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謀戰z
-
2 # 史海鉤沉者小王
督郵是來負責裁汰劉備的,而諸葛亮是劉備將來打天下的關鍵。
冀州的整治先介紹下背景,中平四年(187年),當時發生了一件大事,時任冀州刺史的王芬密謀刺殺漢靈帝,立合肥侯為帝,這件事,王芬與許攸、周旌等人一起謀劃的。
並告訴拉攏曹操,曹操拒絕了;又拉攏陶丘洪、華歆,華歆勸說陶丘洪不要去。本來漢靈帝要去冀州河間的舊宅,結果後來又沒去,王芬就沒有下手的機會,加上掌管天象的太史令上言“當有陰謀,不宜北行”,王芬心虛自殺了。
《後漢書賈琮傳》記載,“時,黃巾新破,兵兇之後,郡縣重斂,因緣生奸。”當時黃巾之亂剛被平定,有不少以軍功擔任地方的官員加重了稅收,出現了不少作奸犯科之事。朝廷下詔書淘汰刺史、太守,選拔清廉能幹的官員來替換他們。
王芬一死,冀州刺史的位置空了出來,在交阯頗有建樹的賈琮就被調任為冀州刺史,賈琮就負責整個冀州的官員裁汰之事。“其諸臧過者,望風解印綬去”,有過錯的都棄官跑了。
督郵的任務督郵,在漢代代表太守督察縣鄉,宣達政令兼司法等,每郡分若干部,每部設一督郵。
賈琮面對整個冀州的裁汰一事,不可能一個個過問,必定是安排專門負責督察屬吏的督郵來具體執行。
隨後,也就有了《三國志先主傳》中,裴松之引用《典略》註解的內容,“其後州郡被詔書,其有軍功為長吏者,當沙汰之,備疑在遣中。”,當時,冀州下令凡是以軍功當上官吏的人,皆要被裁汰,劉備因為“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十成十在這個範圍內。
督郵到了之後,準備傳達詔令罷免劉備的官,“備素知之”,要知道劉備也是心裡非常清楚這件事的,“備欲求見督郵,督郵稱疾不肯見備,備恨之”,劉備想求見督郵,猜測目的是網開一面,但督郵稱病不見,劉備有些記恨。
然後就有了後來的綁了督郵,“自解其綬以系督郵頸,縛之著樹,鞭杖百餘下”,掛印鞭打督郵一事。
以劉備少年好交結豪俠,宗親的身份,與公孫瓚交情深厚、師從盧植這些經歷看,推測是眼見罷官已成定局,心中有些憤懣,於是發洩一番,反正大不了換個地方,後來又跟隨毌丘毅在下邳平亂,獲得戰功當上了下密丞,可見劉備是不擔心這事的。
拜訪諸葛亮劉備當年是聽了徐庶和司馬徽兩人的推薦,對諸葛亮的才華是有仰慕的,加上徐庶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心裡對諸葛亮這類隱士的脾氣也是有預見性的。
同時,經過前期的顛沛流離,劉備對成就大業的渴求愈發強烈,如果諸葛亮真有驚世之才,能夠幫助其成就大業,別說三顧,就是十顧也是值得的。就像單機遊戲,明知道這個是關鍵人物,就是不停存檔、讀檔也要刷到他一樣。
這是劉備在搏機遇,當然諸葛亮加入後,劉備的壯大發展也少不了諸葛亮的作用。
所以,這麼一看,督郵擺明是來找劉備事的,而諸葛亮是有利於打江山的,你說忍誰?不忍誰?
-
3 # 風土揚
首先,督郵是個貪官,與諸葛亮毫無可比性。遇到督郵時,劉備正年輕,心裡還存在著原始樸素的正義感,所以他忍不了督郵的貪婪。
漢靈帝只所以派督郵來到地方,是為了查清謊報軍功的事。在剿滅黃巾起義之後,有的人升官,有的人發財,真正立功的人得到的賞賜反而較少,民間對此議論紛紛。比如劉備就是這樣的,劉備領兵打了不少勝仗,因為上面沒有關係,結果僅僅讓劉備到來喜縣做個了縣尉。
督郵到來喜縣之後,不是查清謊報軍功領賞的人,反而算計著怎樣藉機在當地搜刮上一番。
當督郵向劉備索賄時,劉備十分不解和失望,他沒有去賄賂督郵。督郵就逼著縣吏們汙告劉備殘害百姓,貪贓枉法。結果張飛看不下去了,怒打了督郵一頓。關羽勸劉備趁機殺掉督郵,然後棄官回鄉,再圖大計。劉備就取來官印掛在督郵脖子上,帶著關張二人離開了來喜縣。
這是劉備首次踏入仕途,可想而知,官員的形象自此在他的心中開始崩塌了,這也激起了他恢復漢室的鬥志。由此可見,年輕時的劉備還是很富有正義感的。
此後,劉備又參與了討伐董卓的行動,董卓死後,各路諸侯為了各自利益搶戰地牌,劉備輾轉於平原、小沛、徐州、下邳等地,因為實力不夠,他很難守住一個固定的地方。最後,他跑到荊州去投奔劉表,劉表的妻弟蔡瑁又設計要害他。劉備騎著的盧馬躍過檀溪,遇到了司馬徽。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司馬徽向他堆薦了諸葛亮和龐統,這也是劉備命運轉折的開始。在尋找臥龍過程中他遇到了徐庶,同樣的一班人馬,在徐庶的排程下像是換了樣,輕鬆打敗了曹操手下的呂曠呂翔兄弟,俘獲三千人馬。這讓劉備切實感到了人才與普通人的差距。
然而好景不長,徐庶的表現引起了曹操的注意。和劉備剛開始合作的徐庶,又被曹操設計搶走,這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的故事。
對督郵不滿時,劉備還正值年輕。請諸葛亮出山時,劉備已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屢屢受挫讓劉備逐漸走上成熟,已能意識到人才的重要。從忍不了督郵,到忍得下諸葛亮,劉備已經具備了成功者必有的忍耐性。 -
4 # 遊歷往事
督郵是來負責裁汰劉備的,而諸葛亮是劉備將來打天下的關鍵。冀州的整治先介紹下背景,中平四年(187年),當時發生了一件大事,時任冀州刺史的王芬密謀刺殺漢靈帝,立合肥侯為帝,這件事,王芬與許攸、周旌等人一起謀劃的。並告訴拉攏曹操,曹操拒絕了;又拉攏陶丘洪、華歆,華歆勸說陶丘洪不要去。本來漢靈帝要去冀州河間的舊宅,結果後來又沒去,王芬就沒有下手的機會,加上掌管天象的太史令上言“當有陰謀,不宜北行”,王芬心虛自殺了。《後漢書賈琮傳》記載,“時,黃巾新破,兵兇之後,郡縣重斂,因緣生奸。”當時黃巾之亂剛被平定,有不少以軍功擔任地方的官員加重了稅收,出現了不少作奸犯科之事。
朝廷下詔書淘汰刺史、太守,選拔清廉能幹的官員來替換他們。王芬一死,冀州刺史的位置空了出來,在交阯頗有建樹的賈琮就被調任為冀州刺史,賈琮就負責整個冀州的官員裁汰之事。“其諸臧過者,望風解印綬去”,有過錯的都棄官跑了。督郵的任務督郵,在漢代代表太守督察縣鄉,宣達政令兼司法等,每郡分若干部,每部設一督郵。賈琮面對整個冀州的裁汰一事,不可能一個個過問,必定是安排專門負責督察屬吏的督郵來具體執行。隨後,也就有了《三國志先主傳》中,裴松之引用《典略》註解的內容,“其後州郡被詔書,其有軍功為長吏者,當沙汰之,備疑在遣中。
當時,冀州下令凡是以軍功當上官吏的人,皆要被裁汰,劉備因為“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十成十在這個範圍內。督郵到了之後,準備傳達詔令罷免劉備的官,“備素知之”,要知道劉備也是心裡非常清楚這件事的,“備欲求見督郵,督郵稱疾不肯見備,備恨之”,劉備想求見督郵,猜測目的是網開一面,但督郵稱病不見,劉備有些記恨。然後就有了後來的綁了督郵,“自解其綬以系督郵頸,縛之著樹,鞭杖百餘下”,掛印鞭打督郵一事。以劉備少年好交結豪俠,宗親的身份,與公孫瓚交情深厚、師從盧植這些經歷看,推測是眼見罷官已成定局,心中有些憤懣,於是發洩一番,反正大不了換個地方,後來又跟隨毌丘毅在下邳平亂,獲得戰功當上了下密丞,可見劉備是不擔心這事的。
拜訪諸葛亮劉備當年是聽了徐庶和司馬徽兩人的推薦,對諸葛亮的才華是有仰慕的,加上徐庶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心裡對諸葛亮這類隱士的脾氣也是有預見性的。同時,經過前期的顛沛流離,劉備對成就大業的渴求愈發強烈,如果諸葛亮真有驚世之才,能夠幫助其成就大業,別說三顧,就是十顧也是值得的。就像單機遊戲,明知道這個是關鍵人物,就是不停存檔、讀檔也要刷到他一樣。這是劉備在搏機遇,當然諸葛亮加入後,劉備的壯大發展也少不了諸葛亮的作用。所以,這麼一看,督郵擺明是來找劉備事的,而諸葛亮是有利於打江山的,你說忍誰?不忍誰?
-
5 # 一壺清茗品春秋
《三國志》記載,劉備因為求見上級督郵不得,怒闖入府,綁起來鞭撻二百餘下,掛印而去。從中,也可看到以仁義著稱的劉皇叔。數十年後,劉備面對諸葛亮拒之門外,卻有了三顧茅廬的佳話。為什麼同樣的劉備,同樣的拒之門外,卻又不同結果。
劉備鞭打督郵發生的時間是劉備早年起兵之時,自己帶著關羽、張飛,靠著別人資助,拉起一支隊伍,在鎮壓黃巾軍的戰場上拼死搏殺,得以授予安喜縣尉一職,類似於縣公安局長的副縣級幹部。卻趕上朝廷一道詔書“其有軍功為長吏者,當沙汰之”。面臨著要淘汰的下場。自然讓劉備氣憤於朝廷的言而無信。督郵要才無才,要功無功,卻在自己之上,還要看其臉色,讓劉備憤慨不已。年輕氣盛的劉皇叔最終將其脫出暴打一頓,以消胸中之氣。這固然有劉備不滿督郵的傲慢,更是劉備對東漢上層黑暗,斷絕底層英雄上升通道的不滿和反抗。
漢朝實行的察舉制,已經被士家大族所壟斷,能夠入選的也大多那些袁紹、曹操官二代、官三代。想劉備這樣沒落的宗室,也只能希望憑著軍功,博得晉身的機會。現在這樣的機會要被堵住了,自然讓劉備極大不滿,但他又不能對朝廷發洩,只能把怒火發洩到督郵身上。
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劉備雖然拋棄了安喜尉。但是東漢末年動盪社會為英雄帶來的跟多機遇,很快又憑藉軍功擔任下密丞,高唐尉,又得到老同學公孫瓚助力成為了平原相,最終在救援陶謙時,留在徐州成為徐州牧,實現了從草根到諸侯的轉身。
成為諸侯之後,由於根基尚淺,人才特別是運籌帷幄的人才缺乏,讓劉備有徐州而不能據守,只能輾轉於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諸侯之間。深為人才匱乏所苦,劉備到了荊州之後,光羅人才。此時正是劉備對人才的渴求期。效果也是顯而易見“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
同時,劉備之所以“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除了諸葛亮的才氣之外,還有以下原因:
1.“三顧茅廬”有背後名人司馬徽、徐庶的推手。劉備拜訪司馬徽時,司馬徽就向劉備推薦,“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後來又有徐庶推薦,並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此才有了“三顧茅廬”
2.諸葛亮代表的並不是一個人,也絕不是如他說的“躬耕南陽”。諸葛亮背後是龐大的名士網路,劉備有了諸葛亮,就籠絡了一大批荊州名士。同時,諸葛亮岳父黃承彥的妻子是劉表繼妻的姐姐。與荊州上層也有著很深的聯絡。實事上,在劉備集團諸葛亮也一直是荊州集團的代表。劉備以皇叔之尊三顧茅廬也是在最大爭取荊州的勢力的支援。
3.裴松之引《魏略》還提到一種可能,就是沒有三顧茅廬,而是諸葛亮主動去見劉備,
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亮乃北行見備,........"備從其計,故眾遂強。備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禮之。
到底有沒有這件事,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但總的來說,沒有真才實學,憑藉家庭、賄賂位居上位,而又官樣十足,仗勢欺人,總是令人厭惡,劉備鞭打督郵不僅讓自己解氣,也讓人叫好,只是可嘆。而諸葛亮有著絕世才華,為了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確實值得“三顧茅廬”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提的好!不同的人在不同時期對待不同的人的態度是不同的!這就像你對待你愛的人一樣無論他怎麼作,你都能容忍她!你不喜歡的人犯錯,根本無法忍受!
首先講劉備為什麼不忍督郵,這時候的劉備剛剛出道,因為徵黃巾軍有功,被任命為縣令,且不說官職大小,劉備本身年輕氣盛,志向遠大,所封官職又與軍功不匹配!心中不快!督郵還來找事,劉備兄弟三人,都不瞭解官場之道,縱然知道,也很不願意攀附這樣的小人!索性教訓他一下!劉備請孔明出山的時候,是人生低估,沒地盤,沒人,只有一個好名聲,和一腔熱血!這時候的劉備經過大大小小几百戰已經四十多歲了!已經是一個很成熟的人,已經很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是他施展心中抱負的基礎,而且孔明的性格,劉備很喜歡!所以劉備很明白對什麼樣的人,要用什麼樣的態度!這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應該具備能力!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