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圭圭桔桔

    我的觀點還是:目前的學校教育在打造工具;家庭教育在培養聖人;社會教育在呼喚神靈。

    關於巨人的梗在哪裡。我確實不知道。但我明白巨人是力量的象徵,不過卻是相對簡單的力量。站在這一點說,巨人有點像工具,比如千斤頂。

    學校教育確實是在打造巨人。只有巨人才能轉得動工業文明這一巨大的齒輪,才能鏟得動餵飽社會發展這一巨大鍋爐的煤炭,也只有巨人才能在天崩地裂的時候,撐起一個世界。巨人越多,世界自然越安全。

  • 2 # 花兒朵朵150183730

    現在的父母能養育巨人麼?

    社會呢?

    利己,利家,利國……都是功利教育,很難出大家巨匠

  • 3 # 蘿蔔卜蘿

    這要看你怎麼定義“巨人”和“教育”。

    巨人一般有兩種含義:身材特別高大的人;偉大人物即德才高超的人。而教育一般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家庭教育是啟蒙教育和性格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個人走向成才的基礎。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不一定都能成才,但是成才的孩子從小都接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現在生活的快節奏加上浮躁的社會風氣,讓很多家長都忽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是老師的事情,而我作為家長只要管好孩子吃喝拉撒,孩子需要什麼我滿足什麼就可以了,其它的都交給學校老師。殊不知給孩子慢慢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也讓孩子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考慮其他人感受的性格。確實現在生活條件的提高讓孩子們都變成了一個個身材高大的“巨人”。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思想和性格大多受到家長的影響。所以家庭教育尤為關鍵,千萬不要讓孩子變成身體的“巨人”,思想的“矮子”。

    學校教育是集體教育和知識教育。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本質區別,從教育物件就可以看出來。家庭教育是幾個成人面對一個孩子,學校教育是幾個成人面對一群孩子。學校教育主要以知識教育為主,讓孩子透過學習各方面的知識來拓寬視野豐富自我,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培養與同齡人相處的方法與技巧。有很多人說現在學校教育都是培養了一批只會考試的機器,高分低能。確實目前學校教育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國家高考制度這個指揮棒不變,其它教育方式很難改變。就目前來看,我覺得高考制度是相對公平的,特別是對普通老百姓的孩子來說。能考到一個高分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不是嗎?可喜的是我們國家也意識到這方面的問題,也在不斷改進教育理念,改變教育方式,改革教育制度,避免孩子成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社會教育是適應教育和拓展教育。

    社會教育是一個廣泛的概念。社會的導向,社會的風氣等等都能對一個孩子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比如現在很多孩子透過自己的努力走向社會,發現自己辛辛苦苦好幾年還不如一個流量明星的一個通告賺的多。很多人都產生了“讀書無用論”的思想,都渴望當網紅,當明星,變得厭學浮躁,從而失去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大好時光,這只是舉個例子。其實任何時代都不缺巨人,學會適應社會,並在社會中釋放你的能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目標,並能為這個社會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你就是這個社會的“巨人”。

  • 4 # 鄭顯亮

    這個話題頗為沉重,不好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何為巨匠?巴爾扎克、蘇軾夠不夠格?居里夫人、愛因斯坦、錢學森可不可入選?一個世紀稱得上巨匠的有幾人?

    一般而言,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教育面向的是全體受教育者,目標是培養有一定文化知識和文明素養新時代建設者。至於高等教育,恐怕也沒有哪所大學是以培養“巨匠”為己任的。

    現在,社會對教育的負面評價頗多:重應試輕素質,重知識輕能力,缺少獨立思考,束縛個性發展……言外之意,正是教育的種種弊端,才埋沒了了“巨匠”級的人材。

    實事求是地說,這個鍋,不該由教育來背。

    真正的“巨匠”不是教出來,而是他們走出學校大門之後,在社會這所大學磨練出來的。魯迅接受的多是傳統教育,沈從文也沒上幾年學,他們的學識修養堪稱大師了吧。就是錢學森、鄧稼先這樣的科學巨匠,他們的科學思想、科研成就也是在反反覆覆的探索實驗中逐步形成完善的。

    時勢造英雄,我們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湧現出了多少運籌帷幄的名將,他們的戰略思想、指揮藝術有多少是從課堂上學來的呢?同樣,老一代科學家,在參加兩彈一星研製的時候,大多還是風華正茂的年齡,他們的成就不就是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中磨練出來的嗎?

    教育當然重要,走出校門後的刻苦自勵不斷鑽研更重要,擁有一個公平的可以施展才華的平臺尤其重要。

    所以,“巨匠”的出現需要的是充滿活力的公平競爭的任人唯賢的用人機制,是提供一個人人可以充分施展才華的公正的平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兒童,小少年為什麼容易流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