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生活剛哥VLOG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你說的這種父母一直在指責抱怨孩子,基本沒有肯定過一次的情況,我相信在上一輩家長中,不在少數。 在那個特殊的社會背景下,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的教育方式。“量變能引起質變”,通常家長會覺得,只要對孩子多加指責和訓斥,才能讓孩子長記性,這種教育方式也一直被很多父母所推崇。這也是他們覺得對孩子好,愛孩子的一種體現。 殊不知,就像彈簧一樣,壓力越大,反彈越高。適當的給孩子施壓,樹立一個“別人家的孩子”的典範,確實對孩子有一些刺激激勵作用。但是如果一味加大壓力,而不會恩威並施,孩子有了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也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效果會適得其反。 作為成年子女,我們要站在父母的角度,試著用他們的思維去看待這些事情。找個時間,陪父母過個愉快的週末或者節日,心情不錯的時候,好好聊聊,溝通一下。父母和子女之間,沒有什麼溝通不了的,不要造成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 2 # 胖仙女晶晶

    得不到肯定的孩子,會失去做事的動力和激情。我們說,人都喜歡聽好話,如果孩子做的真的很好,你也不給予獎勵,那孩子就會失去做事的動力。長此以往,孩子做什麼都無所謂,覺得做好與做不好都一樣,也激發不出孩子最大的潛能,會讓孩子變得平庸而沒有創造力和暴發力。所以,當孩子做的很好時,要適當的誇獎和讚揚,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優秀。

  • 3 # 玥玥媽媽育兒記

    這個具體要看父母情況吧,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每個人的父母教育方式都不同。當然也有這樣的父母,因為我父母就是這樣的,所以我相信有。即使這樣我還是很努力,因為能得到父母的肯定成了我的人生目標

    其實能得到父母的肯定是一件很幸福很驕傲的事情。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相信很多人都是這麼期待的,因為父母是我們最愛的人。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讚揚會使孩子有成就感,增強自信心,更願意積極地去努力。對於比較自卑的孩子,要是父母一輩子都沒肯定過,會容易變得更自卑。因為自卑的孩子會認為不管怎麼努力結局都一樣。既然都一樣,就容易失去信心和動力。對於喜歡挑戰,積極進取的孩子呢會容易把這當成人生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直得到父母的認可。這些都是小孩的心態決定的。就像讀小學的我,三年級前學習成績一般般勉強及格。這樣的我很害怕上課挨體問,寫錯多時挨老師和父母的懲罰。可是越害怕越沒有用,因為事實是一直都挨提問和懲罰。為了改變這個現狀,我必須要好好學習,努力得老師和父母的肯定。從那時起我好好努力學習,上課認真聽課,不懂的地方積極的問老師。下了一帆功夫對學習增強了興趣,而不是當成任務了,積極回答問題。在四年級成績上中等水平,五年級得了全部前五名。這樣的成績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和父母的肯定,成就一直保持得很好到現在。這就是肯定的意義,一直影響著我的學業。

    萬有引力定律還是很有實踐意義的。人的心態好很容易吸引來好的事情 。所以不管父母肯不肯定,作為孩子的我們都一定要努力,讓父母為我們感到驕傲。雖然失敗是成功之母,但不能一直失敗,要堅持努力。很努力了即使結果不好但盡力了的我們無愧於心。

  • 4 # 我是小熙媽

    這種感受我深有體會,因為我就是在這樣一個家庭里長大的。說說我的經歷吧,我父親就是你所說的長輩,我從小做任何事情遇到困難時從他那裡不僅得不到積極的正面的鼓勵、信心和幫助,反而是各種挑刺和嘲諷以及消極負面的情緒。

    我記憶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小時侯有數學題不會去請教他的時候,他首先不是幫助我去理解題分析題意,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讓我去找我低年級的書,從低年級的書去找答案或者一直責備我上課不認真聽講,這裡責備讓會持續很長時間,,那時候小學作業特別多,往往等他找到答案的時候已經很晚了,等那時候我寫作業的積極性早已消失待盡。後來我上大學學習聲樂的時候,每次只要我開口唱歌他就在旁邊嘮叨說我氣息不夠等等一些非常消極的話語,然後就非得讓我馬上出去跑步鍛鍊氣息,我當時心裡真的是痛苦之極啊!再後來我結婚以後學習鋼琴,只要我開始練琴他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怎麼談鋼琴怎麼和彈綿花一樣”之類讓人特別反感的話語。事實上他對音樂、懂鋼琴根本一竅不通但是就是裝的眼大師一樣各種指點,在旁邊各種否定從來不會有正面積極的話語,但他自己一直是樂此不疲。

    事實上我父親是非常愛我的,但這就是他關心愛護人的一種方式,他這種方式確實讓我欲哭無淚,成家有了孩子之後這種情況依舊,有時候也會有爭吵,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慢慢的嘗試的理解,儘量不去和他爭論,因為無論你怎麼爭論都不會改變他,我們做子女的只能去改變自己,聽到那些負面的話語之後儘量做到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不傷老人家的心也不讓他的話影響到自己。

  • 5 # 海邊農村姑娘

    這個觀點大家肯定都遇到過,沒有肯定過孩子的父母都是不願意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是不是自己太強勢導致不願意發現孩子的優點,因為孩子畢竟還是孩子,所以希望家長朋友們還是多多讚揚自己的孩子

  • 6 # 13728868542

    很少 除非二種人 一種自已農民家出身 自己從小到大做什麼在大人的理念長大才樣做 一種是不懂得孩子的心裡需求

  • 7 # 哈哈育兒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80後以前的感觸都很深吧。

    80後以後的父母,都開始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了。

    我是80後,生在農村,從記事開始,就沒有得到過父母的誇獎。

    當我自己會洗衣服做飯時,他們說:會這些事應該的,你還應該會更多的。

    當我考了年級第一,我還以為他們那麼在乎成績,應該會表揚我。

    沒想到當我興高采烈回家時,得到的是:年級第一有什麼,考上好的初中才是放鬆的時候。

    當我考上了好的初中,他們說:你看某某分數比你高,有什麼好炫耀的?

    當我努力追上某某,和她在尖子班,他們說:你看她的作文比你寫的好,字也比你的好看。

    當我考上縣重點高中後,他們說:有本事怎麼不好市重點?看到自己的不足了吧?

    當我在高中努力,被分到實驗班的時候,他們說:實驗班就一定能考上大學嗎?

    當我考上大學,他們說:就是個二本,哎!

    當我生病時,他們說:家裡缺錢,要給你弟弟叫學費,睡一覺就好了。

    當我大學跟他們要學費的時候,他們說:有本事就自己交,沒本事就回家。

    當我畢業想讀研時,他們說:家裡沒錢了,我們身體也不好了,賺錢才是正經的。

    當我開始工作時,他們說:記得每月給家裡寄錢,還你以前欠家裡的。

    ..........

    最後,我明白了,不管我怎麼努力,都滿足不了他們的想法,他們只能看到更好的,看不到我的進步,不懂我的感受。

    一句表揚真的那麼難麼?他們覺得這種打壓式的教育是為了我好,驕傲了怎麼辦?

    但他們不明白的是,我現在深深的自卑,敏感、多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沒有安全感。

    每次看到別人跟父母有說有笑的時候,我就特別羨慕。

    我不敢停下腳步,努力學習心理學,是為了治癒自己。想過改變他們,但一句:老子吃的鹽都比你走過的路多讓我徹底放棄了。

    只願,自己最後不要成為他們那樣的父母。

  • 8 # 小鹿麻麻

    現實中,這種情況一定會存在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中國的父母並不善於表達,尤其是對成年的孩子,他們覺得鼓勵支援沒什麼用,即便做對了,大多也是心裡開心,行為裡有稍許表達,但是絕對很少說出口

    但是,一旦不滿意了,立即會拿出父母的權威。雖然某些時候我們並沒有實質性錯誤,可是父母在這時候還是認為你還是那個小小的孩子,沒長大的孩子,必須接受父母的指控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父母視你為他們的延續,對你的期望要求頗高,並且認為只有指出你的問題缺點,你才能不斷改正不斷進步,才能走上他們期待的路

  • 9 # 滿滿地喜歡

    相信。做父母是生物屬性,到了生理年齡即可,不需要崗位技能與崗位要求。如果想做合格父母甚至優秀父母,需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為生計忙於奔波,缺失於孩子的成長,更無力自我成長。忙碌的父母,對孩子缺乏耐心,缺乏鼓勵。那他們是不愛孩子嗎?不,只是這些父母不知道如何表達愛,如何鼓勵孩子。 他們用最笨的打壓方法負面激勵孩子,孩子收穫的只有負面資訊,沒有激勵,長期以往,孩子缺乏信心。

    另外,生活沒有一帆風順的時候,總會有不如意事情發生,工作、家庭、孩子總有操不完的心。如果家庭成員間缺少交流與包容,家庭就會有負面情緒出現,時間一長便累積成負能量。這樣環境下,孩子一旦未能達到父母要求時,父母的抱怨會排山倒海似的湧向你。

  • 10 # 風尚愛生活

    我是女人風尚,一個二寶媽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相信,我就是一個沒有被父母肯定過的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更多的是指責和抱怨。

    我分享一下我的經歷,我是姐弟兩個,按照現在一兒一女,該是多麼的事情,可是在我們上一代不一定,特別是我們生活在北方農村的封建家庭,大部分爸爸都認為第一個孩子要是個兒子,要不是兒子就體現了自己的無能或者無後,所以他們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周圍的環境都是那樣的,我從小到現在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肯定。

    我來說一個有關學習的事情:我從小到大一直學習都很不錯,沒有下過班裡前十名,我家哪裡都是我獲獎的獎狀和證書。但是我的爸爸媽媽從來沒有表揚過我,回來我每次告訴他們我考多少分的時候,他們經常一句話:哦,那滿分多少?你還差幾分呢?所以我每次都會很努力的學習,爭取考滿分。

    再分享一個生活的事情:到現在我都結婚十年了,我給我的孩子們做了一個新選單的時候,我媽媽經常說一句話:你什麼都不會做,做的菜能吃嘛?我每次聽到這樣的話,心裡就很難過,有的時候眼淚就會流下來,心裡想:你不幫我做,我做了你還要說能吃嘛?我結婚十年了都是自己帶孩子,自己做飯,我要是真的什麼都不會,我怎麼生活了,我老公早就把我開除了……

    發生事情的時候他們很多時候就是指責和抱怨我,比如:我弟弟在老家買房子,需要首付三十萬,他們只有十二萬的首付,他們也一定要幫弟弟買房子,剩餘的錢都是找我借,我兩天沒有籌集那麼多,他們就打過來電話抱怨我,說養我白養了,弟弟有事情的時候幫個忙都那麼磨蹭,我們這裡誰家女兒不幫助孃家弟弟,抓緊時間把錢打過來,我也想發火,但每次都沒有用啊,他們根本不會聽我的,只會一直催我打錢過去。

    透過我分享的我的經歷,這個社會上真有對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否定的父母,當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們對孩子真的只有抱怨和指責,所以我從小到大就特別好強,有的時候覺得自己那麼累幹什麼,原來我做那麼多都是為了得到父母的表揚,我上學上的好,工作做的好,找的老公也不能差。

    最後懇請父母們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讚揚,少一些抱怨和指責。我相信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不要用錯誤的方式來表達愛,那真的是無形的傷害,對孩子來說太苦了。

  • 11 # 朱書劍

    我相信,有一些父母是這樣的。下面先講一個小故事。

    小蘭生在60年代的農村,家裡4個孩子,她排行老大。自從她記事起,就經常捱罵,甚至捱打。她非常羨慕別的孩子能夠得到父母的微笑和擁抱,而她得不到。因為是老大,她永遠要讓著弟弟妹妹,好玩的、好吃的在家裡很少得到。她珍愛的東西弟弟妹妹們誰都可以拿,反之不可以。

    家庭

    她經常得到父母的指責抱怨。當弟弟妹妹學習不好時,父母指責抱怨是她沒把他們教好;當弟弟妹妹在外面受欺負時,也是她沒保護好他們;當小蘭自己在外面被人欺負時,母親生氣她太懦弱,不僅指責抱怨,甚至會狠狠的打她一頓。

    小蘭很想得到父母的認可和誇獎。她努力學習,當她考上大學時,別人高興的向她的父母祝賀。她媽媽卻很惆悵,惆悵這孩子上大學他們怎麼供呀。小蘭做事認真,總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得到父母的認同和讚許,可遺憾的是永遠得不到,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如有一次,妹妹住院,父母在醫院陪護妹妹。小蘭在家裡用心的做了一頓飯,其實挺好吃的,當送到醫院時遭到父母的徹底否定。

    父母在眾人面前貶損孩子

    小蘭不理解為什麼自己的父母會對自己這樣,她很痛苦,在高中上學時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沒有父愛和母愛,活著沒意思。為此,他去看一些心理書籍,以求答案。現在她明白了,也釋然了。理解父母為什麼這樣了。原來這是自己的父母的原生家庭決定的。

    對孩子指責抱怨的父母往往自己就生長在指責抱怨的家庭,他們抱怨自己孩子的行為正是他們童年體驗和感悟的重演。他們的角色榜樣就是曾指責抱怨自己的父母,而指責抱怨就是他們學會的解決問題和發洩情緒的唯一手段。

    許多指責抱怨孩子的家長是帶著嚴重的情感缺陷和情感需求的不滿步入成年的。在情感層面上他們還只是個孩子。他們會將子女視為自己父母的替代品,並在他們身上尋求父母從未給予自己的情感滿足。當子女無法滿足這種情感需求時,他們就會被激怒,進而將怒火以暴力或指責抱怨的形式發洩到子女身上。在那一刻,孩子更像是父母的替代品,因為施暴者真正的憤怒物件正是他們的父母。

    這樣的父母對孩子人生的負面影響太大了, 為了不把這些負能量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建議做父母的多看一些書籍,或者學點心理學,給自己充充電,使自己心理滿滿的正能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和氛圍,讓孩子幸福快樂的成長。

    家長在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21世紀了,有的男的都不主動追女孩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