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方觀雪
-
2 # Java實用技術
4月9日上午訊息,華為P40系列於8日在國內釋出,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今日接受了媒體採訪。對於眾多手機廠商都在佈局高階市場,餘承東表示歡迎。但他強調,要有產品、品牌和創新作為支撐,否則也支撐不起消費者價值和銷量。他透露,華為今年的研發投入可能會進入前二。“有些同行研發投入只有幾十億元,我們是200億美元,不是一個量級。”他還炮轟,國內有些同行是拿著供應商的東西在忽悠,沒有自己的核心能力,是組裝廠。“有國內同行狂黑我們,沒有底線,這樣的公司無法打造高階品牌,無法成為偉大的公司,遲早被時代拋棄。”
2019年華為不是在燒錢,是在炸錢了,家大業大,要建立穩固的護城河沒辦法,只有炸錢才能讓研發,落地,推廣,收益這條生命線高速運轉並保持體量增速,19年夏秋交際,很多品牌還在焦頭爛額搶TSMC殘餘的7nm DUV訂單時,5nm實驗流片就已經交到大金主手裡了,大金主意味著什麼?獨享的moment啊。當你有龐大的資金流支撐獨享的底層研發團隊與階段性獨享的製程供應商時,家大業大的優勢就出現了(消費級,商用/工業級品線都能獲益),民用終端只是一小塊而已。手機行業,要創造高階品牌不是光在ID上下功夫就行的,晶片是別人的,優劣勢平衡自己能把控麼?調優團隊常駐對方基地那也是“亡羊補牢”,給孩子配最好的補藥而已。從設計開始就考慮到這一切(只為自己的需求服務)才是根本,但……真的太難了,難在人才,難在積累,難在超量資金,難在政策傾斜。
個人理解打造高階品牌要有核心技術,必須投入大量經費去研發核心技術,華為研製鴻蒙系統,人工智慧,手機晶片,5G技術,就算遭到美國的瘋狂打壓和限制也能在一定時間能逐漸恢復過來,像很多其它品牌都是拿國外的處理器等組裝在一起,一旦遇到美國的打壓幾乎就沒法生存。
-
3 # 黑馬科技社
華為是有底氣這樣說的,就如那句經典的臺詞“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試想一下,同行只是投入幾十億元(人民幣)的研發費,而華為投入的是200億美元,一千幾百億人民幣。相比之下,一個是另一個的零頭的零頭,就好比一輛麵包車跟豪車相比,確實是很難令人相信這輛麵包車是高階品牌。
但是,作為大眾消費者,實用、價效比高才是首選,畢竟不是人人都能消費得起高階品牌。
不過,華為一路走來,所作所為和成績有目共睹,站在行業的頂端,餘承東作為華為的大佬,說話大聲些是理所當然的。
而且,即使你不買華為的產品,有華為在不斷鞭策其他同行“友商”也是好事,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這樣才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多實惠和利益。
-
4 # 肇俊武
“別的廠商釋出的研發費用,……他們是增長几十億人民幣,我們是研發費用200億美元,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這是餘承東在昨天接受眾多國內媒體連線專訪時所作的表示。
我看,表述的是同行和華為已經發生的事實,對同行打造高階品牌是個提示,對使用者體驗高階品牌是個提醒。
1 總體看待
華為年研發費用共為200億美元肯定是多,同行年研發費用增長几十億人民幣也不少,但的確是一個很易、一個很難打造出高階品牌。
所謂很難,至少是不可能很快打造出,就因為打造的是高階的品牌。華為高階手機比較快地成為全球三大高階手機品牌之一,就是決定於做了高投入的研發,唯一的公開性秘密,正是華為手機發展的主線和高階的核心。
整個華為也正是這樣。
2 具體看待
贊同餘承東所說的華為手機最安全,隱私保護做得最好,已知,華為手機豈止有這一個之最。
(1)看理念
華為一直以來所秉持的理念就是用巨大的科研投入來不斷打造出有創新、能引領的產品。如P40設計富有特色,四曲滿溢屏全球唯一,相機在技術上也是引領,設計獨特、新穎、實用,還有AI能力引領、軟體最佳化。
華為依靠持續性高投入所產出的技術領先和創新在先,成就了使用者體驗的提升,超越、先於了對同行的,比如餘承東本人也感覺到的P40 Pro如絲般順滑。
低投入甚至同時是間斷性的研發必定針對淺層、外圍。整體上無異於像被人推著走、像做給他人看,有一搭無一搭,屬於被動式、應景型,更像是在使用者面前演戲,無異於忽悠型的營銷。而最常見的現象則是單純的購買技術堆砌,最多是某一項指標相對突出,很難打造出真正意義上的整體性高階品牌
即便是圍繞關鍵核心技術進行的,達到目標必定是遙遙無期,更不用說推出引領性的技術與創新了。
(2)看執念
華為高投入研發的理念附著在客戶第一的執念之上。
餘承東講,任正非在跟他聊天時說把股東利益放在第一的公司,怎麼可能幹過我們把客戶利益放在第一的公司。
價效比,本是源於真正把客戶放在第一的思想。
高階品牌並非不是或沒有價效比。華為高階手機價效比高的要義在於,比如P40,握感和續航能力強,體驗起來感覺好,而四千來塊的售價也真夠高,卻是緣於成本增加很多,沒辦法賣得太便宜,而實際上,相比於增加的成本,價錢沒有增加很多,實際上價效比是高的,而所謂高,重中之重是帶有領先的技術、在先的創新,這就表明難度也在那裡,同樣帶來了很大的成本。
正是主要因為實際情況是這樣的,支援價格更高的高階使用者才買了。
如同餘承東所說,華為的5G技術是領先的,訊號即穿牆能力更強,只能靠巨大的研發投入才能搞定。這是常識,儘管同行中還有沒認識到的。
(3)看根源
華為用高投入研發打造出了高階品牌的根源是什麼?
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常理,即不只是跟隨別人,依靠自研、創新來縮小與人的差距,構制起了自己的特色長板、構築成了自己的領先優勢。
是啊,長此以往便會在科技上具有了核心競爭力。比如餘承東講到的河圖技術在未來是顛覆性的,如果沒有透過持之以恆的高投入研發所顯露出的科技自立雄心,就像其它差不多難度和高階的當前技術,註定是搞不定的。的確,就像餘承東所說的,當前的一些同行“只能等著供應商。我們是供應商搞不定、華為自己搞定,這是和別人非常大的不同,所以有了創新引領”。
餘承東在受訪中講到,華為在研發及其投入上是堅持“開發一代、跟蹤一代、預研一代”。聽聽吧,三代技術,我們是不是並非頭一回聽到科技公司這樣說?還有說四代的呢,然而做到的還實在少。
回答完畢,感謝題主!
-
5 # 17看科技
華為國行版P40系列釋出以後,,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媒體採訪會上坦言,“我們的相機技術是明顯甩別人一條街的。而且在研發投入上,華為的金額是每年在增長。而華為今年的研發投入,可能會進入世界前二。“有些同行研發投入只有幾十億元,我們是200億美元,不是一個量級。”這話說出來以後,很多網友表示,這是明顯說的是小米啊。
那麼對於這個言論,我們應該怎麼去看呢?首先我想說說華為不上市的原因,為什麼不上市,是一上市以後,所想做的就被束縛了。上市後的首要目標是實現股東的盈利,研發什麼的是在第二位。
所以我們看看小米的研發費用,真的不多。另外還得保證研發投入以後有不錯的收益,這對研發來說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多少的研發是先花錢然後再掙錢,可股東會允許這樣做嗎?
也就可以理解小米既不是科技公司也不是網際網路公司了。其次,是華為的戰略目標非常明確,從入局智慧手機那時起,所有的部署都是圍繞這個戰略進行的。再加上華為在海外遭遇的事情。
使得華為知道,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是王道,自然在研發上是不惜成本。但如果華為上市以後,還能得到這麼多的研發資金嗎?第三,什麼是高階品牌。我的理解是高額研發和時勢機遇。
高額研發很好理解,想要做高階,是必須進行研發投入,而且是每年都在增長。時勢機遇就是戰略目標配合當下的環境,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華為就是處在這麼一個地位。所以說出這樣的話,也就不奇怪了。
還有對於高階的認可,不應該只是在國內,更需要到國外闖闖。光靠吹能吹出花來嗎?
-
6 # 孩子不長個咋辦
高階產品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黑科技,不是簡單的抄供應商的圖紙,如果炒供應商,你會抄別人也會抄,你搞不出來啥優勢。
-
7 # 科技一格
華為餘承東的這番話其實說出來科技公司的一個事實。
我們來看一下華為公司這幾年的研發投入2019年華為的研發費用達1317億元人民幣,佔全年銷售收入15.3%。我們可以看到一年研發投入達到千億的公司其實在國內也沒有幾個。
所以一直以來對華為這個企業都懷著敬畏之心,可以想象一個十幾萬人的組織,能夠長時間保持緊張高效的工作,把技術創新做的很不錯。我們一直講要有自己的技術,要做創新,只有這樣你才能不被淘汰,你的產品才有高附加值。
接下來來談一談產品、品牌、創新三者的關係其實可以看到產品、品牌、創新,三者關係密切,相互支撐,相互依存,相輔相成。
創新鍛造產品,構建核心競爭力。
產品塑造品牌,夯實品牌的根基。
品牌昇華產品,賦予產品高價值。
做一款高階產品除了品牌效應,還需要要有產品創新和好的品質。而這種創新開發難以找到參考的,所以其成本和週期也比較長,而且相當長時間還無法實現盈利。
品牌需要多年積累,多款核心好產品去塑造。創新需要投入大量金錢、眾多人才去構建獨一無二的核心優勢。實事求是地說,這一點OPPO和小米做的還遠遠不夠。
核心技術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十分重要作為一個科技公司,核心技術就是自己的競爭力。目前國內好多公司沒有核心及時,每年要向國外公司繳納高額的專利費用,而且生產的都是低附加值的產品。
這幾年,國家一直在號召企業轉型升級,要把中國製造變成中國智造。而這些恰恰需要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從美國製裁中興和華為中,我們看到沒有核心技術就只能被別人掐住脖子,所以我們需要有高新技術的企業,需要加大力度投入研發。
總結最後評價一個公司是不是一個偉大的公司,是不是一個高階的品牌,都取決於使用者。企業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多樣化的需求。
靜下心來創造卓越的產品,持續的去打造有溫度的品牌,持續的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這就是一家企業存在的基礎,也是一家企業格局塑造的基礎。
-
8 # 繁星落石
需要承認華為確實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在研發上,但是也同樣需要認清這是整個華為集團的投入,並不只是應用在消費者業務上,其它業務也受惠於這些研究,將這種投入與其它品牌對比本身就是一種取巧行為。
另外投入研發的多少,和品牌是否高階不是一個正比關係,只是正相關,高階品牌確實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但是同時也需要保證研發的產出效率,在這一點上說,華為的表現並不算是出色。相比於投入的數量,華為的產出算是比較少的。這裡肯定會有人反駁說比較相對比例不正確,應該比較絕對值,那我問你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我投入一個億,和投入一千萬,最終產出了同樣重量級同樣數量的專利,難道我們應該因此稱讚前者而認為後者研發投入不夠嗎?
其實華為之所以能夠進入高階品牌,很大一部分功勞在宣傳而不是技術,包括華為現在努力的HUAWEI card之類的很多設計思路都來自於蘋果,口口聲聲說自己在投入研發,在做自研,但是思路都來自其它品牌的話,永遠只能跟著別人的腳步走,不算是真正的高階,只是價格上去了,品質還是值得商榷。
-
9 # 小先生3141
首先,雖然講的話讓一些人不舒服,但是確實事實,不過手機屆如今的三大巨頭,華為,三星,蘋果,都是家大業大,完全可以製成的起鉅額的研發費用,這是小廠所不能匹敵的,也是之所以成為巨頭的原因,所謂高階是用技術為支撐的,所謂旗艦是當下最新科技的結合,鉅額的研發費用可以使得這些巨頭的品牌更具競爭力,比如蘋果的ios加A,三星的螢幕,華為的5g與拍照,正是有了鉅額的投入才有這些別人無法做到的,領先別人,做到區分,不然只能等到技術的普及,始終無法做到真正的旗艦,真正的高階!
-
10 # 非著名攻城獅
這說確實是實話,不是為了懟友商。高階手機品牌一般都是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或硬體,而這些核心技術和硬體不是幾十億能研發出來的,除了投入資金以外,還要投入時間研發迭代。
下面我們看看高階手機廠商投入的時間和金錢。
蘋果投入的資金和時間蘋果從問世就是以高階品牌為目標,手握IOS系統閉環生態和A系列晶片,一直穩居全球前三手機高階品牌,那麼他的研發費用是多少?
從2012年開始每年都會增加資金投入到研發,到2018年更是投入140億美金到研發中。
ios系統2007年問世,隨後開始打造生態建設,逐步擴充套件到ipad和iPod touch上面,這些都是需要投入資金去研發迭代,尤其是生態打造,非常費錢,參考現在的華為HMS生態建設,單年度就投入14億美元之多。
其次是A系列晶片,我們都知道手機晶片大部分都是使用的ARM架構,蘋果也不例外。
最開始蘋果也使用的ARM架構,但是ARM給各廠商提供的框架基本相同,為啥A系列晶片表現會更好。
只是因為蘋果對ARM架構進行了“魔改”,從A4處理器開始,蘋果開始花費大量資金在CPU上進行多種嘗試。直到A6處理器時代,蘋果基本已經開始嘗試自己的CPU設計,只保留ARM的核心指令集。直到A7處理器,CPU部分已經換為了蘋果公司自行研製的ARMv8雙核處理器,擁有了自己的框架結構。
也是從此開始,蘋果處理器開始在市場上獨佔鰲頭。
華為的持續投資換來高階品牌華為對研發的投入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拿出每年銷售額的10%。
這是說的是銷售額,不是淨利潤,也就是說就算虧損了也要投資。
比如一年銷售額100億,那就得拿出10億投入到研發,但是可能減去各種成本、支出費用和人員工資等費用後,淨利潤還不到10億。
這種魄力不是任何一個公司能擁有的,偉大的公司必然有它的偉大之處。
在2018年投入比例達到14%,投入超千億。
總結餘承東這話說的很實在,因為作為一家科技公司來說,創新是公司的唯一生命力。華為在手機領域投入的重金,讓華為擁有了自己的手機處理器。也不是每年投入幾十億上百億就能出結果,還得持續的投入,沒基礎就靠時間取勝。
-
11 # 大學生程式設計指南
競爭對手之間互相揭短目前在國內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趨勢,但是這種事情放在華為頭上卻是有足夠的底氣,華為自從去做智慧手機以來投入巨大,而且要講做手機華為公司是認真的,而且這種投入的資源也不是別的企業能夠比擬的,現在的華為公司已經是超級龐大的跨國公司了,早期的華為智慧手機質量真的無法說,但近幾年華為手機的使用者體驗以及在產品雕琢的細節,進步的速度在業內都是最高的。
但是國內企業之間惡性的競爭也是非常的普遍,為了贏得市場採取的手段也是極其低劣的,很多企業丟人都丟到國際市場上去了,前幾年中國的兩家企業的應用在國際市場上開始無底線的競爭,只要發現競爭對手的應用存活了,直接覆蓋到對手的上面去,這種手法都做出來了。同樣國內的智慧手機同行之間的互相詆譭挖苦也是相當的慘烈,現在已經發展到透過這種詆譭競爭對手的方式來贏得眼球,早期的華為公司在開拓市場的階段也用過這種手段,背後也都有很多不光彩的影子。
最近華為競爭對手對於華為公司的攻擊相對多點,因為華為公司已經是市場第一的佔有率,透過和華為對比能夠贏得更多的關注點,對於產品短時間內的營銷贏得銷量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想要長久的發展下去依靠的是真正的實力,而且需要長時間積累華為在通訊行業做到老大的位置就是這種案例,華為不斷增加自己在通訊領域的技術投入,終於在近幾年做到了老大的位子,現在手機領域華為拿出了做通訊的雷霆手段,同時掌握的資本以及資源的優勢所以很快在智慧手機行業做到了國內第一,國際上如果不是美國打壓華為手機已經是全球第一的市場份額了。
餘承東這種說法的確有點欺負人,而且是針對一個還在成長期的公司,但是仔細想來也是一句大實話,只是憑著營銷的手段或者耍嘴皮子的功夫是很難做到第一的,背後還是要靠實力的影響,對於競爭對手而言應該作為勵志的一句話,想要不被瞧不起就是要真抓實幹,這種話用來激勵自己的最有效的,證明自己的就是需要踏實的去抓質量抓產品。
-
12 # 落雪無塵8419
餘說的是真的對,新產品幻研發是資金私時間堆積出來的。科學技術來不得半點虛假。工作時有幸參加過一個專案。科技需要幾年十幾年都不一定能成功。需要的人力財力支援才能繼續下去的。投入一點資金想完成一個大專案。而疑是天方夜談。
-
13 # 幻想科技
其實餘承東的觀點我還是比較認同的。任何高階品牌的形成都離不開強大的技術支撐。其實任何一個企業想要站在技術的高點,就必須持續不斷高投入的進行研發。因為你只有掌握了別人沒有的技術,才能形成差異化,才能有助於高階品牌的形成。
對於科技公司來說,研發投入就更加重要了。
華為在2019年的研發投入為1317億元,相較2018年的1015億提升29.7%。重要的是華為的研發投入已經佔到了銷售收入的15.3%。縱觀全球企業研發投入能夠達到銷售收入10%以上的很少。還有一個數據能夠表明華為是非常重視研發的。華為全球從事研發和開發的人員共有9.6萬名,佔公司總人數的49%。在這些資料的支援下,華為的研發成果就是全球共擁有有效授權專利85,000多件。還有一件事要弄清楚,華為的這些研發投入並不光光只研究手機。華為共有三大業務,一個是消費者的業務,一個是運營商網路業務,還有一個就是企業方案解決業務。這些年華為的終端業務佔比越來越大了。
在手機上最大的研發成果就是麒麟晶片了。當時的麒麟晶片,華為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投入了很多錢才逐漸研發出來。有了晶片的支援,華為才能在P系列和mate系列上進行深度定製,打造出差異化的產品。這才逐漸形成這兩個系列的高階品牌。處理器可以說是手機的核心,世界前三大手機廠商都擁有自主研發的手機處理器。這意味著什麼,就不用我多說了吧!如果華為當時沒有投入很多資金去研發自己的核心技術,那麼今天在手機上就沒有這麼大的話語權。
在全球企業研發投入排名第1名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谷歌,第2名是三星,第3名就是微軟,第4名就是大眾公司。這些企業都是知名公司,可以看出這些企業正是有了強大的研發支援,才會在技術上擁有領先的地位。基本上你能叫的出名的科技企業,在研發投入上都不會很吝嗇。
餘總說出這番話,也算是親身經歷吧。因為華為手機剛起步的時候是非常困難的。剛開始都是虧損的,甚至一度想要賣掉手機業務。後來背靠著華為集團的資金支援,從剛開始做貼牌手機,到最後餘總拍桌子決定打造自己高階品牌。這其中的資金投入和辛苦恐怕只有餘總自己才知道吧。所以才會說出研發投入幾十億,很難做出高階品牌。因為自己的親身經歷在哪呢!
每一個高階品牌的背後,都有著站在頂峰的技術支援。站在頂峰的技術下面必然是人民幣。所以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才是第一生產力。
-
14 # 日月科技說
就我看來,餘承東說同行研發僅幾十個億很難打造高階品牌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首先說一下我對高階品牌的理解在我看來高階品牌並不一定是指各項配置都很高。換句話來說,就算是這一個手機各個方面的配置都是頂級的,那它也不一定可以成為高階機,他的品牌也不一定可以成為高階品牌。
我認為一個高階品牌首先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並且有一定的能力。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同樣是6000價位的手機,一個是全部用的來自國外的頂配裝置,那麼人們可能會說它是一個組裝品,但如果你是用了自家的核心技術,那麼你就可能會認為是高階品牌高階機。
就比如說,蘋果手機的各項配置都是定的真的嗎?並不是,甚至有某些技術,還沒有國內的手機制造企業成熟呢。
那為啥蘋果一直以來被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高階機?我認為就有兩個方面,一是它流暢的iOS作業系統,另一個就是它的A系列晶片。 這兩個裝備來說就是蘋果的核心技術。那麼也就是憑藉這兩項核心技術,蘋果就能站穩高階機品牌。
那麼你就想一下,如果沒有流暢的iOS作業系統,沒有A系列晶片,那麼你還會選擇蘋果嗎?或許就不會了,或許按照蘋果的方式,他可能會被國內許多手機制造企業刷下去。
為什麼高階品牌和研發費用有關係?其實高階品牌和研發費用之間並不是有直接的關係,而是有這樣一個關係式:研發費用支撐基礎技術研究,基礎研究打造核心技術,核心技術支撐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助力高階品牌的建立。
而這些技術研究往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就好比華為是一個很有眼光的企業,早在零幾年的時候,每年就堅持拿出收入的10%進行投入研發,你可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中國企業基本沒有注重研發的,他們認為研發就是一個無底洞得不到回報,但是華為堅持下來了,正是華為的堅持才造就了後面的華為海思麒麟晶片,鴻蒙系統,河圖,鯤鵬處理器、HMS。
如果沒有這些科技的投入,華為技術會這麼先進嗎?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通訊裝置製造商和第二的手機制造出貨商嗎?或許不會。
現在在國際市場上,華為算是一個比較知名的品牌了,許多外國友人在被問及中國有哪些知名品牌時,大都會想到華為,並且很多在使用華為手機。
我想餘承東說的這句話,並不是他自己胡編亂造的,也不是刻意貶低誰,而是這麼多年來華為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是華為對自己多年拼搏的回顧,也是對國內手機制造商的一種提醒。
-
15 # 觀聊天下
品牌,是指消費者對產品及產品系列的認知程度。它代表了使用者對某種產品以及服務的認可。品牌建設具有長期性。
高階品牌是企業透過上乘產品質量與卓越品牌形象,吸引價格敏感度低、品牌忠誠度高、消費能力強、追求時尚與體驗的消費者,所獲得的使用者對該品牌的高階認同感。
下面我們就以一個高階品牌必備的幾個條件,具體分析小米品牌為何不具備成為高階品牌的條件。
品牌的建設的長期性華為創立於1987年,到現在己經有了將近33年的歷史。華為在調整組織架構成立消費者業務BG之前,憑藉其在通訊裝置領域的卓越表現,已經擁有了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品牌價值名列國內企業的前茅。
小米創立於2010年3月,剛剛度過了10週歲的生日。小米品牌是企業創立時是創造出的全新品牌,品牌影響力是從零開始的。雖然現在已經具備一定的品牌影響力,但畢竟受限於品牌創立時間太短的原因,品牌影響力還不夠大。
品牌的產品實力華為憑藉大量的研發投入,打造出具備超強競爭力的產品。華為重金打造的P和Mate系列手機產品,已經成為了高階手機的代名詞,具備了與iPhone、三星S和Note系列一競高下的實力。
小米手機的市場長期定位於中低端,推出的產品實力並不出眾,形不成對其他品牌的競爭優勢。不過小米已經在著力改變這一現狀,努力提升產品實力。
與競爭品牌的差異性華為與德國萊卡的長期合作,將華為手機影象處理能力提升到了業界頂級水準;通訊出身的華為,手機對網路訊號處理水平也是業界頂級;極具辨識度的外觀設計這三點構成了華為手機與競爭品牌產品差異的核心內容。
小米相對於其他品牌的差異性僅僅體現在各種測試軟體的跑分結果上,而這種差異除了對具備一定專業水平的消費者有強大吸引力之外,對大多數的消費者並形不成有效的吸引力。
品牌的定位與品牌營銷手段餘承東上任後就大刀闊斧的砍掉了華為的低端機型,將產品逐步定位到高階上;並配合以高水平營銷手段:邀請世界著名文體明星代言、贊助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在世界主要城市的顯著位置布放廣告、請著名導演操刀華為手機廣告的拍攝等等手段,逐步確立了華為手機的高階定位。
“為發燒而生”的小米一開始就主打價效比,價效比的定位跟高階品牌根本就是格格不入的。雖然小米已經改變了產品定位向高階靠攏,但與其配套的營銷措施並沒有跟上。
一個品牌向高階發展的過程,除了以上幾個因素外,持續大量的資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華為每年的研發投入以千億級計,小米想透過每年幾十億的研發投入達到華為達到的效果,恐怕難度很大! -
16 # 王石頭科技
華為P40系列的釋出會吸引了很多網友的關注,本次新品依然主打影像和顏值,P40 Pro沒有意外的登頂DxOMark,以128分的成績再次成為了相機全球第一的手機。對於取得的這番成績,華為消費者業務CEO在釋出會後的媒體採訪上作出了一些迴應。
被問到華為影像方面的護城河是什麼,餘承東表示“我們的相機技術是明顯甩別人一條街的”。餘承東說,P40普通版的拍照技術都很厲害了,但這個保持領先的地位需要靠我們強大的相機軟體、強大的影象訊號處理這些演算法和硬體結合起來。
餘承東透露,華為在法國有一家很強大的研究所,是專門做ISP影象訊號處理器的,這個是國內其它廠商都做不到的,而且國外的同行都遠遠落後華為。不過華為能夠有今天這番成績,耗費了巨大的研發投入,餘承東還說,華為一年研發費用接近200億美元,全球排前三。
同時餘承東還提到了其它廠商的研發費用,他表示其它廠商跟華為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它們是幾十億人民幣,而華為的研發費用達到了200億美元。提到其它廠商都有高階化的現象,餘承東說其它廠商只知道堆引數,研發創新卻不夠,並不能打造真正的高階品牌。
對於這番說法,我認為存在著明顯的偏見,因為這段話全是餘承東自己的預設立場,確實說得有些過了。不可否認華為的研發費用很高,但餘承東的話明顯就是將華為的研發投入全部預設到了手機產品上,事實上華為的運營商業務投入就高達幾百億。
這點我們可以參考愛立信、諾基亞等專注運營商業務的企業,它們每年的研發投入都達到了幾百億元,但運營商業務的研發投入幾乎很少和華為手機的投入有關。此外華為還有企業業務的研發投入,也是不少的一筆支出,但同樣與手機無關。
值得肯定的就是華為在晶片領域的投入,此前有研究機構表示,2019年高通研發投入為47億美元、華為海思為24億美元,聯發科為20億美元。也就是說,華為海思的研發投入保守估計也接近200億元,但需要注意,華為海思不僅僅只是做麒麟晶片,還有鯤鵬、昇騰、巴龍、天罡、凌霄等各類產品。
也就是說華為海思的研發投入也不全是為手機業務來服務的,所以最終分到手機產品上的研發投入並沒有餘承東預設立場那麼誇張,讓人誤以為華為手機研發投入接近200億美元。我們看一家企業的研發投入不能只看某項業務,而是要看整個企業的業務組成。
媒體還報道稱,餘承東在採訪時炮轟同行拿供應商的東西在忽悠,沒核心能力,是組裝廠,還沒有底線的狂黑華為,這樣的公司無法打造高階品牌,無法成為偉大的公司,遲早被時代拋棄。餘承東這句話雖然是事實,但確實說得有些過了。
我認為OVM等廠商絕非所謂的“組裝廠”,但餘承東的一番話,再加上媒體們的各種版本傳播,結果就導致有很多人都被錯誤的結論給帶了節奏,明明是錯的東西也要認同它。高階品牌並不是餘承東說的完全是靠研發做起來的,相反高階品牌更多的時候其實是營銷包裝。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8848不夠高階嗎?可能銷量不是很多,但利潤非常瘋狂,一年賣個10萬臺也能夠賺10億,這就是營銷包裝帶來的效果,其實華為也用很多與其毫不相關的產品或品牌包裝,如大家熟悉的“徠卡”、“保時捷設計”等。
如今提起徠卡都不是指百年品牌徠卡相機了,更多的是聯想到華為P/Mate系列的徠卡攝像頭,試問徠卡跟華為又有多大關係呢?可以說就是兩個不同的品牌相互碰撞,把華為品牌提升然後順手割韭菜,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所以說研發幾十億就無法做高階,這樣的說法就是無稽之談,每個品牌都可以打造出屬於自己消費群體的高階產品,前提是產品要有足夠的實力和良好的體驗才行,用供應商的技術不是不高階,而是取長補短的最佳方案,搭載高通晶片的三星S系列、Note系列難道不高階?
最後再問一個問題,華為P40高階嗎?螢幕不行電池不行充電不行,各種細節都閹割了,唯一的賣點就是後置相機,能夠撐起4188元的價格嗎?但買的人還是會買。“高階”一直都是個偽命題,與其看一個品牌高不高階,倒不如看一款產品值不值!
-
17 # 一本正經聊科技高階品牌的前提是高階的產品
華為終端決定做自有品牌之初,發展的其實並不順利,更別說高階品牌的建設了。華為在國際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上展露頭角是從華為P10系列開始,2017年這款產品在巴展釋出後以清晰的產品定位主打攝影的方向、不錯的產品ID以及攝影界的高階品牌徠卡的合作展臺讓華為一時成為全球的焦點,在同一年華為推出Mate10系列,憑藉麒麟970業界首款AI晶片、以及保時捷設計合作,使得華為手機P/Mate系列在歐洲站穩腳跟,而兩年一系列在行業引領的產品P20系列/Mate20系列/P30系列以及華為摺疊屏手機華為Mate X , 多代高階產品的迭代,是華為手機高階品牌的基石;
超一線明星的代言從華為P9系列開始,華為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最能代表手機氣質的代言人和跨界合作的品牌,P9系列超人氣偶像黑寡婦斯嘉麗約翰孫和超人亨利卡維爾強勢入駐,在拉美市場梅西的代言,以及P20系列歐洲與蓋爾加朵的合作,這些全球範圍內超一線的明星合作一時間讓華為聲名大噪;而華為P系列自P10開始與高階相機品牌徠卡的長期合作與背書,Mate系列與保時捷設計合作,更是對於華為高階品牌的樹立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這些超一線的明星與品牌合作的達成本身就很困難,合作費用不菲,這不是一個小廠能夠輕易辦到。
華為集團及國際形勢的助力華為公司在運營商主導的時期,悶聲發大財,因為主要是TO B的業務,消費者對於這個公司的瞭解非常少。而到了消費者業務主導的時期,得益於華為在運營商業務的發展,華為品牌的號召力大大增強。尤其是2019年華為公司遭到美國打壓,相當於美國為華為做了免費的代言,要知道一個弱雞的公司是不可能讓世界第一大國動用國家力量去打壓的,這無形中也為華為高階、高科技的、世界一流的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世界一流的公司得益於長期的研發投入這是最基本的一條,打造高階的產品需要投入巨大、長時間的研發資源投入。近10年華為公司累計投入了6000億的研發費用,投入到晶片、5G及其他的基礎科學和領域的研究,催生華為自研晶片的誕生,在手機市場的紅海競爭力打造出了核心競爭力,這也是超一線明星、品牌與華為合作的基礎,也是美國動用一國之力打壓華為的前期。
總結來看,高階品牌的建設不光需要有巨大的營銷費用支援,更多是要用高階的產品去撬動市場,而高階的產品又依賴於鉅額的研發投入,這也是目前這個階段小米很難做到的原因。
回覆列表
據科技媒體Techweb訊息,華為P40系列於8日晚在國內釋出,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於4月9日接受了媒體採訪。對於眾多手機廠商都在佈局高階市場,餘承東表示歡迎。但他強調,要有產品、品牌和創新作為支撐,否則也支撐不起消費者價值和銷量。
他透露,華為今年的研發投入可能會進入前二。“有些同行研發投入只有幾十億元,我們是200億美元,不是一個量級。”他還炮轟,國內有些同行是拿著供應商的東西在忽悠,沒有自己的核心能力,是組裝廠。“有國內同行狂黑我們,沒有底線,這樣的公司無法打造高階品牌,無法成為偉大的公司,遲早被時代拋棄。”
餘承東所說的話糙理不糙,雖沒有明確表示說的是哪一家廠商,但網友們都覺得餘承東是在暗諷小米,畢竟在科技圈裡面華為和小米“吵”得不可開交,這是網友們熟知的。現在的科技公司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沒有核心的專利技術,一旦國際環境變化很容易被“卡脖子”。但回過頭來說,小米成立至今剛好10年,最初也從網際網路業務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如果拿現在的小米的研發費用和做通訊起家了幾十年的華為來比較,的確沒有可比性。總之,中國的科技公司若能團結起來,在科技發展的道路上相互追趕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