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需要朋友其正認為是顛峰之作,認真賞析,提出是顛峰之作的依據。不要隨便複製貼上幾首唐詩,更不好把好的五律都說成顛峰之作。
11
回覆列表
  • 1 # 杜彩萍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這是唐代詩人李白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透過對送別友人環境刻畫、氣氛渲染,表達出與友人依依惜別之意。首聯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交代了告別的地點,詩人已送友人來到了城外,但兩人仍然並肩緩轡,戀戀不捨不願分離。

    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著城東潺潺流過。這兩句中“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整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秀麗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用詞準確而傳神。其詩筆用情至真,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其中,未見“送別”二字,但其筆端卻字字句句飽含著與友人即將分別的不捨之情。

    接下去兩句寫情。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他寫: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從此見而不得,甚是惆悵。此聯從語意上看,可視為流水對形式,即兩聯語義相承。但純從對的角度看不是工對,甚至可以說不“對”,它恰恰體現了李白“天然去雕飾”的詩風,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縛內容的看法。

    後此聯出句“此地一為別”語意陡轉,將上聯的詩情畫意點破,有一股悲劇浮現感染人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飛蓬、轉蓬、飄蓬喻飄泊生涯,因為二者都有屈從大自然、任它物戲弄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徵。太白集王琦注云:“浮雲一往而無定跡,故以比遊子之意;落日銜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天邊一片白雲飄然而去,一輪紅日正向著地平線徐徐而下。此時此景,更令詩人感到離別的不捨。這兩句“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也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詩人不僅是寫景,而且還巧妙地用“浮雲”來比喻友人:就象天邊的浮雲,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誰知道會飄泊到何處呢?無限關切之意自然溢位,而那一輪西沉的紅日落得徐緩,把最後的光線投向青山白水,彷彿不忍遽然離開。而這正是詩人此刻心情的寫照。

    此句也可理解為遊子將行未行的戀舊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複雜意緒。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為故人的眷戀之情,亦可理解為對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陽無限好”、“長河落日圓”,但願友人前路Sunny燦爛,諸事圓滿遂心,呼應了“孤蓬萬里徵”一句。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詩人內心的感受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詩人和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未盡深情。末聯借馬鳴之聲猶作別離之聲,襯托離情別緒。李白化用古典詩句,用一個“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是鬼斧神工的手筆。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緻,不落俗套。詩中青山,流水,紅日,白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有情有景。其中班馬長鳴,形象比喻新鮮活潑,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讓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顯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畫面中如始至終,流露著無限摯友深情,感人肺腑,不失為五律古詩中的一首好詩。

  • 2 # 心靈旅途木木夕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總共就四句,引來一千多年無數讚歎。

  • 3 # 觀察員小宸

    說起唐詩五律,不得不說一下杜甫這位格律王者,經典的五律可就比比皆是。

    胡應麟的《詩藪》對杜甫的格律創作整體評價是最高的:“唯工部諸作,氣象巍峨,規模巨遠,當其神來境詣,錯綜幻化,不可端倪。千古以還,一人而已。” 可見杜甫五律的強大。說句實話,在五律詩這一畝三分地裡面,李白不是杜甫的對手。

    杜甫的五律名篇有《登岳陽樓》、《春望》、《江上》、《旅夜書懷》、《江漢》、《月夜》、《春夜喜雨》近百首。

    《登岳陽樓》也曾被推作古今五律第一,但是前人看法,我們參考著看: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這是一首格律精研,對仗工整。詩的情緒比較沉鬱,但是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句一出,整首詩的大氣雄渾撲面而來。杜甫的詩就是這樣,雖不及李白詩的浪漫,卻氣勢雄偉卻格律工整,寄情于山河。

    然而我並覺得《登岳陽樓》是杜甫五律的巔峰之作,他的《春望》不可不提,這首詩的名氣更大,記錄戰爭對百姓生活的摧殘也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是一首仄起不入韻的五言律詩。這首詩的意義和經典之處無需多講,個人甚至認為,這首詩就可以pk掉他自己的《登岳陽樓》。

    所以我覺得《春望》實至名歸可以得到唐詩五律的巔峰。

  • 4 # 荷葉村夫

    望嶽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浮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5 # 時代文教新觀察

    【王典馥】儲光曦《詠山泉》當成唐代五律“巔峰”之作:恬淡清新,飄逸出俗

    【原詩呈現】

    詠山泉

    儲光羲(唐)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

    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

    恬淡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這是一首山水詩,作者為唐代詩人儲光羲。他以寫田園山水詩著稱,其詩多描繪農家生活、田園風光,抒寫個人情懷、朋友情誼,筆調質樸、自然、生動。《詠山泉》可謂詩人吟詠山水的著名詩作。作為一首較為工整的五律,本詩的內容組合與行文結構頗具特色:

    《詠山泉》首聯,敘事點題,緊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靜寂的深山裡,一股清泉徐徐流動,給這僻遠之所平添一絲活氣;面對此番景象,詩人真想問山泉有無一個讓人記得住的名字,可是無從知曉。其既驚喜又遺憾的心情充溢於字裡行間。

    頷聯,承接上文,從正面立意,描繪山泉的出俗形象。詩人從廣闊的立體空間著筆,生動地摹繪出山泉的澄澈與靈動:它流淌在平地之時,恰似一面新亮的鏡子將蔚藍的天宇盡映水底;它飛瀉于山下之際,又如瀟瀟春雨般潑灑半空,煞是壯觀。此聯取景清晰,摹象精緻,對仗謹嚴,透過大膽的想象,細膩的刻畫,把飄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繪得生動可感。

    頸聯,從反面角度立意,轉寫山泉遭遇冷落的境況:儘管山泉清淨而鮮活,可是當它流入深澗,水滿溢位,分引到小池的時候,山泉原先的那種清澄和那種靈氣,被這窒息的環境遮蓋了,彷彿有誰不願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飛空”。這些描寫,意在為後文蓄勢。

    尾聯,關合全詩,由敘而議,點明詩旨:山泉的“恬淡”無人關注,可它仍然年復一年,自潔自清,保持著一塵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來——

    《詠山泉》是一首別緻的山水詩,其獨特的藝術技巧可與王維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詩形象生動,畫面清新鮮麗,詩人既潑墨渲染,又精雕細刻,把清泠豐溢的山間清泉逼真地展示於讀者面前。

    《詠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託的詠物詩——作品採用擬人手法,寓情於景,寫山泉的“不知名”,說山泉的“無人問”;寫山泉的“恬淡”,說山泉的“長自清”這一切,都在暗示人們:山泉即詩人自己,山泉的特點即詩人要追求的個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飄逸出俗的高潔境界了了可觀,耐人回味。

    總之,詠山泉與明心志的高度和諧統一,使本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

    個人己見:推薦這首詩為唐代偉力巔峰之作,實至名歸,或能令人欽服!

  • 6 # 海峰99

    我推薦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代有很多詩人作品雖然不多,卻往往孤篇橫絕。比如僅有兩首詩傳世的張若虛,一篇《春江花月夜》可謂千古絕唱。而王之渙也是此類,生平僅有六首詩作傳世,其中一首七言絕句被評為“絕句之最”,而他的另一首五言絕句則被評為唐詩中五言絕句的“壓卷之作”!第一首便是大家熟悉的“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涼州詞》,而另一首便是這首《登鸛雀樓》。

    此詩前兩句所寫是登樓所望的景觀:“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所寫景象極其壯闊,氣勢極為雄渾。萬里河山之景,卻以極為通俗樸素的語言道來,令人彷彿身臨其境,觀此壯闊之景而胸襟也為之一開!

    前兩句本以將所望之景一概而就,似乎已然寫盡,但後兩句詩人筆峰一轉,一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將境界推向更高處。此時之景已然極為壯闊,而若想看到更遠更壯闊的景觀,唯有登上更高的樓層。

    短短二十字,有壯闊之景,有雄渾之意、有耐人尋味的哲理、更有一種積極向上進取的精神和高瞻遠矚的胸襟。讀此詩,不僅是一種美的享受,更能受到積極的激勵,開闊人之胸襟眼界。當代有專家著《唐詩排行榜》,這首《登鸛雀樓》便位列第四,可見其成就之高。而不得不令人欽佩的是,第三則是王之渙的《涼州詞》!僅僅傳世六首詩卻有兩首佔據唐詩前五,王之渙何其才高!

    王之渙:(688-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古絕唱。

    靳能在墓誌銘中稱王之渙“孝聞於家,義聞於友,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可謂對王之渙一生的完美概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使用新烤箱怎麼判斷蛋糕胚烤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