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瘋狗的輕武

    我覺得是英國人吃過自動手槍的苦頭,所以對這種玩意心存芥蒂。

    1910年的時候,他們開發了一款韋伯利自動裝填手槍,就是這貨。

    由於英國當時在輕武器設計方面也確實沒有拿得出手的人才,因此這把手槍不僅很醜,而且故障頻發。其中一個原因便是英國當時採用的無煙火藥多為條狀的“科代”發射藥,這種藥燃燒後的殘渣很多,用在自動手槍上導致可靠性更糟糕。

    然後英國人就頭大了,尋思這破自動手槍也就比轉輪多了1-2發(當時普遍都是單排彈匣,手槍彈容量不大),但帶來了那麼坑爹的可靠性,還不如用轉輪呢。

    另外英國人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各場殖民地戰爭中也發現,實戰中手槍的效用小的可憐,更多時候只是軍官或者二線步兵拿來自衛裝X,用轉輪和用自動手槍沒有本質區別~ 所以....

    說白了,還是英國沒有好的手槍設計師,結果一開始就踩了個坑,導致後期一度對自動手槍產生逆反心理

  • 2 # 丹書戰史

    二戰時期裝備轉輪手槍的軍隊很多,蘇軍前期也曾大量裝備,其中英軍保留如此多的轉輪手槍原因是多方面的,甚至能追溯到一戰時期。

    早在一戰之前,手槍界就掀起了半自動手槍的潮流,不過那時候的半自動武器有不少都存在可靠性差的問題。英國也曾自研了韋伯利半自動手槍,但是該槍可靠性並不好,加之當時英軍軍官們普遍認為士兵需要的是一次精確射擊,而非依靠多次射擊來解決問題,因此半自動手槍並沒有受到重視。

    再者手槍這種武器,在那時候主要裝備給軍官、高階警衛、炮兵、通訊兵等,普通士兵是無法做到人手一支的,而軍官使用手槍主要是督戰使用,因此對射速要求並不高。軍官們需要的是一款可靠的手槍,因此在一戰前和一戰中先後裝備了韋伯利·38in和韋伯利·455in兩款轉輪手槍。

    其實一戰中已經證明了美軍裝備的M1911半自動手槍非常可靠,但是身處戰爭中的英軍需要優先保證武器裝備供應,沒有考慮進行手槍大換血。

    一戰後英國經濟持續下滑,加之國內手槍研製力量有限,長時間裡都沒有考慮手槍的更新換代,畢竟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全部替換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而且兩次大戰期間,英軍花費了大力氣投入到布倫輕機槍上,建立了以輕機槍為主的步兵班火力,自衛手槍的作用就不那麼突出了。

    就這樣,手槍更換的問題就一直拖到了二戰。其實英軍並非不知道自己的韋伯利轉輪手槍很差勁,士兵們認為用這把槍能精確擊中50碼外的目標純粹靠運氣。

    二戰前期生產陷入混亂的英軍一時無法拿出可靠的半自動手槍,只能繼續使用韋伯利轉輪手槍,在後期情況好轉,才開始裝備勃朗寧HP手槍。

  • 3 # 鳳凰961

    個人認為英國之所以沒有換裝自動手槍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經濟原因。英國雖然是一戰的戰勝國,但卻是慘勝,人口損失很大,尤其是在索姆河戰役中,大量英軍指揮官帶對沖鋒被德軍的馬克沁無情收割,因為英國主要是貴族帶兵,成千上萬的指揮官戰死不僅嚴重削弱了英軍的實力,也改變了英國的階級結構,一戰後英國再也不是一個紳士氣濃厚的貴族社會了。還有就是英國接管了原本德國的殖民地,這也需要從原本就不寬裕的人口中再分出一部分去管理德國的那些殖民地,不光是人口,工業生產能力也被嚴重削弱,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也從一戰前的債權國淪為美國的債務國,因此英國沒有錢去更新提高裝備,很多計程車兵用的還是老舊的步槍機槍,而它的對手德國全是新裝備,英國的主要問題就是窮。

    第二:需求問題。手槍這種武器在二戰時期已經變的無足輕重,手槍射程近,一般有效射程只有五十米,而且開槍時槍口上跳很嚴重,不經過長時間的專業訓練根本沒有辦法發揮出作用,一般手槍的最佳使用範圍是十五米以內,說句不好聽的這還不如帶顆手雷好使,一般普通士兵根本不會用這中看不中用的雞肋武器,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國軍閥混戰時期大量的手槍團手槍旅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就沒了的原因,射程近、威力小注定了手槍要遠離二戰第一線,只能作為軍官和警察以及文職人員的武器,他們上戰場殺敵本來就特別少,有一支轉輪手槍足以應付,何況轉輪手槍除了裝填彈藥慢也沒有什麼特別嚴重的問題,能用就將就著用了。

  • 4 # 皇家橡樹1972

    圖片上是英軍二戰期間營連分隊主要使用的武器,除了大名鼎鼎的裡.恩菲爾德步槍、司登衝鋒槍、布倫輕機槍…外,9和10是英軍的兩型自衛手槍,韋伯利左輪和自動裝填手槍。

    韋伯利左輪和自動裝填手槍設計年代很久遠,是在一戰之前就裝備到部隊的,但後者效能不佳,機械聯動不順暢,在射擊時經常出現卡殼現象,作為自衛手槍的使用,在戰場上距離敵人也就5~10米之間,手槍卡殼就意味著死亡,一槍不能制敵,敵人會幾個健步衝過來一刺刀就把你挑死在戰壕裡了!

    所以自衛手槍要求的就是動作可靠和相應的威力大,可靠:就是槍基本上在任何時候都能打得響;威力大就是:拒止和停止作用好,打在敵人任何身體位置都能讓他倒地不起,自衛手槍必須要做到這兩點。

    英國人透過多次對比試驗後認為左輪手槍比較適合上述兩點,左輪手槍最大的優點就是即便是卡殼了也能迅速的轉動彈巢,極短時間內發射第二發子彈,而不像自動/半自動手槍那樣卡死後需要退殼才能打第二發,而當你退殼的時候敵人的刺刀已經到了…。對於裝彈量,英國人也做了比較,當時的自動/半自動手槍都是單排彈匣,最多裝8發子彈,雖然左輪手槍少了2發,但作為自衛武器,少2發不礙事的,戰場上手槍開槍的機會本來就很少,如果是敵人蜂擁般的衝破防線,機槍都不管用了,手槍也起不到自衛的作用,這個時候只能是撒丫子逃跑。

    所以,用左輪而極少用自動裝填手槍,英國人是透過對比後決定的,這也與後者機械效能太差有關,後來美國軍援了不少M1911大威力手槍後,英軍當中帶手槍自衛的人數才略有增加。

  • 5 # 前進者A

    左輪槍的最大優點是不瞎火,這在戰鬥中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現在不但英國在使用這種槍械,其他發達國家都在使用,前幾年中國還專門開發了一種警用左輪槍。

  • 6 # 軍武小咖

    轉輪手槍也被稱為左輪手槍,因為轉輪手槍的閉氣性較差,相比於傳統的軍用手槍,轉輪手槍在威力和射程上的缺陷十分明顯。不過轉輪手槍也有其無與倫比的優點,首先轉輪手槍的操作簡單,擊發的速度比較快,適合在近戰的時候快速使用。同時轉輪手槍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第一發子彈出現啞彈,槍手仍然可以繼續擊發。而普通軍用半自動手槍只要出現一發卡殼,就無法再繼續射擊,這也是現代警察換裝轉輪手槍的主要原因。

    二戰時期英國曾經大規模裝備了韋伯利轉輪手槍,韋伯利轉輪手槍出自於英國槍械專家韋伯利之手。韋伯利轉輪手槍手槍量產於1915年,該手槍的長度為286mm,槍管長度為152mm,全槍的質量為1.08公斤,裝備有6發手槍彈,子彈的出膛速度為198米每秒。從韋伯利手槍的基本資料來看,韋伯利手槍的主要優點是輕便和可靠,其缺點是子彈的出膛速度慢,精準度和威力都不佔優勢。

    因為韋伯利手槍在威力和精準度上的缺點,英國軍隊中曾經流傳著一個笑話:如果你能用韋伯利手槍打中50碼距離的敵人,那麼你就能夠用李•恩菲爾德步槍擊殺1000碼之外的敵人。1000碼大約為910米,而50碼僅僅是46米左右,這段笑話也從側面說明了韋伯利手槍精準度低的缺陷。不過雖然英國士兵對韋伯利手槍的精準度很不滿意,但是這並不影響韋伯利手槍成為一代名槍。

    實際上在二戰時期,手槍能夠發揮作用的距離非常有限,只有在敵人衝到面前,步槍來不及反應的時候,手槍才會發揮出來應有的作用。雖然轉輪手槍的威力和射程不足,但是轉輪手槍在近戰距離內也足夠發揮作用。再加上轉輪手槍靈活性和可靠性的優勢,英國軍隊一直到二戰結束都沒有放棄韋伯利轉輪手槍,直到效能更優異的勃朗寧手槍服役後,韋伯利轉輪手槍才退居二線,成為了警察裝備。

  • 7 # 薩沙

    其實真正的軍事作戰,無論是軍用自動手槍還是軍用轉輪手槍,造成的戰場傷亡都是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很多人認為轉輪手槍被半自動手槍淘汰,是因為裝彈量小,威力小,換彈速度慢等因素。

    其實,完全是因為轉輪手槍製造難度較大,製造時間比較長,製造工藝繁瑣,並不適合大面積裝備。

    相反,半自動手槍後期採用大量的衝壓技術,生產速度極快,這才是群眾化的武器。

    以蘇聯為例,二戰主要裝備兩種手槍,一種是納甘M1895型7.62毫米左輪手槍,另一種是託卡列夫TT-30或TT-33 手槍。

    在戰爭剛剛爆發的1941年,兩種手槍產量差不多:120903支自動手槍和118453支左輪手槍。

    但1942年戰爭進入第二年,轉輪手槍無法大數量生產的劣勢就出現了。

    於是,1942年,蘇聯共生產了161485支自動手槍和15485支左輪手槍,前者是後者10倍數量。因為TT手槍製造更為簡單,速度更快,才是適合全面戰爭的武器。

    就英國來說,如果能夠保證轉輪手槍的數量,效能方面不存在弱於半自動手槍一說,絕對可以使用。

    二戰英國陸軍有300萬規模,但士兵是不允許佩戴手槍的,只有軍官和軍士才可以攜帶。那麼,英軍需要的手槍數量有限。

    而英國早在一戰期間,就自行生產和從別國購買了海量的轉輪手槍,大體還是夠用的。

    其實,英聯邦部隊並不是都用轉輪手槍,也有不少使用諸如M1911半自動手槍之類,他們有的是自己生產,有的是透過租借法案從美國獲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易峰、王一博、肖戰等小鮮肉有演技嗎?他們能不能成為老戲骨?