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海一笑

    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和劉表的確是連襟關係,他們都是蔡瑁的父親蔡諷的女婿,不知道你從哪裡產生他們好像毫無關係的疑問,三國演義中只因為無關情節,根本沒有交代這份關係。

  • 2 # 沫沫影說評

    不是不認識,只是不用而已!

      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與劉表是連襟,所以,劉表是諸葛亮的姨父,是諸葛亮的有權有勢的長輩。但劉表與劉備,一個明明知道諸葛亮卻不願意使用諸葛亮,一個偶然知道諸葛亮卻求才若渴,多次登門尋訪。很多人認為是劉備更有雄才大略,劉表胸無大志,是一個不思進取無所作為的庸才,這是一個多數人認同的歷史定論。但事實上,歷史上,他們兩個人的抉擇有真正的現實原因。

      1.劉備與劉表,用不用諸葛亮,不是誰更有識人之明的問題,而是誰的用人成本更低提供發表空間和風險更大的問題

      諸葛亮早年父親就故去,三兄弟由母親辛苦帶大。東漢末年,皇帝大權旁落,皇威不再,朝廷運作難以為繼。地方豪強獨霸一方,各自為政。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找到機會主動投靠公開有稱帝野心的袁術。袁術任命諸葛玄為豫章太守。諸葛玄就帶著諸葛亮及諸葛亮弟弟諸葛均一起去赴任。但東漢朝廷已任命朱皓去當這個太守。諸葛玄很尷尬。他不可能從朱皓手上搶到這個太守官位,即使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在身邊也不可能做得到。

    image.png

      諸葛玄與荊州牧劉表有些舊交情,所以,只能臨時前往依附。劉表也不可能平白無故給他一個大官做。太小的辦事跑腿的小吏,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只能在荊州地頭找一塊較偏僻的閒地自耕自種,養家餬口,自己謀生。

      劉表是東漢末年的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員,因而有名聲言順的掌管地盤。但劉表自己坐穩荊州也不容易,他差不多是隻身想辦法只帶一紙任命書進入荊州,做了荊州牧,並想辦法與荊州地方豪族聯手,才將荊州基本控制在自己的手裡。他顯得有權有勢,也是自己想辦法打造出來的場面。但荊州地盤上,有憑自己能力平叛荊州南部暴亂而坐鎮一方的孫堅等能力比較強的將不大服管。後來,兩人直接開戰,打個你死我活,最後殺死了孫堅。

      因為劉表是朝廷命官,他的用人是要遵循向上報批獲准的程式才算正規,被任命者也會有相應的實實在在的待遇。否則,沒有向上報批的用人,就等於他自己家裡自用私人僕從。所以,劉表想要用人,要付出較大成本。雖然是疏疏有些親戚關係,他不可能白養諸葛亮。他沒有這個義務,也沒有大包大辦養那麼多閒人的財力。就算他要任命,也會任命更有名望的諸葛玄,就會連諸葛亮兄弟打包一起兼而用之。

    image.png

      2.劉備早期的團隊組成的社會層次太低,諸葛亮出山前的社會層次也不算高

      諸葛亮四處找工作後決定投靠的劉備則不同。劉備是一個賣草鞋、賣席維生的人,一無所有,白手興家。劉備只有一個難以確切認證的所謂中山靖王劉勝後人的一個虛名。應該說,這種虛名,當時很多人都有。估計不下成千上萬。但劉備是認認真真想憑這個名號有所作為。因為他沒有其他比這個更好的社會運作出路。

      劉備早年到處投軍,參與各地官員組織的與武裝起義的黃巾軍進行生死較量。顯然,劉備用人不用多少成本,對於所有願意跟隨的人,有飯就跟他吃飯,有粥就跟他吃粥,沒飯沒粥,那就一起餓肚子。佔領有一席之地,大家就有地方睡。佔得地頭大,大家才有睡得較寬鬆的可能。大家沒得怨。要怨就自己離開。離開劉備也無可奈何。因為劉備沒有得到過由皇帝和朝廷正式給他封的地盤。

      所以,投奔劉備的人,多是沒有更好選擇的流離失所的沒有社會聲譽和身份的平民和底層。關羽是一個殺了人的逃亡在外的逃犯。張飛是一個賣酒肉的屠宰商。劉備與他們很早就結盟,在亂世之中抱團,求生存。

      諸葛亮沒有很有名望的名師的師承的影響力可依靠,家族不顯赫,二十七八歲,也沒有做出什麼大事,不曾在社會中擁有什麼實際社會管理經驗,更不用說拿出過什麼管理業績。只有劉備這種類似底層創業公司之類的草臺班子缺文職管理職位,諸葛亮沒有更現成的報酬更豐厚的其它運作較好逐漸走上正軌的大公司管理高聯,願意來給劉備打下手,幫出主意,幫忙打理事務,這當然比在荒野耕田更有保障,所以,他進入劉備的班子,後來有一段時間經營得日子過得還行,過了半世較安穩日子,如此而已。

    image.png

      3.劉備在早期拉到願意跟他打江山的人後,在使用年輕人和發現年輕俊才上也乏善可陳,不比劉表強

      劉備搭建了初期管理班子之後,一樣沒有在挖掘年輕人的人才上有什麼大的作為。一樣沒有讓很年輕的人鍛鍊成長,成為重要梯隊人才,一開始就進入高階職位,沒有什麼遠見。致使蜀國後期沒有什麼能征善戰的將領和可鎮服一方的治理人才。出現“蜀中無大將”的局面,與劉表一樣,也是死後無人可掌控大局。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憑多年的高階職位的餘威,支撐了幾年,最後,諸葛亮死後,很快就滅國。

      相比於劉備,劉表與皇族更親,又已是正規由朝廷委任的地方大員,有守土之職,更不敢輕易越過自己的地界而動,否則,名不正言不順,越過荊州地界而動,他必然會受到天下人的質疑,連當荊州牧的正當性都成問題。

      所以,天底下本沒有什麼英雄,是時世造就英雄。劉備因時而起,諸葛亮因時而謀,都是時勢所然。

  • 3 # 小豚歷史課

    劉表和黃承彥確實為連襟關係,據《襄陽耆舊記》記載,南郡大士蔡諷為蔡瑁的父親,長女為黃承彥的妻子,小女兒為劉表的後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蔡夫人。既然二人為連襟關係那麼為什麼感覺他們好像不認識呢?

    ●首先關於黃承彥的史料記載太少,僅僅在《襄陽耆舊記》和殘存的部分《《黃承彥碑》》中有記載,所以我們對黃承彥的認知很少,無法完整了解到黃承彥的生平事蹟。

    ●其次在《三國演義》裡,黃承彥也僅僅是在劉備三顧茅廬和指引陸遜走出八陣圖時登場,因為不是主線人物,也沒有交代黃承彥和劉表的關係以及相關的事蹟。

    那麼為什麼黃承彥的歷史記載這麼少?

    ●黃承彥為沔陽名士,與名士龐德公、司馬徽關係很好,但是他們都有個共同特點——終身不仕,黃承彥和他們能成為好朋友,說明他們性格或者人生志向是有所共鳴的,因此可以說黃承彥的志向不在出仕,因此沒有進入劉表集團的權力中心。

    ●蔡家作為荊州最大計程車族,劉表在荊州立足是離不開蔡家支援的,所以蔡家在荊州擁有最大的政治地位和財力,蔡家為了保護自身一族的利益,很有可能排擠黃承彥。而劉表做為荊州的統治者,為了平衡荊州各大士族集團利益,也很可能故意疏遠黃承彥。

    ●諸葛亮《隆中對》裡說荊州“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說明以劉表的才能不足以保全荊州,而做為岳父的黃承彥也一定清楚明白劉表的才能所限,因此不選擇出仕劉表。

    ●劉表識人不明,李嚴、黃忠、魏延、甘寧、王粲、傅巽等大批荊州人才都沒有得到重用,因此劉表可能也沒看出黃承彥的才能,埋沒了這位人才。

    因為遠離權力中心,又沒有其他領域的建樹,做為一名隱士,所以史料記載不足。

    劉表和黃承彥即為連襟,但是記載太少,很多人不知道他們的關係,那麼感覺不相識也就很正常了。

  • 4 # 北社野老

    首先,二人的社會地位,志趣愛好不同。劉是漢室宗親,佔據著荊襄肥腴之地,富貴之極,封疆大吏,喜交士族望門。而黃呢?閒散之人,浪跡山水之間,結交隱士,見不得殺掠爭鬥,心底好善,孔明擺下了石門陣,他竟救下了陸遜大軍,所以他同劉表不相往來。

    還有一個推測劉表的夫人去世後,他繼弦了蔡夫人,黃為了避禍不與劉表往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咖啡飲品是不是前景不錯,考慮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