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甲申十七年

    首先一點是,現在對李自成軍的第一手資料幾乎沒有。李自成敗的太快,建州又人為的消除李自成的影響,許多文字資料都毀掉了。我們並不知道李自成在四月十三日出徵前到底是一個什麼態度。

    可以猜測,李自成對關外建州的威脅完全視而不見。他盲目的認為建州和明朝是死對頭,現在明朝沒了,建州的威脅也沒了。

    所以李自成只派了唐通帶了幾千人去山海關換防。如果他正面建州的威脅的話,此時至少應該派個老營的人帶上萬的兵馬去接收。或者在已知吳三桂反了之後要留下相應的預防措施。

  • 2 # 醒世恆言丶

    李自成錯誤的認為,只要帶去六萬人就可以一舉消滅吳三桂,甚至是“嚇降”吳三桂,李自成根本就不瞭解吳三桂,作為遼東將門之後,當然深知權謀之道,就是與清軍殺的你死我活,還要“做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而且吳三桂還透過祖大壽和皇太極取得聯絡,皇太極甚至親自寫信給吳三桂,反正話裡話外纏綿之意,都夠讓人誤以為是情書了!

    所以,對於李自成急於攻打吳三桂,我認為完全腦子進水了,根本沒有思考當時的局勢。

    自成的軍隊絕對是一個不能再雜的雜牌軍了,有本身的農民軍,有投降的明軍,還有一些虛報的(軍隊),總之,估計李自成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人馬,所以,李自成最先應該搞的,就是整明白自己的戰鬥力,因為部隊不是一點點打出來的,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都是投降過來或者抓來的壯丁,很多人都沒打過仗。

    大順政權在西安也是剛立,根本就沒有一套組織機構,還是一套土匪組織,什麼大當家的二當家的,就能管理了那麼大地方,而且大部分人都沒有文化,這一點朱元璋做的就比較好,朱元璋也是農民起義出身,但是朱元璋透過自身的學習與努力把自己變成了地主階級,並且招募那些有文化有領導才能的人到隊伍中來,因此,當朱元璋成功奪得天下時,性質早就不是農民起義了。

    無論如何,李自成都不應該率主力與吳三桂決戰

    對於吳三桂,吳三桂的想法就是封他為王,讓他武裝格局山海關,成為大順政權與清軍的緩衝地帶(其實,吳三桂心裡就是這樣的想法,就是要武裝割據,當李自成率軍來打吳三桂的時候,吳三桂對李自成的評價肯定是兩個字母:SB)

    其實,李自成攻下北京訊息傳到瀋陽的時候,瀋陽已經平安完成政權的過度,多爾袞實際獲得了清軍最高的權力,所以,這個時候,即使是轉移內部矛盾,也要到北京燒殺掠奪一番,因此,在李自成趕到山海關的時候,清軍幾乎是同時到達,這樣的情況下,吳三桂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方案,就是邀清軍入關,共同打李自成。

    李自成與多爾袞幾乎同時到達山海關

    就當時的清軍而言,實力可以說在當時的亞洲根本沒有敵手,就是李自成的農民軍與吳三桂兵合一處都不是多爾袞的對手,何況一堆冒牌軍(農民軍)和手下敗將(關寧軍)組成的烏合之眾。

  • 3 # 當幸福來敲門2020

    在李自成進北京後,他和他的手下就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們沒有意識到當時他們並沒有統一天下,而且東北的女真人正虎視眈眈的關注著關內的局勢發展。

    缺乏大局觀,只顧眼前的蠅頭小利,這也許就是農民起義不能成功的原因吧。

    李自成的義軍進了北京就不能稱之為“義軍”了,人人只顧燒殺搶掠。享受“勝利果實”,上至李自成,下至普通士兵,只顧斂財享受,根本就沒有了戰鬥力。

    而當時的吳三桂,在看到大明王朝滅亡的事實下,何去何從?自己效忠的主子沒有了,又不能投降多年的死敵女真人,唯一的出路就是歸順李自成的義軍。當他帶著自己的隊伍開往北京準備歸順,走到今天的唐山地界,聽說他的父親被李自成抓起來時,他還有點不信,再往前走,又傳來訊息,他的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霸佔。“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這種奇恥大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在萬般無奈之下,毅然帶兵返回山海關,與李自成勢不兩立。

    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李自成天真的認為吳三桂不堪一擊,帶著十萬大軍開赴山海關打算輕而易舉消滅吳三桂。但他沒想到,他的軍隊本身就是農民,打打腐朽的明朝軍隊還可以,但自從享受了“勝利果實”後,誰還願意去賣命呢?

    所以,當這十萬烏合之眾對陣身經百戰的關寧鐵騎的時候,戰鬥力的高下立刻就顯現出來了,雖然人數比吳三桂多的多,但始終無法取勝。關鍵時刻,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把李自成打了個措手不及,狼狽逃回北京。

    李自成可以說是典型的把一手好牌打成了爛牌。

  • 4 # TonyDeng

    李自成一直沒跟女真人打過仗,似乎在他及其團隊的心目中,都沒注意過將要跟女真人打仗,對女真兵的底細沒有感覺。李自成打下北京,迫不及待享受復仇的快感,當皇帝的威風,他認為,吳三桂已經走投無路,必然會投靠自己,所以僅僅用一封書信企圖招降吳三桂,這激怒了吳。李自成領兵到山海關與吳三桂決戰,是看到女真人接近的,但對方似乎要觀虎鬥,他覺得不會干涉自己,有信心以絕對優勢兵力擊敗吳三桂,然後也不怕女真兵。殊不知吳三桂兵的戰鬥力驚人,跟他們纏鬥了那麼長時間,女真兵突然加入戰鬥掩擊過來,疲勞加上吃驚,結果潰敗。這很明顯是搞不清楚女真方面的敵我態勢,必然是從來沒有認真考慮和試圖瞭解的,不然不可能在對方監視情況下傾力與吳兵決戰而不防備第三方。

    戰術失敗暴露戰略缺陷,沒有意識外部敵對勢力,但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就是歷來所說的,李闖是“流寇”。所謂流寇,就是流動作戰,沒有根據地,打到哪吃到哪,以前靠搶富豪地主財產為軍資,搶不到連窮苦農民也搶,沒有民眾凝聚力,後來才提出“不納糧”,積聚起一點人氣,打到北京,仍然是沒有鞏固治理國家的意識,卻覺得成功了,這不是一個有效的政治力量,無法取代明朝,所以清朝才是當時唯一可以統治中國的政治力量。事實也證明,清兵入關後暢通無阻,僅在極少數個別地區遇到抵抗,短時間內接管全國,其中洪承疇起草的檄文起了相當的斂聚民心作用。

  • 5 # 春風解語

    李自成首先進攻的是大明帝國,因為他心裡確實有一個夢想,他也想在權利上分得一杯羹,而當時,山海關外的女真人雖然對明朝造成了威脅,但是並不是李自成的第一個敵人。

    一、一個風雲際會的時代

    那個時代本身就充滿了不定性的因素,一切都說不好,李自成也是有野心的,要不然不會發動起義,也不會扯起大旗。

    公元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大順王朝的第三年,張獻忠大西政權的第二年,清朝的順治元年。

    這可以說是軍事力量的實力對抗的年份,三國有鼎立之說,明朝周邊也可以說是強權環立,虎視眈眈的一個格局。

    大明王朝在這個環境下,苟延殘喘,特別是李自成,更是耐不住這個寂寞,因為張獻忠偏安巴蜀,所以並沒有多大的威脅,而清朝剛剛建立政權,也正是野心勃勃的時候。

    大明朝腹背受敵,就像一塊懸掛在各個猛獸頭上的肥肉,每個政權都想佔為己有,誰都想得到它,那錦繡江山就是自己的了,李自成肯定想獨佔鰲頭,率先坐上金鑾殿的寶座。

    而在他的字典裡,應該沒有把周邊的軍事政權放在第一位,所以他並不想和女真人,也就是清朝發生衝突,“擒賊先擒王”的概念,也深深的在他的理念裡體現出來。

    李自成親率大軍分多路渡過黃河,進入山西,一路高歌猛進向京城出發,他是帶著遠大理想來的,同年3月15日,春寒料峭,李自成大軍兵不血刃拿下居庸關,北京城的天然屏障被打破了,在這些勝利來得輕而易舉之時,他怎麼會想到去和女真人拼個你死我活。

    李自成眼看就要摘得勝利果實了,他只會享受這些,不會把眼光看得更加長遠,他真的沒有想到,奄奄一息的大明朝,還有一個最大的敵人,已經崛起的關外女真人,後來的清朝。

    二、吳三桂的搖擺

    雖然李自成一路摧枯拉朽,但是吳三桂並沒有堅定態度要投降。

    由於吳三桂也是一個猛人,李自成也是非常忌憚的,要拼實力的話,吳三桂比起李自成也不遑多讓,所以李自成還是想招安於他的,賜予他金銀財寶,高官厚祿。但是吳三桂還是很搖擺,應該說他是一個投機分子,他一直在觀望形勢,山海關外還有一支勁敵,在這樣兩面夾擊的情況下,形勢尚且不明朗,他也不會隨便接過別人的“橄欖枝”。

    吳三桂搖擺的理由很簡單,李自成是虎,清朝是狼,在虎狼之間,他確實很難抉擇,在搖擺不定之時,局勢發生了很多變化。

    清朝還沒有徹底揮師進京,而李自成已經佔領了北京城,好像改朝換代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而且吳三桂的家人老小都在北京城,他的愛妾陳圓圓也在。

    至於後面的“衝冠一怒為紅顏”,也許只是為了寫詩好看,並沒有多大意義,對於吳三桂這樣一個梟雄來說,可能紅顏並沒有那麼重要,但是顏面還是很重要的。

    家人被扣押,並且遭受酷刑,愛妾還被霸佔,本來已經打定主意的吳三桂,突然投降清朝,這也使得李自成措手不及。

    三、李自成想逼迫吳三桂投降,所以與他一戰

    在這些前因後果之下,李自成押解明太子朱慈,以及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去往軍中。

    李自成有自己的打算,用人質去要挾吳三桂,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實在不行,那就開戰,一定要打到他投降為止。

    李自成的隊伍也是能征慣戰的,所以這份底氣也是軍隊給他的,但是在出兵山海關時,李自成還是犯了策略上的錯誤,在軍隊沒有得到休整之時,行程數千裡去攻打山海關,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以疲勞之師去攻打別人的精兵強將,這種策略實在不高明。

    本來是李自成攻打吳三桂,但是吳三桂在此刻,只能向清朝靠攏,吳三桂這樣選擇,等於多了一個盟友,清兵的介入,讓戰鬥就開始複雜起來。

    本來李自成是想迫使吳三桂投降的,沒有想到第三方勢力的加入,讓局勢瞬間轉變,山海關的戰役為滿清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礎。

    歷史總是這樣巧合,在不經意間,局勢就被改變,一切的不可能就變成了可能,也許李自成做夢都不會想到,他僅僅是逼迫吳三桂投降,怎麼會讓自己處於如此被動的局面,這正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 6 # 凹凸花開

    1644年,李自成驟然突入河北,逼臨京師。3月14日,崇禎下令,封遼東總兵吳三桂為平西伯,令率兵進京勤王,18日,崇禎吊死煤山。

    吳三桂率軍5萬來援,16日抵達山海關抵達,20日行至豐潤,突聞李自成破北京,崇禎帝自縊而亡,遂掉轉馬頭,回駐山海關,再做考量。

    吳三桂返回山海關後,李自成多次派人對其進行賞賜,讓其父吳襄及其他降將寫信勸降,並封其為平西侯;吳三桂決意投降李自成,遂將山海關交給李自成派來的降將唐通,自己率軍進京入見李自成,書載“所部之眾西行赴降”。   

    行至路上,吳三桂驚聞其父吳襄被拷打,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陣營的二號人物劉宗敏霸佔,於是“衝冠一怒為紅顏”,回師襲關,再佔山海關,並圍攻唐通,吳三桂大發檄文,遍佈京師周圍,”約士民縞素復仇“。此時吳三桂已經重新拾起為崇禎報仇的大旗,誓與大順為敵了。   到此時,李自成才感到事情的嚴重,但是,已經晚了。4月13日,李自成率軍親征吳三桂。

      此時多爾袞早已聽說大明京師陷落,崇禎自縊,於是在洪承疇的建議下,快馬疾風,鐵騎賓士南下,開往邊關。路上接到吳三桂來信,多爾袞更加心花怒放,讓吳三桂探聽山海關局勢,待吳三桂書信再至,多爾袞率軍連夜南下,馳援山海,清兵連續強行軍,從4月9日出發,最終於4月21日晚抵達山海關外。

    而李自成軍在21日就已經抵達山海關,與吳三桂交戰,石河之戰爆發,戰況十分激烈,吳三桂一部被迫投降,餘下各軍也傷亡極大。探知大順軍戰鬥力強悍,不易對付後,多爾袞決定慎重出兵。   

    22日,吳三桂軍與李自成軍再次交戰,多爾袞按兵不動,率清軍在遠方歡喜嶺觀戰。

    也就是說,吳三桂和李自成交戰之前清兵還沒有“作壁上觀”是在交戰之中趕到後才觀戰的,且吳三桂和李自成交戰是因為其父親被李自成的手打拷打、妻子陳圓圓被抓走才誓死要反李自成的,不然都降了李自成了。

  • 7 # 鄭說豫見

    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時候,大明在北方的主要軍事力量包括的山西的姜襄、宣化的唐通,都已經投降李自成的大順軍,而寧遠總兵吳三桂也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只不過在去北京的路上聽到大順軍抓了他的父親吳襄、擄了愛妾陳圓圓,認為李自成不是真正重視他,才衝冠一怒為紅顏,翻身回到山海關,並襲取了山海關。

    由於吳三桂是近在咫尺的敵對力量,而且頗有戰力,李自成為了在北方站穩腳跟,必須要先解決吳三桂。於是,李自成兩手準備,一邊繼續招降吳三桂,一邊準備討伐吳三桂。但李自成與吳三桂決戰,有沒有考慮關外的清軍會參戰這個因素呢?

    首先,李自成並沒有把吳三桂很放在眼裡,認為吳三桂軍“可靴尖踢倒耳!的確,李自成手下精兵20餘萬,剛剛拿下北京,士氣正旺,再加上新歸降的明軍,急於表現。而吳三桂手下只有2、3萬人,而且剛剛放棄寧遠,帶著20餘萬軍民到山海關,立足未穩,雙方實力差距懸殊。

    李自成對吳三桂與關外多爾袞聯合也缺乏判斷,認為雙方長久仇殺,肯定不會來救,而且路程遠,即使救也來不及,“北兵與吳三桂“久相仇殺,必不相救,即或來救,北兵駐滿洲,衣糧馬匹器械,尚需頓而來,曠日累月”。

    而吳三桂據守山海關,自知李自成必定很快來攻,於是加緊備戰,大量招募人員協助守城。同時派親信去遊說多爾袞的清軍,希望借兵助剿,共同抗擊李自成的大順軍。還拍了數名鄉紳,去迎接李自成,延緩李自成大軍的步伐。

    多爾袞很好的抓住了這個機會,帶領6萬八旗精兵直抵山海關10裡處,待價而沽。毫無退路的吳三桂只好硬著頭皮迎戰李自成的大軍。雙方交戰的第二天,吳三桂的軍隊已經岌岌可危,吳三桂旦夕要敗。危急時分,吳三桂親率親兵到多爾袞的營寨中求援,多爾袞趁機逼迫吳三桂剃髮降清。於是多爾袞的清軍加入戰局,很快扭轉了局面。

    接下來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李自成戰敗,退回北京,匆忙稱帝后撤退。而清軍入關後並沒有撤走,而是堂而皇之的做起了主人。吳三桂只好繼續賣命,一路追殺李自成,最後一直打到雲南成為了平西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上起床晨練,是先晨練後洗漱護膚?還是先洗漱護膚後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