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螞蟻品影
-
2 # 鑑言歷史
回答這個問題要從曹氏的失誤和司馬氏的努力兩方面來看。
首先,曹操死後留下的曹魏帝國其實穩固的一批,有一批忠心耿耿的打天下的將軍,像張頜、徐晃等,像曹氏宗族將領,夏侯惇、曹洪等。文官上邊一大批忠心耿耿的官員。而曹操得以崛起的資本無非三點:宗親,氏族,寒門。這三股力量在曹操手中玩的不亦樂乎,寒門成為了一股新興力量,氏族力量被壓制。
然而到了曹丕手裡,因為他那不斷猜忌的心胸,首先他把宗親打壓的差不多了,親兄弟和老臣曹氏和夏侯氏通通掃地出門排擠出權利核心,只剩下幾個曹真,曹休,夏侯尚。而因為曹丕要晉位稱帝,絕對少不了氏族支援,作為禮物,變把寒門捨棄了。於是,陳群的九品中正製出來了,權利又被氏族牢牢掌控住了。關鍵是司馬懿年齡越來越大,資歷越來越老,把剩下幾個曹真曹休也熬死了,功勞大,資格老,自己有屬於自己的勢力,像鄧艾,石秀等,和其他宗族建立了姻親關係,加上後邊的皇帝越來越短命,到了曹爽這裡,整個朝廷表面上看起來已經被曹爽控制,而實際上人心已經全部被司馬氏控制,到司馬炎篡位時期已經是水到渠成得事了。
-
3 # 遙望歷史AJ
曹家三代人打下來的江山,最後盡落司馬氏之手,不得不令人惋惜。俗話說,歷史是由一個又一個的偶然組成的必然。我相信司馬氏篡魏的背後,尤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從史書上看很容易,但其背後有著複雜曲折的歷程。
首先說司馬懿的自身原因:
司馬家族是當時的大家族,司馬懿幼年時便很聰明,博學多識,並且這個人謀略和手段。那時天下大亂,賢士紛紛都在尋找名主,渴望施展抱負,一展平生所學,必如諸葛亮,鳳雛等人也都是這麼做的,而司馬懿並沒有,他在待價而沽,用慧眼細觀天下大勢,最終接受了曹操的官職。投身曹操後的司馬懿謹小慎微,兢兢業業,一步步的向上爬。之後,司馬懿透過一系列的戰功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平定孟達,抵禦諸葛亮,平定遼東,都是司馬懿能力的體現。另外我覺得司馬懿這個人性格和心胸也都不錯,他不爭不搶,也不急於求成,暗地裡默默努力,然後讓自己長壽,先後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王。
司馬懿也使我們學到許多,比如,千萬不要急於求成,成功到來之前,我們只要做兩件事,努力和等待;職場中,往往沉默的那個人最有能力。
再說外部原因:
曹操活地還算長久一些,可曹丕和曹睿都是英年早逝,新登基的皇帝年紀太小,雖然有曹爽輔佐,但是曹爽哪裡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的對手。而曹丕在位時,為了防止外戚專權,不斷地削弱曹氏宗族的權利,這使得他們無力對抗司馬懿。還有一個外因,便是司馬懿的老對手諸葛亮幫了他大忙,曹魏政權裡,無一人是諸葛亮的對手,只要有諸葛亮在,司馬懿就不得不被重用,司馬懿也正是利用了這點。
這些就是我對曹魏被司馬氏篡奪原因的理解。
-
4 # 譜寫歷史長歌
最重要的一點是司馬懿壽命線太長,熬死曹家三代。
自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幹掉曹爽勢力,魏國軍政大權盡歸司馬家。司馬懿三代老臣,威望在朝中如日升天,皇帝曹芳成了被架空的傀儡。
司馬懿死後,司馬師在黨羽們的簇擁下迅速完成權力交接。在其當政期間,中書令李豐、光祿大夫張緝等人密謀以夏侯尚之子夏侯玄代替司馬師執掌國政,可惜事洩,參與者全部被殺,曹芳也歸藩齊國。
接下來的高貴鄉公曹髦,不滿司馬昭獨掌大權,秘召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尚書王經圖謀政變幹掉司馬昭,可悲的是,司馬昭當政期間司馬家朝政進一步穩固,王沈、王業前腳得到指示,後腳出了皇宮,直奔大將軍府告密。
絕望的曹髦萬念俱灰,朝內已無任何實權大臣支援,朝外手握重兵、忠於魏室的將領鎮東將軍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早已被司馬師幹掉,諸葛誕幾年前被司馬昭幹掉。在此情況之下,翻盤已無任何希望,禪讓或者被殺,只是時間問題。
但是曹髦拼著皇帝的尊嚴,賭那1%的希望,為了保住曹魏江山社稷,親領車駕,僅率百餘護衛直衝大將軍府。
皇帝的身份就是無敵的防彈衣,雖說是公認的傀儡,但是誰又敢擔當弒帝的罪名呢?司馬家的軍隊迫於帝威竟一度處於虐勢,關鍵時刻,司馬昭心腹賈充忽悠太子舍人成濟上前殺皇帝,一代少年英主曹髦竟橫死在車中。
高貴鄉公之攻相府也,充率眾距戰於南闕。
軍將敗,騎督成倅弟太子舍人濟謂充曰“今日之事如何”充曰“公等養汝,正擬今日,復何疑”濟於是抽戈犯蹕。
當然,事後司馬昭在輿論壓力下果斷拋棄成濟,大逆不道,夷滅三族。
前兩任少帝還是做了應有的反抗,末代皇帝常道鄉公曹奐是徹底被司馬家壓制的沒脾氣,有了曹髦的前車之鑑,曹奐只能老老實實當個傀儡,最終和平禪讓給司馬炎。
-
5 # 阿琛的故事
熟悉三國的小夥伴都知道,曹氏政權的旁落,是源於歷史有名的一個事件—高平陵事件。
當年,在曹操被封魏王后,考慮立儲的大事,其子曹丕在立儲之爭中勝出,曹操委任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來佐助曹丕。曹丕臨終時,又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墓,發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件。
其實這件事情,阿琛認為,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皇帝和大臣無非就是出宮去掃墓,盡然讓一個無實權的太傅造了返,既然太傅沒有實權,他哪來的號召力,能召集大量的兵力聽其指揮。追其原因,就是司馬家族早就在曹魏一朝積攢了自己的實力以及門生故吏。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還要從曹魏的歷代君主說起了。
這件事情要追其根源還是在曹操身上,但是曹操個人很有能力,能控制住局面。可是他沒有料到是自己的子孫後代不會像自己那麼英明神武,加上各種客觀因素的存在。以至於先是自己兒子曹丕將大權旁落這個問題更加的嚴重化,也就導致孫子曹睿只能維持現狀,到後來少帝曹芳就更加的無法控制了。
首先,我們先說曹操,大家都知道曹操當年的用人原則是唯才是舉。也就是說,只重用有才之人。所以,在曹操當政期間,才會出現各個能人志士輔佐曹操開疆拓土,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終成為魏王。
但是,漢朝選官實行的是察舉制,由高階官員透過考察後舉薦人才,有舉秀才、舉孝廉等方式,另外各高階官員有權力征闢府中屬官,一些名氣比較大計程車人可以獲得這種待遇。這種選官方法初期很有效,但到了東漢時期,壞事了。
東漢中後期士人出仕基本都透過察舉和徵辟,被舉、被闢的人成為舉主、府主的門生、故吏,人都有趨利性,不少門生故吏為了利祿,不惜諂附依附舉主和府主。
久而久之,大官僚和自己的門生故吏結成牢固的政治利益集團,於是東漢後期計程車大夫中,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就出現了,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這些家族世居高位,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往往是士大夫的領袖,因而門閥大家族的子弟在察舉、徵辟中會得到優先。這就造成士族階層的壯大,這一點作為魏王的曹操也是無法控制的,他的唯才是舉制度只能是盡力限制士族的權利,而在當時就產生了一些曹操與士族之間的矛盾,比如孔融被殺、荀彧自殺等事件。
而司馬家族也是當時社會上有名的門閥士族,司馬懿本身又博才多學,自然也就進入官僚體系。但是當年郭嘉在臨死之前曾建議曹操除掉司馬懿以絕後患,郭嘉對曹操說:“司馬懿這個人老謀深算,連我都比不上他,我死後,能用就用,不能用一定要出掉他。”如果曹操聽了郭嘉的直接將司馬懿除掉,也許歷史將被改寫。可是曹操並沒有採納郭嘉的建議除掉司馬懿,一方面是因為曹操愛惜人才,另一方面是由於曹操也要顧及士族的影響力,只是他一直沒有重用司馬懿,時時堤防著他,直到曹丕的上位。
到了曹丕這裡,士族的作用就更加的凸顯出來,司馬懿是士族出身,並且在曹丕立儲之爭中立下汗馬功勞,因此得到了曹丕的重用。最關鍵的一點曹丕開創了九品中正制的選官制度,就更加有利於士族的發展壯大。阿琛認為這也是司馬氏能夠篡權的根本原因。與此同時,曹丕在即位後並沒有延續其父曹操唯才是舉的用人原則,而且還極力打壓曹操在時所培養重用的曹氏宗親以及夏侯氏族人。也間接促成了司馬氏這一士之大族的壯大。
再後來魏明帝曹睿即位後,由於曹氏和夏侯氏等族的被打壓,即使能用的,都是一些不堪大任之人。以至於後來諸葛亮北伐曹魏時,曹睿除了司馬懿以外,已無其他可用之才。再加上其本身沒有子嗣,後主曹芳(曹睿的養子)年少無知又沒有威望,在曹睿去世後,曹魏政權基本上大半已落到司馬氏的手中。而作為託孤大臣之一的曹爽,又一個軟弱無人之輩,這才發生我們開頭所講的高平陵事件。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曹氏政權的旁落根本原因還是在曹丕身上,他實施的九品中正制好像是在讓曹魏政權飲鴆止渴。在當時,是緩解了君王與士族的矛盾,但是其對自己本族的打壓,造成了司馬氏這個家族一邊獨大的局面,加上曹魏政權的主要幾個皇帝都短命,新上來的少主,能力又弱,這也加快了大權的旁落。最終,司馬懿透過高平陵事件上位後,由自己孫子司馬炎於公元266年代魏建立了晉朝。@悟空問答
回覆列表
三國,是一個動盪紛爭的時代,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三足鼎立最後統一於晉。
三國中魏國佔據中原,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國力最強。吳國次之,蜀國最弱。司馬氏乃是魏國名門望族,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司馬懿也在魏國廟堂為官,其人才思敏銳為人謹慎且深藏不露。拜在曹操二公子曹丕門下,也是曹丕心腹幕僚。
在曹操當政早期,司馬懿還尚且年輕沒有太多鋒芒。到了曹操晚年的時候司馬懿才開始初露鋒芒,幫助曹丕打垮曹植,確立了曹丕魏王世子的地位。也因此成為曹丕心腹,獲得曹丕的絕對信任。但是曹丕的父親曹操其人生性多疑,在看到司馬懿是曠世奇才的同時,也感覺到了司馬懿其人,城府極深不得不防。於是在臨死前特意叮囑曹丕要提防司馬懿,可以用之但不可委以兵權。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早期到還是對司馬懿加以提防,怎奈人家為人低調,做事謹慎小心。日子久了曹丕也就放鬆了警惕。這時也正值蜀國頻繁北伐,前線魏軍連吃敗仗,遂召回大將軍曹真,改任司馬懿掛帥出征,打退了蜀國的進攻,從此司馬懿也就有了軍權,也在軍中確立了地位,怎奈好景不長,曹丕繼位後短短七年就駕崩了傳位於長子曹睿。並且立司馬懿為太傅,輔政大臣。這下司馬懿的權勢更大了。
魏明帝曹睿執政期間也曾因蜀國謠言罷免司馬懿,但怎奈之後諸葛亮北伐一路勢如破竹,魏軍丟城挫地,連吃敗仗。無奈之下魏明帝又重新啟用司馬懿率兵出征,這下司馬懿又重新掌握了軍權。在打退蜀軍後司馬懿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了。成為了魏國的頂樑柱。哎!怎奈曹睿也是個短命的皇帝,做了十三年皇帝以後也跟著他爸爸走了。留下小皇子曹芳繼位,並讓曹爽領大將軍輔政監國。(此時的司馬懿年齡已經大了,也沒了軍權,官居太傅位列三公)
曹睿死後,皇帝年幼,一切軍國大事皆由宗室大將軍曹爽處置。然而曹爽對司馬懿並不放心,一直處心積慮想要滅掉司馬懿,當然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又怎會聽憑曹爽的處置,於是在家臥床裝病,曹爽得知後也放鬆了警惕,之後曹爽帶著小皇帝出去狩獵,這是司馬懿趁機發動高平陵政變(因為司馬懿在軍中有很高的威信所以有人願意跟著他)控制都城洛陽,抓捕曹爽全家,逼迫曹爽交出權力。曹爽也真是聽話並沒有以大將軍的身份下令各路將領進京勤王。而是乖乖的交出了兵權,從此司馬懿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魏國實際上的領導人。
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昭脅迫魏帝將自己晉封為晉王。公元263年魏國滅亡蜀國,之後公元266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篡位建立晉朝,是為晉武帝。而後公元280年晉國滅吳,統一天下。
司馬懿就是這樣熬死魏國三代君主為後代打下了基礎,其實也怪曹丕曹睿命太短,兩個人硬是沒熬過一個人這也是後來曹魏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