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官制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官職當中比較複雜的一類,它既承襲了唐與五代的散官制度,又將這種制度加以更明確的定製,於是出現了宋朝特有的官階制度,寄祿官制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種。
所謂寄祿官,也即是唐朝的散官。文散官從正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到從九品的將仕郎,武官則從驃騎大將軍到培戎副尉。在唐朝,散官的官階決定了一個人在官場上的地位,主要表現在穿什麼官服,上朝時站什麼位置。例如白居易做的江州司馬,這是一個六品官,如果按照六品官階他應該穿綠袍,但是他卻穿的是九品官的青衫,那就是因為他當時的散官是九品文林郎。
到了宋朝,散官的官階變成了寄祿官階,不僅決定了一個人的地位,甚至決定了一個人的俸祿,也就是你能拿多少工資。宋朝的官員俸祿在歷史上可以說是最為優厚的,因此官制也最為複雜。宋朝官制一般分為爵、勳、祿、職四類。
舉個例子,王安石罷相之後的官銜是舒國公、鎮南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江寧府。也就是說,王安石是以國公的爵位,節度使的勳位,宰相的工資做著江寧通判的事。其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便是他的寄祿官階。有這一官階在,人們見到他依然可以稱他為王相公。
宋朝在神宗元豐年間對官制進行了一次改革。在此之前,寄祿官與職事官並沒有嚴格的界限。例如尚書、侍郎、同平章等既可以是寄祿官階又可以是職事官階。在此之後,尚書、侍郎劃定為職事官階,不做寄祿官階使用。
宋朝的官制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官職當中比較複雜的一類,它既承襲了唐與五代的散官制度,又將這種制度加以更明確的定製,於是出現了宋朝特有的官階制度,寄祿官制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種。
所謂寄祿官,也即是唐朝的散官。文散官從正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到從九品的將仕郎,武官則從驃騎大將軍到培戎副尉。在唐朝,散官的官階決定了一個人在官場上的地位,主要表現在穿什麼官服,上朝時站什麼位置。例如白居易做的江州司馬,這是一個六品官,如果按照六品官階他應該穿綠袍,但是他卻穿的是九品官的青衫,那就是因為他當時的散官是九品文林郎。
到了宋朝,散官的官階變成了寄祿官階,不僅決定了一個人的地位,甚至決定了一個人的俸祿,也就是你能拿多少工資。宋朝的官員俸祿在歷史上可以說是最為優厚的,因此官制也最為複雜。宋朝官制一般分為爵、勳、祿、職四類。
舉個例子,王安石罷相之後的官銜是舒國公、鎮南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江寧府。也就是說,王安石是以國公的爵位,節度使的勳位,宰相的工資做著江寧通判的事。其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便是他的寄祿官階。有這一官階在,人們見到他依然可以稱他為王相公。
宋朝在神宗元豐年間對官制進行了一次改革。在此之前,寄祿官與職事官並沒有嚴格的界限。例如尚書、侍郎、同平章等既可以是寄祿官階又可以是職事官階。在此之後,尚書、侍郎劃定為職事官階,不做寄祿官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