚴格消毒外,在魚種下塘前應用3%--5%的食鹽水浸浴5--10分鐘。 人工養殖條件下常見魚病有:

      (1)水黴病。此病多發生於春末夏初。魚種下塘後,由於捕撈、運輸等造成魚體碰傷而感染水黴病,病魚急燥不安,運動失常,面板黏液增多,食慾減退,最後衰竭而死。防治方法:每0.067公頃1米水深用五倍子1.5--2.5公斤磨碎煮汁帶渣全池潑灑。

      (2)腸炎病。此病是由於飼養時投餵發黴變質的飼料,或投餵不衛生的動物內臟而引起的。病魚體色發黑,腹腔因積水而明顯膨大,腸壁充血發炎顯紫紅色,輕壓腹部有黃色黏液流出。防治方法:每50公斤魚每日用大蒜頭250克、食鹽100克搗碎拌料投餵,連續5日即可。或每50公斤魚用“腸炎靈”5克,拌入0.5公斤麵粉後加溫水製成漿糊狀,然後均勻拌料投餵3--5天。

  • 5 # 阿揚耕農

    塘角魚在粵西地區又叫土蝨魚,因其營養豐富、肉質也較好、養殖週期短、面積產量高、經濟效益高、環境適應能力強等特點,是廣為養殖的淡水魚之一。

    1.塘角魚的生存溫度為7--38攝氏度,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0--33攝氏度。

    2.塘角魚屬雜食性魚類,以肉性飼料為主,合群穴居,喜陰暗、耐低氧。

    3.野生塘角魚體色偏黃,兩側有斑點;人工養殖魚體多呈灰黑色。

    【根據以上塘角魚的生活習性:投放魚苗的時間多數在3月至10月最為合適】也可以結合養殖當地氣候,作有效調整。

  • 6 # 旗木秋凌

    塘角魚,又稱本地鬍子鯰。養殖塘角魚具有投資少、技術簡便的特點,而且塘角魚生長速度快,群體產量高,耐低氧,可以進行高密度養殖。現將塘角魚的人工養殖技術簡介如下:

    (一)池塘條件。塘角魚對池塘要求並不十分嚴格,一般的養魚池塘只要塘基堅實,無滲漏,稍加改造後即可作為塘角魚單養池塘。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面積以0.13--0.2公頃為宜,水深應保持在1--1.5米。池底的淤泥厚度應保持在20--30釐米,以利於塘角魚的活動與覓食。由於塘角魚具有群居和穴居的習性,應在池底設定一些石塊、瓦管、竹筒等,既供其棲息,也便於捕捉。高密度精養池塘還應安裝增氧裝置。

     

    (二)放養前準備。魚種放養前,將池水排幹暴曬3--5天,經過簡單修整後用生石灰徹底消毒,每0.067公頃用量為50--75公斤,加水化漿後全池均勻潑灑。3天后注入新水50--60釐米,此時,為了培育水中的浮游生物,以便為魚種提供大量的天然餌料,需要向水中施入畜禽糞便,每0.067公頃用量為200--300公斤。

     

    (三)養殖模式。塘角魚具有輔助呼吸器官,能在低氧水體里正常生活,因此採用池塘高密度單養的模式非常適宜。投放的魚種個體適宜在6.5釐米以上,以避免種內殘殺。每0.067公頃放養3萬--4萬尾,同批放養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  

    (四)飼養管理  

     

    1.投餵技術。投餵要遵循定時、定位、定量、定質的“四定”原則。塘角魚食性偏向動物性,特別喜食新鮮動物餌料,活餌投餵效果更佳。投餵飼料應從投放魚種後的第3天起,以活餌或新鮮動物內臟為主,如蠅蛆、水蚯蚓等活餌消毒後可直接投餵。動物內臟需要清洗乾淨,用絞肉機絞成肉泥拌入麵粉製成團糊狀投餵。每天投餵3次,持續1個月。此後即可轉入到投餵顆粒飼料階段。投餵的飼料一定要保持新鮮,蛋白質含量在25%--30%,每天的投餌量佔魚體總重的5%--8%,可視天氣變化、魚的吃食情況而酌情增減,以後每15天調整一次投餌量。每天投餵2次,分別為上午8--9時,下午3--4時。   

    2.水質管理。要及時調節水質,保持水質清新。每隔3--5天,向池塘注入一次新水,每次10--20釐米,使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質。每個月用生石灰漿潑灑2次。每次用量為每0.067公頃10--15公斤,以改善水質,防止魚病發生。  

     (五)常見魚病的防治。塘角魚的抗病力強,但應及早防病,除對池塘進行嚴格消毒外,在魚種下塘前應用3%--5%的食鹽水浸浴5--10分鐘。   人工養殖條件下常見魚病有:(1)水黴病。此病多發生於春末夏初。魚種下塘後,由於捕撈、運輸等造成魚體碰傷而感染水黴病,病魚急燥不安,運動失常,面板黏液增多,食慾減退,最後衰竭而死。防治方法:每0.067公頃1米水深用五倍子1.5--2.5公斤磨碎煮汁帶渣全池潑灑。(2)腸炎病。此病是由於飼養時投餵發黴變質的飼料,或投餵不衛生的動物內臟而引起的。病魚體色發黑,腹腔因積水而明顯膨大,腸壁充血發炎顯紫紅色,輕壓腹部有黃色黏液流出。防治方法:每50公斤魚每日用大蒜頭250克、食鹽100克搗碎拌料投餵,連續5日即可。或每50公斤魚用“腸炎靈”5克,拌入0.5公斤麵粉後加溫水製成漿糊狀,然後均勻拌料投餵3--5天。

  • 7 # 三農剪影

    現在農村養魚的人特別多,魚的種類也非常的豐富。而我們養魚的季節都是選擇在一些春季和秋季,因為天氣較為平和溫暖的時候,如果是夏天或者是冬天進行養殖魚類的話,會因為高溫或者是寒冷造成魚苗的死亡。那給我們的損失也會隨著加大,所以春天是一個最為合適養殖魚苗的時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半數以上的孕婦,孕中期都會出現腿部抽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